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董仲舒吏治改革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尔,尤恶之,况求利乎!故大王使人求富求 四方”。也就是说,欲求政治清明、百官清廉, 以自强”的道理。第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金,皆为大恶而书。”对于“身宠而载高位,家 君主必须率先垂范,为天下做出榜样。
董仲舒认为重用贤良也是有历史根据的。他
温而食厚禄”的大官僚们凭借其富贵权势与
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
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借 度来考察,确保他们能尽职尽责。而天
以观察大臣们知人善任的能力,根据所 子对天下官吏每年一小查,三年一大考,
推荐的人的水平授予官职,“所贡贤者 三次大考后,根据九年的成绩,再确定升
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这样“吏二千 迁或处罚。
石皆尽心于求贤”,如此一来既能求得
3. 严格官吏升迁办法。董仲舒强
早对中国儿歌进行公正评价,把中国儿歌 介绍给西方,或是较早对中国儿歌进行理 论研究。虽然,他们的儿歌搜集和儿歌研究 活动有着涉及地域小、体系不够完善和论 据不够充实等缺点,但他们的儿歌实践活 动对日后中国儿歌搜集和儿歌研究的引领 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雷群明.中国古代童谣[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赵小阳.19 世纪 20 世纪研究北京文学和戏剧 的外文文献[J ].北京社会科学,2007(2). [3 ]蒋风. 中国 儿 童 文 学 发 展 史 [M]. 上 海 :少 年 儿 童出版社,2007. [4]李利芳.儿歌研究的多元走向[J ].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2007(2). [5]周作人.儿歌之研究[A]儿童文学小论[C]石家 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
出现“惟利是趋”现象的主要因为在于吏治 之毫厘,驷不及追。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 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圣人所以强者,非
腐败。对此,他曾一针见血地批评汉武帝对 敬小慎微”“,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 一贤之德也。故天道务盛其精,圣人务众其
财富的贪欲“:夫处位动风化者,徒言利之明 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 贤”。君主法天于事,就应当认识到“积众贤
国 的 抗 日 战 争
昊 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
动家,1928 年底来华,在中国
同 生活 12 年。“西安事变”发生
济 大
后,史沫特莱予以客观报道,
学 呼吁中国人团结御侮。1937
唐 年 1 月开始,她采访延安,向
世人报道了一个充满朝气的
踔 抗日民主政权。10 月份,她
采访了国共两党一些重要将
领。对威震敌胆的朱德,她认
四军,兴奋地写道:“数以百计的游击队战士执行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昼夜出没在高高的山上,
四处活动,定期讨论‘优缺点’。指挥员中间互相
批评,互相帮助,令人鼓舞,组长最后作出总结性
的小结。新四军就是这样尽力推动这个伟大的时
代向前行进的。”[2]2401939 年 12 月初,她到湖北前
线采访,客观地报道了国民党部队的战况和张自
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 天下人为自己看、为自己听,只有充分发挥 任,“推进光荣,褒扬其善,所以助明也;受
其次,要“求人”,做好“选吏”、“训吏”、“察 众人尤其是那些贤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治理 命宣恩,辅成君子,所以助化也;功成事就,
吏”“、恤吏”的工作,规范和健全官吏的选 好国家,并据此提出了“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归德于上,所以致义也”,以此作为君主选
舒看来,办太学,请明师,大力发展教 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贤愚在于质,不
育,就可以培养出一大批英俊贤材。
在于文,故是非不能混,喜怒不能倾,奸
3.主张荐贤,量能授官。董仲舒在建 轨不能弄,万物各得其冥,则百官劝职,
议通过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强 争进其功”。
调通过推荐和考核选拔贤才的重要性,
2.严格官吏考核办法。董仲舒在《春
董仲舒提出整饬吏治应从三方面着手: 能,德才兼备。董仲舒认为,为政之道,惟在 的代表,指出了各自的贤良所在,同时指出
首先,要改变选官制度,废除“任子”和“赀 用人。君主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看到 这些贤良的共同特点在于依靠自己的聪明
选”制。他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 一切,也不可能听到一切,所以君主必须靠 才智,以天下为公,以光大君主恩德为己
无数国际友好人士为中

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史沫特莱、斯特朗

S
蹝三
蹞与 中
和斯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因为三位都是美国的新闻工
作者,在中国的经历也颇相
贺 州
似,且姓氏均以英文字母“S”
学 为首,所以,他们被合称为
院 “三 S”[1]52 加以研究。
一、客观报道中共军队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
的腐败无能造成的。他认为一个国君要想使
革除官场上的不正之风是董仲舒吏治
国家兴旺,必须任用贤材。第二,从法天的角
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说“:当更张而
度考虑,董仲舒认为重用贤臣是法天的需
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
要“,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
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他认为,官场
董仲舒之所以积极主张贤人辅政,除了
汉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家也积聚了
这是他理想政治的一个方面外,还有以下三
大量的社会财富。随着形势的变化,统治者
方面的原因:第一,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西
逐渐放弃了黄老学说,随之而来的法律条目
汉前期的政治是比较清廉的,汉武帝即位后
的日渐增多和一大批酷吏的出现,表面上统
拔、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再次,强调君主 的主张。董仲舒认为,明君治国,要尊贤、任 拔贤良的借鉴。
要以身作则。他说“: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 贤。他说“:夫鼎折足者,任非其人也。覆公铢
2.注重人才培养。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作,万物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端也。失 者,国家倾也。是故任非其人而国家不倾者, 天地之行》中突出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的贪欲与民争利是政治腐败的恶因,也是社 兴衰成败的高度来对待,以此为思想基础,
为使汉武帝接受自己的观点,董仲舒
会道德沦丧的恶因,而道德的沦丧更会加重 阐述了一系列人事行政的操作规则:
借史明理,在《春秋繁露·五行相生》篇中为
政治的腐败。
1.确立用人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举贤使 汉武帝列举了周公、太公、孔子等古代贤臣
为:“他好学心切,逢人不耻
下问,在任何情况下,他处处
大公无私,不为个人利益所左右。这些品德为他
赢得了他所统帅的八路军的爱戴。”[2]68 此后数月,
她随八路军转战各地,因为她感到在八路军里度
过的日子是她有生以来仅有的幸福日子,“只有
在八路军里,我才找到了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安
宁”[2]273。1938 年 10 月左右,她辗转千里采访了新
35 兰台世界 2010·1 月上
MINGRE NDANG'AN 名人档案
及其方法。他说,如果平时不培养教育, 罪,这样才能保证官吏队伍的清廉自守。
而欲得天下的贤才,好比不雕刻玉石, 董仲舒针对当时吏治腐败、农民流亡、
而欲得到美丽的文采,这是无法实现 “盗贼”并起的情况,提出了明确的人才
的。因此,他向汉武帝提出兴太学来培 考核办法,认为从中央到地方,要全面而
名人档案 MINGRE NDANG'AN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他在哲学、社会、政治、学术等方面的观点, 对汉武帝的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政期
试论 董仲舒
自古至今未尝闻也。故吾按《春秋》而观成 败,乃切悁悁于前世之兴亡也。任贤者,国家 之兴也。夫知不足以知贤,无可奈何也。”又
间,他揭露时弊,力主改革,务实求治。本文 旨在对董仲舒丰富的吏治改革思想作一梳 理,并初步探讨它在历史中的地位。
系到国家的兴衰,因此治民先治吏是中 认为,任何历史人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
国历代王朝实行政治统治的共同经验。 一定时代的历史局限性。虽然,从本质
董仲舒同样强调治吏的重要性,在他看 上说,董仲舒吏治改革思想是为巩固汉
来“,政”是要靠“吏”来治理的,官吏队伍 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
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兴衰和 来看,他顺应了时代潮流,为中国传统社
………………………………………………………………………………………………………………………………………………………
中根淑之儿歌理论对中国儿歌理论建设的 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总之,在早期中国儿歌的搜集整理以 及研究进程中,韦大利、何德兰、中根淑等 几个外国学者的加入,为中国儿歌活动增 添了靓丽的风采。他们或是较早把中国古 代混乱的儿童歌谣定名为“儿歌”,或是较
强调在实践中检验人才、发现人才、遴 秋繁露·考功名》 中详细论述了考试制
选人才和淘汰庸才。他指出现任的官吏 度“: 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
大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 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
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而且是“积 四试而一考。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
久以致官”,因此根本担当不起教化民 考,前后三考而绌陟,命之曰计。”地方基
养贤才的建议,他说:“养士之大者,莫 经常地对各级官吏进行考试,使之程序
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 化、制度化。同时,对各级官吏要论功罪
之本原也”,并向汉武帝建议:“臣愿陛 明赏罚“,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功盛者赏
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 显,罪多者罚重。不能致功,虽有贤名,不
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在董仲 予之赏;官职不废,虽有愚名,不加之罚。
吏治改革思想
说“:夫欲为尊者在于任贤,欲为神者在于同 心。贤者备股肱,则君尊严而国安,同心相承 则变化若神。”所以说“:治身者以积精为宝,
一、建章立制,整饬吏治 汉初崇尚黄老哲学,以无为治理天下,
□ 衡水学院 高春菊
治国者以积贤为道……能致精则合明而寿; 能致贤则德泽洽而国太平。”
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到汉武帝时期,西
通过回顾历史上贤臣帮助君主实现天下大
民争利的腐败现象,董仲舒揭露道“:众其奴
在董仲舒看来,历史上“政乱国危者甚 治的例子说明用贤选能的重要性,并总结
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 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所任者非其人 说“: 以所任贤,谓之主尊国安。所任非其人,
委,务此而无已”,并指出统治者为满足自身 也”。因此,他把人才问题提高到了关系国家 谓之主卑国危。万世必然,无所疑也。”
贤才供朝廷驱使,又能防止任人唯亲、 调,“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
营私舞弊,并最终形成“毋以日月为功, 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
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 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他提
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的清廉 出“: 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强
局面。经过董仲舒的提倡,汉统治者后 调官吏任职、升迁,以道德、才能为标
众、治理天下的重担。要改变这状况,必 层官吏直接面对百姓处理各种事务,他
须改变选官制度,并提出具体选官办法: 们称职与否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活,从
部分官员来自太学,经过“数考问”,“则 而影响着百姓对朝廷的态度。因此,董
英俊宜可得”;另一部分官员来自地方 仲舒认为,对低级地方官员的考察周期
推荐,“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 要短,地方大员(诸侯和州伯)要按月或季
来把荐贤制度化,实行荐举制度,官吏 准,而不以居官之久暂论功。才能小的
选拔制度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即使为官多载,也不能升迁为高官;相
三、严格官员的考核管理
反,贤良之才即使当官时间很短暂,亦
从理论上讲,官吏的管理与权力的 可为辅佐之臣。
运用总是相伴而行,吏治的好坏直接关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以严刑峻法为治,任用大批酷吏,一些官吏
一、昌盛的西汉政权安定中涌动着不稳定的
和匪盗勾结,欺上压下,任意掠夺和屠杀百
暗流,潜藏着危机。对此,董仲舒有着较为清
姓的现象十分严重。董Leabharlann Baidu舒在为汉武帝分析
醒的认识,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对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指出,这是由于官吏
府的种种弊政尤其是吏治腐败进行改革。
国家的安危。为此,他在《春秋繁露》中 会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积极的历史贡献,
辟专章《考功名》,专门阐述了有关严以 其中一些思想对我们当今的廉政建设
治吏的思想。
仍有启迪意义。
1.赏罚分明。赏罚在中国古代吏治 中一直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用赏劝吏 之善,用罚惩吏之恶,做到赏有功、罚有
参考文献: [1]冉昭德.汉书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董 仲 舒 . 春 秋 繁 露 [M].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