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的玉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的玉米》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生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粮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玉米》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粮食的观念。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玉米的深情描绘。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玉米》的背景及作者生平。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玉米的深情描绘。

4. 阅读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热爱家乡、珍惜粮食的观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3. 调查家里或身边的粮食浪费现象,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粮食观念的培养。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的玉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观念。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担当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心理。

(2)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要珍惜粮食,关爱他人。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理解和讨论,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最后的玉米》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习体会玉米作为一种粮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

教学重点:1. 理解《最后的玉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习玉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PPT、课件学生:课本、笔、纸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以问题形式导入:你们知道玉米是怎样种出来的吗?你们知道玉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吗?Step 2:阅读故事(10分钟)1. 让学生先读一遍故事《最后的玉米》。

2. 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然后思考:故事讲了什么?Step 3:理解故事(15分钟)1.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玉米地有什么特别之处?b. 最初村民们是怎么看待玉米的?c. 是什么原因让村民们改变了态度?d. 你认为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 分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

Step 4:讨论玉米的重要性(10分钟)1. 让学生回答:你们平时吃过玉米吗?你们觉得玉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3. 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看看谁回答得最全面。

4.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生们的答案。

Step 5:梳理知识点(10分钟)1. 给学生讲解玉米的种植过程以及玉米对我们的重要性。

2.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玉米的知识。

3. 让学生回答:你们更加了解玉米了吗?你们觉得玉米之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Step 6: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我们了解到了《最后的玉米》这个故事以及玉米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新的感受和认识?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习题。

2. 仿写一篇关于玉米的作文,介绍它的种植过程和重要性。

Step 8: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故事、讨论和理解玉米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最后的玉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玉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的玉米》教案王文静

《最后的玉米》教案王文静

《的玉米》教案王文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概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

2. 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掌握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

3. 调查周围环境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关爱大自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环境状况,提高环保意识。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九、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的玉米》。

2. 相关环保资料和案例。

3. 网络资源,如环保新闻、视频等。

4. 教学课件和教案。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后的玉米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后的玉米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后的玉米一、引言在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中,最后一篇课文是《最后的玉米》。

这篇课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他和父亲一起种植玉米,直到最后只剩下一根。

这篇教案将围绕这篇课文展开,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是: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作能力;三、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和道出课文的内涵;2.探究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学特点;3.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教学内容1.了解农业文化和土地的重要性;2.理解课文简洁、生动的风格和情感表达;3.学习如何将个人的思考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4.通过绘画、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故事法;2.问题导向法;3.探究式学习;4.小组讨论。

第一步:导入通过讲述自己在农村的经历和对田野、玉米之类的最初印象,来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农业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步:配合音频讲解通过播放音频讲述全文故事情节,该过程中可以将文中重点句子作些解释。

第三步:问答反思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文中的情感、生命以及自然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在问答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回顾刚才的提问及反思,分享个人的感受和思考,讨论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步:创作表现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七、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主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和作品。

评估要点主要有: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的内涵;2.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学特点;3.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表现;八、教学注意事项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好教学节奏,尽量避免课堂知识量过大;2.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反应;3.鼓励学生自由、开放地发言;4.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三篇_一目斋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三篇_一目斋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三篇【导语】《最后的玉米》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心灰意冷”、“无奈”、“一无是处”、“抱怨”,学写“荣”这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的变化,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信。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心灰意冷”、“无奈”、“一无是处”、“抱怨”,学写“荣”这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的变化,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信。

教学过程:一、情景回顾,激情导入。

1.师:秋天来了,老婆婆的玉米地里长满了水灵灵、黄灿灿的玉米。

其中有一个玉米长得特别棒,受到其他玉米的一致赞美呢!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片收获的玉米地,去看看那个很棒的玉米吧!(生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读这一部分,行吗?全班:(整齐充满自信的):一定是最先摘我啦!全班:(响亮而坚定的)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这个最棒的玉米充满自信等待明天呢!(贴词卡:自信)二、入情入境,品读感悟。

学习7、8、9自然段。

明天,明天会像他所想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7、8、9自然段吧!(生自由读文。

)学习第7自然段。

1、是像他所想的那样吗?(指名答)2、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转眼到了收获的第三天,(演示摘)很棒的玉米被摘走了吗?(生齐答:没有。

)这时,他会怎么想?(1、今天不摘我,还有明天呢!3、没关系,还有这么多同伴也没被摘走呢!)第四天(演示摘)被摘走了吗?(生齐答:还是没有。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的玉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的玉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培养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感受故事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关爱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情感。

2. 学会从细节中感受故事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 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关爱生态环境。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感。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教学法:以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感受故事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的玉米》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 教学道具:玉米模型、图片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玉米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玉米。

(2)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读故事(1)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心得。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感受故事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粮食、关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珍惜粮食、关爱生态环境的作文。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作业成果,交流感悟。

2. 深入学习故事(1)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深入分析故事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生态环境。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交流心得。

4. 实践活动(1)教师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节约粮食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交流感悟。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玉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关爱他人的品质。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2培养学生的朗读、概括能力。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颗玉米,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玉米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玉米的了解和感受。

2.课文朗读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逐个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组词。

3.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解析4.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4.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课文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课堂活动6.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6.2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文故事,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7.课后作业7.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7.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庭学习习惯。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最后的玉米|鄂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最后的玉米|鄂教版

《最后的玉米》 《最后的玉米》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

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

教学以玉米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即从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凡事都要等待时机”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着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重点】读懂、读通课文,了解内容,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圈画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原因。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

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

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

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4.送生字宝宝回家,点人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5.说说你知道了什么?6.相机学习1-6自然段,读好两句话。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读出自信。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读出仍然自信,并不灰心的样子。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胖、冷、如、叹”五个字,问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最会记哪个字?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胖”,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最后的玉米》)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6自然段。

童话故事也有寓意——《最后的玉米》教案

童话故事也有寓意——《最后的玉米》教案

童话故事也有寓意——《最后的玉米》教案童话故事是小孩子们普遍喜欢的读物,它们充满了幻想和神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童话故事并不仅是好看的故事,它们也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手段。

《最后的玉米》就是这样一篇拥有深刻寓意的童话故事,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它的教案。

一、故事梗概在一个荒凉的旷野中,有一株最后的玉米,这是一棵能够为人们带来幸福的玉米。

因为它拥有惊人的力量,可以实现人们的愿望。

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里,想要摘取这棵最后的玉米,可是却没能成功。

人们意识到,唯有当他们学会了分享和合作,这棵玉米才会真正地属于他们。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理解童话故事也可以拥有深刻的寓意;2.培养孩子的基本道德观念,如分享、合作、尊重等;3.激发孩子对于自然的保护与珍爱意识。

三、教学过程及实施方法1.阅读故事阅读《最后的玉米》这篇童话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2.分享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辅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增进孩子们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体验通过身体语言和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并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好。

4.课堂活动可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折花、画图、制作小玩具等,以增强孩子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感性认知。

5.教学评价通过一些审视,提问以及表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加强。

四、教学反思《最后的玉米》这篇童话故事让我开阔了思路。

它告诉我,童话故事也可以成为教育和启迪孩子的好手段。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用心去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走向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乃至世界的和平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的玉米》教案王文静

《最后的玉米》教案王文静

《的玉米》教案王文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了解主人公玉米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题。

(2)运用讨论、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注农村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感受故事中的亲情、友情,培养学生珍惜人际关系,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心理活动。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故事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的玉米》这篇课文。

(2)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教具,如黑板、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1)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及农民的劳动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玉米。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查阅到的关于玉米的生长过程及农民的劳动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故事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2)通过感受故事中的亲情、友情,培养学生珍惜人际关系,学会感恩。

五、课后作业(1)故事中的主人公玉米经历了哪些成长过程?(2)农民的辛勤劳动对玉米的生长有哪些影响?(3)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将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2. 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的玉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的玉米》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玉米》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玉米的生长过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玉米》,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文中人物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悟。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书写读后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 复习课文,深入理解文中寓意。

3. 观察身边的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拍摄照片或绘制画作,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学生感悟:收集学生的读后感、画作等,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尤为重要。本案例以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一文为载体,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自然之美,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玉米成长的历程,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创设,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语文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美的意境,提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来自新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利用一张玉米图片和一段玉米生长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出示玉米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植物吗?它是什么时候成熟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玉米的生长周期。接着,播放玉米生长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观看视频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玉米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在每个环节结束后,我都会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掌握了哪些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存在哪些不足等。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

《最后的玉米》教案

《最后的玉米》教案

《最后的玉米》教案第一篇:《最后的玉米》教案《最后的玉米》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学会字,10个会认字,掌握多音字“的”的三种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3、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了解“心灰意冷”的意思,并能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4、通过品读感悟: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人发现。

教学重点:读好描写玉米样子和心情的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悟: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人发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出示玉米图。

师:这是什么?大家吃过玉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玉米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读关键词“最后”,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

(课件上有具体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生自由读课文。

2、识字反馈,正音。

3、学习生字词。

第一类词字音读准,第二类词结合图片理解词义。

(课件上有具体词语)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读第1自然段,问:你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2、指名读2、3自然段,找出玉米之间的对话用横线画下来。

课件出示对话。

(1)这个玉米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板书自信)(2)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3)周围的玉米怎么说的?指导朗读。

3、这个玉米这么自信,大家都齐声赞美他,他到底长什么样?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1)课件出示填空:他长着(),还有()的果实。

(2)指名读,齐读。

4、他长得这么棒,难怪会非常自信的说-——(回扣2、3段)。

指名读,齐读。

5他到底有没有第一个被摘走呢?课件出示4、5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

(一共读3遍,形式自定)师:这时,这个很棒的玉米心里会想些什么?6、学习第6自然段,读出肯定的语气。

(指名读后板书“灰心”在齐读)7、那么,明天老婆婆会摘走他吗?自由读第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玉米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1)读词:心灰意冷(2)为什么心灰意冷?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探究《最后的玉米》

小学语文教案:探究《最后的玉米》

小学语文教案:探究《最后的玉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

(2)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注环保问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环境保护。

3、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意识。

(2)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理解主旨。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板书:《最后的玉米》。

2、课件:动画故事。

3、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展示环保知识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热身效果。

2、导入环节呈现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拉近学生情感。

3、阅读故事提供动画故事,让学生观看后理解故事情节,理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4、分享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5、小组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探究故事中的环保问题,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

6、总结环节课堂回顾教学内容,概括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环保问题。

五、教学评估:环节目标方法评估方式结果热身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热身整体参与掌握情况良好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班级讨论理解情况良好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观看动画个别提问理解情况有待加强分享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班级讨论热情参与,思考深入小组探究探究环保问题小组研究,展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环节总结教学内容整理笔记全部掌握六、教学反思:教学主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包括:激发、导入、阅读、分享、探究、总结环节,通过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意识。

但是,对于部分理解情况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地引导与讲解。

同时,对于环节目标的达成,不同环节对于掌握的情况良好与待加强同学有不同的表现,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全面性和提高。

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导语】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取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期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败兴。

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意气消沉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

故事告知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形下,都应当相信自己。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学习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哗、棒、褐、唉、烤、淋、腐、怨、荣、誉”10个生字;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棒、烤、淋、怨、荣、誉”;积存本课词语,并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初步了解词语的归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重点读好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3、读文的进程中能尝试提出问题,并通过释疑知道: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觉,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进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环绕课题质疑。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交换师随机在课题下加上问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最后的玉米”究竟是怎样的玉米。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如何描写玉米的?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换,师随机出示词组。

胖胖的深褐色的漂亮胡须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胡须干透变白果实像石头那样坚固很棒最差(自信意气消沉不灰心抱怨)教学生字:褐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注意“衣字旁”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词语的归类。

师: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这两组词组,想一想老师为何要这样安排?生自读词组,指名交换。

4、练习说话,感受玉米的内心感受是随着它的外形变化而变化的。

师:是啊,这一组是描写玉米外形的,而另一组是描写玉米的内心感受的。

那下面就请你们用上这些词组,借用老师提供的句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玉米的一系列变化。

生自由准备,交换说话:这个玉米真棒啊!你瞧,他,可是后来他,于是他觉得自己是最差的!师:通过刚才的说话练习,我们可以发觉玉米的感受是随着它的外形变化而变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26、最后的玉米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倪晓莉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确、棒、奈、晃、褐、烤、淋、腐、怨、誉”10个生字;在田字
格中规范书写“棒、晃、淋、怨、怨、誉”;积累本课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提出问题:根据要求找句子,然后读句子提问,和同学讨论。

4. 通过学习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教学重点,难点:
1. 根据要求找出描写最后的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试着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

2.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一定吃过玉米吧,觉得玉米好吃吗,
你为什么喜欢吃玉米呀,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玉米有关的课文,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6.最后的玉米。

(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并板书:最后的,怎么样,结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翻到114页,
看清自学要求:
(1)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在小组中交流。

(3) 边读边想:这只玉米原先长得怎么样,(找找课文中有关的词语)
2、(1)分节读课文
师:恩,这个玉米真的很棒,请你带领大家一起表扬一下它。

(学习生字:确)
(2)师:刚才在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8、9两小节中有两句比较长的句子,
很难读~在读的时候,除了要注意逗号,顿号、分号的停顿外,还可以在
一些地方稍加停顿,比如这句句子,听老师读。

(范读)
出示“ 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


师: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
我请男生来读读下面这段话。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

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掉为止了。

”那个玉米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师:通过停顿,老师听出来了那个玉米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是是不一样的,女生能读得比男生更棒嘛,
(3)交流学习生字:奈、晃、褐、烤、怨、淋、腐、棒 2. 师:小朋友自学的本领真不错,记住了生字,也读通了课文,那么课文内容了解了嘛, 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原先这只玉米长得怎么样呀,
出示:这是一个( )的玉米。

(胖胖的,深褐色的漂亮胡须,鲜嫩的果实、黄灿灿的果实)
生:这是一个(胖胖的)玉米。

生:这是一个(很棒)的玉米。

师:它棒在哪里呢,(点鼠标)出示:这是一个(很棒)的玉米,它( )。

生:这是一个(很棒)的玉米,它(胖胖的)。

师:除了胖胖的,再找找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玉米长得棒,看看第8节,他的胡须、
果实长得怎么样啊
生:这是个(很棒)的玉米,它(有着深褐色的漂亮胡须,和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

师: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说说。

(不仅,而且)
师:真了不起,不仅把句子说具体了,还能用上关联词。

师:现在知道这个玉米长得什么样了嘛,
三、品读课文,理解主旨。

1、师:是啊,这个玉米可真棒啊~所以到了收获的季节,它非常自信地说:
出示: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

”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板书:自信
2、师:瞧,一开始,这个玉米师多么充满自信啊~(点鼠标)
可是后来,它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了呢,请一边听录音,一边划出描写玉米心情的句子。

3、师:除了写玉米自信的这句句子外,你还划到了哪些描写它心情的句子,
出示:“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出示: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板书:并不灰心——心灰意冷
(1)师:轻声读读这三句话,再看看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玉米一开始非常自信,到后来会变得心灰意冷,
师:对阿,这个玉米为什么会非常自信呢,看课文的2、3节。

它自信是因为( ),还因为( )。

在回答问题中指导朗读。

(2)师:可是第一天,老婆婆并没有摘这只充满信心的玉米,第二天,也只是朝它
看了一眼,这时,它会想——
生:老婆婆只看了我一眼,一定没有发现我长得这么棒。

生:虽然今天老婆婆不摘我,但是我长得那么棒,她总有一天会来摘我的。

师:所以他并不灰心,对自己说——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小组比赛读)
4、学习7,9节。

(1)师: 可是第三天,老婆婆没有摘他,第四天,他依旧被留在了玉米地里,当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2)师:它为什么会从自信变得心灰意冷呢,读读第7节。

(一连几天、唯独)
(3)师:你瞧,一阵――――原先―――变得―――原先―――――变得)
师:他越看越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

(4)师:“一无是处”的意思是——没有一点好的地方。

这里就是指这个玉米没有
了( ),没有了( )。

当他孤零零地留在玉米地里,看着自己干
透变白的胡须,坚硬的果实时,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由原先的自
信变得——心灰意冷了。

( 指导读:心灰意冷)
师:(擦问号)
师: 谁来说说“心灰意冷”是什么意思啊,(失望、沮丧、灰心丧气)
(5)师:如果现在,你就是这个玉米,你会怎么抱怨自己呢,指导朗读第9节。

(自暴自弃、灰心丧气、伤心)
5、师过渡:真的是那个玉米的运气不好,才没被摘走吗,读读10-13节。

6、师:现在,你们明白那个玉米一直没被摘下的原因吗,(正因为要把他作为种子,才最后摘他,所以把它叫做——最后的玉米面,擦两个问号) (指导读老婆婆说的话。

)
生:为什么最后摘,
7、师补白:是啊,你们瞧~只有那些颗粒饱满,大小,色泽均等的玉米粒才是最好的种
子,第二年才会长出更好的玉米来。

被留下来作为种子,就是老婆婆赋予这个玉米最高的——荣誉
8、师:那现在,这个很棒的玉米对于赋予它最高荣誉的老婆婆是怎样的心情呢,
(板书:感激)
出示句子:“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要棒。

老婆婆,谢谢你。

”那个玉米感激地说。

9. 指板书,小结,现在,你想对这个玉米说些什么, 10、小结课文
师:是啊,对自己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齐读
四、复习字词
师:最棒的你们,现在跟随老师一起去玉米地里摘玉米,好不好,
五、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 “誉”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最宽的部分是撇捺,撇捺要舒展。

一共有4横,第一横最长,“言”的第一横第二长,剩下的两横一样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