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翻译浅论

合集下载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及其民族的文化特征、高尚的情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民族之间的谚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做好谚语的传译是翻译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特有的风貌、内涵及意义,又使译文语句流畅,表达完美,达到音、韵、意的和谐统一。

本文在总结相应的俄语谚语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在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谚语,俄语谚语,翻译方法,一、俄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一条俄语谚语在词典上往往给出多条译文。

一方面是由于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会取得不同的译文,另一方面是因为俄语谚语的丰富内涵很难通过一条译文就能够完全地表达出来,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翻译谚语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这就要求我们把每一次翻译都当作是一次新的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方法给出相对完美的译文。

1.对译法有些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相符,其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的信息是相同的,即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等同俄语谚语的汉语谚语,这种翻译方法称之为“对译法”,该方法也是最易掌握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如:Век живи,век учись.活到老,学到老。

Выше встанеш ,дальше увидешь. 站得高,望得远。

2.套译法和直译法套译法是指俄汉语中存在相似的谚语表达时,套用汉语谚语的形式结构,创造性地对俄语谚语进行翻译。

直译法,是指在符合原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俄语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特色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如:Нет дымы без огня.无火不生烟。

Артельный горошок гуще кипит. 众人烧罐热气高。

Близ норы лиса не промысел не ходит. 狐狸不吃窝边鸡。

Ложка дёгтю в бочку мёду. 一勺焦油坏了一桶蜜。

中日谚语翻译探析

中日谚语翻译探析

做束腰 的带 子 嫌 短 做 束 衣 袖 的带 子 又 显 得 长 以 此
来 说 明 毫无 用 处

,

这里 泛 指 在 某 方 面 有所 造
, ,

诣 修行 高 的 人 力
。 ,


不 露 相 指 不 外 露 不 炫耀 自 己 的 能
,
O 十 里 不 同风 百 里 不 同俗 / 所 变 扣扎 IJ 品 变 乙
要 有追 求 有信仰 有信 心 也 一 定会 有所 成 就


,
肯做
日语 用

最 终将 一 事 无 成 对 社 会 毫 无 用 处
,
,
,
汉 语是 使
这 里汉 语 用 抽象 概 念
具 体指 喻 绷
,

精诚 所 至 … …
,

用抽 象 概括 的 手 法 来 说 明 事 物 而 日语 是 用 日 常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事物 作 指 代
后 用 来表 示 本 意 并 不 在 此 而 另 有 所 图 也 用 作 贬 意
, ,

,

金石 指坚硬之物
:

汉 语 意 思 是 诚 心 诚意 足 以打
“ ”
,
动万物
, ,

出 自汉 刘 向 《 刻 拍 案惊 奇》 九 精 诚 所 初 卷
,

指别有 用 心 实
。 ,

日 语 是 选 用 ( 日 本外 史 》 一 段 历 史 事 中
相 同 意 义 的 日 语表 现 为 具 体 指 代,源自鹰 在捕 获 食, ,
区 文 化的表 现 它 指社会 上 长期 形 成 的 风 尚

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谚语的汉译

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谚语的汉译

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谚语的汉译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精华,在展示民族语言与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异化归化英语谚语汉语谚语文化谚语是一个民族生产、生活智慧的沉淀与结晶,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精髓。

虽然谚语短小精炼,言简意赅,但是寓意深厚,影响深远,几乎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谚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推广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在谚语中的体现(一)地理环境的差异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临海,因此航海业十分发达。

它的谚语多和海洋有关。

例如“life is compared to a voyage”。

(人生如海上行舟)英国人将生活比作海上行舟,跌宕起伏。

“paddle your own canoe and don’t put your oar into my boat”。

(你划你的船,别把桨插到我的船上来)用划船来比喻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得参与别人的事情中。

在中国,“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恰好可以阐述一样的道理。

(二)宗教信仰的差异西方国家多信仰基督教和耶稣教,而我国则是以佛教居多。

英语谚语中,许多谚语都包含“god,heaven, church”这些词。

例如“all are not saints that go to church”。

(上教堂的不都是圣徒)“you can not serve god and mammon”。

(不能又敬上帝又敬财神)在我国的与宗教有关的谚语中,多以佛教,道教为主。

例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谈到风俗习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对待”狗”这个问题上。

我国的谚语及一些口头语中,当人们谈到狗的时候,多是带有一些厌恶,蔑视的感情色彩。

例如“好狗不拦路”“狼到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来比喻人的本性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而在英国,有关狗的一些谚语则是充满了对狗的喜爱、夸赞之情。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智慧的结晶。

一个优秀的谚语,不仅可以教导,启发和说服人,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本文根据谚语的特点并结合影响谚语翻译的因素,探讨了谚语翻译的方法和他们自身的优势。

谚语反映着文化。

由于其简单和流行的特点,他们通过一代又一代,并逐渐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谚语是人的智慧的本质。

一个优秀的谚语,不仅可以教导,启发和说服人,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当我们研究一门语言和文化时,有必要研究一个民族的谚语。

英语谚语有许多功能,如简洁的形式、深刻的道德、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

这些特点使我们很难翻译英语谚语,来表达其原始的含义、形式和口味。

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英语谚语的特点、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并讨论四种翻译方法和他们自身的优势。

一、英语谚语的特点什么是谚语?谚语是固定词组,在老百姓中普及,并通过简单的话语表达含义。

大多数的谚语是长时间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些来自警句和俏皮话。

许多谚语都来自圣经,以座右铭和格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经验,制定行为准则。

1.用词精练,句式整齐谚语经过长期的锤炼,其用词十分讲究,结构也很整齐。

例如:1.1滴水穿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1.1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like son.2.音韵和谐,易于上口谚语经过长期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

例如:2.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2.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 abouts.3.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源于生活,生动形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例如:3.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s,there’ll never bea shortage of firewood.3.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中国古谚语的特点及其英译方法策略探究

中国古谚语的特点及其英译方法策略探究

省略句(包括存现句和祈使句)
例18.Marry in haste, repent at leisure. 一念之差,终身受累。 例19.No sweat, no sweet.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例20.Never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例 21.Never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 例 22.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例23.Don’t judge a man until you’ve walked in his boots. 不当家不知柴 米贵。 例24.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例25.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 赶十五不如 赶初一。
复句
例7. Thos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n‘t throw stones. (定语从句)打 铁全靠本身硬。 例8. He who hesitates is lost. (定语从句)举棋不定,坐失良机。 例9. What is bred in the bone will never come out of the flesh. (主语从 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例10.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may play. (时间状语从句)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2.形式与内容。英语谚语的句式变换多样,明喻、隐喻、借代、拟人和重复等修辞
手段使用频繁,头韵、尾韵为其增色,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性更使其广为流传。与汉 语的好重复、讲究成对工整等特点相比,英语多用省略和替代等表现形式,达到言简意赅, 语言凝练的效果,但部分谚语为追求艺术性和普适性而采用重复这一修辞方式。如例 5 .The post of honor is the post of danger.汉语译文“出头的鸟遭打,出头的椽子先 朽(烂)”。采用重复和比喻,达到对仗平衡,通俗易懂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谚语的翻 译还应考虑不同的上下文及文体等因素。因此,除上述较口语化的表述外,还可以有相对 书面语的译文“位尊身危,名高忌起”。同理,对于例15.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根据不同的文体,也可选择译文“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而例13、例26和例32的译 文都可根据谚语的引用文体和语用功能只取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也能充分表达其寓意。 最巧妙的译文是例19.No sweat, no sweet.出多少汗,吃多少饭。原文押韵对称,译文同 样格式工整,语音和谐,韵律优美。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

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浅谈俄语谚语的翻译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及其民族的文化特征、高尚的情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民族之间的谚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做好谚语的传译是翻译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特有的风貌、内涵及意义,又使译文语句流畅,表达完美,达到音、韵、意的和谐统一。

本文在总结相应的俄语谚语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在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谚语,俄语谚语,翻译方法,一、俄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一条俄语谚语在词典上往往给出多条译文。

一方面是由于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会取得不同的译文,另一方面是因为俄语谚语的丰富内涵很难通过一条译文就能够完全地表达出来,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翻译谚语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这就要求我们把每一次翻译都当作是一次新的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方法给出相对完美的译文。

1.对译法有些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相符,其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的信息是相同的,即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等同俄语谚语的汉语谚语,这种翻译方法称之为“对译法”,该方法也是最易掌握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如:Векживи,векучись.活到老,学到老。

Вышевстанеш ,дальшеувидешь. 站得高,望得远。

2.套译法和直译法套译法是指俄汉语中存在相似的谚语表达时,套用汉语谚语的形式结构,创造性地对俄语谚语进行翻译。

直译法,是指在符合原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俄语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特色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如:Нетдымыбезогня.无火不生烟。

Артельныйгорошокгущекипит. 众人烧罐热气高。

Близнорылисанепромыселнеходит. 狐狸不吃窝边鸡。

Ложкад?гтювбочкум?ду. 一勺焦油坏了一桶蜜。

浅谈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浅谈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浅谈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作者:刘娜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谚语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幽默语言种类,其最大的特点是形象、幽默,不但在口语中应用的比较广泛,而且在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中也随处可见。

汉语谚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又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当中,对于这种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又蕴含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谚语的翻译,需要考虑语言和文化双方面,这无疑是谚语翻译者面临的较大难题。

1.汉英谚语的内涵在汉语中,《辞海》对其下的定义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而精练、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

”对于谚语的概念英语中存在着多种不同阐述,《朗文现代英语词典》给谚语下的定义是:“A proverb is a brief familiar maxim of folk wisdom,usually compressed in form,often involving a bold image and frequently a jingle that catches the memory”(一种为人熟知,表达人民群众智慧的简短格言,通常语言凝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一定的韵律,易于记忆。

)2.谚语人文化差异英汉两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谚语。

英汉谚语之间的共性体现为群众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不同点主要集中在谚语表现的民族性、地方性和独特的文化色彩上面。

(1)生活环境地理上英国属岛国,因此许多英语谚语都展现了英国人民的航海、捕鱼经验。

而中国传统上是个农业大国,有关农业方而的谚语占多数,如“春雨贵似油”“民以食为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语言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生活习性影响并限制语言表达系统。

中国有一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白菜、萝卜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两种蔬菜,在此谚语中被用来代表人们不同的品位和意见。

英语谚语汉译论文

英语谚语汉译论文

英语谚语汉译论文摘要:谚语是大众智慧的结晶,是经过生活长期积淀和陶冶,才把丰富多彩的内容浓缩在高度洗练的形式之中。

在学习使用英语谚语的过程中,可以管窥异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情,从而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译文首先要做到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文的风格,反映原文的面貌;可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直译,意译,直、意结合和套译等方法,使译文“善解人意”,自然传神。

1引言谚语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语言,它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

它以最简短的形式表示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不少谚语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很深的哲理。

谚语鲜明的民族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语谚语不仅语句、结构严谨而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含义。

因此,英语谚语的汉译是将源语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并求得二者相似,也就是说,“英谚汉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本间语言层面的语符转换,或是一种机械的复制活动,而是以文化篇章为翻译单位的文化交流行为。

”(王宁,2004:110)2英汉谚语的翻译谚语在形式上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

使用时可作为句子成分,也可作为独立的交际单位,表达完整的意思。

“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

译者须巧夺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法,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张培基,1983:157)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以下从四个方面探求英谚翻译的方法。

21直译法如果所要翻译的谚语喻义清晰,形象逼真,按其字面直译其意,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来,则可直译。

这样做既能叫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且又可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一举两得。

如:(1)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

浅析英汉谚语翻译及其原则

浅析英汉谚语翻译及其原则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问题 ,它与其所在的文化 有很 大关 系 , 文化 因素 和知 识背 景 的影 响 。 受 翻译 承载 大量 文化 内含 的谚 语 时 ,要 注 意英 汉两 种 语 言 的文化转 化 。 译者 既是 语 言含义 的传 递着 , 是 也 语 言 承载文 化 的传递 着 。 11 文化 的定 义 . 英 国的文化 人类 学 家爱德 华 ( d ad T — E w rB, y lr曾在 其 《 始文 化 》 书 中首 次 界定 了文 化 的 o) 原 一 概念 :文化 , 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 中包括知 “
6 — 5
转换 。 如果直译成“ 杀狗做狮”可能大多数中国人 , 都不懂。 汉语里的谚语大多来 自 古代文学作品和诸子 百 家的经 、 典著作 , 以及历史典故 、 民间寓言和民 间传说等 , 反映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而英语 里 的谚语主要来 自希腊神话 、 圣经和罗马故事 , 充 满 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 随着世界经济 的发展 , 人们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英汉两种语言出现 了很多反映当代社会现象的谚语。这些谚语虽然 出现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 ,但都依然包含 了中西 方各 自的文化传统 。所 以, 在做英汉谚语翻译时 , 既要 了解 中西方传 统 文化 ,又 要结 合 当代 日益 交 融 的 中西 方 文化现 状 。 I adr Sbx 字面 意思  ̄Pn oa o , 是潘多拉之盒, 潘多拉是个女名 , 但仅仅知道这个 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了解这个成语所出 自的希腊 神话 , 才会知道它常用来 比喻灾难 、 麻烦 、 祸害之 源。另一方面,熟悉希腊神话的读者很容易理解 “ 多拉之盒” 潘 的意思 , 不熟悉希腊神话 的人却 但 对它一头雾水。 因此 , 在翻译与这个词有关 的谚语 时, 在一些语境 中有必要加以注释。例如 , 可以说 “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 ,就等于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 打开了灾难之盒 。这样才能让所有人明白这个谚 ” 语 的内含 , 才算 完成 了中英两 种文 化 的转换 。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一、引言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群众经验的提炼。

他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火花。

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谚语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二、谚语的特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尽管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英汉谚语有着一些相同的语言特征。

它们都是简明、简单、生动的语言,它们都借助象征性的形象,大部分的谚语都有相当整齐的结构和和谐的押韵。

谚语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口语性谚语大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从他们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渐渐发现一些规律,习得了一些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日积月累,便产生了谚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发现这些谚语在其他作者简介:冯建民(1979——),男,汉族,黑龙江省黑河人,烟台南山学院基础部,助教。

方面也适用,他们就把这些谚语应用到情景相似的场合中,而这些谚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所以,谚语都带有浓厚的口语性。

例如:瞎猫碰到死耗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二)民族性谚语来源于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逼真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谚语。

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不同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不同的说法。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第一篇: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摘要谚语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谚语的翻译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针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提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套译法、直译加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以及省略法。

关键词谚语套译直译意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0引言谚语是人类千百年来口耳相传、言简意赅的箴言。

它是民间集体创造并广为流传,用于反映深刻道理的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人类普遍的社会活动以及思维过程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使得汉英谚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又有很多相同点。

1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1.1套译法有些英汉谚语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隐喻,并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这类谚语在翻译时则可以直接套用与之对应的异语谚语即可。

例如英语中的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汉语中的“趁热打铁”即属于此类。

再例如,英语中的Walls have ears可直接套用汉语中的成语“隔墙有耳”。

另一类亦可用套用法翻译的谚语不似上述例证所举,它们有相同的意义,却并未用相似的形象作为比喻。

例如英语中的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可翻译成中文中的“家丑不可外扬”,两者的意义相通,所用形象却截然不同。

在英语中使用鸟这种动物以及鸟巢的形象作为隐喻,而中文中的形象则是人类以及人的居所。

1.2直译加注法很多汉英谚语都暗含典故,如果直接翻译容易为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异国读者所不能理解。

而在异国文化中又很难找到与之同出一辙的相同典故或寓意相同的典故,因此在翻译此类谚语时应用直译加注法。

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最好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mind.通过在诸葛亮后加注the mastermind,让不了解中国文化或未曾听说过诸葛亮的读者也能知道诸葛亮智者的代名词。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一、谚语的内涵何谓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著的警句妙语。

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眼不见,心不烦。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汉谚: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一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谚语的翻译需灵活处理。

一般来说,谚语的翻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义谚语借用法同义谚语借用法就是运用相同意思的谚语相互翻译的方法。

虽然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习惯、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

但是在某些谚语无论内容、形式都有相似之处,其中运用的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大致相同,且表达的意义也相同。

对这些谚语采用同义谚语借用法,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汉谚:1、一次被火烧,二次避火苗。

2、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直译法采取直译法翻译谚语,指在翻译时尽量保持源语谚语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把原来的内容、形式、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保留形象,努力减少翻译中的损失。

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

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

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中文摘要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汉语谚语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点。

翻译汉语谚语时,译者须较多运用英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汉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本文归化和异化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 ,认为为了达到交流文化, 增进了解的目的,谚语的翻译应以归化为主 , 异化作为补充, 从读者的角度着想会利于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其次介绍了汉语谚语英语翻译的一般方法。

最后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指出谚语翻译有些不可译的因素 , 简要探讨了翻译中对文化缺失的补偿办法。

关键词: 汉语谚语; 英语翻译; 归化和异化; 文化差异IAbstractProverbs are short sentences widespread among the people; they are usually simple butbrief to the point. They always appear in oral situation. Chinese proverbs reflect the culturefeature of Chinese people. When translated Chinese proverbs into English, a translator shouldapply more English means of manifesting and tried to re-create the language style and richconnotation of them. In this thesis, the theory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as discussedfirs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suggested mainly applying the method ofdomestication, putting the method of foreignization in the place of supplement. Then, thecommon ways of translation on Chinese proverbs we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cultural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were compared. For cultural default people need to find theway to compensationKeywords: Chinese proverbs; English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cultural differenceII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1. 绪论11.1 选题缘起与本文的研究的思路. 1 1.2 研究基本内容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2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意义52. 归化与异化82.1 归化和异化的定义..8 2.2 归化和异化的特点..93. 谚语及翻译.123.1 汉英谚语的比较123.2 汉语谚语的翻译方法..134. 文化缺省.174.1 文化缺省概念..174.2 谚语英译中对文化缺省的补偿17 4.3 谚语英译时几点注意事项.205. 结语.23注释.26参考文献.27致谢.29III1 . 绪论1.1 选题缘起与本文的研究的思路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需要委婉翻译
翻译员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说话比较直接的客户,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很不礼貌,这个时候翻译员就要学会用婉转的语言去表达,这种情况其实在外交翻译中特别重要,不恰当的翻译有可能会引起很多外交的纠纷。

二、必须要符合语言习惯
每种语言都是不同的,其实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别,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同一句话,但是翻译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必须要符合这种语言习惯,根据文章当中的意思去进行翻译。

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要把这个意思整清楚的明白,否则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注意一些翻译技巧
特别是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技巧也是需要掌握的,也必须要根据当时的翻译环境来进行翻译。

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最要注意运用翻译技巧灵活翻译,根据当时的翻译环境以及场合的正式程度来进行翻译。

在比一中要追求“信达雅”,能够进行反复的推敲和研究,但是在口译中,给译者反应的时间很短,这就需要译者要有灵活的反应头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翻译。

不同国家,有时候因为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能引起不愉快。

有些表达在这个国家也许是礼貌和尊重,但在另一个国家就有可能变成不友好性的表达。

如果译者在翻译时不注意,就会引起误解。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

诸 葛亮 ” ,最好译成 T h r e e c o b b l e r s wi t h t h e i r w i t s c o mb i n e d e q u a l Z h u g e L i a n g ,t h e ma s t e r mi n d . 通 过 在 诸 葛 亮 后 加注 t h e
关 文 化 背景 知 识 的异 国读 者 所 不 能理 解 。而 在 异 国文 化 中 又 如 “ 无亲无 故” 若 只 是直 译 成 wi t h o u t a s i n g l e r e l a t i v e o r f r i e n d 很 难 找 到与 之 同 出一 辙 的相 同 典故 或 寓 意 相 同 的典 故 ,因 此 只是表现了没有亲人 的事实而没有表达 出那种无依无靠 的状 在 翻 译 此类 谚语 时应 用 直 译 加 注 法 。谚 语 “ 三 个 臭 皮 匠 顶 个 况 , 因此 需二 者 结 合 , 即译 成 wi ho t u t a s i n g l e r e l a t i v e o r f r i e n d
原文 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 的形象 ,从而 转达
另一类亦可用套用法翻译 的谚语不似上述例证所举 ,它 出原 文 的语 用 目的 , 如汉 语 中 的“ 开 门见 山” , 如果直译成 o p e n h e d o o r a n d s e e t h e mo u n t a i n会让异国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 以 们 有相 同的意义 ,却 并未用相似 的形象作为 比喻 。例如英语 t 在翻译 时就需要用意译的方式翻译成 中的 I t i s a n i l l b i r d t h a t f o u l s i t s o wn n e s t 可翻译成 中文 中的 为门外 即是 山。因此 , o c o me d i r e c t t o t h e p o i n t . “ 家丑不可外扬” , 两者的意义市 H 通, 所 用 形 象 却 截 然 不 同 。在 t 英 语中使用 鸟这 种动物 以及 鸟巢的形象作为 隐喻 ,而 中文 中

英汉谚语互译浅见

英汉谚语互译浅见

英汉谚语互译浅见简略介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形成的主要因素、语言特征和基本翻译方法。

标签:谚语含义;语言特征;翻译方法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这两种语言都拥有一种很相似的语言形式——谚语。

汉语字典对谚语的定义是这样的: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

同时,英语中的谚语还有很多来源于《圣经》中的历史故事,多是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来阐述经验、道理,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所以,英语和汉语中的谚语有相似的特征。

一、英汉谚语同其他语言形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1.民族、地域特征明显英汉谚语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定会受到其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必然会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汉谚:(团结就是力量。

)Unity is strength.英谚: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每个人必须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2.语言口语化、方便记忆英汉谚语多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下来的,其语言通俗易懂,便于人们记忆。

一般采用简短单句或是对仗双句形式。

汉谚:(活到老,学到老。

)We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英谚: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3.语句简单、含义深刻英汉谚语虽然都采用非常简单的语句,但是大多能表达出很深刻的内涵。

汉谚:功夫不负有心人。

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英谚: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二、英汉谚语互译基本方法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翻译不同语言时,要考虑到形成该语言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因素。

谚语是其中尤为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基于以上叙述的谚语的语言特征,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对于谚语的翻译可以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汉语谚语的英译定义

汉语谚语的英译定义

汉语谚语的英译定义我一直觉得汉语谚语是我们文化里特别有趣又充满智慧的部分。

有一次,我和一个外国朋友聊天,我就想把咱们那些经典的谚语分享给他。

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刚说出来,就意识到这可不好翻译啊。

我当时就想,这汉语谚语的英译到底该怎么定义呢?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事儿。

在我看来,汉语谚语的英译就是把汉语里这些短小精悍、饱含哲理和生活经验的话语,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来,让那些不懂汉语的外国人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我就和我的外国朋友解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跟他说这是说几个人一起合作,就算他们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他们的智慧加起来就能比得上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我绞尽脑汁地想英语怎么表达,最后说“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我朋友似懂非懂的样子。

我又想到“一寸光阴一寸金”,这简单的一句话,说的是时间的宝贵。

我跟他说“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我觉得汉语谚语英译,得在传达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把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出来。

可这真的很难,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对这些谚语的理解。

有时候我会想,这汉语谚语英译就像是搭一座桥,把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连接起来。

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了期待,又有点担心。

期待的是能让外国朋友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担心的是自己翻译得不够准确。

我和我的外国朋友交流得越多,就越觉得汉语谚语英译不是简单地把字面上的汉语变成英语单词就可以了。

它需要我去深入理解谚语的意义,还得考虑英语的表达习惯。

这就像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契合点,让两种文化能通过这些小小的谚语相互交融、相互理解。

这就是我心中汉语谚语英译的定义,一个充满挑战又很有意义的事情。

谚语的意思

谚语的意思

谚语的意思谚语的意思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谚语吧,谚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那么,都有哪些经典谚语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谚语的意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气象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如,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二农业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如:1、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2、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3、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闽南)4、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江南)5、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6、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7、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8、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9、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10、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11、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12、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13、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14、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15、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16、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17、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18、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19、霜降腌白菜。

立冬不使牛(北方)20、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闽南)21、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22、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23、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谚语翻译浅论
一、英语谚语翻译方法
1.直译法:所谓直译,是指在符台译文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方法。

象下面这些直译过来的英语谚语,起到了丰富汉语语言的作用:Blood is fld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All l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

为了进一步阐明英语谚语的汉泽应以直译为主,我们再来对下面这些英语谚语的汉泽进行一番比较。

(三思而后行)A bird in the hand word1 two in the br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十赊不如一现)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 play.猫儿不在,老鼠成精。

在对以上各句的直译和意译仔细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直译的译文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和比喻,保留了原文独特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新疑、别致的感觉。

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往往以直译为主、为先。

2.意译法:直译法是翻译英语谚语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有些英语谚语所用的比喻或表达方式如果直译成汉语后,最难为中国读者所理解,效果很差,或因谚语涉及到的某些掌故或传说还不为中国人所熟悉,直译过来后还得加脚注或说明才行,因此这类情况一般都不宜直译,而采用意译的方法。

意译法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便于行文,可以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隔靴搔痒,甚至以词害意,造成误解等弊病。

例如:Every mail has afoolin his sleeve.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

(如直译成“人人袖子里装着个傻瓜。

”中国读者则会不知所云。

)wheh Greek meet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如直译成“希腊人遇上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

则对不大熟悉有关希腊传说的中国读者来说,有点弄不清谚语的意思。

)
3.套用同义汉语谚语:英汉两种语言尽管差异很大,但却有不少相通的谚语,它们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即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结果,以及具体的表达形式,常有不谋而合之意,和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谚语的汉译就不妨套用同义的汉语谚语。

例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When wine is in truth is out.酒后吐真言。

Tall tree catches much wind.树大招风。

英语谚语众多,能与汉语谚语(或成语)相对应的终究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在翻译时切不可逐条寻找两种语言相应的说法,那不仅是徒劳,而且会显得牵强附会,不伦不类。

只有在两者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隐义,而且还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形象和比喻,或相同的说理方式,英语谚语的汉译才可套用同义的汉语谚语。

4.直译兼意译:有时为了更确切、更有效地表达原意,弥补在某些情况下,直译之后含义还不太明显的弱点,可采用直译兼意译的方法来翻译英语谚语。

直译之后,再将含义译出,以期收到画龙点晴的效果。

倒如:Every birdlikesits own nest.鸟爱自己的巢,人爱自己的家。

Let sleeping dogs lie.睡狗莫惹,麻烦莫招。

二、在谚语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翻译谚语切忌望文生义。

一般来说,谚语是浅显易懂的,这一特点使我们在翻译时容易望文生义,而忽视谚语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谚语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常常需要认真推敲,才能弄明白其深刻内涵。

而望文生义常会失去谚语的语言特色和民族语言的特点,译文貌合神离,难以表达原文所具有的思想。

例如:“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这条谚语一般仅理解为“佛要金装,入要衣裳”,但这条谚语却有着更深的含义。

“Said of an overdressed person who does not really up to his or her clothes”,即“指那些长的并不漂亮,而过分打扮的人”,含有讽刺韵味,可译为“好的衣裳只能打扮出好的外表。

2.翻译谚语要注意口语化。

谚语来自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因此口语化是谚语的一个鲜明特点,在谚语翻译过程中,我们要体现翻译的“俗”而不是“雅”,即把谚语翻译成符合群众口头语言的文学形式。

译文不应该是文绉绉的,语体应更接近日常口语。

例如:“Waste
not,want not.”就不应该翻译成“俭以防匮”,而应译为“不浪费,不愁缺。

再如:“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就不能译作“能善其始,事以成半,而应译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当然并非所有的谚语都要保持其“俗,有的谚语出自《圣经》、典故,或具有时代特色,或与一定人物或地点相关联,或具有一定的文化根基,这些谚语只能保留其“雅的特点。

例如:“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应译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3.谚语的翻译要注意民族性。

任何民族的谚语都具有民族特点,都与该民族特定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相关联。

因此,千万不要用充满本国民族色彩的谚语去套译原文,也就是说不能用包含中国地名或人名的汉语去套译英语谚语,也不能让西方的地名或人名出现在汉语谚语的英文译文中。

而目前,有些谚语的翻译失去了其民族性,片面追求所谓的“顺”和“地道,因此译文常常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特点或保留了原文的地名或人名,使译文的读者不知所云。

例如:“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不应该译为“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应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

再如:“Don’to the bridge untilyou come to it.不应该译为“不要杞人忧天,而应译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3.谚语翻译要注意艺术性。

翻译谚语时用词要简练,要注意上下旬的对仗。

在翻译过程中不但要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比喻意义,以及原文的修辞效果。

中外谚语的语言一般都具有凝练、简洁、明快、易懂、结构严谨、韵律优美和谐的特点。

因此,译文要充分体现谚语的这些特点。

例如:“Grasp all,lose al1.应译为“样样都要,全部失掉。

“who has never tasted bitter,know not what is sweet.应译为“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

参考文献:
[1]张传彪.诗笔·译笔·钝笔——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纵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传彪.谈谈英语阅读中的文化语义[J].海外英语,2006(9).
[3] 张毅平,张传彪.谚语翻译失误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