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航天器的分类与系统组成

合集下载

航天基础知识简介

航天基础知识简介

N.A.阿姆斯特朗
E.E.奥尔德林

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
“礼炮1号”空间站

时间:1971年4月19日 国家:前苏联

1975年6月8日,前苏联发射了“金星9号”探测器,实 现了在金星表面着陆。

1975年7月18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 “联盟19号”飞船在大西洋上空对接成功。 1975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海盗1号”探测器, 第一次在火星表面着陆成功。
2 航天器的分类与系统组成

航天技术是一门研究和实现如何把航天器送入空间,并在 那里进行活动的工程技术。它主要包括航天器、运载工具 和地面测控三大部分。为了便于了解,我们首先对航天器 进行分类。
同一个航天器可兼有数种任务,故机械地、绝对地分类, 是不可能的。同一类航天器,往往包括了几种系列,而每 一系列又可分成数种不同的卫星系统或型号。
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 脐带式生命保障系统
“上升号”载人飞船
• 时间:1965年3月18日 • 国家:前苏联 • 人物:列昂诺夫

1966年1月,前 苏联两艘“联 盟号”飞船第 一次在轨道上 成功交会对接, 并实现了两位 航天员从一艘 飞船向另一艘 飞船的转移。
“联盟号”飞船

1969年7月20日,美国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 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在月球静 海西南角着陆,成为涉足地球之外另一天体的首批人 员。他们在月球上安放了科学实验装置,拍摄了月面 照片,搜集了22虹月球岩石与土壤样品,然后自月面 起飞,与指挥舱会合,返回地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 上月球的理想。

2.1 按载人与否分类

航天器可分为无人航天器与载人航天器两大类。无人航天 器按是否绕地球运行又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探测器 两类。它们又可以进一步按用途分类,如图1.3所示。

航天器控制原理

航天器控制原理

1.1 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航天技术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业之一,它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活动的领域由大气层内扩展到宇宙空间。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集成,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喷气推进、制造工艺学等学科,以及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大量新学科,都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制导与控制技术,热控制技术,喷气推进技术,能源技术,空间通信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环境工程技术,火箭及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航天器的发射、返回和在轨技术等。

由多种技术融于一体的航天系统是现代高技术的复杂大系统,不仅规模庞大,技术高新、尖端,而且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工程周期长。

时至今日,航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探测等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1.2 近代航天技术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火箭才又重新蓬勃地发展起来。

近代的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勇于探索的航天先驱者,其中代表人物K.3.齐奥尔科夫斯基,R.戈达德(Robert Goddard),H.奥伯特(Hermann Oberth)。

航天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研究试验阶段到70年代中期,发展到了广泛实际应用阶段。

其中60年代以来,为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各种科学卫星与应用卫星得到了很大发展。

至70年代,军、民用卫星已全面进入应用阶段。

一方面向侦察、通信、导航、预警、气象、测地、海洋、天文观测和地球资源等专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另一方面,各类卫星亦向多用途、长寿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这两种趋势相互补充,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80年代中后期,基于模块化和集成化设计思想的新型微、小卫星崛起,成为航天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动向。

航天器概论(西工大)2、第二章 运载火箭

航天器概论(西工大)2、第二章 运载火箭

激光和红外光跟踪测量技术 激光和红外光跟踪测量技术也常用于运载火 箭的跟踪测轨。其传播特性与无线电波相同,跟 踪测量的原理、设备组成也与无线电雷达相近, 因此称为激光雷达和红外雷达。该跟踪测量方法 由于受到电磁波直线传播的限制,要通过多个地 面站“接力”,才能完成对运载火箭的跟踪测量。
飞行安全控制系统
无线电跟踪测量工作原理
地面发射机产生的无线电信号由天线定向辐射到目标所在的 空间, 飞行器上的信号接收装置收到信号后经过变频和放大后转发 地面。 再由地面接收天线接收飞行器转发或发送的下行信号,经接 收机检测,比较上、下行信号或下行信号的变化,即可测出飞行器 相对于地面测控站的角度、距离和距离变化率等参数,确定飞行 器的空间位置和速度。 连续进行这样的跟踪测量即可得出飞行器的弹道或轨道。
飞行安全的判断过程
计算机对各种测量设备提供的实时弹道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将得出 的计算值与预先贮存在计算机内的理论数据和安全管道进行比较,并将 落点显示等结果用显示设备显示。当偏差值在故障线范围内时,认为火 箭飞行正常; 当实际参数值达到或超出故障线范围时,表示火箭已处于故障状态, 这时计算机通过音响或光电装置向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发出告警信号; 当实际参数值达到允许炸毁线,且预示的故障火箭落点已进入保护 区边界线,则发出炸毁指令; 一般先使航天员脱离火箭,解除保险,接通延时装置,以便地面安 全分系统选择炸毁时机或落点,而在预定的迟滞时间内,即使地面没有 发出炸毁指令,延迟时间一到便自动起动爆炸装置将火箭炸毁。
1、结构系统 使火箭的各部分称为一个整体。包括:维持火箭的外 形,承受火箭地面运输、发射操作和在飞行中作用在火箭 上的各种载荷,承载火箭各系统的仪器、设备。 2、动力装置系统 是推动火箭飞行并获得一定速度的装置。对液体火箭 来说,动力装置系统由推进剂输送、增压系统和液体火箭 发动机两大部分组成。固体火箭的动力装置系统比较简 单,主要部分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直接装在发动机 的燃烧室壳体内。

事业编航天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航天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航天知识点总结一、航天器的种类航天器是指进入地球大气圈以外空间的载人或无人飞行器,包括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探测器等。

根据用途和使用环境的不同,航天器可以分为地球轨道飞行器、深空探测器和载人飞行器三种类型。

1.地球轨道飞行器地球轨道飞行器是指在地球近地轨道上飞行的卫星和飞船,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空间站等。

它们主要用于地球观测、通信、导航、科学实验等任务。

2.深空探测器深空探测器是指在地球轨道以外的太阳系内进行科学研究和探测的航天器,包括行星探测器、小行星探测器、彗星探测器等。

它们可以对行星、月球、彗星等进行科学探测和观测,为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提供宝贵的数据。

3.载人飞行器载人飞行器是指能够搭载宇航员进行太空飞行和执行任务的航天器,包括宇宙飞船、空间飞机、航空飞船等。

它们主要用于执行载人太空飞行任务,如载人登月、载人飞向火星等。

二、航天器的设计航天器的设计是航天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热工、材料、电子、通信等。

航天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结构强度、热控制、动力系统、通信系统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航天器的使用环境和任务要求,确保其在太空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并完成任务。

1.结构设计航天器的结构设计是航天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考虑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在轨运行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为了确保航天器的结构稳定和安全,设计师需要对航天器的结构材料、连接方式、布局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并进行结构分析和仿真验证。

2.热控设计航天器在太空中会面临极端的温度条件,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并且在进入大气层再入过程中会受到高温的影响。

因此,航天器的热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考虑航天器的热保护材料、热控结构、热辐射等问题,确保航天器在各种温度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3.动力系统设计航天器的动力系统设计涉及到推进系统、能源系统等多个方面。

推进系统是航天器进行轨道调整、姿态变换、离轨等任务的关键,设计师需要考虑推进剂的选择、推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航天工程系统课件

航天工程系统课件
技术积累
建设月球基地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如月面环境适应、能源供 应、物资补给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为未来深空探索提供技术积 累。
国际合作
月球基地建设需要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推 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
火星探索与殖民化
科学探索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之一,探索火星有 助于了解地球以外的生命可能性,推动科学的发展。
中国计划在未来继续实施嫦娥探月工程,开展更深入的月球探 测和科学研究。
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任务目标
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的任务目标是探测火星大 气、地形、磁场等,了解 火星气候和地质特征,寻 找火星生命的迹象。
实施过程
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经历了多次发射和轨道调 整,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并开展了高精度探测和科 学实验。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工程目标 实施过程 科学成果 未来计划
嫦娥探月工程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背探测 等任务,获取月球表面的详细信息,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嫦娥探月工程经历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多个阶 段,成功实现了对月球的探测和巡视,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
嫦娥探月工程在月球地质、磁场、重力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 学成果,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数据。
详细描述
地球观测卫星在多种轨道上运行,搭载各种遥感器,如多光谱相机、红外光谱仪 和雷达等,观测地球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环境变化等信息。这些数据广泛应 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深空探测
总结词
深空探测用于探测宇宙空间,研究天体 物理和宇宙演化。
VS
详细描述
深空探测器在地球发射后,通过行星转移 轨道或太阳逃逸轨道进入深空,搭载各种 科学仪器,如望远镜、光谱仪和粒子探测 器等,观测和研究宇宙中的天体、星系和 暗物质等。这些探测任务有助于人类深入 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终极命运。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
CCD星敏感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星敏感器,我 国目前也正在积极地发展这一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24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4.1.4 陀螺 陀螺是利用一个高速旋转的质量来敏感其自旋轴在
惯性空间定向的变化。
陀螺具有两大特性,即定轴性和进动性。
定轴性就是当陀螺不受外力矩作用时,陀螺旋转轴 相对于惯性空间保持方向不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6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4.1.1 太阳敏感器
太阳敏感器是通过对太阳辐射的敏感来测量太阳视 线与航天器某一体轴之间夹角的敏感器。
太阳敏感器之所以有这样广泛的通用性是因为:
1.在大多数应用场合,可以把太阳近似看作是点光 源,因此就可简化敏感器的设计和姿态确定的算法;
2.太阳光源很强,从而使敏感器结构简单,其功率 要求也很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8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模拟式太阳敏感器视场在几十度时,精度可达到0 . 5 ;
当视场很小,仅为1 ~2 时,精度可达到秒级。
模拟式太阳敏感器工作原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9
作舟 专业分享,敬请收藏
单轴模拟式太阳敏感器: 只能测量航天器相对于太阳光线的一个姿态角
单脉冲比幅方法需要形成两个互相叠交的天线方向
图,当目标与天线轴不重合(成 角)时(见图4.15),
下面的方向图收到的信号 E 1 将大于上面的方向图收到的
信而号振幅E 2 差。的两符个号信则号表的示振幅偏差离的表示方目向标。与当天目线标轴与之天间线夹轴角重,
合时,由上、下方向图收到的信号振幅相等,其差值就 等于零。
姿态敏感器按不同的基准方位,可分为下列5类。 (1)以地球为基准方位:红外地平仪,地球反照敏感 器; (2)以天体为基准方位:太阳敏感器,星敏感器; (3)以惯性空间为基准方位:陀螺,加速度计; (4)以地面站为基准方位:射频敏感器; (5)其他:例如磁强计(以地磁场为基准方位),陆 标敏感器(以地貌为基准方位)。

航空知识

航空知识

• 随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出现,火药便取代 了易燃物,使火箭迅速应用到军事中。公元lO世纪唐 末宋初就已经有了火药用于火箭的文字记载,这时的 火箭虽然使用了火药,但仍须由弩弓射出。真正靠火 药喷气推进而非弩弓射出的火箭的外形被记载于明代 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见图1.1。
这种原始火箭虽然没有现代火 箭那样复杂,但已经具有了战 斗部(箭头)、推进系统(火药 筒)、稳定系统(尾部羽毛)和箭 体结构(箭杆),完全可以认为 是现代火箭的雏形。
1.1.4 现代航天技术的应用
• 航天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研究试验阶段到70年代中 期,发展到了广泛实际应用阶段。其中60年代以来,为科 学研究、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各种科学卫星与应用卫星 得到了很大发展。至70年代,军、民用卫星已全面进入应 用阶段。一方面向侦察、通信、导航、预警、气象、测地、 海洋、天文观测和地球资源等专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另 一方面,各类卫星亦向多用途、长寿命、高可靠性和低成 本的方向发展。
这是航天员在谈到从航天飞机上 看地球的情景时的一段描述。
1.1 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
航天技术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业之一,它 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活动的领域由大气层内 扩展到宇宙空间。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基础 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集成,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 的重要标志。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1882-1945)
德国的奥伯特教授在他1923年出版的《飞向星际 空间的火箭》一书中不仅确立了火箭在宇宙空间真空 中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说明火箭只要能产生足够
的推力,便能绕地球轨道飞行。同齐奥尔科夫斯基和
戈达德一样,他也对许多推进剂的组合进行了广泛的 研究。
在1932年德国发射A2火箭,飞行高度达到3 km。 1942年10月3日,德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 一枚弹道导弹——V—2(A4型),并于1944年9月6日首 次投入作战使用。

航天器

航天器

第六章 航天系统
6.1 航天器
6.1.1人造卫星(低轨道)
我国于 1970 年 4 月 24 日发射 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卫星。按当时时间先后,我国 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 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 星的国家。 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 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 星至今仍在近地点 430 千米、远 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运行。
东方红一号卫星第六章 航天系统6 Nhomakorabea1 航天器
6.1.1人造卫星(低轨道)
2008 年 4 月 25 日 23 时 35 分,中国 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 箭成功发射升空。 目的:为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及后续 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同时,为中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 数据中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 支持。
慧眼天文卫星
第六章 航天系统
6.1 航天器
6.1.1人造卫星(低轨道)
2017年3月3日7时53分,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天鲲1号卫星发射成功。 天鲲 1 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 团公司独立自主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 卫星,主要目的是开展遥感、通信和小 卫星平台技术试验。 意义:卫星的成功发射,拓展了我国小 型低轨通用卫星平台型谱。 提升了我国 在快速发射、多功能集成应用方法的支 持能力以及应急救灾等空间信息获取的 快速响应能力。
实践十号
第六章 航天系统
6.1 航天器
6.1.1人造卫星(低轨道)
实践十号开展实验涉及的领域: 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 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微重 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 我国在实践十号上开展6大领域内 的 19 项空间科学实验,是国际上迄 今为止单次空间微重力和生命科学 实验项目及种类最多的卫星任务。 其中卫星留轨舱将进行8项流体物 理实验,其他 11 项实验将在回收舱 进行。回收舱的设计在轨运行寿命 为 12 天, 12 天后回收舱返回地球, 而留轨舱将继续在轨工作3天,卫星 总计设计寿命为15天。

民航基础知识课件第二章

民航基础知识课件第二章

三、民用航空
1、民用航空的定义: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出来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
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这个定义 明确了民用航空是航空的一部分,同时以“使用”航空 器定了它和航空制造业的界限,用“非军事性质”表明 了它和军事航空的不同。
2、民用航空的分类 分为两部分: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 商业航空 :也称为航空运输。是指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
尾翼—用来操纵飞机俯仰或偏转,并保证飞机能平稳地 飞行。
机身—机身用来装载人员物质和各种设备。 起落架—用于起飞着陆滑跑和滑行,停放时支撑飞机。 动力装置—用来产生推力或者拉力,使飞机前进。
1、机身—机身的功用
在使用方面,应要求它具有尽可能大的空间,使它的 单位体积利用率最高,以便能装载更多的人和物质, 同时连接必须安全可靠。应有良好的通风加温和隔音 设备;视界必须广调,以利于飞机的起落。
(5)代表国家管理国际民航的交往、谈判,参加国 际组织内的活动,维护国家的利益。
(6)对民航机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业务管理。对民 航的各类专业人员制定工作标准,颁发执照,并进行 考核,培训民航工作人员。
民航企业:指从事和民航业有关的各类企业,其中最 主要的是航空运输企业,即我们常说的航空公司,它们 掌握航空器从事生产运输,是民航业生产收入的主要来 源。
出现过多种扑翼机的设计方案,但由于控制技术、材 料和结构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扑翼机仍停留在 模型制作和设想阶段。
2、按照航空器的使用用途分类:
航空器可分为国家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
(1)国家航空器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 平会议,讨论并就管理国际航空的规则达成协议,其 中就包括对航空器的区分问题。《巴黎公约》第七章 第30条规定以下应被认为是国家航空器:

航天器结构

航天器结构

的热致振动研究
航天器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多学科交叉的工程问题,要求对在空间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结构进行热学、静力 学、动力学、材料性能等分析。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航天器应尽可能不受外界干扰而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但特 殊的空间热辐射环境很可能导致航天器不能正常工作。多数航天器在轨道飞行期间,会周期性进出日照区和阴影 区,使其经历冷热交变以及冲击热载荷作用,特别是当航天器从阴影区进入日照区时,受到的太阳辐射热流会骤 然增加,很容易引起航天器的振动,即热致振动,而给航天器的姿态响应和数据信号获取等带来不稳定因素,甚 至导致航天器失效。
航天飞机一般由轨道器、助推器、外贮箱三部分组成。助推器实际上是两枚固体火箭。外贮箱与火箭贮箱类 似。轨道器是返回部分,它是一个类似于飞机的薄壁结构,但增加了特殊的表面防热结构。约70%的表面上覆以 陶瓷防热瓦,它与烧蚀防热结构不同,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轨道器分为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机翼、尾翼等 几部分。前机身又分为头锥和乘员舱两部分。乘员舱是由铝合金蒙皮和加强桁条焊接而成的密封舱。中机身是一 个铝合金半硬壳结构的大型货舱,许多部件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结构。例如,主框元件采用硼纤维增强铝合金材 料,大型的货舱舱门采用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表板的蜂窝夹层结构。货舱内有机械操作臂,它由三节杆件组 成。
针对大型空间结构,为了预测其在轨道热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主要结论如下:(1)悬臂梁、板结 构的热致振动研究中发现了不稳定的热颤振现象;(2)卫星主体与太阳能板所组成的刚-柔耦合结构,在日出热 载荷作用下,太阳能板位移的动态响应近似于准静态响应,而太阳能板的加速度响应出现了热跳变现象;(3) Ulysses自旋稳定航天器在热冲击载荷作用下,出现了振动中的拍现象,即热拍现象;(4)AstroMesh环状天线 在热冲击载荷作用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振动,结构的热变形也很小,即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中美航天技术基本知识

中美航天技术基本知识

中美航天技术基本知识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包括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等方面。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具有技术实力的两个国家之一,在航天领域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中美航天技术的基本知识。

一、航天器种类
航天器主要分为地球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卫星等各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是载人航天器。

二、航天器发射
航天器发射是航天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有火箭发射和飞机搭载发射两种方式。

火箭发射主要是通过火箭的动力将航天器送入轨道,而飞机搭载发射则是让航天器搭乘在飞机上,利用飞机高速飞行的动力将航天器送入轨道。

三、航天器运行
航天器的运行主要分为地球轨道运行和深空探测两种类型。

地球轨道运行主要是指航天器在地球周围的轨道上运行,以实现地球观测、通信、导航等功能;而深空探测则是指航天器进入太阳系的其他星球或行星上进行科学探测。

四、航天器回收
航天器回收是指将已经完成任务的航天器从轨道上回收到地面上,以便对其进行检测、维修、改进等工作。

航天器回收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着陆回收和空投回收。

总之,中美航天技术的发展进步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的辉煌篇章,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探索的不断深入,中美航天技术势必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航空航天装置:卫星、火箭与飞行器部件

航空航天装置:卫星、火箭与飞行器部件
• 军用飞行器:用于侦查、打击、运输等。
• 民用飞行器:用于客运、货运、观光等。
飞行器部件的关键技术
飞行器部件的材料技术
• 飞行器部件的轻量化和高性能。
• 飞行器部件的耐高温和抗腐蚀。
飞行器部件的制造技术
• 飞行器部件的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
• 飞行器部件的装配技术和检测技术。
飞行器部件的控制系统
• 飞行器部件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火箭的关键技术
01
火箭的推进技术
• 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和氧化剂。
•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比冲。
02
火箭的结构设计
• 火箭的壳体和结构件。
• 火箭的分离装置和控制系统。
03
火箭的发射技术
• 火箭的发射场地和发射条件。
• 火箭的发射流程和安全性。
火箭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火箭的发展趋势
火箭面临的挑战
• 火箭的可重复使用和低成本。
航空航天装置在侦察中的应用
• 通过卫星侦察敌方的军事部署和动态。
• 通过无人机侦察敌方的地形和战场环境。
航空航天装置在打击中的应用
• 通过导弹和无人机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 通过导航卫星和无人机对敌方目标进行定位和导航。
航空航天装置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装置在通信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装置在导航中的应用
• 通过航空航天装置降低航空航天装置的运行成本。
促进航空航天装置发展的建议
加强航空航天装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航空航天装置技术和管理经验。
• 促进国际航空航天装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航空航天装置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 提高航空航天装置的关键技术水平。

神舟飞船结构构成全讲解

神舟飞船结构构成全讲解

神舟飞船结构构成全讲解轨道舱轨道舱:“多功能厅”、航天员的“家”“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

“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

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航天员的“家”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

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塔逃逸塔:保飞船安全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

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

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

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推进舱:又叫仪器舱。

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舱段介绍轨道舱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

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

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与制造方案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与制造方案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与制造方案第一章航天器动力系统概述 (2)1.1 动力系统概念 (2)1.2 动力系统分类 (2)1.3 动力系统发展趋势 (3)第二章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3)2.1 设计原则 (3)2.2 设计要求 (4)2.3 设计流程 (4)第三章航天器动力系统方案设计 (5)3.1 动力系统方案选择 (5)3.2 动力系统布局设计 (5)3.3 动力系统参数设计 (6)第四章航天器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6)4.1 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6)4.2 动力系统集成与测试 (7)4.3 动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 (7)第五章航天器动力系统组件设计与制造 (8)5.1 燃烧室设计与制造 (8)5.2 喷嘴设计与制造 (8)5.3 推力器设计与制造 (8)第六章航天器动力系统控制与优化 (9)6.1 控制策略设计 (9)6.2 优化方法研究 (9)6.3 控制系统实现 (10)第七章航天器动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10)7.1 安全性分析 (10)7.1.1 安全性概述 (10)7.1.2 安全性分析方法 (11)7.1.3 安全性分析实例 (11)7.2 可靠性评估 (11)7.2.1 可靠性概述 (11)7.2.2 可靠性评估方法 (11)7.2.3 可靠性评估实例 (11)7.3 安全与可靠性保障措施 (12)7.3.1 设计阶段的保障措施 (12)7.3.2 制造阶段的保障措施 (12)7.3.3 运行阶段的保障措施 (12)第八章航天器动力系统集成与调试 (12)8.1 动力系统集成流程 (12)8.2 调试方法与步骤 (13)8.3 集成与调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3)第九章航天器动力系统试验与验证 (14)9.1 地面试验 (14)9.1.1 概述 (14)9.1.2 静态试验 (14)9.1.3 动态试验 (14)9.1.4 模拟试验 (14)9.2 飞行试验 (14)9.2.1 概述 (14)9.2.2 飞行试验准备 (15)9.2.3 飞行试验实施 (15)9.2.4 飞行试验结果分析 (15)9.3 试验结果分析 (15)9.3.1 地面试验结果分析 (15)9.3.2 飞行试验结果分析 (15)第十章航天器动力系统发展前景与展望 (15)10.1 动力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15)10.2 动力系统在航天器应用中的地位与作用 (16)10.3 动力系统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16)第一章航天器动力系统概述1.1 动力系统概念航天器动力系统是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器提供所需的动力,以完成预定任务。

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总结

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总结

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总结航空航天被视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在大一学习阶段,我们接触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大一航空航天类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航空航天的定义与历史航空航天是指人类探索天空和太空的活动,包括航空(大气层内)和宇宙航天(太空层内)两部分。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对飞行的憧憬,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航空航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二、飞行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1. 飞行器的基本构造:飞行器主要由机身、机翼、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身提供载荷和乘员的空间,机翼提供升力,动力装置提供推力,控制系统用于操纵飞行器的姿态和航向。

2. 升力和重力平衡原理:飞行器在空气中飞行时,通过机翼产生的升力平衡重力,保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

3. 推力和阻力平衡原理:飞行器通过动力装置提供的推力克服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保持速度稳定。

三、航空航天中常用的材料与工艺1. 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中常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等,以确保飞行器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飞行性能。

2. 航空航天工艺:航空航天领域拥有一套独特的制造工艺,包括金属成形、焊接、表面涂装和复合材料的制备等。

四、机载传感器与航空电子设备1. 机载传感器:机载传感器用于收集飞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如空速、高度、姿态和导航数据等。

这些传感器对于飞行器的安全和导航至关重要。

2. 航空电子设备:航空航天领域依赖于大量的电子设备,如雷达、飞行控制系统和通信设备等,这些设备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航空航天的航行规则与安全1. 航行规则:航空航天领域有一系列的航行规则,用于规范飞行器在空中的行为和航线选择,确保飞行安全。

2. 航空安全:航空航天领域非常注重航空安全。

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运营过程中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和监测。

六、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1. 无人机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多个方面,如航拍、农业、物流等。

公基航天知识点总结

公基航天知识点总结

公基航天知识点总结航天是指人类利用航天器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进行活动的一种科技和行为。

航天领域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就航天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航天器的类型航天器是进行太空探索和研究的工具和载具,根据其用途和构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卫星: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用于通讯、导航、气象观测等用途。

2. 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指由人类制造并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用于科学研究、地球观测、通讯、导航等目的。

3.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用于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返回地面的飞行器,包括有人飞船和空间站等。

4. 探测器:探测器是一种无人控制的太空探测器,用于通过遥测收集太空信息、观测星体、探测行星等用途。

5. 火箭:火箭是一种推进能源强大的飞行器,用于将航天器送入空间中。

二、航天技术的基本原理1. 火箭动力学: 火箭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以推动火箭本身产生推力。

火箭喷射的燃气产生的反冲力推动火箭向前飞行。

2. 轨道力学: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其运动轨迹将受到行星的引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轨道力学是负责研究航天器在轨道运动规律的学科。

3. 航天工程学:航天工程学是对航天器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运行过程的工程学科,包括航天器的结构设计、燃料系统、动力系统等。

三、航天领域的应用1. 通讯导航:航天器可以用于通讯卫星的发射和维护,以及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

2. 天文观测:航天器可以用于天文观测,如太阳观测、星体探测等。

3. 地球观测:航天器可以用于地球观测,如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

4. 空间科学:航天器可以用于太空科学研究,如宇宙探索、行星探测等。

四、航天器的发展历程航天探索自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多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如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登月、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等。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器将有望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五、航天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航天产业是全球性产业,众多国家都在进行航天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第二讲军事航天技术

第二讲军事航天技术

柏林事件 1961年,苏联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 林驻军,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于1961年12 月撤出。 柏林事件(1961)
古巴导弹危机 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 则坚持要求撤除而引发。危机期间,美苏双方在核 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 古巴导弹危机(1962)
1964年 9月29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突然向记者 宣布:共产党中国已经做好了试爆首枚原子弹的准备, 不久即将试爆。 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H-2
长 征 三 号 甲
长 征 二 号
F
航天器
宇宙空间运行的飞行器。
人造地 球卫星
无人航 天器 科学试验卫星 应用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航天器 载人航 天器
空间探 行星和星 测器 载人飞船 际探测器 空间站 航天飞机
月球探测器
航天测控 对航天器飞行状态进行跟 踪测量,并控制其运动和工作状态的系统。 通常由航天控制中心和若干航天测控站 (包括测量船和测量飞机)组成。
苏联/俄罗斯的载人飞船 加加林于 1961 年 4 月 12 日乘东方号飞船环 地球飞行一周。列昂诺夫乘上升号出舱进行了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联盟号是使用时间最长的 载人飞船系列。
上升号
联盟号
美国的载人飞船 水星号是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系列,双子 星座是第二个载人飞船系列,阿波罗飞船首次 实现人类登上月球梦想。
监视可由雷达型(主动型)和电子侦察型(被 动型)两类卫星成对协同进行。雷达型卫星能提供 舰船尺寸的情报;电子侦察型卫星能提供舰船上电 子设备的情报。 美国海军海洋监视卫星( NOSS )计划,又称 白云计划。该卫星装有电子情报接收机,可侦测海 洋上大范围的舰船雷达与无线电信号,并确定舰队 的规模和动向。 NOSS 星座是由 1 颗主卫星和 3颗子卫 星组成。

航天器的能源系统与动力源

航天器的能源系统与动力源

航天器的能源系统与动力源航天器是人类追求空间探索的重要载体,而其能源系统与动力源则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完成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航天器能源系统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常见的动力源技术。

一、航天器能源系统分类及特点航天器能源系统可以根据能量来源和使用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能量来源,航天器能源系统主要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系统。

1. 传统能源系统:传统能源系统主要依赖燃料消耗来产生能量,如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固体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液体推进剂。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能量密度高,推力大,但燃料有限,需要定期补充。

2. 新能源系统:新能源系统是指航天器利用其他非传统能源来提供能量,如太阳能电池板、核能源等。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能源源源不断,可重复利用,对环境友好,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根据使用方式,航天器能源系统主要分为持续能源系统和存储能源系统。

1. 持续能源系统:持续能源系统指航天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能量,如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对太阳能的直接转换来提供能量。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供能稳定,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

2. 存储能源系统:存储能源系统指航天器将外部或内部的能量转化并储存,以备航天器需要时使用,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能量存储灵活,但储能量有限,需要定期更换或充电。

二、常见的动力源技术航天器利用各种动力源来驱动整个系统,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力源技术。

1. 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大量热能,并通过排出高速气流来产生巨大的推力。

常见的火箭发动机有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简单,操作可靠,适用于中小型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具备可控性,适用于大型航天器。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航天器中的燃料电池通常采用氢气和氧气进行反应,产生水和电能。

燃料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效率、零排放等优势,适用于长期任务和需要较长时间供电的航天器。

载人飞船系列知识点总结

载人飞船系列知识点总结

载人飞船系列知识点总结载人飞船的基本构成载人飞船通常由飞行器、发射器和返回舱三部分构成。

飞行器主要包括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生命支持系统等,发射器用于将飞行器送入太空轨道,返回舱用于将宇航员从太空送回地面。

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推进剂、动力控制系统等。

发动机用于提供推进力,推进剂用于提供燃料。

动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飞船的姿态和速度。

导航系统:包括传感器、GPS、惯性导航系统等。

导航系统用于确定飞船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保证飞行器按照预定轨道飞行。

通信系统:包括天线、收发信机等。

通信系统用于飞船与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测控站进行通信,同时也用于飞船与其他飞行器进行通信。

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氧气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空气调度系统等。

生命支持系统用于维持宇航员在太空的呼吸、饮食和生活需求。

发射器:发射器是载人飞船起飞的平台和载体,包括液体火箭、固体火箭等。

发射器要具备足够的推进力和高度的安全性,保障飞船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返回舱: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在执行任务后返回地面的部分,它包括了降落伞、气密舱、飞行器外壳等。

返回舱的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安全保障和较高的稳定性,以确保宇航员在返回地面时的安全。

载人飞船的发展历史载人飞船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得到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这也催生了载人飞船的发展。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功执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标志着载人飞船的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此后,美国、欧洲、中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载人飞船的研发和测试,逐渐形成了载人飞船的多国竞赛局面。

1971年,美国成功发射了阿波罗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人类登月任务。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持续进行了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载人航天项目,为载人飞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苏联、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也不断完善了自己的载人飞船技术,实现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