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江苏省地质资料

江苏省地质资料

地震地质及其它
—————————————————————————————————————
2160
西(安)-浦(口)铁路南阳至南京段沿线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报告,武汉地震大队,1971.09
4787
江苏省江宁铜井铜矿区控制测量总结报告,江苏冶金地质勘探总队地球物理探矿第一分队,谷有财,1965.01
1376
六合县冶山一带硼化点踏勘情况报告,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1961.02
1420
3328
江苏省六合县冶山铁矿一带硼矿检查报告[预查],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祝甘瑶,1962.5
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方解石矿区初步普查地质报告,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任彝华等,1985.12
399
高淳、溧阳县煤矿勘察汇报[预查],江苏重工业局,陈国扬,1957.11
1186
江宁县团山一带煤田普查报告,[南京市],南京市地质队,张兆燕,1960.02
1062
江苏省南京市龙潭煤矿评价报告[普查],南京市地质队,毛端生等,1960.05
1381
南京灵龙煤田龙王山矿区 1961 年储量报告书[普查],江苏省地质局第二综合普查大队,石明德等,1961.12
1943.10
4624
[江苏省溧水县]新桥乡重晶石矿点检查报告,溧水县地质普查中队第五分队,王绍鑫,1958.12
1127
江宁县东善桥杨山重晶石矿报告[普查],南京市地质队,何长江,1960.12
215
江苏江宁祖堂山明矾石矿[预查],[南京市],中央地质调查所,沈其韩等,1950.01
产资源管理办公室,陶九坤、郭振润,1999.06
3773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及成矿模式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及成矿模式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及成矿模式鞠昌荣;胡一多【摘要】以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石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了矿床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①矿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δ34 S为-3.9‰~4.0‰,平均为1.46‰,集中分布特征显著;②热液特征黄铁矿δ34S为-5.1‰~4.2‰,平均值为-0.15‰,具有岩浆硫特征,沉积特征黄铁矿δ34S 为-27.4‰~6.9‰,平均为-9.8‰,属同生沉积成因;③结合栖霞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已有矿床成因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S源自深部岩浆、赋矿层位,总体属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④矿体严格受控于层位、纵向断裂及不整合面,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多因素耦合、临界转换、边界成矿的结果,矿床深部、侧伏方向及Ⅱ#勘查区断裂构造附近为重要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铅锌矿床;硫同位素;成矿模式;找矿方向【作者】鞠昌荣;胡一多【作者单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华东地区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北西、南东两侧分别为秦岭—祁昆造山系和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所围限,成矿区带隶属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Fe、Cu、Au、Pb-Zn),是环太平洋岩浆—成矿作用的代表杰作[1-2]。

区内地质结构复杂,基底固结于晚古生代晋宁期(9~10亿年),以轻变质的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为主;盖层厚度逾万米,地层自奥陶系至古近系均有出露,岩性由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陆相碎屑岩建造组成,多期次的构造—岩浆运动为该区锁定了基本的构造格局,大量的褶皱、断裂构造应运而生。

此外,区域在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套超基性—超酸性的岩性组合,分布面积达700 km2。

在岩相、构造和层位等有利成矿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伴生了大量 Fe、Cu、Pb、Au、Ag、Mo 等多金属内生矿床,栖霞山Pb-Zn矿床既是该环境下产出的大型矿床之一。

【论文】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论文】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关键字】论文灾害地理学学期论文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姓名袁梦媛院系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003学号20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袁梦媛(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临汾041000)内容摘要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平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

独特的地质环境,以及人口、经济的高密度和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给江苏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并进一步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经济财产损失。

通过对省内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能够有利于灾害防治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The Analysis of Jiangsu Province’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sYuan Mengyua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Geographic Science College,Linfen city 041000)AbstractJiang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beautiful and fertile Yangtze River Delta,Plain is vast,With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good economic foundation.The spec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high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and Large amount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have brought tremendous pressure to the environment of Jiangsu Province,producing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and further in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loss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and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effectiv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Key Words】Jiangsu Province geological disasters distribution目录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江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平原辽阔,江海岸线绵长,水、土、气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经济中心和通商口岸,也是近代工业、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地区地质报告

南京地区地质报告

南京地区地质报告1. 引言地质报告是对某个特定地理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描述和分析的文档。

本报告针对南京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调查,旨在为相关行业和决策者提供有关南京地区地质特征和潜在风险的准确和详细信息。

2. 地理概况南京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0’至119°1’,北纬31°14’至32°37’。

地处沿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汇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不超过100米。

地区内有多条河流穿流而过,主要包括长江和淮河。

由于水系发达,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水资源条件。

3. 地质构造南京地区位于中国华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处,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地质构造。

该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包括:3.1. 南京坳陷南京坳陷是南京地区最主要的构造单元之一。

这一构造是一种典型的东北-西南向的断陷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至早新世之间。

南京坳陷的长轴方向为东北-西南向,主要由层状沉积岩构成,包括泥岩、砂岩和砾岩等。

3.2. 南京断裂带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还受到南京断裂带的控制。

南京断裂带是一条东西向的逆断裂带,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地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该断裂带延伸了数百公里,是该地区地壳运动的主要热点之一。

3.3. 地震活动由于南京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地震活动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质风险之一。

南京地区经常发生小至中等级地震,这些地震对地区内的地质构造和地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4. 地质景观南京地区有丰富的地质景观,包括山地、平原、水体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是明代明太祖朱棣和皇后的合葬陵墓。

此外,南京市内还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麒麟山、茅山等。

5. 矿产资源南京地区富含多种矿产资源,主要包括耐火粘土、矿泉水、石灰岩和石材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南京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中,耐火粘土是南京地区最重要的矿产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冶金、建材等行业。

江苏南京沿江地区土壤-底泥重金属Cd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江苏南京沿江地区土壤-底泥重金属Cd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江苏南京沿江地区土壤-底泥重金属Cd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刘强;胡建;宫少军;罗锋;杨贵芳【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24(43)5【摘要】镉(Cd)等重金属元素污染是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

为了探究南京沿江地区不同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富集特征及污染情况,为该区土壤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对该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栖霞山矿区、长江底泥、滨江湿地等不同地类共采集了3552个土壤/底泥样品,并测定其pH值和重金属Cd含量,采用累积指数法(ACd)、超标指数法(PCd)、地累积指法(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对各地类重金属Cd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栖霞山矿区、长江底泥和滨江湿地表层土壤/底泥中Cd含量出现高度异常,平均含量分别为1.25 mg/kg、0.82 mg/kg、0.72 mg/kg;与丘陵岗地区相比,长江冲积平原也出现Cd的富集,平均含量为0.35mg/kg;Cd平均含量依次为栖霞山>长江底泥>滨江湿地>长江冲积平原区>丘陵岗地区>滁河底泥≈南京市背景值;重金属Cd累积指数(ACd)依次为长江底泥>滨江湿地>长江冲积平原>滁河底泥>丘陵岗地区;Cd单项超标指数(PCd)揭示全区95%的区域处于安全状态,约5%的区域出现Cd超标,超标级别为轻微—轻度级,超标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八卦洲中南部;地累积指法(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均揭示,全区约有50%的区域存在生态危害风险,主要分布于长江冲积平原和长江底泥。

对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区建议采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pH值、轮作种植、深耕或添加重金属钝化剂等安全利用措施,同时加强土壤-作物环境监测工作,以防土壤环境进一步恶化。

【总页数】10页(P756-765)【作者】刘强;胡建;宫少军;罗锋;杨贵芳【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与可持续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华东地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X825【相关文献】1.南京东郊沿江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性评价2.黑臭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以平原河网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3.南通市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风险评价4.土壤重金属污染多种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南京市龙潭沿江地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栖霞市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浅论栖霞市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浅论栖霞市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周香奎;林瑞庆;谢军民;肖翔【摘要】栖霞市是烟台地区唯一的内陆县级市,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岱崮地貌、丰富的地热资源、更新世化石遗址、矿冶遗址、地质灾害遗迹、地质构造形迹等。

通过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正确处理地质遗迹资源区旅游与保护的关系。

%Qixia city is the only inland county in Yantai City.Its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created a wealth of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including typical granite landscape,Daigu landscape,rich geothermalresources,Pleistocene fossil sites,mining sites,sit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geological and other structural features.Through analysis on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heritages,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and tourism protection.【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1(027)011【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地质遗迹;保护;开发;栖霞市【作者】周香奎;林瑞庆;谢军民;肖翔【作者单位】栖霞市国土资源局,山东栖霞265300;栖霞市国土资源局,山东栖霞265300;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山东栖霞265300;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山东栖霞26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渤海湾南岸,东临烟台的福山、牟平,南依海阳、莱阳,西与招远毗邻,北与蓬莱、龙口接壤,为烟台地区唯一的内陆县级市,总面积为2018.01 km2。

森林风景区林相改造与旅游业促进策略探析——以栖霞山风景区林相改良为例

森林风景区林相改造与旅游业促进策略探析——以栖霞山风景区林相改良为例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59森林风景区林相改造与旅游业促进策略探析——以栖霞山风景区林相改良为例◎王文军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旅游业也逐渐兴起,且旅游业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的一大增长点,国家极度重视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

旅游业的发展少不了森林公园的资源,林相改造这一工程项目使森林景区内部更加平衡。

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存在,为了保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总体的变异性,就要进行林相改造。

要想使林木的生存环境更加完善,进一步提升栖霞山红叶的观赏价值,提升景区赏枫产业与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分析栖霞山各景区绿化现状基础上,对其不同片区进行改造提升,以期为将来风景区林相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栖霞山风景区;林相改造;旅游业;措施在城市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如今,作为服务城市人群重要地位的森林公园风景区,除了有着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也肩负起了满足市民外出游行需求与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责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内心与精神层面也需要更高审美的景色与环境,传统的森林风景区景色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故需要对其进行林相改造以创造更加生动的森林景观。

若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森林公园对于旅游业的作用也需要加强,本文从森林风景区林相改造与旅游业的关系出发,以栖霞山风景区林相改造为例进行阐述。

一、森林风景区林相改造与发展旅游业相关概念以及必要性(一)森林风景区林相改造指在不破坏原有植被以及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优势植被和天然林,对公园内森林景观进行改造,打造四季分明、独具特色、种类丰富的森林景观。

根据当地的实际地质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的植被群落,将自然植被群落、生态景观以及生物系统融为一体。

在树种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树体是否端庄,树形是否优美,是否具有观赏性,树种寿命的长短。

为了丰富植被资源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外来树种。

在植被的分布形式上,可以形成乔木灌木相结合,常绿林和落叶林相搭配,主要植被以常绿落叶林为主的形式。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老采空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运用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老采空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运用
空区;
( )由下而 上 。 由下 而上 的空 区治 理顺序 有 利 2
况。地表岩层移动监测 网主要在矿山前期建立 的岩
移监测 网点 的基 础 上 , 虑到 矿 山 向下 延伸 的方 向 , 考
于上部空区的稳定和减少对下部开采 的影响 , 缩小
岩 石移动 范 围 i ( )先西后东 。矿体 由东 向西逐渐侵人深部 , 3
和井下 岩层 稳 定 性 的 控 制 , 到 了矿 山进 行 “ 废 达 无
开采 ” 目的 。 的
1 老采 空 区综合 治理技 术方案的确 定
1 1 研 究路 线的选 择 .
为 了有 效 控 制矿 区岩 层 移动 , 老 采 空 区 的综 对
合 治理制 定 了进 行 矿 山 开 采 老 空 区现 状 及 地 质 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空场法 回采 , 多数采空 区未 充填。矿 山在 一15I 7 I T
中段 采 矿 时 改 用 上 向 水 平 分 层 干 式 充 填 法 开 采 , 18 9 6年建 立 了尾砂 充填 系统 , 采矿 方 法 逐步 过 渡 为 上 向水平 分层 充填 法 。 由于矿 山所 处 的特 殊 地理 位 置 , 矿 区周 围不 在
开采 , 井下 一15I 以上 留下 大量采 空 区。 为 了保 护地表 风 景 区, 在 7 I T 消除 因采 空 区存 在 而
产生的安 全 隐患 , 围绕 空 区治理 开展 了工程地 质 调 查 , 行 了空 区稳 定性 监 测 与 分析 , 进 制
定并 实施 了合 理 的 空 区治理 方案 , 效地控 制 了地 表岩 层移 动 , 保 了风景 区生 态环 境 。 有 确
( )调 查分析 法 。对 不 能 进 入 的采 空 区 , 据 2 根 各 个采 场 的 回采 小结 来 圈定 采 空 区 的范 围 , 制 出 绘 各 采场 空 区形态 。 按 照各 个 中段 的实测 、 查结 果 , 区分布 可 以 调 空 分 为 五大 区域 ( 见表 1和 图 1 。 )

南京栖霞山简介

南京栖霞山简介

南京栖霞山简介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南,是南京六大山脉之一。

因地势险要,自古即为军事要塞之地。

目前,栖霞山已成为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一、景点介绍1. 紫金谷紫金谷是栖霞山的一处景区,由大紫金山和小紫金山组成。

景区内有高耸入云的峰峦和清澈碧绿的湖泊,还有修建于明朝的紫金寺。

2. 文化名人馆文化名人馆位于山顶,是栖霞山的一处文化遗产区,内设有各种历代名人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 栖霞寺栖霞寺位于栖霞山的北面,始建于东晋,因处于山上而得名。

寺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二、自然环境1. 动植物资源栖霞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栖霞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是南京地区最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

2. 地质构成栖霞山地质构造复杂,包括了由火山岩、角闪岩、片麻岩等组成的各种岩石。

在栖霞山的东麓有一个石灰岩洞,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

三、历史文化1. 历史名胜栖霞山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

如明代所建的天王殿、明代的栖霞寺、清代的桃花潭和兰芷泉等。

2. 文化传承栖霞山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栖霞山的紫金寺就是中国佛教文化重要的场所之一,栖霞山文化名人馆则收藏了大量的历代文化名人的文物与器具。

四、旅游特色1. 登山赏景栖霞山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登山赏景是栖霞山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栖霞山的最高峰为仙女峰,海拔448米,是栖霞山的最高峰。

2. 休闲娱乐除了登山赏景之外,栖霞山还有其他许多休闲娱乐活动,如栖霞山的森林小火车和自行车道,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山间的清新空气。

五、交通咨询1. 公交路线乘坐南京市立交周边线路旅游7路、47路、610路、907路,可到栖霞山。

2. 自驾路线从南京市区出发,驾车沿312国道行驶,再沿梅花山路向东,沿路有指示牌指引,到达栖霞山。

栖霞风景区概况

栖霞风景区概况

栖霞风景区概况自然(一)地质地貌栖霞山为一断块剥蚀低山丘陵,属宁镇山脉的一部分,山间洼地沿北东——南西向展布,与山体界线明显,北以桃花涧为界,南以中峰涧为界,受两侧山体限制,表现出明显的山间洼地特征,从而有利于地表水径流的汇集。

自南而北沿北东向沿展的山体有:南面为天鹅凼、景致岗,中间为千佛岩,北面为有矿产赋存的虎爪山、平山头、三茅宫等。

它濒临长江、青峰逶迤,山有三峰,东峰如龙,西峰似虎,分别称为龙山、虎山。

主峰三茅峰,雄镇群峰,为区内制高点。

地势总体上呈东高西低之势。

栖霞山地区属于扬子地层分区的宁镇地层小区,其地层主要有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三叠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中生界白垩系地层在研究区范围内基本缺失,但在研究区范围外有零星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由冲击、坡积粉质粘士及碎石粉质粘土组成,分布在桃花扇亭——霜红苑狭长地带内,大部分地带为粉质粘土和含碎石粉质粘土的类似双层结构。

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构成本区的基岩地层。

栖霞山地区出露有古生界石炭系的黄龙组、船山组灰岩及二叠系栖霞组灰岩等可溶性岩石。

中生界侏罗系象山组砂岩超覆于古生界地层之上并与它们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南侧则与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呈断裂接触,致使大部分灰岩隐伏于象山砂岩之下。

栖霞山山体下蕴藏着丰富的铅锌银矿体。

(二)气象、水文栖霞山景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春秋季凉爽宜人,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东风。

年平均气温为15.7℃,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5℃,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1℃。

多年平均隆雨量1026毫米(根据南京市气象局1951-1994年资料),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份。

景区内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2天,日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种植。

主要河流为九乡河,它北通长江,是区内较大的季节性河流。

另有两条季节性溪流通过,即桃花涧和中峰涧,两涧宽度、深度分别为3米、5米左右,往下游逐渐变浅。

南京栖霞寺基岩及溶洞特征研究

南京栖霞寺基岩及溶洞特征研究

南京栖霞寺基岩及溶洞特征研究作者:韩晓南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8期韩晓南(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由于零星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了栖霞寺的安全,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α卡2种方法研究了栖霞寺基岩面变化情况、构造分布和溶洞区域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栖霞寺内第四系厚度在0-25m之间,厚薄不均,基岩面起伏较大,勘查区出现由断层导致的异常低阻带和土氡异常带,溶洞主要发育区呈现为北东向的长条状区域。

【关键词】基岩;溶洞;高密度电阻率法;α卡;栖霞寺0 引言地面塌陷为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的地质灾害之一,给工程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前人在这方面已经做过较多的应用。

肖敏[1]等运用高密度电法探测了北京地区浅层采空区情况,探测结果显示,未充填和部分充填的小煤窑巷道表现为高视电阻率异常。

母昌平[2]等运用高密度电法探测了程潮铁矿西区顶板围岩的电导率,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蒋富鹏[3]等运用高密度电法确认了灰岩地层中的破碎带。

李树琼[4]等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昆明市空港开发区、深圳工业园、呈贡新城净配水工程北水厂岩溶区岩土地质工程勘察中为设计、施工提供了物探依据。

南京市栖霞寺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溶发育,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近期产生了零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了寺庙的安全,基于此在南京市栖霞寺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查和α卡测量工作。

1 研究区地质概况研究区地处宁镇山脉中东段,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地层发育基本齐全。

1.1 地层岩性本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

勘查区及周围出(揭)露的地层自老至新为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下统金陵组、中统黄龙组下段、上统船山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中下统青龙群、上统黄马青组,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

勘查区出露地层自侏罗系至志留系,以中下侏罗统象山群及上泥盆统五通群分布较广。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二○○一年三月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96年5月—2001年3月编写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项目负责:徐玉琳报告编制:徐玉琳伍洲云蔡则健陶云主要参加人员:陆美兰黄敬军赵祥周爱国王文庆单卫华王孝汉营兆端皇莆啊富顾雪良王茂亭张兵张小平张于薛宁菊陈福春季国兴钱夏中张舜葆郑丽春高梅审查: 朱锦旗顾阿明余勤总工程师:袁晓军所长:顾阿明院长:袁晓军朱锦旗(副)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报告提交日期:2001年3月目录绪言 (1)第一章自然经济地理 (8)第一节自然地理 (8)第二节经济地理 (10)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 (18)第一节地形、地貌 (18)第二节地层 (19)第三节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22)第四节工程地质特征 (24)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 (27)第三章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32)第一节水土污染 (32)第二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资源衰减 (41)第三节地面沉降 (45)第四节地裂缝 (54)第五节地面塌陷 (59)第六节滑坡、崩塌、危岩 (66)第七节水土流失 (76)第八节涝渍 (78)第九节江海岸侵蚀、淤积 (79)第十节海平面上升 (86)第十一节地方病 (88)第十二节地震 (89)第十三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 (90)第十四节特殊不良岩土体的分布 (91)第四章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93)第一节环境地质分区及评价原则 (93)第二节地质灾害专项评价 (97)第三节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108)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17)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方向 (117)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18)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21)第一节结论 (121)第二节建议 (124)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3201 江苏省环境地质图1:50万2 3202 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图1:50万3 3203 江苏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1:50万4 3204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区预测图1:50万5 3205 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1:50万绪言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都市人口密集,国民经济建设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人民生活水平如日中天。

南京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南京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文章编号:1003-6474(1999)01-0045-04南京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黄爱国1,张 兵2 (1.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18;2.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2)摘要:近些年来,南京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呈上升趋势,引发了泉水干涸、地面沉降、塌陷、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对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措施,对我国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开采;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江苏南京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1 南京地下水开采现状1.1地下水基本概况孔隙水、岩溶水及裂隙水在南京市均有分布。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长江和秦淮河、滁河两岸的平原地带内,含水层厚度为20m~50m,地下水水位埋深为1m~3m,单井涌水量为100m3/d~300m3/d,在城区中部及沿江一带以重碳酸钙水为主,其他为重碳酸盐氯化物水;孔隙微承压水分布于长江及秦淮河、滁河的古河道区,含水顶板埋深为1m~6m,含水层厚度为6m~30m,水位埋深为1m ~2m,水量较丰富,长江古河道区单井涌水量1000m3/d~5000m3/d。

秦淮河古河道中为100m3/d~300m3/d,局部地段可达500m3/d,多属重碳酸盐水或重碳酸氯化物水,大部分地区矿化度小于1g/L,但局部地段水中铁与砷离子含量较高。

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市区广大丘岗红层地区及紫金山一带,富水性受断裂构造控制,在构造破碎带中,单井涌水量可达500m3/d~1000m3/d,多为重碳酸钙水或重碳酸钙、钠水,矿化度小于1g/L。

岩溶水主要分布于东郊仙鹤门、栖霞山及幕府山一带,市区模范马路至火车站一带部分分布,多属隐伏型,上覆松散层的厚度一般为30m~100m,但在仙鹤门及栖霞山有较大面积的裸露,含水层厚度为200m~350m,承压水位埋深6m~12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00m3/d~5000m3/d,地下水水质多属重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硫酸盐型水,矿化度小于1g/ L,大部分适合饮用。

栖霞组本组按岩性及沉积相分为下部...

栖霞组本组按岩性及沉积相分为下部...

第一章地质第一节地层【冷家溪群】该地层为本地区年代最老的地层,呈小面积零星出露分布。

主要分布在沅陵县桐木溪——马底驿东南部及芷江县渔溪口、双岩塘等地,厚度大于2450米。

因出露不全,无法与省境内对比。

芷江一带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变余砂岩、含凝灰质粉砂细砂岩夹千枚状板岩、条带状板岩。

中部:为青灰色、灰绿色条带线纹状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夹变余粉砂——细砂岩、粉砂质板岩。

上部:为灰绿色变余粉砂岩与砂质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成韵律,见小型波痕和微型交错层理,常含钙质团块。

沅陵一带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绿色——灰紫色千枚状板岩、条带状砂质板岩,偶夹细砂岩。

上部:为灰绿色砂质板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互层。

本层常成紧密褶皱,岩层倾角多在45°~8O°。

【板溪群】该群在本地区最为发育,分布甚广,主要出露在沅陵、溆浦、黔阳、会同、芷江等县境内,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另在麻阳、通道县境内零星分布。

由一套经受区域轻变质作用的浅海砂泥质碎屑岩及凝灰质碎屑岩组成。

可分为马底驿组和五强溪组。

马底驿组:厚522~2617米,按岩性变化大致以黔阳、溆浦一线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沉积相区。

北区:包括芷江渔溪口,沅陵竹园、叶家山及麻阳栗坪等地,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第一段:变质砂砾岩段,厚27~162米。

岩性为灰绿色厚层复成分变质砾岩、砂砾岩,钙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砂质板岩、板岩。

第二段:紫红色板岩段,厚200~543米。

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板岩、钙质粉砂质板岩、含灰岩结核的钙质板岩,夹透镜状、似层状泥灰岩、白云岩。

芷江、沅陵县境分布有夹含铜白云岩及灰绿色含铜板岩,局部形成铜矿点和小型铜矿床。

第三段:凝灰岩段,厚643~928米。

以灰绿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变余晶屑火山凝灰岩、变余层凝灰岩为主。

中部为炭质条带状凝灰质板岩、炭质板岩。

芷江渔溪口剖面炭质板岩中产微古植物(藻类)。

沅陵县境内该段底部为砾岩、砂砾岩,往上变为变质砂岩、变质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余为紫红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夹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绢云母板岩、含铜板岩。

工程地质实践报告

工程地质实践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序言江苏省南京市,位于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作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城市。

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平均气温15.7度,南京市面积为6516平方公里。

南京处于地层发育齐全的宁镇山脉,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但已达到相当的剥蚀深度,“地形倒置”现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因岩层软弱受侵蚀而形成的次生谷地。

1月4号到6号,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南京各处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和学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1进一步观察了解矿物与岩石;2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4 认识了解风化河流等外动力地质作用5了解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通过本次学习。

我们对各地层圈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常见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会了一些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了野外观察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了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了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路线1月4日,地点:,绣球公园,老虎山地层与岩石: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砾岩、细砂岩、粉砂岩、下蜀土构造现象:断层、节理、层面斜坡块体运动现象:滑坡、崩塌长江流水作用:河漫滩观察点1 石头城公园城墙观察点2 石头城公园山壁观察点3 绣球公园绣球山观察点4 望夫亭观察点5 挹江门南小桃园观察点6 老虎山南坡滑坡1月5日,地点:北长江边,栖霞山山顶地层:五通组、栖霞组、象山群岩溶现象:石芽、溶沟、竖井落水洞河流作用:长江河床、河漫滩观察点1 栖霞山北长江岸边观察点2 栖霞寺明镜湖观察点3 栖霞寺后侧品外泉观察点4 纱帽峰观察点5 桃花扇亭一带1月6日,地点:燕子矶地层:震旦是一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灯影组、幕府山组、仑山组、白垩系浦口组、第四系下蜀组构造现象:沿江断裂及其他断层岩溶现象:溶洞长江流水地质作用:江岸冲刷河漫滩、江心州观察点1 燕子矶车站南侧门坡观察点2 燕子公园北侧——矶头观察点3 燕子矶——三台洞沿江一带观察点4 头台洞与观音阁观察点5 三台洞三.地层南京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二〇一四年六月中国南京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地址 (3)三、实习时刻 (3)四、实习内容 (3)(一)、瓜埠山地质公园的岩层 (3)一、瓜埠山地质公园简介 (3)二、玄武岩简介 (4)3、雨花台组沉积岩简介 (4)4、瓜埠山玄武岩与沉积岩地层 (5)(二)、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12)一、南京地质博物馆简介 (12)二、参观感受 (12)(三)、湖山地域地层特征实习 (13)一、湖山地域简介 (13)二、棒棰山边坡沉积岩与断层 (13)3、火石峰背斜剖面及边坡治理 (15)4、阳山碑材公园断层 (17)(1)、阳山碑材公园简介 (17)(2)、断层和向斜栖霞组地层特征 (18)(3)、实习感悟 (21)五、实习跋文 (21)一、实习目的:通过考察南京湖山—汤山区域、六合火山群等典型地质点及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加深学生对地质学大体理论、野外地质工作大体技术与方式的理解。

野外实习弥补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质学的热情,培育能吃苦耐劳的意志道德。

同时使得学生熟悉南京地域地形地貌特征、代表性地层岩性和典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初步熟悉水文地质现象及物理地质作用;学会利用地质罗盘;认真主动地观察、测量、记录(文字、照片、素描、信手剖面)、收集标本和试探,完成各地质观察点的学习任务。

二、实习地址:六合瓜埠山,湖山—汤山区域三、实习时刻:2014年5月24日---2014年5月25日四、实习内容:(一)、瓜埠山地质公园的岩层1、瓜埠山地质公园简介:六合火山群地质公园包括方山、瓜埠山、桂子山、灵岩山、马头山和驼子山等26 座古火山。

方山位于六合县城东14 千米处,南隔长江与栖霞山遥遥相望,她的外形为截头圆锥状,全山面积约 2 平方千米。

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

瓜埠山又名龟山,海拔米,位于六合瓜埠镇,为新近纪火山,采石场揭露出独特的火山机构,其中玄武岩扇形节理景观实属罕有。

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般为 5 0m一6 0m。
市区 基岩均 为弱 透水 的侏 罗 白垩纪 红层 和火 山岩 系 , 南京 火车 站 、 京 工业大 学 10m深 以下 仅 南 0 具有 一石 灰 岩富水 性较 好地 层 。 2 . 断层 构造规 模 较大 者 为鼓 楼一 定 淮 门 N WW 向 断裂 , 楼一 狮 子 山 N - N W 向断裂 , 鼓 W- N 九华 山一 老
展开 。经过 多年 的 实 践 , 市地 质 环 境 管理 工 作 取 我
得 了长足 的进 步 , 在地 热 资源 管理 、 山地 质灾害 防 矿
治 、 期地 质 灾害 防治等 一些 领域取 得 了成 果 。 汛
21 注重 宣传 , 强立法 . 加 管理 初期 注重对 地质 环境 管理 工作 的宣传 。通 过 电视 台 、 电台和报 纸 , 宣传 地质灾 害 防治的基本 知 识 ; 织 中小 学生 夏 令 营 、 日游 活 动 , 题讲 解 地 组 一 专 质遗 迹景 观 ; 召开专 题会 议 , 研究地 质环 境管理 工作
的调查 ,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 南京市地质灾害防灾 预 案) 。预案 中圈定了 汛期重 点 防灾的 区域和 灾点 ,
汪茸她州 l 惠 20 02年第 2 期

维普资讯
陈光庆 : 加强地质环境管理 工作
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 展
栖霞 山地 区 、 里 铜 矿采 空 区 、 矿 库 、 山铁 矿 尾 谷 尾 冶 矿库 等地作 为 重点 防灾 区域 ; 子矶 风 景 区 内的 头 燕 台洞 、 观音 阁等 作 为讯 期 防灾 的危 险 景 点。 预 案 中 还制 定 了具 体 的预 防措施 。
背 景 , 顾 了 南 京 市 自 19 回 96年 开展 地 质 环境 管理 以来 所从 事 的地 质 环 境 管理 工作 和取 得 的成 绩 。 对今 后 南 京 的地

南京幕府山地质灾害成因浅析及预防治理措施

南京幕府山地质灾害成因浅析及预防治理措施
冶山以下古生界和新元古界为主;
宁镇山脉西段在幕府
山、
燕子矶、
栖霞山、
龙潭等地,
以古生界为主,
出露较全。
第四纪地质方面,南京地区第四系分布广泛,根据
沉积物分布、沉积环境、组成特征及地貌因素,可将南
京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划分为平原区和山麓区两大
类,前者相当于地貌分区的平原与洲地,后者则相当于
地貌分区的岗地。
12
西部探矿工程
2020 年第 1 期
南京幕府山地质灾害成因浅析及预防治理措施
费利东*,张
婷,程增涛,
王艳芬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 南京 210007)

要:南京幕府山濒临长江,山体岩性多为灰岩或白云岩,岩溶地貌较发育。同时,节理裂隙、断裂
较发育,使岩石较破碎、完整性差、易失稳。加之长期开山采石导致山体遭到严重破坏,最终使得山
后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各种能危及靠、且十分有效。故编写此文来分享经验,以便同行治
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观测。
2.2 构造
南京地区处在扬子陆块上一个以震旦系为变质基
底的长期坳陷带内,区域上属于扬子地块(下扬子构造
带)的北东段,大地构造背景复杂,地壳演化历史漫长,
中生代以前构造活动受扬子陆块控制,
中生代以来由于
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
构造主要与东部大陆边缘
活动有关,
新构造运动时期,
构造活动趋弱,
表现为不均
衡的差异升降运动。南京地区各个时代的构造形迹均
隙密集发育,
地形均比较陡峭。
江古水面的间隙性下降有关,其中三台洞发育时,长江
4.1
水面已趋于基本稳定,所以其洞穴规模相比古头台洞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下关-栖霞山段的古河槽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下关-栖霞山段的古河槽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下关-栖霞山段的古河槽曹光杰;张玉兰;李彦彦【摘要】The Xiaguan-Qixia Mountain of Nangjing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reach.Two cross-sections of Paleo-valley depositional sequence were established with respective of bore data and documents of the No. 1 and No. 4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s and by Mapinfo softwar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6 drilling cores near No. 4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which is operational, and 14C ages measured in -59:33 m sedimentary samples from No. 1 drill ing cores is 14 682 ± 110 aB. P. It is deduced that sedimentary cycl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depth occurred before 15 000 aB. P. Therefore,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time range of paleo-valley at a depth of -65 ~ -90 m in Xiaguan-Qixia mountain of Nanjing reach is within the period of LGM . During LGM the deep incised-valley channel was narrow and the river flew swiftly, and expressed locally and deeply which incised features in Nanjing reach. The sediments of the deep incised valley consist of scree and gravel, gravel sandcoarde sand-medium sand from bottom to top.%选择长江南京下关-栖霞山段作为研究河段,根据南京长江大桥、四桥附近的地质钻孔资料,运用Mapinfo 软件,绘制南京长江大桥、四桥附近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在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6个钻孔采集了年代样品,在-59.33 m深度上河床相圆砾石层中沉积物样品中有机质的14C年代为14 682±110 aBP,据此判断,位于该沉积层下部的上一期沉积旋回应在15 000 aBP之前.结论认为,该研究河段约-65~-90 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古河槽相对狭窄陡峭,形成局部深切.槽中充填了一次从粗到细的沉积旋回.【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1(029)002【总页数】5页(P183-187)【关键词】末次盛冰期;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作者】曹光杰;张玉兰;李彦彦【作者单位】临沂大学,实验中心,山东,临沂,276005;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临沂大学,实验中心,山东,临沂,276005;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P931末次盛冰期 (22 000~15 000 aBP[1])最低海面时 (约 18 000 aBP),海面下降的幅度估算为 130 m左右[1],东海大陆架约有 500~600 km露出水面[1-2],长江在大陆架边缘直接注入大陆坡。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许应石;郭刚;孙欣欣
【期刊名称】《资源调查与环境》
【年(卷),期】2018(039)001
【摘要】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总页数】8页(P73-80)
【作者】许应石;郭刚;孙欣欣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
【相关文献】
1.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J], 许应石;郭刚;孙欣欣;
2.让地质遗迹“活起来”——聚焦我国地质公园建设 [J], 刘艾瑛
3.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 [J], 渠玉冰;张睿;张忠慧;杜
凤军
4.延安地质遗迹特征及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方案 [J], 吕艳;张茂省;孙萍萍;冷艳秋;董英;刘旋;姬梓维;梁晨
5.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参与编写的《太行山深处的香格里拉一河北阜平地质遗迹赏析》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重要地质遗迹”系列科普图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