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尔街》有感—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华尔街》有感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2010年11月30日

《华尔街》一书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华尔街,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从美国诞生的第一天起,华尔街就注定将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地方。当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里换取曼哈顿的土地所有权时,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那一片荒芜之地能够发展成为现在寸土寸金的国际金融中心,曾经为了抵御印度安土著的进攻而修建的那堵墙——华尔街,现在早已发展成为了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地方。华尔街见证了美国资本市场两百多年来的发展史,见证了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全过程。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以来,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经历了金融市场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每一次的金融风暴总能带给人们惨痛的教训,当然这次近八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不例外。

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至2008年成为了席卷整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之后又迅速蔓延,最终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而在去年开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接替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成为了全球的焦点。在本质上,华尔街是一种复杂而有效的货币资本博弈机制,它是现代美国和世界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投资融资平台和经济权力中心。它的基础是自利、公平、信用、效率以及规则制度保证,而眼下它让人看到的面目则更多是贪婪、失信、失效和失败。

2007 年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9月14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9月15日,有着158 年辉煌历史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9月2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 华尔街投行神话彻底终结,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引发了更广泛的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华尔街投资银行最终难逃此劫,其终极问题就在于投资银行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裁判,以

其研究报告来左右全球热钱资金的流窜动向;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球员,创造并且参与各式各样高风险高回报又极其复杂的金融产品买卖,这也使他们成了这次危机的直接制造者,成了众矢之的。

华尔街的失败并非其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失败,而是直接源于它过度的产品创新。长期以来,华尔街投行们致力于交易有价证券以及向商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通过较大比例的杠杆交易获取超额利润。不过,繁华的背后危机暗藏,通过各种杠杆交易设计出的金融衍生品纷繁复杂,甚至有华尔街资深交易员也坦言,不知道自己交易的品种是什么,它的风险到底有多高。华尔街的金融泡沫越来越大,其中最显著的是包装和交易越发奇异的按揭贷款支持的有价证券。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的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都进了美国通过金融创新设立的次级债券市场,分享次贷这种金融创新带来的利润,而积累的风险却没有引起相关监管机构的足够注意,房地产泡沫一破灭,所谓的金融创新遭遇当头棒喝。信贷资产证券化原本是华尔街有益的创新,促进了风险的分散和资产流动,而基于不良资产的过度包装和反复衍生,则使得投资者甚至是金融机构本身无法准确识别和判断风险。共同受益、无人受损的现象更鼓励了基础产品(次贷)发出者的放松,从而不断放大了风险。当金融创新只是单纯的为了追逐利润,那么导致的后果将是没有人去关注这些金融产品的真正价值,那就势必会推动短期投机的趋利化,酿成金融危机。

“对资本市场的过度依赖”与“杠杆式经营理念”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是美国前五大独立投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相继倒下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投资银行不经营储蓄业务,也就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投资银行渐渐开始通过短期货币市场进行融资,过度的短期融资使得投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适当,当危机发生时,全球资本的流动性下降,大部分金融机构将原本在投行的外部资金收回,投行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资金需求,不堪重击而倒下。另一方面,由于投资银行用大量借贷的方法来维持业务运营的资金需求,借贷越多, 自有资本越少, 杠杆率就越大。高杠杆要求较高的流动性与之相匹配, 在市场较为宽松时, 尚可通过货币市场融资来填补交易的资金缺口, 而一旦自身财务状况出现恶化风险, 公司持有大量的流动性很低的资产, 评级公司则降低其评级, 融资成本将不可避免的上升, 造成投资银行无法融资维持流动性,贝尔斯登便是因此遭挤兑而倒下。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监管的缺失。正如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总结的:“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金融系统缺乏良好的监管,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失控和金融市场的危机。”美国监管的放松和复杂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危机的程度和危害。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只能转移风险、掩盖风险,却不能消除风险,在高风险的投资中,伴随着自由化的条件,监管永远是落后于市场的。政府监管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的竞争过于激烈,使根本不具备能力的消费者获得了住房,杠杆率大幅提高,金融资产过度膨胀,信息披露不充分。过于复杂的衍生工具,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得风险评估变得困难,过于依赖于评级机构,也使得风险承担者与控制者严重分离,不利于风险的有效控制。

尽管此次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损害相对较小,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界尤其是与金融相关的领域在现在和将来已不可避免地、越来越深地融入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中去。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发展标杆的美国大型投行纷纷倒下,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教训和有益的思考。

首先,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应保持科学谨慎的态度。纵观20世纪60年代至今,华尔街发明了数千种金融衍生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产品的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但同时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接连不断的麻烦,特别是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的金融危机和波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更是发人深省。虽然金融创新有助于分散风险, 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但是并不能消除风险, 只是使风险发生转移或隐藏起来。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在注重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风险纠错机制或危机处理机制。在推进创新业务时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提高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同时,合理降低金融衍生产品的复杂性,防范其高财务杠杆和放大效应导致的投资和交易风险。虽然美国金融危机源于金融创新过度,但我国不会因噎废食地停止金融创新,而是要抓住世界金融格局重新洗牌的机会,谨慎稳健地推进金融创新。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创新将是证券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活力和源泉。

其次,我国金融证券业应当构建更加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