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堂 l 郑崇华:不低调的企业和企业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商名人堂|台达集团董事长郑崇华

“不低调”的企业和企业家

在众多媒体眼中,台达集团的创始人郑崇华是个很低调的人,甚至“低调的只剩下一个名字”,可是对于企业界来说,他和他的企业从来都不低调。自台达成立到现在,郑崇华带领台达经历几多坎坷,华丽转型,一直光芒难掩。

70年代初期,台湾大力施行发展科技产业的政策,经济形势趋于改善。当时台湾的电视机、收音机外销量已超过百万台,但零组件全部仰赖进口。郑崇华看到了其中商机,决定自己创业,在台湾建立工厂生产零组件供应给台湾厂商。

于是,1971年,36岁的郑崇华筹资30万,在一个田埂边上,创建了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集团的前身),那时公司所

有员工加上郑崇华自己一共15人。

彼时郑崇华已经先后在亚航仪器部和美国TRW台湾分公司工作了10年,不仅接触了先进的电子科技,还积累了生产管理的经验。所以,虽然当时台达规模很小,但是凭借他这些经验、对品质的坚持以及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很快就站稳了脚步。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石油危机来袭,台达失掉了很多订单,这让发展初期的公司危在旦夕。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郑崇华一方面动用各种关系筹款给员工发工资,另一方面又在员工面前保持镇定,并采取轮休制减少产量。

就在台达难以为继之时,转机终于出现了。

郑崇华接到了老东家TRW的电话,说有批订单要外包给台达。这个雪中送炭般的订单不仅让台达渡过了难关,还给台达提供了内销转外销的契机。在这个契机的推动下,1976年台达的营业额突破了100万美元。

从1971年到1981年,台达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郑崇华带领台达历经了两次石油危机,但是仍然成绩斐然:台达平均年成长率高达近七成。随后,台达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了,郑崇华瞄准新兴的PC业务,带领台达转战电脑市场。

当时,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刺激了开关电源的需求,郑崇华眼光

独到,带领台达切入电源生产的噪声滤波器领域。很快,凭借产品出色的品质和贯穿的环保理念,赢得了Apple、Digital、惠普、IBM、戴尔等世界顶级企业的青睐,台达很快和这些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1981年到1991年间,台达平均每年有43%的增长率,并于1988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市后,郑崇华马不停蹄的开始台达的全球化布局,1996年,台达交换式电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高居世界第一,霸主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全球每两台服务器和PC电脑中,就有一台使用台达的电源。

在第三个十年中,郑崇华又看好了显示器领域。除了显像管显示器、薄膜液晶显示器之外,台达还全力推入背投影式电视,这也是台达第一个直接卖给终端消费者的消费产品。

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加上终端电子品牌直接面临的市场压力,台达也步入了缓慢发展期。2008年,台达出现了成立以来唯一一次负增长,营业额下降12%。

这时,改革迫在眉睫。时年72岁的郑崇华知道必须为台达找个新方向,以求永续发展。2009年,郑崇华确定了三个改革策略:其一,利用原先代工技术积累转型先进制造业;其二,利用电子制造业积累的成本优势;其三,培育未来技术。

2012年,台达已经基本完成了转型——从产品供应到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当年那个小工厂一路进化为一个在全球拥有100多个营业据点,41座生产工厂,55家研发中心,并雇佣7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70亿美元的产业帝国。如此璀璨的业绩注定台达在企业界独树一帜,就连已经宣布退休的郑崇华也受到牵连,始终“低调不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