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1

合集下载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12月 19日&、'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乙甲10+20+4+310+20+4+310+20+4+310+20+4+3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10×+20×1+4×2+3×2=39(对)$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旅列+直通+区段+摘挂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左端:右端:⑦确定车站全长L 全=l左咽+l效+l右咽=++850=<1950符合要求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中t中+ n`中t`中+n解t解+n机t机+Σt固+Σt其他=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Σt固)/(1440M-Σt固)(1-r空)K1=K2=}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N ⅰ=n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N接=+=列N发=+=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的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合理布局和功能的交通港站与枢纽。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空间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 港口、车站的定义与分类- 枢纽的概念及其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 介绍国内外典型港口、车站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现状- 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交通港站与枢纽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从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分析案例的优势和不足5. 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优化方案,提高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运行效率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第三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第四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第五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教材章节:《地理》选修教材第三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内容列举:1.3.1 港口、车站与枢纽1.3.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1.3.3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1.3.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1.3.5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优化与创新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系统地讲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规划与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教学课件 模块一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选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教学课件 模块一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选线

1.线网背景研究
线网背景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 通规划的研究,即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前 提条件、影响因素、背景环境进行研究。其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及开展规划、城市交通现 状与开展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既有交通利 用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分析。
任务一 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
1.线网背景研究
这局部研究主要针对影响线网可行性的几个主要专 项:车场设置、线路走向、线路敷设方式、主要车站 分布、换乘站分布和形式、联络线分布、运营等。
任务一 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
3.规划可实施性研究
由于规划可实施性研究是保证线网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这局部研究与前面的方案构架研究也是一个循环过 程。
任务一 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
任务一 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
三、线网规划的主要原那么
〔9〕线网规划要表达稳定性、灵活性、连续 性的统一。
城市中心城区的线网规划要相对稳定,城市边缘区要为 开展留有余地,整个线网要能随城市规模的调整扩大而不 断扩充开展。
任务一 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
四、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是城市 中建设周期最长、投资最大的交通根底设施。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 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城市的现状及其开展规划、城市的交 通需求、城市经济的开展水平等,从宏观上合理地规划 轨道交通线网的规模。轨道交通的线网合理规模就是线 路长度总量的宏观控制。
任务一 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4〕没有预留适度的工程条件,使后续工程建设难度 加大。其后果轻那么投资加大,重那么工程无法实施。这 种情况集中表达在相交线路的换乘站建设中。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设计原则和布局方法。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技术参数及其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实际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表达场站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设计的兴趣,增强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规划观念,注重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规划设计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 场站定义、功能及分类- 场站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 场站设计的基本原则- 场站布局方法与技巧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 场站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技术参数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场站案例分析- 案例启示与优化建议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与步骤- 设计软件应用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1课时)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2课时)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1课时)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2课时)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3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讲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场站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轨道交通分院运营管理专业场站名称:长春轻轨四号线北站指导教师: 李飞燕班级:yy1231234姓名:张云龙章节目录第一节设计车站简介 (03)第二节出入口设计....................................03---04 第三节站厅设计..........................................05--06 第四节站台设计.......................................06---07 第五节车站平面布局示意图 (07)注: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分别附有CAD(dwg)图示,以供参考.一、设计车站简介.长春站北站出口一共有5个,目前对外开放了3个。

长春站北站一共分为地下三层:地下一层,目前还没有建筑,此处未来将建设购物以及娱乐等场所;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轻轨四号线长春站北站的建设是配合着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进行的,即在长春站北站的地下二层可以按照指示标直达长春站南站,无需出站。

但目前由于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尚未完工,轻轨站的地下二层还不能直达长春站南站。

如图示结构:二、出入口设计1.出入口所在位置在辽宁路和凯旋路附近,靠近长白路火车站站,周围有凯旋路公交站点日客流量达43400人次,广泛吸引了大量客流。

车站出入口布置顺应了主客流的方向,与街道、地下街道、邻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并且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2.设于道路两侧的出入口平行或垂直于道路红线。

在出入口开向城市主干道的位置,设有一定面积的集散场地。

3.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为了疏通大量客流分别在轻轨三号线北站等三个客流集中点设置了出入口,自动扶梯和楼梯数据如下:4. 出入口数量 5个,现今开放3个,宽度2.64m 。

城市轨道站场与枢纽设计安排

城市轨道站场与枢纽设计安排
汽车学院412
第四周
整周
1.ATC系统学习
2.客流量调查
3.列车时刻表绘制
----
第五周
整周
系统学习
2.客流量调查
3.列车时刻表绘制
----
2014年12月21日
汽车与交通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系
《城轨11级站场与枢纽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及其任务备忘表
负责教师:孟亚东、王旭龙
时间安排
时间细分
计划
备注
第一周
周一至周四
下瓦房车站实地调研
不固定教室
下瓦房站实地测绘
周四至周五
CAD软件学习
汽车学院412
第二周
整周
设计计算与草图绘制
教师指导完成
汽车学院412
第三周
整周
CAD绘制车站平面图
教师指导完成

地铁站场课程设计

地铁站场课程设计

地铁站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站场的功能、布局及其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地铁站场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舒适、便捷等方面。

3.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线路规划、换乘设计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地图、图标等工具分析地铁站场布局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地铁站场布局图。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地铁站场优化建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公共交通设施的关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城市规划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地铁站场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善于合作的特点,通过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站场概述- 地铁站场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地铁站场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2. 地铁站场布局设计- 地铁站场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地铁站场设施布局与线路规划- 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地铁站场布局3. 地铁站场换乘设计- 换乘设计的原则与分类- 换乘站场的布局与设施- 案例分析:优秀地铁站场换乘设计实例4. 地铁站场安全问题及对策- 地铁站场常见安全问题及原因- 地铁站场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 案例分析:地铁站场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5. 地铁站场优化与改进- 地铁站场优化原则与方法-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地铁站场的使用效率- 设计实践:地铁站场布局优化方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与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设计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城轨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运营管理,培养学生对城轨交通场站设计和运营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城轨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理解城轨交通场站的设计原理和运营管理。

3.了解城轨交通场站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设计原理和运营管理方法,进行城轨交通场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轨交通场站设计和运营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轨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运营管理。

具体安排如下:1.城轨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介绍城轨交通场站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城轨交通场站的设计原理:介绍城轨交通场站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方法。

3.城轨交通场站的运营管理:介绍城轨交通场站的运营管理原则、运营管理方法和运营管理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城轨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运营管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城轨交通场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城轨交通场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35学时数:90 学分:5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铁道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体组成,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高速动车组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顶岗实习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相关的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必要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检修员、维护员等,主要从事城轨交通线路设备检修、维护、调试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线网篇、车站设置与布局、配线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五个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轨线路的组成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比如土建工程,线网规划等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逐层深入,全面讲线路与站场相关知识。

本课程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线网篇、车站设置与布局、配线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五个部分。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布局及类型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 引导学生掌握场站设施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场站规划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低碳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城市交通问题感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探究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基本概念:场站的定义、功能、分类及特点;2. 场站布局与规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的原则、方法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3. 场站设施设备:介绍场站的主要设施设备及其功能、原理;4. 场站运营管理:探讨场站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当地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布局、设施设备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基本概念(1课时)2. 第二节:场站布局与规划(2课时)3. 第三节:场站设施设备(1课时)4. 第四节:场站运营管理(1课时)5. 第五节:实践活动(2课时)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分类;2. 第二章第四节:场站布局与规划原则、方法;3. 第二章第五节:场站设施设备介绍;4. 第二章第六节:场站运营管理概述。

城轨站场课程设计

城轨站场课程设计

城轨站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站场的布局、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2. 使学生了解城轨站场设计与城市规划、交通需求的关联性;3. 帮助学生理解城轨站场的安全运营原则和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轨站场布局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城轨站场初步方案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城轨站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培养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概述- 站场定义、分类与功能- 站场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 城轨站场设计与规划- 站场选址原则与影响因素- 站场布局设计方法与步骤- 站场设施规划与配置3. 城轨站场运营与管理- 站场运营原则与安全措施- 站场客流组织与管理- 站场设备维护与管理4. 城轨站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城轨站场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教学环节- 现场参观与调研- 城轨站场初步设计实践- 课程汇报与交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概述第二周:城轨站场设计与规划第三周:城轨站场运营与管理第四周:城轨站场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含课程汇报与交流)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轨道交通站点与枢纽说课PPT课件

轨道交通站点与枢纽说课PPT课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23页/共33页
课外实训
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24页/共33页
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较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第25页/共33页
专题讲座
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26页/共33页
第五部分
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 教学效果
第27页/共33页
课程考核:
课堂表现 实践考核
50%
考核方式 100%
出勤率考核 10%
理 学
输 经

市 轨
基济

础学




轨城轨轨 城城
道市道道 市市
交轨交交 轨轨
通道通通 道道
站交信安 交交
点通号全 通通
与行与管 票客
枢车通理 务运
纽 和信
管组
组系
理织
织统
化职商 … 客
妆业务 与形沟

运 服
服象通

饰礼

搭仪


第3页/共33页
课程性质
第二一学年第一学期
轨城道市交轨通道站交点通与概枢论纽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参与课外实训,以 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
第19页/共33页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
教学手段和方法
第20页/共33页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案例学习 课外实训
比较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专题讲座
第21页/共33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22页/共33页
案例学习
2.车站线路及线间距,道岔的中心线表示法,车站线路与 线路的连接形式。
课程难点:

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

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

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站场与枢纽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站场与枢纽设施,并了解其功能和布局原则。

3. 学生能够掌握站场与枢纽的运作流程,包括货物和乘客的流动、交通组织的原理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站场与枢纽的空间布局,并解释其对交通运输效率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站场与枢纽布局方案,考虑流线合理性、容量匹配等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中站场与枢纽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认识到站场与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于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思考。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地理与交通学科结合的内容,旨在通过站场与枢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理解其运行机制。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1. 站场与枢纽的定义与作用- 介绍站场与枢纽的基本概念,阐述其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性。

- 分析站场与枢纽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的功能与特点。

2. 站场与枢纽的类型与布局- 分类介绍各类站场与枢纽,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航空港、公交枢纽等。

- 探讨站场与枢纽的布局原则,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流量、服务范围等因素。

3. 站场与枢纽的运作流程- 详细讲解站场与枢纽内部的货物和乘客流动过程,以及交通组织管理方法。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铁路交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和枢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交通需求。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站场规划和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规划和设计不同类型的铁路站场,包括客运站、货运站、中转站等。

他们将学习如何考虑人流、货流以及不同类型列车的需求,以最大化站场的效益和安全性。

2. 枢纽布局和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规划和设计铁路枢纽,包括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等。

他们将学习如何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连接,优化货物和乘客的流动,提高枢纽的运行效率。

3. 运营管理: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铁路站场和枢纽的运营。

他们将学习如何制定运营计划、调度列车、管理人员和设备,并处理紧急情况和故障。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应对日常运营中的挑战和问题。

4. 可持续发展: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管理可持续的铁路站场和枢纽。

他们将学习如何考虑环保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拥堵和排放。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门课程还应包括实地考察和实验。

学生可以参观不同类型的铁路站场和枢纽,了解实际运营情况,并进行模拟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这门课程还可以与其他相关课程结合,如铁道工程、交通规划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铁路交通系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总之,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应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这门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满足未来铁路交通发展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三、课程目标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实施建议六、教学条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4分计划学时:64学时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地位与作用1.课程的地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是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地铁线网规划、线路设计、轨道设计、车站设计和车辆基地设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是工程技术专业课学习的敲门砖。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地铁轨道相关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等,为后续专业核心课《地铁轨道线路》《无缝线路》和《轨道线路检修》等课程打下专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采用讲授、实操、练习、自学、集中答疑、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够理论联系设计,提高自我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1. 岗位分析图2.课程面向的岗位专业毕业生主要工作的岗位是线路工及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接触轨的综合维修、经常保养、临时补修、大修、抢修作业的人员。

面向岗位:初级线路工——中级线路工——高级线路工。

3.课程定位了解地铁线路与轨道的相关基本知识,对线路轨道结构的知识架构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专业基础,以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专业课知识。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掌握线网规划、线路设计、轨道设计、车站设计和车辆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能够掌握线路的组成,能够认识及拆分各种轨道结构,掌握车站的总体布局、车辆基地的构成,了解现代有轨电车和低速磁浮新轨道技术。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12月19日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乙甲10+20+4+310+20+4+310+20+4+310+20+4+3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10×0.5+20×1+4×2+3×2=39(对)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6.5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旅列+直通+区段+摘挂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左端:569.916m右端:500.436m⑦确定车站全长L 全=l左咽+l效+l右咽=569.916+500.436+850=1920.35<1950符合要求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1)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 中t 中+ n`中t`中+n 解t 解+n 机t 机+Σt 固+Σt 其他=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 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Σt 固)/(1440M-Σt 固)(1-r 空) K1=0.45 K2=0.63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 N ⅰ=n 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11.1+33.3+33.3+11.1=88.8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84.3+88.8=173.1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64.5+21.2=85.7N接=55.5+46.6=102.1列N发=34.5+24.4=58.9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

TONGJI UNIVERSITY《站场与枢纽》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K 站比例尺图成员学院(系)专业交通运输完成日期2010年 12月 19 日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1.列流图如下:甲10+20+4+3 10+20+4+3 乙10+20+4+3 10+20+4+3旅列 +直通 +区段 +摘挂2.确定车站配置图1)车站类型的确定双线横列式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第二章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1.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1)到发线数量列车换算对数: 10× +20×1+4×2+3×2=39( 对)设置 6条到发线2)客运设备设计上、下行各 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 20+4+3+20+4+3+2+2=58>36应设置 1条机车走行线4)机待线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5)机车出入段线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 2+10+20+4×2+3× 2+2×2+2× 2×2=100>60应设置出、入段线各 1条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设置 4条调车线7)牵出线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设置 2 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 1 条2.咽喉设计1 )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 或列车到 ( 发 ) 、机车出段、调车 ]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 入) 段、调车 [ 或列车到 ( 发) 、机车出段、调车 ]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①确定线间距离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m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 (380 mm ) 等因素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右端:⑥计算到发线有效长线路编运行方线路有效长控制点 x共各线路有效长各线路有效坐标号向左端右端计之差长1 2 3 4 5 6 7Ⅰ、 3 上行方0 850 向下行方0 850 向Ⅱ上行方1091 向下行方1088 向4、 5 上行方957 向下行方921 向7 上行方988 向下行方988 向8、 9 上行方889 向下行方889 向⑦确定车站全长3.车站比例尺平面图 ( 比例尺 1:1000)见附图 ( 略去中部直线部分 )第三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 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 利用率计算法 )1)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线路固定用途一昼夜接 ( 发) 线路固定用途一昼夜接 ( 发)编号列车数编号列车数Ⅰ通过列车用接A到解区段 4Ⅱ通过列车用发A自编区段 483 接发 A至B旅客列车10 接B到解区段 4接发 B至A旅客列车10 发B自编区段 4 4 接发 A至B无改中转货 6 接A到解摘挂 3接发 B至A无改中转货 6 发A自编摘挂 395 接发 A至B无改中转货14 接B到解摘挂 3 7 接发 B至A无改中转货14 发B自编摘挂 3 2)计算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列车种类每次作业占用时间无调中转列车74部分改编中转列车89到达解体列车75自编出发列车81各项作业占用咽喉及到发线时间标准t (min)Tt 中技t ′中技t 解技t 编技客货客货占用时间30 4525 3078 5 6t 牵 t 转 t 待解 t 待发 t 机t 取送1215 30303货场机务段专用线10 5 10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T=n中 t 中+ n` 中t` 中+n解t 解 +n机 t 机 +Σt 固+Σt 其他 =2184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K=(T- Σt 固) /(1440M-Σt 固)(1-r空)K1=K2=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Nⅰ =nⅰ/K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每次作业占用时间 (min) 场每昼夜别作业项目作业次数所需时间总时分其中固定作业(min) T 时分∑ t 固到接发 B至 A旅客列车10 42 420420 发接发 A至 B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6 74 444场接发 B至 A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6 74 444Ⅰ总计22 1308 420 到接 B到解区段,摘挂列车7 75 525发接 A到解区段,摘挂列车7 75 525Ⅱ发A自编区段,摘挂列车7 81 567总计28 2184 K1=(1308 - 420)/ (1440 ×2-420)=K2=(2184 – 0 )/ (1440 ×3- 0 )=列入到发线通过能力 ( 列 )计方算中向作业项目的到发场到发场计列车ⅠⅡ数到发场Ⅰ接 A 至 B 无调中转列20接车7车到发场Ⅱ接 A到解列车计20A到发场Ⅰ发 B 至 A 无调中转列方车 6 向发到发场Ⅱ发 B 至 A 无调中转列14 车7车到发场Ⅱ发 A自编列车计27 到发场Ⅰ接 B 至 A 无调中转列车 6 接到发场Ⅱ接 B 至 A 无调中转列14B 车7车方到发场Ⅱ接 B到解列车向计20 到发场Ⅰ发 A 至 B 无调中转列6 发车7 车计27到发线Ⅰ的通过能力: +++=列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 +++=列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列(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 ( 详见附图 )2)计算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次每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编号作业进路名称数次总1 3 5 7 9 11 13 15ⅠⅡⅢⅣⅤⅥ主要作业1 4 道接 A 至 B 无改中转车 6 8 48 48 48 482 4 道发 B 至 A 无改中转车 6 6 36 36 36 363 5 道接 A 至 B 无改中转车14 8 112 112 112 1124 7 道发 B 至 A 无改中转车14 6 84 84 84 845 8 道接 A 到解区段列车 4 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6 8 道发 B 自编区段列车 4 6 24 24 24 (24) 24 247 9 道接 A 到解摘挂列车 3 8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8 9 道发 B 自编摘挂列车 3 6 18 18 18 (18) 18 189 4、 5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入段16 3 48 48 4810 4、 5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出段16 3 48 48 4811 7 道本务机车入段14 3 42 42 4212 7 道本务机车出段14 3 42 42 4213 8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入段 4 3 12 12 1214 8 道本务机车经 6 道出段 4 3 12 12 1215 8 道本务机车入段 4 3 12 12 1216 8 道本务机车出段 4 3 12 12 12 (12) 1217 9 道摘挂机车经 6 道入段 3 3 9 9 918 9 道摘挂机车经 6 道出段 3 3 9 9 919 9 道摘挂本务机车入段 3 3 9 9 920 9 道摘挂本务机车出段 3 3 9 9 9 (9) 921 9 道自编摘挂列车转线 6 15 90 90 90固定作业编号作业进路名称次每总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ⅠⅡⅢⅣⅤⅥ16 3 道接 A至 B旅客列车10 7 70 7017 4 道发 B至 A旅客列车10 5 50 50 50 5018 往货场送车 2 10 2019 向货场取车 2 10 20∑t 固70 50 50 50T 286 318 252 420 394 341 383 230 T- ∑ t 固216 268 252 370 344 341 383 230 K=(T-∑t固)________(1- γ空费 )(1440- ∑t 固 )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这里,只计算 A方向, A端咽喉受控A 端咽喉7 号9 号制咽计喉道岔组咽喉道岔组无调9 经由道岔组号接 A 方向组号K 有调7车接 A 无调1、 5、9 9 小计车方向有调1、 3、7、11、15 7 无调9发 A 方向发A 无调3、7、 9、13 7 有调7车车方向有调3、 7、11、15 7 小计A方向货物列车接车能力:N货接 A=+=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 A=+=(2)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计算作业列入计最终通到发场到发场受何方向和列车算中的过能力道岔组 7 道岔组 9Ⅱ控制种类列车数Ⅰ(列)无调20 到发场Ⅰ接A有调7 到发场Ⅱ方车向计13 到发场发到发场车7道岔组有调7计 27无调 20到发场接7到发场有调Ⅱ车B计27到发场 方到发场6向无调 Ⅰ发有调 7到发场Ⅱ车计 13到发场利用率 K全站最终通过能力: (B 端咽喉未计算 )N 接 =+=列N 发 =+=列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 B 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 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线路规划的关键是平衡城市交通需求、空间条件和经济效益。

在线路规划中,要考虑城市的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和战略站点位置。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布局、土地使用规划以及自然和历史遗产保护等要素,确保线路能够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城市环境相协调。

在线路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全网运营。

通过合理的线网规划,可以实现线路间的衔接与互通,提高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便利性。

此外,还需要规划换乘节点,确保乘客换乘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线路规划完成后,就需要进行车站设计。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车站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车站位置、站台长度、候车设施、人流疏导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紧密配合的站间距的把控,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输送能力。

车站设计要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安全。

车站位置应尽量靠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确保乘客出行的便利性。

站台长度要根据列车编组和乘客流量进行合理规划,充分满足乘客的候车需求。

候车设施的设计要符合人性化原则,包括座位、自动售票机、信息屏幕等,方便乘客等候,并提供实时信息。

此外,还需要进行灵活的人流疏导措施设计,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列车运营和设备监控。

列车运营要进行准确的时刻表制定和列车调度,确保运营的准点性和高效性。

设备监控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列车、信号设备、电力设备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场站课程
设计说明书
学校: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轨道交通分院运营管理专业
场站名称:长春轻轨四号线北站
指导教师: 李飞燕
班级:yy1231234
姓名:张云龙
章节目录
第一节设计车站简介 (03)
第二节出入口设计....................................03---04 第三节站厅设计..........................................05--06 第四节站台设计.......................................06---07 第五节车站平面布局示意图 (07)
注: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分别附有CAD(dwg)图示,以供参考.
一、设计车站简介.
长春站北站出口一共有5个,目前对外开放了3个。

长春站北站一共分为地下三层:地下一层,目前还没有建筑,此处未来将建设购物以及娱乐等场所;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轻轨四号线长春站北站的建设是配合着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进行的,即在长春站北站的地下二层可以按照指示标直达长春站南站,无需出站。

但目前由于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尚未完工,轻轨站的地下二层还不能直达长春站南站。

如图示结构:
二、出入口设计
1.出入口所在位置在辽宁路和凯旋路附近,靠近长白路火车站站,周围有凯旋路公交站点日客流量达43400人次,广泛吸引了大量客流。

车站出入口布置顺应了主客流的方向,与街道、地下街道、邻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并且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2.设于道路两侧的出入口平行或垂直于道路红线。

在出入口开向城市主干道的位置,设有一定面积的集散场地。

3.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为了疏通大量客流分别在轻轨三号线北站等三个客流集中点设置了出入口,自动扶梯和楼梯数据如下:
4. 出入口数量 5个,现今开放3个,宽度2.64m 。


: =43400*1.4*1.25/9600*3=2.64m
Bn-出入楼梯宽度,n 出入口序号
M-车站高峰小时客流量
a-超高峰系数,(1.2-1.4)
bn-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1.1-1.25)
C-楼梯通过能力
N-出入口数量
CN Mab B n n
三、站厅设计(附CAD图)
站厅的作用是将进站上车乘客迅速,安全,方便地引导到站台乘车,或是将下车出战的乘客引导至车站出入口,离开车站.对乘客来说,站厅是上,下车的过渡空间,乘客一般要在站厅内办理售检票手续,因此,站厅内需要设置售票,检票,问询等为乘客服务的各种设施.同时站厅层内设有运营设备,管理用房和升降设施,起到组织和分配人流的作用 .
1.站厅设置
站厅的位置与车站埋深,集散情况,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站厅设计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车站使用效果及站内的管理和秩序.站厅的布置与车站类型.站台形式及布置关系密切.
a.站厅位于车站上层或下层-----这种布置方式常用于客流量很大的地下或高架车站.( 轻轨四号线长春站北站采用)
2.付费区和非付费区设置
站厅设计时,按照车站运营和合理组织客流的需要,一般将站厅划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大区域.其中付费区是指乘客需经购票,检票后方进入的区;非付费区也称免费区或公用区,乘客可以在本区自由同行.
付费区内设有通往站台层的楼梯,自动扶梯,补票处,在换乘车站.还设有通向另一车站的换乘通道.
非付费区内设有售票,问询公用电话等,必要时,可曾设金融,邮电,服务业等机构.其中.售票口和自动售票机设置与站内客流路线组织,出入口位置,楼梯及自动扶梯的布置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客流路径一侧沿客流进站方向排列,布设在便于购票,比较宽敞的地方,尽量减少与客流路线的交叉和干扰.
3.进,出站检票口应分为设在付费去与非付费区之间分界线上,且应垂直于客流方向.为了分散进,出站客流,避免相互干扰,通常进站检票口布置在站厅至站台的客流流线一侧;出战检票口布置在站台至站厅层客流流线一侧,宜靠近出入口.检票口处设监票厅,便于对乘客进行监督和协助.需要补票的乘客可到设在付费区内的补票处办理补票手续.
4.站厅面积一般除考虑正常所需购票,检票及通行面积外,还需考虑乘客的短暂停留,聚集及特殊情况下的紧急疏散,留有
适当富于空间。

5.站厅内车站用房应当集中设置,以便于联系管理,与乘客有联系的房间如售票问询站长室公安室等应面向或临近非付费区。

图示依据:轻轨四号线长春北站是客流量的巨大集散点,楼梯和出入口宽度为2.64米,满足了实际需要。

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由闸机和栏杆隔开。

车站用房联系密切,安全布置有序。

售票口和自动售票机应在客流路径一侧沿客流进站方向排列,布设在便于购票比较宽敞的地方,尽量减少与客流路线的交叉和干扰。

进、出站检票口应分设在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之间的分界线上,且应垂直于客流方向。

站厅还需考虑乘客的短暂停留、聚集及特殊情况下的紧急疏散,留有适当富余空间。

车站管理.辅助用房面积参考表
车站设备用房:环控机房,通信室,照明室等设备用房参考面积见图纸.
车站用房宜集中设置。

图例如下:
站台一般布设有楼梯和自动扶梯以及站内用房,是供乘客上下车即候车的场所. 站.它一般分为两种即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
1. 站台长度
站台长度分为站台计算长度和站台总长度两种.站台计算长度是指远期列车编组总长度加上列车停站时误差距离(附加距离).站台总长度是指每侧站台的总长度,是站台计算长度加上站台层两端车站用房长度,由房间布置的位置以及需要由站台进入房门的位置而定. 站台长度计算公式:L=l*n+l ’
式中: l---------单节车辆长度(钩中心至钩中心距离)(m); n---------车辆编组数;
l ’---------列车停站误差距离.
2.站台宽度
站台宽度主要依据车站远期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列车对数,结构横断面形式,站台形式,站房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超高峰系数1.2---1.4)
岛式站台, 楼梯及自动扶梯沿站台中间纵向布置,两侧布设侧站台.面积要大于预测值.
侧式站台, 楼梯及自动扶梯,车站用房均可布置在站台计算长度范围以外.其宽度应满足乘客上,下车,候车及进出站通路所需面积要求.
单拱结构车站,由于站内不设立柱,站台宽度不考虑柱宽度.矩形站台除外. 计算方法如下:
侧式站台宽度: B1=(M*W/L)+a
式中: B1:侧式站台宽度(m);
M:超高峰小时单向列车上下车人数;
W:人流密度,(m*m/人)
L:站台计算长度(m)=L*n+L1(C型车)
a: 站台安全防护高度(m) 0.45
岛式站台宽度: B2=2B1+C+D
式中: B2:岛式站台宽度(m)
B1:侧式站台宽度(m)
C:柱宽(m)
D: 楼梯,自动扶梯(m)
例:轻轨四号(C型车)线长春北站站台为侧式站台:B1=(5573*0.75/154)+0.45=27.64m
3.站台高度
站台高度是指线路走行轨顶面至站台地面的高度.其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车厢地板面距轨顶面的高度而定,高度选择需要与车型相匹配.设计高度一般低于车厢地板面50—100mm.
车站站台应考虑排水要求,横断面设1%的坡度.
4.站台边缘与车辆外边距离
站台有效使用长度范围内的站台边缘与车辆外边(活塞拉门开启时门外边)之间的距离,在直线段应为80---100mm,在曲线短不宜大于140mm(特殊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m).
五、车站平面布局示意图
附CAD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