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一)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指导: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题型分类及真题示例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指导: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题型分类及真题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ccf6714ff00bed5b9f31d27.png)
类比推理考察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关系的分析能力。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可分为集合概念类、逻辑关系类、同时附带考察一些常识知识。
考查形式为先给出一组有某种相关的词,然后在选项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近似的词。
按照题型的不同,类比推理题可分为如下类型:两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 (A、B为两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三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C (A、B、C为三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四词形:其基本形式为:()对于A相当于()对于B(A、B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词语)按照类比推理考查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如下类型:1.因果关系: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
3.对立关系:即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
4.属种与种属关系: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
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5.质同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
6.人与物的对应关系: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
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
8.事物与其作用对象的关系:在事物之间也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个事物作用于另一个事物,被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作用对象。
9.描述关系:指一个词是对另外一个词的形态、颜色、特征、性质等的说明或描述。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透析类比推理之逻辑关系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透析类比推理之逻辑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99b43138bd63186bdebbc30.png)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透析类比推理之逻辑关系2022国家公务员笔试备考已开始,为了帮助大家提早备考,这里特整理了,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行测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顺利备考。
下面为大家分享: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透析类比推理之逻辑关系。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透析类比推理之逻辑关系在行测考试当中,判断推理是一个必考的考点。
判断推理在实际考查中有四个小版块,每个小版块一般都会考查1-3题左右。
对于这种题目很多考生往往望而生畏,觉得很纠结很难以至于无从下手。
只要我们了解每个版块具体的考查题型特征,掌握每种题型对应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
今天,中公教育就以其中的类比推理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要想更好地解决类比推理,首先就要宏观的了解这种题目的结构和特征。
类比推理题目结构特别简单,只有题干和选项,默认要找一个选项的词项间关系和题干词项间关系最为一致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题目的呈现形式(题型)、词项间的常见关系(常考考点)。
接下来用一些逻辑关系例子,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
【例】考查形式1.两项式,A;B型美好:美妙2.三项式,A;B;C 黄金:金属:首饰3.括号式,A对于( )相当于B对于( )( )对于A相当于( )对于B以上是类比推理的考查形式,在这里注意括号式,并不能直接在题干上找出词项关系,因此这种类型需要代入选项进行斟酌。
同时,还要注意括号式前后最好是同一属性的规律。
【例】词项间关系之逻辑关系1.全同关系:两者是同一事物土豆: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话筒:麦克风一般在实际题目中呈现的往往是同一事物的别称、俗语、翻译等2.全异关系:两个概念间没有交集(所有A非B)①反对全异:黑色:白色老人:小孩东方:西方②矛盾全异:男人:女人白天:黑夜幸存者:遇难者反对全异是指两者没有交集,但是对于同一事物状态除了这两者还有其他。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六大题型分析-推荐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六大题型分析-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8100997a910ef12d2bf9e702.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六大题型分析逻辑判断部分一直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测查重点,一般考查10道题目,强调对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综合考查考生对逻辑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
许多考生对此感到头疼,因为逻辑判断这部分考试题目有很强的迷惑性,考生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掉入命题人的陷阱中。
文都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从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总结出这部分最为常考的题型主要包括六大类。
只要广大备考考生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集中训练,还是可以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
一、逻辑判断类 解题关键: 矛盾关系:都是和可能不是,都不是和可能是,为矛盾关系。
特征: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必有一真一假。
上反对关系:都是和都不是。
特征: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可能是和可能不是。
特征: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
从属关系:都是和可能是,都不是和可能不是。
特征: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1.性质判断推理 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命题或者直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性质判断通常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要素组成。
性质判断根据量和性质共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
这类题目是逻辑判断中常见的考点。
【例题】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解析】D。
题干是第二格的三段论,聪明人只是近视眼中的一部分,我近视厉害,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可是有可能我聪明,也有可能不聪明。
用欧拉图可以表示如下。
A是聪明人,B是近视眼人,我在B中,可能在A中,也可能不在A中,故我是否聪明不确定。
以此,犯同样错误就是D。
故答案选择D。
3.关系推理 事物或对象不仅具有各种性质,而且事物或对象之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
逻辑把断定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关系的判断叫做关系判断。
【例题】甘蓝比菠菜更有营养。
但是,因为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所以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资料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1e1f5a011ca300a6c3905b.png)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
而“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更加。
解析凸显其重要性。
对于如何解这类试题,下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矛盾相关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2、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
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一般有三种: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事互为矛盾;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
第二、分析题干。
1、分析问法。
矛盾命题的问法一般为“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如果几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是?”“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等。
2、找突破口。
在这类题型的考察中,根据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根据这一特性代入题干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撇开矛盾关系(3)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方法点和,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问题。
下面通过几道国家和地方的行测真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
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 逻辑推理
![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 逻辑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54e993daef5ef7ba0d3ca2.png)
一、推断结论型此类题型的具体形式是:以题干的陈述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选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者不可能推出的结论。
此类题型通常要求直接从题干中可以推出,而不需要附加其他条件,并且推断出的结论不是在原文中直接出现的,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才能得出。
此类题型的提问方式主要有:“由此可以推出……”“由此推不出的一项是……”“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是真的?”“如果上述信息时真实的,那么以下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1.言语推理型:言语推理型类似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在此不做详细的阐述,只要是对片段阅读掌握的充分,相信此类型的试题将会很容易解答。
【例题】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缨勒解释道:“宗教是一种内心的本能,或气质,它独立地、不借助感觉和理性,能使人们领悟在不同名称和各种伪装下的无限。
”把宗教解释为“独立地、不借助感觉和理性”而领悟“无限”的才能,真是高明之极。
让宗教站在“无限”上,也就一劳永逸地摆脱了科学知识的“纠缠”。
因为科学知识无论怎样发展,始终是“有限”的,那些“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其原因的经验事实”也就永远成为“无限”——“神和上帝”的领地。
从以上文字可以推测()。
A.作者认为麦克斯的高明之处在于掌握了领悟无限的才能B.麦克斯支持“世界永远是不可知的”这样一种理论C.作者认为麦克斯解释使“无限”成了“神和上帝”的领地D.科学知识无法触及支撑宗教发展乃至繁荣的智慧核心【解析】答案为C。
A项偷换概念,麦克斯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才能”,其高明是在于领悟了“无限”,让宗教站在“无限”上,也就一劳永逸地摆脱了科学知识的“纠缠”。
B项中的“永远”本身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并且由题干并不能推出麦克斯支持“世界永远是不可知的”这样一种理论。
C项是正确的,题干最后一句话恰好是表述了这一意思。
D项属于无关项,题干中没有提及。
2.话语真伪型根据题目的表现形式把这类考题归结为真话假话型,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基本质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运用问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中的“缺一不可”――联言命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中的“缺一不可”――联言命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9d8b6b0912a2161579294a.png)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中的“缺一不可”――联言命题公务员考试中逻辑推理板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考查联言命题的试题也是屡见不鲜。
考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联言命题:一是矛盾关系,二是推出关系。
下面由中公教育专家来带你认识联言命题。
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习一个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
联言命题是指判断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标准式为“A且B”。
这个含义中我们来关注一个关键词:“同时存在”。
所谓“同时存在”即每个成分均为真,则整个联言命题为真。
比如“高富帅”,那么身高高、财富多、长相帅都要同时满足,命题整体才成立。
考试过程中,如何判断题目考查的就是联言命题?可以通过关联词来进行判断。
第一类并列关联词,如“和、且、又、与”,例句“3和5是奇数”,可简单写成标准式“3奇且5奇。
第二类转折关联词,如“但是、然而、却”,例句“我很丑,但是很温柔”,也可写成标准式“我丑且我温柔”。
第三类递进关联词,如“甚至、更、何况、而且”,例句“小红不但是舞者,而且是艺术家”,可写成标准式“红舞者且红艺术家”;第四类承接关联词,如“先···再···、首先···其次···最后···、然后”,例句“小黄结婚,然后生子”,可写成标准式“黄结婚且黄生子”。
这四类关联词中,特别关注第二类转折关联词,由其引导的句子虽然语义上有转折,但都是同时成立的,因而也算联言命题。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标准式的写法以简单为主,同学们可灵活操作。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考试常考的联言命题考点。
先来看矛盾关系。
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双方必有一真一假,那么联言命题“A且B”的矛盾是什么?举个例子:某人又高又帅。
那高、帅同时满足整体才为真。
不高却帅、高却不帅、不高也不帅这三种情况下原命题都为假,所以概括为高、帅至少有一个不成立时即“不高或不帅”为原命题的矛盾。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a944b5083c4bb4cf7ecd19b.png)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
而“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更加。
解析凸显其重要性。
对于如何解这类试题,下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矛盾相关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2、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
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一般有三种: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事互为矛盾;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
第二、分析题干。
1、分析问法。
矛盾命题的问法一般为“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如果几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是?”“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等。
2、找突破口。
在这类题型的考察中,根据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根据这一特性代入题干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撇开矛盾关系(3)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方法点和,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问题。
下面通过几道国家和地方的行测真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
公务员笔试矛盾关系——不等式问题
![公务员笔试矛盾关系——不等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b8cafe9b89680203d8253f.png)
公务员笔试矛盾关系——不等式问题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崔隽矛盾关系是行测考试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重要概念,一个命题的矛盾,就是除了它本身外其他所有情况的总和。
这个定义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还可以在一些涉及不等式关系的矛盾型题目中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介绍。
【例1】副校长:“我主张王老师和邱老师中至多有一人可以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
”校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准确地表达了校长的意见?A.王老师和邱老师都不可以被推荐B.王老师和邱老师至少有一人可以被推荐C.王老师和邱老师都可以被推荐D.如果王老师可以被推荐,则邱老师也可以【答案】C。
解析:题干中校长不同意副校长的意见,说明校长的意见是副校长所说命题的矛盾命题。
副校长说的“至多有一人可以被推荐”可以表示为“≤1”,其矛盾应该是“>1”,而题干中一共就两人,所以二人都可以被推荐。
【例2】某班同学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王宁说班里有同学不能参加。
班长说:“我看513宿舍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最多有两人能参加。
”如果班长说对了,以下哪必定为假?A.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四人中有两人能参加B.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四人都不能参加C.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四人都能参加D.如果秋菊、阿春都参加,那么秀秀和楠楠也都能参加【答案】C。
解析:题干中班长说的“最多有两人能参加”,可以用不等式表达为“≤2”,题目问哪项必为假,即选择题干的矛盾命题,应该是“>2”,所以选项中符合“>2”的只有C项。
这两个题目本质上都是对矛盾的考察,但是不属于常规的求矛盾。
对于题目中出现“至多”、“至少”这样的字眼,可以先用不等式表达出来,再求其矛盾命题。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特定矛盾关系的简单记忆,而要深刻理解矛盾的定义,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逻辑推理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逻辑推理试题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ebdb975fa300a6c30c229ff2.png)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逻辑推理试题及答案(一)01.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
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
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02.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03.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
针对这种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了痊愈。
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C)在6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E)在参加6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04.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十大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十大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9ae6f5f804d2b160b4ec082.png)
9.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一个事物发生导致另一个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前因后果无疑。因果关系有必然因果关系,非学术场合,其逻辑属性与充分条件关系类似,不赘述例证。此外,还有或然因果关系。指事物间的原因和结果存在某种联系,但不充分也不必要。如:“地震∶海啸”;“雷电∶山火”;“读大学∶赚大钱”等。再者,还有反变因果关系,如:“阳光∶黑暗”。“反变”是对概念的断定或否定后而形成的因果联系。(1)有阳光,就必然不黑暗。(2)没有阳光,是否黑暗不能确定。(可以有灯光、烛光等)。(3)黑暗就是没有阳光。(4)不黑暗,是否有阳光不能确定。在具体分析中,要辨别其中某个概念一旦反变,两者要具有必然(充分)因果关系的性质。上例中“有阳光,就必然不黑暗”就变化为具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属性。但是,如果变化为“没有阳光就黑暗”显然是谬误。
5.互补关系
互补关系不同于并列关系,它是指两个相互组合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一个完整的事物或现象的关系。比如我们常见的“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网球和网球拍”、“秤杆和秤砣”等等,如果只存在一个词语或者事物的话,那么对于实现它的整体功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两个事物或者词语相互组合才能构成一个整体,不然就不可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或者功能。
10.充分条件关系(逆向必要)
很多时候所给的两个词语或事物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可以逆转的映射关系,而是可以由前者必然性的得出后者,但这种必然关系却并不一定是可逆的。当然,有的老师随便把它归为因果或属性等关系,但这并不能概括全部,所以才有必要向大家阐述这种关系。如手术与消毒.正向看,手术一定要求消毒,但是反过来消毒的并不仅仅是手术。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附答案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dba81ba45177232e60a266.png)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附答案在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的不少题型中都有广泛的矛盾关系应用,考生应多进行试题练习提高做题能力,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一)1、9个人组成投票体,民主地决定各种议案,议案获得通过需要5票或5票以上。
此时每个人的权利均等。
一旦其中出现5个或5个以上的人结盟,那么其余的人实际上已被出局。
若9个人形成4个联盟,人数分别为3、3、2、1,每个联盟的权利不再相等。
由此推出结论( )。
A、人数分别为3、3、2的权利相等,人数为1的联盟权利为0B、若9人形成3个联盟,这3个联盟的人数分别为4、3、2C、若9人形成3个联盟,各联盟拥有的权利相等D、人数分别为3、3、2的权利相等,人数为1的联盟权利为12、过度工作和压力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失眠症。
现在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有压力。
尽管医生反复提出警告,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人员每周工作仍然超过六十小时,而其它工作人员每周仅工作四十小时。
只有每周工作超过五十小时的员工才能得到一定的奖金。
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些结论( )。
A、许多公司员工的大部分奖金给了管理人员B、公司管理人员比任何别的员工更容易患失眠症C、大多数得到一定奖金的公司管理人员患有失眠症D、没有每周仅仅工作四十小时的公司管理人员患有失眠症3、今年中国南方地区出现“民工荒”。
究其原因,或者是由于民工在家乡已找到工作;或者是由于南方地区民工工资太低,不再具有吸引力;或者是由于新农村建设进展加快,农民在农村既能增收,又能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
今年中国新农村建设确实进展加快,农民在农村既能增收又能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
据此,可以推出今年南方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
A、是由于民工在家乡已找到工作B、可能是由于民工在家乡已找到工作C、不是由于民工在家乡已找到工作D、是由于南方地区民工工资太低,不再具有吸引力4、现代的这个主导信仰有一项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当你越快取得某样想要的东西,就越保证能得到另一样想要的东西。
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9aa1aa45177232f60a2b3.png)
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及答案在国家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的不少题型中都有广泛的矛盾关系应用,考生应多进行试题练习提高做题能力,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一)1、京剧:芭蕾A、指南针:火药B、唐装:油画C、佛教:基督教D、武术:拳击2、电脑:鼠标A、《三国演义》:美髯公B、教室:书桌C、中国:黄河D、汽车:安全带3、钳子:修理A、农民:土地B、士兵:岗位C、粉笔:教师D、学校:学生4、股票:证券A、电脑病毒:程序B、粮食:谷物C、操作系统:电脑D、军人:警察5、构思:写作:发表A、点火:燃烧:熄灭B、播种:耕耘:收获C、改革:实验:创新D、设计:生产:销售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答案1、答案: D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一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题干两词是并列关系,与之相同逻辑关系的是A、C和D。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京剧”和“芭蕾”的第二重逻辑关系是对应关系,且是国内与国外间的对应关系。
A中“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国内的,C中“佛教”和“基督教”都是国外的,因此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D,故正确答案为D。
备注:本题需注意佛教不是起源于我国,而是古印度。
2、答案: C解析:题干中的“电脑”“鼠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电脑有鼠标,有鼠标的是电脑。
C项“中国”“黄河”是一一对应关系。
即:中国有黄河,有黄河的是中国。
本题正确答案为C。
A项不仅《三国演义》里有美髯公关羽,《水浒传》里也有美髯公朱全。
书桌不仅教室有,其他地方也有。
安全带不仅汽车有,飞机和其他设施也有。
A、B、D三项都不能构成一一对应,所以不是答案。
3、答案: 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间是对应关系,钳子是修理用的工具。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中土地被农民使用,但与题干的顺序不同;B、D中词语间也是对应关系,但与题干有区别,是人物和地点间的对应关系;C中粉笔是教师用的工具,故正确答案为C。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模块解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模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289bb6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3.png)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又是一年备考时,多年来教学进程中发觉,很多同学在备考进程中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一、逻辑判定(一) 必定性推理必定性推理重点考察真谎话问题、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朴素逻辑1. 真谎话问题:真谎话问题主要思路是①找矛盾关系;②没矛盾关系,找反对关系;③既没矛盾关系,也没反对关系,需要进行假定法去做。
真谎话问题是逻辑判定中比较基础的题型,期望同学们一定要多加掌控。
2.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的题目一直是省考、国考考察的重点,需要考生们不仅要掌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A→B为真,若A真,则B真;若B假,则A假)。
还需要把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相干知识点进行掌控,使考生们能够镇定的应对综合推理的题型。
3. 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近几年考试中比较重点考察的题型,作答朴素逻辑的题目,关键要找好题目的突破口,包括肯定项和关联项。
同时要结合解题的方法,排除法、假定法等。
需要考生们多加练习,保证做题效率和做题正确率。
(二) 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包括了5种题型,削弱型、加强型、说明型、评判型、结论型。
其中削弱型和加强型一直是考察的重点1. 削弱型题目:削弱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削弱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结论不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能削弱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2.加强型题目:加强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加强型和隐含假定型题目的做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题干结论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都能加强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另外的三种题型:说明型,评判型和结论型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只要分析好题目,掌控好答题方法就可以有很好的准确率。
二、定义判定:1.题型类别:主要考核单定义和多定义为主2.知识点考核:考核法律、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考生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知道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f4da9d4ad51f01dc281f13c.png)
吉林华图每天为大家整理发布大量备考资料、考试资讯,请大家时刻关注吉林华图官网/进行查看。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类比推理一般都会以10道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不是很好拿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大量的练习。
类比推理的备考重点在于词项间关系的掌握,尽可能多地了解词项间的各种关系,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比较常见的是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类比推理的出题形式有二元推理、三元推理和四词推理三种,其考查的本质是二元关系,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在此针对类比推理的二元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比如“生”和“死”,不是“生”一定是“死”。
用集合图形来表示的话如下图:非A即B的关系,A与B穷尽了整个集合。
一、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比如“黑色”和“白色”。
不是“黑色”,不一定就是“白色”。
因为还有其他颜色的情况存在。
用集合图形来表示的话如下图: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275513529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了A和B这两种情况之外,还有C这种情况。
【例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答案】A#p#副标题#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关系,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况。
A项,男人和女人也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别的颜色,也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有青年这么一种情况,也是反对关系。
【例2】火炬:蜡烛A、中药:草药B、矿石:煤炭C、棉布:丝绸D、扇子:蚊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对关系,火炬和蜡烛都可以照明,除了火炬和蜡烛之外还有其他可以照明的,比如灯泡。
2017年国考运用矛盾法解判断推理题
![2017年国考运用矛盾法解判断推理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93dd34482fb4daa58d4be5.png)
2017年国考运用矛盾法解判断推理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剩下二十多天,许多考生已经进入最后的紧张备考状态,在国考行测判断推理考试中常遇到一个题目有多句话,且告诉我们有几真几假时,可以尝试寻找矛盾关系,使用矛盾法解题,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直言命题:“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和“有些S是P”;“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
例题: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西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西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订婚。
鲍西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西娅的肖像。
求婚者中谁通过这三句话,最先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谁就可以娶到鲍西娅。
金盒子上说:“肖像不在此盒中。
”银盒子上说:“肖像在铅盒中。
”铅盒子上说:“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西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话是真的。
鲍西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A.金盒子B.银盒子C.铅盒子D.不能确定解题分析:题目中指出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可以利用矛盾关系来解题。
我们先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盒子,那么除了这两个盒子外,第三个便是说假话的盒子。
题干中,银盘子说“肖像在铅盒中”,铅盒子说肖像不在铅盒中,两者构成矛盾关系,因此必有一真一假。
由此可以确定剩下的金盒子的话是假的,即“肖像在金盒子中”。
所以,正确答案是A。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带答案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588ac85a8102d277a22f3c.png)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带答案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一)1、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
这一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2、美国科学家研究动物冬眠的原因,从正在冬眠的黄鼠身上抽血分别注射到两只已经脱离了冬眠的黄鼠的腿静脉中,并放入7℃冷房中,几天后,这两只脱离冬眠的黄鼠又进入了冬眠。
同年六月,又从这两只黄鼠身上抽血注射到三只处于活动期的黄鼠腿静脉中,这时虽已是夏季,但这三只活动期的黄鼠又进入了冬眠。
同年七月,又从这三只黄鼠身上抽血注射到五只处于活动期的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那五只黄鼠也进入冬眠。
他们还从冬眠旱獭身上抽血注射到活动期的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黄鼠也进入了冬眠。
由此可以得出哪个结论( )A、美国科学家破坏动物冬眠的规律是不人道的做法B、黄鼠的冬眠期很长C、活动期动物被注射冬眠动物的血,就能进入冬眠D、旱獭和黄鼠的血液不会引起排斥反应3、经过破译敌人的密码,已经知道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执行秘密计划,广柑香蕉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大鸭梨的意思是( )。
A、秘密B、星期三C、进攻D、执行4、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竞争一个就业职位,他们四人中只能有一个人获得该职位。
在面试结束时,他们四个人对该次面试的结果进行了预测:甲说:我这次肯定得不到这个职位; 乙说:我估计这个职位应该是丁获得; 丙说:乙的口才最好,乙肯定能得到这个职位;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对了,那么到底谁能获得这个职位( )A、甲B、乙C、丙D、丁5、某地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消灭了所有的狼,但是,由于鹿不能长时间奔跑,体质开始下降,数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就是著名的狼鹿效应。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三大题型(一)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三大题型(一)](https://img.taocdn.com/s3/m/d4098090daef5ef7ba0d3cf8.png)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三大题型(一)与同属于判断推理模块的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相比,类比推理表面上看起来是最简单的题目类型,因为类比推理的题干短、字数少、结构清晰,所以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认为其非常简单。
但是,练习或者考试的结果却往往令广大考生失望。
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首先,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训练。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去努力,结果往往不会太好,更何况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题型,类比推理怎么会让你不费力气就能拿到分数呢。
所以,思想上的重视和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类比推理主要考查的是词语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因此,仅仅依靠自己的常识去想当然地做题是不够的,必须对词语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关系进行系统性地学习,增强敏感性。
为此,文都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各位专家通过对近十年来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研究与分析为广大考生精心编写了行测五大模块的专项突破教材,其中,《判断推理》就为大家集中归纳讲解了类比推理部分的18种重点常考关系和三种出题模型。
所以,大家对类比推理的复习备考,既不能毫不重视,也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只要把《判断推理》这本书中所讲的三大题型、18种关系认真学习并掌握了,类比推理题目将让你轻松得分。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三种题型和18中关系。
第一种是单一类比推理单一类比推理需应试者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与题干的一对单词具有共同属性的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通过对大量类比推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归纳出如下18种典型关系:1. 原因与结果【例题1】努力:成功。
正确选项为()A.生根:发芽B.耕耘:收获C.城市:乡村D.原告:被告【答案】B【解析】必要条件推理。
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弄清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耕耘是收获的必要条件。
故正确答案选择B。
2. 工具与作用【例题】汽车:运输。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行测真假推理矛盾关系公式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行测真假推理矛盾关系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fb69a83b9d528ea80c77901.png)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推理矛盾关系公式在行测逻辑判断的真假推理中,矛盾关系的第四种表现形式是:A→B与A且(—B)互为矛盾关系,即A→B=—[A且(—B)]。
按照徳摩根等价命题去括号可知A→B=—[A且(—B)]=—A或B,即A→B=—A或B。
这个公式在解析一些表现形式较复杂的题目以及一些推导过程较难的逻辑题目时效果很显著。
例题1:某县举行文明乡镇评比,4位评委对参评的青莲乡、夏荷乡和芙蓉镇获得文明乡镇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
评委甲说:“如果青莲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那么夏荷乡和芙蓉镇也能获得此称号。
”评委乙说:“如果青莲乡和夏荷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则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
”评委丙说:“不管青莲乡能否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都获得此称号是不可能的。
”评委丁说:“我看青莲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但是,如果夏荷乡能获得此称号,则芙蓉镇不可能获此称号。
”评比结果揭晓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成立。
据此,可以推出:()A、三个乡都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B、三个乡镇都不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C、青莲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D、青莲乡不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能获此称号解析:真假推理题目,找矛盾关系。
甲:青莲乡→夏荷乡且芙蓉镇,其矛盾命题为:青莲乡且[(—夏荷乡)或(—芙蓉镇)] 丁:青莲乡且(夏荷乡→—芙蓉镇),其等价命题为:青莲乡且[(—夏荷乡)或(—芙蓉镇)] 故甲的矛盾命题和丁的等价命题一致,所以甲丁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乙丙都假。
乙:青莲乡且夏荷乡→—芙蓉镇,这是假的,则其矛盾命题为真。
其矛盾命题为:青莲乡且夏荷乡且芙蓉镇,即A。
例题2:某机关拟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专项国防教育活动。
至于采用何种活动形式,组织者甲、乙、丙三人意见如下:甲:如果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那就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乙:如果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那就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丙: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上述三人的意见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合,最后结果是:A。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1)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1)](https://img.taocdn.com/s3/m/3687741cce2f0066f433224c.png)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中,逻辑推理部分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部分,解题花费时间较多,从而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
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甲:不是我作的案乙:丁就是罪犯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丁:乙是有意诬陷我;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
那么请问罪犯是谁?A 甲B 乙C 丙D 丁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
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
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
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一)
华图教育何晓鹏
在判断推理的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模块即为真假推理。
真假推理的解题技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矛盾关系。
所谓矛盾关系,指的是两个命题之中非此即彼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我们所表述的这两种情况,没有其他情况。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这两个命题便是矛盾关系。
在对于真假推理中,寻找矛盾是解题的第一步,那么考试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文章,将矛盾关系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集合矛盾。
所谓的集合矛盾,主要是针对集合推理中“所有”和“有的”之间的关系所确立的矛盾关系,也是矛盾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主要包含两组矛盾关系,我们讲所有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第一: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一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和有的不。
我们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进行解释。
假如说,给我们一间教室,教室里的学生都是男生,甲如是说。
那么乙说:甲在说谎。
那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情况下甲是在说谎,也就是,当教室里只要有一个人不是男生,那么甲的说法就是不成立的。
根据我们逻辑学的理论,这一个是可以叫做“有的”。
因此,所有都是的矛盾项就是有的不是。
第二: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的S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二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不和有的是。
我们同样通过刚才那个例子解释一下。
假如说,甲说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不是男生。
那么同样甲依然在说谎。
那么什么情况下,甲就是在说谎的。
同样,只要教室里有一个人是男生,那么就可以确定甲在说谎。
这个“某个”依然可以称为“有的”。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所有都不其矛盾命题是有的是。
在我们了解这两组矛盾关系之后,关键在题目中如何进行应用,下面我们来看,这两组矛盾关系在考试中是如何出现的。
例: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
乙说:“丁不是团员。
”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
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我们发现,这道题首先给了我们若干论断,然后根据设问可以确定这些论断有真有假,最后,让我们确定到底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
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道真假推理的题目。
然后我们解题第一步骤是找出其中是否具有矛盾关系。
在这道题目中我们发现了,存在我们之前所说的,所有都是与有的不这一组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的特性是必有一真一假,那么剩下的两个论断中必然全部都是真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乙和丁说的必然是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确实有的人不是团员。
那么就知道,甲说的是假的。
乙确实不是团员,这样便可以得出结论了。
对于集合矛盾来说,在考试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因此,河北华图(/)提醒各位考生,应当将这个知识点牢牢记住,并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