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琴曲《高山》赏析
浅谈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之感想
浅谈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之感想
作为一首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给人一种深邃博大、宁静悠远的感觉。
这首曲子以流水为主题,通过琴音的起伏、变化,完美地表现了流水从源头到终点的曲折道路。
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较为复杂,需要以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然而,正是这种繁琐的技巧和不断的演练,才使得曲子表达出内在的深意。
演奏的气息、音响的高低、强弱之间的关系,通过古琴的流畅的音韵来呈现出来。
在听这首曲子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静谧,仿佛古人把生命的意义凝结在了这湖水山泉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深远的山林、清澈的溪流,以及自然风景的魅力。
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它还可以让我们慢下思考的脚步,带着一份平静,陶冶情操。
总而言之,《高山流水》是一首充满魅力的古琴曲,它通过琴音的起伏变化,完美地展现了一条从源头到终点的曲折道路,使人深感人生的奥妙。
古琴的曲目 -回复
古琴的曲目-回复古琴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琴的曲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主题与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古琴的曲目,并详细解析其中的主题和内涵。
一、高山流水[自然景观]高山流水是古琴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它的名字已然成为了古琴音乐的代表。
这首曲子通过琴音模拟了山水的流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代表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山水之美的追求。
曲子中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高山的峻峭和巍峨,琴音高亢而激昂,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感受到山川环绕的壮美景色。
其次是流水的柔和和流动,琴音轻灵柔美,宛如溪水潺潺,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这两种主题的交替与互补,使得高山流水成为了一首充满情感和层次感的曲子。
二、汉宫秋[历史人物]《汉宫秋》是一首描绘古代宫廷生活的琴曲。
它通过琴音展现了汉代宫廷的盛世繁华和人们的欢乐祥和的生活。
曲子中的主题主要包括:首先是汉宫的宏伟和雄伟,琴音铿锵有力,让人联想到宫廷建筑的庄严和威严;其次是汉宫的喧嚣和繁华,琴音快速跳跃,如同宫廷的热闹和纷纷扰扰;最后是汉宫的宁静和安详,琴音平和而柔美,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这些主题的展现,使得《汉宫秋》成为了一首富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曲子。
三、广陵散[人生哲思]《广陵散》被誉为古琴曲中的“绝世名曲”,它是一首表达人生哲思的琴曲。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琴音和动人的旋律,传达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揣摩。
曲子中的主题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生的苦难和阻碍,琴音流畅而哀愁,让人联想到人生中的困境和坎坷;其次是人生的欢乐和快乐,琴音明快而欢畅,宛如人们追寻快乐和满足的过程;最后是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琴音渐弱渐弱,仿佛人们面对离别和失去时的痛苦和无奈。
这些主题的交融和衔接,使得《广陵散》成为了一首富有哲思和韵味的曲子。
四、长相思[感情表达]《长相思》是古琴曲中的爱情曲,它通过琴音传递了人们深深的思念和情感。
中国琴会副会长亲授:如何听懂古琴?深度赏析35首古琴名曲!
中国琴会副会长亲授:如何听懂古琴?深度赏析35首古琴名曲!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
它以其深邃的内涵、悠远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手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那么,如何才能听懂古琴,欣赏其韵味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度赏析35首古琴名曲,带你领略古琴的魅力。
一、古琴简介及演奏特点古琴,又称“七弦琴”、“四弦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外形典雅,音色悠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古琴的演奏手法主要有弹、拨、按、滑、揉等,这些手法使得古琴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如何欣赏古琴音乐要欣赏古琴音乐,首先需要了解古琴的音乐特点。
古琴音乐以抒情为主,强调内心的表达。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古琴音乐传达了演奏者的情感,欣赏者应尝试感受这种情感。
2.关注音乐的韵味:古琴音乐的韵味独特,体现在音色、音韵和音律等方面。
3.了解古琴的演奏手法:欣赏古琴音乐时,可以关注演奏者运用了哪些演奏手法,如泛音、按音、揉音等。
4.结合曲目背景:了解古琴曲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有助于深入欣赏音乐。
三、35首古琴名曲深度赏析在这里,我们无法一一详述这35首古琴名曲,但可以简要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曲目:1.《高山流水》: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琴曲,传颂着友谊和知音的典故。
曲中描绘了山高水长的意境,展现了古琴音乐的韵味和内涵。
2.《渔樵问答》:此曲以山水、渔樵为题材,展示了古琴音乐的优美与和谐。
3.《平沙落雁》:一曲描绘了沙漠之美,展现了古琴音乐的意境和表现力。
4.《广陵散》:这是一首具有传奇色彩的古琴曲,流传着许多故事和说法。
音乐激昂、激越,富有力量感。
5.《阳关三叠》: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题材,表达了离愁别绪和送别之情。
通过以上简要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古琴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欣赏古琴音乐时,可以参考本文提供的方法,去感受古琴的韵味和内涵。
琴曲流水赏析之——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作品派别
山东筝派
河南筝派 浙江筝派
山东筝派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 演奏时,大指 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 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 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 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河南筝派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河南 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高山流水 山水画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 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 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 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 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 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 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 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 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 序》中对河南 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浙江筝派
Hale Waihona Puke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演奏特点有“大指 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 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 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 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 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 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 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 “劈”,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 而有别于其他流派。
《列子· 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 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gèng)造 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 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 也。吾于何逃声哉?”
蜀派古琴名曲
蜀派古琴名曲蜀派古琴名曲《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分别表现了蜀中山水的高亢和梅花的幽香,以及演奏者的深沉与飘逸。
琴曲中透露出蜀人对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以及蜀地山水的独特魅力。
《高山流水》是蜀派古琴的代表曲目之一,其琴声如同蜀山之巅的壮丽景象,激昂而宏伟。
曲中描绘了山水的磅礴与壮美,演奏者通过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山水之间的起伏跌宕,令听者仿佛置身于蜀山之巅,感受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梅花三弄》则是表现了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美丽。
琴声中透露出梅花的幽香,以及梅花在寒冬中的傲骨与坚韧。
演奏者通过轻柔的弹拨,表现出梅花的柔美与坚强,令听者感受到梅花的冷艳与高洁。
这两首名曲不仅展现了蜀派古琴的独特魅力,更表现了蜀人对待自然的情感态度。
在琴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除了《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还有《渔舟唱晚》和《平沙落雁》也是蜀派古琴的经典名曲。
《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唱的美景。
琴声中透露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岁月静好的向往。
听者仿佛可以看到夕阳下,湖水波光粼粼,渔舟晚唱的美景,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平和。
《平沙落雁》则表现了雁群在秋日平沙上飞落的景象。
琴声中透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
听者可以感受到秋日平沙的辽阔与壮美,以及雁群在空中的自由与欢快。
这些名曲都展现了蜀派古琴的独特魅力,以及蜀人对待自然的情感态度。
在琴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同时,这些名曲也传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除此之外,还有《碧涧流泉》、《捣衣》、《玉楼春晓》等蜀派古琴名曲,这些曲目也都展现了蜀派古琴的独特魅力。
《高山流水》赏析(精选五篇)
《高山流水》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高山流水》赏析《高山流水》赏析《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曲。
它本只有一曲。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
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
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
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
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
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的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
仿佛自己也与这大自然合为一体。
忽然,曲调变得激昂澎湃,音调快速上升下降,感觉十分惊心动魄。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那潺潺的流水一下子倾斜于瀑布、江河突然沸腾起来。
不停刮奏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的空隙,本清澈见底的溪水顷刻间奔腾跳跃起来,从万丈高的山崖上直流而下,仿佛自己已处于飞瀑之间,那份壮观近在眼前。
一连串的高音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了,仿佛自己又到了林间小溪之中。
重回了舒缓和轻松。
所有的一切又归于平静。
但还是回味无穷。
不久,音调又继续转高,仿佛更大的瀑布又来临了。
激昂之情又油然而生,滔天的飞泻之声又起,跌宕起伏,久久不息,那最初的震撼又来到了我的眼前,久久不息。
尾声,情越动人,心又恢复了平静却仍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
,不能自拔......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
”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
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讲解学习
古琴曲:《高山流水》欣赏《高山流水》系古琴曲。
据《神奇秘谱》所载《流水》的解题:“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者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据《荀子·劝学篇》、《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述我国春秋时期,伯牙投师成连先生学琴,成连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功夫,伯牙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后,琴艺大进,成了著名的琴师。
而钟子期对音乐有很高的鉴别欣赏能力,伯牙弹《高山》,钟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弹《流水》,钟子期又说:“洋洋乎,若江海。
”伯牙便说:“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两人一位善弹,一位善听,遂成为知音。
现在流传的《流水》多为清代琴家张孔山所传。
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奔腾澎湃的效果,有“七十二滚拂流水”之称。
《流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有淙淙的山泉、潺潺的小溪、滔滔的江水。
用真挚的感情,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
起:引子由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这个引子音乐气氛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跳跃,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整个“起部”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抒发了在深山茂林息心静听流水琮时的愉悦心情。
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
这一部分用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
音乐写情多于写实,“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转: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等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转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1).前一部分中旋律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洄澜,飞溅之浪花。
”2).后一部分连续运用“拂”、“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
谈琴:千古知音的相逢——琴曲《高山》与《流水》的鉴赏
谈琴:千古知音的相逢——琴曲《高山》与《流水》的鉴赏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琴艺高超而闻名于天下。
他在晋国当大夫时,有一次奉命出使楚国,途中遇到倾盆暴雨,只得把船停泊在崖下岸边。
傍晚时分,雨过天晴。
伯牙立船头极目远眺,不觉神清气爽,闲闷之余便取琴弹奏起来。
此时正值中秋佳节之际,皎洁的月光照在如镜般的江面上,再加上伯牙悠长动听的琴声,意境更加静谧深远。
正入神时,琴弦忽然断了一根,据说只有理解弹奏者心境的人在偷听琴声时琴弦才会断。
伯牙颇感奇怪,放眼望去,却见岸上有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扁担的山野樵夫。
伯牙简单问询了几句,闻樵夫出言不俗,便热情地请他到舟上听琴。
伯牙想试试樵夫是否真懂琴乐,就说:“我心中所想都在琴声中,你能听出来吗?”说完便抬头远望高山,在刚健的琴音中表现出山的巍峨高大之状,樵夫听后说:“弹的太好了!先生琴声巍巍,意在高山啊!”伯牙又四顾滔滔江水,以酣畅淋滩的琴音表现出流水的奔腾之势,樵夫听后又说:“弹的太美妙啦!先生琴声汤汤,志在流水啊!”樵夫逐一道出伯牙内心所想,伯牙大为惊奇,起身连声叹道:“你才是我的真正知音啊!”问樵夫姓名,原来樵夫叫钟子期,是个具有很高音乐修养的高人,因不愿做官才隐居山林打柴爲生。
二遂结爲兄弟,并相约来年再聚。
不料,等到第二年俞伯牙专访钟子期时,钟子期却已经不幸去世了,伯牙失去了唯一的知音,再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琴声了,他悲痛万分,在子期墓前伤心地一曲接一曲弹奏起来,当弹奏完最后一首琴曲,悲痛欲绝的伯牙拉断琴弦,举手便把琴摔碎在石头上,表示从此以后永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知音”的典故由此而来。
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是琴史上最著名的一则以琴会心、以心交友的典故,可谓是家喻户晓。
伯牙弹琴心中所念,钟子期听音后必得之,这么默契的无言沟通,正是音乐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内心交流相融的最高境界,也是千载难遇的真正“知音”相逢。
故事通过艺术创造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完美理解过程,揭示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古琴曲高山讲解
古琴曲高山讲解古琴曲《高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琴曲,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首乐曲以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琴迷喜爱。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便让大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它。
一、《高山》音乐特点分析《高山》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旋律优美,韵味独特。
这首乐曲以高山为主题,旋律中融入了山峦起伏的韵味,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其次,音色丰富,表现力强。
古琴的音色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高山》在演奏过程中,通过琴弦的振动,将高山流水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节奏变化丰富,既有慢板的悠扬,也有快板的激昂,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活力。
二、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介绍《高山》的作者为明代著名琴家仇兆鳌。
仇兆鳌博学多才,擅长琴、棋、书、画,是我国古琴史上的杰出人物。
据传,《高山》系仇兆鳌在游历名山大川时,灵感突发,以高山流水为题材创作而成。
作品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乐曲结构及演奏技巧解析《高山》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引子、慢板、快板、慢板再现、尾声。
在演奏过程中,古琴家运用了丰富的演奏技巧,如泛音、按音、揉音、滑音等,将高山流水的意境表现得栩栩如生。
四、鉴赏《高山》的方法与建议欣赏《高山》时,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了解作品背景及创作意图。
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乐曲的内涵。
其次,关注音乐细节。
在欣赏过程中,细心聆听琴曲中的每一个音符,感受音色的变化和节奏的起伏。
最后,发挥想象,体会高山流水的意境。
在聆听《高山》时,让自己的思绪随着音乐的流动,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总结古琴曲《高山》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它以高山流水为题材,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通过对《高山》的欣赏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感受古琴艺术的魅力。
浅析九嶷派古琴演奏艺术以琴曲《高山》为例
54韩延昭:浅析九嶷派古琴演奏艺术浅析九嶷派古琴演奏艺术——以琴曲《高山》为例韩延昭(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摘 要】古琴艺术琴派文化丰富,受文化、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琴派的演奏风格、技巧、音乐特点等存在差异。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古琴文化,造就了当代古琴艺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现状。
九嶷琴派由杨时百先生于清代创立,是近代古琴著名琴派之一。
本文以九嶷派代表琴曲《高山》为例,通过分析乐曲,以小见大,对九嶷琴派独特之处进行归纳整理,旨在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九嶷派古琴演奏主要风格,展现琴派独特魅力,促进九嶷琴派在当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九嶷琴派;《高山》;琴派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54-02一、概述古琴艺术历史悠久,受到地域、师承、传谱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演奏风格各异的琴学流派。
民国初年,杨宗稷在北京建立九嶷琴社,由此形成近代赫赫有名的北方琴派——九嶷琴派。
九嶷派演奏风格独特,保有古代琴乐深远意境,较全面体现士大夫雅乐文化特征,流传至今依旧较为完好地保持着传统的艺术风貌。
但目前对比其他琴学流派发展较缓,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马俊国的《杨时百先生与近代琴学》①,主要就杨时百先生的经历,部分近代九疑琴派琴学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梳理。
吴叶的《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研究》②,主要从音乐学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并对书中五首乐曲进行了详细解读。
乔木的《九嶷琴派两首琴曲之研究》③,对《琴学丛书》版《渔樵问答》与《平沙落雁》从版本、结构、琴曲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九嶷琴派的主要琴派特点进行了归纳,包括吟揉观点之实际应用、琴派演奏特点、九疑琴派传承情况三个方面。
除上述文章外,还有探讨九嶷派琴家、琴曲、琴谱的相关文章,如《近代琴家管平湖》《现代琴家王迪》《湘籍琴家邱之稑、杨宗稷、顾梅羹考略》等。
上述文章,重点研究九嶷派琴学发展历史、乐曲、琴家等内容,较少涉及九嶷派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特点。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赏析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曲调,源于唐代著名音乐家韦应物的《高山流水》琴曲。
它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音乐中充满了壮丽的气势和奔放的豪情,给人一种宏伟壮丽、奔放豪情的感觉。
下面将从曲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三个方面对高山流水进行赏析。
高山流水的曲调独特,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和奔流不息的景象。
整个曲调流畅自然,音符间的转换自然流动,呼应了山水的起伏和变化。
它的旋律高亢激昂,表达了对壮丽山川的赞美之情。
在演奏中,音乐家通过速度的加快和音符的连贯性,打造出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感受到山水间的壮丽与奔放。
高山流水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将山水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其中最常见的手法是“顺”和“逆”。
在音符的演奏过程中,音乐家巧妙地运用顺逆的手法,以模拟山水的起伏和波澜。
当音符向上演奏时,表现的是山高水长的景象;当音符向下演奏时,则是表现水流湍急的效果。
这种顺逆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还使得整个曲调更加生动活泼,更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高山流水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旋律的自由性,二是情感的奔放性。
高山流水的旋律非常自由,它不受拘束,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模式。
音乐家在演奏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觉,随意改变旋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自由性使得高山流水在各个演奏者之间有所差异,也增加了演奏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另外,高山流水的音乐情感非常奔放豪情,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它通过旋律的起伏和音符的连贯性,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综上所述,高山流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曲调、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展现了山水景色的壮丽和奔放。
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感受到山水间的壮美和宏伟。
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听众,都能够通过高山流水这首音乐作品,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赏析《高山流水》
好 。我 的老师 方子 春是 一代 宗师 ,对音 乐 有独特 的 感受
力 ,现 在 住 在 东 海 的 一个 岛 上 ,我 带 你 去 拜 见他 吧 。 他 们 准 备 了充 足 的食 品 , 乘 船 往 东 海 进 发 。待 船 行 至 东 海 的 蓬 莱 山 , 成 连 对 伯 牙 说 : “ 先 在 蓬 莱 山 稍 候 , 我 去 接 老 你
汤 汤 乎 若 流 水 。 ’钟 子 期 死 , 伯 牙 破 琴 绝 弦 ,终 身不 复鼓 琴 者 。 ”这就 是琴 曲 《 水 》 的来 历 。 流 《 水 》 充 分 运 用 “泛 音 ” 、 “滚 ” 、 “ ” 、 流 拂 “ ” 、 “ ” 、 “ ” 、 “ ” 等 指 法 , 描 绘 了流 水 的各 绰 注 上 下 种 动 态 , 抒 发 了 “ 在 流 水 ”之 意 。共 有 九 段 一 尾 声 ,其 结 志
构 的安排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第 一 部 分 ( 至 三 段 ) :乐 曲从 深 沉 、 浑 厚 的 散 板 引 子 一 开 始 , 旋 律 时 隐 时 现 , 忽 远 忽 近 , 犹 见 高 山 之 巅 , 云 雾 缭 绕 , 飘 忽 无 定 , 逐 渐 引 出清 澈 的 、 生动 活 泼 的流 水 主 题 。
第二部 分 ( 四至五段 ):这是令人惊心动 魄的一 部分。
跌 宕 起 伏 的旋 律 ,似 极腾 沸 澎 湃 之 观 ,具 蛟 龙 怒 吼之 象 。 悉
师 ,马上就 回来 。”他离 开后 ,过 了许 多天都没 回来,伯 牙 很伤 心。他抬头远望 ,大海 波涛汹涌 ,回首蓬 莱,山林
煌的中华乐章。
才能 “ 移人 之情 ”,而不致 “ 精神寂 寞”了。这是 《 乐府解 题 ・伯牙 水仙 操序 》 中记载 的伯牙 学琴 “ 上移情 ”的故 海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赏析【2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曲.它本只有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它充分应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彭湃,使全曲形象活泼,气概磅礴.刚开端听音域不断跳跃,感到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操琴于寰宇山川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荡.寰宇间布满大雾,面临宏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道,宏伟而稳重,滔滔的流水,宽广浩大,宛如彷佛无边的大海一般.仿佛寰宇之间就只有操琴者一人.尔后,感到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亮,开端活泼晴明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境,仿佛整小我都飞了起来.尔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尔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气象不同.仿佛本身侧立与溪旁,静静的观赏这徐徐地溪流,感到十分静谧安心.仿佛本身也与这大天然合为一体.溘然,曲调变得激动慷慨彭湃,声调快速上升降低,感到十分惊心动魄.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那潺潺的流水一会儿竖直于瀑布.江河忽然沸腾起来.不停刮奏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的闲暇,本清亮见底的溪水刹那间奔腾跳跃起来,从万丈高的山崖上直流而下,仿佛本身已处于飞瀑之间,那份壮不雅近在面前.连续串的高音事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澎湃彭湃了,仿佛本身又到了林间小溪之中.重回了舒缓和轻松.所有的一切又归于镇静.但照样回味无限.不久,声调又持续转高,仿佛更大的瀑布又光降了. 激动慷慨之情又油然而生,滔天的飞泻之声又起,跌荡放诞升沉,久久不息,那最初的震动又来到了我的面前,久久不息.尾声,情越动听,心又恢复了镇静却仍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不能自拔......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到像是与世隔断的仙境,不掺杂任何懊末路忧闷.”本曲声调舒缓,如同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协调,似乎身临其境.这首曲子给我的启发:高山流水给人带来一种温和安静的感到,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有种让人安心的感到.仿佛在启发我们要用温和的心态去面临人生,面临你所看待的人和事物,亲近天然.同时也让我们融会到大天然的那种超脱温和,操琴者与大天然的那种高度默契与协调.仿佛预示着我们都要与天然协调相处,达到心坎温和.纯净.悠幽之情寓表于琴声之中,将寰宇万物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而我们听琴就不是简简略单的听,更多的是感触感染和思虑!一种心灵的集合!在这个急躁的社会之中,我们须要这种心坎温和.即使碰到再大的艰苦和挫折也毫不害怕,一往无前.。
古琴曲高山讲解
古琴曲高山讲解
《高山》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
变化。
《神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据《神奇秘谱》题解,高山自宋已分为4段,但神奇秘谱收录的为不分段的唐本。
古琴《高山》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古琴《高山》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
秋泻梧桐一方桐木,七根丝弦,袅袅余音宛若石上流泉。
九九重阳,因雅而集。
赏一曲太古遗音,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把古琴,一曲散淡,漫卷过俱寂万籁;每一个音符,从指尖滑落,听到心醉!
'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是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登高秋游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一曲《高山》带给大家,于万千繁华中,寻一处心灵空谷,听得琴中的云淡风轻。
这是一首传为春秋时期俞伯牙所作的琴曲,其从多个角度对高山作一番描绘与讴歌。
整曲过程就像是一个人的登山历程,从远望、近观、入山、仰望、登阶、跋涉、攀援、观景、直到登顶以至回望。
其间的层层曲折、艰辛、感受、风景等等,人们随乐曲观山、登山、玩山、味山、赞山,最后完成了一趟心灵的游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巍峨的高山不仅是博大与崇高的像征,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与道德的高度。
所以登山的历程何尝不是一个向崇高精神境界的攀登过程,这也许是此曲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
启迪。
在这样的氛围中,愿每一位听众,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沐浴与熏染,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重阳节。
浅谈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之感想
浅谈欣赏xx《xx》之感想背景:史书《吕氏春秋》最早记有古琴曲《高山流水》,引出俞伯牙弹琴觅知音,与钟子期最终结为知心朋友的感人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人俞伯牙很会弹琴,他在汉阳江口初次遇到钟子期时,见钟子期是个樵夫,不相信钟子期会识谱弹琴,于是对钟子期提出许多有关器乐的专门问题来考他。
钟子期对答如流,如数家珍。
但是伯牙还有怀疑,于是紧拨琴弦,弹奏一曲,想考考钟子期。
xx刚刚弹完琴,xx就赞叹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
”伯牙又徐奏一曲,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伯牙大惊,推琴而起,连连施礼告罪说:“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貌取人,岂不负了天下贤士?”并主动提出与钟子期结为异姓兄弟,相约第二年中秋再到此地相会。
到了第二年,余伯牙如约赴会,等了很久,还不见钟子期,后来才知钟子期已于几个月前因病去世,余伯牙顿时“五内崩裂,泪如泉涌,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
大哭之后,余伯牙在钟子期坟前抚琴吊唁。
哀曲奏毕,余伯牙想,从此再无知音,琴瑟又对谁弹?于是便用力一摔,将琴砸得粉碎,这就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后人有诗赞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但俞伯牙是晋国的大夫,钟子期却是楚国的樵夫,两人虽然国别不同,地位悬殊,却都精通音律,酷爱琴艺,堪称古代的两位音乐家。
两人萍水相逢,即由于“知音”而结交为“契友”。
这段故事,这段琴曲流芳百世,被人传颂着,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筝曲《高山流水》如今也有河南、浙江、山东流传的三种异曲同名的乐曲,都属以上三大流派中的代表作。
这三首乐曲,虽相差万千,但还是有其共性的,首先是从板体上承袭了传统的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取材于民间乐曲、戏曲、板头曲,最重要的也是通过弹奏而从中悟出《高山流水》以琴声寻知音、觅知音,传播人世间真情友爱的真谛。
乐曲赏析《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古琴曲高山讲解
古琴曲高山讲解
【原创版】
目录
1.古琴曲《高山》的简介
2.《高山》的创作背景和寓意
3.《高山》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色
4.《高山》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一、古琴曲《高山》的简介
古琴曲《高山》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属于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之一。
该曲以山为主题,通过音乐描绘了山的峻峭、雄伟和壮美,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古琴音乐中的代表之作。
二、《高山》的创作背景和寓意
《高山》的创作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景仰。
古人认为山具有坚定不移、永恒不变的品质,是坚强、刚毅的象征。
同时,山的高大、巍峨亦寓示着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
古琴曲《高山》以山为题材,旨在传达这种对自然和道德的敬仰之情。
三、《高山》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色
《高山》的演奏技巧独特,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古琴演奏技艺。
该曲通过各种演奏手法,如泛音、按音、滑音等,展现了山的不同面貌和气质。
同时,《高山》的艺术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和音乐张力,为演奏者和听众呈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四、《高山》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高山》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
作为古琴音乐的代表作品,它对古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高山》还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国际演出和传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总之,古琴曲《高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
三首《高山》琴曲的比较
三首《高山》琴曲的比较
凌瑞兰
【期刊名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00)002
【总页数】1页(P)
【作者】凌瑞兰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辽宁古琴研究会副会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
【相关文献】
1.高山流水——取古琴曲《高山》与《流水》之曲意而作(箜篌独奏) [J], 焕之(曲)
2.听古琴曲《高山流水》悟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J], 韦佳
3.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古琴曲之美漫谈 [J], 卢忠仁
4.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研究 [J], 栾穎
5.浅析九嶷派古琴演奏艺术——以琴曲《高山》为例 [J], 韩延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曲《流水》历史悠久。
明代朱权《神奇秘谱》中《高山》、《流水》的题解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此后刊载《流水》的琴谱多达30多种,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一脉相承,也基本保持了8段的结构。
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川派琴家青城道士张孔山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加了一段,成为9段。
所加的这一段也就是为琴家们所著称的“七十二滚拂”。
这一段增加了大量滚、拂的手法,模拟水流之声,形象地描绘出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气势,是全曲中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此本《流水》又被称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
现今琴人们所弹的《流水》大多采自张孔山的《天闻阁琴谱》。
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势,隐约暗示全曲的主题音调。
二、三段用泛音写出山涧小溪潺潺、瀑布飞溅的各种泉声。
四、五段表现万壑之泉由细流出山汇入洪流,并渐有汹涌之势。
自六段起,水流汇入浩瀚汪洋,急流穿峡过滩,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挡的气势,传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品格。
七、八段为高潮之后的余波,忽缓忽急,时放时收,渐渐平复。
第九段以杳渺徐逝的气象终曲。
这首琴曲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散发了天籁、地籁、人籁相知相合、浑然一体的气象。
此曲兼有抒情性和模拟性,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气象高远,成为最受琴家们青睐的琴曲之一。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
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第一段实际上就是乐曲的引子,节拍比较自由,旋律性不甚明显。
开头便是几个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隐约地奏出乐曲的主题音调。
二、三两段,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bb淙淙奔流而出: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
它较多地运用了同音装饰手法,有一种滚珠落玉般的效果,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用按音演奏的曲调,是乐曲的展开部分。
以第五段音乐为例:
它通过主题音凋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十六分音符的回波音型更富于流动性,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连续下行的模进音型也使音乐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部分由六、七两段组成,这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在古琴音乐中,滚、拂是指法名称,七弦琴上依次由高音到低音拨奏叫滚,反之,由低而高则叫拂。
第六段旋律性还较强,多由一对对称的乐句作反复、变化,如:旋律的进行利用大跳滑音构成切分音型节奏,使音调富于生气,第二句的模进更加重了这种气氛,好象流水悠然自得地旋转嬉游。
随后便是大段落的滚、拂,由两个声部同时进行,低音部以空弦散音的上下行拨奏,高音部则是音调的渐次下行。
例如:这段音乐中滚拂手法由疏而密地运用,使音调具有华丽的色彩,层次清晰。
它出色地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
这种滚拂手法的连续运用,加上用大绰技法产生的不协和音响,有力地刻画了流水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特征,把全曲引向了高潮。
这部分的第七自然段是精彩的泛音滚拂段落,它虽然短小,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意境十分优美。
古琴用泛音慢起渐快地演奏:它仿佛描绘流水在太阳下熠熠闪光,充满了欢乐和自信。
末尾在调式主音上稳定地终止,音乐逻辑的发展自然、和谐。
第四部分包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变化重现了第二部分的按音曲调。
在前部分华丽、紧张的色彩对比之下,音调显得更为沉着、自信,歌唱性的旋律也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末段用滚拂演奏与上段呼应,再度强调流水的特征,有着首尾贯通的效果,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
简短的尾声以泛音奏出歌唱般的主题音调,作为全曲的结束: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好象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