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妙事多》教案

合集下载

鱼儿妙事多教案反思

鱼儿妙事多教案反思

鱼儿妙事多教案反思教案标题:《鱼儿妙事多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交流。

3. 学生能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表达自己对鱼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鱼类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本。

2. 学生用于记录观察和描述的笔记本或工作纸。

3. 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分组表。

4. 学生展示和分享成果的展板或海报。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样本引起学生对鱼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鱼类的问题,如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有哪些特点?等等。

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鱼类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利用观察和描述的笔记本或工作纸,记录鱼类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行为习性等。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彼此的观察和描述结果,并互相补充和提出问题。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总结出关于鱼类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展示:1.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对鱼类的观察和描述结果。

2.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关于鱼类的知识框架。

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上网搜索,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鱼类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

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反思和体会,包括对鱼类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教案评价:这个教案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交流能力。

科学鱼儿妙事多

科学鱼儿妙事多
游戏玩法:幼儿进入植物区,观看小鱼的游动、吐泡泡、排泄时的趣事。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一起观察小伙伴,有疑问可请教老师。
活动反思
第十二周班级:小二班教师:学科:科学
活动名称
鱼儿妙事多
活动目标
了解面猜测和讲述鱼的基本习性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鱼是怎么睡觉、游泳、呼吸和生宝宝的。
难点:尝试根据画面猜测和讲述鱼的基本习性特征。
活动准备
挂图:《鱼儿妙事多》
幼儿用书:《鱼儿妙事多》
教室内的鱼缸
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画面,认识不同的鱼鳍,并观察鱼缸里鱼游动时鱼鳍摆动的样子,了解鱼鳍的作用。
一一你会游泳吗?游泳时手和脚要怎么样?
一一鱼儿没有手、也没有脚,它是怎么游泳的?
一一鱼的身上有很多鱼鳞。猜一猜鱼背上的鳍叫什么?腹部的鱼鳍叫什么?
一一你知道这些鱼鳍的作用了吗?
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画面,了解鱼是怎么呼吸的以及鱼的鼻子的作用。
一一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鱼儿的秘密。你对鱼儿的哪些事情最感兴趣呢?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讲一讲吧。
引导幼儿关注班级内养的鱼儿。
一一鱼儿的身上有这么多秘密,我们班里的鱼儿也是这样子的吗?小朋友们平时要注意观察,谁发现了新的秘密就赶快告诉小伙伴们吧。
区角游戏:有趣的小鱼(植物区)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
一一我们在水里游泳时,如果把头扎到水里,鼻子能不能呼吸?
一一鱼儿一直生活在水里,它是怎么呼吸的呢?
一一鱼儿有鼻子吗?鱼的鼻子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观察挂图上的画面,认识鱼卵,并了解鱼是怎么样生宝宝的。
一一你知道的小鱼是怎么生出来的吗?
一一画面上这些圆圆的东西是什么?
三.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多多

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多多

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多多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多多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小班科学教案将以“鱼儿多多”为主题,通过亲身感知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鱼类的生态特点、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鱼,让幼儿体会多样性和差异性。

这将为幼儿打下生物科学教育的基础,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生态特点,包括外形、体色、呼吸方式等。

2. 探索鱼类的生活环境,如水的温度、氧气含量、水质等。

3. 分辨鱼类的食物来源,认识它们在食物链中的角色。

4. 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鱼,体会多样性和差异性。

5. 培养幼儿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鱼类的不同种类。

2. 鱼缸或鱼类的生活环境模型。

3. 鱼类食物的图片或实物。

4. 绘本或科普读物关于鱼类的故事或知识。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将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幼儿,引导他们讨论和描述鱼的外形、体色等特点。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鱼类呼吸的方式,并解释鱼类的生态特点。

2. 探究:展示鱼缸或鱼类生活环境模型,引导幼儿讨论鱼类的生活环境,如水的温度、氧气含量、水质等对鱼的生存影响。

鼓励幼儿观察和亲身感知水的特性,比如温度、颜色和气味等。

3. 实践活动1:观察鱼类的食物来源教师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和分辨鱼类的食物来源,如浮游生物、植物和其他小鱼等。

引导幼儿思考不同鱼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角色,并简单解释食物链的概念。

4. 实践活动2: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鱼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鱼,让他们发现鱼类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体色、鳍的形状等特点,帮助幼儿认识和分辨不同种类的鱼。

5. 故事时间:教师以绘本或科普读物的形式给幼儿讲述关于鱼类的故事或知识。

通过故事的内容,加深幼儿对鱼类生态环境和保护意识的理解。

鱼儿趣事多小班科学教案

鱼儿趣事多小班科学教案

鱼儿趣事多小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以鱼儿为主题,可以帮助幼儿观察鱼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鱼儿趣事多的小班科学教案,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游戏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认识鱼儿的特点,了解鱼类生活的环境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1. 鱼类图片或模型: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鱼类图片或模型,以展示鱼的不同外貌特点。

2. 活鱼观察工具:准备一些放大镜、鱼网和水缸,用于观察活鱼。

3. 鱼类生态环境资料:准备一些有关鱼类生态环境的图片或书籍,用于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4. 制作鱼模型的材料:准备一些纸板、彩纸和颜料,用于制作鱼的模型。

5. 观察记录表:准备一些观察记录表格,引导幼儿记录观察到的鱼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们见过这些鱼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开始观察和思考。

2. 观察鱼类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到水缸旁或户外水池边观察活鱼。

给予幼儿放大镜和鱼网等观察工具,让他们仔细观察鱼的外貌特点、游动方式和习性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鱼的特点,例如:鱼的身体有鳞片、有鳍、有尾巴等。

3. 制作鱼的模型:教师带领幼儿使用纸板、彩纸和颜料等材料制作鱼的模型。

教师可以先给幼儿示范一下,然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创意制作鱼的模型。

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鱼的形态结构。

4. 认识鱼的生活环境:通过展示有关鱼类生态环境的图片或书籍,让幼儿了解鱼类生活的环境和习性。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鱼的生活环境,例如:淡水鱼生活在江河湖泊中,海水鱼生活在咸水中等。

鱼儿妙事多小班教案

鱼儿妙事多小班教案

鱼儿妙事多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和一些奇妙的特征;2.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深入理解鱼儿的生态环境和适应策略;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鱼儿的主要特征,如鱼鳞、鳃、侧线系统等;2. 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如吐泡泡、口腔取水等;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探究鱼儿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策略。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一些科学概念,如生态环境、适应策略等;2.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鱼儿故事或影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堂讲授法:在介绍鱼儿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时,采用演示、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3. 实验探究法: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和探究,加深学生对鱼儿的生态环境和特征的认识;4. 问题解决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在小组中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先通过叙述或影像等方式介绍一些有趣的鱼儿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授(30分钟)老师在这个环节可以介绍鱼儿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比如:1)鱼的体型和鳞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鱼儿的体型和鳞片,了解它们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策略。

2)鱼的内部器官:通过解剖模型或实物鱼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鱼的内部器官构成和功能。

3)鱼的呼吸系统:让学生了解鱼的呼吸特征和呼吸方式,以及鱼鳃的结构和意义。

4)鱼的侧线系统: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鱼的侧线系统和其在水中的导航和感应作用。

5)鱼的生活习性:通过讲述或影像等方式介绍一些奇妙的鱼儿生活习性,如吐泡泡、口腔取水等,让学生了解鱼儿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3. 实验探究(40分钟)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鱼儿的生态环境和特征,如:1)观察鱼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和速度;2)研究鱼类繁殖习性和生长规律;3)探究不同温度、光照和水质对鱼儿的影响。

大班科学领域《鱼儿妙锦囊》说课稿

大班科学领域《鱼儿妙锦囊》说课稿

大班科学领域《鱼儿妙锦囊》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XX好!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鱼儿妙锦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鱼儿妙锦囊》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内容。

主要通过图片和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

鱼儿是幼儿喜欢的海洋世界的生物,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鱼儿的避险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观察思考,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

正如《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拟、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2.能力目标:开展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几种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几种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

难点定为:开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二、说学情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来谈一下对学情的分析。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

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同时,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

幼儿之前已经学过《美丽的海洋世界》认识了许多种海洋生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开展。

三、说活动方法《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拨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鱼儿妙事多小班教案反思

鱼儿妙事多小班教案反思

鱼儿妙事多小班教案反思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案,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最近,我在小班教学中设计了一堂有关鱼儿的主题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和互动的方式认识鱼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爱护生命的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我首先用图片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鱼,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猜测鱼的名称和特征。

然后,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制作了简单的纸鱼,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鱼的形状和颜色。

接着,我将教室里部分区域布置成“鱼缸”,将
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鱼缸里互相观察、交流和游戏,体验成为“小鱼”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鱼非常感兴趣,他们用朴素的语言描述着鱼的样子和动作,欣赏着彼此制作的纸鱼,互相模仿着鱼的动作和声音,喜欢在“鱼缸”里自由徜徉,欢笑着、沟通着。

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需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玩耍、探索和思考。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打造一个富有创意和趣味的课堂。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我们的教学必将更
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

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

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而在科学教育中,以教案的形式进行教学安排,不仅能提供有组织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小班的科学教学为例,以“鱼儿妙事多”为主题,介绍一份科学教案的编写。

一、教案背景小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自然观察和探索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而鱼是常见的动物之一,它们的各种特点和行为可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因此,本教案选择了“鱼儿妙事多”作为教学主题,以帮助幼儿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鱼类,了解鱼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鱼类图片、鱼缸、鱼食等。

2. 视听设备:音乐播放器。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纸、笔等。

4.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鱼儿妙事多”。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一张鱼类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对鱼的初步认知,如鱼的形状、特点等。

2. 探究(1)展示鱼缸: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鱼缸,并放入一些小鱼。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鱼的外部特征,并逐一向幼儿介绍鱼的身体结构,如鳍、鳞、尾巴等。

(2)描述鱼的特点:帮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鱼的特点,如鱼的皮肤有鳞片、游泳时摆动鳍等。

教师可以逐个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听音乐,模仿鱼的动作:播放音乐,让幼儿模仿鱼的游动动作。

引导幼儿通过模仿鱼的动作,感受鱼在水中的自由和灵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鱼在游动时的姿态和节奏。

3. 实践(1)观察水中植物:在鱼缸中加入一些水中植物,并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和变化。

鱼儿多多小班科学教案

鱼儿多多小班科学教案

鱼儿多多小班科学教案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鱼儿多多小班科学教案将帮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案,幼儿将能够深入了解不同科学概念,并发展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判断能力。

3. 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案内容1. 水的性质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

活动:让幼儿观察不同温度的水,感受水的冷热。

步骤:a. 准备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温水,一杯热水。

b. 让幼儿轻轻触摸三杯水,感受水的温度。

c.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温度水的感觉和特点。

2. 空气的存在目标: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

步骤:a. 使用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瓶子。

b. 按住气球的口,让幼儿用力往里面吹气。

c. 随着气球膨胀,问幼儿是什么使气球变大的。

d. 引导幼儿发现是空气使气球膨胀。

3. 万物之中有生命目标:帮助幼儿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观察不同的生物并讨论它们的特征。

步骤:a. 准备一些不同的生物标本,如昆虫、蜗牛、甲壳类动物等。

b. 让幼儿观察每个生物的特征,如长什么样、有几只脚等。

c. 引导幼儿讨论每个生物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4. 地球与太阳目标:让幼儿了解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及其影响。

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步骤:a. 使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一个灯泡代表太阳。

b. 将小球放在离灯泡较远的地方,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球的光照情况。

c. 引导幼儿发现地球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光照情况。

5. 环保意识目标: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步骤:a. 带领幼儿参观学校周围的环境,观察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区别。

b. 培养幼儿将废纸、塑料瓶等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c.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如何做到环保。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朗读、唱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鱼类名称和特征,丰富幼儿的词汇。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的良好习惯。

4. 提高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学图片:各种鱼类的图片。

2. 纸质鱼玩具:若干条,每条纸质鱼上贴有不同鱼类的特征标签。

3. 鱼儿歌:准备一首关于鱼儿的儿歌。

4. 画纸、画笔、彩泥等材料:供幼儿创作使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鱼儿的名称。

2. 认识鱼儿: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鱼类的特征,如鱼鳞、鱼尾巴等,帮助幼儿认识鱼类。

3. 鱼儿歌:教师带领幼儿朗读鱼儿歌,让幼儿在唱儿歌的过程中巩固鱼类知识。

4. 创意环节: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自己喜欢的鱼儿。

5. 展示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亲子任务,让家长协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知识。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一个充满趣味的鱼儿世界。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美工区放置鱼类制作材料,供幼儿自由创作。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估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鱼类知识学习情况。

4. 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鱼类制作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 鱼类的基本特征:鱼鳞、鱼尾巴、鱼鳍等。

2. 鱼类的生活环境:海洋、淡水和河流。

3. 鱼类的繁殖方式:产卵、胎生等。

4. 鱼类的食物:浮游生物、植物、小型动物等。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鱼类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鱼类的特征。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问答、讨论,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兴趣。

3. 情境教学法:创设鱼儿生活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鱼儿的世界。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韵律感。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准备图片卡片,包括各种鱼儿的图片。

2. 准备《鱼儿多多》儿歌的文本。

3. 准备鱼儿道具,供幼儿表演。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鱼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鱼儿的名字。

2. 学习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鱼儿多多》儿歌,教唱儿歌,让幼儿感受韵律美。

3. 表演环节:教师邀请幼儿扮演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表演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鱼儿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参观水族馆,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韵律感。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该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情况。

3.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鱼儿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在表演环节发生意外。

2.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人差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3. 在教唱儿歌时,教师应注意音量适中,避免损伤幼儿的听力。

七、教学内容:1. 图片观察:让幼儿观察各种鱼儿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鱼儿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儿歌学习:教唱《鱼儿多多》儿歌,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并学会表达鱼儿的多多。

3.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鱼儿,进行表演,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鱼儿的特点。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鱼儿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喜欢听故事,体验故事带来的乐趣。

2.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4. 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词汇量。

三、活动准备:1. 鱼儿多多故事课件或图书2. 鱼儿手偶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鱼儿手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说出与鱼儿相关的词汇,如“鱼儿”、“水”、“鱼钩”等。

2. 讲述故事:教师利用课件或图书,讲述《鱼儿多多》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如鱼儿多多是如何帮助其他鱼儿,自己却变成了“多多”。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如鱼儿们为什么喜欢鱼儿多多?鱼儿多多为什么会变成“多多”?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

4. 绘画: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儿,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阅读《鱼儿多多》故事,巩固活动效果。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鱼儿主题展,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3. 区域活动:教师在角色区设置“鱼儿多多”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展示鱼儿手偶和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兴趣。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幼儿在讨论中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绘画环节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故事的学习和分享情况。

八、教学内容:1. 故事《鱼儿多多》的内容讲解,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鱼儿多多》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数字1-5,通过手指游戏和歌曲让幼儿学会数数。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让幼儿能够描述鱼儿的多与少。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能够自己动手做鱼儿。

4.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1-5,手指游戏教具,歌曲CD,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水彩笔、剪刀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手指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

三、活动过程:1. 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导幼儿数手指,认识数字1-5。

2. 歌曲学习:教师播放歌曲《鱼儿多多》,引导幼儿跟唱,学习歌曲中的数字和鱼儿的描述。

3. 手工制作:教师发放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鱼儿,引导幼儿观察鱼儿的多与少,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分享和合作: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鱼儿多与少的情况。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认知数字1-5,学会数数,能够用语言表达鱼儿的多与少。

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享和合作环节中提升了社交技能。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手指游戏和歌曲学习的准确性、手工制作的能力以及分享和合作的积极性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数字和鱼儿多与少的认识情况。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数字游戏和观察鱼儿的多与少。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海底世界”,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观察和探索。

3.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海洋生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七、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

2. 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中生物,鱼的一般特征;2.能够通过观察分辨鱼的形状、颜色等特征;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4.通过亲身操作,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1.鱼缸、塑料鱼、水草等材料;2.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鱼贴纸;3.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教师和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讨论鱼的特征,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感受到鱼的生活环境和重要性。

2.探究活动:a.制作鱼缸: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制作鱼缸,使用彩色卡纸将一个大的圆形剪下一半,弯折成半圆筒状,再使用胶水固定住。

然后将沿着边缘剪下许多小锯齿形,模仿鱼缸上的边沿。

最后用胶水将底部封闭,制作一个立体的鱼缸。

b.观察鱼贴纸: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鱼贴纸,然后贴在鱼缸内模拟水中的鱼群。

教师询问幼儿有哪些形状、颜色的鱼,并指导幼儿观察贴纸中的鱼的特征。

3.拓展活动:a.观察鱼的行为:教师向幼儿解释现实中鱼的行为,比如摆尾游动、张嘴吐泡等。

然后让幼儿想象自己是鱼并模仿鱼的行为,通过动作表达出来。

b.探索鱼的形状:教师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鱼贴纸,并邀请幼儿按照形状贴在鱼缸上。

然后让幼儿观察贴纸的形状,比较大小、粗细等差异。

c.制作小手工鱼:让幼儿使用彩色卡纸剪下鱼的形状,再粘贴上鱼眼、嘴巴等细节。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鱼并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4.结束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总结鱼的特点和不同形状,强调保护水中生物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制作鱼缸和小手工鱼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独立完成;2.教师观察幼儿在观察鱼贴纸和表达鱼的行为时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和模仿。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能够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认识到鱼的一般特征和形状的差异,并通过制作小手工鱼来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讨论,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和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小班鱼儿妙事多教案

小班鱼儿妙事多教案

小班鱼儿妙事多教案教案标题:小班鱼儿妙事多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鱼类,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征;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观察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2. 一块白板或黑板,可用于绘制鱼的形状;3.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4.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鱼的图片或卡片,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鱼的名称;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鱼的特征,例如体形、鳞片、颜色等。

步骤二:学习鱼的形状(10分钟)1. 教师在白板或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鱼的形状,并请学生模仿画出来;2. 学生可以用彩色纸、剪刀和胶水制作自己的鱼形状,并在上面添加鳞片和眼睛等细节。

步骤三:了解鱼的生活环境(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鱼的生活环境,例如淡水鱼、海水鱼等;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不同鱼类适应的环境和特点。

步骤四:合作游戏-鱼儿妙事多(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鱼儿”;2.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大海的背景,每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则扮演不同的海洋生物;3. 学生们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和互动,展示鱼类的生活场景和妙事;4.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角色对话的示范,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鱼形状和海洋背景展示给全班;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帮助他们总结鱼类的特征和生活环境;3. 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收集更多关于鱼类的资料,并进行分享和讨论;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水族馆或自然保护区,深入了解鱼类的生活和保护。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鱼类特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收集学生制作的鱼形状和海洋背景,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3. 听取学生对课堂的总结和反馈,评估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鱼儿妙事多》教案

《鱼儿妙事多》教案

《鱼儿妙事多》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鱼儿是怎样睡觉、游泳、呼吸和生宝宝的。

2.尝试根据画面猜测和讲述鱼的基本习性特征。

重点难点:根据画面猜测和想象活动准备:挂图、幼儿用书、活动前请幼儿观察鱼儿活动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导幼儿说出对鱼的哪些事情有兴趣和疑问,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鱼?2.你知道鱼儿的哪些事情呢?3.请小朋友自由讨论。

二、请小朋友结合自己对鱼儿的观察,讨论鱼睡觉的特征。

1.鱼儿睡觉时是什么样子?它会闭上眼睛吗?2.我们睡觉的时候闭不闭眼睛呢?3.鱼为什么睡觉时眼睛一直睁着?三、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不同的鱼鳍,看视频观察鱼儿在游动的时候鱼鳍摆动的样子,了解鱼鳍的作用。

1.你会游泳吗?游泳的时候手和脚是怎么样的?2.鱼儿没有手和脚,它是怎么游泳的?3.鱼身上有很多鱼鳍。

猜一猜鱼背上的鳍叫什么?腹部的鱼鳍叫是什么?4.你知道这些鱼鳍的作用吗?四、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画面,了解鱼是怎样呼吸的以及鱼的鼻子的作用。

1.我们在水里游泳的时候,如果把头扎到水里,鼻子能不能呼吸?2.鱼儿一直生活在水里,它是怎么呼吸的呢?3.鱼有鼻子吗?鱼的鼻子有什么作用?五、请幼儿观察挂图上的画面,认识鱼卵,并了解鱼是怎样生宝宝的。

1.你知道小鱼是怎么生出来的吗?2.画面上这些圆圆的东些是什么?六、请幼儿自主翻阅幼儿用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同伴讲一讲。

1.今天我们理解了很多鱼儿的秘密。

你对鱼儿的哪些事最感兴趣呢?2.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讲一讲。

七、活动延伸请幼儿根据今天了解的鱼儿的特点和习性再次观察鱼儿,看一看还有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教案标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鱼儿妙事多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鱼类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对鱼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鱼类的特征:鳞片、鳍、鳃、尾巴等。

2. 鱼类的习性: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游泳等。

3. 鱼类的种类:例如金鱼、鲨鱼、鲤鱼等。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

2. 水族箱或玻璃缸。

3. 鱼食。

4. 鱼类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水族箱中的鱼,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猜测鱼的名称。

探究活动:1. 利用绘本或故事书向幼儿介绍鱼类的特征和习性,让幼儿主动参与讨论。

2. 给幼儿观察鱼类的机会,让他们仔细观察鱼的外貌特征,例如鳞片、鳍等,并与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

3. 制作简易的鱼缸模型,让幼儿亲自体验鱼类的生活环境。

拓展活动:1. 分组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鱼类,并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制作鱼的模型。

2. 利用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模拟鱼的游动姿势,体验鱼儿的生活方式。

3. 观看有关鱼类的纪录片或视频,引导幼儿发现更多有趣的鱼类知识。

总结活动:1.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鱼类特征和习性,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鱼类及其生存环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鱼类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制作的鱼模型,评估他们对鱼类特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人一同观察家中的宠物鱼,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 下次课前带来一些鱼类的食物,让幼儿观察鱼的进食方式。

教学提示:1. 鱼类的选取应当符合幼儿园的安全要求,并确保鱼类的饲养环境良好。

2.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他们直接接触水族箱或玻璃缸。

3. 鼓励幼儿多参与观察和讨论,激发他们对鱼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鱼儿妙锦囊大班教案

鱼儿妙锦囊大班教案

鱼儿妙锦囊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鱼儿;
2.能够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3.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图片、模型等教具;
2.多媒体设备;
3.相关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出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都有哪些特征和区别。

2.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鱼儿,介绍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这些鱼儿的认识。

3.实践操作(30分钟)
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让每个小组选取一种鱼儿进行
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外形特征、行为习性等信息。

然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总结。

4.知识巩固(10分钟)
老师出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说出这些鱼儿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等信息。

5.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发现。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种类的鱼儿,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是,在实践操作环节中,有些小组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同时,在知识讲解环节中,需要注意掌握好讲解的时间和内容,避免过于枯燥乏味。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尝试清楚地描述鱼的外形,如颜色、大小、花纹等。

2.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并产生探索鱼的好奇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鱼儿多多》课件:各种鱼儿的图片、音乐等
材料准备:1.请幼儿每人带来一张鱼的彩色图片。

(家长提前帮忙把鱼的轮廓剪出来)
2.教师在大海报纸上绘制蓝色海洋的背景图。

3.胶棒。

活动过程:
播放鱼儿图片,引导幼儿从鱼的颜色、大小、花纹等方面向大家介绍鱼的样子。

一一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鱼?它长什么样子?
——它和别的鱼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鱼的大小、颜色、外形特征等角度进行讲述。

)
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鱼的图片。

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鱼的图片粘贴到海洋背景图上。

全班幼儿一起分享海洋背景图上的鱼,引导幼儿讨论关于鱼的一些问题,如鱼生活在哪里,鱼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图上有这么多鱼,看看都有什么样的鱼?
——真正的鱼儿生活在哪里?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鱼?(鱼缸、河里、小溪、池塘、海里……)
——鱼的家里有什么?(水草、鹅卵石等)
温馨提示:
本活动结東后,将粘贴有各种鱼儿的海洋大海报粘贴在教室的主题墙上。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多多》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677字。

小班教案鱼儿多多

小班教案鱼儿多多

小班教案鱼儿多多教案标题:小班教案-鱼儿多多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鱼类,培养对鱼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亲自制作鱼儿,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通过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命名不同种类的鱼类。

2. 能够用不同材料制作鱼儿手工艺品。

3. 能够参与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类。

2. 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鱼儿的材料。

3. 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所需的道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引导他们讨论鱼的特点和外貌。

2. 引导幼儿提出关于鱼的问题,例如“鱼儿住在哪里?”、“鱼儿吃什么?”等。

主体活动:1. 制作鱼儿手工艺品:a. 按照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提供不同的制作材料和方式。

b. 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用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鱼儿。

c.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可以给鱼儿画上眼睛、鳞片等细节。

2. 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a.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条“鱼儿”,其他幼儿扮演“水中的朋友”。

b. 设定任务,例如“鱼儿要找到食物,水中的朋友要帮助它找到食物”。

c. 引导幼儿通过合作和沟通,完成任务。

总结活动:1. 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鱼儿手工艺品,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他们学到了哪些关于鱼的知识。

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其他水生动物,例如海豚、海龟等,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2. 组织实地参观水族馆或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身接触和观察真实的鱼类。

3. 鼓励幼儿用不同材料和方式制作更多的鱼儿手工艺品,展示和分享给其他幼儿。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鱼儿手工艺品时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儿妙事多》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鱼儿是怎样睡觉、游泳、呼吸和生宝宝的。

2.尝试根据画面猜测和讲述鱼的基本习性特征。

重点难点:
根据画面猜测和想象
活动准备:
挂图、幼儿用书、活动前请幼儿观察鱼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导幼儿说出对鱼的哪些事情有兴趣和疑问,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鱼?
2.你知道鱼儿的哪些事情呢?
3.请小朋友自由讨论。

二、请小朋友结合自己对鱼儿的观察,讨论鱼睡觉的特征。

1.鱼儿睡觉时是什么样子?它会闭上眼睛吗?
2.我们睡觉的时候闭不闭眼睛呢?
3.鱼为什么睡觉时眼睛一直睁着?
三、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不同的鱼鳍,看视频观察鱼儿在游动的时候鱼鳍摆动的样子,了解鱼鳍的作用。

1.你会游泳吗?游泳的时候手和脚是怎么样的?
2.鱼儿没有手和脚,它是怎么游泳的?
3.鱼身上有很多鱼鳍。

猜一猜鱼背上的鳍叫什么?腹部的鱼鳍叫是什么?
4.你知道这些鱼鳍的作用吗?
四、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画面,了解鱼是怎样呼吸的以及鱼的鼻子的作用。

1.我们在水里游泳的时候,如果把头扎到水里,鼻子能不能呼吸?
2.鱼儿一直生活在水里,它是怎么呼吸的呢?
3.鱼有鼻子吗?鱼的鼻子有什么作用?
五、请幼儿观察挂图上的画面,认识鱼卵,并了解鱼是怎样生宝宝的。

1.你知道小鱼是怎么生出来的吗?
2.画面上这些圆圆的东些是什么?
六、请幼儿自主翻阅幼儿用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同伴讲一讲。

1.今天我们理解了很多鱼儿的秘密。

你对鱼儿的哪些事最感兴趣呢?
2.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讲一讲。

七、活动延伸
请幼儿根据今天了解的鱼儿的特点和习性再次观察鱼儿,看一看还有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