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堂——郭明忠

合集下载

贵州本土画家及贵州书画市场常见画家资料整理

贵州本土画家及贵州书画市场常见画家资料整理

白廬:1917年生,上海崇明人。

號思齊堂上人,著名畫家,國畫大師齊白石高徒,白石老人賜名白廬,隱于鄉間幾十年,深居簡出,淡泊名利,以書畫為樂,所做花鳥功力彌漫,碩可亂真,老人超然室外,布衣一生。

包俊宜:1956年生。

字瀚之,漢族,祖籍江蘇太倉,生於貴州貴陽。

受教育陳恒安、戴明賢。

擅長多種書體,尤以篆草見長,所作篆體古樸自然,草體宗法黃山谷兼取王鐸,簡樸清逸。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文聯主席、貴州省扶芙印社副社長、貴州省書法學校教務長、貴州書畫院副院長。

鮑賢倫:1955年出生於上海。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浙江省文物局局長。

查曉:1963年生於遼寧沈陽,祖籍重慶江津。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貴州分會會員、貴陽市南明區美術協會副主席、貴陽市政協畫院辦公室副主任、貴州白雲畫院副院長、貴州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一級美術師。

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先後師從貴州省著名花鳥畫畫家魯風、譚滌非等先生,專攻寫意花鳥。

柴建方:1943年12月出生,河南鄲城人,1968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曾任攝影記者多年。

系中國書協二屆理事、西泠印社社員、寧夏書協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擅長行草隸篆諸體以及篆刻藝術,曾多次參加全國及國際性大型書展并多次獲獎;被中南海、外交部、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長城碑林等國內外百餘家陳列、刻碑和收藏,作品入選國內200餘種大型集子,傳略十多部詞典。

陳半城:1940年出生於安徽省懷遠縣。

北京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四川中山書畫研究會研究員,成都錦水書畫院院士。

陳恒安(1909-1986)原名德謙,字恒堪,號寶康,晚年自號黔靈老學,貴州貴陽人。

中國著名書法家,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貴州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貴州省博物館名譽館長、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精研甲骨、經文、竹簡、帛書、等各體文字。

書法諸體咸備,尤以大篆和行書見長,所作章法考究,結體精當,樸厚沉雄,堪能雅俗共賞。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华商名人堂——许锦祥

许锦祥印尼GPI集团董事长他是物流巨擘,由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国际环球(印尼)集团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也是世界各大物流集团在印尼市场的忠实合作伙伴。

他是经济功臣,在资源贸易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富资源国家的最大物流企业舵主,他和他的企业正在为印尼经济发展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85货通天下 经济功臣—印尼GPI集团董事长许锦祥许锦祥领衔的印尼GPI集团,既是印尼最国际化的企业,也是印尼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功臣。

过去二十多年来,他伴随环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与世界各国物流巨头紧密携手,为印尼的“货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公司也因此飞速发展,自1992年起,连续十多年被国际空运货代协会(IATA)评选为“印尼第一”,成为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物流运输集团之一,也成为连接印尼与世界的经济大动脉。

如今,在许锦祥及同仁的努力下,拥有领先国际化业务能力的环球集团,正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被多个国家政府所重视。

2013年9月份,许锦祥接受克罗地亚政府的邀请,前往克罗地亚访问,并与克罗地亚总统、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及当地企业领导会面,洽谈如何利用环球集团的物流平台来扩大克罗地亚对东盟及中国的经贸合作。

同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也向环球集团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希望借助环球集团的力量,助力当地的国际业务发展。

印尼物流业领军者说许锦祥是印尼物流业的开路人和领军者,名副其实。

在印尼物流业,无论事业规模,还是专业素养;无论公司,还是个人,许锦祥都是独一无二的。

1953年7月12日出生于印尼棉兰的许锦祥,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型,也是带领印尼拥抱新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许锦祥在当地读完小学后,进入棉华中学念初中,之后到苏东高中完成高中学业。

而他与物流业的缘分开始于一位前辈朋友的推荐。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朋友介绍自己的女婿——一位在新加坡经营货运公司的仁兄给许锦祥认识。

刚好,这位老兄正计划在印尼发展一个货运代理的合作者。

PKU Speech华商名人堂——第二期:郭明忠主题演讲

PKU Speech华商名人堂——第二期:郭明忠主题演讲

PKU Speech|华商名人堂——第二期:郭明忠主题演讲2015年1月18日,新加坡企业家,BreadTalk集团创始人、主席郭明忠作为“PKU Speech |华商名人堂”第二位主讲嘉宾,以《新语求索企业之旅》为主题,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发表主题演讲。

文/华商名人堂整理以下为演讲实录:王校长,我的好朋友亚军,各位同学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做演讲不喜欢站在(演讲台)后面,因为我个子比较小,站在后面不太看得清我。

(现场笑声)亚军邀请我来北大做这样一个分享,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压力。

因为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国际知名度在学府里面是非常靠前的。

我身为一个受教育不高,在市场拼搏很多年的人,感觉有压力。

请大家给我点掌声鼓励鼓励。

(现场掌声)我今天想分享的是20年创业以来,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几个价值观。

有5个观念是我这二三十年人生、创业的积累和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的第一个信念,就是要“敢于梦想,设定目标”。

先借用一句名言:一个有信念者的力量,超过99个仅仅有兴趣的人。

上图(左图)可以看出来,我很小,中学时候的照片,骨瘦如柴。

那时候我寄住在阿姨家,阿姨有十多小孩,那时候新加坡环境也不好。

从小吃不饱,我骨瘦如柴。

家里人多粮食少,我记得当时我想多盛一碗饭,也要承受大家的眼光。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父母虽然很关爱我,但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不得不寄养他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学会了独立。

后来我进入军队,在新加坡当兵5年,因为那时候听说当兵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这张照片(右图)是就是那时的,感觉还不错,挺帅的是不是。

(现场笑声)当时我是一个士官长,带队伍进入森林,过程里面学习到了怎么样去带团队。

经过森林、经过丘陵,怎么样去探索出一条道路。

这对我独当一面和克服困难是很好的历练。

成长过程中,我喜欢美术,不是很喜欢念书。

一直东画西画,获得了很多奖励,慢慢画出了信心。

那时候还没有钱,但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退伍后,便想去台湾进一步修习美学。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明宗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明宗

创富一路进取 慈善不甘人后—印尼英丹集团董事长陈明宗“有钱并不等于有地位。

别人敬重你,愿意与你交往,并不是因为你有钱,而是你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有好的贡献和作为。

”——陈明宗历经三代扎根印尼 临危肩负家庭重担祖籍福建安溪的陈明宗是印尼的第三代华人,和当时移居海外的大多数人一样,其祖辈也是为了求生存而飘洋过海,背井离乡“下南洋”。

“安溪地处山区,除了茶叶,其他生计都很难找。

”陈明宗介绍说,艰难的生存状况逼迫人们穷则思变,其伯祖父于是从家乡前往新加坡谋生。

之后,在家乡结婚的祖父也带着祖母一起前往新加坡投靠伯祖父,开始了海外寄居生活。

异国他乡,白手起家的日子同样是艰难的。

起初,陈明宗的祖父在新加坡开设了一间小型杂货店,贩卖一些青果和蔬菜,依靠小本经营勉强糊口。

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才勉强过上安稳的日子,并在随后生下陈明宗的父亲陈荷兰,然后又从新加坡迁往印尼,并在印尼扎根。

1945年,陈明宗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城市——棉兰市。

当时,印尼的独立战争刚刚取得胜利,经济状况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家百废待兴。

这样的背景下,他的童年和成长路注定少不了辛酸和曲折。

“那个时候连吃的东西几乎都没有,那种困难是现在的人不能体会得到的。

”回忆起当时的生活,陈明宗至今会眼泪涟涟。

也正是这种艰难求存的不易,让他们加倍努力工作并且珍惜每个机会,只要有一线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可能,就会全力以赴,加倍珍惜,因而也有了今日的功成名就。

但比起祖父当年,到陈明宗父亲这一代时,他们的生意和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陈荷兰是一个有冒险精神而且富有进取心的人,虽然面临诸多的经营挑战,但他不断突破各种制约,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发挥,先是通过从事机电进出口贸易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又陆续进入到建筑材料贸易领域,从国外进口水泥、钢丝和钢筋前往印尼销售,而且还在贸易之外兴办了工厂,进而将生意越做越大,也让家族真正在印尼站稳脚跟。

陈荷兰在创业的同时,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

梦想痴醉背后是泪水:中国商人的刚硬与脆弱

梦想痴醉背后是泪水:中国商人的刚硬与脆弱

梦想痴醉背后是泪水:中国商人的刚硬与脆弱52 | 中国商人 CBMAG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在郭家学想要自杀的那个下午,查出端倪的员工赶到办公室。

他们说:如果你死了,你就把所有为了梦想而追随你的同事们都害死了。

你死了是要大家心死吗?你死了,父母兄弟孩子的痛苦你想过吗?那么多帮助你的朋友的感受你想过吗?你死了,几万名员工的饭碗怎么办?这样的话语无疑一字一字敲打着郭家学的心,身上有如此多的期望,生命已不只是一个人的。

人要好好活着,而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郭家学一心想做成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

他是陕西省辞去公职下海的第一人,当过教师、养过猪、种过中草药,从170元创业,3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他带领东盛集团疯狂收购、横扫资本市场,但却因担保的陕西两家国有企业破产,资金链断裂,背负了48亿元的巨额债务。

最终郭家学和他的员工们用了8年时间偿还了所有债务。

东盛集团成为建国以来为国有企业偿还巨额债务的惟一一家民营企业。

此后他选择二次创业。

实际上,一旦一个人长期背负的期望、压力过多时,这就很容易导致抑郁症,企业家、一把手群体中并不少见。

柳传志在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多次有过太大的惊吓,他说“差点儿吓出神经病来”;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自曝患过两次抑郁症;毛大庆在万科转型最艰难时期正值患上抑郁症。

中国有一群坚持奔日子的人,一群愿意做大树的人,中国商人正是这样的人。

吴晓波观察到,很多企业家觉得做企业越来越累,而这部分人也越来越脆弱,他们不敢病、死不起,背后其实是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

商业评论家王育琨在著作《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中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家的刚硬与脆弱:因为那太阳般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

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硬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籍委员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籍委员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籍委员简介1、白虹光:籍贯河南,女,1949年9月出生,现任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蔡庆华:籍贯河南,1942年1月出生,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

3、曹克明:籍贯河南南阳,1934年11月出生,原江苏省政协主席。

4、陈宗兴:籍贯河南正阳,1943年3月出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5、丁广治:籍贯河南民权,1939年8月出生,回族,现为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宗教人士。

6、董文标:籍贯河南,1957年6月出生,现为中国民生银行行长。

7、范钦臣:籍贯河南巩义,1941年6月出生,现为河南省政协主席。

8、高春芳:籍贯河南,1952年3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院长。

9、郭东亚:籍贯河南,1937年11月出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政委。

10、郭占春:籍贯河南,1954年4月出生,现任内蒙古奈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1、郝保庆:籍贯河南,1937年10月出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2、贺大经:籍贯河南,1942年9月出生,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副主席。

13、侯伯文:籍贯河南永城,1944年4月出生,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之子,现任香港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14、胡葆森:籍贯河南濮阳,1950年6月出生,现任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15、贾庆国:籍贯河南,1956年9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16、金正新:籍贯河南,1950年12月出生,现任民建河南省洛阳市委主委、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河南省洛阳市明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7、靳尚谊:籍贯河南焦作,1934年12月出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8、李宝芳:籍贯河南沈丘,1934年2月出生,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李炳华:籍贯河南,1944年12月出生,现任北京奥组委副主席。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杨受成: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 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杨受成: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 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全球华商名人堂|杨受成: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杨受成的故事,要从他的父亲开始讲起。

其父叫杨成(其实原本姓吴,后因家贫被过继到其他家而改姓)。

年轻的时候来到香港,手无分文的他只能在码头工人挣取微薄薪水,机缘购到一坏钟,把它修好,转卖,挣了十元钱。

之后便开启了表行生意,店铺名为“成安记”。

当时做表行的还有一家中南行,老板是潮州人庄静庵。

他的外甥从潮州投奔来香港,后来成为其女婿。

许多年后,这个小伙计成为世界华人首富,也许你猜到了,他就是李嘉诚。

杨成娶有三妻,生十多儿女,杨受成为其大子,肩负发扬家声,养活家人之重任。

他天生不爱读书,好做生意。

12岁那年,为了让家里多赚几个钱,杨受成就铤而走险于黑夜在海上走私,全身上下口袋塞满200多只手表,乘坐小艇冒着巨浪出海,然后从海面徒手爬到三层楼高的货轮甲板,差点摔死,终于换了几捆十元面额的美钞。

正是这件事让杨受成尝到了有钱的甜头,从此常常逃课去挣钱。

在表行杨受成也结识了三山五岳之人,自少也学会了察颜观色,父亲教授了他很多做生意和做人的道理。

第一课即是:为人处世的第一步是观人于微,不以对方贫富或学识为结识朋友的标准。

此外还教导他吃小亏占大便宜;便宜莫乱贪,尤其是财与色;言重如山,答应别人的事,千辛万苦亦奋力兑现等道理。

在他接替父亲经营店铺后执行的第一个“仁政”就是每月准时发薪,不拖欠工资。

父亲借高利贷,以货为大;而他借高利贷,是以人为本。

1950年,事业刚有起步的杨家却遭遇了诈骗,苦心积累的家产化为乌有,还背上了一身债,那时杨受成才十几岁,亲眼目睹债主上门追债,辱骂,恐吓,从小就深感人情冷暖、欠债却财的痛苦,这也成了他至今都不能忘却的记忆。

20多岁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杨受成结婚时才21岁,奉子成婚。

同年自己出来在弥敦道和窝打老道交界处的立信大厦花40万港币创业,开设“天文台表行”的钟表店。

与父亲坐等生意上门的营商手法不同,杨受成决定走出去主动寻找客源,他发现本地人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更看重外来游客。

华商名人堂——印尼阿尔法零售集团总裁郭桂和

华商名人堂——印尼阿尔法零售集团总裁郭桂和

改变印尼零售业的教育家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华商文有“烟神”之称的郭桂和是印尼华人企业家中的标杆性人物。

他不仅一手创办起打破印尼传统零售业格局的Alfamart连锁超市,将便捷又可靠的消费方式迅速在印尼蔓延开来,同时也以全新理念开创印尼教育新风,打造慈育教育体系,为印尼教育历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外界将他及他的事业体评价为是印尼经济社会发展中“跳动的脉搏”。

烟草燃烧出的红火生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意味未来,经济辐射国力。

印尼拥有2亿多人口,居全世界第四,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这个国家的繁荣之路设置了不小的困难系数。

上世纪末,从小杂货店里走出的印尼华人郭桂和为这个人口大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填了一把劲柴——由他创办的Alfamart连锁超市不仅打破了传统零售业的封闭与落后,更以8000多家便利店的庞大实体规模大幅提升印尼经济快速发展步伐。

商界之外,郭桂和还以全新的慈育理念为曾经发展滞后的印尼教育界披上甘霖,打造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英才。

这情形同比六十年前,已如变幻风云,换了天地。

时光倒回20世纪40年代,刚刚独立不久的印尼似乎还未足够成熟到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骚乱时有发生。

局势动荡,印尼华人的生活亦不能安生。

郭桂和的父母就是这种生活的亲历者。

郭桂和父母均是广东客家人,祖籍广东大埔,是南下印尼的第一代华人,靠自己奋斗开一间小杂货店,维持一家10口人的生活。

1950年郭桂和出生,家中排行老六。

艰辛是郭桂和幼年生活的唯一滋味。

不满十岁时,他就已经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打理小店。

1966年,国内政治形势突变,许多学校因此被封,刚刚考入雅加达巴城中学的郭桂和,就此与高中生的学业生涯擦肩而过,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不得不只凭着一纸初中文凭进入社会打拼。

▲郭桂和近照为了生计,他跟朋友合伙承包收音机组装工作,但终因工作的不稳定性,最后还是回家继承了那间560英尺、名为“Sumber Bahagia”(意为“幸福之源”)的杂货小店。

书法实训室书法家简介

书法实训室书法家简介

书法实训室书法家简介邱零艺术简介邱零,1929年10月生,河南淅川人。

1946年毕业于河南省立信阳高级师范艺术科。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转业,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近30年。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二届理事,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剪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新疆书协顾问。

主要成就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大型书法、刻字展览,并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书法名作集》(日本版)、《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书法百家》、《毛主席纪念堂珍藏书画集》等数十部书画集。

多次被聘为国内外书法大展的评委和顾问。

其墨迹还被孙中山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总理纪念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并被黄河碑林、翰园碑林、泰山碑林、岳阳楼碑林等勒石刻碑。

1990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书协刻字艺术代表团”赴日本交流书艺,被授予“国际刻字贡献荣誉章”。

1993年8月应新加坡书协之邀赴新讲学,被新加坡书协聘为评议员。

新疆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美国日金山熊猫电视台、洛杉矶中文卫视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菲律宾《商报》等国内外多种新闻媒体都对其书法艺术作过专题报道。

张鹤岭艺术简介张鹤岭,又名合岭,别署鹤斋主、鹤庐。

1942年6月生,河南遂平人。

1961年信阳师范学校读书,课余专攻楷书,尤于柳体用功最勤。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常务理事、省书协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函授院研修生导师,洛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洛阳书画院名誉院长,洛阳大学客座教授。

2000年获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艺术家”称号。

主要成就作品获奖:荣获河南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神龙杯书法大赛园丁奖,首届河南书法龙门奖银奖。

作品入展: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全国第二、四、五、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五、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书法名家精品展,全国首届正书展览,全国首届自作诗词书法展,国际书法展,河南省第一届墨海弄潮展等。

丰隆集团郭氏:富豪家族的崛起

丰隆集团郭氏:富豪家族的崛起

华商名人故事——富豪家族丰隆郭氏的崛起10月9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首度发布了亚洲50大富豪家族排行榜,24个华人家族占据榜单半壁江山。

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排行第7位的郭令灿与排行第17位的郭令明为亲堂兄弟,皆出自丰隆集团郭氏一门。

有人分析,若合起来算,丰隆郭氏该是亚洲第一豪门。

丰隆郭氏一族发家于郭令明,郭令灿兄弟的上一代。

其时,郭令明的父亲,郭家大哥郭芳枫,在南洋独自打拼了十数年之后,带领两个弟弟创建丰隆集团。

他传奇的奋斗经历,不仅成就了郭氏一门兴旺的家业,更堪称“紧跟时局掘金”的经典营商范本。

1911年,郭芳枫出生于福建一户普通农家。

17岁那年,为躲避战乱,身为家中长子的他花8块大洋买了一张半价船票,抱着一卷草席和一条被单,只身登上了英国“大马鸭家”号轮船,下南洋谋生。

临行前,父母千叮万嘱,当中一句“望你出人头地”深深刻在了郭芳枫心上。

初到新加坡时,郭芳枫日子过得很辛苦。

白天,他在堂姐开设的五金店里当学徒,晚上还要去夜校补习功课。

不过,天道酬勤,他很快适应起当地的生活,并在接下来的12年间,从小店员一路做到了独当一面的总经理。

1941年,心怀父母“望你出人头地”之嘱的郭芳枫,辞别堂姐的五金店,联合从福建老家赶来的两兄弟,开始创业。

他们在新加坡美芝路上开办了一家名为“丰隆”的小店,专做建材、五金、油漆、采胶器材等生意。

当时,可能没人相信,独自在南洋打拼十数年的郭芳枫,能凭借对时局灵敏的嗅觉以及富于远见的发展策略,为丰隆的崛起打下坚实的根基,让这家毫不起眼的小店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后,会成为亚洲最大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丰隆创建初期,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正隆,曾经历家乡战火的郭芳枫预感到,如此环境下,物资必然会出现短缺。

于是他投入大笔资金,囤积了大量军需剩余物资。

这些物资也很快就“身价飞涨”,郭芳枫由此赚到数额不菲的第一桶金。

此后,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在经济复苏的号角下,各国的五金、建材开始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而籍此起家的丰隆,凭借前期积累下来的过硬的货源渠道,紧紧握住了这个大机遇。

全球华商名人堂——郭氏三兄弟

全球华商名人堂——郭氏三兄弟

·郭氏三兄弟荜路蓝缕 成就地产奇迹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得胜先生,祖籍广东中山石岐,1911年生于一个贫苦家庭。

郭得胜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贫苦中度过。

因父母早逝,他自小由爷爷抚养,10来岁就到安南(即今越南)谋生,从越南回到广州和上海工作后,又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不得不再次离开祖国,另寻发展。

当时,郭得胜南下澳门,与几位友好合股开设了洋货店。

1950年代初,有鉴于澳门市场太小,又从澳门迁往香港发展,成立了“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很快在行业中享有盛誉,并将业务扩展到东南亚各地,嬴得“洋货大王”的美誉。

1958年,郭得胜看准香港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联合好友冯景禧先生、李兆基先生等人合组成立了永业有限公司,开始涉及地产的经营。

1963年,3人又将永业合组,成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由最年长和拥有最多股份的郭得胜出任公司主席。

新鸿基企业很短时间内就在地产界崭露头角,获利颇丰。

郭得胜、冯景禧、李兆基3位创始人也因此被业界冠以“地产三剑侠”的美名。

1972年8月23日,新鸿基企业以新鸿基地产名义(简称新地)在香港上市。

之后,目光远大的“三剑侠”为求得各自事业的更大发展,分别自立门户;作为公司主席的郭得胜则继续坚守新地。

当时,新地雇员只有30名左右,而郭得胜已是61岁的人,因此,在与他同龄的那一代香港企业家中,郭得胜先生显得十分特殊,其辉煌的事业成就基本上都是创建于高龄岁月。

独立门户的首年,上市时市值仅4亿港元的新地即取得佳绩,赢利达5,142万港元,比预期利润高出了五成之多。

当年,新地还收购了物业管理公司——康业服务有限公司。

如今,该公司已成为香港物业管理公司的典范,连年获得香港房委会“最佳物业管理公司奖”,并于2002年赢得号称香港服务行业奥斯卡奖的“优质管理奖”。

从经营地产开始,郭得胜就极为重视维持庞大的土地储备,强调货如轮转。

公司上市后,他更带领新地利用上市集得的资金,大量购入地皮,令土地储备加倍增加。

华商名人堂——刘忠田

华商名人堂——刘忠田

——中国忠旺集团创始人刘忠田忠旺“炼金术”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李京淑凭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执著追求,刘忠田带领忠旺从辽阳市徐家村的一间小工厂,蜕变为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

一路水涨船高的,还有他的个人财富。

作为最早进驻各大富豪榜单的辽宁富豪之一,刘忠田继2014年加冕“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之辽宁首富后,2015年,他再度以170亿元人民币身家位居“胡润全球百富榜”之辽宁首富。

谈及今时今日的种种成就,他说,做生意贵在“舍得”,当初正因为狠下心于鼎盛时期全身而退,才探寻到后来这片“黄金遍地”的新大陆。

刘忠田式“豪赌”辽阳是位于中国辽宁省中部的一座小城,这里没有“北上广”般的喧嚣繁华,却依旧是个一举一动都能牵动商界瞩目的地方。

焦点何在?当地人会骄傲地告诉你:“辽阳出了个刘忠田”。

他一手创立并掌舵的忠旺集团,是目前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

解释的再通俗一点,出门在外,你搭乘的汽车、火车、轮船或飞机,很可能就有某个部分源于“忠旺制造”。

算起来,刘忠田应该是中国“出道”年龄最小的企业家之一。

1978年,当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进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14岁的刘忠田就迫不及待地“下海试水”。

他揣着借来的200块钱,北上长白山做起了木材生意,赚下了第一桶金。

1984年,眼见东北的木材市场逐渐被江浙商人占领,刘忠田又转做化工,给本地的钢厂生产耐火涂料。

1989年,他带着全家去大连旅游,碰巧路过一家铝型材店。

他对这个行业的高利润一直非常好奇,本想和店主攀谈几句,岂料店主很不客气地告诉他:“这生意很复杂,你想都别想。

”被泼了一头冷水的刘忠田很不服气,他下定决心非要琢磨出个门道。

1992年,时逢辽阳大批钢厂没落,水泥厂盛行,刘忠田成立了程程塑编厂,为附近的水泥厂供应编织袋。

他的生意不错,但大连之行的心结挥之不去,他无心“恋战”。

1993年,忠旺集团的前身——辽宁忠旺合资公司,在辽阳市徐家村的一间小厂房里正式成立,创始人刘忠田为公司划定的核心业务,是生产建筑业门窗框用的铝型材,这一年他还不满30岁。

采访稿结尾范例

采访稿结尾范例

尽管亲手打造了一个生物产业王国,并将它一步步推向巅峰,安康却一如既往地低调“我不知道我怎么就开始登上富豪榜了,”他说,“我心里想的只是怎样办好我的企业。

”可以看出,安康在这份健康事业中享受的是快乐,他以自己的朴实诠释了“知识就是财富”的真谛。

躬逢盛世,亦当再谱华章!蔡宏图说:“往后的岁月,我们仍将秉持永续经营、共存共荣的核心价值,盼能永远是客户最坚强的后盾、最受信赖的企业!矢志成为亚洲华人地区最佳金融机构!”展望未来,蔡明忠表示,富邦金控五大事业群在深耕台湾之际,也将积极拓展大中华市场以及越南市场业务,成为亚洲地区台资企业及当地民众的最佳金融与保险伙伴。

并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提升公司治理,特别是进一步落实企业社会公益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稳步朝“亚洲一流金融机构”的愿景迈进,且立志成为最受尊敬的金融机构之一。

2011年8月,陈江和作为华商领袖代表受邀作客《对话》栏目,面对成就和赞誉,陈江和展现给镜头的依然是那低调而沉稳的微笑。

他说:“我现在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我们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另外一个,就是我会尽我的力量,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为经济发展献一点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珍藏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苦尽甘来的陈荣明先生攻坚克难,不断进取、满怀感恩地继续走在人生充满无数未知的旅途上,我们相信并祝福陈荣明先生的人生更加精彩。

现在,陈如竹最大的心愿是把自己的孙辈都带到中国来读书。

“我有14个孙子,现在有3个在中国读书,还有3个孩子因为母亲不习惯中国的冬天,就回国了。

另外两家的孩子在地球的另一边,一家在泰国。

但我内心,希望他们都到中国来学习。

”他说。

他的这个心愿也正符合中国领导人希望海外新一代华侨华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加强与中国合作交流的方向。

以党建为指引,以科学管理为后盾,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支撑,以“三心”文化为灵魂,威高集团的步伐越走越坚定,道路越来越宽广,在“携同白衣使者,开创健康未来”使命的召唤下,充满信心地向百年威高奋进不止。

诚信赢天下 妙手著人生

诚信赢天下 妙手著人生

诚信赢天下妙手著人生作者:雨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5期如果有人问,中国最会做生意的人是哪里人?我相信大家都会说是浙江温州人。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人在祖国的各个城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人生乐章。

温州人,被人们誉为“东方犹太人”,温州人和犹太人一样,都很擅长做生意赚钱。

贫瘠的土地,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

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而本篇的主人公,就是从温州来到北京闯荡的青年,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成为今天投资业、培训业、咨询业的行业翘楚,他就是美联商汇(亚洲)资本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美国联合商业协会亚洲区副秘书长、全球冰企鹅企业家机构第三副主席、三赢国际首席资源顾问谷荣辉先生。

初闯北京,凸显经营天赋谷荣辉,1975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梅坦村,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排行老五,一家七口人靠几亩薄田生活,勉强维持温饱。

谷荣辉从小就聪明好学,读小学时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6岁那年,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贫困的家境迫使他走出农村,外出打工,临行前,爸爸把他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庄稼人,你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先做人后做事,做人要讲诚信,做事要脚踏实地,你记住了吗?”谷荣辉看着爸爸的眼睛点头答应:“爸爸,孩子记住了,您就放心吧。

”一个16岁的孩子,就这样开始踏上了人生的旅程,等待他的是一条充满荆棘及坎坷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谷荣辉在温州、上海打工4年,他蹬过人力三轮车,做过推销员,理发师,做过媒体,总之,为了生存,只要能赚钱,他干了很多行当,体验了最低层的人生经历,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20岁那年,他独自一人来到北京闯荡,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木樨园附近,他发现一个800多平米的垃圾场,在普通人看来,这个垃圾场除了停放垃圾没有任何用途,但在谷荣辉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周边调研,他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商业地段,如果把它建成商铺出租,一定会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华商名人堂 l 郭鹤年:人生九十古来稀

华商名人堂 l 郭鹤年:人生九十古来稀

华商名人堂|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人生九十古来稀郭鹤年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

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现在已经90多岁的郭鹤年,依然还在挑战,带领他的商业王国步步向前。

台湾著名企业家,全球代工王郭台铭曾经有过退休的念头,但与郭鹤年的会见,改变了他的决定。

郭台铭曾感叹:"过去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是我的标竿,但标竿走了。

"直到郭鹤年出现,他有了新的人生标竿。

郭台铭祖籍山西省要组织郭氏宗亲会,希望商界代表由他与郭鹤年择一担任,为了协调此事,加上一些共同交集的朋友,郭台铭主动约了郭鹤年,但这一约却拖了一年多才相见。

当时,郭鹤年在香港宴请郭台铭。

郭台铭说:"原本我以为他很年轻,见到他时才知,他已86岁。

"对年届60岁耳顺,而萌生退休之意的郭台铭而言,郭鹤年的年纪,行为态度令他惊叹连连。

"他,86岁,健步如飞,脑筋清楚,带了个30岁的儿子。

"郭台铭如此形容初见郭鹤年的第一印象,接着郭台铭说,"我心里算了一下,他86岁,儿子30岁,也就是56岁时生这个儿子,而我自己60岁生了个女儿,也算旗鼓相当吧。

"没想到,接下来,郭鹤年问他说:"你们台湾不是有个周杰伦..."郭台铭回:"你还真没有代沟,连周杰伦都知道。

"郭鹤年则回应说:"我当然没有代沟,我还有个19岁的女儿"。

故事到此,郭台铭立即跟记者算了一下,86岁减19岁,也就是郭鹤年67岁才生这个女儿,这大大激发了郭台铭的斗志。

他说:"我当时立即跟他说,我要拼了!"这场饭局的对话,正是郭台铭延后退休计划的转折点。

那一刻,郭台铭心里便浮现出"现在退是不是还太早"的念头,郭鹤年也说劝郭台铭不要退。

郭鹤年以自己的经验分享,他每天一大早起来掌握所有原物料行情,一天工作6小时,最主要内容就骂人(经验传承),只要同仁知道你为他好,这才能传承经验。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蔡明忠:东西方管理结合的“金融创业家”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蔡明忠:东西方管理结合的“金融创业家”

全球华商名人堂|蔡明忠:东西方管理结合的“金融创业家”在公众眼里,蔡明忠一直都甚是低调,但他身后的富邦却名震金融业。

富邦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超级企业之一,也是对台湾人生活渗透率最高的服务企业。

随着富邦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秘“蔡氏管理”成功的秘诀,并且从中发现一种奇特的结合。

作为台湾家族企业的代表,富邦的做法悖于传统。

从最早引入外资入股、延聘外部董事,到大力引入有国际企业背景的高管,富邦在公司治理上一步步与国际接轨,而且过程中并不以家族的掌控度为唯一指标。

自2000年与花旗携手后,富邦便蜕变为台湾最国际化的本土金融集团。

目前,富邦金控一共有13名董事,其中外部董事过半,更包含4席独立董事,占全体董事比例达30%以上。

“这几年我们一直希望将富邦(机构化)”蔡明忠说,董事会可以将家族基业传承与公司治理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做任何决定前,蔡明忠都必须要考虑清楚,并且全面说服13位董事。

这种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保证了富邦的决策必须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而不再局限于家族的利益。

在勇于突破家族企业模式、不断西化企业制度的同时,蔡明忠却在某些方面始终保留东方的味道。

例如在西化主导的金融界,并购之后的裁员是数见不鲜的常状,但是“并购超人”蔡明忠却展露了东方式的宽厚。

在台北银行、富邦银行合并的前两年里,他主导两家银行各自独立存在、营业。

蔡明忠自己则亲自到台北银行担任董事长,深入了解其运作,每个细节,他都让富邦银行尽量迁就台北银行。

“前两年里,两家银行完全不谈合并,整个富邦集团只有我一个人过去台北银行。

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慢慢和对方建立互信,并且调整制度,到正式合并时,双方可以马上接轨。

过程中有很多‘眉角’,真的是只能从经验中学习。

”蔡明忠回忆说。

I N G安泰人寿同样如此,并购后,不仅I N G安泰员工不被裁员,薪资福利还有所上调。

这类并购后的管理方式成了蔡明忠之后纵横捭阖的缩影。

从港基银行、台北银行到I N G 安泰人寿再到华一银行,每一次并购,蔡明忠都要花费很多的资源和心力,放在两边的磨合上,通过亲身投入子公司的每个角落,在熟悉后找出融入富邦管理体系的方法,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综合效益,并且将之反映到经营业绩上。

广东郭氏的来源及分布

广东郭氏的来源及分布

⼴东郭⽒的来源及分布⼴东郭⽒的来源及分布⼴府⼈之南雄珠玑巷,客家⼈之宁化⽯壁⼴东省居民按其语⾔习俗可分为⼴府⼈、潮汕⼈、客家⼈。

其祖先⼤部分从福建、江西迁来。

著名的移民中转站为:⼴府⼈之南雄珠玑巷,客家⼈之宁化⽯壁村,潮汕⼈之福建莆⽥。

在潮汕地区有句俗语叫“潮汕⼈福建祖”,意即潮汕⼈的祖先是福建⼈。

⼴东三⼤民系的来源及区别是区域⽂化研究的课题。

客家⼈⽂化研究客家学,潮汕⽂化研究已形成潮学潮学。

其中姓⽒族谱的研究是⼀个很重要的⽅⾯,很多可补正史之不⾜。

已形成客家学⼴东郭⽒具体⼈数未有统计,据袁义达<中国姓⽒:群体遗传与⼈⼝分布>推算,⼴东郭⽒占全国郭⽒5.5%,全国郭⽒有1382万⼈,则⼴东郭⽒有76万多⼈,可能排在27位左右。

郭⽒之迁⼴东,我不知始于何时。

据《百越先贤志》载:汉朝时韶关郭苍在朝为官。

则汉朝时⼴东已有郭⽒⼈居住。

⽬前郭⽒由于迁居地之不同,上述三⼤民系都有郭⽒之分布。

探究其来源及分布,对研究郭⽒迁移史乃⾄区域⽂化研究具有重⼤意义。

现将我涉猎所及的有关⼴东郭⽒资料分述如下:⼀、⼴府郭⽒来源及分布据我所知有:⼴州芳村区东漖村、⽩云⼭区郭塘、汾阳⾥、番禺、中⼭市南区⽵秀园村、顺德西樵镇朝⼭村、西边村等。

中⼭市郭⽒排第12位,有2万多⼈,出两⼤商业家族,遐迩闻名。

其⼀是中⼭永安百货郭⽒家族,创业上海、⾹港,族⼤财⼴。

据《良都⽵秀园郭⽒家谱》云:⼊粤⼀世祖致政公是汾阳王郭⼦仪之裔,北宋庠⼠,由南雄府仕东莞黄⽥场勾,⼘居⽯岐仁厚坊。

⼆世复公居茶其落,分⽀⽵秀园、鸦岗。

其⼆是中⼭⽯岐郭德胜及其三⼦郭炳湘、炳江、炳联家族之新鸿基地产,执⾹港地产之⽜⽿,郭⽒在兄弟也成为⾹港第⼆富豪。

顺德郭⽒排第15位,约有2万⼈。

台⼭郭⽒排第7位。

南海郭⽒也较多,明朝时也出有官贵。

郭尚宾,字朝谔,万历进⼠,为刑部、兵部右侍郎。

郭棐,字笃周,嘉靖进⼠,官光禄寺正卿。

著有《粤⼤记》、《岭南名胜记》、《⼴东通志》、《四川通志》等。

郭老与《新民报》

郭老与《新民报》

作者: 袁继东
出版物刊名: 郭沫若学刊
主题词: 新民报;陈铭德;邓季惺;政协常委;千叶县;政协委员;政协副主席;中央常委;文章名;狂流
摘要:<正> 《新民报》的创始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的陈铭德先生和他的妻子,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兼任民建北京市副主委的邓季惺女士深情怀念郭老对《新民报》的支持和帮助。

陈、邓二老是郭老的四川同乡,他们对郭老仰慕已久。

1936年,他们在日本千叶县拜访郭老,并约请郭老为《新民报》撰稿。

华商名人堂——董观明

华商名人堂——董观明

时计宝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董观明中国表王的风雨“天王”路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蒋玮从创立天王表品牌那一刻起,董观明就立志成为钟表行业的王者。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个中国钟表界低调的王者坚持在品牌建设上精雕细琢,实现了一个传奇品牌的创世纪。

作为国内四大国表的掌门人之一,董观明将在已经取得的品牌基础上秉持“不自满•不停步”的信念将品牌一代一代做下去,并期待着有一天能与世界级钟表品牌共舞。

14岁开始人生的攀爬“天王表为您报时”,20世纪90年代末,这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的整点报时广告,让天王表品牌响彻大江南北,其霸气十足的品牌名称与王冠LOGO也随之深入人心。

此后,天王表的零售额始终处于国内手表品牌的前列,尽显王者风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掌舵者董观明处事低调,为人谦逊。

董观明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寒家庭。

作为家中长子,他只读了两年书,14岁就出道社会,从底层慢慢向上攀爬。

在香港米业批发商会冲茶、倒水、擦地板、洗痰盂,是董观明初入社会的主要工作。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干活,直至凌晨才能休息,稍不留神还会招来老板和客人的责骂。

每天吃不饱、睡不好,月薪只有50港元的苦日子,董观明整整过了8年。

8年里,他对现实不满,但没有怨天尤人,把所赚的每分钱都交给父母,自己则靠别人给的赏钱过着节俭的生活,然后盘算着如何找机会挣到更多,过得更好。

“没有退路,惟有咬紧牙关去扛。

”董观明回忆说。

8年后,他终于等到一个新机会,进入一家表带厂做推销员。

这同样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表带厂经营不佳,经常拖延3个星期才发工资,推销员要想按时拿到工资,只能自己与客户搞好关系,求客户提早支付货款,然后从货款中把自己的工资领出。

即使能拿到全额工资,也仅有600港元,不足以应付基本家庭开支。

已经成家立业的董观明,不仅需要妻子工作补贴家用,而且还要妹妹帮忙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自己没有前途,还要连累家人。

男人的尊严和责任感,让董观明破釜沉舟,离开表带厂,并暗暗立志:一定要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图注:天王灵动万年历款成为钟表业先驱此时,香港的电子表行业异军突起,董观明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入场机会,他利用在表带厂时与钟表商建立起的良好关系,于1978年自立门户,成立了伟明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以表带贸易作为人生“第一桶金”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注:新加坡Bread Talk集团主席郭明忠餐饮艺术家文章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陈光郭明忠喜欢国画,他收藏了很多大家名作,齐白石、李可染、黄宾虹……以前,他梦想成为这些名字中的一员,但生活让他成了街头小食摊贩。

他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艺术家的梦想。

在餐饮这张宣纸上,他“画”出了会说话的面包,“画”出了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面包企业,在17个国家“画”上了900家店。

很多人学他,但有点照猫画虎。

因为好的画作,求栩栩如生、更求意境;而好的餐饮,按照郭明忠的定义:要好吃、要有个性,还得会和人“交流”,不止是食品,更是潮流生活的方式。

会画画的“街头小贩”出生在新加坡的郭明忠,小时候家境很清贫,因为家庭原因,他被寄养在阿姨家。

那时候新加坡的经济不好,郭明忠生活的环境更不好。

阿姨家里有十几个孩子,人多粮食少,他吃上一顿饱饭的经历屈指可数。

“我记得当时多盛一碗饭,也得承受大家的眼光。

”郭明忠说。

新加坡每个青年都必须服兵役,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很多青年必须到海外,郭明忠因此在台湾的森林里待了5年。

从新兵到士官长,他很快成了团队的“一把手”。

带着队伍穿越森林、翻过丘陵,郭明忠遇到了很多挑战,期间,他学会了独当一面,成长很快。

但部队里学的这点本领,退伍后并不能派上用场。

那个时候,郭明忠仍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梦想者,他觉得自己能成为一名画家。

打小,他便喜欢美术,对功课不是很感兴趣,他获得了不少美术方面的奖励,渐渐画出了信心。

退伍后,他想继续这个梦想。

攥着父母给的2000新币(约合9200人民币),郭明忠重回台湾,进一步修习美学。

进了城市,他才知道这里和森林里不一样,这些渗透着汗水的“盘缠”压根不够看,不过1年的时间,钱便花光了。

“钱没了,直接回国很没有面子,我便想着在台湾做好了再衣锦还乡。

”郭明忠回忆说。

求学的第二年,他成了街头买卖人。

一个朋友看他有美学的底子,建议他做龙须糖。

因为钱不够,租不起店面,郭明忠订了一个花车,自己在车上画了一条龙。

一眼看过去,这个小摊位和其他的不太一样,似乎很有艺术感。

凭借吸引人们的好奇心,郭明忠的“摊贩”事业开了个好头,他的花车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街头做买卖很不容易,刮大风的时候,他做龙须糖做到手流血。

一边安抚着排队者的情绪,一边还得眼观四路,看见警察马上开溜。

风里来雨里去,郭明忠坚信自己能做成大事业。

一次他去买20台币(约合4元人民币)的自助餐,很垂涎店里的卤肉,便点了一份,算完发现要30台币,而他只有20。

老板臭骂了他一顿,说:没钱你学人家点什么?郭明忠看着对方说:有一天我的生意会超越你。

他很快实现了这句“豪言”。

街头生意好起来,他去百货商场租了个店面,接着连续开了十多家糖摊。

当年轻人对糖摊的兴趣减弱后,他又转卖脆皮冰激凌和南洋美食。

现在台湾人吃新马菜、印尼菜,饭后来碗“西米露”之类甜品的习惯,就是郭明忠当年推广开来的。

到了1991年,他在台湾名为“新加南洋小品”的小吃连锁店已经发展到了21家。

有了家底,郭明忠开始想家了。

从小花车到连锁店,他在台湾奋斗了将近10年,一直孤身一人,常常睹物思人。

他觉得,自己在台湾能干成,回了新加坡应该也可以。

于是,他转手卖掉了台湾的生意,衣锦还乡。

图注:土司新语品牌上海门店及店内招牌食物在台湾卖南洋小吃,回了南洋该卖点什么?郭明忠思考了近1年的时间。

那个时候,新加坡的经济起飞,餐饮业生意红火,但他还是在近乎饱和的市场中发掘出了新机——创立一个美食广场,集合众多东南亚特色小吃,以平实的价格、地道的口味和高水准用餐环境,创造全新的餐饮体验。

如今看来,这样的“买卖”稀疏平常,但那个年代,没人想过这么干。

因此,1993年,郭明忠的“Food Junction”甫创立便红遍新加坡。

在683平方公里的狭小土地上,他每年开两家新店,进入了新加坡所有知名商圈。

但新加坡终究地小人少,餐饮市场很容易饱和。

哪里地大?中国。

1997年,郭明忠将美食广场的概念带到了中国,创建了大食代(Food Republic)。

自创业来顺风顺水的他,在中国碰到了不少困难。

前3年,由于对中国市场不熟悉,郭明忠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但他并没有因此丢失信心,经过调查和反思,他发现中国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各地顾客的口味和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如何让食物更迎合当地的口味,以及要不要坚持引进原味都成了不小的学问。

深耕2年,飞遍中国一二线城市后,郭明忠将菜品本土化、精品化列为重点。

他品尝了中国各地的小吃,为每个城市的大食代量身订做“菜单”。

方针调整后,大食代迎来了高速发展,时至今日,品牌已经拥有上万种美食、月近100万人次的顾客量,旗下有50多家大型美食广场,成了很多都市用餐者的第一选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尝“万道菜”后,郭明忠有了新想法,他决定创立一个食品的品牌。

“我了解很多小吃、食品和料理,当我想创办一个新牌子的时候,我就会想,什么东西是可以快速增长,店面比较小,但是又可以创造很多价值的?”郭明忠说。

他的答案是:面包。

面包会说话郭明忠想做面包,身边很多人告诉他,面包业是个夕阳产业。

放在当时,这个判断很正确。

在新加坡,面包的消费主力军是家庭主妇,新加坡生活水准越来越好,属于“三餐”范畴的面包愈发不受待见,消费量不升反降。

郭明忠不在意这些数据分析。

他觉得:面包体积小,顾客买了便走,成交的数量和频率大且快。

市场不好,那就来改变市场。

郭明忠改变市场的手段是将自己的美学经验融合进来,他将顾客定位于喜欢时尚的年轻人。

年轻人不喜欢循规蹈矩,郭明忠就想着做一个“反传统”的面包品牌,让面包时尚、好玩、有趣。

为了达成目标,他研究了8个月,期间,郭明忠“爱”上了面包,他发现面包本身是有生命的。

从面团搅拌开始,到酵母发酵,一直到最终进入烤炉,面包有一个“生命”形成的过程。

它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去“成长”,过程充满变数,也充满了惊奇。

“成长”过程中,它会和你“交流”。

于是,郭明忠将品牌命名为“BreadTalk”,意为“会说话的面包”。

2000年7月,他开设了第一家BreadTalk。

试营业的时候,有媒体来采访,他说要在2年内开10个店。

事实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家店的日营收都在100新币上下浮动,离日租金都有很大差距。

做得再好,消费者还是习惯从品牌名称判断喜好:仅仅是面包而已。

“2年开10个店”这句话已经报道出去了,郭明忠深怕做不到会“很没有面子”,于是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改变。

既然将目标定位在年轻群体,那么,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他们不喜欢传统的的事物,如何让他们第一眼就知道BreadTalk和以前的面包不一样?郭明忠决定针对受众,彻底改变。

首先是店面,传统面包店装修采用暖色调,装修材料大多是砖头、木头,营造家庭温暖的感觉;他就采用玻璃、不锈钢和白色大理石为主的冷色调,带有强烈的反传统、时尚的味道。

此外,既然面包“会说话”,就让消费者看到它“说话”的过程。

他将以往封闭的厨房彻底开放,让消费者清楚看到面包制作、烘焙的全过程。

图注:2002-2005年,BreadTalk获得由新加坡中小型企业所颁发的新加坡品牌奖,包括最有潜质品牌,以及由新加坡当地民众投票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品牌。

在餐饮业,这有点“离经叛道”。

没有业主会将厨房展示出来,因为厨房很凌乱,大家都希望将其藏起来。

郭明忠说:“我们让顾客看见所有操作,自然也展现了制作过程的干净程度,这一点很有挑战,但正是出于这一点,我们变得极为精致。

”大改之后,BreadTalk一眼瞧去便觉得很艺术,年轻人带着新鲜感前来,发觉这家牌子的面包不仅好玩,还很好吃,口口相传,BreadTalk很快火了。

到了第6个月,为了应付排成长龙的消费者,郭明忠又开了分店。

短短几个月间,新加坡新一代的胃口被“宠坏了”,如果面包不现场制作,他们不会动心。

面包不再停留在口感,变成了一种时尚。

刚开了分店,郭明忠又告诉团队:要在3年内上市。

周围人或许习惯了他的风格,这个外表儒雅、讲话温和的人,实际内心很狂野。

但就实现目标而言,他们并不像郭明忠那般有信心,毕竟,在世界范围内,有靠做面包上市的企业吗?“一个有信念者的力量,超过99个仅仅有兴趣的人”,郭明忠很喜欢句话。

他说自己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敢于梦想,设定目标”。

没有上市的面包企业,他觉得自己能开这个头。

想上市,这点市场占有率和营收成绩远不够,他得吸引更多得消费者,包括那些不爱吃面包的人。

于是,他的方针从满足客户需求,转变为引导客户所需,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制造消费热点。

在其引导之下,创新成了BreadTalk的基本习惯,甚至融入了每一款面包之中。

首家门店开业时刚好赶上《卧虎藏龙》上映,他便推出一款内藏腌肉的面包,取英语腌肉bacon与“宝”的谐音,取名“卧虎藏宝”。

又如“虾米袋子”是闽南方言中“啥事”的意思,“猪麻开门”则是“芝麻开门”的方言版,一种扁扁的面包就叫做“阿扁”。

等到之后BreadTalk发展进入中国,又推出了卡通造型的面包“上海侬好”、“北京你好”等,“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后,他随即推出一款叫“太空五号”的火箭型面包……2008年汶川地震,郭明忠连夜召集团队:自然灾害发生了,怎么帮助到灾民?他想到,四川是熊猫的主要生活区,地震中,熊猫也受到了惊吓。

于是,BreadTalk设计了4款熊猫受到惊吓表情的面包,命名为“平川熊”。

这款面包在世界各地的BreadTalk 门店进行义卖,筹集了50万新币的善款捐赠给了灾区。

求新求变之间,郭明忠将卖面包变为了卖“潮流和文化”,他还像时尚品牌一样,每年办两次新产品发布会。

他一直做别人不敢想的,或是敢想不敢做的,于是,他也实现了别人“不敢想的”的成就。

创立的第一年,BreadTalk便开设了8家分店;2003年6月,他提前完成目标,带领BreadTalk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家做面包上市的企业。

之后的10年,他在17个国家开了超过700家BreadTalk分店,为新加坡输出了一个国际性品牌。

不仅他的生意做大了,就连BreadTalk的玻璃、不锈钢供应商,都顺势成了有影响力的企业。

图注:Gen4全球发布当天,面包新语以别具一格的砂锅鸡造型来揭幕启动Gen4全新门店,也将沙锅鸡的原创意元素——“打破砂锅问到底”巧妙地融合其中。

在新加坡,BreadTalk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原总理吴作栋称其是“新加坡企业创造力的典范”。

品牌榜上,他们逐年攀升。

2014年,BreadTalk排名新加坡品牌第46位,与之并列的是新加坡航空、联合早报、新加坡证交所、樟宜国际机场、星展银行、新加坡国立大学……他把面包做出了高等学府、机场、银行、航空企业的名头。

防抄袭?不如不断突破自我如果在世界地图上用红色标记对郭明忠的事业版图进行标识,那么大半个地球将是一片红色。

郭明忠比其他人更早看到了这幅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