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pdf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pdf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 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活动经验的一种途径。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机会、有目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教育学时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作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来时到生命结束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染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学制(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归属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5、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去感知研究对象的方法;
6、试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研究目标,合理控制或创设条件,认为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7、调查法:是研究为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和原因,探讨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16、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7、社会: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的各种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8、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8、文献法:是通过对过去积累的文献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的文献的方法。
9、行动研究法:是指一线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协作研究某一问题,再把研究结果用于自身实践的方法。
10、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8、智育:是指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49、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9、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
20、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或能力的发挥所产生的社会功效、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学说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这个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所以,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研究教育要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3、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

4、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从另一方面开辟了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野,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里、罗布罗等人。

5、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该学派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界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6、教育:广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狭义:即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7、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8、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对象。

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既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9、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0、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该学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在劳动中形成与积淀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正式传递这些经验的需要促使人类产生了教育。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习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具有强制性、民主性、基础性、免费性、世俗性、阶级性等特点。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结果的预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选择、激励和评价的价值,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需要具体化为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又需要具体化为每门科目的课程目标,每门科目的课程目标则进一步具体化为每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4、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美国教育哲学家布鲁巴克指出:教育的内在价值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

外在价值就是我们因为这些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

杜威认为,教育的价值就是教育对现实社会和人的生活所带来的益处。

不过他一般是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去说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

也就是说,某一教育内容或要素当它成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时,它就具有内在价值的属性。

而当它成为实现别的目的的手段、方法或途径时,它就具有外在属性的属性。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绪论)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培育和规范人的发展,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教育事物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物的外部联系。

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表现形态是多维度、多方面的。

教育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在教育的社会价值中,可分为教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教育的个人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教育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功能,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育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教育学的任务:在研究教育的现象与问题、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客观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阐明教育工作的原理、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等的有效性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2.教育(第一章第一节)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满足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_教育学名词解释

_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1. 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 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 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6.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8.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9.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0.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11. 智力因素---是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知识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历史法: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4.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学。

第二章1.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带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狭义教育。

4.教育者: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统称教育者。

5.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第三章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发展包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3.环境: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影响的外部世界。

4.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们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的年龄特征:指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已去学习的方法。

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榜样示范法: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者中等教育中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
15.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16.全面的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看到学生的有点,还要看到其缺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学生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23.国家课程:广义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
狭义指国家委托类似国家课程标准委员会机构指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19.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
20.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地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对学生非学术性影响,是无意的、隐含的和非预期的课程。
21.学科课程就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不同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4.知,即思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或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产生的内心体念。
意,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教育民主化: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洛克的白板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苏格拉底产婆术:即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其母亲是助产婆一样,随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生命诞生。

自然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卢梭,康德等均强调教育自然相性,对教育的自然性思想作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于充分的充分发挥人的自然禀赋。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母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形式化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学制:也成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给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7.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都是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0。

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1.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2.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4.苏格拉底产婆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是母亲是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生命诞生。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3 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5 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也就是学校教师。

6 学习者参与教育活动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个体.7教育目的: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最根本要求.8教育方针国家和党政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的要求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9 素质教育是指发展全体国民和每一个劳动者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活动。

狭义,特质学校素质教育,即在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是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每个学生自身素质从低级到高级,自由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性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0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11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2 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14 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中必背(备)的名词解释
(教育原理和学校教育学部分):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教育制度学制德育课程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德育方法德育过程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泰勒原理目标游离模式CIPP模式人力资本理论教学模式活动课程素质教育学校文化终身教育社会本位论非指导性教学实验教育学单轨制双轨制制度化教育程序教学法社会化理论义务教育全民教育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中国教育史部分:苏湖教法三舍法六等黜陟法四书五经稷下学宫六艺独尊儒术鸿都门学书院学记社学科举制察举制性善论性恶论独尊儒术有教无类圣化教育熙宁兴学庆历兴学社会教化朱子读书法壬寅学制壬戌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学部白鹿洞书院《颜氏家训》民办公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外国教育史部分:苏格拉底法(产婆术)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民主主义与教育恩物自然后果法巴特勒法案导生制要素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教育性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文纳特卡计划巴尔福教育法费舍教育法阿斯帝埃法富尔法案大学令教育敕语五步教学法修辞学校《哈林德与葛笃德》《学校教育法》《大教学论》英国公学维多利诺泛智教育
教育心理学部分:先行组织者学习动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图式命题网络附属驱力最近发展区精细加工策略叙事研究方法陈述性知识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有意义学习动作技能迁移正迁移负迁移学习风格经验类化说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论社会学习理论教学策略道德两难法价值澄清法头脑风暴法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