明 永乐官窑青花玉壶春瓶
从景德镇出土永瓷片看永乐官窑器
![从景德镇出土永瓷片看永乐官窑器](https://img.taocdn.com/s3/m/c58113ac650e52ea54189871.png)
从景德镇出土永乐瓷片看永乐官窑器(组图)从景德镇出土永乐瓷片看永乐官窑器(组图)日期:2008-5-22 16:36:34文章来源:<收藏家> 李兵点击数:8987上传者:5196景德镇是元、明、清三朝的官窑生产地。
元世祖忽必烈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
其后,朱元璋推翻了元蒙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
在瓷器的烧制上,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匠籍制度”,在瓷局内设有行政机构和监狱等,并于开国之初在原“浮梁磁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世称洪武官窑。
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在位时,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烧制承上启下、内外交流的重要阶段,上承宋元,下启康乾,并广泛与外国交流学习。
能工巧匠除了继承前辈的精巧工艺、仿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还大胆进行创新改良,烧制了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
珠山御窑厂出土的一些残片复原件为什么也会那样精美,这就和明代的制瓷制度有关。
当时烧制出的废品和落选的御品都不能流人民间,防止民间使用和民窑仿制,均要打碎填埋。
其落选的原因,一是有缺陷,如变形、釉色不纯正、釉面瑕疵、彩色或深或浅不稳定、彩绘花纹模糊不清楚、花纹画错等。
二是烧多了,比如下达的指标是5个,匠人怕出现缺陷就多烧了2个,出窑之后发现个个都很精美,多出的2个就必需打碎填埋。
所以,这些残片复原件大都十分精美,没有缺陷,与进贡的瓷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永乐朝的青花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与它所用的青料是分不开的。
永乐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浓艳及银黑色结晶特征,呈凹凸不平状,这是使用的钴料的结果。
《中国陶瓷史》说苏麻离青:“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锰量低,就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调。
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这就是俗称的“铁锈斑”,也是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的重大差别。
明永乐青花国宝珍瓷——细图欣赏
![明永乐青花国宝珍瓷——细图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ffcd7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e.png)
明永乐青花国宝珍瓷——细图欣赏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
瓶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圈足。
中部两节葫芦间有如意形双耳。
瓶上部饰缠枝花纹,下腹部两面各绘轮花一朵,周围环绕花叶纹一周。
无款识。
明永乐青花呈色浓艳,可见结晶斑。
此瓶应是受西亚器物风格的影响而烧制的。
青花玉壶春瓶明永乐,口径7cm,足径10cm,高27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
瓶身自上至下分别绘青花如意头纹、回纹、卷草纹、缠枝莲纹和莲瓣纹。
此杯造型庄重,纹饰素雅,构图饱满,层次分明。
青花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泽浓丽沉稳,具有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折腰,丰底,圈足。
内外均绘青花纹饰。
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
外壁口沿下绘朵梅,腹部绘缠枝莲纹。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
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
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篆书,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
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
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明万历时期仿制。
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青花阿拉伯文盘座明永乐,高17.2cm,口径17.2cm,足径16.6cm。
尊身为直筒状,上下口处均为宽折沿。
浅谈明代玉壶春瓶造型变化
![浅谈明代玉壶春瓶造型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1e063de240c844769eaee96.png)
黄 河 赵 浩政
3 3 3 4 0 3 ) ( 景德镇 陶瓷学 院 , 江西 景德镇
摘 要: 我们 知 道 玉 壶春 瓶 定 型 于 宋代 , 发 展 于元 代 , 但 是 从 其 造 型 的 种 类 来看 , 宋代 和 元代 相 对 丰 富 , 而 到 了 明代 则渐 渐 统一 化 , 规 范化 , 其造型种 类也逐 渐减 少, 并 且 一 直 影 响 至今 。 从 某 个 角度 来 看笔 者 认 为 明代 是 玉 壶春 瓶 在 由多元 向一 元 的 统 化 和 规 范 化 的 时代 。本 文 着重 阐 述 明代 玉 壶 春瓶 在 造 型上 的 变化 , 揭 示其 发展 规 律 。 关键 词 : 明代 ; 玉 壶春 ; 造 型
一
约为 1 . 9: l , 瓶身修长此器型在风格上类宋 , 却 由于没有宋代那 样柔 和 过 渡 的大 腹 以凸 显其 更 加 夸 张 的大 s型 曲线 而少 了一 分 妩媚却多了一分这个时期共 同的特点——端庄 。 这个时期的玉壶春执壶多用同时期 B型玉壶 春作 为瓶体 。 此执壶腹部较为硕大 , 细颈 , 充分体现了玉壶春的高挑挺拔。 受到郑和七下西洋带来 的影 响 , 这一时期还 出现许多异 国 风情的外来器形 。如藏草壶 , 器型始创于永乐时期 , 有青花和 白 胎质轻薄 , 纹饰细腻。壶盘 口, 束颈 , 鼓 明瓷 的造型多继承宋元的传统样式 , 风格淳厚朴实 , 介于唐 釉 两个 品种。造型秀丽 , 腹 , 腹问一长流 , 无柄 , 下承覆 盘式 托。此 器又 称“ 军 特 ” , 为 梵 代 的饱满和宋的秀美之 间, 注重实用功能 。早期 的玉壶 春保 留 文译名 , 亦为佛教中的净 手器。此 器显然是受阿拉伯 铜器风格 有一些元代厚重古拙 的风格 , 这 一特点在 民窑上表现则 更为 明 显 。在玉壶春造型上早期表现 为粗 犷 , 腹部大 , 比例失调 , 给人 的 影 响 。 宣德时期政局稳定 , 经济发展较快 。这时期 瓷器烧造技 术 笨重 的感觉 , 到 了明 中期 腹部 回缩 , 比例适 中, 造 型中规 中矩。 有 很 大 的进 步 , 制 作精 细 , 造型敦厚凝重 , 玉 壶 春 瓶 继 承 永 乐 时 而晚期腹部则又再次变大 , 造型 比例失调 , 往 下塌陷 的感 觉 , 同 除了颈部较永乐略显粗短之外其他 均与永乐 同。这 个 样 的大腹部却没有洪武时期挺拔。其 出土数量上主要集 中在洪 期造型 , 时期 的玉壶春执壶与 同时期 的玉壶春一样 , 与永乐较接近 , 但 由 武、 永乐和宣德 , 到 中、 晚期 出土数量 已然远远不及早 期那样 丰 于 颈 部较 短 , 不 及 永 乐 时期 秀 美 。 富。玉壶春瓶在这一时期 已经完全 成熟并定型 , 造 型种类上并 经 过 正统 、 景泰 、 天 顺 三 朝 近 三 十年 的 的 演 变 和 发 展 , 器 型 不像 宋 元 时 期 瓶 中那 么 丰 富 。在 类 型 上 明 代 显 得 规 整 统 一 , 每 已从洪武永宣时期 的雄健豪迈 的风貌变为造型规整。这个 时期 个时期玉壶春瓶 的造型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正是 因为 的传世品可 以看出当时及为重视制作质量 , 不合格 者均毁之 , 因 风格的统一 , 使得之前许多类型的玉壶春瓶都消失不见。 缩釉等 弊病。当时的民窑也受 到官窑 明早期玉壶春瓶产量颇丰 , 早期以洪武 、 永乐 、 宣德为代表 。 而各种器物都少见夹扁 、 严谨作风的影响 , 制作精细, 并且大多数临摹官窑品 。玉壶春在 其中洪武时期出土的器物都带有元代遗风 , 造型、 胎釉 等也与元 器型上一反前朝的风格独开一派 , 既没有宋代的柔美 , 也不同于 代相近 , . 这 个 时 期玉 壶 春 瓶基 本 造 型 可 分为 A、 B两 型 。 元代 的粗犷和大气 , 逐步发展 出属 于完全属于 明代 的时代风格 A型 : 此类器型是洪武 时期 的典 型制品 , 被 大量 出土发现 。 规整 、 内敛和端庄。颈部与腹部 比例约为 1 : 2 . 1 , 瓶高与宽 这表现在造型改变了元代玉壶春瓶瘦长 的形体 , 而变得 中心下 比例约为 1 . 7: 1 。此类瓶各个部分 比例适 中, 腹部 较洪武有较 移, 腹部与足部转折较为明显 , 颈部 与腹部 比例 约为 1: 4瓶 的 大 的 回收 , 整 个 器 型显 得 中规 中矩 。 高与宽 比例约为 1 . 6: 1 , 腹部较横 向发展明显 , 虽然腹部 肥硕 , 明代传至嘉靖时期 , 已经渐渐进入 明代 晚期 。国家逐渐腐 但却没有臃肿 的感觉 , 反而显得端庄典雅。 朽衰败 , 国库空虚 , 民力耗 竭 , 此起彼伏 的农 民起义 动摇 了统治 B型 : 侈 口、 束颈 、 腹下垂 、 圈足外卷 , 白胎 , 细腻坚致。此器 者的根基 。此时仍然 以景德镇为制瓷中心 , 造型繁杂而拙笨 , 风 型出土较少 , 瓶高与宽 比例约为 2: 1 , 颈部与腹部 比例约为 1: 格 浑厚 敦 实 , 风格与前朝大相近庭 , 并且 一般都较粗糙 , 不 重 修 2 . 8 。 足部 增 高 外 卷 。此 器 型 口部 外 撇 幅 度 大 , 颈部细小 , 自然 过 胎。这个时期的玉壶 春瓶 的一个 明显 的特点 就是腹部 再次 变 渡到相对较大的垂腹 , 三者之间对 比强烈 , 更加凸显玉壶春瓶 的 大、 下 垂感 明显 。此瓶 颈 部 与 腹部 比例 约 为 1 : 2 . 6 , 瓶 高 与 宽 比 曲线 美。相 比洪武 A型, 此类 玉壶春瓶 腹部 明显 回缩 , 一反上 例约为 1 . 7: 1 。腹部向足部转折急促 , 如同三角形一般 。 述的大腹所带来端庄 的感觉 , 而显得较为纤细小巧 。 万历是明代十六个皇帝中统治时 间最长 的一个 , 在位 的 四 此时期虽然玉壶春瓶 大多腹部硕大 , 但是 玉壶 春执壶却显 十八年 , 处 于 晚 明衰 弱 阶段 。统 治 阶级 的奢 靡之 风 , 充 分 表 现 在 得中规 中矩 , 腹部 回收 , 壶体为玉 壶春瓶 , 配弯柄和 曲流, 有盖 , 瓷器的制作上 。在器物上小件 比较注重质量 , 精雕 细作 : 而大件 盖面及弯柄顶端个 有一小系 , 为穿绳栓系 , 防止壶盖滑落用。壶 则一般制作草率 , 显得粗笨 。这个时期 的玉壶春瓶 主要分 为 A、 体及柄 、 流、 盖均满饰 花纹 , 构 图饱满 , 疏密 得当 , 画法娴 熟。颈 B两 种 。 部与腹部 比例约为 1 : 3 . 7 , 瓶高与宽 比例 约为 1 . 6:1 。 A型 : 侈 口、 细颈 、 圆腹 、 平底 部。与前朝 垂腹 相 比腹部 上 永乐时期政局稳定 , 经济发 展 , 大大 推动 了制瓷 工艺 的进 移, 略显挺拔 , 但 少了一分垂 腹所 带来 的 自然流线 曲线 变化 的 步, 使其在继承元瓷工艺 的基 础上又有不断 的创新 。在造 型上 美感 。 以优美俊秀 、 厚薄适度为特 点, 器型都很新颖 , 比元代 和明初洪 B型: 侈 口、 细长 颈、 垂腹、 圈足外 撇。此瓶 为玉 壶春 祝 寿 武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这个时期 的玉壶春瓶造型主要有 以下 瓶, 故较“ 长”, 讨个 “ 长 寿” 的寓 意。颈部 自然 过渡 到腹 部 , 垂 A 、 B 、 C三 种类 型 。 腹, 腹部微下垂 , 高足 , 通体细长。 A型 : 撇 口、 细长颈 、 硕腹 、 圆足。圈足 较矮 , 胎体 较 薄, 腹 天启崇祯时期处在 明末 时期 , 农 民起 义势 如燎 原冲击着 统 大, 瓶 高与宽 比例约为 1 . 5:1 , 瓶V I 宽与腹宽 比例约为 1 : 2 . 7 , 治了两个半世纪的明代政 权 , 使其处在 崩溃的边缘 。而此 时景 和洪武 A型相 比 , 洪武时 期浑圆 , 相对 挺拔。而永乐 A型腹部 德镇的玉窑厂更是萧条冷落 , 逐渐停产歇业 , 其质量 也处在历史 则显得相对较扁 , 较宽。此类器形数量较少。 最低水平 , 粗制滥造之风有增无减 。这两朝 的玉壶春瓶在造 型 B型 : 此类器型是永乐 时期 的典型器型 。颈部 与腹部 比例 上一致 , 与前朝大相径庭 。撇 口, 长颈 , 鼓腹 , 矮圈足。由于颈部 约为 l : 3 . 3 , 瓶高与宽 比 例约为 1 . 6: 1 。虽然腹部较洪武典型 粗大肥硕 , 外轮廓 “ s ” 型曲线不突出 , 给人粗糙憨笨的感觉 。 器型有一定幅度的回缩 , 但 由于其颈部与腹部的转折有所增高 , 作者简介: 黄河( 1 9 8 6 一) , 男, 硕士 , 景德 镇 陶瓷 学 院 2 0 1 0级 设 计 艺 术 学 使 得 肩部 上 移 , 显 得 中 规 中矩 。 研究方向: 设计艺术学 , 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研究。 C型 : 小 口、 束颈 、 圆鼓腹 , 腹部有一道接痕。瓶高与宽 比例 研究生 ,
大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方法有什么
![大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方法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adf9a3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8.png)
大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方法有什么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想必收藏爱好者都已有所了解,明永乐青花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永乐时期瓷器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大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吧,仅供大家参考。
大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永乐青花瓷器的造型清秀、圆润、灵巧。
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
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
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
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
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
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
由于工艺技术的改变和政治上的改朝换代并不是同步的,因此永乐和洪武晚期,以及部分宣德瓷器的区分是比较困难的,但从一般掌握的现象看,盛世收藏小编帮藏友们大致列出下述几点: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第一点:某些特殊器型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期,如瓢形扁壶、抱月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或三系、四系)盖罐、花浇、压手杯、尖底莲子碗等。
盘、碗之类撇口器的口沿极薄,手抚之较尖而无圆浑感。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第二点:出现极白的细砂底,抚摸有极细腻如糯米粉的感觉。
细瓷底足平削,底釉有的呈波浪纹。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第三点:白瓷器底聚釉处,呈水绿色特别明显。
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全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乐甜白半脱胎器,应属后仿品。
明永乐青花瓷如何鉴定第四点:青花器釉面肥亮,釉色多数发青,青花有的有晕散现象,青花有铁斑,涂绘部分有不同深浅的笔触感。
玉壶春瓶造型渊源及其演变规律.
![玉壶春瓶造型渊源及其演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8bb1acc240c844769eaeefb.png)
玉壶春瓶造型渊源及其演变规律龙霄飞(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界把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叫做玉壶春瓶或者玉壶春壶,这种瓶成为中国古陶瓷造型中一个独特的品种。
至于为什么把这类瓶叫做玉壶春瓶,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玉壶春瓶在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部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从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关于玉壶春瓶的研究还仅仅限于古陶瓷胎釉与纹饰变化的简单研究范畴内,对于这种瓶类的造型特点以及它的发展演变则涉及较少。
本文就从玉壶春瓶的造型渊源以及它的演变规律上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于玉壶春瓶造型渊源的思考一般都把玉壶春瓶的创烧年代定于宋代,但实际上应该说是玉壶春瓶定型于宋代,大约从宋代开始大量出现了玉壶春瓶这种器物,但当时还并没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名字。
玉壶春瓶在宋代之前也应该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这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形状是逐步发展、演变而定型的,从出土实物可以看到这一点。
对于一种器型演变过程的确切考定是困难的,从形态上直观的考查来看,玉壶春瓶的造型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蒜头壶(或瓶)(图版1)。
蒜头壶(插图1)口部为蒜头状,颈细长,从颈部下收至腹部,腹部扁圆,圈足;如果将口部的蒜头变化延展拉伸成为撇口状,腹部向上延展成为垂腹,就是玉壶春瓶的形状了。
可以说,蒜头壶已经蕴含了后世玉壶春瓶造型的基本因素了。
当然,一种器物造型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某种早期器物单一演变的结果,而是在某一器物的基础之上吸收融合不同器物的可用因素逐渐形成的。
南北朝时期在江西、福建、湖北地区也出现了蕴含玉壶春瓶造型因素的类似瓷瓶的造型(插图2、3),而这些瓶又与汉、晋时期某些瓷壶(插图4、5)的形状很相似,其间或许有某种联系。
此种瓶类的造型经隋、唐不断发展、演变而逐步定型。
隋代类似的瓶类颈、腹、足都与玉壶春瓶接近,只是口仍为南北朝以来的盘口,但已颇有后世玉壶春瓶的模样了(插图6、图版2、图版3)。
试论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的造型演变
![试论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的造型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abd0b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0.png)
026试论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的造型演变摘要:玉壶春瓶作为中国瓷器艺术的杰作,无论是形制设计、装饰内容还是釉质颜色都极富美感,使人感觉既有雍容华贵之感又有内敛精华之意,可谓是瓷器艺术中的精品。
本文将通过文献与图像研究对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的名称释义与形制来源进行分析,从而阐明明清时期此类器物的造型设计发展。
关键词: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造型演变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08—026—(03)The Shape Evolution of Ceramic Jade Pots and Spring Bottle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0前言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陶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丰富了器皿的种类增加了定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无数具有审美与实用价值的生活用品,流传至今。
玉壶春瓶便是人类所创作的经典陶瓷器物,不仅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更蕴含了不同时期的造物制度与审美思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
这里主要对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造型设计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这两个时期有后者继承前者的关系,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陶瓷玉壶春瓶仍然以自己的特色体现了各个时代的造物标准和规范。
1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的名称释义与形制来源1.1陶瓷玉壶春瓶的名称释义 关于玉壶春概念的来源,目前学术界也有着许多说法。
其中比较受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对玉壶春瓶中的“玉壶”二字进行串想,从而认为玉壶春瓶也许是使用玉材所制的壶,或者如玉般质感的瓷质壶。
后者观点尚有据可依,前者论断却无从说起。
因为不管是乾隆帝的“白玉金边素瓷胎”还是形容景德镇白瓷的“白如玉”以及宋代李清照的“玉枕纱橱”,其中的“玉”都是瓷的形容词,且宋代还有以瓷代玉的实物佐证,即由湖北省博物馆所藏的青白瓷瓷枕。
图解明代瓷器
![图解明代瓷器](https://img.taocdn.com/s3/m/b669087f5acfa1c7aa00cc2d.png)
明代瓷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
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明代青花瓷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
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
造型以盘、碗、罐为主。
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
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
洪武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
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背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
铁结晶斑点不明显。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
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
事实证明,青花料右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
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似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青花缠枝菊纹棱口盏托明洪武□径19且匡米估价:RMB2O0000一250000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楔压成相等的八棱形,内外壁和板沿上的纹饰依次为临瓣仰莲纹、16组成双回纹、缠枝纹和8组折枝莲纹,每层纹饰均按模压的尺寸均匀排列:盖托中央绘折枝牡丹,外围凸脊以承杯,再外是缠枝菊纹;白釉黏稠。
气泡密集,器底无釉,火石红显著。
青花缠枝莲大罐明洪武高48·3厘米估价:RMBl800000- 2200000 成交价:RMBl650000青花花卉纹盖罐明洪武通高66厘米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
浅谈明代玉壶春瓶造型变化
![浅谈明代玉壶春瓶造型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232a69e58f5f61fb6366634.png)
浅谈明代玉壶春瓶造型变化作者:黄河赵浩政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1期摘要:我们知道玉壶春瓶定型于宋代,发展于元代,但是从其造型的种类来看,宋代和元代相对丰富,而到了明代则渐渐统一化,规范化,其造型种类也逐渐减少,并且一直影响至今。
从某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明代是玉壶春瓶在由多元向一元的统一化和规范化的时代。
本文着重阐述明代玉壶春瓶在造型上的变化,揭示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明代;玉壶春;造型明瓷的造型多继承宋元的传统样式,风格淳厚朴实,介于唐代的饱满和宋的秀美之间,注重实用功能。
早期的玉壶春保留有一些元代厚重古拙的风格,这一特点在民窑上表现则更为明显。
在玉壶春造型上早期表现为粗犷,腹部大,比例失调,给人笨重的感觉,到了明中期腹部回缩,比例适中,造型中规中矩。
而晚期腹部则又再次变大,造型比例失调,往下塌陷的感觉,同样的大腹部却没有洪武时期挺拔。
其出土数量上主要集中在洪武、永乐和宣德,到中、晚期出土数量已然远远不及早期那样丰富。
玉壶春瓶在这一时期已经完全成熟并定型,造型种类上并不像宋元时期瓶中那么丰富。
在类型上明代显得规整统一,每个时期玉壶春瓶的造型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风格的统一,使得之前许多类型的玉壶春瓶都消失不见。
明早期玉壶春瓶产量颇丰,早期以洪武、永乐、宣德为代表。
其中洪武时期出土的器物都带有元代遗风,造型、胎釉等也与元代相近,.这个时期玉壶春瓶基本造型可分为A、B两型。
A型:此类器型是洪武时期的典型制品,被大量出土发现。
这表现在造型改变了元代玉壶春瓶瘦长的形体,而变得中心下移,腹部与足部转折较为明显,颈部与腹部比例约为1∶4瓶的高与宽比例约为1.6∶1,腹部较横向发展明显,虽然腹部肥硕,但却没有臃肿的感觉,反而显得端庄典雅。
B型:侈口、束颈、腹下垂、圈足外卷,白胎,细腻坚致。
此器型出土较少,瓶高与宽比例约为2∶1,颈部与腹部比例约为1∶2.8,足部增高外卷。
此器型口部外撇幅度大,颈部细小,自然过渡到相对较大的垂腹,三者之间对比强烈,更加凸显玉壶春瓶的曲线美。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251bd08866fb84ae45c8d46.png)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录入者:szz | 时间:2012-03-15 09:30:38 | 作者: | 来源: | 浏览:263次]永乐、宣德青花瓷是青花瓷器中的骄子,历来受到世人好评。
主要原因是那淋漓尽致的刚健画风,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入木三分的雄劲美感。
代表其艺术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窑产品。
永乐、宣德两朝共计30余年,青花作品艺术风格大体一致,但在造型及纹饰、工艺等方面略有差异,对二者详细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
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鸳鸯款。
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
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
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
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晶。
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故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
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虽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
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
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
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
”先生的经验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
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诀,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
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物不一样。
明清时期玉壶春瓶的发展及演变
![明清时期玉壶春瓶的发展及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239e70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a.png)
明清时期玉壶春瓶的发展及演变一、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概况(一)陶瓷“玉壶春”瓶的由来现阶段对于“玉壶春”瓶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玉壶春为此瓶名,原为酒名,唐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诗有句云:“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许之衡着《饮流瓷说瓷》道“玉壶春口颇哆,颈短腹大,足稍肥,亦雅致也。
”玉壶春瓶为宋代所创瓶式,器型特点是:撇口,细颈,削肩,硕腹,圈足;瓶体由有变化的弧线构成,器形显示出柔美匀称的装饰感。
陈文平所着《中国古陶瓷》里道:“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肉和的瓶体。
宋代创烧,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烧造。
”笔者根据以上资料总结出,玉壶春瓶是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并以变化的柔和弧线为轮廓线瓶类器物。
此类瓶造型均为细颈,颈部中央微收,从颈部向下逐渐丰硕,过渡为圆杏状,下垂腹,曲线变化柔缓,圈足较大,内敛或外撇两种形式。
此类瓶器物定型于宋代,大半官窑,甚少客货,而官窑又大半纯色釉也。
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此瓶,品种有所增加,如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它是中国古代陶瓷瓶类中特有器型。
玉壶春瓶此称谓宋元时期并不见记载,大多书籍都认为由宋人诗句“玉壶先春”或者因“玉壶买春”而得名,但完整的诗句、作者、题目均无从查询。
但“玉壶买春”这四个字到是可以查得到出处。
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其作品《诗品·典雅》中有云:玉壶买春,赏雨茹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在这里”玉壶买春“四个字意指用玉壶去买”春“,而”春“指的是酒,”玉壶“指的是玉制的壶或是青瓷壶。
笔者认为要想”玉壶春瓶“名出何处,就要从”春“自说起,再说”玉壶“,最后再到”玉壶春“,结论于”玉壶春瓶“。
第一,古人常用”春“比作酒,”春酒“一词早在周成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古时过年,民间以宴请亲朋好友吃春酒为习俗,当时所谓的”春酒“应是冻醪,酿造于寒冬时节,至春季再引用的酒类。
依据宋代朱翼中载其《酒经》中这样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
玉壶春瓶简史“瓶中三宝”之玉壶春,貌美价惊人!
![玉壶春瓶简史“瓶中三宝”之玉壶春,貌美价惊人!](https://img.taocdn.com/s3/m/eff46e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7.png)
玉壶春瓶简史“瓶中三宝”之玉壶春,貌美价惊人!但如果拿三种瓶型作比,又要属玉壶春的造型最阴柔最经典,曲线曼妙,身姿清挺,丰满与纤细合一,可以说,见到者没有不心动,没有不心痒痒呢!下面,我们就从她谜之得名、身材演变以及惊人身价,来简要说说她之迷人风采吧。
01 谜之得名说到她之得名,最初也有一段佳(八)话(卦)呢。
那和大文豪苏东坡有关。
相传有一次,苏在景德镇会见友人,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在制作瓷器,细颈,肚子浑圆,造型十分别致。
大文豪见之诗性大发,现场便忍不住吟诗一首,其中两句即为:“玉壶先春,冰心可鉴”,后人称此便是玉壶春瓶的由来。
但是好事者多年潜心研究发现,翻遍苏大文豪所有作品集,并没有此诗之出处,而且完整的诗稿也不可考,所以呢,经证实,这只是古人撰写的又一则野史趣闻罢了。
▲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故宫藏那么,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由来,到底还有没有什么靠谱说法呢?严格说来,倒是与其相关的四个字——'玉壶买春',有明确记载。
它之见于唐司空图的《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玉壶买春'四字在此之意便是用玉壶去买'春'。
什么,古人赤果果的拿壶去买春?要不要这么放诞不羁,涛涛污力?不担心被举报么?当然,如果这般作解,就纯属误解!我们也不妨来看看“买春”二字今昔何异?说“买春”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那时它之本意纯得醉人,只是“买酒”之意。
而之所以称“酒”为“春”,也是文人借用了当时酒窖酿酒名。
在大唐,喝酒成风尚,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名酒品牌争奇斗艳,类似现在的贵州产茅台,衡水出老白干儿,法国波尔多有拉菲。
在唐代《国史补》中有这样的记载: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
显然,“春”即代表酒之总称。
官窑遗址出土的“永乐瓷器”!(大饱眼福)
![官窑遗址出土的“永乐瓷器”!(大饱眼福)](https://img.taocdn.com/s3/m/a5150f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7.png)
官窑遗址出土的“永乐瓷器”!(大饱眼福)点击明代永乐白釉执壶喜欢精品寿山石的朋友,请加下面美女微信“官窑”就是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而景德镇官窑集中了从元代至清代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
在中国五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上,景德镇明代官窑瓷器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中永乐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精美绝伦,代表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成就。
这批稀世遗珍,是窑址出土物,因年代可靠,学术价值高,享有最权威的断代标尺,为我们广大古代陶瓷集藏爱好者及鉴赏投资人士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物证资料。
今天展示永乐瓷。
明代永乐白釉单把四系壶明代永乐(1403~1424)皇帝朱棣当政22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他推行节俭的政策,规定宫廷日常生活不准使用金银器,这极大地推动了官窑瓷器的生产。
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陪都,两京宫廷所需瓷器大增,客观上促进了瓷业的发展。
朱棣是一个仪表堂堂而又讲究生活细节的人。
他衣冠整齐,一丝不苟,为防弄乱胡须,甚至在睡觉时会戴上胡须护套。
在瓷器制作上,要求精益求精,器物制作必须轻薄规整,不许马虎。
因此,永乐时期的瓷器制作可以说是明代最规整美观的,并以生产瓷胎细白,瓷釉呈半木光,温润而又庄重,精细而又含蓄的“甜白釉”白瓷最为著名。
明代永乐白釉军持高20.9厘米1983年出土于珠山。
器身成梨形,下腹部有凸弦纹三道。
唇口小颈,流细而长,流口饰凸起弦纹三道。
圈足内有不匀的刷釉痕。
器座为由下而上的多级台面,其与器身连接处为一中空的球状凸起物。
明代永乐白釉梅瓶明代永乐白釉浮雕莲瓣纹束腰三足座1983年出土于珠山。
通体施甜白釉。
器口作平底折腰盘。
盘口饰双珠一圈,盘外高浮雕仰莲三层簇拥,束腰部饰浮雕缠枝花,底座台面绕以浮雕覆莲两圈。
下部边口作凸线卷曲牙子纹,三足作云头式折而外转。
其口部的一圈双珠尚有元瓷装饰的遗风,而一器装饰变形莲瓣达五层之多,当与永乐时宫中崇尚佛教有关。
该器造型庄重、别致、构思精巧,是一件受石刻影响的陶瓷珍品。
明代玉壶春式执壶
![明代玉壶春式执壶](https://img.taocdn.com/s3/m/fac30c74af1ffc4fff47ac1f.png)
明代玉壶春式执壶作者:梁开来源:《创意设计源》2015年第01期【摘要】作为明代(1368-1644)的典型器,玉壶春式执壶随着中西交流、世风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流行式样。
本文讨论以陶瓷为中心,重视与其他材质的关系,阐述此式执壶造型、装饰的变化,希望以小见大,反映时代的审美风尚及其变迁。
【关键词】明代;玉壶春式执壶;造型;装饰玉壶春式执壶指具有垂腹、束颈、撇口玉壶春式瓶体特征且带把、带流的器物。
元代玉壶春瓶流行,成为玉壶春式执壶发展的基础。
谢明良以一件14世纪匈牙利国王收藏的玉壶春瓶被改装成执壶的事例,来说明当时欧洲的装饰时尚和器式需求,认为这透露出元明玉壶春瓶大量外销的原始契机。
为玉壶春瓶加装金属把和流的实例也出现在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The Topkapi Palace Museum)和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The Ardebil Shrine)的收藏中,三杉隆敏认为这种瓷执壶仿中东的金属器造型,中国制造它是为了满足中东市场的需要。
然而,元末明初,玉壶春式执壶就已大量出现,西方的加流加把是更晚的事,而在较早的伊斯兰细密画中,多见玉壶春瓶(或细颈瓶),到15世纪晚期才出现玉壶春式执壶。
因此,更像是西方受到中国的影响,才开始了改装玉壶春瓶的风气。
波普早就指出,这种执壶出自中国的玉壶春瓶,只是加上了引流和把手,到万历,已经变成高圈足的式样了。
这种纯中国式的执壶在16、17世纪持续影响伊朗的制壶工匠,是中国浪潮的缩影。
那么,明代玉壶春式执壶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外来影响,在哪些方面模仿了金属造型,是怎样传承发展变化的,最终又产生了怎样影响?下文将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明代玉壶春式执壶大致可以分为早(14世纪晚期)、中(15世纪)、晚(16世纪)三个时期。
它兴起在元末明初,永宣出现新式样,到嘉万,逐渐形成成熟的流行式样。
1 早期:元代玉壶春瓶极为流行,执壶也早就有了,因此,玉壶春式执壶无需受西方启示。
托普卡比宫博物馆的两幅15世纪晚期或稍后的细密画可为旁证,一幅“唐装”女子手托青花玉壶春式执壶,一幅“西域”男子车拉一件金色玉壶春式执壶,都显示了此式执壶的东方来源。
明永乐青花瓷的特点及鉴赏技巧图解。
![明永乐青花瓷的特点及鉴赏技巧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dad3e82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2.png)
明永乐青花瓷的特点及鉴赏技巧图解。
永乐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跨越了二十二年,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产品。
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该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一、胎釉永乐时期的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为主要特征,绝无橘皮釉纹,以脱胎器名传于世。
就青花瓷器的釉面而论,永乐瓷器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
现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
大盘、瓶、罐等为细砂底,白色,有小块铁色斑;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
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
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足跟较窄。
琢器器底足大多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
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
盘、碗底心多是外凸内凹。
二、青料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
青花发色浓艳,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
由于采用了“苏麻离青”料这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青花料,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
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
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实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三、造型永乐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比洪武时期丰富得多,既有传统器形,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生产的器形。
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
玉壶春瓶的前世今生
![玉壶春瓶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77fefce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5.png)
玉壶春瓶的前世今生《2003年伦敦苏富比沐文堂旧藏宋瓷专场》的一件玉壶春瓶,2018年于伦敦苏富比春拍以789000英镑成交的“天价”,而值得一提的是,在17年前,同样在伦敦苏富比,这件瓶子仅以14400英镑成交,17年升值近45倍,堪称超额回报了。
其实抛开拍卖因素来看,玉壶春也在同窑口器型里属于高价位的藏品,山人总结了三个方面:1、从青铜爵、觚到执壶、长颈瓶,这类酒器从贵族神圣器到富裕阶层实用器的一个延续,在生产力落后的旧时,精美的酒器是一种身份的体现。
2、广泛认识的古代艺术品价值高低是由书画到青铜礼器再到瓷器的,书画是赏器,青铜时代的礼器也是大奴隶主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到了瓷器时代,具有观赏功能的执壶和玉壶春,也在众多实用器中脱颖而出,在当时已然成为一种高价值的赏器3、这类清秀的宋瓷,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是一种最高身份的价值体现。
其实玉壶春瓶,本质上还是属于长颈瓶这个品类,只是在唐代出现的“玉壶春”基础上,宋人给变形的长颈瓶运用了新的名词。
逐渐的演化中,在宋金时期形成了今天人们熟知的“玉壶春”瓶器型。
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而玉壶跟李白始终莫使金樽空对月的金樽一样,是一种泛指。
李匡乂《资暇集-注子偏提》记载:“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千人,一樽一杓,挹酒而散,了无遗滴。
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
太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也就是说唐代元和(806—820)初年,饮酒用具依然是“樽杓”;上图是唐738鎏金錾花九曲银鹧鸪杓,1984年河南偃师杏园李景由墓出土。
此后不久,有盖、有嘴(流)、有柄的新式酒具注子出现。
玉壶春瓶的发展变化
![玉壶春瓶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0096e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0.png)
玉壶春瓶的发展变化作者:韩嘉慧何海军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9期摘要:玉壶春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净水瓶,具体定型是在宋元时期,到了明清时期逐步由实用器物发展为装饰器物。
本文主要简述玉壶春瓶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变化以及特点,阐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述玉壶春瓶象征意义的变化。
玉壶春瓶作为瓷器的代表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瓷器的变化历程,并从侧面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玉壶春瓶;造型变化;装饰纹样玉壶春瓶是我国传统的瓶式之一,以佛教中的净水瓶为原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发展到元代,南北窑场均有生产,产量增加。
至清代,玉壶春瓶由实用器具逐渐演变成观赏性陈设瓷器。
在器型上,玉壶春瓶的腹部、颈部、足部及口沿均发生了变化,在象征意义上也从佛教实用器物转化为观赏性瓷器。
玉壶春瓶的原型是佛教僧侣的净瓶,净瓶是僧人随身携带,用于饮水、存水以及净手的工具[1]。
净瓶的传入日期已不可考,此时的净瓶更多带有宗教性质。
到唐代,佛教在中国发展趋于成熟,作为法器的净瓶,首先出现在唐代的寺院之中,并逐渐流行。
净瓶作为汲水工具,成为僧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
唐代的净瓶为小口,口上有圈状突起,颈部细长,腹部较大且呈圆形,圈足,整体修长。
此时人们更加注重净瓶的实用功能。
唐代出土的瓷质净瓶高度普遍在20~27 cm,铜质净瓶高度为30 cm,可见唐代净瓶尺寸规格比较规范[2]。
玉壶春是明清以及后世对净瓶的一种称谓,在唐宋时期并不常见。
一般认为,玉壶春瓶的名字起源于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这里的玉壶买春,将容器与酒联系在了一起。
宋代的制瓷工艺在唐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加长足的进步,名窑迭出,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玉壶春瓶在制瓷工艺大发展的宋代有了定式。
玉壶春瓶在北宋创烧,是北宋时期较为典型的瓶式,整体形象较为柔和,各大窑口均有烧制。
宋代的玉壶春瓶还保留有净瓶的基本特征,仍然是小口,细颈,圆腹,圈足。
青花瓷中的耀眼明星——明宣德青花玉壶春瓶
![青花瓷中的耀眼明星——明宣德青花玉壶春瓶](https://img.taocdn.com/s3/m/9e2232e87f1922791688e86e.png)
明代宣德瓷历来为世人所珍,而宣德青花更是被奉为极品。
一直以来人们都视宣德青花为明代青花瓷的最高水准,清乾隆年间成书的《陶说》称:“宣德窑,此明窑极盛时也。
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嘉庆时期的《景德镇陶录》亦称:“宣窑青花最贵……此明窑极盛时也。
”宣德青花品质高的首要原因是此时期青花所采用的着色剂为进口钴料“苏勃泥青”,从而使青花发色艳丽美观。
早在明万历朝时,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即记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也。
后俱用尽。
至成窑时,皆平等青矣。
”清代《陶说》《景德镇陶录》中也都有同样的看法,认为“宣窑为最”的原因,在于使用了“苏勃泥青”。
而关于“苏勃泥青”钴料,则相传是明初郑和下西洋时,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
而现代科技手段测试该钴料的检测结果,确实是含锰量低,而含铁量高,这是国内的钴土矿所无法达到的。
这就证实了宣德青花使用进口钴料,并非虚谈。
清代另一景德镇陶瓷专著《南窑笔记》中所称“宣窑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相信正是使用了进口“苏勃泥青”钴料的结果。
《南窑笔记》又说“盘内足涩胎无釉”,则是宣德青花瓷的又一个特点。
说到宣德瓷细砂底的精妙,自然得益于瓷土选料上的讲究,其所选瓷土称为“麻仓土”。
据明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陶土出浮梁新正都麻仓山,……为官土。
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
麻仓官土,每百斤值银七分。
”这种瓷土细腻均匀,经过陶炼精细,烧结后就缜密坚硬,瓷化程度好。
因此,宣德瓷的细砂底才能如此光滑温润、美观大方,成为宣德青花的又一大亮点。
宣德帝是一位风雅天子,他精通书画,喜好奇异别致的陈设、玩器,且品味不俗。
宣德朝宫廷造作水平之高,在有明一代皆首屈一指,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即云:“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
”其中又以宣德窑和成化窑最为贵重,“盖两朝天纵,留意曲艺,宜其精工如此”。
该藏品造型为玉壶春瓶,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鉴赏之二百八十九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五)
![鉴赏之二百八十九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d15b411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d.png)
鉴赏之二百八十九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五)鉴赏之二百八十九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五)241清光绪青花彩竹石芭蕉玉壶春瓶款识:“大清光绪年制”,高29.4cm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
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由宋人“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元代始有青花品种出现,进入明清之际,成为宫廷装饰之名品。
至明初永宣时期有绘青花竹石芭蕉图者,成为后世官窑青花同类器之范本。
这种装饰风格的玉壶春瓶自明代永乐起,明清御窑厂几乎每一代皇帝都定烧。
此瓶撇口,细颈,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线条优美,是为典型之玉壶春瓶造型。
足内白釉落青花楷书款“大清光绪年制”。
造型周正俊秀,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莹润。
瓶外壁通体以青花为主,兼以红彩作衬,青花色泽稳定,色调雅致清丽,红彩明丽,形成对比。
瓶口沿处描金,颈部饰三周纹饰,依次为蕉叶纹、卷草纹、如意云头纹。
腹部饰青花芭蕉竹石图案,栏杆环围,芭蕉和兰竹生于奇峻洞石之间,静谧宁和,生机盎然,给人以水墨小品画般清幽之境,别有趣味。
近足处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瓣纹,足墙一周花卉纹。
制瓷工匠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纹饰布局富有层次,画工纤巧,其绘画点染之笔意娴熟流畅,构图疏密得当,釉质细润,胎体细密。
RMB 920,000242清光绪粉彩蔬果云蝠纹赏瓶款识:“大清光绪年制”,高39.3cm此件器物撇口,束颈,丰肩,鼓腹,圈足。
瓶口沿与圈足描金边环饰一周,口沿下装饰有如意云头纹,足墙饰变体莲瓣纹,肩部有描金弦纹二道,其间绘粉彩云蝠纹,暗喻洪福齐天。
瓶身颈部与腹部皆绘癞瓜主题纹饰,癞瓜的图案是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清代後期广为流行,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寓意“福寿绵长,子孙绵延”,经常出现在小件器物上,例如盘、碗、杯子之类。
联合共鉴明代永乐瓷器拍卖纪录
![联合共鉴明代永乐瓷器拍卖纪录](https://img.taocdn.com/s3/m/2c5e1d9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c.png)
联合共鉴明代永乐瓷器拍卖纪录明代永乐瓷器拍卖纪录,永乐瓷器精品成交价格:永乐瓷器鉴定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 21.3cmRMB 83,329,480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 21.3cmRMB 83,329,480 图(2)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29cm 8,000,000-12,000,000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29cm 8,000,000-12,000,000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当尊高 17.2 公分23,575,000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当尊高 17.2 公分23,575,000 图7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式盘 7,280,000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式盘 7,280,000 图2明永乐冬青釉高足碗16.3 公分3,750,000明永乐冬青釉高足碗16.3 公分3,750,000图 (4明永乐青花缠枝番莲纹折沿盆25.6 公分33,775,000明永乐青花缠枝番莲纹折沿盆25.6 公分33,775,000图3明永乐青花缠枝番莲纹折沿盆25.6 公分33,775,000图5明永乐甜白釉暗刻石榴花果纹玉壶春瓶 19,280,000 32 公分明永乐甜白釉暗刻石榴花果纹玉壶春瓶 19,280,000 32 公分图(2)明永乐青花缠枝月季花笠式碗19.9 公分7,135,000明永乐青花缠枝月季花笠式碗19.9 公分7,135,000 图3明永乐宣德青花海浪纹小罐 17,480,000 7公分,明永乐宣德青花海浪纹小罐 17,480,000 7公分,图5)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图4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图4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明永乐青花缠枝四季花纹折沿盆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暗刻梵纹盘明永乐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直径17.8cm高17cm成交价 RMB26,900,000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双龙戏珠流云纹盘1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双龙戏珠流云纹盘图2明永乐甜白釉暗刻龙纹高足碗尺 寸:高11.8cm成交价: RMB 1,610,000明永乐青花紫菀石竹图抱月瓶明永乐青花紫菀石竹图抱月瓶图6明永乐青花紫菀石竹图抱月瓶图7明永乐青花一把莲盘34.6 公分3,750,000明永乐青花一把莲盘34.6 公分3,750,000 3明永乐青花花卉纹执壶高28cmRMB 9,520,000明永乐青花花卉纹执壶高28cmRMB 9,520,000图4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图 (3)明永乐甜白釉双系小罐尺 寸:宽8cm成交价: RMB 2,990,000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图4明永乐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18.7 公分22,015,000明永乐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18.7 公分22,015,000 图5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菱口大盘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菱口大盘图4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高28cm10448660.永乐青花里缠枝花卉外莲瓣纹莲子碗直径21.4cm3717820永乐甜白釉盖罐明代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明代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底部明永乐青花花卉纹砖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永乐时期注意淘炼瓷土,因此,胎质细腻润滑,胎色洁白,较之后来的宣德瓷器胎薄体轻(脱胎的更轻巧),器型规整;大器的细砂底,光滑温润之感.永乐胎体有四种情况,分述于下:(1) 厚胎:细润而坚致,但较之后来宣德及清代康熙的胎质,则是莹润有余而坚硬不足.厚胎多见逐器类,圆器类也有,多为墩式大碗,因胎釉结合致密,故釉面洁白,莹润如玉.(2) 薄胎:器体玲珑、规整.圆器中以大小盘、碗居多,逐器较少见,如白釉、影青双系小罐等,胎体都很细腻轻薄.(3) 松质酱胎:胎色微黄,若得剖视其足部断面,则可发现胎质有烧结不足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永乐官窑青花玉壶春瓶
展开全文
在90年代收藏了几件明永乐官窑青花玉壶春瓶,真正官窑器的: 朦胧幽雅, 苏麻离青烧出的特征是蓝中发黑,有锡光斑。
典型苏麻离青产生的艺术效果,浓重、晕散,
古人就把这种晕散赋予了美学的特征.
从放大照片之中看到永乐时期的青花特征:
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为主要特征,绝无橘皮釉纹。
青花有晕散现象——永乐、宣德直至成化前期的青花都有黑铁斑,但永乐器则较多晕散现象,用小笔填绘,往往出
现深淡的笔触,这也是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青料的蓝中发黑,有锡光斑.
明永乐开光折枝花卉双桃纹玉壶春瓶
主纹饰都是双桃纹,放大后可清楚了解“蓝中发黑,有锡光斑”,是什么现象.
如下照片中用红点标示出来的黑点,就是: 蓝中发黑,有锡光斑,
有些黑只是在釉层中,并不会到进一步成为有锡光斑.用仰光侧视即可对比出来.
明永乐_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苏麻离青料绘制在瓷胎上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因烧制时釉与青料
在熔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晕散及往下流淌,如果流淌的太过严重则影响到整个绘画的美感.
明永乐_青花花蝶纹玉壶春瓶
明永乐_青花花卉纹玉壶春瓶
明永乐_青花莲花纹玉壶春瓶
明永乐_青花缠枝花卉纹玉壸春
明永乐_青花荷叶莲纹玉壶春瓶
每一件玉壶春瓶底部均已施釉,如下照片.
现在仿品是仿不出永乐官窑用苏麻离青料所烧制的青花瓷及器物身上所展现的时代特征.
这种官窑本身就很少见,可遇不可求,90年代流到台湾后被在
下有幸遇到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