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神经生理(4-7)

合集下载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

DACBA ABABC BA第八章神经系统一、选择题1.脊髓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所致 B.横断脊髓时大量失血C.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了高级中枢的调节2.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点处,可导致突触前膜释放()A.乙酰胆硷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环磷酸腺苷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反映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E.调节的敏感性差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氨基丁酸 D.5—羟色胺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6.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除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 +B.K +C.Ca2+D.Cl -7.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 +B.K +C.Ca2+D.Cl -8.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链锁式联系D.环状式联系9.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间化学传递的下列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B、不衰减C、时间延搁D、电化学反应10. 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单向传递B 中枢延搁C 兴奋节律不变D 易疲劳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1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

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二、填空1、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2、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量。

3、突触后抑制包括和。

4、在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5、当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心率,心肌收缩力。

6、外周神经元之间的作用方式有、和。

ch8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ch8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第8章 神经系统8-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胞体大多集中在大脑和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胞体包括胞核和核周围的胞质。

神经元的突起又分树突(dedrite)和轴突(axon)。

树突发自胞体,分支多而短,呈树枝状,树突可以看成是胞体的延伸部。

在胞体及树突膜上一般有能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轴突是从胞体发出的细长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nerve fiber),直径均匀,但长短不一;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根轴突,若有分支,则可垂直于轴突发出;轴突末端可分成许多分支,为神经末梢;轴突一般都有髓鞘包被,但在与胞体连接部(轴丘)及其末梢则失去髓鞘。

神经末梢的末端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突触小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小泡,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如脊神经节细胞,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很快形成“T”字形分支,一支进入周围组织形成感觉末梢,另一支进入脊髓;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如视网膜双极细胞,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伸出一支突起,一支与感觉细胞相连接,另一支与神经节细胞相连接;③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支轴突和多支树突。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差异或在反射弧中的位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感觉(或传入)神经元,能接受体内、外的刺激,将兴奋传到中枢神经系统;②运动(或传出)神经元,能把兴奋从中枢传至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如脊髓的运动神经元;③联络(或中间)神经元,它们主要在中枢内起中间连接作用,如脊髓中的闰绍细胞。

根据轴突上是否含有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和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两种。

实际上,即使是无髓纤维的轴突也包绕有一薄层神经膜。

神经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

静息电位的记录装置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1.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Na+]o>[Na+]i≈12∶1, [K+]i>[K+]o≈30∶1 [ Cl- ]i<[ Cl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逆向轴浆运输
由轴突末梢向胞体的运输。 速度约为205 mm/d,其意义可能 为摄入神经生长因子等物质,对胞体 蛋白质的合成起反馈调节作用。狂犬 病毒、破伤风病毒及辣根过氧化酶 可经逆向轴浆运输,由外周向中枢转 运
(4)神经纤维对所支配效应器的作用
①功能性作用(functional action):N元通过传导AP→递质 释放→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②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 养性因子,持续地调节所支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促进糖原 与蛋白质合成。
特征之一。 兴奋:当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功能活 动由弱变强或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比较活跃的反应
过程或反应形式。
兴奋性
• • • •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能产生AP的细胞。 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能产生AP的组织。 种类:神经细胞,肌细胞及腺体。 兴奋性又可定义为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 作电位的能力,动作电位又是兴奋的同义 词。 • 兴奋性的高低用刺激的阈值来衡量。
图示Na+在膜内外的不平衡分布, 细胞外浓度高,而细胞内浓度低
图示细胞膜对Na+具有通透性, Na+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 图示由Na+的扩散形成的电-化 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期间的膜电导的变化
内向电流:如果细胞受刺激时引起离子流动,造成 膜外的正电荷流入膜内,称为内向电流(inward current). 外相电流:如果细胞受刺激时引起离子流动,造成 膜内的正电荷流出细胞外,称为外相电流 (outward current)

神经生理学疗法

神经生理学疗法

8. 口令与交流(verbal 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
9. 运动模式 (pattern of movement)
PNF技术 治疗技术
手法接触 (manual contacts)
➢ 手能给皮肤和其他感受器施与压力刺激 ➢ 增加神经肌肉的回馈 ➢ 手法要求为“杯状式”握法
常Br用u术nn语strom技术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 肩胛骨内收(回缩)、上 提
➢ 肩关节后伸、外展、 外旋
➢ 肘关节屈曲 ➢ 前臂旋后 ➢ 腕和手指屈曲
手抓同侧腋窝前
B常r用un术n语strom技术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 ➢ 肩胛骨前伸 ➢ 肩关节内收、内旋 ➢ 肘关节伸 ➢ 前臂旋前 ➢ 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
ROM。 3、促进性运动模式确能加快肌肉的反应。 4、PNF确能增加肩、躯于和腘绳肌的柔软性。 5、PNF能提高脊髓的兴奋性。 6、压缩关节可一过性地提高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PNF技术
(二)否定的
1、让较健康的肌肉强收缩,通过兴奋的扩散,促进病较重 肌收缩的所谓的溢流(over-flow)说法是论据不足的。
Brunnstrom基本原理
接近正常的运 动
B临ru床n应ns用trom技术
第1~3阶段的治疗 屈曲运动 伸展运动 划船运动 第4~6阶段的治疗
Brunnstrom技术
目前对Brunnstrom疗法的评价
1、认为Brunnstrom法综合应用了中枢促进、外周和本体刺激,从协同动作入手,过渡 到脱离协同,使四肢、手和手指逐步恢复其功能,较为肯定。
常。
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 2.坐位,髋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踝内、
稍差。
外翻。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1第八章 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真题模拟及答案(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1第八章 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真题模拟及答案(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1第八章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真题模拟及答案(3)1、关于氯氮平对脑电图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A. α节律减慢B. β活动增多C. θ活动增多D. δ活动减少E. 可见棘波发放试题答案:D2、多数麻醉药对脑电图有影响,下列各项说法不对的是()。

(单选题)A. 出现暴发-抑制现象B. 使α节律增加C. 随着麻醉药物剂量的增加,脑电图活动的频率降低,波幅增加D. 使快波增加E. 出现电静息试题答案:B3、关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脑电图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 治疗剂量可增加慢波和快波活动B. 治疗剂量可引起阵发性慢波、棘波和多棘波C. 治疗剂量可增加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D. 中毒剂量时出现广泛性快波并见阵发性棘波E. 中毒昏迷时为非特异性广泛慢波试题答案:D4、长期服用劳拉西泮,脑电图的表现可能是()。

(单选题)A. 多棘波放电B. 快波频率突出C. 低电压改变D. 广泛的慢波E. 周期性三相波试题答案:B5、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出现基线飘移,最常见的原因是()。

(单选题)A. 静电干扰B. 瞬目C. 出汗D. 地线脱落E. 眼球运动试题答案:C6、患者,睡眠Ⅱ期,平卧位,此时有人从患者身旁走过。

如下图所示,此时脑电现象最可能是()。

(单选题)A. 静电干扰B. 出汗伪差C. 参考电极脱落D. 50Hz交流电干扰E. 地线接触不良试题答案:A7、当出现一侧半球信号不良时,应首先()。

(单选题)A. 检查一侧参考电极是否固定良好B. 检查患者头皮地线是否固定良好C. 检查患者一侧头部是否放置其他仪器D. 检查一侧所有电极是否固定良好E. 检查仪器接地是否可靠试题答案:A8、关于卡马西平对脑电图的影响,错误的是()。

(单选题)A. θ活动增多B. δ活动改变不明显C. β活动减少D. α活动减少E. 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增多试题答案:C9、有关运动系统的检查,正确的为()(单选题)A. 3级肌力为: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B. 快速轮替动作为;嘱患者以前臂快速地做上下动作C. 肌张力检查:病人俯卧,双膝屈曲维持90°姿势,病侧小腿会逐渐下落D. 观察各种不自主运动的强度、规律、时限及与各种生理状态(休息、动作、情绪、注意力、疲劳和睡眠等的关系试题答案:D10、患者,男,10岁,因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急诊予地西泮静脉推注等治疗,肢体抽搐缓解,此时常规脑电图可见各导广泛性β波活动增加,以前头部为著。

生理问答题

生理问答题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神经、肌肉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神经、肌肉第二章血液生理第三章循环生理第四章呼吸生理第五章消化生理第六章体温第七章肾脏生理第八章内分泌第九章神经生理第十章视觉、听觉和前庭感觉六、简答题1. 试比较载体转运与通道转运物质功能的异同。

2. 何谓兴奋性?它与阈强度有何关系?3. 试述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4. 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简述其传导的方向及机理。

5. 试比较局部兴奋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6. 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有何变化?7. 兴奋—收缩耦联包括哪几个主要步骤?1. 答:载体与通道转运物质的异同有:相同:①顺浓度差;②被动转运;③不耗能。

相异:①载体有饱和性,通道无饱和性,受通道开关(通透性)影响;②载体有高度特异性,通道有相对特异性;③载体转运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2. 答:活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阈强度。

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反比关系,阈强度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强度小,表示兴奋性高。

3. 答: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安静时,在膜对K+有通透性条件下,细胞内K+顺浓度差向膜外移动,使膜外正内负电位达到K+平衡电位。

4. 答:动作电位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而传导的。

在兴奋部位内为正膜外为负,邻旁未兴奋区膜内负外正,两者间存在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可使未兴奋区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便可产生动作电位。

于是兴奋就由原兴奋部位传向邻旁安静部位。

5. 答:区别是①AP 呈“全”或“无”现象;而局部兴奋可迭加;②AP 可扩布,不衰减而局部兴奋不能扩布,呈电紧张性衰减。

6. 答: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变化。

在去极开始到复极一定程度,兴奋性接近于零,称为绝对不应期。

而后复极过程中兴奋性有所恢复但比正常兴奋性低,称为相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后,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

最后兴奋性又低于正常,称为低常期。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2015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考纲要求】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纵览】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考点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考点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课时4 体液调节的过程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激素与内分泌系统2022:北京T9、江苏T22(2);2021:海南T10、湖南T19、浙江6月T8、全国乙T31;2020:山东T8、浙江1月T13;2019:海南T16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动物激素的种类及相互作用,形成普遍联系及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科学探究——通过动物激素功能的探究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3.社会责任——健康宣传:关注激素失调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糖调节2023:重庆T8、江苏T21、山东T22(1)(2)、湖北T6、广东T8、新课标T1AC和T32(3)、浙江1月T11;2022:海南T14、浙江6月T30、湖北T10AB;2021:河北T10、北京T18、天津T14、福建T2、浙江1月T17;2020:江苏T12、全国ⅠT31、全国ⅡT31(2);2019:江苏T27、海南T17、浙江4月T33激素分泌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2023:北京T9、海南T17、山东T8、湖南T6、全国乙T4;2022:浙江1月T19、河北T10、全国乙T30、重庆T9、辽宁T21(4)、北京T9;2021:辽宁T21、重庆T14、全国甲T4;2020:浙江7月T9、全国ⅠT3;2019:浙江4月T21命题分析预测1.本部分是高考命题的核心点之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生理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点有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与激素有关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命题形式比较灵活,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预计2025年高考除继续对动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进行考查外,也会以具体的实例为载体考查激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突显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落实考点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的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1] 神经 调节。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和其他相关专业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实验设计。

1、基础实验基础实验主要涉及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动物模型的制备、细胞膜通透性测定、神经肌肉电生理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将多个生理学知识点进行整合,通过综合性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整体运行机制。

例如,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

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方法生理学实验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示范、小组讨论、学生独立操作等。

其中,课堂讲解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学生独立操作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善于总结。

2、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实验器材。

3、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医学和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2、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3、了解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理。

生理各章概述(打印)

生理各章概述(打印)

生理学各章概述第一章绪论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3.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章细胞生理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12. 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第三章血液生理1. 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3. 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4. 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其正常值是多少?在某些疾病时加快的原因是什么?5. 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6. 试述血中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7. 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8.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9. 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10. 临床上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第四章循环生理1.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前者由脑神经及脊神经组成,主管传递神经冲动;后者由脑及脊髓组成,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递来的信息。

一、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共有12对,采用罗马数字命名。

除第I、11对脑神经进入大脑外,其他10对脑神经都和脑干相联系。

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其中第III、IV、VI、X、Xn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I、n、Vlu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V、VIkIX、X对为混合神经。

(二)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麟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由后根(感觉根)和前根(运动根)所组成。

临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水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面,这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脊神经前根支配相应肌肉,其中颈4~胸1前根结合成为臂丛,主要支配上臂、前臂和手部肌肉;腰2~舐2组成腰舐丛,其主要功能为支配下肢肌肉。

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组成。

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一)脑(1)大脑:由大脑半球、基底核和侧脑室组成。

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皮质表面有脑沟和脑回,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题叶、顶叶、枕叶、岛叶和边缘系统。

大脑半球的功能双侧不对称,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综合能力、短暂的视觉记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2)间脑: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的连接站。

间脑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感觉纤维上升至大脑的三级神经元所在地,均由该区投射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

下丘脑位于间脑腹侧、丘脑下沟的下方,与垂体相接。

下丘脑对体重、体温、代谢、饮食、内分泌生殖、睡眠和觉醒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与人的情绪行为有关。

(3)小脑:位于后颅窝,由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组成。

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维持躯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7章习题与答案

习题四——习题七习题四一、名词解释1. 婴儿知觉发展的充实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儿童头脑中具有某些认知模式或图示,他们可以为从外部输入的各种模糊的刺激赋予特定的意义。

有时候统一幅图(刺激),人们既可以把它看作一种事物,又可以把它看作另一种事物,这决定于人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观念(认知图示)。

简言之,婴儿已有的认知或观念“充实了”感官的经验。

2.婴儿知觉发展的分化理论与充实理论相反,Gibson所代表的分化理论则认为,个体的知觉来源于各种感官刺激,当儿童能够分化出不同刺激间的不同之处时,就能将不同刺激区分开来,儿童对各种事物的知觉的发展实际上是不断发现事物的区别性特征的过程。

3.偏好法给婴儿呈现两种以上的刺激,然后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一项刺激的注意多于其他刺激。

这种方法用来确定婴儿能否辨别不同的刺激。

4.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个体不断地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减少乃至停止的一种现象。

在习惯化之后呈现一种新的刺激,婴儿对新刺激恢复和增加反应的现象叫做去习惯化。

5.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特定的刺激,记录其脑电波的变化,以确定儿童能否辨别这个刺激。

这是运用生理指标研究婴儿心理的办法。

6.应答性环境一种能对儿童发出的信号和动作做出及时的回应,能与儿童进行相互作用的刺激丰富的环境。

1二、简答题1. 新生儿具有哪些基本状态?①有规则的睡眠状态:每天持续时间为8-9小时。

②不规则的睡眠状态:每天持续时间为8-9小时。

③瞌睡状态:每天持续0.5-3小时。

④警觉的非活动状态:每天持续2-3小时。

⑤觉醒的活动状态:每天持续1-3小时。

⑥啼哭状态:每天持续1-3小时。

2.结合已有的研究,列举几种有效的婴儿安抚技术或方法。

一、看护人的安抚:把婴儿抱在肩头;当婴儿哭声响亮,面部潮红出汗时,可能是因为热,可选择解开包裹,或擦汗换衣;当婴儿突然啼哭,急促,面部涨红,并伴有双臂举起做拥抱状时可能由害怕引起,此时拥抱,抚摸,轻声说话较为有效。

生理学 第08章 自测

生理学 第08章 自测

一、单选题(共2040 题,每题 1 分)1.肾小球球旁器中球旁细胞的功能是:A.分泌血管升压素B.分泌肾素C.分泌醛固酮D.分泌去甲肾上腺素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正确答案:B2.关于肾脏血液供应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肾血流量的90%以上分布于肾皮质B.肾血流要经历两次毛细血管网C.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内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较低,有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正确答案:E3.肾小囊超滤液中葡萄糖的浓度:A.高于血浆B.低于血浆C.与血浆相同D.与肾远端小管的小管液相同E.与终尿相同正确答案:C4.正常情况下,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百分之几被滤出到肾小囊?A.15%B.19%C.45%D.81%E.85%正确答案:B5.正常终尿量约占肾小囊超滤液量(即原尿量)的:A.1%B.5%C.10%D.20%E.65~70%正确答案:A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A.注射大量肾上腺素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C.注射血管升压素D.肾交感神经兴奋E.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正确答案:E7.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血浆蛋白减少C.肾小球的血浆流量增加D.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增加E.肾小囊内压降低正确答案:A8.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远端小管C.髓袢细段D.集合管E.以上全有正确答案:A9.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的主要原因是:A.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B.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C.肾小球滤过率过高D.肾小球滤过率过低E.肾血流量减少正确答案:B10.下列哪一种酶与肾小管重吸收HCO3-和分泌H+有关?A.脱羧酶B.碳酸酐酶C.羧化酶D.转氨酶E.过氧化酶正确答案:B11.在肾脏,Na+容易通透而H2O不容易通透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远曲小管E.内髓部集合管正确答案:C12.若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减少1%,则终尿量将:A.增加1%B.增加2%C.增加10%D.增加一倍E.不变正确答案:D13.利尿药速尿和依他尼酸等的利尿效应主要是通过:A.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钠泵的活动B.抑制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C.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D.抑制肾小管对NaHCO3的重吸收E.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的Na+: K+:2Cl-同向转运体的活动正确答案:E14.关于尿液的浓缩,错误的是:A.尿液的浓缩是指终尿的渗透压比血浆的高B.机体缺水时,通过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增加,实现尿液的浓缩C.尿液的浓缩发生在肾近端小管D.机体缺水时,肾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率基本不变E.尿液浓缩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正确答案:C15.关于尿液的稀释,错误的是:A.尿液的稀释是指终尿的渗透压比血浆的低B.机体水过多时,通过增加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实现尿液的稀释C.机体水过多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减少D.机体水过多时,肾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率基本不变E.尿液稀释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正确答案:B16.尿液浓缩的过程主要发生于: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E17.肾髓质组织液高渗状态的维持主要靠:A.小叶间动脉B.小叶间静脉C.弓形动脉D.弓形静脉E.直小血管正确答案:E18.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是通过: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B.增加肾小管液溶质浓度C.减少血管升压素的释放D.减少醛固酮的分泌E.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正确答案:B19.球-管平衡的生理意义在于:A.使尿量和尿钠排出量相对稳定B.使NaHCO3的重吸收量相对稳定C.使葡萄糖的重吸收量相对稳定D.使K+的分泌量相对稳定E.使H+的分泌量相对稳定正确答案:A20.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醛固酮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正确答案:D21.剧烈运动时尿生成量减少,主要是由于: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升高E.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正确答案:A2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肾小囊内压降低E.醛固酮分泌减少正确答案:B23.使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的因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E.动脉血压升高正确答案:B24.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保钾排钠B.保钠排钾C.保钾保钠D.排氢保钠E.排氢保钾正确答案:B25.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C.骶髓D.延髓E.中脑正确答案:C26.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尿失禁B.尿频C.尿潴留D.多尿E.少尿正确答案:C27.主要实现浓缩和稀释尿液功能的是:A.皮质肾单位B.近髓肾单位C.肾小囊D.近端小管E.髓袢降支细段正确答案:B28.肾小囊超滤液中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B29.肾小囊超滤液中HCO3-被大部分重吸收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B30.速尿和依他尼酸等利尿药发挥药理作用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C31.发生尿浓缩过程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E32.醛固酮调节Na+重吸收量和K+分泌量的作用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E33.分泌肾素的是:A.球旁细胞B.致密斑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D.心肺感受器E.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正确答案:A34.失血后,引起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增加的感受器是:A.球旁细胞B.致密斑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D.心肺感受器E.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正确答案:D35.动物实验中,静脉快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引起尿生成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滤过膜的面积减少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升高E.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C36.急性失血时尿生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滤过膜的面积减少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升高E.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B37.酸中毒时:A.近端小管对Na+和H2O重吸收量增加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重吸收增加C.K+的分泌量减少D.HCO3-的重吸收减少E.葡萄糖的重吸量减少正确答案:D38.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的过程称为:A.渗透性利尿B.水利尿C.尿崩症D.球-管平衡E.尿液浓缩正确答案:A39.饮大量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加的过程称为:A.渗透性利尿B.水利尿C.尿崩症D.球-管平衡E.尿液浓缩正确答案:B40.近端小管对Na+、H2O的重吸收量占肾小球滤过量的65%~70%的现象称为:A.渗透性利尿B.水利尿C.尿崩症D.球-管平衡E.尿液浓缩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510 题,每题 1 分)41.与近髓肾单位相比较,皮质肾单位的特点有:A.肾小球体积较大B.髓袢短C.含有分泌颗粒,能分泌肾素D.主要分布在内皮质层E.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口径小正确答案:BC42.关于球旁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有:A.位于入球小动脉的管壁上B.能分泌肾素C.受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D.可直接感受血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E.与醛固酮分泌的调节有关正确答案:ABCE43.关于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肾血流量的调节,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肾血流要经历两次毛细血管网B.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内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D.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恒定E.劳动或运动时,肾血流量增加正确答案:ABCD44.下列情况,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是:A.循环血量减少B.剧烈运动C.肾血流量增加D.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E.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正确答案:CD45.下列哪些因素可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A.交感神经兴奋B.肾血浆流量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E.肾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正确答案:ACE46.关于葡萄糖的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有:A.全部在近端小管进行B.与Na+的重吸收相耦联C.是一种被动转运的过程D.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饱和现象E.生理情况下,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率为65%~70%正确答案:ABD47.关于近端小管HC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正确的有:A.HCO3-是以CO2的形式重吸收的B.HCO3-的重吸收需要碳酸酐酶的帮助C.H+的分泌不利于HCO3- 的重吸收D.H+的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E.有排酸保碱的作用正确答案:ABDE48.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入球小动脉收缩B.出球小动脉收缩C.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D.肾素分泌增加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正确答案:ABD49.血管升压素的作用有:A.提高远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B.提高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C.大剂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D.促进髓袢升支细段重吸收H2OE.促进髓袢降支细段重吸收NaCl正确答案:ABC50.能直接或间接调节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或)H2O重吸收的是:A.肾素B.血管紧张素ⅡC.血管紧张素ⅢD.血管升压素E.醛固酮正确答案:ABCDE。

生理学思考题简化版-2015

生理学思考题简化版-2015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1. 概念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和(或)电位差的转运,包括脂溶性物质通过脂双层的扩散以及水和非脂溶性物质通过蛋白质通道的扩散。

易化扩散:细胞膜对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分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细胞通过耗能过程,逆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物质跨膜转运。

阈刺激:外界刺激强度等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电位:膜内负电位去极化到能引起动作电话产生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阈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

基强度:刺激作用于可兴奋组织时,刺激时间越长则阈强度越小,但刺激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而进一步减少,这个最小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时值:当刺激强度为基强度的二倍时,引起细胞或组织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兴奋与兴奋性:兴奋是指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兴奋性是指感受器细胞,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Hodgkin循环:当膜受到刺激开始去极化,引起钠电导增加,钠离子流入膜内,钠离子的流入使膜内正电荷增加,因而产生进一步的去极化,而进一步的去极化又进一步增加钠电导,使钠离子的流入速度增加,这种膜电位与钠电导之间的循环关系去极化:细胞膜受到刺激时,刺激点的膜选择性通透发生变化,对所有离子的通透性都暂时增加,在短时间内原来不能通过膜的离子都可以自由通过,结果是膜的极化状态破坏,膜电位为零,这种现象叫做去极化。

复极化:去极化部分电位比其他未去极化部分的电位低,在这两部分之间由于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使去极化继续扩展到新的部位,但是这种受到刺激后的去极化不同于损伤部位的去极化,在去极化后随即出现膜选择性通透的恢复,在出现膜的极化,这个过程称为复极化。

超极化: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这个过程称为超极化。

效用时间:用基强度刺激引起兴奋所需要的最短刺激时间。

家畜生理学第二章 血液

家畜生理学第二章  血液

第四节 生理性止血
生理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从血管流出, 正常情况下,数分钟后出血将自然停止。 止血机制: 1、损伤刺激引起局部缩血管反应,封闭血管, 阻止出血。 2、血管内膜下组织损伤,激活血小板,形成血 小板栓子填塞伤口。 3、损伤组织和血管胶原组织,激活血浆中凝血 因子,启动凝血过程,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共 同形成牢固的血栓。
二、血量
血量: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6-8%) 循环血量: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 贮存血量:贮存在肝、脾、和皮肤中的。 机体的血量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正常血压 和器官供血所必须的条件。 贮存血量 循环血量
•若一次失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0%:一般不 会影响健康,且很快恢复。 •如一次失血达20%:生命活动将受到显著 影响。 •如一次急性失血量达25%-30%:可引起血 压急剧下降,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缺血而 危及生命。(输血)
(二)血浆蛋白
1、清蛋白 2、球蛋白 3、纤维蛋白原
1、清蛋白
主要由肝脏合成。是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分 子量最小的一种(69000)。 主要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且在血浆中可运 输游离脂肪酸、胆色素和激素等水溶性较低 的物质。)
2、球蛋白
分为 α、β、γ等 α、β由肝脏生成。 γ球蛋白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生成。 γ球蛋白几乎全部都是免疫抗体,称之为免疫球蛋白 (IgG,IgA,IgK,IgE,IgM等) ,由初乳中获得 被动免疫。 (球蛋白与脂类结合为—脂蛋白,运输脂溶性维生素 A、D、 E、 K。)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血 液 第三章 循 环 第四章 呼 吸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七章 体 温 第八章 神经生理 第九章 内分泌 第十章 生 殖 第十一章泌 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复习题09.06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复习题09.06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复习题09.06第8章感觉与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3、感觉5、特异性投射系统6、感受器7、视力8、视野14、姿势反射16.翻正反射二、判断题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是同义词()。

2、视觉是由眼所完成的感觉功能()。

3、晶状体曲率增加,折光力就增大()。

4、体操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前庭机能稳定性()。

5、人体缺乏VitA时,将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

6、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人体的激醒状态()三、选择题1、体表感觉的皮质投身部位是A、对侧皮质中央后回B、同侧皮质中央前回C、对侧皮质额中回D、角回2、旋转加速正负运动的感受器是A、椭圆囊、球囊B、三个半规管C、肌梭D、肌腱3、人体的感音部位是A、耳B、中耳C、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器D、内耳4、人在强光刺激下,引起瞳孔本身下列何种变化A、缩小B、放大C、不变D、因人而异四、填空题1、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前者感受的刺激,后者则感受的刺激2、正常人视野范围以为最大,其次为,色视野最小。

第9章运动技能形成一、名词解释1、条件反射4、消退抑制7、第一信号系统8、第二信号系统9、运动技能判断题1、条件反射的消退,意味着已建立的条件反射的丧失()。

2、传入侧枝性抑制与返回性抑制都是突触前抑制()。

3、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愈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愈快()。

4、上体育课时,教师也可以做错误的示范动作()。

5、运动技能越定型,该动作就愈难改进()。

二、填空题1、运动技能形成的本质是建立、、条件反射。

2、对着镜子练动作,可增加信息的传入,陆地上进行游泳动作练习,可以增加信息的传入,这些都有助于加快形成准确的运动技能。

三、问答题1.运动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级?各阶级有何特点?如何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第10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名词解释5、V2omax7、个体乳酸阈二、判断题1、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吸氧量与耗氧量是不相等的()。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中神经系统作为生命体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整合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1.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信息,如温度、压力、疼痛、味道等。

感觉神经纤维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和分析,形成感觉体验。

2.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实现生物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收缩或分泌反应。

3.调节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使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4.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参与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

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关键部位,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语言、记忆、情感等功能的集成。

5.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途径,神经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影响生殖细胞的和性腺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等,各功能区协同工作,实现各种生理功能。

2.间脑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

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传递站,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心,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参与生物钟的调控。

3.中脑中脑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红核、黑质等结构。

中脑参与调节运动、姿势、视听等功能,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9月: 发现左撇子与右撇子的幕后操纵者是基因, “左撇子”是否更聪明? 一本叫《左撇子的神奇世界》的新书指出,左撇 子是一个盛产天才的群体。从拿破仑、克林顿到 本· 拉登,从牛顿、爱因斯坦到比尔· 盖茨,从卓别林、 玛丽莲· 梦露到赵本山,都是左撇子。左撇子在当代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其实远远高于他们在人口 中的比例。左撇子之所以能成为天才的象征,是因为 他们长于右脑思维。那么,长于右脑思维的左撇子是 否真的比大多数右撇子的人更聪明一些呢?
传出纤维 α神经元:支配 梭外肌 γ神经元: 支配 梭内肌
Ia类传入纤维。
传入纤维
Ⅱ类纤维传入。
高位中枢下传冲动
γ 运动神经元
脊 髓
梭外肌纤维
外力牵拉
γ 运动 神经元
+
梭内肌 纤维
脊髓
+
α运动 神经元
+
梭外肌 纤维
肌紧张
三、脑干的调节
(一)对肌紧张的调节
1、脑干网状结构
由许多纵横交错的神经 纤维及分散于其中的神 经元及核团共同组成。 ①抑制区:抑制肌紧张 和肌运动的区域;
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功能: 参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 2、脊髓小脑 (小脑前叶及后叶的中间带)
群活动。
功能: 3、皮层小脑 (后叶的外侧部)
调节抗重力肌群的活动, 提供站立和运动时维持平衡的 功能;调节肌紧张,协 肌张力强度。
调随意运动
小脑的功能分区示意图
六、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
1、基底神经节的组成及连接
纹 状 体
纹状体
GABA
黑质


苍 白 球
壳 核
基 底 神 经 节 红核
DA 纹状体
新皮层 ↓ 基底 神经节 ↓ 丘脑 ↓ 运动皮层
两 个 环 路
丘脑底核
黑质
丘脑
运动皮层
脊髓
2、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与控制肌紧张、稳定随 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等有关。
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已知

未知
“脑的十年”悄悄地来,
静静地去……
人类脑计划
(Human Brain Project, HBP)
人类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 HBP)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性 科研大计划。人类脑计划包括神经科学和信 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 息学,这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脑计划比基因组计划 更大,囊括了更加广泛的内容,是一项更加 伟大的工程。
α
β δ θ
8~13
14 ~ 30 0.5 ~ 3 4~7
活动时,额叶 深 睡 20 ~200
100 ~150 睡眠、困倦
α波在人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常具有α波的“梭形” 波群变化。当睁开眼睛或受到其他刺激时, α波立即消失,这 一现象称α波阻断。
二、觉醒与睡眠
睡 正相睡眠(慢波睡眠、 浅睡) 眠 异相睡眠(快波睡眠、 深睡)
中国提出了“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 础”的研究项目,并列入了国家的“攀登 计划”。
日本的“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 1、了解脑——阐明脑功能 2、保护脑——征服脑疾患 3、创造脑——开发脑型计算机
卡尔森 生于1923年 在瑞典哥德堡 大学药理学系
卡尔森的研究阐明了精神病和 帕金森氏病治疗的原理。由于大脑 内多巴胺过多,引起幻想,产生精 神分裂,如果利用利血平治疗则会 取得效果。利血平是一种天然生物 碱,它能够减少储存于突触前膜中 的多巴胺。
介于反射运动与随意运动之间。
躯体运动调控的三大等级递阶及两个监控调节系统经 丘脑—皮质的回路
3.大脑皮质运动区
丘脑
基底节b 小a
2.脑干 1.脊髓 肌肉收缩运动
外周感受器
其它感 觉传入
一、脊髓的调节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 (一)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梭内肌 β运动神经元:梭内、梭外肌
分类
腱反射 肌紧张
(1)腱反射: 指短暂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2)肌紧张
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 功能状态。 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
所发生的牵张反射。
意义:是维持站立姿势最基 本的反射活动。
(3)牵张反射的机制
感受装置—肌梭
结构特点 肌 梭:内有二种肌纤维。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 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二)脊髓的躯体反射
1、屈肌反射和 对侧伸肌反射
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
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屈肌反射:保护 对侧伸肌反射:维持平衡
2、牵张反射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 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 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 一肌肉收缩,此种反射 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脑电图)和皮层诱发 电位。 (一) 脑电图与皮层脑电图 把引导电极安置于颅外头皮表面所记录到的皮层 自发电位活动称为脑电图。
(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正常人四种基本的脑电波
频率/Hz 波幅/μV 特 征 20~100 安静闭眼时, 5 ~20
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在研 究大脑。近年来,这一领域频传喜讯。 2001年1月: 发现了人解读声音的大脑部位。一见钟情已 令人费解,但医学界发现,即使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 也足以令人“一听倾情”。 2001年3月: 研究发现数学天才用脑部位与常人不同。 2001年4月: 从事脑力活动的人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如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静止性震颤 随意运动↓,肌紧张↑ 黑质
多巴胺递质↓
抑制纹状体胆碱能 递质系统作用↓
肌张力↑ 促进多巴胺合成药物(左旋多巴) 阻断乙酰胆碱药物(阿托品等)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生命是什么?“人活着”是怎么一回事?大脑 如何思维?数不清的疑问浮现在人类的脑海中。
②易化区:加强肌紧张 和肌运动的区域。
2、对肌紧张的调节
易化区
网状脊髓束
γ 运动 + 神经元
梭内肌 纤维+
脊髓
肌紧张
梭外肌 纤维+
α运动 + 神经元
前庭脊髓束
特点: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
大脑皮层、尾状核 小脑下行抑制系统

抑制区

γ 运动 - 神经元
梭内肌 纤维-
脊髓
肌紧张
睡眠的转换: 浅睡(慢波睡眠) →深睡(快波睡眠) →浅睡
每晚可重复4~5次的周期 性过程。
睡眠的两种时相
正相睡眠
兴奋部位 相关递质
脑干中缝核 5-HT
异相睡眠
脑干中缝核尾端-蓝斑中、后部 5-HT、NE、ACh
睡眠 特点
① 脑电图为低振幅快波; ①脑电图为高振幅快波; ②感觉、呼吸、血压、心率、 ② 感觉和肌紧张 , 阵发性呼吸不规则和肢体抽动; 代谢率均↓,肌紧张减退 ③ 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③易唤醒。 ④ 难唤醒,且主诉做梦者多。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它物种, 是因为人类有极其复杂的大脑,它是千百万年进化 的结晶。在过去的六亿年中,生物体通过进化产生 出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神经网络,解决 了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人脑如何处理各种复杂 信息的问题。尤其是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高度发展, 使得人类成为万物之首,具备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锥体外系
1. 双侧支配 皆多单突触联系 激活γ N元; 对皮层有反馈环路 2. 调节肌紧张; 协调随意运动。
设计
随 意 运 动 的 设 想 皮 层 联 络 区 基底N节 运动 前区 和皮 层运 动区
执行

小 脑 中间带
外侧小脑

产生和调节随意运动示意图
五、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使运动协调、准确, 维持身体平衡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运动的分类
1、反射运动 (reflex):
最简单、最基本,特点是很少受意识影响。如: 腱反射、吞咽反射。
2、随意运动 (voluntary movement):
目的性、习惯性,是感觉刺激的反应,或因主观 的运动意愿而发生。
3、节律运动 (rhythmic motor pattern):
脑桥 小脑
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纹状体—黑质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环路
(三)锥体外系
1、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
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
2、环路传导: 3、功能: 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之间的复杂运动
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功能特点
锥体系
1. 对侧支配; 有单突触联系(占10~20%); 激活α 、γ N元; 对皮层无反馈环路。 2. 加强肌紧张; 执行随意运动指令。
尽管神经科学(或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还有许许 多多未知奥秘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 尽管神经科学只 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部分,但是正如科学家们预言 的那样,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们 完全有理由相信:生命科学这幢“大厦”,必将会日 新月异,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科学历史中最辉煌的一 座 “宝塔”。
学实验室
坎德尔利用海洋生物海兔研究 发现,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与突 触和神经递质有关。神经递质释放 得越多,海兔的学习和记忆保护能 力就越强。而突触释放较多递质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离子通道的蛋 坎德尔 白质磷酸化所致,这正与格林加德 生于1929年 在美国纽约哥伦比 的研究不谋而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