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基本概念
环境工程地质学
主要特点
0 1
总体性
0 2
目的性
0 3
区域性
0 4
综合性
0 6
能动性
0 5
预测性
由于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因此,它必然和工程地质学有许多共同点。这主要表现在环境工 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它的以下五个特点上: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自然地质环境与一定的地质、地理和气候单元相,不同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 组合和特点不同,因此区域性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在不同地区将有不同的问题和特色。
例如,在农业地区,环境问题涉及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水土资源开发、森林保护与开发以及工业发展而造 成的土地退化和污染等。
在城市地区,工业、人口集中,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很严重。同时,由于环境恶化而造成的灾害, 对城市建设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失。例如,香港城市建筑导致大量滑坡;罗马城下火山岩大量洞挖开采造成城市 建筑物地基失稳;上海和天津过量提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西安地面沉降引起地裂缝等。这些都是城市地区引 人注目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以上研究方法具有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的特点。通过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和制图,可以为地质环境的合理 开发、工程设施的合理规划及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提供区域背景和基础工程地质资料。
理论体系形成
经过多年实践,逐渐体会到:工程建筑与其所在的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 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前面已经谈到工程地质问题的定义,当时还没有抓住本质,还没有认识到二者相互 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哲学高度上来进行考察。最初我们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适宜性 方面,以后才注意到二者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之后才理解到,不单工程地质 条件制约着工程建筑,而且工程建筑也制约着地质环境,引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就明确了:不论工程地质问 题,还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都是由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可由工程地质条件来表征)二者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的矛盾关系引发出来的。抓住这个纲,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地研究方向。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就涵盖了工程地质的整个研究范畴。在这种矛盾关系中工程地质条件是基本的,它制约着工程建筑,尤其是其中 的薄弱环节,取不利的因素,对工程建筑的规模和类型起着控制作用。因为建筑物的规模愈大,则其所施加于地 质体的应力愈强,建筑物的不同,其施加应力的方向和形式也就不同,地质体在不同应务作用下所引起的变形大 小和表现方式也随之不同。变形过大超过地质体的容许能力,变形发展为破坏,建筑物也随之失宣布是发生事故, 这就是工程地质问题。由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的灾害,以及建筑物作用于地质环境而直接造成的灾害,就成为环境 问题。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和表面变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球的形成、演化、岩石的组成与性质、地球表面的地貌以及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资源等方面。
在地质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是我们了解和学习地质学的起点。
一、基本概念1. 地球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球核、地球幔和地球壳。
地球核包括外核和内核,是由熔融的金属构成;地球幔位于核和壳之间,主要由固体岩石构成;地球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2. 岩石岩石是地球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由矿物质的固体物质聚集而成的。
常见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成过程进行分类。
3. 矿物质矿物质是地球壳中的天然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矿物质是岩石的组成成分,地质学家通过研究矿物质可以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环境。
4. 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研究地质事件和地质过程发生时间的科学。
地质时间可以通过地层学、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等方法进行测定。
地质时间可以分为相对地质时间和绝对地质时间两种。
5. 地质力地质力是地壳内部和地壳与外部相互作用产生的力量。
地质力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这些力量会改变地球的地貌和地质结构。
二、分类1. 地质学的分类地质学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学科分支:物质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结构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等。
每个学科分支都研究不同的内容和问题。
- 物质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岩石和矿石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历史地质学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层的形成过程;- 结构地质学研究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包括地震和地壳运动等;- 环境地质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质环境;- 经济地质学研究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
2. 岩石分类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形成过程进行分类。
主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或火山喷发产生的岩石,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经过风化和侵蚀作用后,通过沉积、堆积和压实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泥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经历了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结果,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环境地质学
第一章1.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1.地质环境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华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风地质体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质量的评定因素(1)自然条件的稳定性(2)原生地球化学背景(3)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4)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5)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3.环境地质作用: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各种自然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质条件的反作用。
4.人为地质作用人为剥蚀地质作用:矿山剥离盖层、工程挖掘土石、农业平整土地。
人为搬运地质作用:填筑地基、采矿、场地开挖;盲目砍伐森林,过度放牧。
人为堆积地质作用:人工堆积土。
人为塑造地质作用:土地、梯田;水库、运河、灌溉渠系;矿坑、陷落漏斗;人工湖、假山、道路路堤。
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地下水开采,大型水库,深井注水。
第三章1.土地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水土流失:指地球陆地表层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在堆积的过程。
2水环境恶化:3土地沙质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非沙漠地区出现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
4土壤盐渍化:指土壤中积聚盐、碱且其含量超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伤害的现象。
5土壤污染:各种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土壤质量下降,抑制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某些污染物质甚至在植物体内积累降低产量和质量,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6湿地减少7耕地日趋减少第四章1.环境水文地质作用是指地下水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由水化学、水动力学、水物理学和生物学性质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产和环境环境的制约作用。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球结构的科学领域,涉及到许多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1. 地球结构:地球由多个不同的层次组成。
最外层是地壳,它的厚度相对较薄。
然后是地幔,其厚度约占地球半径的70%。
最内层是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2.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用于描述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间跨度。
它将地球历史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时代、纪、期和世。
最长的时代是宙,最短的是年代。
3. 地质力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构造变形的原因和过程。
它涉及到地质应力、变形机制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理论。
4. 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描述地球上岩石的形成、变质、熔融和风化过程的循环系统。
该循环涉及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等。
5. 地球演化:地球演化是研究地球过去的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论。
它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6. 沉积学:沉积学研究岩石在地球表面沉积和堆积的过程。
它探讨了沉积物的来源、运输、沉积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理论。
7.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构造和构造变形。
它探讨了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构造运动的类型和构造板块的运动等。
8.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过程。
它使用物理方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地震学、地磁学和地电学等。
9.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上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地质学研究地质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勘探开采方法。
10. 地球环境:地质学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它探讨了地球的气候、海洋、大气和地表水等环境因素,以及它们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地质学是一门深入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研究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为人类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北大环境地质学讲义02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基础。
二、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一)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人类所有生产和生活的消费物资,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地质环境;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废弃物,又都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地质环境之中。
所以,地质环境的容量,可以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资源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
在现阶段,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①矿物资源;②能源资源;③建筑材料资源;④土地资源;⑤地下水资源;⑥地质景观资源;⑦地质空间资源等。
这些地质资源,绝大多数是不可更新资源,使用后不能再生。
水资源虽能得到更新,但其年可用量也是有限度的。
所以,滥采、滥用地质资源,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地质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取决于地下水、土壤和岩石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水体、土壤、岩石对污染物质具有自净功能,通过这种自净功能,地质环境对外来的污染物质进行内部消化,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
(二)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自然地质条件是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形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岩层性质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2.原生地球化学背景人类生存于地球化学场的作用下,钙、镁、钾、钠、碳、氮、氧、磷等元素及某些微量元素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发育所必需的。
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过低或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其他元素,均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危害。
所以,环境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是地质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3.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矿物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建筑材料资源和地质空间资源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可用价值的大小密切相关。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地质学是研究地壳、岩石、矿物、化石和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演化的科学。
它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的核心概念是时间、空间和物质。
地质学家通过探究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来研究地球的历史和进程。
时间:时间是地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和地层等地质记录来了解地球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以及它们发生的时期。
地质时间的单位包括年、万年、亿年等不同级别的时间段。
空间:地球是一个空间复杂的系统,地质学家需要研究空间的结构和变化,才能全面理解地质现象。
研究地球空间结构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学和全球地质学等。
物质:物质是地质学三个核心概念之一。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
地质学的分类方法地质学包括多个分支学科,例如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学分类方法。
1. 按照研究对象分类地质学可以按照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工程学等。
岩石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矿物学研究各种矿物物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上的化学成分,古生物学研究古代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地质工程学则强调应用地质学来解决工程问题。
2. 按照资料来源分类地质学还可以按照资料来源进行分类,包括实地地质学和室内地质学。
实地地质学是在野外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量、地质调查、地质实验等。
室内地质学则主要是通过室内研究地质标本和矿石等物质进行的,包括岩石薄片分析、矿物和化石鉴定等。
3. 按照研究领域分类地质学还可以按照研究领域进行分类,包括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矿山地质学、海洋地质学等。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构造变形和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机制,石油地质学则主要研究地球上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矿山地质学则主要研究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海洋地质学研究海底地质和海洋沉积等。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历史的学科。
在地质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与术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1. 地球构造与地层:地球由不同的岩石层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外部由地壳构成,分为陆壳和洋壳。
地表下是地幔,由具有高温高压的岩石构成。
最内层是地核,由铁和镍组成。
2.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的学科。
包括地质构造、地球表面和内部地壳的变形与运动。
研究内容包括地震、断层、山脉、火山和地壳板块运动等。
3.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岩石学家通过研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来了解地球历史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4.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学科。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矿物学家通过研究矿物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5. 地球历史与地质时代:地球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地质时代,每个时代都具有特定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地质时代的划分是基于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和岩石的形成。
通过研究地质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6. 地质调查与地质图:地质调查是指对地质现象和地壳构造进行系统观测、记录和分析的工作。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地质图是地质调查结果的图形表现,用来描述地质构造、岩性分布和地层关系等。
7.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学科。
地球物理学家利用地震波、电磁波和重力的特性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
地球物理学对于勘探矿产资源和解释地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8. 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流动和贮存的学科。
水文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下水位、水文循环和地下水质量来评估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9. 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学科。
环境地质学修订版教学设计
环境地质学修订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掌握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理解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学的关系;3.能够运用环境地质学的知识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地质学概述1.1 环境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2. 土壤与污染2.1 土壤的概念及其组成2.2 土壤的分类与特征2.3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特征及其影响2.4 土壤污染的治理与防治3. 水资源与水污染3.1 水资源的基本概念3.2 水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3 水污染物的分类、来源、特征及其影响3.4 水资源与水污染的治理与防治4. 大气污染4.1 大气环境及其组成4.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特征及其影响4.3 大气污染的治理与防治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授课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课堂授课通过课堂授课,教师将系统讲解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让学生理解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学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与资源问题,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成绩和作业成绩两部分。
其中课堂成绩占6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作业成绩占40%,主要包括文献综述论文和实验报告。
五、参考书目1.《环境地质学基础》丁晴、杨敏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06年2.《环境地质学》沃恩新概念出版社,2009年3.《环境地质学导论》蒋海龙、宋涛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年六、教学效果评估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将开展学生教学效果评估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等方面。
环境地学
第一章绪论1、环境地质学定义: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1)定义:所谓地质环境,是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它包含3种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3)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质环境容量方面,地质环境容量可以用特定空间可能提供给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包括矿物资源、能源资源、建筑材料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地质空间资源等,这些资源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地质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取决于地下水、土壤和岩石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②地质环境的质量方面,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由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③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方面,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是指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在同一类地质环境系统内,不同的工程活动,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趋势,良性反应或恶性反应,这取决于人类活动与该地区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作用性质。
④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方面,地质环境比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超过了地质环境的承受极限后,必然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对人类活动做出反应。
2、环境地质作用(1)定义: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含:①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作用的反馈作用。
(2)类型: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3、人为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①人为剥蚀地质作用②人为搬运地质作用③人为堆积地质作用④人为塑造地形作用⑤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4、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1)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地球是由多个圈层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环境地质学相关知识整理
这种说法欠妥,系统的演化应强调整体性。演化是针对系统整体而言的,是系统整体结构、功能随时间的推移有别于先前的结构、功能的改变过程,是系统内部质的改变。
6、延迟效应是指输入与其响应存在时间差的现象。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某一信号输入时刻与其响应的初始时刻存在时间差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某一输入信号所产生响应历时是长期的,将会持续一定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延迟现象。
2、地质环境实体系统的边界可有可无,因为不同的研究者考虑的角度不同,研究的区域大小也不同。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地质环境作为一个实体系统应该明确规定其边界,既然是系统必然有边界。地质环境是开放系统,其边界是确定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能交换的界面,若不明确规定边界,就无法说清楚相关的物质和作用究竟属于地质环境内部成分的周转运动还是该系统外界的输入。但边界的位置不一定要达成统一的见解,因为根据系统圈化的相对性原则,即使是面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由于研究目的或学科视角的差异,所形成的概念系统及其边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变化可以指系统内部也可指外部环境,即可针对系统整体也可针对某一局部甚至某一个点,可以指量的改变也可以指质的改变。
宏观:系统的整体发生了改变(时、空尺度较大)
微观: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地区发生局部或微小的变化
信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是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建立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是发送信息的手段,信号的种类越多,变化规律越复杂,能传送的信息越多。
海岸升降:海面运动和地面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总效应
海岸变迁:海面运动和地面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总效应
海侵、海退则是这两种效应的总和,具有三维空间的含义三者均反映了海陆位置的相对变化。
环境地质学
环境、人口和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需要解决的三大突出问题。
人类生存环境的本质是地质环境。
没有地质环境,就不可能完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技术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环境地学于六十年代末期应运而生。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地学。
从地质学和社会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质现象及各种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便利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
环境地学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一是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冰川、膨胀土、地方病和海岸侵蚀等环境灾害;二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滑坡、土地沙漠化、废弃物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咸水侵入造成的环境灾害。
目前,环境地学主要研究方向为: 城市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地质、废弃物处置地质、医学地质、旅游地质、军事地质和环境法规。
例如,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站作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地质环境监测,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和综合研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在汛期进行地质灾害巡逻和应急技术调查,负责全省地下水监测、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在介绍了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后,让我们看看它的研究方法。
自然历史分析方法这是传统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适用于环境地学研究。
通过研究现有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条件、机理和环境地质作用,积极调控人地环境系统,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
地球化学方法通过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地质环境的变化,如土壤侵蚀现象与风化过程有关,风化速率与岩石的矿物性质和外部热液条件有关。
通过对矿物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研究,可以评价风化过程。
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方法4环境地质制图方法5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6环境地质评价方法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地质环境的内涵:所谓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地质环境是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含:①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土壤及其组成与功能特性: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在土壤中,这些成分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相共存。
1对进入土壤的物质具有蓄积作用。
2土壤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3土壤起着物质的输移作用水体污染的定义: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
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都属于自然污染。
人为原因造成的水体污染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对水的污染。
工业废热水:废热水是指工业排出的用于冷却的废水,主要来自发电站、钢铁厂、焦化厂等,它使水体温度上升,造成热污染。
①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促使水中有机物加快分解,细菌活动性提高,增加氧的消耗;②妨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除喜温鱼种外,一般的鱼在热水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容易死亡;③加大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如当水温升高10℃,氰化钾对鱼可产生双倍毒性;④河水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也降低其给水(冷却水)的价值。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质历史演化以及地球表面现象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球物质的组成、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等方面。
地质学不仅仅是了解地球的基础科学,也是其他领域如地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的重要支撑。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了解地球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质过程。
2.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特征以及它们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岩石学,我们可以揭示地壳和地幔的演化。
3. 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了解地球历史上生物的演化过程、地球环境的变化等。
古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4. 地质历史:研究地壳演化的过程和历史事件,如大陆漂移、造山运动等。
通过对地质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实地观察:通过对地球表面现象和岩石等地质现象的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实地观察能够提供直接的观察和感受,帮助我们理解地质现象。
2. 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
野外考察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深入研究不同地质现象。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各种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分析,以获取更详尽的数据和信息。
实验室分析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一些难以观察或无法直接获取的地质信息提供支持。
4. 数字模拟:利用计算机等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地质过程,以深入研究某些复杂的地质现象。
数字模拟能够提供更直观的结果和预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地球的变化。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和应用领域。
例如,矿产地质学致力于研究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变形和破裂;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等。
此外,地质学在水资源管理、环境评估、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18 第十八章 环境地质——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第十八章环境地质与人类发展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谢文伟谢宇飞制作18.1 环境地质学概述(基本概念)第一节环境地质学概述环境、人口和资源并列为当今世界最突出和急需解决的三大难题。
因此,60年代末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成为发展最迅速的新学科。
一、基本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物和植物等的总称。
地质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之总称,它又称为自然环境。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
18.1 环境地质学概述(研究内容)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地质学2.灾害地质学3.资源地质学4.废物处置地质学5.医学地质学(地方病)6.旅游地质学1)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地震、火山等)2)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地质环境(地下水、大气污染)其包括以下分支:18.2人类的地质作用(侵蚀破坏作用)第二节人类的地质作用一、对地壳的侵蚀(破坏)作用人类活动已超过某些自然地质营力,成为一种特殊的、巨大的地质营力,有人称为第三地质作用。
人类的地质作用及造成的破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建设地下工程的过程中,人类破坏了地壳的结构和构造,改变了岩石的空间分布状态、地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系,造成了以下恶果:1.地面沉降;2.咸水入侵;18.2人类的地质作用(侵蚀改造作用)二、对地表的侵蚀(改造)作用人类为了各种需要而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各种人为景观,如围海造田、水库、河流改道以及修建了大量的工程建筑、铁路和公路。
造成了地壳应力状态、地表形态及地下水系的改变,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1.诱发地震;2.滑坡、泥石流;3.土地沙漠化;4.土壤盐碱化;5.水土流失。
18.2人类的地质作用(堆积作用)三、废弃物的堆积(排放)作用大气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范畴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范畴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球表层变化和地球历史演化的一门科学。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地质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地球的构造、岩石和矿物、地质时间和地质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则是指地质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研究内容。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构造,即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地壳是地球的外部薄壳,包括陆地壳和海洋壳,地壳由岩石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内部层,由高温、高压的岩石组成,地幔的物质在地球上起到支撑和传递应力的作用。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地核具有很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还包括岩石和矿物。
岩石是地壳和地幔中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由矿物颗粒或质体组成的固体物质。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不同类型。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单位,是自然界中由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还涉及地质时间和地质历史。
地质时间是用来描述地质过程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单位,主要包括年代、纪、期、世等。
地质历史研究地球上的地质过程和事件,在时间尺度上追溯地球的演化历程,包括地球的形成、演变和各个地质时期的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和领域。
其中包括矿床学,研究地球中各类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和赋存规律,为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和分类,揭示地球内部岩石圈的特征和演化;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态和构造变动,包括地震、地壳运动等;古生物学,研究古代生物的化石,揭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
此外,地质学还与环境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等交叉学科密切相关。
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气象地质学研究地质与气象的关系,如气候变化对地质过程的影响;海洋地质学研究地球表层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如海洋沉积物及其演化过程;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紧密联系,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学中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层的物质性质及地质过程的探测。
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属于地球科学。
它是运用地质学和地理学原理,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
这是一门介于地质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科学。
定义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地质学分支。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地质问题和人为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将问题局限于岩石圈。
1972年,中国开始探索环境地质学的范围、理论和方法,并建立了研究机构。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系统学科。
[2]研究领域随着自然科学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环境即地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地质问题日益严重。
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渗、滑坡、沙漠化和各种地方病等表明,地质环境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大,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
在人们眼中,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研究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仅是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更是人类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换言之,特别强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研究领域广泛①区域地质环境为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土地整理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如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②地质灾害为地质灾害预测提供依据,提出减灾减灾的预防措施。
③化学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不同地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各种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研究空气、水、土壤和矿物中有益有害元素和致病物质的富集和迁移;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畜健康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某些自然因素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在一些城市,饮用水水质恶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④古气候变化规律本文主要利用地质环境中沉积物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指标,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条件、成因和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⑤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问题大量的工程活动,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矿山、港口工程、电站建设等,往往会引起人为的地质作用,往往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的退化。
环境地质学
1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核心问题是研究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2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认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现阶段人类社会状况和科技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持续性包含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除反映在时间维度上,还具有空间维度的含义,即在水平方向上从全球到区域的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从自然圈层到人类活动各部的变换,这些空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优化人地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为仁弟关系研究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4土地:具有一定面积的确定边界的地理单位,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微生物、温热状况等自然要素、具有两个基本属性,面积、质量‘土壤:是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土壤。
具有两个功能:具有肥力,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物质的能力。
土地土壤的区别与联系:土壤组成疏松,强调的是成分如PH值,土地可用于耕种建筑。
土壤是土地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除个别土地类型外,绝大多数土地表层发育有厚薄不一、组成各异、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壤层。
5水土流失:地球陆地表层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在风力水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过程。
原因:自然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植被等,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是加速水土流失的诱发动力,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滥伐、开垦扩种、顺坡耕种、开矿修路及弃土弃渣等。
环境地质学
一、环境地质学的概念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①地质作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因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配不均匀,其丰度和赋存状态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地方病)等。
②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大型工程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城市化引起的环境问题等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地质环境的内涵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三种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
地质环境的范围:2.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及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容量,可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是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
①矿物资源②能量资源;③建筑材料资源;④土地资源;⑤地下水资源;⑥地质景观资源;⑦地质空间资源等。
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决定: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⒉原生地球化学背景;⒊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⒋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⒌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3.环境地质作用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①各种自然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和变质作用。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人为剥蚀地质作用;人为搬运地质作用;人为堆积地质作用;人为塑造地形作用;人为活动的其它地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用承载容量来评价地方的人口与资源的 关系。
因素:自然本身的作用,外在人为影响
2.6 地质环境具有开放与封闭的两重性
开放性指的是系统与外界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而封闭性则是指体系与外界没有物质与能量的交 换。
类似地,资源与能源的所有环节都被要求提高产量,以 求与社会现代化文明的高消费水平保持同步。
整个社会随着这种持续的增长速度在运转,并时而以 “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而经济行为也因此 进行适时调整。
2.10 环境决策中总是包含或产生内部矛盾
“你不可能总是让所有人高兴”,这条公理的正 确性不仅体现在环境事务中,而在所有的人类活 动中都是如此。 处理环境问题的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不管决策 如何,“假如你干,你会受到谴责;而如果你 不干,你也会受到指责。”
其中碳、氢、氧、氮、硫、磷等的循环是生态系统基 本的物质循环。锰、锌、铜、钼、钴、钙、镁、钾等 微量元素,也在生态系统中的构成了各自的循环。
而与人类环境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有水、碳、氮三大 循环。
规模不等,类型多样,有天然(池塘,河流, 草原,森林)与人工(城市,矿山,工厂)之 分
典型的,水陆生态系统(Water-land ecosystem), 水生生态系统 (Aquatic ecosystem), 湿地 (Wetland)
当环境各种条件都比较固定,因子之间更易达 到平衡时,我们可以认为系统是封闭的。 手套箱下的科学实验,封闭柱体实验 黑箱,灰箱
但必须知道绝对的封闭是不存在的,是理论上 的。
2.7 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理论上讲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即用了一次之后, 可以更新再被利用。
水、土壤、动物、植物(包括森林、草场)、微 生物等等。
水坝建设
具有异位特点 地下水污染,与水的流动性有关
具有连锁性:
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 水质恶化
农业漫灌-土壤盐渍化-肥力降低-农业成 本提高
2.5 地质环境面临着地质阈值的危险
自然体系在受到外界的影响后,其本身将产生自 我调整、平衡作用,以维持体系自身的稳定。然 而,由于外界影响的急剧变化,体系就会面临极 限平衡的临界状态(阈值),一旦超出临界状态, 就会导致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水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nce)
结构, 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数量的 比例;
功能,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原生演替
原生态
次生演替
生态破坏 生态恢复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研究
生态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意义
物物相关 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建设项目应统筹考虑,全面规划。
超深钻井:含矿热卤水,微生物生存,气 候变迁记录,地震……
环境地质
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学科。
环境地质则无空间概念 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含义理解不同,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2.3 自然系统具有典型的复杂性
自然系统的复杂性表现是多方面的
2.8 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
地球上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环 境问题,这不仅表现在类型与强度上,而且也表 现在自然成因或人为诱发等因素上。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国际上开展了各项活动, 制订了各种条约,出现了“污染危机”、“能 源危机”、“水危机”、“诚信危机”等各种 分类名词。
资源分布不均
6. 我们应怎样对待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7. 环境退化给人们带来何种影响?
谢谢
地球每天都吸收有限的或以其它形式传输到地 面的太阳能,其结果包括作用于地球表面的外 力作用,如河水径流、水的入渗、冰川、风及 地块运动,也包括作用于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 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
当从全球着眼时,水文循环和岩石循环的体系 是开放的,因为这些循环伴随着能量的重新分 布与更新。
科学研究常假设某个单元体是封闭的。
总之,环境地质学是一个地质学科与相邻学 科结合的多学科产物,是研究各种环境问题 的基本思想。只有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 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 可行的决策。
2.4 环境的反馈作用
环境的负效应,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即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定律的必然表现。 表现方式不同 超采—地表形变(坍塌,沉降) 表现程度不同 表现时间不同:短期,长期 认识意识与手段的差别
生态系统中全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太阳。太 阳能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按热力学定律进行的。
一般说来,能量沿着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 动物→二级肉食动物逐级流动,而后者所获得的能量 大体等于前者所含能量的1/10,这就是说,在能量流 动过程中,约有9/10的损失掉了。
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 物的环境,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并在地球长期 的演化过程中建立起来了各种循环体系。
矛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确定优先 采用哪个系统的问题,这表明人们在认识上缺乏 一致性。 在年青人和老年人、富人和穷人、城市居民和 非城市居民、受过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教育的人 之间,这样的问题尤是如此。
在制定环境管理决策过程中,就要求兼顾到各个 方面,从而产生某些折中。通过这样的办法,以 便于产生共同的标准,得到反对者的认可。
远古时代
人类不知道煤有用,后来知道煤可用来做燃料,今天 煤不仅用来做燃料,还可从中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在人类历史上,结构材料曾经历过多次变化。 石头→青铜→铁→钢→铝和强化塑料
在能源上替代情况
木柴→煤→石油和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潮 汐能和沼气等开始被利用,并有可能成为新一代能源。
水资源:
当前存在的问题
人类利用可更新资源的速度一般比它们更新的速度要快, 需求越来越多。
不能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是导致目前全球资源紧张的一 个重要因素。比如,随着矿山开采时间的增长,矿藏埋 深越来越深,花费的代价也越来越高,而且,通常资源 的品位也在减小。
当我们管理这两种资源时,在法律、社会文化以及财政 上都应有一些差别。比如,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及对其时 空分布的认识,在投资与分期偿还计划上应遵循不同的 金融规则。
可更新资源的速度不同,有些较快,有些较慢。
不可更新资源
是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 形成极其缓慢,有的需要数千年,有的需要数
百万年,甚至上亿年。 矿物是不可更新资源,例如,大多数岩石、泥
炭、煤、石油、各种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资源的利用与技术经济状况有关
对于人类来说,随着取得和使用资源技术的进 步和经济的发展,无用的物质可以变成有用的 资源。
在缺少淡水的某些沿海地区,由于目前咸水淡化技术 的成本很高,非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所能负担,丰富 的海水还不能成为他们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来源。
有些说法“今天的废物是明天的资源”
如垃圾及作为填土的废料也可用来转化成能量或其 它资源。
资源利用还具有时间性
在一个世纪,资源是取之不尽的,而到了另一个世纪, 则可能面临枯竭。
时空有宜 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适宜性,因地因时制宜
2.2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
地质环境
是指与大气、生物、水相互作用最直接,又 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岩石圈。
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
上限是岩石圈的表面;
下限位置,取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 展水平,以及进入岩石圈内部的工业活动 影响深度。
以水为例,很少能象人类愿望的那样,要么太多,要 么太少,要么水质太差。当一个地方发生洪灾时,干 旱或许就影响着另一个区域。
土石料 灾害 水文过程 土地规划和环境影响
沙砾采石场 河流洪水
滑坡
城市
海岸侵蚀
水污染
农业
岩石采 石场
水库
地下水 地震断层
2.9 环境退化以指数速率增长
20世纪以前,人口呈线 性增长,与其对环境的 影响是相适应的。
由于存在着如此众多的对立的观点和内部矛盾, 因此必须采取某些方式,形成共同的标准。
思 考 题
1. 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含义分别是什 么?生态平衡有何意义?
2.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何区别?
3. 自然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 环境反馈作用的特点有哪些?其有哪些负面影 响?
5. 地质环境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关系是如何界定 的?
相生相克 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外来物种的侵入,土著物种的消失。
能流物复 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停地循环。 循环经济:能量高效利用,环境污染控制。
负载定额 承载容量:环境容量,地理承载容量。
协调稳定 生物多样性增加—食物链增多—稳当性增强 自然资源种类多,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强 物种完整性、多样性保护,资源的战略储备
然而,在20世纪,环境 以惊人的速率退化,其 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 爆炸”。人口的快速增 加,需要大量的物资与 能源供给。
Y=aekx Y=aX
对于有限的自然体系,以指数增长速率开发利用 时,那么试图维持地球物质运动平衡的做法就会 受到严重约束。
以前休耕一两年再行耕作的土地,现今则被迫年复一年 地进行连续耕种,以致于土地没有恢复和更新地力的机 会。
平底谷表面与河床 外形相似,形成和发展条件不同 冲积扇和山前地带 形成动力条件不同,许多特征相似
多解性:问题机理研究的必要性 (某个物质的产生与消失有多种可能)
(3)盲目地遵循“均变法则”或“递变法则” 而导致的误解。
现在的测量结果→地形的演变(×)
地形演变的复杂性:过去地形的是历史上气候、地质过程的产物
(1)在自然界某一行为过程中,要受到许 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