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春 优质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教材: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
单元:第一单元《春》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韵文的朗读和背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对春天的向往之情,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2. 学生学习《春》这首韵文的朗读,教师给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并
进行示范和引导。
3.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背诵,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组员跟读。
4.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春》这首诗的意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
修辞手法来理解诗的意义。
5. 学生根据对《春》的理解,展开想象,写下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可以用诗歌、句子、短文等形式表达。
6. 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7. 小组合作,学生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诵、集体表演等形
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8.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春天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诗歌
的喜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
1. 教学手段:讲授、示范、引导、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听课笔记和复习巩固情况,评价学生对《春》理解的深度和自己作品的创意程度。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情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富有感情的春天描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的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富有感情的春天描写。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和教案;准备春天的图片和插图。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5分钟)1.指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春天的特点,让学生讨论春天的象征物和人们的春天行为。
如:春天的标志性花卉、春天的天气、春天的活动等。
第二节导入(15分钟)1.师生共同观看春天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温暖。
2.教师讲解春天的特点与印象,引导学生对春天产生美好向往的情感。
第三节正文(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讲解课文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指导学生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春天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第四节拓展(30分钟)1.教师导入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诗歌或古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对春天的描写。
2.指导学生仿写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情感和向往。
第五节作业布置与讲评(10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课文中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教师讲评学生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以春天为主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情感。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写作拓展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能力。
其中,教师通过导入、讲解、指导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富有感情的春天描写。
整个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春试讲教案

教案名称:《春》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语句的理解和欣赏。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掌握。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列表。
3. 相关的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问候,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分享。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的问题。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向学生出示生字词列表,并让他们自主学习。
2.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跟读。
四、分析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会。
二、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春天的写作题目,并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指导。
2. 学生根据题目和要求进行写作,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鼓励。
三、分享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文,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1)

《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理解其“文笔清丽”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结合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品味、欣赏比喻和拟人修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诗意春天探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在流利、有感情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文意,理解文中的诗意。
2.了解比喻、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刚才在课间同学们观看了一组四季美景欣赏的视频,看着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表情啊,老师就知道同学们还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啊。
其实,神奇的大自然本就是一组诗,周而复始,重章叠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景。
今天,徐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欣喜去探访一下春天这一动人乐章。
一、创设诗意情境,走入唯美春天前段时间网络有一个流行语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屏显),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春天那么美,我们去看看”(屏显)。
当然,这个看看不仅仅是用我们的眼睛,还要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去感知这个美丽的春天。
1.春天那么美,我们去听听听读课文,感受诗意。
听课文录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图景。
(屏显)2.春天那么美,我们去说一说说心中的春天。
在想象的基础上,说一说你所喜爱的春天。
(鼓励学生自主说;如若冷场,教师可提示从所见所闻所感等五官角度出发。
)3.春天那么美,我们去读一读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课文,在读中想,在想中感受春天的诗意、温情。
教师提示重音和连读。
4.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基本信息,教师提示关注“文笔清丽”的语言风格。
二、疏通文本,初探诗意春天1.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识读生字词。
师带读,生齐读。
2.学生分组,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和迎春五个方面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意。
三、赏析语句,再寻诗意春天(一)诗意在古文的意蕴里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故乡》优质课教案

《故乡》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形象,探究故乡人的变化及变化原因,把握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2.以“故”为主线,分析故乡不同时期给“我”的不同感受,并由此引出小说主题探讨,进一步理解主旨。
教学重点:分析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形象,探究故乡人的变化及变化原因,把握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以“故”为主线,分析故乡不同时期给“我”的不同感受,并由此引出小说主题探讨,进一步理解主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我考考大家,故乡是什么意思?(原本的家乡。
也就是说“故”的意思是:原来的,本来的,以前的。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看看“迅哥儿”本来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强调一下,在看大家的预习作业时,我发现有很多同学提问时,说的都是“鲁迅”如何如何。
这是一篇小说,所以只能说迅哥儿或者“我”怎样,却不能说鲁迅先生如何。
)二.课文分析:1.“我”原本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有景有人,你能说说它们留给“迅哥儿”的印象吗?(连第一部分,一共5分钟)景物伙伴人物邻居①景色美丽: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②伙伴平等、融洽、和睦:“迅哥儿”,小英雄③邻居恬静、美丽、端庄: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女神形象)大家概括得很精准,的确,这样一个故乡,让人怀恋。
不过,当“迅哥儿”阔别故乡二十多年重返故乡时,情况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看到5号同学是这样写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非人也非。
”2. 再读课文,说说“我”的故乡现在是什么样的?哪些人物及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7)①景色萧索: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②伙伴隔膜:“老爷”——木偶人为什么长大后,我和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32号同学等13人请找出能全面概括闰土的变化的一个词?——木偶人(木讷,拨一拨,动一动,没有自己的思想)请大家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语段。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春》,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字表达和句式结构。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
三、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的美。
2.能用细腻的语言描写春天的细微变化。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师生共读课文《春》,了解整体内容。
2.讨论问题:春天有什么特点?春天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二、课文学习:1.课文解读: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解读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语言点讲解:教师解释课文中的一些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3.课文感悟:学生回答问题:课文通过怎样的描写方式表现春天的美?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三、语言分析:1.单词和句子操练: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引导学生朗读,并组织句子断句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造句练习:教师给出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子结构和词语,造出新的句子。
四、语感培养:1.诗歌朗诵:教师选择一首与春季相关的诗歌,要求学生朗读并感受其中的美。
2.画面描述:教师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片,要求学生用文字描写出图片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巩固练习:1.课文填空: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或句子提取出来,要求学生填充到空格中,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阅读理解:出示一段关于春天的短文,要求学生读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拓展延伸:1.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春天中的一件事物,并用细腻的语言写出来,展示给同学们。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春天的美有了怎样的认识?也巩固了哪些语言知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春天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春电子教案

初中语文春电子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春天景色的优美语句。
4.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色。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分析课文中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难句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插图或相关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对春天的印象,比如说春天的天气、春天的景色等。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学期的期待和愿望。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生字词(2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尝试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3.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其意思。
四、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色。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写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色。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鼓励。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教读课文,教--学习方法,学生体验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阅读问题,构建阅读能力。
2、从学生“学”出发,从学生“体验出发”学语言,以学生为主体。
3、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据:课本中的“单元”提示,每篇课文的“预习”提,课后练习。
设计教学思路。
4、教师要创设“读”的情境,“读”的空间,“读”的平台5、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倡的"先学-后教的预习化"模式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在《春》一课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展开想象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课文的意境,养成好的语感。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之美。
[教学对象分析]字词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
由于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做阅读题很难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展开想象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课文的意境,养成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和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想象文中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教学设计:《春》一、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写景的特点,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理解作者的感情脉络,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三、教学方法:1."读-讲-读-赏-读"。
2.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四、教学时数: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三课时一、导语设计:当第一缕秋风清扫落叶时,你是否怀念那和煦的春风呢?当秋日的抑郁布满整个天空时,你是否向往那温暖的春日骄阳?关于春天,人们从不吝啬情感,对她的喜爱与赞美写满了古往今来的诗篇。
请同学举例,分享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
二、合作探究:1.说到春,你会想到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回答,各抒己见。
2.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春天,你会用哪个字?请同学们回答。
3.请同学们想想春天你会怎么写?4.探究作者如何写春,如何描写景物的,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经过讨论后小结:作者选取春天哪些景物来写的?课文首尾段落作用为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方法:1作者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三慧心赏春天———写法蕴其中。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2.师生相互质疑。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这篇课文,掌握写景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感情脉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XXX先生通过他质朴秀丽的文笔和非凡卓绝的才情,为我们描绘了五幅美妙的图画,将江南春天的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呢?从景物特点、修辞手法、描写顺序、作者感情等方面谈谈你的发现与感受。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在最能打动他们的地方做出勾画和评点。
初中课文《春》优秀教案

初中课文《春》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分析课文描写春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冬天的景色,谈论对春天的期待。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意思。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7. 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是作文或者绘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加强朗读练习和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描绘春天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感受作者对春来了的愉悦之情。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一)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二)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课时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歌曲和诗词导入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欢乐的歌并看一些诗词,大家来猜一下这首歌是什么和看一下这些诗词都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色呢?(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时PPT展示诗词: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先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
我们就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学生回答,PPT展示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散文朴素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朗读课件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 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 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 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 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 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 草 偷 偷 地 从 土 里 钻 出 来
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
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我一春 们般天 上的像 前胳健 去膊壮 。和的
腰青 脚年 ,, 领有 着铁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
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也赶趟儿 似的,一个个都出来 了。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各做各的 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 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头春 里天 脚像 是刚 新落 的地 ,的 它娃 生娃 长,,走着。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件《春》公开课课件

四季之歌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 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 爱美的心灵,吸引了人们寻 觅美、赞赏美的双眸,众多 文人墨客高唱赞歌留下了无 数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
赏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 春》。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 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 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 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作家、 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有诗 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等。
春
体裁:散文
朱自清
古诗词中的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 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小结
盼
绘春 绘
赞
达标练习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
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
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
1、[
]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笼
——
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春》,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意义,了解春天的来临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春》,使学生对春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理解课文《春》的内容,把握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方式表达的情感。
2.难点: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手绘板块上绘制春天的景象,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
2.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春》,可以自读或分组合作阅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疑惑。
3.文本理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课文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
–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5.阅读策略训练(15分钟)–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细节理解等。
–学生通过阅读《春》课文中的特定段落,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
6.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春天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并形成小结。
–学生交流小结,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教师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综合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春》教案设计

初中《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b. 课文中的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 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b. 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对春天有如此美好的情感?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春特点:温暖、生机勃勃、美丽情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一、教材分析《春》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鲁迅。
本文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教学重点1.理解《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描写春天景象和表达情感的相关词语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通过描写春天来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教材《春》课文。
2.音频设备。
3.板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频,播放描写春天的音乐,并问学生他们对春天的印象是什么。
2. 复习(10分钟)教师请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词语和句型。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春》这篇课文,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春》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描写春天的手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并展示其讨论结果。
5. 板书总结(10分钟)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和句型整理到板书上,并让学生逐个解释和理解其意义。
6. 情感培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美好,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春》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描写春天的手法,并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应更加灵活和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同时,布置的作业内容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春》教案pdf

教案标题:《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春天的美好。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对话。
(3)学会欣赏散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观念。
(2)培养学生感恩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作者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对话。
(2)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观念。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4年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重文化传承
部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通过选文、练习和活动 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教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选取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和古 代文化常识,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中 华传统文化。
强化语文实践
部编版教材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和综合素养。
通过对历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了解命题趋势和考点分布,为教 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把握中考语文评价标准
熟悉中考语文评价标准,明确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便更好地 指导学生的学习。
16
关注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通过与学生交流、作业批 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实际 需求。
202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29
赏析语言艺术
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 美语言,欣赏作者运用语 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语 言感受力和审美水平。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和 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课文,拓宽文化视 野。
8
写作技巧指导
写作基础知识
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 选题、立意、构思、表达等,提
高学生的写作基础能力。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 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动态和成绩变化。
家长评价
鼓励家长对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评价,提供宝
贵的反馈意见。
22
结果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 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 认清自己的不足,制定
改进计划。
课程资源整合与拓
06
展延伸
2024/2/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设计
《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想象能力。
2、了解春天的特点,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一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
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学生自主掌握课文构架。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文结构。
课后实践:如果有条件,教师可选择带领学生集体春游,以拍照、写生、唱歌、野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回归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
春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听到“春”这个词,大家脑海里会闪现什么词语、色彩、诗句、景象呢?(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做出引导和评价。
词语:草长鸢飞、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暖洋洋、软绵绵……
色彩:绿色(柳树、小草)、红色(山茶花)、粉色(桃花)、白色(梨花)……
诗句: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春雨春声春鸟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柳春风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春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花春蝶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细无声,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春草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桃春江春鸭
……
大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感觉和印象。
现在呢,我们来一同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春》。
看看我们刚刚说的和朱自清笔下的春有什么异同。
板书:春
课前预习:水涨(zhà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 巢(cháo)口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
抖擞(dǒu sǒu)精神嘹(liáo)亮
感知课文:现在我们先听一段朗读录音,然后再跟着音乐一起朗读一遍课文,注意朗读的语调、停顿、感情。
教师播放录音,全班一起静听或是跟读录音朗诵。
请大家放松心情,发挥想
象,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听完录音,播放音乐(班得瑞《春野》),创设舒缓的情境,全班齐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教师给予评价)
全班朗读完毕之后,再请学生举手分段朗读。
(教师给予评价)
学生读完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
教师提示: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
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
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要读准字音,口齿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畅地读出。
体会感情,把握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
朗读时语势多扬少抑,用声多轻少重。
开头要读得欣喜,充满生机。
中间部分则需要精雕细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段可以读得俏皮、活泼。
“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几句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响。
结尾的三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作者讴歌春天、热爱生命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
因此,“娃娃”要读得轻些、高些,略有虚声。
“小姑娘”则用高而明亮的声音来表现她的快乐、活泼。
最后一段,要加强吐字的力度和气势,声音洪亮、有力。
教师示范重点语句的朗读。
课文整体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开展。
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课文1-3自然段;第二小组第4自然段;第三小组第5自然段;第四小组第6自然段;第五小组第七段;8-10自然段。
)
提问:1.读完课文,大家说一下朱自清都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互相探讨总结,并把本小组的成果写在黑板上。
五分钟后。
请各小组代表呈现本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