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积累文学常识和生字词。

2.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3.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词语在括号里填字。

干涸.()坍.塌()山毛榉.()废墟.()不()之地()根问底沉默()言慷()无私2、走进作者,掌握文学常识(2分钟)(1)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影。

)(2)写作背景让.乔诺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Manosque)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

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坚定和平信念。

这篇小说原来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

1954年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

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

故事虽是虚构的,但是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3)文体常识小说: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篇幅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参照示例,以“从课文的地方,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示例:他是一个认真工作的人。

相关语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1、植树人的精神品质;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新课教学:(一)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单元目标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1.概括牧羊人的精神。

2.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标出段落层次。

3.练习默读,了解课文结构,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4.结合具体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5.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6.通过课外写作,体会故事主旨以及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目标确定1.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3.理解人物形象。

4.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考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分钟)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

这个人是——(生齐答:植树的牧羊人。

)好,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位植树的牧羊人做了什么事情?请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描述牧羊人的语句、描写高原情况的语句。

2.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二)理清结构(10分钟)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2.师:请依据PPT上的情节概括,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师:作者叙述了高原的变化,是为了展示牧羊人的形象。

请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觉得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并提醒要结合具体的描写。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大家齐读首尾两端,感知牧羊人的形象。

(四)理解主题(10分钟)1.教师出示资料,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3.女同学读课文,男同学读资料,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022年统编版语文七上《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精品)

2022年统编版语文七上《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精品)

13.植树的牧羊人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2.体会环境描写和比照手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牧羊人的形象特点;体会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运用比照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助读资料】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他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成为坚决的和平主义者。

代表作有《屋顶上的轻骑兵》《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

【预习导学】[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戳.〔〕拣.〔〕鲜嫩.( ) 缝隙.〔〕干涸.〔〕chóu( )劳tān( )塌废xū( ) 呼xiào( ) 流tǎng ( )2. 词语解释。

〔1〕富饶:〔2〕干涸:〔3〕刨根问底:〔4〕不毛之地:[整体感知]【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分析人物形象1.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表现了什么?2.简要分析下面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3〕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3. 请概括说说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究点二赏析写作手法4.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⑲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同时告诉我们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也会被改变。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初中语文组考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植树的牧羊人》进行解读。

【板书题目】一、说教材《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

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地种树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文章咱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以及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好这篇文章,对于培养学生乐观坚强、勤劳坚韧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时的他们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于人生意义和人格品质有自己的思考。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进行,这样对文本会有一个更加丰富的感受。

此外,这是初中阶段学生一次接触到小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简要补充小说的基本知识,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小说这类文体的整体印象。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小说教学的建议,紧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目标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将做如下设计:1.抓住作者对牧羊人的细致描写与高原情况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是本课的重点)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评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析理解人物性格;3.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及执着的精神。

(人物性格分析和主旨感悟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自主合作交流,各抒己见,珍视独特体验。

篇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小说的主旨,应倡导学生多元化的解读。

如何设计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点燃学生探究主旨的火花,时时困扰着我。

苦苦思索后,我决定从探究牧羊人的幸福入手,先后抛出两个问题:“牧羊人种树之初幸福吗?”“牧羊人在种树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了吗?”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追寻牧羊人最初种树的目的。

对于种树过程中牧羊人的幸福体验,学生兴趣浓厚,畅所欲言,有的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读出“思念是一种幸福”;有的从“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体会到“心无旁骛地做事也是一种幸福”;有的从“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领悟到“满足也是一种幸福”;有的从“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体会到“身体健康也是幸福”。

这正是课堂上呈现的百花齐放、不曾预约的精彩。

但是,本节课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学生课堂读书、圈点勾画的时间偏少,对文本缺少更细致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讨论时间偏少,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够丰富等。

今后我将在语文园地中不懈追求,不懈探索,力争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后期的思考篇二1、小说教学教什么,如何教?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

尤其是初一的小说类作品,如何基于学情进行有效设计,这个难度更大。

小说知识不能生硬地套般,简单地讲解,如何巧妙地渗透,必须把握好尺度和分寸。

2、经典篇目(尤其是长文)如何教?长文短教如何借助载体来巧妙实现?也是巨大的挑战。

怎样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如何完成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既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方法的尝试。

12《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12《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12《植树的牧⽺⼈》导学案城关⼀中七年级语⽂第13课《植树的牧⽺⼈》导学案执笔:陈红波审核:龚利新授课⼈:授课时间:2017.11 学案编号:课型:讲读课学习⽬标(⼀)知识⽬标1.朗读课⽂,把握全⽂的结构安排和主要⼈物的性格特征;2.学会从⽂中准确地概括关键句、中⼼句,能够⼤致勾画出故事发展的情节。

(⼆)能⼒⽬标体味⽂章语⾔清新朴实、叙事清晰明了的特点,能⽤质朴的语⾔记录⾝边的平凡⼈和平凡事,并能简要地说说⾃⼰的感受和评价。

(三)情感⽬标1.感受牧⽺⼈的不⽓馁、不沮丧、坚持不懈的精神;2.懂得植树绿化、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的责任和义务,并⾃觉地投⾝于绿⾊环保的志愿⾏动中去;3.培养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活的良好品德,知晓并践⾏⼈与⾃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学习重点学会从⽂中准确地概括关键句、中⼼句,能够⼤致勾画出故事发展的情节。

学习难点培养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活的良好品德,知晓并践⾏⼈与⾃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于法国马诺斯克市,法国社会⼩说作家、著名电影编剧。

第⼀次世界⼤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他以描写⼤⾃然和乡村⽣活见长,主要作品有《⼈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

由其作品改编的动画⽚《植树的男⼈》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奖。

(⼆)写作背景本⽂节选⾃《植树的男⼈》(⼆⼗⼀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武娟译,崔维燕校译。

有删改。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个荒芜、破落、毫⽆⽣⽓的荒漠。

只有很少的⼈在这⼉过着冷漠、愤恨、孤独的⽣活。

有⼀个牧⽺⼈,他⼀边牧⽺,⼀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候不好,种⼗万棵树,最终只有⼀万棵长成⼤树。

尽管如此,牧⽺⼈没有⽓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

森林的规模不断扩⼤,渐渐的这个地区有了雾⽓、⽔分、溪⽔、村庄、泉⽔、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

2、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情感目标: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文文本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

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二)说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

”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

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学生版)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学生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评价牧羊人形象。

3.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多种手法的运用。

4.挖掘环保因素,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学习重点1.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2.理解牧羊人奇迹的意义。

教学难点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学法指导课文篇幅较长,适合默读。

多遍默读,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再读重在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三读圈点勾画出关键语句和精彩之处。

文章中一些议论性的语句,起到点睛作用,值得细细品味;还有一些描摹细致,生动形象的语句。

体会文章议论、描写与叙述有机结合的特色。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探究学习】(一)研读课题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明确:(二)研读写法1.作者在第17段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篇文章也是“奇迹”,你能说说“奇”其在什么地方吗?这篇文章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文章打动了编辑,他们就派人去寻找文中描写之地,却发现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位老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可是没多久这篇文章就风靡许多国家。

这虚构的故事,为何能打动人?除了主人公精神的伟大、细节的生动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使得这个故事如此有感染力,成了奇迹呢?明确:(1)在文章中可以找到很多的环境描写。

(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使得更有真情实感,很真实。

(3)对比手法。

(4)插叙的手法。

2.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5段)明确:(2)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4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4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备课人:陈文丽课题:学习目标:1.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2.学习人物的无私精神和高贵品质。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难点:1.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2.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树木,是什么精神在支持他?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导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

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2.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3.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废墟( ) 干涸( ) 坍塌( ) 戳( )酬劳( ) 流淌( ) 水渠( ) 乍看( )4.解释下面的词语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不毛之地:二、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3.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

4.在你眼中,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5.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6. 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总结提升1.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2.主旨把握: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如你面对这样荒凉的土地,你会做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

二、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1)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他生前最后一句话:“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2)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

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

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

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

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

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三、整体感知1.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2. 阅读课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细读分析1.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能力目标教师活动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了解本课学习要求。

2.引导学生自读知识卡片。

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

3.指导学生分层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扫清字词障碍。

(2)感知课文内容。

(3)列出文章提纲。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走进牧羊人的世界。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1.作者作品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

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

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

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

作品有《人世之歌》《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2.写作背景《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3.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干涸.(hé)坍.塌(tān)废墟.(xū)浇灌.(guàn)帐篷.(péng) 溜.达(liū) 水渠.(qú) 流淌.(tǎng)缝隙.(xì) 酬.劳(chóu) 沉默寡.言(guǎ)4.解释下列词语。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干涸:干枯,没有水。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7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7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须要用到教案来协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白话文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植树的牧羊人》教案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篇一:教学过程篇一(一)情境导入画家,用他的画笔在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绿水,而他远离浮躁,回来自然,孤独的行走在茫茫荒漠中,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漠变为绿洲。

这个人是谁?他做出了怎样的壮举?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植树的牧羊人》。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预习与沟通1、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难点。

2、检测学生预习状况,督促学生字词积累。

栋( ) 戳()慷( )慨废墟( ) 坍()塌琢()磨( )刨( )根问底微薄( )薄()荷3、重点词语词义驾驭。

慷慨:不毛之地:刨根问底:4、作者及其作品简介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闻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卒,在经验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决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许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闻名的作家之一。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傲慢,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闻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三)初次默读,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每分钟进入视野的文字不少于400字,一挥而就读完全文,默读的同时要勾画关键,可参看老师课件提示的信息勾画,并试着概括课文内容,训练用时6分钟。

2、考考你的"记忆力,抢答课文的主子公是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家庭状况:_____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_爱好:_______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3. 植树的牧羊人素养目标1.默读课文,抓住标志事件发展的词语,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深入文本,理解人物的光辉人格和蕴含的精神力量。

第1课时◎重点: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理清文章思路。

知识链接牧羊人的橡树林《天空》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能够登上《天空》杂志封面的,不是社会名流,就是风云人物。

然而,登上2010年第7期封面的却是一位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乡下老人——贾斯汀。

贾斯汀是伦敦西南部德文郡巴德里小镇的农民。

18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牧羊鞭的贾斯汀成为一名职业牧羊人。

巴德里小镇的南面,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

每当贾斯汀赶着羊群路过这里时就想:“如果能把这片荒山全部种上橡树该有多好啊!”他的想法很快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毕竟那片荒山有6000多亩,这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

很多同乡也非常不解,觉得贾斯汀的想法太荒谬了,可贾斯汀还是觉得要实现这个梦想。

从26岁开始,贾斯汀一边牧羊,一边实施自己的伟大构想。

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每天出门前,数好100粒橡树种子放在随身携带的袋子里,到了山上,他先把羊群安顿好,然后再把这些橡树种子一粒一粒地种下去,浇水,用羊粪施肥……他一干就是30年,每天他都坚持种下100粒橡树种子。

2010年,英国国家森林学会的科学家来到巴德里小镇,当他们看到这片6000多亩的橡树林时,无不为之惊叹。

科学家们决定采访这位老人,但是他已经去世。

感动不已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他的一张相片,连同他的事迹一同送到了《天空》杂志社。

情境预设曾经,那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荒野,狂风肆虐,村落废弃,只有一个老人孤独地在那里,把一粒又一粒的树种种在毫无生机的土地上。

许多年后,这里变了,变成了流淌着奶和蜜的田园。

这个普通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坚毅将荒芜的大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走进这个老人的世界,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导学建议截取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的相关片段,配合播放,增强感染力。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植树的牧羊人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植树的牧羊人

13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生字词,梳理课文内容,准确概括故事要点。

体会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回报的精神。

学习过程:【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填空。

(1)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主要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2)文体知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形象一般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栋.梁(dòng)慷慨.(kǎi)帐篷.(péng)滚烫.(tàng)戳.穿(chuō)干涸.(hé)废墟.(xū)坍.塌(tān)吼.叫(hǒu)酬.劳(chóu)微薄.(bó)琢.磨(zhuó)呼啸.(xiào)溜.达(liū)水渠.(qú)流淌.(tǎng)光秃.秃(tū)刨.根问底(páo)3.把握词语。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1.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线索?答案: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记叙的线索是由荒原到绿洲的变化。

以此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人物创造的奇迹。

(二)深层探究1.课文第2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有何作用?答案: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导学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导学案

《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通过文章词句,分析牧羊人的形象;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3.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4.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幸福与希望的追寻,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提高环保意识,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

课前导学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结构图解主旨点睛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的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乐园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字音字形kāng kǎi(慷慨)帐péng(篷)废墟.(xū)tān tā(坍塌)呼啸.(xiào)滚烫.(tàng)酬.劳(chóu)流淌.(tǎng)干涸.(hé)山毛榉.(jǔ)硬朗.(lǎng)水渠.(qú)词语释义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张扬:指宣扬;声张。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硬朗:指老人身体健壮。

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

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自主探究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线索?答: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记叙的线索是由荒地到绿洲的变化。

以此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人物创造的奇迹。

2.课文第2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生字词;
2、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了解牧羊人的故事,评价牧羊人形象;
3、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4、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
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假如每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自学探究
1、本文作者(),()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2、积累词语音形识记。

戳() tān( )塌山毛榉()废xū( )
Chóu( )劳水qú( ) 缝隙()干涸()词语解释。

3、解释下列词语。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4、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互学探究
主问题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学法指导:
1、先自主学习,在文中圈点勾画标注问题的各项内容。

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3、展学分工(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实际情况分工)。

主问题二体会故事的情节发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或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先自主学习,在文中圈点勾画标注。

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3、展学分工(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实际情况分工)。

主问题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
1、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3、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展学。

(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实际情况分工)。

四、拓展提升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认识或听说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达标检测
1、请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 )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 )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 )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 )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5、“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