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薛颠象形术》校正版(整理)
形意拳大家薛颠散记
形意拳大家薛颠散记转发:郑州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此薛颠生平是结合李仲轩老人回忆和行意门人“一骑绝尘”透露出来的消息汇总而成的。
薛颠,河北省束鹿人,行意门中传奇人物,师承李洛农——刘奇兰——李存义派系,与尚云祥、唐维禄、薛颠同为李存义得意弟子,是当时支撑形意拳门庭的重要人物,继承师父李存义强调实战的作派,一生公开比武。
薛颠是李存义晚期收的弟子,天赋极高,李存义平时总是在人前捧他。
这种师父捧徒弟的事,在武林中也常见,使得徒弟很容易打开局面。
薛颠是李存义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却败在了同门傅昌荣之手。
薛颠非常爱面子,早年与同门傅昌荣的比武失败,烙印终生,逆转了他的命运,当时薛颠大愧,空著手,一走十年,就不知了去向,直到李存义逝世后,薛颠才重又出现,自称一直隐居在五台山。
薛颠复出后很少提自己是李存义的徒弟,说是一个五台山老和尚教的他,叫“虚无上人灵空长老”,有120岁——对于这个神秘的人物,许多人觉得蹊跷。
难道是薛颠将自己参悟出的武功委托在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人名下?所谓的“虚无上人灵空长老”,隐含着“虚无此人,凌空出世,前后无凭,原本假有”的意思?所谓的“120岁”,古代60年为一甲子为一轮回,隐含着自己“再世为人”的意思?可能因为多年前的比武失败,令心高气傲的薛颠自己将自己逐出了师门,觉得丢了师父的面子,所以自造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师承——这只是想当然的猜测,其实真有这位老和尚,只不过不是这个法号,真法号我已经忘记了。
此番复出,薛颠显得很是知书达理,接人待物客客套套,可是又令人有点捉摸不透。
他在一次有许多武林人士的集会上,突然表演了一手功夫,不是打拳,只是在挪步,跟跳舞似的在大厅逛了一圈,但将所有人惊住了,因为他的身体展示出了野兽般的协调敏锐、异常旺盛的精气神,当时就有人议论薛颠的武功达到神变的程度。
薛颠表演完了,便宣布向傅昌荣挑战。
至于与傅昌荣二次比武,惊动了尚云祥,尚师说:“咱们师兄弟,比不上亲兄弟,总是比叔伯兄弟要亲吧,怎么能斗命呢!”这场比武就给劝开了。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薛颠)
图 49
五十式 转身狸猫上树三式 右脚落地外撇,左手打出左劈拳,右手拉 回小腹处待发(见图 50)。
五十二式 退步横拳(青龙出水)
9
右脚退一步脚尖外撇,随之左脚退到右脚 后侧一大步,右手随之回收于腰部成拳, 左手随身体中线钻出左横拳(见图 52) 。
四式 劈拳 左脚超过右脚前进一步,进步间与右脚脚 胫相磨,此之谓“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 也。脚尖向前,右脚在后,抱胯,膝盖内 收,右脚外撇,形似夹剪之步,重心前三 后七。与此同时,左手沿胸之中线贴右手 手臂钻劈可出,停于身前与胸平齐之处。 右手随劈出左拳而回扣手,收于腹前与脐 平齐,此乃形意拳门之三体大式也(见图 4)。
十式 猛虎蹲穴 接上势,左脚后移动小半步,右脚同时回 收,双脚并立身下束,同时左右手回收于 腹前,在丹田两侧相抱成拳,手心朝上, 两目平视前方,有龙盘虎踞之意。此式与 猛虎归洞略有不同,要体味身形束展守洞 之威(见图 10)。
图 11
十二式 单展翅 右脚后退一寸,左脚同时回收于右脚旁, 身下束之,同时左手拳回收于小腹处成拳, 手心朝上,右手拳自头前处成弧形劈砸而 出,高与咽喉处平。此式谓之“单展翅” 是也(见图 12)。
10
二十式 顺步崩拳(亦名黑虎出洞) 右脚向前行进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一小 步,两脚间距离为一步。同时左手翻拧收 回小腹处待发,同时擦肋打出右手崩拳。 此式与上两势追风赶日一样,为疾步追风 三拳连击,要打出连环崩劲(见图 20) 。
二十一式 步步鹰熊一式
图 20
右脚向右斜前方行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
一小步,左手随之打出左横拳,右手成拳
十一式 顺步炮拳
薛颠五行拳
薛颠五行拳薛颠五行拳当初我刚随高老先生习拳时,所传各拳均以慢炼为宗。
当时高老已年过七旬,我以为他是年纪过大,身体不支,所以示范时才如此缓慢。
也因为年龄相差过大,老先生说:“咱爷俩是只传艺,没传承;以师徒相授,无师徒名份。
”因为我父亲说:“你高大爷得到孙存周,韩慕侠不少好东西。
孙,韩二人是后起之秀,老辈都承认。
要珍惜!”而且高老传的慢炼并非轻松,很吃功夫的,虽然炼慢,但出功极快,我也就照此炼下去了。
后来有孙式和张占魁的后系朋友问我,我就说是炼这两支的。
等教到葆真八卦的四身和龙摆尾时,老先生的演示确如行云流水,极尽游龙飞升,飘忽不定之能。
我这才知道原来高老的身法是如此变幻莫测,也验证了家父的话。
但当问到炼形意为何不象别人一样刚猛发力,慢炼能否打人时,高先生只是笑而不语。
跟老辈学拳,这份苦得忍。
幸遇薛颠武学传人张恩师是我的福分。
至此才知道世面上的形意拳都是以打法当炼法,用演法当打法。
结果非但在比武中无法取胜,更是到晚年百病皆出,徒劳一生,终无所获,悔之晚矣!形意是炼好了养人,终生收益;练不好伤人,后患无穷。
薛颠受过异人相传,在灵空师处得到升华,五行十二形都与李存义,李振邦大异。
但无论如何变,都离不开九要(二十四法)。
很多人拳架不正,就是八要没有齐备,如此就不会长功。
又因为形意细活小手特多,一个劈拳,张师就给我教了一年,也整整校了一年。
高老首先教我的是孙氏劈拳,也是将近一年时间。
我当时还小,心性未定,以为是不教东西就跟父亲说了。
过两天我炼完拳,老先生说:“忠民,劈拳是基础,把他炼好了,一式对式式对。
有你父亲,大爷不会亏待你。
”薛颠形意有五行桩法,是配备五行拳的。
一行一个桩,劈拳不是“三体式”,是另有一套。
据传郭云深关门弟子,深县西马庄李振山因赡养郭晚年至送终,得此五行桩,并传给其亲属。
形意拳的气法是门内密传,与桩法一样都是躲在门后炼的东西。
李仲轩老先生炼至内气腾然即是得益于此。
劲法是炼形意必炼的东西,没他不能比武,李老在文中曾披露一二。
杨海:薛颠先生的锻炼筋骨论
杨海:薛颠先生的锻炼筋骨论大国崛起民风尚武炼拳纪与修行手札内家拳到底是练什么?是否是一味的以“练气“为主?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到底是要先着眼于“动“还是“静“?此类问题,乃是内家拳、特别是形意拳的关键问题,如果失之偏隅,则对整体修炼大有阻碍。
正确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而错误的理论只能阻碍事物的发展。
没有解决好入门的基本概念,舍动而求静、略形体而求顽空,这可能是好多形意拳爱好者虽修炼多年,但仍不得门径的原因吧。
关于此问题,薛颠先生在其著作《象形拳法真诠》一书中明确指出了筋骨锻炼的重要性,今天读来,更有感触,今特抄录如下,以飨同好。
本人当初在学习象形术的时候,遵祖父之命,因当时没有多余版本,所以,为了学习之方便,曾对原书曾逐字抄录并对关键要点进行了笔录,同时,还为了理解之方便,对原文重新进行了标点。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
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
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静也)。
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
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满,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指手指心是指手心属筋)。
象其形:龙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跨坐挺膝腰。
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
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轮轴也),。
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
手足(手足四腕力也)挺劲力,扣齿骨自坚(齿属骨)。
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践似猛虎出林,纵跳凌空似猴猿,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上述乃是原文,虽然词义高远,但读者细心揣摩,还是能心领神会。
现本人进行简单点评。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
'乃是全篇之纲要,提纲挈领之句也。
“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
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静也)。
薛颠象形术——晃法
薛颠象形术——晃法晃法不是摇晃的晃(huang),而是虚晃一枪的晃(huang)。
薛颠的象形术公开时,并没有引起非议,因为形意门承认它。
作为形意拳的旁支,与形意拳的渊源,在拳架上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晃法。
薛颠形意拳看似单纯,其实精细,有许多小动作,比如炮拳的落式兩臂一磕,不是砸胳膊,而是一手的拳尖磕在另一手小臂的大筋上,劈拳的起式也要用指尖搓着这根大筋。
对此,董秀升为李存义整理的《岳氏形意拳五行精义》上画得很清楚,虽然有的地方画清楚了却没写,写清楚了却没画,但讀者要懂得以文索图、以图索文,就知道这本书将功架交了底。
形意拳是属蛇的,蛇就一块肉,爬树游水,什么都干了,形意拳一个五行功架,什么都練到了,桩法、内功从裡出,打法、演法从裡出,唐维祿、傅昌荣、孙祿堂練形意拳甚至練出轻功來了。
五行拳是拳母,一辈子離不开,上手就受益。
将五行拳的小动作都学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
十二形就是从五行拳裡变出來的,而練象形术的人能变回五行拳,一練起來,就知道兩者是一个脉。
以上說的是練武練通了以后的情况,但在練武的过程中,象形术作为一个可以标新立異的拳学,有其特殊的教法。
老辈人觉得薛颠法眼高,认为象形术将形意拳升华了一些,我揣摩不是指象形术比形意拳出的功夫大,而是指这个教法能提拔人。
尚云祥的教法是经验感染,点滴之间就给出个整东西,唐维祿把同门师兄弟的好东西都摘进了自家门,要什么有什么,作徒弟的玩成什么样,他都能把你推上道。
薛颠的教法是立了一个新的功架,但我的个人体会是,練象形术的功架反而对形意拳体会更深,这立新架的教法很卓越,让人自己摸出來。
比如我年轻时在象形术上得了領悟,以后練武却只是集中在形意的崩拳、蛇形上,与人交手也就是崩拳和蛇形便够了。
但我的崩拳一动,裡面就有象形术的飞云摇晃旋含着,如果非要我用象形术打人,飞法一挑,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都动了。
只用崩拳和蛇形,是我多年練武比武自然形成的。
我的崩拳、蛇形都只是看似崩拳、蛇形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顺手就行了。
《形意拳讲义》——薛颠 文字版
本书提要形意拳术讲义,民国十八年十月天津县国术馆发行,书中内容分为:编辑者像、题词及序言、达摩真意、岳忠武王形意拳要诀、自序、凡例、勘误表、目录、内文、版权页。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总论、形意拳术目录、五行拳术目录三部分,从五行名称谈起,中间论及拳经解释、初学入门规矩、练习三害、三节、四梢、无极论、太极论、两仪论、五行拳、连环拳、生克炮拳。
下编为十二形拳目录,从龙形起始,至鹰熊合演势终。
薛颠字国兴,河北束鹿人,喜武术,好击剑之道,侍李振邦、薛振纲为师,学习形意拳。
李振邦为李太和之子、李老能(飞羽)之孙,直承形意拳嫡系,所传弥真。
薛氏曾任天津县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主任,对于提倡国术不遗余力,著作有:《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金刚圭旨法象》。
形意拳术讲义序吾国以积弱不振受侮列强,其原因固非一端,而国人轻视体育、忽于运动,盖亦致病之由,拳术者,中华固有之国粹、最良之体育运动法也。
昔管子重拳勇,齐人隆技击,拳术之兴复乎,尚已降及隋唐,少林派出,外家始盛,说者谓太宗之平王世充昙宗等,亦兴有力焉,迨至宋时而张三丰以绝技名世,内家祖之,明代则张松溪为最著,而陈元贇乃传其术于扶桑,彼日本之所谓柔术、武士道者,皆吾国拳术之流派也,迩年张子岷、李芳宸诸先生懔国势之凌夷,悯国术之衰微,力加提倡,特立专馆,各省闻风兴起者颇不乏人,而河北省国术馆亦早成立,惟自来精斯道者传授心法多属面命承学之士,钻仰为难,今束鹿薛君以国术之名家阐师傅之秘奥,编为讲义,解以详图,使学者得以研究科学之方法、领悟其中之妙用,较诸般刺蜜谛之译易筋经与夫前人之著内功图说者,亦何多让!吾知付梓后,其有裨于体育而可以强国者必非浅鲜,岂仅个人健身之助而已哉。
惜作义于国术未窥门径,扣槃扪燭之谈,固知其无当于要旨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十月荣河付作义序于天津警备司令部形意拳术讲义序言《龙门史记》特传游侠,游侠者流,盖出于墨家之兼爱,兼爱以仁,游侠以武,其相反而寔相成者,犹孔氏之永生于仁、佛氏之大雄无畏生于慈悲也。
象形术探佚
形意述真------逝去的武林!(1)(2010-01-20 09:42:44)转载标签:宗教象形五禽戏大舞伏羲五台山杂谈分类:形意古风《象形拳法真诠》是民国形意高手薛颠的传世之作,蒙尘日久,几近泯灭,李仲轩先生的最后岁月便是讲解象形术,但未讲完即逝世,留下千古遗憾。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一文,系依据李仲轩口传,对薛颠《象形拳法真诠》一书进行通篇解析,补充未尽之事,堪称绝学探佚。
原文原题为《逝去的武林2——高术莫用》,分上下编,上编《李仲轩家史》,披露李仲轩的家族故事,凸显晚清世家子弟的特立独行,揭开一代武学大家的生活层面;下编为《象形术探佚》。
限于篇幅,《武魂》杂志仅刊出下编部分,从2009年第九期起,特设《李仲轩专栏》连载。
本文作者为李仲轩先生的近支亲属,对李老先生知之甚详。
《象形术探佚》目录为:一、拳理:1、师承渊源武艺道艺;2、九要八论活子活午;3、桩法入道抻筋拔骨;4、三步调息点睛修心;5、六书能战八性伤敌;6、寸践弓八三角纵跳;7、五法用中八象合卦。
二、五法:1、无极转太极;2、飞法;3、云法;4、摇法;5、晃法;6、旋法;7、五法合五行。
三、八象:1、八卦先后天;2、龙象;3、虎象;4、马象;5、牛象;6、象象;7、狮象;8、熊象;9、猿象。
以下为正文:一、拳理1、师承渊源武艺道艺虚无上人法号灵空,五台南台卓锡崇峰,花甲两度其颜尤童,求真访道三教精通,参赞古易象理禅宗,以术延命普渡众生,负荷斯道传之无穷。
薛颠本是北方武林大豪李存义弟子,天赋极高,与师兄傅昌荣私下比武失败,萌生出家之念,去五台山作了十年和尚。
象形术传自五台山南山寺的一位和尚,名为灵空上人,又名虚无长老。
上人不拘于佛门,旁通儒家、道家,以道家易理与佛家禅法相互参证,游走二十四省的名山,与隐士交友。
孔子晚年将儒家修养、治世理念化为了一首古琴曲《幽兰》,上人将他的百年体悟,化为了简洁的拳术,名为“象形术”。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手打者注:本书共辑录了两个版本的《五禽经》,其中,本文档的前两页是薛颠先生辑录了民间的五禽经版本,即《华佗五禽经》,而后面所有的部分则是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是薛颠先生从灵空禅师处继承而来,介绍了道家简要而高效的静功练法及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动功,本人认为这才是《金刚圭旨法象》,《金刚圭旨法象》与“象形术”关系密切,修习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参考。
以下为正文:审定五禽图引南朝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载华佗五禽戏曰: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
佗尝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佗传所云如此,此五禽图乃余从万寿仙书摹出,说亦原书所载,荆门蒋刺史则先谓:尝得一湖南人口传与此不同,余细考其所传,与易筋经十二式内颇有相合(余在江宁见一张姓,年八十余,以易筋经授人治病,曾为余演数式,式与湘人所传颇合也),知必有所授,精审于万寿仙书所载多矣,爰倩其笔述,附于各图之后,以备演禽者有所考焉。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薛字的研究报告
薛字的研究报告【薛字的研究报告】1. 引言薛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常见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薛字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薛字的形体、字义、用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使读者对薛字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2. 薛字的形体特点薛字是由部首艸组成,形状像草的叶子。
薛字的结构简洁明快,笔画流畅,极具艺术美感。
从形体上来看,薛字给人一种秀丽而苍劲的感觉,寓意着希望和生机。
3. 薛字的字义解析薛字的原始含义是指一种野生的蔬菜,又称为“薛草”。
后来,薛字逐渐引申为姓氏,成为一种人名符号。
薛字还有“美丽”、“优秀”等引申义,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 薛字的用法及相关成语薛字在汉字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词语的组成部分。
在成语中,薛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薛公好龙”和“薛宝钗旧调小说家”。
这些成语和词语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凸显了薛字的文化底蕴。
5. 对薛字的观点与理解薛字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一个字的解析,更是对中国文化和汉字演化的追溯。
薛字的形体和字义流变,反映了汉字演进的历史轨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薛字不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总结:通过对薛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优良传统。
薛字的形体特点、字义解析和用法,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研究薛字不仅能增加我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一起共同探索薛字所蕴含的文化智慧,感受汉字的魅力与力量。
观点与理解:薛字作为一个常见字,在汉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薛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强大表现力和美学价值。
薛字的形体简洁流畅,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
字义的演变和用法的延伸,体现了汉字的丰富内涵和灵活运用。
薛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宽我们对汉字的认知,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象形拳法真诠---薛颠(个人简化版)
象形拳法真诠---薛颠(个人简化版)象形拳法真诠薛颠序国民习于弱,始归咎于体力之不强,国俗皆右文,乃慨叹雨武学之不振,呜呼惑已,大熊经鸟伸,传自上古,少林武当,拳家辈出,吾华武术,岂真后人,顾暗武事者,成则粗野无识,唯知以力凌人,或则秘而不宣,唯恐以武犯禁,驯致御侮强身之术,起衰立儒之功,不能传之人人,渐成此萎靡无气之风习,滋可惜也,我友薛君颠,河北奇士也,精技击,通内功,复能不吝所知,欲尽所学之秘传,笔之于书,公之当世,前曾著形意拳讲义出版,早已风行南北,纸贵洛阳,近复著象形会真一书,于击刺腾闪之法,俯仰进退之方,罔不详细指明,便人人无师自习,取象于狮熊猿鹤,而归本于练气练神,盖术也近乎道已,予於武学一无所晓,力不能缚一鸡,而薛君与予谈,且示此编嘱为之序,予将何以为言哉,惟期此书一出,青年有志,人手一编,修养身心,共臻强固,更愿海内武学家,人人能志薛君之所志,各出其不传之秘,以牗而觉世,俾国人共同研习,体力资以锻炼,一洗从前荏弱不振之习,蔚成国名知方有勇之风,则薛君此编,功用将影响全国,不其伟欤。
民国二十二年一月湘潭吴家驹自欧西火器,输入中国,而拳勇刺击之学,遂废不讲,夫文明国民,各有其独精之技能,为世罕见,鲜如日本尚能传其柔术,以夸于世,如中国之大,乃於先民所遗武术,罔知研所,是诚有新人重为大息者矣,薛君愿手著是编,改参会华氏五禽经,而得知其奥者,学者神而明之。
足以却病延寿,用人胜天,视世所谓武术者,又高出百倍,兹以求之者众,乃付手民,以公于世,所以振国民之精神,健青年之体魄者,我知其未有艾也,廖志数言,以志景仰。
中华明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沈)阳张廷谔撰盖闻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立身之要术,亦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凡古往今来,大英雄大豪杰莫不根基乎此,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彦云:欲为健全之事业必具健全之身心。
所以士欲充其德智,而成大英雄豪杰以平治天下国家者,必先由锻炼身心始。
吾国体育一道发明最早,起自伏羲书卦,内运先天之气以存意,外象鸟兽之势以为形,意象交修而内外固矣。
薛颠象形拳学系列文章
薛颠象形拳学系列文章解析薛传形意的“意”李洛农完整的继承了姬祖的原始炼法,并未作任何的改动与增删。
形意拳之名自古有之,以前是门内叫法,对外有很多谐音名字,后来在李洛农时期叫响了形意拳的名号。
郭云深初始得艺于老样形意拳,后来受教归附于李洛农,统一了炼法,广传于世,得其部分老样形意的有李存义、李振山、尚云祥、孙录堂。
八卦掌属龙,龙有翻浪升天之势、游空隐现莫测。
“龙”是身法,不是招式。
所以,李仲轩先生文章中有“程廷华打八卦,劲力浑身鼓荡,感觉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动”。
打八卦给人一种在空中漂着,许久也没落下来的感觉,已经算炼到家了,所谓“游龙行空”。
老辈人中能达到此境界的八卦门人有眼睛程、韩慕侠、翠花刘和宫宝田。
形意属蛇,脚下不离地爬行,打拳也是一拱一拱的往前挤,蛇行步不是借鉴八卦的步法,形意拳本身就有走偏门的炼法。
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脚下,所以“蛇行崩趟”是关键。
李存义吸收了八卦、太极的精华,但并不是体现在步上。
太极是水,可聚可散、可分可合,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水受力则散、随之即合;动时则分、静时即合,是一种流动的活力,这是比武。
打拳却要象“行云流水”般的稳、静、慢、均,才出功夫。
有徒弟跟我说“师父,您教的这个桩过于简单,让我怎么炼啊?”我看出他的心思是说我没有交底,我说李仲轩先生的浑圆桩就两句话,其实真东西也就如此。
高明的师父是把东西捡出来教给徒弟,如此徒弟才能学会、炼通、悟透。
很多人什么都练,就是没有长进,这是因为没有把东西串起来,各拳都有新鲜,常听这些只能是落伍。
“一通百通”是捷径,到最后才知“欲百通不如先一通”。
炼法过于复杂,有措手不及之感。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要站桩前的一刹那是不是非常好?而桩架摆正了,就不一样了?因为你要顾及的地方太多,根本无心去品味桩功的好处。
薛传形意的“意”就好似这个,无意之意方是真意。
炼拳要有“体重感”,身法的变换、比武都靠这个。
唐传形意与薛颠象形术的五法八象
虎之 勇 猿象 :坤卦 ,地 象。约;灵 片{法 :山猿献果 .修眺献
八象的练与用 :
粜上树 登枝之能
பைடு நூலகம்
龙象 :震卦 ,雷象,练精意 _}}j法 :l神龙探掌 ,2神龙
八象练形 , 法练意 ,思 肜 .脱 意 . , 法八 象合
文 :唐 IJ述 唐胜军 整 (天津 ) 责任编辑:荇愚
我的曾祖 父唐维禄唐传 形意拳法与薛颠形意拳法部是河 北 彤意擎 我的 曾祖父师承形意擎ljllj中万林 、李存 义;晦颠 0ili承形 意拳师李振邦 ,薛振刚所练 的瓦行 ,n法理 沦部是金 术水火土 十二形 .八象部是象形取意 ,观其形,思其意 曾祖父弟子褚广发 、李仲轩投到薛颠 f J下学 法八象
五法的练与用 :
飞法 金 ,练筋 .坎 击法 猴捅 马蜂窝 ,人枪的抖劲
扎 劲
云法属水 ,练 柔力 技击法练缠 襄.拔其愀节
摇法属术 ,练神 力 技击法蛇形 肩打 ,肘打 。
晃法属火 ,练 定力 技击法托祧献果顾法 ,打法 .猛虎 扑 食,胯打 虎摆尾
旋法 属土,练圆 力 技击法 手变化其它四法 .步法, 连环 ,小走八字 ,大走九宫步 然后 法连珠变化无穷
八象按八卦的理 沦.乾坎 艮震巽 离坤兑 震 为龙 ,兑为 虎 ,离 为牛 ,坎 为马 ,乾为象 ,艮为狮 ,巽为熊 ,坤 为猿 八卦 自然现 象 ,天地 风雷 .山泽 水火 .,八象练法 柏生午H 克 Jk ̄l,Jk法 象 形 .即 先 天 ,后 天 . 1q*l".外 卦 ;后 灭能 为 先大之 .先天能为后天之体 总之 ,后天补先天.性命双 修 练八象之形 ,强八卦之体
形意拳传奇薛颠困时动懒腰
形意拳传奇薛颠困时动懒腰薛颠是我见面就磕头硬拜出来的老师,他当上国术馆馆长后走了文士的路线,接人待物彬彬有礼,我拜师时他好像是五十三岁。
拜师时由于我离家太久,钱都花完了,连拜师礼都没有。
他的《象形术》一书,确是可开宗立派的拳学,同时也是在一个新的名目下,将形意拳的要诀公开了。
此书用词简约而雅致,可谓字字斟酌,是给自己写传世之作的写法。
形意拳有“劈、崩、钻、炮、横”五行,薛颠有“飞、云、摇、晃、旋”五法。
此次讲一个云法,仅作为青年一代自修此书的提示。
象形术源于形意拳,先说形意拳的大法则。
《庄子》中有个“庖丁解牛”①的故事,牛肉糙厚,一把刀子杀不了几头牛就崩坏了,但有一个屠夫一把刀用了多年仍然锋利如新,这就是形意拳的大法则——以柔用刚。
有人喜欢形意拳表面的刚猛,结果练成了“伤人伤己”,铁骨头硬茧子,但仍免不了像一般屠夫,剖了牛,刀子也坏了,早晚伤了自己。
真正的形意拳是“伤人不伤己”的,要兜着劲打人、扑着身子打人。
之所以用坏刀子,因为手腕僵,刀子入肉后一较死劲,就崩了,只有腕子活了才伤不了刀子。
同样的道理,形意拳一出手,身上是活的。
不是一个劲,多股劲团在一起,如此方能游刃有余。
以前天津有位武师,天生一股狠劲,平时将一百张高丽纸叠在一起,两臂翻着打,能打得最底下的一张碎,而上面的无损。
这个方法连招式带劲力都有了,与人比武,两臂一翻,别人就招架不住。
唐维禄知道他是好汉,想点拨他,说:“你这是打一百张纸出的功夫,要超过了一百张纸,怎么办?”他说:“接着翻。
”唐师说:“我搭着你,看你能不能翻过来。
”他连翻多次,胳膊翻不上来,这是唐师在庖丁解牛。
形意拳的劲含着,能控制人,发作起来,犹如庖丁一下把刀子捅到牛体深处,能把人打透了。
只有伤人不伤己的劲道,方能无坚不摧,伤人伤己的硬功终归有限。
平时总爆发着练拳,拳头抡得越猛,劲越单薄,竹篮打水一场空,练不出功夫。
比如尚云祥绰号铁脚佛,可以脚裂青砖,但他教我们时不让足下用力,要提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
李仲轩解读象形术合辑
象形术渊源谈李仲轩讲述李赠宽整理李仲轩先生在本文中,讲了一些他所知道的形意门中有关的说法,一家之言,并非定论,只是希望给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人提供一些资料。
练武者要能容人,但不能受辱,这是原则。
薛颠的武学现在流传得不广,但也可以说流传得很广,因为当时练形意拳的人多串走了薛颠的东西,有的是自己来串的有的是派徒弟串的。
其实功夫成就了,练不练十二形无所谓,但对十二形不详细,传承上就不完备了。
薛颠从山西学会了十二形,就无私地串给同辈人。
所以这一系各支一直都称有十二形,其实在有的支派中十二形一度中断,他们现在的十二形不是传承来的,而是串来的。
当然,不见得都串自薛颠。
至于书中提到的薛颠师傅李振邦,薛颠也未对我说过,我就只知道薛颠早年受李存义教授,李振邦有可能是传给薛颠十二形的师傅。
练武的心思怎么动?练拳时,好象对面有人,每一手都像实发,是像实发而非实发(只能这么说,否则越说越说不清),自己要多安排几个假想的对手,慢慢地练拳,但一拳出去要感觉是以极快的速度冷不防打倒了其中一人,其他人还盯着你呢。
不要想着正式比武,要想着遭人暗算。
等真比武脑子就空了,一切招式都根据对方来,等着对方送招,对方一动就是在找挨打,所谓“秋风未动蝉先觉”,不用秋风扫落叶,秋天有秋天的征兆,一有蝉就知道了。
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动手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
不是爱使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一出手就是合适的。
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
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站空了自己。
如何是站桩成就了?薛颠定下两个标准:一、一站两小时;二、手搭在齐胸高的杠子上,姿势不变,两脚能离地——不是较劲撑上去,而是一搭,身子浮起来似的,这表明身上成就了。
这两点薛颠都做到了,我做不到,我是落后的,只是没落伍而已。
奇门之精髓--薛邓林(麟野山人)
奇门之精髓--薛邓林(麟野山人)奇门之精髓薛邓林(麟野山人)和任何一门术数一样,奇门遁甲也是遵循生克制化原理的。
奇门是将九星、八门、八神、奇仪等组成因子放到八卦九宫中去运筹,因而奇门式盘也遵循洛书与周天方位间的运动、对待、消长、冲合等规律。
奇门遁甲在预测筹划中,除了看用神、局象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奇门的吉凶格局,此乃奇门运用的精髓,尤其是在奇门筹划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决定吉凶的枢纽。
历代流传的奇门典籍中都罗列了很多奇门的吉凶格局。
这些格局的构成、说明在大多书中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诸书中并没有对其格局做出原理性的揭示,为什么确定为吉格,为什么确定为凶格?其实,奇门的吉凶格局并不仅仅限定为诸书所载的这些,这些格局本于八卦九宫之动静变化,只要通晓其中理致,就会将这些格局所主明乎于心,活解活用。
下面将一些重要的奇门格局介绍如下,望得决者珍之,勿作乱传。
一、奇仪合格。
即天地盘奇仪相合。
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值符己,庚乙,辛丙,壬丁,癸戊,己+值符。
此格有合和之象,奇门预测中遇到此格,有,聚合牵绊之象,具体的吉凶还得视星、门、神等格局组合而定。
二、小伏吟。
天心遇开门,天蓬遇休门,天任遇生门,天冲与伤门,天辅遇杜门,天英遇景门,天芮遇死门,天柱遇惊门。
三、大局星门伏吟。
是指九星八门落于九宫本位,而此小伏吟则是九星八门在他宫相遇。
遇到此格三、小反吟。
天心遇杜门,天蓬遇景门,天任遇死门,天冲遇惊门,天辅遇开门,天英遇休门,天芮遇生门,天柱遇伤门。
四、大局星门反吟。
是指九星八门落于地盘九宫本位对冲之宫,而此小反吟则是值九星与地盘对冲的八门在任何一宫相遇,即可成格。
此格主人事小有反复,和大局星门反吟一样,只是力量稍小。
而最终之结局,也得视全盘大局以及用神的生克旺衰而定。
五、奇仪反吟:此格是以九宫八卦分定山,看奇仪所在方位对冲之干,两者若在格局中与之,则成格。
具体的说,就是丁癸,癸丁,丙壬,壬丙,乙辛,辛乙,庚地盘值符(戊),地盘值符(戊)庚。
薛颠《象形拳法真诠》
薛颠《象形拳法真诠》第一章第一节.武艺道艺分论盖武术一途,分内外两家,有武艺道艺之称,练武艺者,注意于姿势重劲力,习道艺者,注意于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发也,兹分述如下:(甲)练武艺是双重之姿势也,两足用力中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用後天之意,一呼一吸,积养气于丹田之内,而吸收有益之成分,久之则身体坚如铁石,站立姿势稳如泰山,一旦与人相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象,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日不放松,拳经云,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此谓之浊源,所以为敌将之武艺,固灵根而动心是也,若练到登峰造极至善处,亦可以战胜攻取无敌于天下也。
(乙)练道艺者,是单重之姿势也,一足用力,前虚後实,重心在于後足,前足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实其腹,使其意思与丹道相合,进退而返,毫无阻滞,进则如弩箭在弦,发出直前而行,退则如飞鸟归巢,飘然而返,勇往迅速绝无反顾迟疑之状态,而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所谓从容中道者是也,偈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心无心,心空也,身无身,身空也,释迦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其殆道艺之学不二法门欤!盖静者动之基,空者实之本,心中空虚则灵不昩,有大智慧,大明悟发生,如有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正是此意也,盖拳发三节,无有象,如有象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之间,皆是用,所以无人而不自得,无往固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之用也。
第二节.初学规矩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执己见,致有偏枯之弊,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为力所拘,专从气力之方面发展,则为气所蔽,专求沈重则为沈重所捆,专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盖炼神还虚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泉则重如泰山也。
薛颠的五禽经
薛颠的五禽经形意宗师薛颠公以为,五禽戏实为易筋经,是拳术根基,是养生与博击合一的无上功法.乡斋公云:禪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學者須從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義。
若小乘禪,非正法也,論拳如論禪,內家拳則第一義也,外家拳,則小乘禪,已落第二義矣。
大抵禪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
然悟有深淺,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意拳,應不立招術,乃透徹之悟也。
夫學拳者,應以意爲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不可以小成爲是,必以大成爲志焉。
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頭一差,愈騖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工夫須從上坐下,不可以從下坐上,上者何第一義也,此念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雖雲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謂之而上一路也。
拳之極致有一曰:力感如透電,拳而力感如透電,至矣盡矣無以加矣!唯意拳得知之,其他拳術力感,得之蓋寡也。
大成王公乡斋论以“意”论拳,并非有意唯心之论,实则是难以明言;乡公以“意”论拳,深得内家之妙。
论内家之法,前人多用晦语,原因不外乎:一则不愿明言,二则实在难以明言。
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此乃万古不变的真理,内家的习练亦如是,内家之练法也离不开骨、筋、息之特殊构建。
注意,此处所提的是“骨、筋、息”而不是平常众说的“筋、骨、肉”,为何,知此,内外即分也。
话说到此处,不耐烦之心顿生,既然有“骨、筋、息”之物质构建,何不明说也。
说也,形意曰“较二十四法”,大成曰“七妙法门”,孙禄堂老先生说得更白“把小肚放在大腿根上”,李小龙得中节之功曰“腰马合一”,知之乎!?是否?难以知也!?乡公言: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澈之悟,有一知半解之悟。
未悟者,悟之浅者,如盲人摸象,不得其全。
以摸象所得习之、练之,其法必有偏差。
习内家之法,不外“因”、“果”二道,由因至果或由果至因,亦即现代问题解决之思维的“正推”“逆推”二法。
对已知条件了然于胸者,不妨“正推”之;尚未明了者,不如“逆推”,“逆推”之法,目标明确,如寻路上山,终有登顶之时。
关于薛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薛字的研究报告标题:拨轮、展簏与洗墨:探索薛字的奥秘引言:薛字起源已久远,作为一个庞大的字符系统中仅有的一个姓氏字,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历史文化背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薛字的形态学特征、历史渊源、音韵变异以及语义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薛字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形态学特征薛字是一个由12个笔画组成的字形,整体结构清晰而有力,传统的构造可分为“两点一短横、三横两撇、两竖一凸弯”七个基本部分。
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些趣味和符号意义的蕴含。
第二部分:历史渊源薛姓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其后代分布范围广泛,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节将追溯薛字的起源和发展,深入挖掘这个姓氏背后的历史秘密。
第三部分:音韵变异薛字在不同方言和语系中有着各种音韵变异,这导致了在不同地区的薛字发音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分析这些变异和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语音学原理。
第四部分:语义内涵薛字作为一个汉字,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通过对薛字在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运用和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薛字不仅代表着一个姓氏,更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薛字的形态学特征、历史渊源、音韵变异以及语义内涵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们深入挖掘了薛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观点与理解:薛字作为一个特殊的姓氏字,在汉字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姓氏,更体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和血脉。
薛字也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结语:通过对薛字的深度研究,我们在形态学、历史渊源、音韵变异和语义内涵等方面都发现了这一姓氏字的特殊之处。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薛字研究报告,增进对这个字的了解与交流。
薛字作为一个特殊的姓氏字,在汉字系统中具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姓氏,更体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和血脉。
他是谁?后母戊鼎人面纹方鼎仙猿猴子@戊己真人
他是谁?后母戊鼎人面纹方鼎仙猿猴子@戊己真人原文标题:他是谁?他是谁?(2014-10-23 06:39:58)第一张是后母戊鼎,看看最上面,那个两只虎口中间的人头像。
第二张是虎食人卣,看那个虎怀抱中的人。
他俩长得像不像?这个人是谁?这个人经常在商代青铜器中出现,比如上面这个是妇好墓出土的钺。
上面这个是湖南出土的人面纹方鼎。
看看这个人,又出现了。
这个人是谁?考古专家们众说纷纭,有说是商人先祖的,有说是三皇五帝的,说什么的都有。
有时候想想考古学者们也是有个好职业,挖出一件东西,接下来就开始信口雌黄就行了,好比那件虎食人卣,这名字是学者们给起的,他们看见老虎嘴里有个人,就觉得是虎食人,那么为什么被吃的人面无惧色?后母戊鼎,那个人头在两只老虎的血盆大口中间,为什么还面带笑容?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对后母戊鼎的观后感,他说觉得那不像人头,倒像是猴子啊!哎,一般人的直觉,远胜于专家的推论。
这个他,其实是她,是上古雌性的代表。
她是仙猿,上古时用仙猿来代表女性,代表雌性,在丹道的龙虎里,她属于龙这一派的。
在八卦里,猿对应的是坤卦。
如果按照后世的谬传,认为动是阳,静属阴,肯定不会相信猿竟然是坤卦。
猴子就是不停的跑跳嘛!正如我在前面《阴阳本义》里说的,上古人的观点,静属阳,动属阴,猴子像风像火,四处乱跑,属阴的,是坤卦。
记得哪本古书里写过,越女学剑术,是和一只白猿学的,女人的师父是仙猿,看来那时候上古的传承还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在流传。
再往后,这些传说都泯灭了。
我原来说过,别去练后升前降的小周天,那不是真传。
估计那些话很多人看了不高兴。
现在我再说句得罪人的话,那些什么内景图、修仙图也别去信它,那些纯粹就是糊弄小人的东西。
与其看那些,还不如多看看上古的文物,最迟也看看商代的青铜器,这些比那些这图那图的靠谱多了。
即使在道士里,得了真丹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在那吐纳不止、意守丹田呢。
我前面引述过张伯端的话,“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解析薛颠象形术》校正版(整理)解析薛颠象形术曹英峰一、拳学渊源录象形拳法,形意拳支派,为薛颠所创。
随着岁月的流逝,薛颠卓越的武学修为连同他自创的独特武学艺术,渐渐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沉寂在岁月的长河中。
据我的老师唐凤华先生讲:薛颠最早跟一位周姓武师学习形意拳,后为谋生去关东设场授拳。
当时许多门派的拳师在关东以教武为生,这其中就有形意拳高手傅剑秋先生。
作为同门,据说当时因为傅剑秋指出薛颠拳艺不精之处,于是二人当场试手。
结果薛颠输了拳,随后离开关东,访艺于山西,投师五台山灵空长老,得到这位隐世高人的指授。
于拳、功、易、道,禅均有所得。
后下山赴河北深县,又得到李振邦、薛振刚的传授,功臻化境,武学修为达到了神变的境界。
当时形意拳门承认象形拳法为支派,究其原因,一是它们之间历史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和技术特点上的高度吻合,二是象形拳法的简约、神变能使形意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尤其象形拳法中融入了中国道家最纯正的内功体系(依个人之见,这才是象形拳法真正的亮点),由博返约,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道艺拳法。
由于历史原因,象形拳法的流传远远不及形意拳那么广泛。
加上象形拳法是以五行为体,五法为用,没有深厚的形意拳根基,很难将象形拳法之微妙发挥出来,而在我们这一拳系中,少有人尽得这两门拳学的奥义,因此日趋势微!一直以来我对象形拳法情有独钟,在学习形意五行拳一年之后。
终于得到唐凤华老师的倾心相授。
挟技归来,每日醉心专研,虽时日不多,但与同道试手,仅以飞云二法便可轻取对方,深感斯技之神妙灵动,又精简圆融,实为上乘武学之奇葩!结合原书现将象形拳法之拳功理法,扼要披露如下。
二、大道至简之内功阐徽提到内功,据我所知,原传心意六合拳、八卦掌等内家诸拳在创拳之初都有佛道两家内修的内容,因而神乎其技,而致日后大行其道!但是发展到今天,内外两家似乎已无分别,概因内功传承慎密,每代也仅有一二人得全诀而矣。
所以,见到一些内家拳谱虽然大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究其实质,不过是名词附会,徒费笔墨之谈。
修命独道家之以术延命最为善巧,修性则佛理之明心见性最为高妙。
考宋代以前,佛道两家均重实修,而诸如吐纳、导引、观想、胎息一直是修行的主干。
除火候运用变化万千之外,方法基本不离于此,全靠习者苦修,平淡中自见神奇!无论正史野史,记载成仙成佛者甚多!明清以来,道家内修之术愈仙愈奇,佛家大小两乘之理论亦汗牛充栋,臆想空谈者众多,所谓性命双薛颠的内功体系与易筋洗髓经的炼气基本一样,只是火候上有很大的差异,也正因为大道至简,半个多世纪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人们颂扬的只是拳学的精妙,而忘记了内功才是拳学的灵魂所在!诚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 薛颠的内功体系大致分为三步,即正身法,调息法,修心法。
通俗的说,即身,气,神之三调,三者贯穿于实修的终始,是密不可分的!薛颠在其《象形拳法真诠》一书中绘图列表来明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著者的苦心,惟恐读者不明其意。
但是武学技术和内功心法,往往需要门传身授,不是文字能表述清楚的。
唐老师在传我的时候,与书中内容亦大为不同。
然而将口诀传毕,书中之内容一目了然矣!首先说“正身法”:我在访道之初曾细心观察一些实修的人,总觉得其行、止、坐、卧和常人不大一样,后来经师点破,才知所谓“道不离须舆”之真意!每见一些练功者定点入座,风雨小误,看似极有规律,但是,人这一天要工作,要生活,喜怒哀乐,营营役役,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七情六欲的贼伐,所以正式练功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诸缘皆空,势必有所牵挂,那么每次练功的有效时间就会大打折扣(就笔者经验,静功入坐,即便修炼有素者,大概也须30到40分钟方能进入状态!初学者往往杂念纷飞,此起彼伏,一两个小时练无所得也绝非稀奇)。
再者,即便如此,又有谁可以保证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误呢?因此,“念兹,在兹,常惺惺”是内功中一个很重要的口诀! 一个真正的修炼家往往练功的随意性是很大的,只要一有闲暇,片刻之间,即收心敛息,一呼一吸。
系之于蒂,渐而久之,心、神、息皆归于气海,元气才能日积月累,固有一口“凝神气”,万念俱寂,“玄关”促开,丹有居室,始有“丹田”之象,内功即一日千里,归入正途!所以薛颠说:“随意法,即权变之法门也,无论行止、坐卧、车上、马上,皆可随意而练之(此法用意而练之),有一时工夫修一时道,有一刻工夫练一刻心,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偈曰: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着力学龟息,息字自心圣人知,四个橐龠八卦炉。
不知不能立丹基。
”真是天机直指啊!再说“凋息法”:薛颠说:“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息外无心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
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步,第一步要求循序渐进,自然而成。
所谓“努力呼吸”即是“服气”一法,用意较重,是用武火的后天层次,然“心为臣,息为君”,能很快排除杂念,达到心神凝定。
比所谓的“一念代万念”要高明许多,习者不假一丝一毫的做作,一片淳朴,直入先天。
第二步的“丹田呼吸”依书中所说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是着意吸升呼降,导气运行周天,其实不然!书中所指乃丹经上说的“取坎填离”之境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时口鼻呼吸虽在,但“吸之绵绵,呼之微微”,数分钟或十几分钟才有一次,丹田气动,橐龠初成,内气周流不间断,此时内功根基已成,宿疾顿去,生理上常有饥寒不迫等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修炼家称此为“金水河车”或“气河车”,是后天中之先天的境界。
至于“体呼吸”,不如称之为“胎息”更为确切,薛颠:“然此呼吸。
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
”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先天境界,一切生理功能完全高度自动化,打破了生命体由盛转衰的自然规律,补足亏损,甚至返老还童!而河车自转,精尽气化,马阴藏相,这才算是真正的“炼精化气”了。
每见有人,动辄大谈“炼精化气”,其至自诩功臻“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正统修炼家的眼光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令人喷饭!察中国近代武林中,也只有董海川、杜心武、孙禄堂等寥寥数人做到而已。
所以,薛颠在书中说:“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域” 。
第三步的“修心法”被薛颠放在了内功的后面。
其实,做功夫的伊始。
“修心”就要踏踏实实贯彻进去。
薛颠在书中说:“修心法者,即道成不二法门,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炼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
”谈到“修心”,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庞大了。
非指专事于修炼,做人亦是如此。
简单地说。
修炼家对于世俗的道德标准以及人生态度的客观认识。
都可以称是广义上“修心”的范畴。
至于“三教圆融”,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真正的修炼家是不会把自己禁锢在所依附的教派之中的,而一个四肢发达,大脑贫乏的赳赳武夫也永远不可能到达武学的巅峰。
人之习武就如养虎在身,而这“修心”又恰如“伏虎之术”,薛颠是没有做到,否则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三、五法八象会真象形者,会意也。
发于外而谓之象,蕴于内而谓之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出,象由性生。
以主旨而论。
薛颠的象形拳法并未脱离心意拳这一主干思想,而内容的精简倒与同为心意分支的蜀东金家功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拳法大致由桩法、五法、八象、独门器械组成,内容不多,但变化万千!桩法在象形拳法中比重不大,只有八字桩、降龙桩、伏虎桩三种。
其中,八字桩与当下流行的浑元桩相似,手形上略有变化,以养气为主;而龙虎二桩为侧身练法,下势较低。
注重撑、搠、按、扭之劲,为技击所设,练起来很吃功夫。
据门内的一些老拳师讲,薛颠的那个时代,真正站桩的人不多,包括被今人追捧为“万法不离”的三体式也不例外,拳中有桩,这是个很值得令人思考的现象。
五法,即飞、云、摇、晃、旋,五个可分可合的单式。
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飞法:飞法由左化身开始到右化身,左足不动,右足向右前方斜进步,右手手心向下,臂半屈而有挺劲。
进足同时以横力向右直出,左手横进,手心向下。
置于右肘下,松肩。
坠胯,沉气,膝挺,身形略侧,目视右手中指;上动不停,右足不动,左足向前疾进一步,同时左于翻转手心向上,沿右小臂外侧拧转至右前,右手翻转手心向下,以裹合之劲沿左小臂拉至左肘下,稍定劲,左足横向左快速移一步,同时力从足起,以臂带动身形向左横发力,变为左化身。
然后再进右足,如此反复。
解析:飞法和蜀东金家功夫中“分草”一式很像。
起式就是拨打抢边,另一只手封住自己中线,如果拨打成功,通常会立即戳击敌方面部咽喉要害。
戳击无效,横力再打,进步时摔法可相机而用,与形意五形拳中的钻拳、十二形之蛇形十分暗合。
“回马枪”是飞法练习时的回身法,但实战中却是出其不意迷惑对方或败中求胜的一记杀招,通常右化身,腾空转身,震脚发力发声,顺势矮身横抽敌方肋下,威力惊人!云法:云法由无极式(起式),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迈一步,左手经胸前划弧伸出,变为手心向上,右手置于左肘下,手心向下。
上动不停,右手沿左小臂外侧由左及右划弧至身体中线,变为手心向上,左手也由左及右划解析:云法是一个吞吐沉浮很明显的式子,双手划弧又叫“金丝缠腕”,是典型的擒拿手法,实战中如果捉住对方手臂,随即身子后吞一沉下压,迫使对方失势,前倾失去重心,然后进步抢中,一个短发力摔出对方。
本来擒拿就是近身,如果一擒不中,趁势沉身即迫得对方起不了腿,那么攻击裆腹要害,就很自然了!险是险了点,却是极狠毒的打法!摇法:摇法由无极式(起式),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迈一步。
同时,右手在上,手心向下,左手在下,手心向上,双手呈阴阳裹抱之形式提至胸前,然后由右及左划大弧形捋至左胯部,身体略向左拗,双手呈左上右下的抱球之式,目视前方。
蓄势定劲,右足依然不动,左足向右前方迈一步,同时双手由左胯向右前方极力伸出,上动不停,右足向右前迈进一大步,双手呈阴阳裹抱之形式由左及右划大弧形捋至右胯部,身体略向右拗,双手呈右上左下的抱球之式,蓄势定劲,左足不动。
右足向左前方迈进一步,同时双手由右胯向右前方极力伸出。
如此反复。
解析:摇法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摔法。
俗话说:“拳加跤,艺更高”,“半年拳不如当月跤”。
河北派的拳法明显是受了保定跤的影响,一旦进身多数以“摔”结束战斗。
摇法中手法的一个大捋手看似十分笨拙的一划拉,其实守中有拿,一旦得势,肩、肘、膝都可以趁机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我曾与一著名拳师交手,飞法先发制人,抢边穿喉。
对方一抬手招架之时,摇法大捋立即破其中线,然后右足一别,进身肩打,对方应声而仆。
晃法:晃法由无极式(起式),右足不动,左足向左斜方进步,双手同时向里扭劲,翻转成手心向上,至与胸口一齐时,向前方伸出,手臂微屈,略高于肩,如托重物状,此时腿弯臂屈,头顶身挺,目视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