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放电和沿面放电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专题一:高电压下气体、液体、固体放电原理1、绝缘的概念: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连接。

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电介质或绝缘材料。

2、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3、极化的概念: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极化。

4、极化的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夹层式极化。

(前三种极化均是在单一电介质中发生的。

但在高压设备中,常应用多种介质绝缘,如电缆、变压器、电机等)5、电子式极化: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的极化。

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一切材料中。

6、离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

固体无机化合物(如云母、陶瓷、玻璃等)多属于离子结构。

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离子结构物质中。

7、偶极子极化:有些电介质具有固有的电矩,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这种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如胶木、橡胶、纤维素、蓖麻油、氯化联苯等)。

特点:时间较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极性材料中。

8、夹层式极化特点:时间很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多种材料的交界面;当绝缘受潮时,由于电导增大,极化完成时间将大大下降;对使用过的大电容设备,应将两电极短接并彻底放电,以免有吸收电荷释放出来危及人身安全。

9、为便于比较,将上述各种极化列为下表:10、介电常数:[注]:用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时,希望些好。

大些好。

用作其它设备的绝缘介质时,希望小11、电介质电导:电介质内部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

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导减小。

绝缘介质:温度升高,电阻减小,电导增大。

12、绝缘电阻: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当极化过程结束后,流过介质的电流为稳定电流称为泄漏电流,与其对应的电阻称为绝缘电阻。

(1)介质绝缘电阻的大小决定了介质中泄漏电流的大小。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第2章气体放点的基本物理过程(这章比较重要,要记得知识点很多,要认真看)在第二章标题下面有一句话“与固体和液体相比·········”(1.电离是指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正离子的过程.电离是需要能量的,所需能量称为电离能Wi(用电子伏eV表示,也可用电离电位Ui=Wi/e表示)2。

根据外界给予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形式的不同,电离方式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最重要)和分级电离。

3.阴极表面的电子溢出:(1)正离子撞击阴极:正离子位能大于2倍金属表面逸出功。

(2)光电子发射:用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的光照射阴极板。

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 (3)强场发射:阴极表面场强达到106V/cm(高真空中决定性)(4)热电子发射:阴极高温4。

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碰撞时,也有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并释放出能量(电子亲合能)。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原子捕获一个电子的难易,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放电发展起抑制作用。

SF6气体含F,其分子俘获电子的能力很强,属强电负性气体,因而具有很高的电气强度。

5.带点质点的消失:(1)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的移动,使带电质点浓度变得均匀.电子的热运动速度高、自由行程大,所以其扩散比离子的扩散快得多。

(2)带电质点的复合:带异号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和中和而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

带电质点复合时会以光辐射的形式将电离时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间隙中其他中性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6。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压的关系:第一阶段: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复合率减小第二阶段:电流饱和,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良好的绝缘状态)第三阶段:电流开始增大,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电子崩第四阶段自持放电:电流急剧上升放电过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击穿)外施电压小于U0时的放电是非自持放电.电压到达U0后,电流剧增,间隙中电离过程只靠外施电压已能维持,不再需要外电离因素.自持放电7.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代表一个电子沿电力线方向行经1cm时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

(完整word版)高电压技术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

(完整word版)高电压技术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

1绝缘强度:电解质保证绝缘性能所能蒙受的最高电场强度。

2自由行程:电子发生相邻两次碰撞经过的行程。

3汤逊电子崩理论:特别是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产生碰撞电离,使电荷快速增添的现象。

4自持放电:去掉外界电离要素,仅有电场自己即可保持的放电现象。

5非自持放电:去掉外界电离要素放电立刻停止的放电现象。

6 汤逊第一电离系数:一个电子逆着电场方向前进1cm 均匀发生的电离次数。

7汤逊第三电离系数:一个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产生的有效电子数。

8电晕放电:不均匀电场中曲率大的电极四周发生的一种局部放电现象。

9伏秒特征:作用在气隙上的击穿电压最大值与击穿时间的关系。

10U%50击穿电压:冲击电压作用下负气隙击穿的概率为50%的击穿电压。

11爬电比距:电气设施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工作线电压有效值之比。

12检查性试验:检查绝缘介质某一方面特征,据此间接判隔离缘情况。

13耐压试验:模拟电气设施在运转中收到的各样电压,以此判断耐压能力。

14汲取比:加压后 60s 与 15s 丈量的电阻之比。

15容升效应(电容效应)回路为容性,电容电压在变压器漏抗上的压降使电容电压高于电源电压的现象。

16耦合系数:互波阻与正波阻之比。

17地面落雷密度 ; 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受雷击的次数。

18落雷次数:每一百公里线路每年落雷次数。

19工频续流:过电压消逝后,工作电压作用下避雷器空隙持续流过的工频电流。

20残压:雷电流过阀片电阻时在其上产生的最大压降。

21灭弧电压:灭弧前提下润徐加在避雷器上的最高工频电压。

22保护比:残压与灭弧电压之比。

23耐雷水平:雷击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24雷击跳闸率:每一百公里线路每年由雷击惹起的跳闸次数。

25击杆率:雷击杆塔的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

(山区大)26绕击率:雷绕击导线的次数与雷击导线总次数的比。

27保护角:避雷线与边相导线的夹角。

28工频过电压:系统运转方式因为操作或故障发生改变时,产生的频次为工频的过电压。

局部放电原理及检测方法

局部放电原理及检测方法

(3)悬浮电位物体放电波形特征:
在电压峰值前的正负半周两个象限里出现,幅值、脉冲数和位置均相同,有时成对 出现,放电可移动,但它们间的相互间隔不变,电压升高时,根数增加,间隔缩小,但幅 值不变,有时电压升到一定值时会消失,但降至此值又重新出现。原因:金属间的间隙产 生的放电,间隙可能是地面上两个独立的金属体间也可能在样品内,例如屏蔽松散。
(1)典型的内部气泡局部放电,波形特征:
A放电主要显示在试验电压由零升到峰值的两个椭圆相限内。
B在起始电压Ui时放电通常发生在峰值附近,试验电压超过Ui时,放电向零位延伸。
C两个相反半周上放电次数和幅值大致相同(最大相差至3:1)。
D放电波形可分辨。这里又有几种情况:1)如果放电幅值随试验电压上升而增大, 并且放电波形变得模糊不可分辨,则往往是介质内含有多种大小气泡,或是介质表面 放电;2)如果除了上述情况,而且放电幅值随加压时间而迅速增长(可达100倍或更 多),则往往是绝缘液体中的气泡放电,典型例子是油浸纸电容器的放电。
变压器局部放电测量方法
脉冲电流测量法是国家标准推荐的主要局部放电测量方法。脉冲 电流测量法的基本原理:伴随着绝缘介质中局部放电的产生,放电电荷 的转移将在放电回路中形成脉冲电流信号,可通过测量被检测设备的
外电路中所流过的脉冲电流来检测放电信号。
超声波法是通过检测变压器局放产生的超声波信号来测量局放的大 小和位置。超声传感器的频带约为20~200千赫兹,以避开铁芯的铁磁 噪声和变压器的机械振动噪声。由于超声波法受电气干扰小以及可以
在线测量和定位,因而人们对超声波法的研究较深入。
变压器超声波检测位置
变压器箱体出线对应的每个位置上中下三个点。 变压器油枕侧与对侧上中下三个点。
变压器脉冲电流法检测位置

沿面放电

沿面放电
2、↓r表: 靠近法兰处漆半导体釉
三、极不均匀场中具有弱垂直分量时 的沿面放电
➢ 电场垂直分量小→沿面电容电流小→无热电离和滑闪 →沿面放电电压降低不多
➢ 提高放电电压的途径主要是用均压屏蔽环等改变电极 形状,缓和局部高强场,均匀电场分布
四、干闪、雨闪
1、干闪定义
绝缘子表面在干燥、洁净状态下的闪络
2、雨闪定义
表面洁净的绝缘子在淋雨时的闪络
五、污闪
1、定义: 表面脏污的绝缘子在受潮情况下的闪络
重污染地区:盐、水泥、冶炼厂等高盐密区 恶劣大气条件:雾、露、雷、毛毛雨
2、污闪过程:
表面受污、受潮不同→R表分布不均匀,泄漏电流分布不 同,电流大处发热多、干燥快→形成高阻干燥带→此处I↓ ,附近潮区I↑→干燥带扩大→干燥带几乎受全部电压→ 当E>Ecr→局部闪烁放电→热游离产生局部电弧。
硅橡胶特点:
1、憎水性强、耐分性好、且具有迁移性; 2、耐气候变化、耐臭氧、紫外线、电弧; 3、重量轻、机械强度高、不破碎、安装方便; 4、价贵,寿命短,5-15年寿命。
六、提高沿面闪络电压的措施
两个方面: 一是改善绝缘表面电位分布;
二是改进绝缘子的形状、材料,减小表面 2、屏蔽的应用:
改善电极形状,使固体介质表面电位分布均匀化
3、强制固定绝缘表面电位; 4、应用半导体涂料; 5、应用合成绝缘子; 6、加强绝缘。
思考作业
2-15、2-16、2-17
1.6 沿面放电(2)
二、极不均匀场中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 沿面放电
电场特点:电力线与固体 介质表面几乎垂直。
放电特点:出现滑闪放电
➢放电过程
➢(法兰边缘)电晕放电→(放电伸展) 刷状放电→(放电继续发展)滑闪放电

国家电网考试高电压技术2(国网考试)

国家电网考试高电压技术2(国网考试)

刷状放电
现象
电场极不均匀情况下,如电压继续升高,从电 晕电极伸展出许多较明亮的细放电通道。
电压再升高,根据电源功率而转入火花放电或 电弧放电,最后整个间隙被击穿。
特点
如电场稍不均匀,则 可能不出现刷状放电 ,而由电晕放电直接 转入击穿 。
沿面放电
沿气体和固体/液体表面发生的放电,如绝缘子闪络
滑闪放电
是 S 的函数。
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
3.引用三个系数来定量的反映三种因素的作用
系数 α
系数 β
系数 γ
表示一个电子 由阴极到阳极 每1cm路程中 与气体质点相 碰撞所产生的 自由电子数
表示一个正离 子由阳极到阴 极每1cm路程 中与气体质点 相碰撞所产生 的自由电子数
表示一个正离 子撞击到阴极 表面时使阴极 逸出的自由电 子数(平均值)
热游离是滑闪放电的重要特征和条件。
33
34
二、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
35
非自持放电
➢ 外施电压小于U0时,间隙内 虽有电流,但其数值甚小, 通常远小于微安级,因此气 体本身的绝缘性能尚未被破 坏,即间隙还未被击穿。而 且这时电流要依靠外电离因 素来维持,如果取消外电离 因素,那么电流也将消失。
n n0 exp 0xdx
对于均匀电场, 不随空间位置而变
n n0ex
相应的电子电流增长规律为
I I0ex
令x=d,得进入阳极的电子电流,此即外回路中
的电流
I I0ed
5.自持放电条件与表面电离系数γ
如果电压( 电场强度 )足够大,初始电子崩中的正离子 能在阴极上产生出来的新电子数等于或大于n0 那么即使除去 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放电也不会停止,即放电仅仅依靠已经 产生出来的电子和正离子(它们的数目取决于电场强度)就 能维持下去,这就变成了自持放电。

臭氧的制取方法和技术

臭氧的制取方法和技术

臭氧的制取方法和技术:光化学法、电化学法、电晕放电法一、光化学法–紫外线臭氧发生器此方法是光波中的紫外光会使氧气分子 O2分解并聚合成臭氧 O3,大气上空的臭氧层即是由此产生的。

波长λ = 185nm(10 -9 m) 的紫外光效率最高,此时,光量子被 O2 吸收率最大。

其反应基本过程为:O2+hr→ O+OO2+O+M→ O3 +Mhr -紫外光量子M -存在的任何惰性物体,如反应器器壁、氮、二氧化碳气体分子等。

使用 185nm 紫外光产生臭氧的光效率为 130gO3/kw·h ,是比较高的。

但目前低压汞紫外灯的电-光转换效率很低,只为 0.6 %~ 1.5 %,则紫外法产生臭氧的电耗高达600kwh/kgO3,即 1.5gO3 /kw. h ,工业应用价值不大。

紫外法产生臭氧的优点是对湿度、温度不敏感,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同时,可以通过灯功率线性控制臭氧浓度、产量。

这两个特性对于臭氧用于人体治疗与作为仪器的臭氧标准源是非常合适的。

二、电化学法–电解纯水臭氧发生器利用直流电源电解含氧电解质产生臭氧气体的方法,其历史同发现臭氧一样悠久。

八十年代以前,电解液多为水内填加酸、盐类电解质,电解面积比较小,臭氧产量很小,运行费用很高。

由于人们在电极材料、电解液与电解机理、过程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电解法臭氧发生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近期发展的 SPE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极与金属氧化催化技术,使用纯水电解得到 14 %以上的高浓度臭氧,使电化学法臭氧发生器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日本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了 120gO3/h 的电解臭氧发生器,电耗150kw·h/kgO3,使这种类型产品达到了工业化应用规模。

我国武汉大学早期开展了电解臭氧技术的研究,上海唐锋电器公司研究开发了电解法臭氧发生器系列产品,臭氧浓度可达 20 %,最大臭氧产量为 100g/h 。

该产品使用纯水电解产生臭氧后在机内直接与水混合形成 4-20mg/L 高浓度臭氧水,其规格为高浓度臭氧水供水量由 60L/h 到 5000L/h 。

沿面放电

沿面放电
沿面闪络电压则随绝缘子片数 的增多而提高。
3、悬式绝缘子的沿面放电
绝缘子串 (钢化玻璃)
均 压 环
四分裂导线
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很不均匀
图1-43 500kV线路的绝缘子串
使用均压环来改善绝缘子 串的电压分布
绝缘子的三种闪络方式
干闪: 表面干燥、洁净的绝缘子发生的闪络; 湿闪: 表面洁净的绝缘子在淋雨时的闪络; 污闪: 表面脏污的绝缘子在受潮情况下的闪络;
二、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2、支柱绝缘子的沿面放电 (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
母线(电极) 固体介质
(电工陶瓷) 法兰(接地极)
(a)
电极
固体介 质
电极 (b)
支持绝缘子表面电场的垂直 分量小,沿固体介质表面没 有较大的电容电流流过,放 电过程中不会出现热游离现 象,故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
因而垂直于放电发展方向的 介质厚度对放电电压实际上 没有影响。
工程中绝大多数是极不均匀电场的沿面放电。
❖2.5 沿面放电
二、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1、套管的沿面放电(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
导电杆 (电极)
固体介质 (电工陶瓷)
法兰 (接地极)
导电杆 固体介质 法兰
1、套管的沿面放电(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 放电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电晕放电 细线状辉光放电 滑闪放电
❖2.5 沿面放电 (一)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U闪<Ub纯空 原因?
1.表面吸潮
电极附近E
一层水膜
离子 在E作 向电极 电导 用下 运动
电极附近首先游离 电极间E
U闪
因此
与绝缘材料表面吸潮性有关 与离子移动累积电荷
导致沿面闪络电压 低于空气间隙的击 穿电压。

沿面放电的特征

沿面放电的特征

沿面放电的特征沿面放电的特征什么是沿面放电沿面放电是指在两个或多个电极之间的气体间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

它是气体绝缘体电力设备中常见的故障之一,通常以电晕放电、击穿放电或电弧放电的方式发生。

沿面放电的特征沿面放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放电预兆沿面放电通常会出现一些放电前的预兆,如噪声、振动、气味等。

这些预兆可以提前预警,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设备故障。

2.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沿面放电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电极周围的电场强度会足够产生电离,形成电晕放电现象。

这会导致较小的电流从电极表面放电,产生耀斑或发出微弱的光亮。

3.击穿放电当电压过高,使气体中的电场超过气体的击穿强度时,沿面放电会转变为击穿放电。

在击穿放电中,电流会急剧增加,电弧会形成,并且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声响。

击穿放电是沿面放电最严重的一种形式,易造成设备故障和短路。

4.放电路径沿面放电通常具有明显的放电路径,即电流会沿着特定的表面或通道进行传导。

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监测放电路径的变化,预测潜在的设备故障点。

5.放电能量沿面放电释放的能量较小,但也会产生一些热量和气体。

长时间的沿面放电会导致设备局部温度升高,增加设备故障的风险。

6.放电模式沿面放电可以呈现不同的模式,如稳定放电、脉冲放电等。

不同的放电模式对设备的损害程度和风险也不同,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总结沿面放电作为一种常见的气体绝缘体电力设备故障,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通过了解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设备故障,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1—1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3.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6、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质点)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

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

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γ(eαs-1)=1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

这样,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从而能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

1.1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

电力能:电力过程所需要的能量。

原子的激发(激励):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气体原子获得外加能量时,一个或若干个电子有可能转移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的现象。

带电粒子的产生:碰撞电离(有碰撞引起的电离)光电离(由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原子或分子电离的现象)热电离(气体在热状态下引起的电离过程)表面电离(气体中的电子也可以由电场作用下的金属表面发射出来)。

这三种形式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只是各种电离形式表现出的强弱不同。

空间电离:气体在间隙空间里带电粒子的产生过程。

逸出功:从金属电极表面发射电子需要的一定的能量。

去电离过程:当气体中发生放电时,与不断产生带电粒子的电力过程相反的过程。

气体去电离的基本形式:漂移(带电粒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消逝于电极面形成的回路电流,从而减少了气体中的带电粒子的现象)、扩散、复合、(吸附)。

1.2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均匀电场:在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

汤逊放电理论实验条件: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

自持放电:仅由电场的作用就能自行维持的放电。

非自持放电:需要外界电离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

起始放电电压:放电由非自持转为自持的临界电压。

起始放电场强:起始放电电压对应的场强。

汤逊自持放电条件:电子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是气体放电的主要过程,而放电是否由非自持转为自持,则取决于阴极表面是否释放出了二代电子。

光电离。

书图1.2巴申曲线:放电电压与放电距离d和气压p的乘积的曲线,呈U型。

巴申定律:高气压或真空都可提高击穿电压,工程上已广泛使用。

正流注:当外加电压较低时,电子崩需要整个间隙才能形成流注,这种流注是由阳极向阴极发展的。

负流注:外加电压高于击穿电压,流注由阴极向阳极发展。

流注放电理论:解释高气压长间隙以及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现象。

1.3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气体放电特征:稍不均匀电场的间隙击穿前看不到放电迹象,一旦出现自持放电,便立即导致整个间隙的击穿;极不均匀电场当外加电压达到某一临界时间时,首先出现电晕放电现象,当外加电压进一步增大时,电晕区也随之扩大,但气隙依然保持其绝缘状态没有被击穿。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章)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章)

三、汤逊自持放电条件
• 汤逊根据对放电过程的实验研究.认为要使气隙 中的放电由非自持放电转变为自持放电就必须在 气隙中能够连续地形成电子崩,才能使极间电流 维持下去。这就要求在电子崩发展到贯通两极时, 电子进入阳极,正离子在返回阴极时必须能够在 阴极上产生二次电离过程,以取得在气隙中形成 后继电子崩所必需的二次电子,否则电子崩就会 中断,气体放电就无法自行维持。因此,从阴极 获取二次电子是气体放电由非自持放电转为自持 放电的关键。
电子崩 • 所谓电子崩是指电子在电场作用下从阴极 奔向阳极的过程中与中性分子碰撞发生电 离,电离的结果产生出新的电子.新生电 子又与初始电子一起继续参与碰撞电离, 从而使气体中的电子数目由1变为2,又由2 变为4而急剧增加。这种迅猛发展的碰撞电 离过程犹如高山上发生的雪崩,因此被形 象地称之为电子崩。
•热游离 由气体热状态引起的电离过程称为热电离。 从基本方面来说,热电离和碰撞电离及光电 离是一致的,都是能量超过某一临界值的粒 子或光子碰撞分子使之发生电离.只是直接 的能量来源不同而已。 •表面电离 气体中的电子也可以由电场作用下的金属表 面发射出来,称为金属电极表面电离
• 当气体中发生放电时,除了有不断产生带 电粒子的电离过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反 的过程,即去电离过程 • 它将使带电粒了从电离区域消失,或者削 弱产生电离的作用。当导致气体电离的因 素消失后.由于去电离过程,会使气体还 原成中性状态,而恢复其绝缘性能.这就 是气体具有自恢复绝缘特性的本质所在。
• γ阴极表面电离系数:每个正离子返回阴极时,能从阴极 释放出的电子数。 • 需要满足条件
(e 1) 1
d
• 这是自持放电的条件 • 放电由非自持转为自持时的电场强度称为起始放电场强, 相应的电压称为起始放电电压

沿面放电任务三

沿面放电任务三

b. 线状火花放电
c. 滑闪放电
d. 闪络放电
影响沿面放电因素分析
等值电路图
a.固体介质厚度越小,则体积电容越大,沿介质 表面电压分布越不均匀,其沿面闪络电压越低;
b.同理,固体介质的体积电阻越小,沿面闪络电压 越低
c.固体介质表面电阻减少,可降低沿面的最大 电场强度,从而提高沿面闪络电压
提高沿面闪络电压措施
防止绝缘子的污闪,应采取措施 (1).对污秽绝缘子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洗 (2). 绝缘子表面涂一层憎水性防尘材料 (3).加强绝缘和采用防污绝缘子 (4).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 (5)增加爬距
1.3.3 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 屏障 屏蔽 表面处理 应用半导体涂料 阻抗调节
绝缘子表面污秽时的沿面放电 户外绝缘子,会受到工业污秽或自然界盐碱、飞 尘等污染,在干燥时,由于污秽尘埃电阻很大,绝缘 子表面泄漏电流很小,对绝缘子安全运行无危险;但 下雨时,绝缘子表面容易冲掉,而大气湿度较高,或 在毛毛雨、雾等气候下,污秽尘埃被润湿,表面电导 剧增,使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剧增,降低闪络电压。
1.3.2 影响沿面放电电压的因素 1、固体介质材料 其取决于材料的亲水性或憎水性 2、电场型式 放电电压与电场型式有很大关系,如在极不均匀电 场中,沿面闪络电压比同样距离的纯空气间隙 的 击穿电压降低得较少,因而采取措失提高沿面放 电电压的可能幅度也不大。
3、气体状态的影响 气体压力和湿度对沿面放电电压有显著影响 4、介质表面情况的影响 (1)、干闪电压 (2)、湿闪电压 (3)、污闪
a.减少套管的体积电容。如增大固体介质 厚度,加大法兰处套管的外经 b.减少绝缘的表面电阻。如在套管近法兰处 涂半导体漆或半导体釉
(3)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切线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支柱绝缘子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量轻(仅相当于瓷绝缘子的1/10左右) 2、抗弯、抗拉、耐冲击附和等机械性能都很好。 3、电气绝缘性能好,特别是在严重污染和大气潮湿的情 况下性能十分优异; 4、耐电弧性能也很好。 价格昂贵、老化等问题是影响它获得更大推广的问 题。随着材料工艺的进步这种绝缘子必将获得越来越多 的采用。
(34)
极不均匀电场:电场强度沿气隙分布极不均匀, 当所加电压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曲率半径小的电极附 近空间电场强度首先达到起始场强值E0 ,在此区域先 出现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甚至出现流柱。
(1)
分相母线筒
110kV全封闭组合电器
(2)
图 户外1000kV特高压GIS变电站实景图
(3)

电晕放电 电场不均匀系数
(5)
(1)基本物理过程描述; (2)外观特征:电极附近空间发出蓝色的晕光; (3)外加电压增大,电晕区也随之扩大,放电电流也 增大(由微安级到毫安级),但气隙总的来看,还保 持着绝缘状态,还没有被击穿。
(6)
三、电晕的危害 (1)光、声、热等效应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腐蚀作用;(2)消耗能量,电晕损耗是超高压输电线 路设计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坏天气电晕功率损耗会比 好天气时大得多;(3)电晕会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产 生干扰,还可能产生超过环保标准的噪声。
(12)
极性效应 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的电位符号不同时,气隙的击穿电压 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极性效应的应用 在进行外绝缘的冲击高压试验时往往加正极性冲击电压; 在工频高压作用下,击穿均发生在外加电压为正极性的半周 内。
(13)
二、长气隙的击穿 气隙较长时,流注往往不能一次贯穿整个气隙,而 出现逐级推进的先导放电现象。 长间隙的放电过程:电晕放电——先导放电(热电 离)——主放电——整个气隙被击穿。 ** 雷电放电是自然界的超长间隙放电,其先导过程和 主放电过程发展的最充分。
第三节 自放电条件
§2.3 电晕放电
第六节 不均匀电场中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征 按照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分为 稍不均匀电场 和 极 不均匀电场。
稍不均匀电场:放电特性与均匀电场相似,一旦 出现自持放电便一定立即导致整个气隙击穿。例如: 高压实验中用来测高电压的球隙、全封闭组合电器中 的分相母线筒。
四、固体表面有水膜时的沿面放电(湿闪)
(27)
五、绝缘子污染状态下的沿面放电(污闪) 污闪过程 绝缘子污染通常可分为积污、受潮、干区形成、局部 电弧的出现和发展等四个阶段。采取措施抑制或阻止其中 任何一个阶段的完成就能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 污闪危害 污闪造成的后果很严重,由于一个区域内绝缘子积污 受潮情况差不多,所以容易发生大面积污闪事故。自动重 合闸成功率远低于雷击闪落时,造成事故的扩大和长时间 停电。就经济损失而言,污闪在各类事故中居首位。
§2.6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
一、沿面放电概念 沿面放电:沿气体和固体绝缘或气体和液体绝缘 表面发生的气体放电现象叫沿面放电。 气体中沿着固体绝缘表面放电的形式包括: 沿面滑闪:尚未发生击穿; 沿面闪络:沿面击穿;
(15)
二、研究沿面放电的意义
电力系统中绝缘子、套管等固体绝缘在机械 上对高压导体起固定作用,又在电气上起绝缘作 用,其绝缘状况(击穿和闪络)关系到整个电力 系统的可靠运行。输电线路和变电所外绝缘的实 际绝缘水平取决于它的沿面闪络电压(为什么)。 沿固体介质表面的闪络电压不但比固体介质 本身的击穿电压低得多,而且比极间距离相同的 纯气隙的击穿电压低不少?
四、防止和减轻电晕的方法 根据产生的机理制定方法 采用扩径导线和空心导 线,更加合适的措施是采用分裂导线(思考其他优点 ?)。
(7)
电晕的积极意义
分裂导线:每相都用若干根直径较小的平行分导线来 替换大直径导线。分裂数超过两根时,这些分导线通常 被布臵在一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顶点上。
分裂导线的电场强度与分导线的直径和分导线间的距 离 d 有关。330—750kv的超高压线路,分裂数一般取2—4 ; 1000kv及以上的特高压线路分裂数就更多,例如取8或 更大。 五、电晕的积极意义 衰减雷电过电压幅值和降低其陡度;抑制操作过电压的幅 值;改善电场分布;广泛应用于工业设施(静电除尘器、静电 喷涂装臵、臭氧发生器)。
(18)
E
不同憎水性固体表面的沿面闪络情况如左图; 不同电压形式下玻璃表面的闪络情况如右图。
(19)
(二)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20)
1、放电现象
导杆
滑闪放电机理: 带电粒子撞击介质 表面,使局部温度 升高,导致热电离
法兰
外施电压升高 电压超过某一值 电压再升高
电晕放电-辉光放电-滑闪放电-沿面闪络
(21)
2、理论分析
等值电路: 由介质表面电阻RS、比电容 C0和体积电阻G1构成。
(22)
3、放电特点
滑闪放电在交流和冲击电压下很 明显; 随着电压的增加,滑闪长度增加得 很快,靠增加沿面闪络距离来提高 闪络电压的效果有限; 法兰处套管的外径和壁厚越大,滑 闪放电电压越大。
(23)
第二章 P49页,2-2 补充: 1 、说明巴申定律的实验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 么? 2 、电晕产生的物理机理是什么?它有哪些有害 影响?试列举工程上各种防晕措施的实例。 3 、极性效应的概念是什么?试以棒—板间隙为 例说明产生机理。
(35)
(16)
三、沿面放电的类型与特点
E
(a) Et E En (b) En EE t (c )
(17)
(一)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界面与电力线平行,但沿面闪落电 压仍要比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低很 多? Keywords:气隙,水膜,电阻不 均匀和粗糙不平。 提高沿面闪络电压的措施:在连接 处涂导电粉末或导电胶。
(8)
§2.4 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一、短间隙的击穿 击穿过程 1、非自持放电阶段 2、流柱发展阶段。
非自持放电阶段 (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 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减 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微 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棒极附近难 以造成流柱,使得放电自持,即电晕 放电难以形成。
(9)
4、提高措施
减小比电容; 减小绝缘表面电阻;
(24)
(三)极不均匀电场垂直分量很弱时的沿面放电。 这种绝缘子的两个电极之间 的距离较长,只可能出现沿面闪 落。不出现热电离和滑闪放电?
En EE t
提高干闪落电压的措施:增大极 间距离。
思考:三种情况下沿面闪络电压 的比较?
(25)
三、沿面放电电压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
电场不均匀系数
Emax f Eav
式中
Emax 最大电场强度,Eav为平均电场强度。
Eav U d
f < 2 时为稍不均匀电场 f > 4 以上时明显地属于极不均匀电场
(4)
二、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可以是极不均匀电场气隙击穿过程的第 一阶段,也可以是长期存在的稳定放电形式。这种放 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放电形式。
(30)
六、污闪事故的对策 调整爬距(增大泄露距离) 耐张绝缘子增加片数; 悬式绝缘子选用爬距较 长的耐污型绝缘子或改 用V型串。
(31)
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扫 干步擦拭或高压水枪;
(32)
涂料 硅油或硅脂;室温硫化硅橡胶
(33)
半导体釉绝缘子 新型合成绝缘子
新型合成绝缘子的优点:
(28)
(29)
污秽表征 污秽度除了与积污量有关还与污秽的化学成分有关。 通常采用“等值附盐密度”(简称“等值盐密”)来表征 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它指的是每平方厘米表面所沉积的 等效氯化钠(NaCl)毫克数。 衡量输电线路绝缘子抗污闪能力的参量是泄漏比距(也称 爬电比距)λ : 指外绝缘“相—地”之间的爬电距离 (cm) 与系统最高工作(线)电压(kv,有效值)之比。
影响因素:
固体介质材料 主要取决于该材料的亲水性或憎水性。 电场形式 同样的表面闪落距离下均匀与稍不均匀电场闪落 电压最高。 大气条件 气压增大时,闪络电压增加不多; 湿度小于40%时无影响,大于40%时由水分在介质 表面的凝结状况确定。 固体介质表面状况 淋雨、污秽及覆冰等。
(26)
非自持放电阶段 (1)当棒具有负极性时 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不再 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 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 电荷,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 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易于满 足,易于转入流柱而形成电晕放电。
(10)
流柱发展阶段
(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 电子崩进入棒电极,正电荷留在棒尖加 强了前方的电场(曲线2),对形成流柱发展 有利。头部前方产生电子崩,吸引入流柱头部 正电荷区域,加强并延长流柱通道; 流柱及其头部的正电荷使强电场区更向前 推移(曲线3),促进流柱通道进一步发展, 逐渐向阴极推进,形成正流柱。
(11)
流柱发展阶段
(1)当棒具有负极性时 电子崩由强场区向弱场区发展,对电子崩 发展不利。棒极前的正电荷区消弱了前方空间 的电场,使流柱发展不利(曲线2); 等离子体层前方电场足够强后,发展新电 子崩,形成了大量二次电子崩,汇集起来后使 得等离子体层向阳极推进,形成负流柱
U放棒板 U放棒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