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下册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内容:做肥料袋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3、肥沃的土壤实验器材:大号透明塑料袋(或保鲜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水等实验结论: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1、认识固体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实验内容:研究固体的沉浮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到水里实验器材:水槽、烧杯、水、各种学生带来的固体材料、面粉、盐、药匙食盐能溶解于水,而面粉基本不溶解于水。
实验中一定要用冷水,在温水环境下,面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了,就能部分溶解。
实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实验内容:认识液体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3、认识液体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冷水会沉到下面,热水浮在上面。
实验内容: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内容: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实验器材:食盐、泡沫板、调羹、土豆、水槽、抹布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5个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一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一、实验名称: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三、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质量相同的食盐两份、搅拌棒等四、方法步骤: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杯水中。
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4.观察并记录。
5.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有关。
搅拌能加快溶解。
五、整理器材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记录单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二、实验目的: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能否变化三、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等四、实验步骤:1.用两只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并记录。
3.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活塞,观察并记录。
4.完成实验记录单。
5.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可以反生变化。
五、整理器材空气能否被压缩实验单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三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一、实验名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三、实验器材:木板、木块(或铁架台)、小六棱柱(可用六棱柱铅笔代替)、立方体木块、小球等四、实验步骤:1.搭建合适的斜面。
2.先预测,然后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3.先预测,然后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同一位置,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4.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5.完成实验记录单。
6.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
五、整理器材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四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一、实验名称: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木圆柱等四、实验步骤:1.将木圆柱放在桌子上。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比较材料的软硬实验目的: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实验二:比较材料柔韧性实验目的: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1、实验的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实验三:造一张纸实验目的:了解纸的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的道理。
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操作步骤: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注意事项:1、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2、注意桌面的卫生。
实验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 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 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水的毛细现象
一、实验需要材料有一杯红墨水,一张餐巾纸。
二、实验步骤:用手抓住餐巾纸的一头,把另一个放入红墨水中,观察发生
的实验现象。
三、描述实验现象:红色的水往纸巾的上面“爬”了。
四、实验结论:水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五、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二:水的溶解
一、实验需要的材料:1个装有水的烧杯、玻璃棒、盐
二、实验步骤:1、用药勺把盐放入水中。
2、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3、观察实验现象。
三、描述实验现象:盐放入水中后,盐不见了。
四、实验结论: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五、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三:纸的吸水性
一、实验需要的材料:装有红墨水的烧杯、滴管、面纸、报纸、
A4纸
二、实验步骤:1、用滴管去几滴红墨水分别滴在不同的纸张上。
(注意:每张纸上的滴的水一样多。
)
2、观察实验现象。
三、描述实验现象:面巾纸上的水扩散的面积最大,报纸其次,A4纸上的有颜色水基本没有扩散。
四、实验结论:面巾纸、报纸等有较多孔隙的纸吸水性好,纸的表面带有油性物质的吸水性差。
五、整理实验材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流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流程1、“吹蜡烛”实验(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木块用力吹蜡烛,不能把蜡烛吹灭。
3、隔着瓶子用力吹蜡烛,蜡烛被吹灭。
4、把蜡烛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不能被吹灭。
5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很容易被吹灭。
【实验结论】对着木块、漏斗小口吹蜡烛,蜡烛不容易吹灭;对着瓶子、漏斗的宽口吹蜡烛,蜡烛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防止烧伤。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仪器整理归位2、用吸管吸水实验(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口腔“漏气”喝不到水。
【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步骤】1、取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
2、口含两根吸管用力吸杯子内的水。
【实验现象】喝不到一滴水。
【实验结论】口含两根吸管,口腔“漏气”喝不到水。
【温馨提示】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把吸管吸入食道内而造成伤害。
【整理器材】杯子刷干净,废水入桶倒掉。
3、用感官辨别液体(演示实验)(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六个烧杯。
【观察步骤】1、把以上液体分别盛在烧杯内,并标上序号。
2、用眼观察,辨别出酱油。
3、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4、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观察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温馨提示】1、不要直接用鼻子闻,要用手扇取气味。
2、要用筷子蘸取液体品尝,不要直接把舌头伸进液体内。
(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细线、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用细线拴牢悬吊在铁架台上。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一、实验名称:温度和温度计实验目的:1 1 、知道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 2 、认识一些常用的温度计。
3 3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实验材料:水杯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 1 、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 2 、测量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
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 3 、等待温度计内液面保持稳定读数。
4 4 、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
5 5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注意事项:1 1 、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2 2 、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立即告诉老师妥善处理!二、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去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1 / 8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实验步骤:1 1 、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 2 、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 3 、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 4 、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注意事项:1 1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 3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三、实验名称:水和水蒸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实验材料:两个杯子冰热水。
实验步骤:1 1 、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2 2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小的杯子。
3 3 、观察发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珠。
科学三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用感官辨认物体实验器材: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等,并编号。
玻璃棒。
实验步骤: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二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手来触摸一下,判断并说出哪杯水热。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1号杯中水的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1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4、测2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2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5、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实验结论:实验测得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
实验三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水温计、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四实验名称:哪杯水多实验器材: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量筒、水。
实验步骤:1、在光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倒入水。
2、估测哪杯水多3、用量筒分别测出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较三杯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广口瓶()ml、锥形瓶()ml、玻璃杯()ml实验五实验名称: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实验器材:各种形态的不倒翁实验步骤:1、玩不倒翁,并观察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拆开不倒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上轻下重,底面半球形是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实验六实验名称:认识水实验器材:水、烧杯、筷子、牛奶、橡皮、木块、各种饮料、不同形状的空饮料瓶或杯子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3、4年级

五、 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二
会喷射的水(水的压力)
(三年级上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压力。
二、实验材料: 饮料瓶、胶带、铁钉。
三、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瓶壁上、中、下扎三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透明胶带将三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带,观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 4、抬高瓶子的位置,观察喷射的水流有什么变化吗?(2
(F)将火柴棍扔进废液缸里。
三、注意事项: (A)酒精容量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三分之二。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不能用口去吹灭酒精灯。
实验七
研究土壤成分 (三年级下册)
一、实验目的:
研究土壤的成分。
二、实验器材:
干湿土壤若干(块状,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 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火柴、坩埚钳。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
二、实验器材:
铜铁铝丝、砂纸、烧杯、热水、木筷、塑料棒、铁 锤、擦拭纸。 三、实验步骤:
1、把铜丝、铁丝、铝丝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并观察金 属光泽。
2、把铝丝、木筷、塑料棒同时放入热水里,过一会儿 后,用手摸一摸这些物品的上端,有什么感觉?
3、把一段铜、铁、铝丝分别放在水泥地上的砧板,用铁 锤轻轻敲打,并观察。
四、我的总结和发现(实验结论): 1、食盐放入水中时我发现:颗粒状的盐,沉入水底。 用玻棒搅拌后我发现:颗粒不见了。
2、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时我发现:有的颗粒逐渐消失,周 围的水变紫红色。
用玻棒搅拌后我发现:颗粒全部消失。
3、由此说明: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实验一、吹纸片一、实验题目:吹纸片二、实验要求:吹纸片三、实验器材:2张纸片四、操作步骤:向2张纸片中间吹气。
实验二、吹乒乓球一、实验题目:吹乒乓球二、实验要求:吹乒乓球三、实验器材:漏斗、乒乓球四、操作步骤: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下面放个盆,避免球到处乱跳;吹气要均匀,快速,连续,可以多试几次,了解这种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
实验三、吹小塑料球一、实验题目:吹小塑料球二、实验要求:吹小塑料球三、实验器材:吸管、剪刀、小塑料球(塑料子弹)四、操作步骤:吸管10cm,将一头剪开3个叉,折开,顶上一个小塑料球,从下向上吹气。
实验四、记下现在的我一、实验题目:记下现在的我二、实验要求:记下现在的我三、实验器材:纸、笔、卷尺(纸尺)、秒表、体重计四、操作步骤:1、借用测量工具进行观察。
2、能描述现在的自己,并简单记录,能合作完成活动。
3、观察我们的身体分为几大部分,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测量并记录身高、腰围、臂长、体重等,测1分钟心跳,并记录结果。
(可记在书中图上)实验五、仔细观察找特征一、实验题目:仔细观察找特征二、实验要求:仔细观察找特征三、实验器材:镜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使用工具观察、寻找特征。
2、能借助工具观察肉眼不能准确看出的特征;能指出有些特征会改变,有些不会;能描述自己的特征。
3、2人或4人1组,用镜子、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特征。
实验六、留指纹一、实验题目:留指纹二、实验要求:留指纹三、实验器材:印泥四、操作步骤:1、手指轻按印泥,再往纸上一按。
2、能观察出不同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七、观察蚯蚓一、实验题目:观察蚯蚓二、实验要求:观察蚯蚓三、实验器材:蚯蚓、直尺、绳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目测估计蚯蚓长度、重量;2、与同学合作测量蚯蚓的长度,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描述蚯蚓的动物方式等情况。
三上一、二单元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卡。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上册)目录1、鹦鹉站立制作实验2、蜗牛观察实验3、观察水的性质4、水的毛细现象5、水的特性探究实验6、研究纸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观察水的性质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观察水实验器材: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每组一套。
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水的特点有:透明、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运水比赛:学生可用杯子舀、用粗管子放在中间做连通,也可用细管子利用水位差使之自行流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用感官辨认物体实验器材: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等,并编号。
玻璃棒。
实验步骤: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二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手来触摸一下,判断并说出哪杯水热。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1号杯中水的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1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4、测2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2号烧杯水中,观察、读数。
5、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实验结论:实验测得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
实验三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水温计、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四实验名称:哪杯水多实验器材: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量筒、水。
实验步骤:1、在光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倒入水。
2、估测哪杯水多3、用量筒分别测出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较三杯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广口瓶()ml、锥形瓶()ml、玻璃杯()ml实验五实验名称: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实验器材:各种形态的不倒翁实验步骤:1、玩不倒翁,并观察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拆开不倒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上轻下重,底面半球形是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实验六实验名称:认识水实验器材:水、烧杯、筷子、牛奶、橡皮、木块、各种饮料、不同形状的空饮料瓶或杯子等。
实验步骤:1、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水、牛奶、饮料等。
2、观察水、牛奶、饮料等,进行颜色、透明度的比较。
3、用鼻子闻和用筷子尝水、牛奶、饮料等进行嗅觉和味觉的比较。
4、把水、牛奶、饮料等倒入不同形状的饮料瓶或杯子中,观察比较水、牛奶、饮料等在倾倒时的状态,并与木块、橡皮的形态作比较。
实验结论: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实验七实验名称: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器材:气球、铁钉、泡沫塑料、木块、橡皮泥、钩码、橡皮筋、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实验一: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1、把气球、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橡皮筋、泡沫塑料等放入水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用手反复压浮在水面上的气球,体会手有什么感觉?实验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八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的实验实验器材:橡皮泥、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塑料小瓶、沙子、泡沫塑料、水槽、细线、铁钉、石块、食盐、鸡蛋(生)、烧杯、水等实验步骤:实验一: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1、在水槽中倒入水,把橡皮泥、瘪了的空牙膏皮、塑料小瓶、泡沫塑料、铁钉、石块等放入水槽中,观察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下沉。
2、把浮在水面的塑料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用线绑在一起,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浮在水面上的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会沉下去。
实验二: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1、把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空牙膏皮取出,将橡皮泥捏成碗形,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可以看到下沉的橡皮泥、牙膏皮、铁钉会浮上来。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鸡蛋,看到鸡蛋会沉入水底。
在水中加入食盐,等食盐慢慢溶解,可以看到下沉的鸡蛋会浮上来。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基本方法有:改变物体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比重。
实验九实验名称: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器材: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二实验器材: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三实验器材:硬币、水槽、叉子等实验步骤:1、把硬币放到叉子上。
2、小心地把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也可以选用将硬币用纸拖在水面上的方法做实验)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十实验名称: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器材:毛巾、水槽、水实验步骤:1、往水槽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水。
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端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的变化。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像毛巾这样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方法二实验器材:两块约20㎝长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片,一个曲别针、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1、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曲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开。
2、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玻璃片缝隙往上爬。
方法三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各种吸管、纸片等。
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进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升。
实验十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方法一实验器材:水槽(内装水,水面能没过杯子)、一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一块毛巾。
实验步骤: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压入水中,直至没过杯底。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观察发现纸团没有湿。
小组讨论为什么纸团没有湿?说明了什么?4、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有气泡冒出。
5、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发现:纸团湿了。
小组讨论,这又说明什么?实验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二实验器材:一个饮料瓶、一个气球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饮料瓶上,发现气球是瘪的。
2、用力捏饮料瓶,会发现气球鼓起来。
实验结论:瓶子里有空气。
瓶子里的空气跑到了气球里,瓶子瘪了,气球却鼓了起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二实验名称: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器材: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等实验步骤: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支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的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拧紧瓶盖),分别罩在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方法二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等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的水,滴入几滴红水使水染成红色。
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
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口。
2、缓慢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里的水面略高于钟罩内的水面。
这是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方法三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橡皮塞、水槽、蜡烛、细铁丝、火柴等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的水,滴入几滴红水使水染成红色。
将钟罩放入水槽里,看到罩内外的水面是相平的。
2、在橡皮塞下插进一根铁丝,另一头弯个钩,钩上插一小段蜡烛。
点燃蜡烛,将它塞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
可以看到开始烛火在罩内燃烧,过一会儿,烛火慢慢熄灭,这时罩内水面开始上升。
3、然后向水槽里加水,使水面上升至与罩内水面相平。
打开橡皮塞,立即向罩内插进燃着的火柴,可以看到火柴进入罩内马上熄灭了。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或钩码)、棉线(或其他细线)实验步骤:1、用1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2、用3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3、用5个垫圈(或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量3次并计算出平均时间)4、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二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长木板(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大木块、小木块、铅笔盒、书本。
实验步骤:1、用长木板、铅笔盒、书本、或大木块等搭建一个斜面。
2、把小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或光滑的长木板上,观察小木快下滑的快、慢。
3、比较观察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支架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2、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3、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四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比较记录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杠杆尺的平衡,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四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弹力实验器材:弹簧(压簧或拉簧)、圆珠笔、橡皮球、玻璃球等实验步骤:1、两手用力拉拉簧或用力压压簧,慢慢减小拉力或压力,观察看到的现象。
2、把圆珠笔的顶端按在桌面上,松手观察现象?3、把玻璃球放在被挤压的弹簧一端,松手观察现象?4、用力挤压橡皮球,松手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