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控制

合集下载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一、目的制定该程序以保证避免食品过敏原的交叉污染,控制职工将过敏原物质带入厂区污染产品,导致消费者食用后过敏,控制产品本身的过敏原对员工及消费者的保护,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对食品中本身带有的及可能受到加工环境或人为污染的食品过敏的控制及消费者误用的防止。

三、术语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当反应。

过敏原: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称为过敏原。

四、职责1、质量部检查每个新产品的成分,建立过敏原清单,并及时更新清单,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过敏原信息。

2、质量部在检验原料的运输车辆时,检验车辆内是否安装有与这一次采购原料无关的食品过敏原。

3、生产部负责原辅料储存时过敏原的控制。

4、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过敏原的控制。

五、内容1、主要的食物过敏原过敏原种类有:坚果类(杏仁、松子、榛子、胡桃、腰果、栗子、美洲山核桃、巴西尖果、开心果、澳大利亚昆士兰果),谷物类(小麦、黑麦、大麦、燕麦、Kamut及其杂交品种),蛋类,鱼类,花生,豆类,奶制品(包括乳糖),甲壳类,芹菜类,芥菜类,芝麻,羽扇豆类,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浓度超过10mg/kg或10mg/litre即为SO2。

2、培训质量部对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采购人员、仓储人员、企划人员、销售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培训常见的食品过敏原种类、成分、特征、危害以及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3、对含有过敏原物质的产品生产控制及员工、消费者的保护:3.1 原料购进控制:要求供应商对原料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按其标识检查评估过敏原物质的风险。

3.2 仓储:对不同原辅料在存储时做到分开堆放,不混放并标识是否含过敏原成分;3.3 领用:对含有过敏原物质的原辅料在领用时,要得到常务副总经理的审批,生产前由生产部组织工人对过敏原反应测试,对有反应的工人进行调整。

3.4 产品包装:企划包装设计时,对产品含有过敏原的成分以及消费者注意事项进行标识,由销售部确认后由客户确认。

ISO程序文件过敏原控制管理程序

ISO程序文件过敏原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为保证公司产品的食用安全,实现过敏原的全流程管理控制,避免过敏原交叉污染,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特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含过敏原产品、与含过敏原产品共用生产设备或同一生产场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和外来潜在过敏原风险的管理控制,对过敏原的识别、供应商审核评估、原辅料贮存处理、生产加工返工、产品包装和产品标识进行全流程管理。

3.职责质量部负责监督生产现场过敏原控制的执行落实,制订过敏原目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

研究院负责产品开发及配方变更过程中过敏原审核控制;审核产品标签标识内容,确保符合我国及产品销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

采购部负责原辅料供应商的过敏原管理的审核评估。

生管部负责含过敏原物料的仓储保管和物流跟踪。

生产部负责含生产区域过敏原交叉接触的预防控制,含过敏原的产品的生产策划和实现。

综管部负责员工过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提升员工过敏原意识。

技术部负责提供过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过敏原残留验证)。

市场部负责涉过敏原产品的销售跟踪和协助产品召回。

4. 内容过敏原的识别根据我国和产品销售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过敏原控制清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控制清单,实现对公司产品和原辅料的过敏原完整识别,确定公司产品和原辅料含有的过敏原成分和可能的过敏原风险.过敏原危害评估应包含在公司HACCP计划危害分析过程中.过敏原评估应包括产品原料、辅料、加工助剂和包装材料,了解其原料组成, 并评估是否在过敏原控制清单内.供应商审核批准过敏原控制管理评审应纳入公司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中.相关供应商应提供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计划以及记录,确保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能力.供应商审核应包括临时或紧急使用的供应商,临时采购合同或协议应有涉过敏原成分声明的内容,保证采购产品不含有未经宣布的过敏原成分.通过原辅料供应商加工现场调查等方式验证供应商过敏原控制计划实施效果.涉过敏原成分审核结果应妥善保存,同时反馈到食品安全小组.产品开发及其变更控制研究院将过敏原识别纳入产品开发控制中,在产品设计的源头识别过敏原,尽量不用涉过敏原物料,并负责产品配方变更.研究院审核评估产品中过敏原的使用必要性,避免因盲目设计而带入不必要的过敏风险.含过敏原成分的产品或样品研究开发,需得到高级研究员或更高层级领导认可批准.研究院对于产品中不可避免要引入的过敏原成分,应予以精炼等技术手段尽量降低过敏原含量,开发成低敏产品,并进行过敏原含量检测以正确评估产品潜在过敏风险.研究院应评估产品配方更改带来的食品安全影响,及时通知受影响的部门,便于HACCP计划、原料/成品规格书、卫生清洁、包装材料、采购仓储等监控环节更新,确保产品配方更改在控制状态下进行.过敏原的隔离预防过敏原原料单独设立收货和储存区域,并安排过敏原原料单独使用的容器和相关操作工具.含过敏原的原辅料应清晰识别,包装可靠妥当,不至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或毁坏.原料接收时应检查包装完好性,并做好记录,避免过敏原交叉污染.做好仓管员管理工作:接触过敏物质仓管员尽量使用可清晰识别的独立的工作服、工作鞋和发网及帽子等.接触过敏原的衣帽鞋应和其他衣帽鞋分隔开来彻底清洗.含过敏原物料在搬运过程必须加以遮盖保护,并具有清楚可见的标识.含过敏原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过敏原的人员应重新设计其交通模式,避免交叉接触.含过敏原产品和非过敏原产品应在单独生产场所或单独生产设备进行加工;条件不允许时,应利用物理屏障进行隔离,并给以颜色编码的标识加以区别.洁净区内产品混合、包装工序等在独立区域进行,设计专门管道避免空气系统等引入的过敏原风险.产品实现和返工控制区分所有含过敏原和不含过敏原的终产品清单,将含过敏原产品排列在生产过程的最后程序,并安排含相同过敏原产品进行长期生产运行,减少生产转换.在产品设计允许条件下,过敏原成分应安排在生产线尽可能晚的工序阶段加入.含过敏原产品生产结束后,应立即安排进行彻底清洁.返工是过敏原潜在交叉接触的重要源头.返工可能污染源有结转产品、不合格品、退回产品和原料相关停机产品等.含过敏原物料返工应按公司相应返工程序进行.含过敏原的返工物料应按“相似归于相似”原则返回相应物料中,同时做好记录工作.无法依次加以控制的返工料,必须标识在标签上,利用颜色标记等对含过敏原的返工器具进行识别,并防止交叉接触.含过敏原的返工物料的配方组成、产生时间、产生地点或阶段、返工处理时间、使用数量应予以清楚记录保存,进行文件化,确保达到可追溯要求.设备清洁制订公司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时应考虑过敏原物质的去除,清洗工艺应能彻底清洗祛除生产线上残留的过敏原物质.公司清洁工艺验证项目应包含过敏原残留的验证.应制定验证程序文件,包含生产线过敏原残留分析、关键控制点、取样方法、清洁验收标准、过敏原检测标准等内容.含过敏原产品的生产转换,应做好设备特别是共用设备的清洁工作,做好相应清洗记录和检查记录,防止过敏原残留导致交叉污染.生产开机前,应检查是否符合产品排序与清洁要求、设备检查标牌上清洁记录是否完整进行监测.确保过敏原不会带入下一批原料或产品中.查看设备检查记录发现存在不符合清洁程序情况,应在开始生产前按程序规定重新清洁,应对所有受影响的原料或产品实施“隔离”.质量部应评估受影响批次产品的过敏原含量,采取加注过敏原成分声称措施处理.清洁记录应实行月检制度,并根据半成品或终产品过敏原检测结果、清洁监测结果进行清洁工艺有效性和符合性评估.对清洁工艺实行持续改进以及再验证.产品标签公司产品标签管理程序应包含过敏原声称内容审查.过敏原必须加注标签,过敏原声称内容和形式应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并保证标签清楚传达所有过敏原,使用通用名称作为过敏原标识.过敏原声称范围应包括含过敏原成分的产品,还有同一生产线或生产环境下可能含过敏原成分的产品.出口销售产品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对声称的过敏原种类进行识别审核,加以调整.公司实施包装/标签检查程序,查阅包材接收记录和查看含过敏原产品标签验证包装材料上的配料声明和任何警示性标识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员工意识员工具备足够的过敏原知识是预防过交叉污染的重要部分.公司HACCP培训和安全培训计划应包括过敏原培训内容.做好过敏原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予以妥善保存.公司须确保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过敏原员工了解工厂所涉及使用的过敏原成分,在此同时针对员工岗位职责进行不同水平的过敏原培训,组织相应考核以保证关键岗位员工熟悉操作规范.公司应抽调员工面谈评估过敏原意识水平,查阅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确保过敏原培训得到有效落实.过敏原计划的评估改进评估过敏原管理执行情况应该包含在公司FSSC周期性评估范围内.食品安全小组应根据公司产品过敏原含量检测报告、客户投诉或相关部门反馈情况和公司内外反应信息对过敏原管理执行效果进行正确评估,并转化为书面记录.食品安全小组根据之前过敏原控制计划执行效果信息,结合公司产品和工厂变化情况,适时对监控体系进行更新,并给予记录.5.相关文件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设备清洁消毒工艺规程HACCP计划人参苦荞营养精华。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1、目的、涵义1.1目的:XXX在罐头生产过程中无潜在过敏原,以满足顾客及相关食品安全卫生法规的要求。

1.2涵义:过敏源:一部分人会引起产生不良反应的蛋白质或化合物。

2、范围适用于以过敏原的原料及辅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全过程(如有以含过敏原为原料、辅料进行生产时,要明显标识,并隔离生产)。

3、职责3.1供应部负责采购非过敏原的原料、辅料,并保存原辅料的调查证明,并对此程序实施归口控制。

3.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非过敏原的原辅料进行控制、记录和标识。

3.3品管部做好原辅料检验、过程控制记录4、过敏原内容主要包括4.1XXX过敏源主要包括:4.1.1含有麸子的谷类及其制品(例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其杂交品种)。

4.1.2甲壳纲(动物)及其制品。

4. 1.3鸡蛋及其制品。

4. 1.4鱼及其成品。

4. 1.5花生及其制品4.1.6大豆及其制品。

4. 1.7牛奶及其制品(包括乳糖)。

4. 1.8坚果及其制品。

(例如:杏仁、榛子、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澳大利亚坚果和昆土兰坚果)4. 1.9芹菜及其成品。

4.1.10羽扁豆及其成品。

4.1.11软体动物及其成品。

4.1.12芥末及其制品。

4.1.13芝麻及其制品。

4. 1.14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含量超过10mg/kg或10ml/L,以SO2表示)。

4.2美国《2004年食品过敏原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规》中的过敏原包括:牛奶、蛋、鱼类(如鲈鱼、鲽鱼或真鲟)、甲壳贝类(蟹、龙虾或虾)、树坚果类(如杏仁、美洲山核桃或胡桃)、小麦、花生、大豆。

该法规规定:对于鱼类、甲壳贝类、树坚果类三类食品必须标注具体的食品名称,食品过敏原应标注在成分表之后或附近,标注大小与成分表相同;或者在成分表的相关食品过敏原处用括号标出。

例外情况除外,如果违反《法规》要求,对于公司和其管理者将受到民事制裁或刑事处罚,或两者并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进行扣留。

过敏原控制和管理

过敏原控制和管理

食物过敏是一个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商有责任控制致敏物,并提供正确的信息。

管理原则根本目标:避免有过敏体质的消费者,在选用产品时发生过敏发应。

管理手段:应用GMP和HACCP分析避免交叉污染。

产品的主要致敏物必须在标签中标示出来。

控制-- 从原料的采购开始:供应商评估、主要致敏物声明(MAD)、建立原料标准并在标准中注明。

原料的存放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存放时有恰当的标签,含致敏物和不含致敏物的原料隔离存放。

由于器具可能会成为一个交叉接触的源头之一,因此使用专用器具或用后彻底的清洗。

设备及生产:尽可能的将过敏物在生产流程的末端加入,生产计划应尽量减少因不同产品的转换而造成的清洁。

清洁和消毒:用水湿清洁,干清洁,以产品冲洗。

返工:宗旨:确保含致敏物的返工料不被意外地加入到不含致敏物的返工粉中。

原则1:成分相近者相加,建立返工矩阵,书面程序。

原则2:强调标签、颜色标示、避免交叉污染、加强清洁,含过敏物的产品应放在可清洁且有明显标识的容器中。

标签和包装:宗旨:确保产品与标签一致。

标签标识政策,所有原材料正确的标签标识也同等重要。

所有主要致敏物必须在标签中表示出来。

如果因为生产交叉接触引起的脚在标签中标注:可能含有微量花生、鸡蛋。

这里有几点必须要注意:致敏物标识必须清晰注明种类,如坚果不可指标坚果,要标明是榛子还是杏仁;标示的名次必须是大家能明白的:如干酪素最好标成牛奶蛋白,通俗易懂。

致敏物的主要管理政策:对主要致敏物在超过一定限量时进行适当的标识。

如: 花生, 在产品中超过 1 mg/kg 时必须在标签中进行标识。

食品安全性(Food Safety)是食品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性为“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造和(或)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我国有关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性应该是“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

ISO9001/ISO22000
一、目的:加强过敏源的管理,防止过敏源对其他产品的污染。

避免造成人员和消费者出现过敏反应,造成损伤。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所有原辅料,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所有产品,以及生产人员和消费者。

三、过敏原的种类:
1、内销企业,我国在过敏原控制方面,属于推荐性标识,主要依据GB/T23799以及GB 7718中过敏原标识中的分类,详见相关文件;
2、出口企业,在过敏原的种类方面主要依照产品接收国家的过敏原的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欧盟2003/89/EC、美国《2004年食品过敏源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规》等。

四、职责
1、采购部,要求供应商按照要求标示原料的成分,如有过敏原类物质要进行提示;
2、品质部,负责对采购原料进行查验,并对新品的原辅料检查,核对标签标识,对过敏原及时进行更新,监督生产现场的过敏原控制;对过敏原控制进行验证,定期进行过敏原控制与相关培训;
3、仓储部,仓库负责对含有过敏原的原辅料进行单独隔离存放,建立过敏原区,避免造成过敏原的交叉污染;
4、生产车间,生产车间要做好过敏原物料的管控,按照要求做好清洁和清场换产记录,防止过敏原的交叉污染。

五、控制程序
页码:第91 页。

过敏原控制和食品欺诈确认记录-2024

过敏原控制和食品欺诈确认记录-2024

过敏原控制和食品欺诈确认记录-2024在食品行业中,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

过敏原控制和食品欺诈的防范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信任和企业的声誉。

本文将详细记录 2024 年在这两个关键领域所采取的措施、发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

一、过敏原控制(一)过敏原清单的建立与更新在 2024 年初,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了公司所涉及的过敏原清单。

这份清单不仅包括常见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和小麦,还涵盖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过敏原,如亚硫酸盐和麸质。

随着市场上新产品和新原料的不断涌现,我们确保每月对过敏原清单进行更新,以保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是有效控制过敏原的关键。

我们要求所有供应商提供详细的原料成分和潜在过敏原信息,并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其在过敏原管理方面的责任。

对于新供应商,我们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包括现场考察和原料检测。

在 2024 年,我们终止了与两家未能提供准确过敏原信息的供应商的合作,以降低潜在风险。

(三)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在生产车间,我们实施了严格的分区和标识制度。

将含有过敏原的生产线与不含过敏原的生产线分开,并在显著位置标明过敏原信息。

同时,加强了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程序,确保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不会发生交叉污染。

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意识,我们定期组织培训,让他们了解过敏原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四)产品标签和包装准确清晰的产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过敏原信息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设计团队与质量控制部门密切合作,确保产品标签上的过敏原信息准确无误、易于识别。

对于包装上的过敏原声明,我们采用了醒目的字体和颜色,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五)检测与监控为了验证过敏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建立了定期的检测制度。

每月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过敏原检测,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此外,我们还积极关注国内外的过敏原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控制策略。

4.2.5过敏原管理控制程序

4.2.5过敏原管理控制程序

过敏原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保证公司产品的食用安全,实现过敏原的全流程管理控制,避免过敏原交叉污染,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特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含过敏原产品、与含过敏原产品共用生产设备或同一生产场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和外来潜在过敏原风险的管理控制,对过敏原的识别、供应商审核评估、原辅料贮存处理、生产加工返工、产品包装和产品标识进行全流程管理。

3、职责3.1 品控部负责监督生产现场过敏原控制的执行落实,制订过敏原目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

3.2品控部负责审核产品标签标识内容,确保符合我国及产品销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

3.3采购部负责原辅料供应商的过敏原管理的审核评估。

3.4仓库负责含过敏原物料的仓储保管和物流跟踪。

3.4生产部负责含生产区域过敏原交叉接触的预防控制,含过敏原的产品的生产策划和实现。

3.5办公室负责员工过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提升员工过敏原意识。

3.6 品控部负责提供过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过敏原残留验证)。

3.7销售部负责涉过敏原产品的销售跟踪和产品召回。

4. 内容4.1 过敏原的识别4.1.1根据我国和产品销售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过敏原控制清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控制清单,实现对公司产品和原辅料的过敏原完整识别,确定公司产品和原辅料含有的过敏原成分和可能的过敏原风险。

4.1.2过敏原危害评估应包含在公司HACCP计划危害分析过程中。

过敏原评估应包括产品原料、辅料、加工助剂和包装材料,了解其原料组成,并评估是否在《过敏原控制清单》内。

4.2 供应商审核批准4.2.1过敏原控制管理评审应纳入公司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中。

相关供应商应提供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计划以及记录,确保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能力。

4.2.2 供应商审核应包括临时或紧急使用的供应商,临时采购合同或协议应有涉过敏原成分声明的内容,保证采购产品不含有未经宣布的过敏原成分。

4.2.3通过原辅料供应商加工现场调查等方式验证供应商过敏原控制计划实施效果。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识别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以预防过敏原的交叉污染或对产品的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采购、加工、储存、运输和交付过程中过敏原的识别和控制。

3.术语3.1过敏: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当反应。

3.2过敏原: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称为过敏原4.职责和权限4.1采购部负责原辅料采购时过敏源的控制;4.2 交付部负责原辅料储存时过敏源的控制;4.3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过敏源的控制;4.4 品保部负责建立过敏源清单,并及时更新清单,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过敏源信息。

5.具体内容和工作程序5.1 主要的过敏源清单:5.1.1美国“八大类”:(1)牛奶;(2)蛋;(3)花生;(4)坚果(如杏仁、腰果、核桃);(5)鱼类(如鳕鱼、比目鱼);(6)贝类(如蟹类、龙虾、虾子);(7)大豆;(8)麦5.1.2欧盟认定的主要的过敏物有大概十四种:(1)花生及其制品:烘烤花生,花生酱,花生粉,花生油,落花生;(2)甲壳类动物及其制品:小虾,螃蟹,龙虾,小龙虾;(3)鱼类及其制品:狼鲈,鲣鱼,比目鱼,金枪鱼,凤尾鱼,鳕鱼,鲑鱼,鱼油,鱼明胶,鱼粉,鱼肉;(4)蛋类及其制品:蛋清,蛋黄,卵蛋白脂,卵白蛋白,溶菌酶,卵粘蛋白,蛋磷脂;(5)(树)坚果类及其制品:杏仁,榛子,胡桃,腰果,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坚果,澳大利亚坚果,及昆士兰坚果,坚果油;(6)乳及其制品(包括乳糖):脱脂乳,奶油,乳脂肪,酪乳,干酪素,酪蛋白酸盐,乳清,凝乳,干酪,稀奶油,酸奶,乳白蛋白,乳糖;(7)大豆及其制品:大豆蛋白,组织化或水解植物蛋白,大豆零食,大豆粉,大豆磷脂,大豆油,酱油(大豆制),日本豆面酱,豆腐,生育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类;(8)含谷蛋白的谷物及其制品:含谷蛋白谷物的完整清单: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尔特小麦,远古硬质小麦(Kamut)及其杂交品种;(9)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例如亚硫酸钠代谢物,酸式亚硫酸钠,二氧化硫;(10)芹菜及其制品:芹菜籽,块根芹,芹菜油,芹菜叶,芹菜浸提香油精;(11)芝麻籽及其制品:芝麻籽,芝麻油,芝麻酱;(12)芥末及其制品:芥末籽,芥末油,芥末浸提树脂油,芥末粉;(13)羽扇豆及其制品:羽扇豆粉,羽扇豆籽;(14)软体动物及其制品:蛤,扇贝,牡蛎,蚌类,章鱼,蜗牛等。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1.0 目的确保不含过敏原的原辅料、配送过程中不受到过敏原污染,确保已确认存在的过敏原辅料不会污染不含过敏原的原辅料的预防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过程的过敏原控制。

公司餐饮服务过程中含有以下致敏物质适用于本程序:a 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小麦粉或它们的杂交品系);b 鱼类及其制品;c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d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e花生及其制品;f 软体动物;g蛋类及其制品;h 大豆及其制品i 芹菜;j芝麻。

k.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公司餐饮服务过程中含有以下致敏物质不适用于本程序:亚硫酸盐残留量以二氧化硫(SO2)计大于10mg/kg或10mg/L的产品。

3.0 定义无4.0 职责4.1运营部负责在采购过程中对原料是否含过敏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识别;调查所采购的原料是否含有过敏原;4.2运营部仓库负责在接收物料时,对过敏原的物料隔离储存及标识;4.3运营部负责对含过敏原的物料抽样及本程序的验证管理;4.4运营部负责对餐饮服务过程中过敏原的控制。

5.0 内容5.1 原材料5.1.1 调查原材料或内包装材料供应商生产现场是否存在致敏物质,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5.1.2 运营部对加工储存过程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及交叉污染进行过敏原风险评估,如风险存在,指明风险存的地点,制定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

5.1.3运营部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及风险评估结果设定检查频率。

5.2 原料处理5.2.1 验收5.2.1.1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包装的完整无破损,原料无外露,外包装无沾有原料;5.2.1.2 特别注意致敏物质原料的验收,查看包装是否破损,原料有无外露或溢出;5.2.1.3 堆放货物的栈板应平整,无尘角,无突出的钉子,易划破原料包装的情况;5.2.1.4 原材料外包装应清楚标明所含致敏物质种类;5.2.1.5 拒收不符合以上规定的原材料。

过敏源控制管理规定

过敏源控制管理规定

过敏源控制管理规定1、目的正确识别过敏源物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过敏源的采购、储存、使用等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或出口国的要求,保证食品安全。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使用的原料、辅料中涉及过敏源物质的识别、采购、储存、使用等全过程。

3、定义:3.1过敏: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当反应。

3.2过敏源: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称为过敏源,本规定是指食品中的过敏源。

3.3过敏源物质:采用过敏源或其制品为原辅材料加工而成的物质。

4、职责4.1品管部负责公司使用物质中过敏源的识别,编制并及时更新过敏源清单;4.2采购部负责原辅料采购过程的过敏源的控制。

4.3仓储配送部负责原辅料储存过程的过敏源物质的控制及其入厂检验。

4.4研发中心负责过敏源物质添加确认,过敏源物质的配制及配料室过敏源物质的储存。

4.5各分厂负责生产过程中过敏源物质的控制。

5、规定5.1过敏源物质的识别5.1.1品管部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国家和出口国(如韩国、日本、欧盟、美国等)对食品过敏源物质的范围界定,并据此编制食品公司过敏源物质清单,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5.1.2品管部识别过敏源物质时必须充分考虑过敏源本身及其深加工产品,必要时考虑其加工过程可能引入的过敏源成分。

5.1.3品管部在编制或更新过敏源物质清单时,必须明确过敏源涉及的国家、过敏等级、主题、过敏原控制管理规定。

5.2过敏源物质的采购5.2.1过敏源物质供应商纳入合格供方前必须进行现场审核,之后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审核,同时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产品说明书(含使用的原辅材料),至少每年提供过敏源物质含过敏成分的官方全项检测报告(原件扫描版);5.2.2过敏源物质采购执行《采购管理规定》,合同中必须明确要求提供产品成分说明(含使用的原辅材料)和出厂检验合格单,且首次到货过敏源物质必须进行全项目检验和检测,合格后准予使用。

5.3过敏源物质的入厂检验5.3.1过敏源物质的入厂检验由仓储配送部检验员负责,严格执行《进货验证规程》和《辅料验收标准》执行;5.3.2入厂检验时必须核对过敏源物质的标签与实际产品的一致性,并保存原始产品标签及相应的检验记录;5.3.3供应商首次供货必须根据风险分析对过敏源成分进行检测。

过敏原的管理与控制

过敏原的管理与控制

过敏原的管理与控制编号:201700002编制:审核:批准:安徽顶味食品有限公司发布实施日期:2017年1月30日过敏原控制程序一、目的为更好的做好过敏原的安全性问题,把可能存在的任何过敏风险降至最低二、范围适用于含有过敏原食品的生产管理。

三、术语1.过敏: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当反应。

2.过敏原: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称为过敏源。

四、职责:1.技术质检部负责建立过敏原清单,并及时更新清单,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过敏原信息,负责提供过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过敏原残留验证)2.生产部负责原辅料储存时过敏原的控制管理。

3.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过敏原的控制。

4.综管部负责员工过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提升员工过敏原意识。

5.市场部负责涉过敏原产品的销售跟踪和协助产品召回。

五、内容和工作程序1.过敏源的物质:食品过敏原大部分是自然生成的蛋白质,目前已经知道的大约有160 多种食品含有可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过敏原,另外其它成分(味精,食用色素,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也可引起类似反应。

2.欧盟2003/89/EC指令中食品过敏原包括:含有麸子的谷物及其制品(例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尔特小麦、kamut 或其杂交品种);甲壳纲(动物)及其制品;鸡蛋及其制品;鱼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包括软糖);坚果及其制品(例如:杏仁、榛子、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澳大利亚坚果和昆士兰坚果);芹菜及其制品;芥末及其制品;芝麻及其制品;二氧化硫和浓度大于每公斤10 克的亚硫酸盐。

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转基因产品,包括食品和饲料,如果其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超过0.9%,就必须贴上标签,注明产地、成分及销售情况,并且这些信息至少要保留5 年时间。

3.美国《2004年食品过敏源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规》中食品过敏原包括:牛奶、蛋、鱼类(如鲈鱼、鲽鱼或真鳕)、甲壳贝类(蟹、龙虾或虾)、树坚果类(如杏仁、美洲山核桃或胡桃)、小麦、花生、大豆。

过敏原控制程序(食品工厂ISO)

过敏原控制程序(食品工厂ISO)

过敏原控制程序1.目的本公司目前生产的产品中不存在过敏原成分,如以后的产品中存在过敏原配料,应按本程序要求的过敏原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在贮存、运输、废弃等过程中对产品造成污染、误用。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用于生产的所有原料及辅料中过敏原的控制过程,适用于采购、储运、生产前生产计划的下达、工艺标准的制定和生产全过程。

3 术语3.1过敏: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应的反应。

3.2过敏原: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称为过敏原。

4职责4.1仓储部负责原辅料采购时过敏原的控制。

4.2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过敏原的控制。

4.3质量部负责建立公司原辅料含过敏原清单,并及时更新清单,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过敏原信息。

5具体内容和工作程序5.1国家标准明确的八大类过敏原清单:5.1.1含面筋谷物(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等)5.1.2 牛奶和乳制品(包括乳糖)5.1.3蛋和蛋制品5.1.4鱼和鱼制品5.1.5甲壳类和其产品5.1.6大豆和其产品5.1.7花生和其产品5.1.8坚果(榛子、扁桃仁、胡桃、开心果、腰果等)5.2信息控制5.2.1由质量部建立过敏原清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5.2.2质量部要及时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确保能够得到最新的过敏原信息,并更新过敏原清单传递给相关部门5.3采购控制5.3.1仓储部在采购辅料时,要索要产品成分说明书,如有必要,需对方注明过敏原。

5.3.2仓储部需要向生产部和质量部提供成分说明书。

5.4生产控制5.4.1每生产一批产品的生产计划必须对过敏原予以考虑,控制原料和辅料的入库和验收,对可能含有其成分的产品须单独存放标识,以防交叉污染。

5.4.2加工车间将根据生产计划的内容安排生产。

5.4.3对生产的产品中含有过敏原的产品,安排单独生产线(班次)的生产,要严格与其它生产线分开,对含过敏原的产品由轻到重的顺序生产。

5.4.4工器具进行彻底的清理卫生,对于生产了过敏原产品的生产线也必须彻底清理卫生。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1、目的建立过敏原管理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敏原污染风险并满足标签的法定要求。

2、范围公司所有产品的采购、贮存、加工及运输过程。

3、职责3.1品管部负责编制过敏原控制控制程序;3.2各部门负责按照过敏原管理规定实施。

4、关于过敏原的种类过敏原:一部分人会引起产生不良反应的蛋白质或化合物。

通过摄取食物在生物体中引起障碍及反应,对于食物抗原的免疫学性的有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物质。

4.1过敏原的物质食品过敏原大部分是自然生成的蛋白质,目前已经知道的大约有160多种食品含有可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过敏原,另外其它成分(味精,食用色素,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也可引起类似反应。

4.2各国过敏源的物质:4.2.1欧盟2003/89/EC指令中食品过敏原包括:⑴含有麸子的谷物及其制品(例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尔特小麦、kamut或其杂交品种);⑵甲壳纲(动物)及其制品;⑶鸡蛋及其制品;⑷鱼及其制品;⑸花生及其制品;⑹大豆及其制品;⑺牛奶及其制品(包括软糖);⑻坚果及其制品(例如:杏仁、榛子、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澳大利亚坚果和昆士兰坚果);⑼芹菜及其制品;⑽羽扁豆及其制品⑾软体动物及其制品⑿芥末及其制品;⒀芝麻及其制品;⒁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含量超过10mg/kg或10mg/L,以so表示)在欧盟2市场上出售的转基因产品,包括食品和饲料,如果其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超过0.9%,就必须贴上标签,注明产地、成分及销售情况,并且这些信息至少要保留5年时间。

4.2.2美国《2004年食品过敏源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规》中食品过敏原包括:⑴牛奶;⑵蛋、⑶鱼类(如鲈鱼、鲽鱼或真鳕)、⑷甲壳贝类(蟹、龙虾或虾)、⑸树坚果类(如杏仁、美洲山核桃或胡桃)、⑹小麦、⑺花生、⑻大豆。

该法规规定:对于鱼类、甲壳贝类、树坚果三类食品必须标注具体的食品名称。

食品过敏源应标注在成分表之后或附近,标注的大小与成分表相同;或者在成分表的相关食品过敏源处用括号标出。

食品过敏源控制程序

食品过敏源控制程序

食品过敏原控制程序一、目的制定本规定以规范致敏物的管理,避免食品过敏原的交叉污染,降低致敏物造成的风险,对公司员工和消费者进行保护。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产品的实现、物资的储存和产品的发货等。

三、职责1.采购部:要求对采购的原辅料有无过敏原成分进行识别。

2.仓库管理员:负责来料和发货车辆有无过敏原污染的检查。

3.生产部:负责核查每个产品的成分,监督仓库和车间过敏原控制情况。

负责对人为带入车间的含有过敏原的物质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负责客户投诉处理,信息沟通和产品召回。

4.行政部:负责对员工过敏原相关知识和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

四、工作程序1.过敏原的识别根据“GB/T23779 预包装食品中的致敏原成分”对过敏原种类的划分如下:1.1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1.2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1.3鱼类及其制品;1.4蛋类及其制品;1.5花生及其制品;1.6大豆及其制品;1.7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1.8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2.过敏原的评估2.1生产所用的原辅料必须经过过敏原的评估,确认无风险后方可采购。

2.2应对原料供应商的生产现场生产和搬运活动中潜在的过敏原交叉污染进行评估。

2.3过敏原评估应作为质量、食品安全、HACCP体系的一部分。

2.4当产品原辅料和加工过程变更时、当顾客要求或者进口国的过敏原标准发生变更时、当顾客投诉产品可能含有过敏原时,需重新对过敏原进行评估。

2.5过敏原的评估结束后应形成评估结果和过敏原清单,过敏原清单应包含所有产品用的配料和原料中含有或可能含有的过敏原,同时也应包括含有过敏原的产品。

无过敏原时可以只形成过敏原评估结果。

3.过敏原的控制措施3.1采购部在采购原辅料时,应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查,杜绝含有过敏原成分的原辅料进入。

3.2仓库在接受原辅料时,应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认原辅料是否受到过敏性物质的污染,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辅料入库验收单中。

过敏源控制措施

过敏源控制措施

过敏源控制措施有以下这些:
1. 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当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尘螨等过敏原;对于食物过敏者,应当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2. 空气过滤:通过空气过滤器来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质,比如过敏原尘螨、花粉、异味等。

3. 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对于过敏性疾病患者来说,过干或过湿的环境都不利于康复,应保持适当的室内湿度。

4. 洗涤清洁: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地毯、窗帘等,以减少过敏原的积聚。

5. 资料查询:了解过敏原分布情况,阅读相关资料,例如花粉飞散季节、特定食物成分等,有助于进行合理的预防措施。

6. 穿戴护具:对于某些过敏源难以避免的工作环境,可以使用口罩、手套等护具来减少暴露和接触。

以上就是常用的过敏源控制措施。

过敏源控制程序

过敏源控制程序

过敏源控制程序一、目的制定该程序以保证避免食品过敏源的交叉污染,控制职工将过敏源物质带入厂区污染产品,导致消费者食用后过敏,控制产品本身的过敏源对员工及消费者的保护。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对食品中本身带有的及可能受到加工环境或人为污染的食品过敏的控制及消费者误用的防止。

三、常见过敏源种类本公司使用的原辅料中可能带有过敏源成份有:大豆或者豆粉。

四、职责4.1 供应部:要求供应商对原料过敏源成分进行标识,按其标识检查评估过敏源物质的风险。

4.2 仓储部:负责对进厂所有原辅料的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运输车辆内无与采购原辅料无关的食品过敏源;对含有过敏源成分的原辅料进行独立存放并挂牌标识。

4.3 品管部:负责检查每个新产品的成分,设定过敏源,更新清单;监督生产现过敏源控制情况。

4.4 生产车间:负责产品标识和防护;检查车间人员是否带入过敏源物质。

4.5 营销部:市场含过敏源产品的跟踪销售,客户投诉处理,信息沟通和产品召回;4.6 行政服务部:负责员工的宣导和培训工作,及其员工私人物品禁止带入工作的监督、管控。

五、工作程序5.1 员工/外来人员带入的过敏源控制5.1.1 学习制度:行政服务部负责员工进厂上岗前集中培训学习过敏源控制程序,并通过实物及图片进行理论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验证,对验证合格的员工同意上岗,对不合格的员工集中继续培训,直至培训合格后上岗。

5.1.2 宣传:行政服务部负责在厂区、车间明显处张贴过敏源物质的警示牌和实物图片,防止员工、来访者以及原辅材料携带过敏源物质进入厂区。

5.1.3 检查:大门门卫人员对所有的进入厂区的员工和来访者通过问询和检查是否有过敏源的带入现象;二道门门卫负责对进入生产区员工带入物品进行检查,防止带入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物品特别是食品;车间负责进一步监控员工带入过敏源物质。

5.1.4 监管纠偏:如在检查中发现员工、来访者带入过敏源进入厂区,立即要求其将过敏源物质存放到厂区外并对其培训,做好检查记录。

ISO程序文件过敏原控制管理程序

ISO程序文件过敏原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为保证公司产品的食用安全,实现过敏原的全流程管理控制,避免过敏原交叉污染,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特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含过敏原产品、与含过敏原产品共用生产设备或同一生产场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和外来潜在过敏原风险的管理控制,对过敏原的识别、供应商审核评估、原辅料贮存处理、生产加工返工、产品包装和产品标识进行全流程管理。

3.职责质量部负责监督生产现场过敏原控制的执行落实,制订过敏原目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

研究院负责产品开发及配方变更过程中过敏原审核控制;审核产品标签标识内容,确保符合我国及产品销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

采购部负责原辅料供应商的过敏原管理的审核评估。

生管部负责含过敏原物料的仓储保管和物流跟踪。

生产部负责含生产区域过敏原交叉接触的预防控制,含过敏原的产品的生产策划和实现。

综管部负责员工过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提升员工过敏原意识。

技术部负责提供过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过敏原残留验证)。

市场部负责涉过敏原产品的销售跟踪和协助产品召回。

4. 内容过敏原的识别根据我国和产品销售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过敏原控制清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控制清单,实现对公司产品和原辅料的过敏原完整识别,确定公司产品和原辅料含有的过敏原成分和可能的过敏原风险。

过敏原危害评估应包含在公司HACCP计划危害分析过程中。

过敏原评估应包括产品原料、辅料、加工助剂和包装材料,了解其原料组成,并评估是否在《过敏原控制清单》内。

供应商审核批准过敏原控制管理评审应纳入公司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中。

相关供应商应提供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计划以及记录,确保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能力。

供应商审核应包括临时或紧急使用的供应商,临时采购合同或协议应有涉过敏原成分声明的内容,保证采购产品不含有未经宣布的过敏原成分。

通过原辅料供应商加工现场调查等方式验证供应商过敏原控制计划实施效果。

涉过敏原成分审核结果应妥善保存,同时反馈到食品安全小组。

ISO程序文件过敏原控制管理程序

ISO程序文件过敏原控制管理程序

ISO程序文件过敏原控制管理程序一、目的本程序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预防和控制过敏原在产品中的存在,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客户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过敏原管理的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三、职责分工1、采购部门负责向供应商获取原材料中过敏原的信息,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其提供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公司的过敏原控制要求。

2、生产部门按照规定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生产,避免过敏原交叉污染。

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减少过敏原残留。

3、质量控制部门制定并执行过敏原检测计划,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测。

对过敏原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销售部门了解客户对过敏原的需求和关注,及时向客户提供产品中过敏原的信息。

处理客户关于过敏原的投诉和反馈,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其他部门。

5、仓库管理部门对含有过敏原和不含过敏原的原材料和产品进行分区存放,标识清晰。

严格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产品的保质期和质量。

四、过敏原识别1、建立过敏原清单公司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行业经验,确定可能存在于原材料和产品中的过敏原。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但不限于: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类、贝类等。

2、收集过敏原信息采购部门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成分清单和过敏原声明,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中过敏原的信息准确无误。

同时,关注国内外关于过敏原的最新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及时更新过敏原清单。

五、风险评估1、评估过敏原引入的可能性根据原材料的来源、加工过程和使用方式,评估过敏原引入产品的可能性。

对于高风险的原材料和加工环节,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2、评估过敏原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生产线、工具和人员操作进行评估,分析过敏原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清洁和消毒程序、设备隔离、人员培训等。

过敏原的管理与控制

过敏原的管理与控制

过敏原的管理与控制编号:201700002编制:审核:批准:安徽顶味食品有限公司发布实施日期:2017年1月30日过敏原控制程序一、目的为更好的做好过敏原的安全性问题,把可能存在的任何过敏风险降至最低二、范围适用于含有过敏原食品的生产管理。

三、术语1.过敏: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当反应。

2.过敏原: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称为过敏源。

四、职责:1.技术质检部负责建立过敏原清单,并及时更新清单,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过敏原信息,负责提供过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过敏原残留验证)2.生产部负责原辅料储存时过敏原的控制管理。

3.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过敏原的控制。

4.综管部负责员工过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 ,提升员工过敏原意识。

5.市场部负责涉过敏原产品的销售跟踪和协助产品召回。

五、内容和工作程序1.过敏源的物质:食品过敏原大部分是自然生成的蛋白质,目前已经知道的大约有160多种食品含有可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过敏原,另外其它成分(味精,食用色素,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也可引起类似反应。

2.欧盟2003/89/EC指令中食品过敏原包括:含有麸子的谷物及其制品(例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尔特小麦、kamut 或其杂交品种);甲壳纲(动物)及其制品;鸡蛋及其制品;鱼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包括软糖);坚果及其制品(例如:杏仁、榛子、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澳大利亚坚果和昆士兰坚果);芹菜及其制品;芥末及其制品;芝麻及其制品;二氧化硫和浓度大于每公斤10克的亚硫酸盐。

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转基因产品,包括食品和饲料,如果其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超过0.9%,就必须贴上标签,注明产地、成分及销售情况,并且这些信息至少要保留5 年时间。

3.美国《2004年食品过敏源标识和消费者保护法规》中食品过敏原包括:牛奶、蛋、鱼类(如鲈鱼、鲽鱼或真鳕)、甲壳贝类(蟹、龙虾或虾)、树坚果类(如杏仁、美洲山核桃或胡桃)、小麦、花生、大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留物: 从上次产品生产所留下的含有过敏原的残留物,此残留物由 于技术限制无法完全清除干净.
交叉污染: 微量的产品或原料通过正常的操作,有可能会带入到另一 条生产线或加工区域.
Make today delicious
5
5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食品过敏症及食品不耐症 食品的不良反应 分为有毒及无毒反应. 有毒反应: 无毒反应: 腐烂食品会发生有毒反应. 而没有免疫系统的参与.例如:细 菌毒素反应及化学毒素的反应. 取决于个体.如涉及到免疫系统参与,即为食品过敏症.如 仅仅出现头疼, 昏厥, 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肿胀,呕吐或腹泻), 但不会引起免疫系统反应,叫食品不耐症. 不良反应
Make today delicious
1 12 2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避免引入过敏原
识别原料和其它过敏原的来源:
– 使用表格C:原料/包装评估-以识别过敏原的来源。 – 使用表格E:过敏原交叉接触评估-以识别未声明的过敏原是否会带入同一 生产线的其它产品中。 – 为含过敏原的原料、返工品制定有效的加注标签或编码程序。 – 修改配方/工序时必须进行新过敏原引入审核。
Make today delicious
1 14 4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Form E-2 配料过敏源评估 列出生产线上生产的所有产 是否对所有确定的过敏原(见 原料过敏原评估E-1中B、D 品,包括所使用的共用 设备。例如:返工罐, 栏)都进行了标识? 过滤器等) 是 否 (列出过敏 原) 如果是“否”,请确定控制 机制 (__- CCP) (__- PP)
Make today delicious
1 17 7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隔离
物理屏障
– 为过敏原原料单独设立收货和储存区。 – 在工厂内设立隔离的生产区域:
– – – 空气抽取/过滤系统应去除任何通过空气传播的过敏原。 人员控制:更换衣服、发网和鞋。 人流物流的控制。

• •
过敏原涉及食品 对敏感人群的影响 卡夫如何识别并控制过敏原.
- 哪些人需要了解? • • • • 研发 采购 生产 质量等部门. Make today delicious
4
4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定义
食品过敏症: 由于受到食品过敏原的影响导致出现超敏感性的免疫 调节状态. 后果:通常会引发严重的反应甚至于导致死亡.
概要 – 目的 –定义— 食品过敏症及食品不耐症 –过敏原清单(卡夫) – 潜在食品过敏原来源 – 管理程序
Make today delicious
3
3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目的 - 过敏原控制为何重要?
1. 保障特定敏感人群安全健康。 2. 是食品安全自身的要求-即对含过敏原的食品及原料进行有效的识别及控制 - 我们需了解什么?
过敏原污染;
• 培训-所有的员工了解必要的措施; • 标识 -提供给购买者适当的警示,在产品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过敏原; • 有适当的体系-当发现含有过敏原但没有警示时,保证产品能够被
及时召回.
Make today delicious
8
8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重要的食品过敏原
Supplier Forum Oct, 2009 - China
过敏原管理
2009年10月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挑战
在美国有3-4%,约1100万人患有食物过敏症, 影响5%儿童及2%的成人.每 年约150人死于食品过敏 在英国有1-2%成人和5-6%1-3岁的儿童,约150万人食物过敏反应严重。
Make today delicious
1 15 5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避免引入过敏原
应在设计时尽量排除过敏原 – 使用非过敏原替代物代替过敏原原料。 – 避免来自其它生产线或其它生产区域的交叉感染。 确保供应安全的原材料: – 审核供应商的过敏原管理计划。 – 审核合同/规范。 – 任何配方更换时通知卡夫。 人员培训: – 应至少每年举行过敏原意识的培训.
1 10 0
Make today delicious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过敏原管理程序
基于控制等级: - 避免把过敏原引入到不含过敏原的设备中去。 - 生产线或设备完全专一化和隔离。 - 全面记录清洁及检查程序,以防止过敏原交叉接触或产生残留物. - 如风险仍存在,应使用预先防范标签声明
Make today delicious
1 13 3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Form E-1 配料过敏源评估 A 按照“食品过敏原类别一览表( 附件C)”列出所有含过敏原/ 亚硫酸盐的原料和含有通过 换产带入的原料标准中所含 的过敏原。 B C
列出所确定的原料的过 列出所确定的携带过敏原/ 敏原/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
超过170种食品被科学文献规定为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 但基于科学研究,通常8大 类食品过敏原会导致90%的食品过敏症. “八大类”
-牛奶 -鸡蛋 -大豆
除此,
-小麦 -花生
-鱼 -坚果 (例如:胡桃,杏仁)
-甲壳类 (如龙虾,虾)
卡夫还识别出下五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种子-棉籽,芝麻籽,向日葵籽, - 芹菜根,叶,茎, (不包括种子) - 软体动物,如牡蛎 - 亚硫酸盐, - 新增加:羽扇豆 亚硫酸盐会对敏感人群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敏感人群会威胁其生命.所有这些过敏原组成 了”卡夫过敏原清单”.
Make today delicious
2 20 0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基于控制等级: - 避免把过敏原引入到不含过敏原的设备中去。 - 生产线或设备完全专一化和隔离。
- 全面记录清洁及检查程序,防止过敏原交叉接触或产
生残留物. - 如风险仍存在,应使用预先防范标签声明
7
7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过敏控制的管理
食品过敏症已被健康权威及食品业作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来看待.
– 所有食品加工厂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控制过敏原的污染:
• 配方管理- 将不必要引入的过敏原排除在配方原料之外; • 管理原料供应商-从生产, 计划及清洁各个方面避免产品被外来的
但是,目前我国所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主要是食品污染、转基因食 品,食物过敏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但随着食品工业扩大化、食 品工业国际化,食物来源越来越复杂,加工合成的食品越来越多。
一旦发生,后果相当严重!
2
Make today delicious
2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1 18 8
Make today delicious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隔离 生产计划/排序: – – – – – 避免产生过敏原残留物。 将含有过敏原的产品排列在生产过程的最后程序。 将含有相同过敏原的所有产品排列在同一班次的生产中。 将含有过敏原的产品排列成长序列生产。 提供充足时间,完全彻底清除过敏原。
Make today delicious
1 16 6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基于控制等级: - 避免把过敏原引入到不含过敏原的设备中去。
- 生产线或设备完全专一化和隔离。
- 全面记录清洁及检查程序,以防止过敏原交叉接触或产生残留物. - 如风险仍存在,应使用预先防范标签声明
食品不耐症
比过敏症更广泛 . 过敏症 化学缺陷人体不能充分消化不适合的食品. 来源:由于个人 来源: 特点:与身体的免疫系统无关,但与代谢有关. 如 乳糖不耐症,当缺乏肠乳糖分解酶时. 喝牛奶后,人出现腹泻等症状. 如 谷氨酸钠(味精)及亚硫酸盐不耐症.
免疫系统反应症状:
从皮肤过敏,发痒,皮肤发红到更极端的案例,即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更多的器 官损坏,血压降低,心率不齐,如没有及时处理的话会有生命危险. Make today delicious
Make today delicious
2 21 1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设备清洁
对每台共用设备制定清洁程序: – 制定有效的清洁程序,防止残留物。 – 制定产品排序/清洁矩阵。 – 监控: 开机前,核查设备检测记录。 – 纠正措施:如有可见的产品残渣残留,再次进行清洁。 – 记录:每月必须检查记录。任何时候如果引入了某种新产品,必须检查排序/清洁矩阵。 防止污染临近工线: – 使用真空吸尘清洁法,而不要使用压缩空气吹。 – 使用专用清洁设备,工具。 制定过敏原溢出处理程序: – 规定隔离区域。 – 扣留受到影响的产品。 – 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洁。 – 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必须更换工装服。 – 通过检查核实所有含有过敏原的产品已被移出。
Supplier Forum 2009 - China 隔离 包装: – 如可能,使用专用包装线。 – 包装材料应醒目、易识别。 标签: – 尽可能避免使用相似标签,如不同产品使用相似标签,采用如下控制措施: – 在生产开始或更换前,必须检查标签。 – 监控: 使用前,必须目测检查每箱的标签,并记录在案。 – 纠正措施:如使用了不正确的标签,将受到影响的产品放入I类扣留。 – 记录:建议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返工品的记录。任何时候如使用了新的原 料/标签,必须核查标签应用程序。
识别共用设备及其拆卸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