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的历史
古代厕所
古代“厕所”名义及其文化内涵年级:2009级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姓名:闫婷婷学号:2009020427摘要:中国古代“厕所”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不同时期表示“厕所”的名称不同,词是社会的产物,词义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通过对其命名由来或语词理据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如避讳、审美文化、男尊女卑、天人合一等社会制度和思想。
关键词:厕所名称;语词理据;文化内涵上厕所是人生必做之事,常做之事。
古人云:“人有三急,如厕第一”,可见厕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自古至今,厕所在国人眼中似乎是个污秽不堪的地方,多不愿提及。
然而,透过中国古代厕所诸名称及其意义,可以窥见这一事物所折射出的历史文化状况,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厕所的起源及其名称的演变供人大小便的地方即厕所。
据考古发现,厕所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
确切地说,最早是在5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中发现的。
考古发现的厕所只是一个土坑,极其简陋。
从西周至春秋,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如《左传.成公十年》中:“晋侯将食,张﹙胀﹚,如厕,陷而卒。
”意为:公元前581年6月,晋景公准备品尝新麦时,突然觉得肚子发胀,去厕所,不慎掉进粪坑而死。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
由此也暴露了先秦时期宫厕的简陋,民厕便更不用形容了。
后代皇帝为避此厄运,宫厕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通过对传世文献的考察,厕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谓,有不同的理据由来。
先秦时期的厕所名称繁多,大略地说就有圂、溷、清、圊、偃、屏、厕等。
“圂”,《说文.口部》:“圂,厕也。
”段玉裁注:“人厕或曰圂,俗作溷。
”《南史.范缜传》:“﹙花﹚自关篱墙落粪溷之中。
”古代农家的茅房称“溷”即人厕曰“溷”。
“圂”在古代原指“猪圈”。
《玉篇.口部》:“圂,豕所居也。
”,人的茅坑筑在猪圈上面,人猪粪同供肥料,故名“溷”,溷也就是“混”的意思。
春秋时期及以前,既是是高官贵人的厕所也是设在猪圈内的,只是雅称为“溷轩”。
十一个还存在世界上的最古老的东西
十一个还存在世界上的最古老的东西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东西是什么吗?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一下现在还存在的最古老物品。
第一个是啤酒配方,公元前3000年,它们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第二个是最古老的乐器,发现于德国,至今有四万多年的历史,是一只长笛。
第三个是最古老的颜色,存在于世间有11亿年,是目前最古老的物品。
这个颜色是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深处的岩石中提取的亮粉色色素。
第四个是人体雕塑,是在德国发现的,距今有三万多到四万年的历史。
第五个是钱包,也是发现于德国,距今有四千五百年。
第六个是厕所,有两千年的历史,在克里特发现。
这种厕所是最简单的冲洗厕所,不过最早的厕所应该是中国才对,因为在《周礼》中有记载,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建了厕所。
第七个是假肢,在埃及发现,目前有三千年的历史。
不得不说古人真的很有智慧,连假肢这种现代化物品都会制作。
第八个是硬币,是在古时的希腊城发现的,有着两千七百年的历史,现在存放于土耳其。
第九个是最古老的避孕套。
在古埃及,公元前2000多年存在的物品。
真是令人不敢相信,这种东西竟然也有,不过古埃及人并不是跟我们现在的用法一样,而是将这个东西当成装饰品挂在身上。
第十个东西是旋律记录,在殷商古城的废墟里发现,至今有三千四百年的历史。
第十一个是古老的鸵鸟蛋地球仪,在意大利发现,现在有五百一十年的历史。
不过这些都是外国的数据,笔者觉得如果真的要算最古老的物品,那上面的排行榜一半都是我们中国,毕竟我国可是有许久的历史的国家。
读者们觉得,我国的哪种东西是最古老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笔者。
关于厕所冷知识
一些关于厕所的冷知识包括:
厕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古代印度河谷文明,当时人们使用陶制的厕所,将粪便倒入河流或灌溉系统中。
在中国古代,厕所的发展非常早,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了使用木质或石质厕所的记录。
古罗马帝国是历史上厕所发展最为先进的文明之一,建造了众多公共厕所,一些厕所甚至设有供暖和供水系统。
厕所的分类包括:蹲厕和坐厕,水冲式厕所和干式厕所,以及室内厕所和户外厕所。
在中国,上厕所被称为“更衣”“解手”“出恭”。
其中,“更衣”主要指有钱人上厕所时要换衣服;“解手”有分手离别、解决事情的方法或办法等含义;“出恭”与明代的科举考试有关,考生需要领取“出恭入敬牌”才能上厕所。
这些知识虽然看似冷门,但它们在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厕所相关历史研究
中国厕所相关历史研究作者:葛琳琳来源:《锋绘》2018年第05期摘要:在中国历史上,人们谈厕色变,认为谈论厕所是不礼貌的,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厕所的发展,厕所的相关论著也很少。
现已知的最早提到厕所的文献是西周的《仪礼·既夕礼》中:“隶人涅厕。
”说的是古人掘地为厕,“坑厕”是中式厕所的始祖。
本文作者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线索分别对中国公共厕所、马捅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研究。
关键词:厕所历史;公共厕所;马桶;厕纸1 中国公共厕所发展历史中国厕所起源于五千年前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当时只是一个土坑,因古时农家常用茅草遮蔽,故也称“茅厕”。
商代人们已经懂得用人的粪尿肥田了,《说文解字》记载:“溷,厕也,从豕在口中也。
”古人猪圈与厕所合一的生活习惯,且有效利用了生活空间,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物尽其用”的观点。
西周厕所称为“路厕”,到春秋时期厕所称为“溷轩”。
由于军队聚集大量兵士,解决大小便就不得不采用公厕的办法。
《墨子·旗帜》篇中记载:“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
为民国,垣高十二尺以上。
”在古代军队中,公共厕所虽然简陋,却是保证卫生、方便管理、减少逃兵的重要环节。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公厕的形成与发展。
厕所在秦汉时称作“厕”、“厕”“溷”、“清”、“轩”、“更衣之所”等。
西汉末期,厕所有了更具隐私性的围墙,还建有高出地表的脚踏有的出现了两个坑位,厕壁上设有窗户或开有天窗来通风。
根据考古发现的陶厕平面图发现汉代厕所是男女分用。
到了六朝时期,厕所还设置了排污圆洞。
由此可见最晚到了汉代,古人以开始注重上厕所的隐私及排气问题。
豪华公厕在古代也有,明末清初佚名小说《掘新坑铿鬼成财主》中有记载,穆太公盖的厕所就是一种乡村豪厕名曰“齿爵堂”,尽管这是小说描写,但并没有脱离现实。
明人顾元庆《云林遗事》便介绍过这种厕所:“其溷厕,以高楼为之,下设木格,中实鹅毛。
厕所的故事[经典]
厕所的故事--------------------------------------------------------------------------------厕所的故事阿盛开始念小学那一年,我第一次看见卫生纸,至於正式使用,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在这之前,解手后都是用竹片子或黄麻秆一揩了事.大人们的厕所在房间内,用花布帘围住壁角,里面放著马桶;小孩子们没有限制,水沟,墙角,甘蔗田以及任何可以蹲下来的地方,统统是厕所.在学校里,老师天天交代我们:要穿鞋子,要常洗头发,要买卫生纸,不要随地大小便.我们回家跟爸妈说要买鞋子,爸说没那麼「好命」;我提起卫生纸的好处,妈说那太浪费,小孩子不懂赚钱的辛苦;我又引用老师的话,说用竹片子揩屁股会生痔疮,爸生气了,他说老师一定疯了,因为他从一岁到二十岁都是这样,也没有生过痔疮;我小声地说,应该有厕所,祖父说,奇怪,水沟不是很多吗最后爸解释说,卫生纸太薄,容易破,揩不乾净.这以后,妈妈准许我用粗草纸,那是大人们用的.不过,我还是宁可用竹片子,粗草纸就带到学校让老师检查,我们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和我一样,老师也不再要我们买卫生纸了.二年级下学期,三姑带著表弟从台北来我家玩.吃过中饭,表弟说要上厕所,我带他到门前水沟边,他很惊讶,硬是不肯脱下裤子,说是没有东西挡著他拉不出来;我带他到猪舍旁边,他蹲在地上,不时看著我,然后站起来,说是也拉不出来;我只好走开,隔一阵子就喊:「好了没有」表弟苦著脸出来跟我说没有,我拉起他跑到学校,他急忙冲进厕所,出来之后,满头大汗.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问我:为什麼厕所里没有水箱子为什麼有很多很多白白小小的虫还有,在水沟里拉屎,警察为什麼不管我说警察的儿子也和我们一样.他就说,回台北以后要报告老师,叫老师来抓警察.我听了感到很生气,跟他说,警察和真平,四郎一样伟大,不能抓.他不相信,还说校长可以管老师,老师可以管警察,真平和四郎跟总统一样大.我气极了,不再理他.三年级放寒假的时候,爸和叔叔们合资盖了一间厕所.「落成」那天,我们几个小孩子热烈地讨论谁应该第一个使用.六叔把我们赶开,他说他是高中生,当然是第一.他进去了,一下子又走出来,很不高兴的样子.原来,有人先进去过了,六叔一口咬定是那个泥水匠,他嘀咕著说要找泥水匠算帐.我们建议六叔把他抓来灌屎,像灌香肠一样,六叔说好.那天晚上,爸和叔叔们在院子里聊天,聊到这件事,二叔说,新厕所有外来的「黄金」,大吉大利,六叔不同意,他认为新厕所应该由自己人开张,才有新气象,爸没有意见.我对爸说,六叔只知道拉屎要争第一,六叔一巴掌打在我屁股上,妈说该打.我很不甘心,跑去告诉祖父,祖父走出来,把六叔骂了一顿:「你吃饭争第一,拉屎争第一,为什麼英文只考二十----二十-----」,我说二十七分,祖父接下去:「二十七分!啊」五叔在一旁笑,他说这也可以算第一.六叔说,五哥以前数学只考二十四分,乌龟笑鳖没尾巴.祖父说:「都是尿桶!」过后,我问六叔,还要不要把泥水匠抓来灌屎,他说我以后再这麼问,他就灌我.我升上了五年级,村长换了人.新村长说,要好好整顿村里的卫生环境.首先,他出钱盖了四栋公用厕所.又一家接一家地劝人盖厕所.他跟祖父说,厕所和吃饭一样重要,祖父说哪有这种事!一有空,他就骑脚踏车到处巡视,发现有小孩随地大小便,当场打屁股.我们班上有好几个男生被他打过,都很气他,叫他「哭铁面」.每次开村民大会,他一定会再三地说明厕所的重要性,有一次还说「厕所就是生命」;六叔跑到台上去,不知道跟他说了些什麼,他马上又补充了一句:「厕所为成家之本!」末了,他建议大家不要再用竹片麻秆揩屁股,因为这样会得破伤风.有人站起来发言,说不会得破伤风,应该是会生粪口虫;我们学校一位女老师立刻又发言,她认为应该是会生痔疮才对;然后指导员出来解释,他说,应该是会长瘤才合理,他的一朋友就是这样.到后来,村长说:「统统有可能,不过,得破伤风的机会最大.」那一次大会后有赠送纪念品,每家三包卫生纸,两包樟脑丸,一把长柄猪鬃刷子.乡里派来的卫生员特别交代,刷子是清洗厕所用的,妈说这种刷子这麼好,用来洗刷厕所太可惜,所以一直放在厨房里是使用.初一那年冬天,嘉南平原大地震,震塌了村里两栋公用厕所.救灾工作结束之后,村长开始计划重建厕所.村长太太负责募捐工作,她几乎天天都在村子里跑来跑去.那阵子,米菜肥料都缺货,物价又贵,村长太太跑了两个礼拜,还凑不到盖一栋厕所的钱.又过了几天,邻村有个有钱人到我们村子来,他说他愿意负责盖厕所的经费,条件是,水肥归他收一年.村里的人开会通过,半个月后,厕所盖好了,还装了水箱;那个有钱人每天派车子来载水肥.听说他包办了好几个村子的水肥,转手卖给渔塭和农家,一桶二十五块钱.过了一阵子,他问村长,为什麼你们这里的水肥特别少村长说,本来就这麼些.他不相信,硬说有人偷肥.村长说那东西又不能吃,谁要偷两个人先是在路上吵,一直吵到派出所,又吵回路上,然后再吵进派出所.警察耐心地分析:这里的人八成以上种甘蔗,根本不要肥料;村长保证没人偷去吃.那个有钱人气得脸都歪了,他嘀咕著说,这样下去会赔本,生意真不好做,怎麼大家不多拉一点怎麼不多拉一点呢大约一个月后,政府大量配给农肥,接著肥料两次跌价,那个有钱人再不派车来载水肥了.村长把他找来,要他按照契约清理水肥,他说要那麼多干什麼又不能吃!两个人又到派出所去.结果,一直到我念初二上学期,他都派车清理水肥,一个月一次.有一次,六叔再路上遇见他,问他水肥好不好卖他说生意不好做;六叔又问他,想不想再跟我们村子订契约他说只有疯到第三期的人才会这样子问.我读高一的时候,乡里举办中北部旅行,我也参加.第一天晚上,住在台中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这才第一次看见了抽水马桶,以前只看过图片.住进旅馆以后,大家都往厕所里跑,乡长站在一边维持秩序,一面叫著慢慢来,他说留得屎橛在,哪怕没得拉等轮到我,我一头冲进去,看见抽水马桶,心里有点害怕,还好我知道是用坐的,坐了上去,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几乎用了两百公斤的力量,仍然拉不出来.外头敲门敲得很急,我在里边更急.好一阵子,看看是不会有「结果」了,只好出来,身上直冒汗.乡长问:好啦我说好了.那天晚上,好不容易熬到厕所空了,我才放心地走进去,蹲在马桶上;以后的两天我都是这样.第四天早上,我们正在整理行李,旅馆的老板娘气冲冲的跑来,她说不知道哪些人弄坏了三个马桶护圈.我们都说,那一定不是我们.老板娘唠叨了许久,她说护圈是新装上的,怎麼坐得断真奇怪!去年暑假,我回家乡,找六叔聊天,聊起有关厕所的事.我对六叔的几个小孩说,你们命好,我们小时后连厕所都没有呢,他们不太相信.我说不但这样,解手后都用竹片子揩屁股哪,他们说我欺骗儿童.六叔说,这是真的.八岁的小堂弟说,他要去报告级任老师,爸爸和堂哥爱撒谎;十岁的堂妹说,最好报告校长,因为校长比较「匈奴」,一定会打堂哥屁股;正在念初一的堂弟说,爸爸是石松,堂哥是余天,搭配的很好,真会「讲笑话」.最后,他们联合问我们一个问题:用竹片可以揩的乾净吗六叔说大概可以,我说差不多啦.文明进步到今天,人类还是把过多的目光集中到如何吃得好和吃得卫生,但却较少关注有利于生命和环境的另一个要素──排泄物的处理。
厕趣历史
期, 商业一片繁荣的背后 , 是公共设施的匮
仅男人 这样随便 , 甚至 女人也将便器 直接
厕所的历史 , 一个有趣 的侧面反 映 从 了历史的真实与隐秘 。
乏和管理 的无序 。偌 大一个北京城 , 公共 厕所寥寥可 数 , 以致有 “ 京师无厕 ” 的说 法
倒在街 上。 自 然是 大便夹杂着小便 , 人粪
准备好了甲煎粉 、 沉香 汁 、 新衣服等站在门
口迎候 。所 以古人把上厕所称 为“ 衣” 更 。 当然 , 普通老百 姓家是不具备 “ 更衣 ” 条件
的。 Leabharlann 般情况下是 不会有人满大街找 半天之后
走进去的。故 人都 当道 中便溺” 不仅普通 “ ,
百姓这样做 , 一些官员也带 头这样做 不
然 而 , 1 至 1 世 纪 , 就 是 明清 时 在 6 9 也
弊, 将京城 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厕所 。
南朝 首 富石崇 家 的厕所 修 得富 丽堂
由于 寥寥 几个 公共 厕所 还都 是 收费 的, 如果不是 出于体面或是别的什么顾忌,
一
皇 , 般都 有 l多名身着艳丽服装 的婢女 一 0
—
. I 有钱 人 , 厕所 是要 换 衣 服 的。 一时 上
传世。明代王思任在《 文饭小 品》 中直 陈时
口
京 师无厕
提起北京城 , 在世人 眼中 , 那可是 几朝 帝都 , 王者气象 。近几百年 的文人恨不得 把所有好词 全用在这座城 市身上 , 以表示 他们对 “ 身居京城” 的庆幸与感恩。
HI T S ORY { 如烟往事
如 厕这 一肮 脏但 愉快 的历 程 , 所有 的历 史教 科书 中都 不 曾呈 现 , 乎 只有 似
历史上与上厕所有关的故事
历史上与上厕所有关的故事
《历史上那些有趣的厕所故事》
说到历史上与上厕所有关的故事,那可真是不少呢。
想当年,在古罗马时期,公共厕所可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
据说那里的人们会一起坐在长长的石板凳上,排排坐“嗯嗯”,还能一边解决问题一边聊天交流,也算得上是一种独特的社交场所了。
不过我今天要讲的,是咱中国古代的一个有趣事儿。
在明朝的时候,有个富贵人家,他们家有个特别爱干净的老爷子。
这老爷子对上厕所这件事极为讲究,每次如厕前那准备工作做得别提多细致了。
首先,他得让下人把厕所里的马桶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然后在周围点上熏香,让整个厕所都香气扑鼻。
有一次啊,老爷子正准备上厕所呢,结果发现熏香的味道好像淡了一点,立刻叫来下人一顿责骂,说他们办事不力,吓得下人们战战兢兢赶紧重新布置。
等一切都准备就绪了,老爷子才慢条斯理地走进厕所,慢慢悠悠地坐下来,那姿态就像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而且啊,这老爷子在厕所里的时间特别长,每次都让人等得心急火燎的。
家里人都打趣说,老爷子上厕所就跟进宫面圣似的,得万无一失。
你还别说,这样的趣事在历史长河中还真不少。
想想看,从古代到现在,人们在上厕所这件事上还真是发生了很多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这些故事都让人忍俊不禁,成为了生活中的小趣味。
所以啊,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上厕所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也
承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回忆呢,就像那明朝老爷子一样,让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份特别的色彩。
下次你再上厕所的时候,说不定也会想起这些好玩的故事呢。
厕所中的历史
���� 年 从天 津师 院 分来 一 个女 大 学生 � 刚一 走 进
厕所 屁 股朝 下 一 蹲让 冰 冷 的 老北 风 嗖 嗖一 吹 就 尖 叫起来 �"这 是啥 鬼地 方� 茅坑 怎么 还露 天哪 !"这 个 "典 型事 件 "被 一层 层 汇 报 到县 委 那 里� 有 一天 � 县 委孙书 记在 全县 干部 大会 上严 肃批 判了 这个 "臭 小 姐"�" 听说 我们 县城 中学 新来的 一个 女大 学生 很 不 适应 我 们这 里 的厕 所 � 怪话 连 天 �这 是 很令 人 深 思 的事情 � 劳动 人民祖 祖辈 辈就 是在 这样 的茅 坑中 拉 屎拉 尿 �也 没见 哪 个 把 屁股 冻 坏 �就 你 的屁 股 那 么 金贵 � 可见 资 产 阶 级世 界 观 随时 随 地 都会 暴 露 出 来� 可 见和 劳动 人民 打成 一片 是何 等艰 难与 必要 � 今天我 要在 这里 正告 这位 臭小 姐�严 格的 考 验就 要 从你茅 坑里 的屁 股开 始� 要让 你经 受一 辈子 !"因 为 孙书记 的这 段话 紧紧 联系 着一 位女 性的 屁股 �会 场 气氛显 得空 前的 活跃 �人 们窃 窃私 语� 谈笑 风生 �不 时回头 寻找 辨认 着那 位" 臭小 姐"� 孙书 记也 深以 这 种讲 话 效果 而 得意 � 脸 上露 出 少 见的 笑 容 �这 大 概 是他运 用阶 级斗 争观 念分 析问 题最 为成 功的 一次 � 散 会归来的路 上� 书记讲 的其它话 题很快都 被 人们淡 忘� 独有 女大 学生 的"屁 股"问 题仍 被 津津 乐 道�谈得有滋有 味� 更有一些女 性�仿佛兴趣更 浓�追 逐着我们学校 的女教师 问来问 去�指指 点点�非要 弄 清楚是哪一个 才罢休� 大大小小的 议论声中�把 个刚 来到这座塞北 小县的女 大学生臊 得不行 � 深深地 将 头埋下去�只顾 匆匆地赶路 � 想 不到�她要经受 的"贫 下中农再教育 "竟是这样的 一课� 经 过孙书记义 正词 严的批判� 故 乡人越发 认定暴露 在街头 上的茅厕 是 天经地义� 理 所当然的 了� 还有 一位半 吊子中年 妇 女�控制不住地 公开在街头 上表示自己的 看法� " 不就 是个 臭臊 屁股 嘛�有 那么 金贵 呀! 屎憋 着 在哪 都 能拉 出 来� 天 津 人多 个 蛋 哪� 跑 我们 这 疙 瘩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厕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每个人每天基本都要去光顾一次到N次。
可是现在这么发达所以有了洗手间、有了抽水马桶。
而在以前科技没那么发达的时候,他们的厕所是什么呢?有人可能会说到马桶,对。
这是古人后来发明的。
而如今我们称去厕所为“洗手间”。
而以前却叫便所、毛司、灰圈、茅厕、茅坑、粪坑、沃头、期)、西间、西阁(古人认为厕所应设於西方或南方)、舍后(民间厕所多设於屋后)、更衣室(唐代已有)、雪隐(宋)、溷厕、厕溷、厕屋、厕轩等等,厕所在一个朝代都有很多很多的名称。
有些对厕所的称呼,在现在看来是有点难解释的。
但是有一个我想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古代的厕所会叫“更衣室”?可能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很牵强的跟现代“洗手间”拉上关系了。
觉得一样的词不达意。
其实不然,现代称呼厕所为“洗手间”是更婉转,含蓄。
而以前的“更衣室”却名副其实。
为什么说厕所是更衣室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上完厕所是要换衣服的。
而一般进厕所也是要脱衣服的,厕所外面10多个侍女伺候着,等着里面的大人出来将新衣服给他穿上。
可是这毕竟是富贵人家的专利,穷人是做不来的。
而在最早的时期,那时候还没有马桶,大家是怎么解决的呢?这就要扯到一段古老的历史。
在那时候,北京城都没有厕所,整个北京城公共厕所寥寥无几。
而且要求收费。
所以那个朝代,如果不是碍与面子或者什么是不会进去的。
而他们选择的地方大家就知道了。
就如同现在在一些大街上还可以看见一些孩子的粪便。
而那时的北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粪便池。
很多百姓,甚至与官员都会“故人都当道中便溺”。
意思就是在大街上解决。
所以当时的北京城是臭气难闻。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终于在清朝的末期解决了这个问题。
北京各街道遍修厕所,不准随地便溺。
而且,出现了大粪车,以摇铃为号。
之后臭气就渐渐地少了。
而厕所的历史不光是像上诉所说那么难堪的。
其实还有可惜的,因为公元前581年,有一名君主不幸掉进粪坑里摔死了。
他就是晋景公姬獳。
他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上厕所而摔死的皇帝。
厕所文化
厕所文化1、中国:一闻二跳哭叫笑,拉撒问题很重要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多赞美饮食文化,不屑于厕所文化。
画家黄永玉反其道而行,《出恭十二景》图文并茂,各地厕所文化信手拈来。
写东北冷天的厕所:“这些积累起来的排泄物,经过农民的珍惜灌溉于青葱的蔬菜之上,重新又回到尊贵的人们餐桌上来。
哈!因果轮回报应得这么快……”写凤凰农村猪圈厕所:“男女隔着一层墙,就听得见隔壁的说话。
这边我们蹲着桩,嘿!一声不敢出地进行饮食文化窃听。
”这些或许可以称为大师的恶趣味,但多年前黄先生画中所描绘的情景,时隔多年,现在的农村地区仍能感受,这不得不被视为一大问题。
张尔疋先生曾言:“市政建设,厕所改造是一大难题。
”从前,中国老百姓把公厕形容为“一闻、二跳、三叫、四哭、五笑”,即找厕所时,“闻”味寻踪;厕所里污水横流,得“跳”着走;蛆虫遍地,令人心惊大“叫”;气味难闻,来者流泪如“哭”状;便坑间无遮拦,如厕者彼此相视而“笑”。
刘心武先生也说,“吃、喝、拉、撒、睡”是“至关重要的生存环节”,厕所“绝非庸俗荒唐的话题”,“在卫生间的问题上,我承认自己是‘全盘西化’的主张者”。
他说的“全盘西化”,就是指三位一体的厕所。
现在,公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亮堂了、通风好了,独立蹲位装上了,烘干机安上了……但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公厕数量少,分布不合理。
《2005年度零点中国公共服务评价指数报告》显示,%的城市居民反映,出门在外常找不到公厕。
公厕不够人性化。
女厕厕位少就常为人所诟病。
北京市公厕意见抽样调查显示,%的女性将女厕蹲位少列为首要问题。
“以往男士出门多,所以厕所设计多考虑他们;可现在商场等公共场所成了‘女人的天下’,这个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况且,女性上厕所平均时间多于男性。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
公厕对孩子的照顾也有所不足。
儿童专用便池少,很多孩子甚至因便池太大而掉进去过。
厕所的历史
厕所的历史中国旅游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北京的旅游公厕满意度全国排名第三位。
有历史学家认为,人类文明并非从发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
厕所在现今人们追求的精致生活中所占地位之重要,从近来国人赴日抢购马桶盖的火爆场面便可窥一斑。
厕所历经几千年的演化进程,记录着人类从蛮荒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的足迹。
室外“坑厕”掀开文明首页人类先民很早就开始注意如厕卫生了。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厕所出现在5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当时的厕所只是一个设于房舍外的土坑,因古时农家厕所常用茅草遮蔽,故也称“茅坑”或“茅厕”。
我国最早的厕所记载,出现在西周的《仪礼·既夕礼》中:“隶人涅厕。
”说的就是古人掘地为厕,待坑满后,就命令奴隶把坑填上,再挖个新坑。
“坑厕”可以说是中式厕所的始祖。
从史料看,周代的宫廷厕所已设有漏井,秽物可自然落入池内。
《周礼·天官》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
”“井匽”就是厕所的古称,又称“偃”。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姬孺“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精短的八个字传神地记述了晋景公离奇的境遇。
清代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说:“今山西各处之厕,皆下掘坎深约六七尺,广如之,而横两板于坎上,履之以溲溺……下望黝然,深可没顶,疑晋时遗制。
”由此可见,晋景公的悲剧,缘于先秦时厕所的过于简陋。
西方早期的厕所,出现在公元前3000多年两河流域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也是相当简单的设施:地面上的一个孔洞,通向地下放置的可移动的罐子。
相对野外随地解决,这种简易设施迈出了人类如厕文明的第一步——将排泄物置于可操作的范围,防其四溢漫流,改善了定居点的环境。
“猪厕合一”突出综合利用据考证,厕所在秦汉时期称为厕、溷、囿。
“溷”在先秦时代一般专指猪圈,后来则指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的纯农业定居者,我国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成熟的粪肥技术。
古代茅房的雅称
古代茅房的雅称问题一:厕所在古代叫什么名字呀厕所古称“涸藩”或称“圊”、“轩”;又因古时农家厕所只用茅草遮蔽,故称为“茅厕”。
《晋书・王敦传》云:“石崇以奢系于物,厕上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
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
”古人管上厕所叫“如厕”,又名“出恭”,从这条史料来看,石崇家里的厕所确实豪华异常。
1903年,慈禧太后以谒见西陵为名,度行新造的芦汉铁路。
芦汉督办盛宣怀是个马屁精,特地准备一辆花车,车内床侧有一门,门内有一被称作“如意桶”的马桶。
桶底贮黄沙,上注水银,粪落水银中,无迹无味。
外施宫饰缎,成一绣墩,可谓奢侈之极。
16世纪前后的欧洲似乎还未普遍设厕所,莫里喜剧里描写的巴黎人,便拿起便壶随便往外倒,毫不顾及路上的行人。
1596年抽水马桶被英国人哈林顿发明。
从此以后,厕所开始逐渐推广。
问题二:古代“厕所”的雅称叫什么春秋时期称为“溷轩”,唐代称为“更衣室”,宋代称为“雪隐”,明朝时《西游记》中戏称为“五谷轮回之所”,清代称为“宫厕”。
不过以上雅称多为宫廷或皇族、官僚所用,民间该怎么叫还是怎么叫。
问题三:古时候厕所叫什么?古时候的厕所是什么样子的了?有人可能会说到马桶,对,这就是古人以后发明的,如今我们称厕所为洗手间,以前却叫便所、毛司、灰圈、茅厕、粪坑、期)、西间、西阁(古人认为厕所应设西方或南方)舍后(民间厕所多设屋后)、更衣室(唐代已有)、雪隐、厕屋、厕轩、等等,厕所再一个朝代有很多种名称。
厕所的历史不光是像上诉那么难堪。
其实还有可惜的是,在公元前581年,有一名储帝不幸掉进粪坑里摔死,他就是晋景公姬需,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名上厕所摔死的皇帝。
问题四:厕所在古代叫什么名字呀茅房厕所厕所有男厕女厕之分。
厕所―人类(及高级宠物)排泄的地方,也就是拉屎、撒尿、换卫生巾的地方茅房―在乡村一般用茅草搭建厕所,因为象房子一样,就叫:茅房茅楼―其实就是茅房,叫“楼”是表示当年农村对小康生活的向往洗手间―城乡条件好的厕所如厕后有水可以洗手,所以也雅称:洗手间卫生间―因为居住条件好了,有了室内厕所不用再用便盆了,代表讲究卫生室外厕所一般建在地上,分男女相邻.厕所的名称有很多,有的地方叫窖,有的叫茅房,文雅一点的叫洗手间。
蹲厕发展历程
蹲厕发展历程蹲厕作为一种传统的厕所形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进程。
在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蹲厕渐渐被坐厕所所取代,但其在特定环境下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蹲厕的起源、演变到现代化的发展进行分析。
蹲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罗马和古希腊等文明。
在古代中国,蹲马桶由石头制成,通常放置在户外,用来集中排泄物。
而希腊和罗马古代文明中,富人家庭的马桶使用大理石材质制成,而普通人则使用陶瓷或木板制成的简易马桶。
随着时代的进步,蹲厕经历了演变和改造。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蹲厕普遍用于大量人口密集的地区。
然而,原始的蹲厕存在卫生条件差、气味不好以及清洁困难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蹲厕也逐渐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卫生器具-蹲便器。
这种蹲便器由陶瓷或塑料制成,安装在厕所里,可有效解决了清洁不便、气味问题等。
而在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蹲厕则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坐厕。
然而,在一些特定环境下,蹲厕仍然具有一定优势。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水资源的限制或特殊的地理条件,无法安装坐厕。
蹲厕的设计及装修相对简单,而且占用空间少,因此非常适合这些地区使用。
另外,在一些公共场所,如火车站、大型商场、公园等,蹲厕也可以提供更高的使用效率和清洁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大量人群的需求。
与此同时,蹲厕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目前,一些高科技产品也进入了蹲厕领域。
例如,一些智能马桶座垫可通过自动感应和清洗功能提供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再比如一些附带儿童坐便器功能的蹲厕,方便了家庭生活。
这些创新为蹲厕的使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蹲厕作为一种传统的厕所形式,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坐厕取代了蹲厕成为主要的卫生器具,但蹲厕仍然在特定环境下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蹲厕也在不断适应并满足人们的需求。
不能不看,非常有趣的30个历史典故
不能不看,非常有趣的30个历史典故这三十个非常有意思,极为有趣的历史典故,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佛家弟子为什么都姓释?是小编找了很久才找到的,欢迎各位读者阅读欣赏!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
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
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北上抗日)。
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
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2.为什么男装纽扣在右,而女装纽扣在左呢?纽扣最初问世时,只有富人的外套才钉纽扣。
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穿。
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现在方便男人脱)。
男士衬衣的扣子在右边,除了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方便拔出挂在左腰的佩剑,这样就不容易被衬衫兜住。
3.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
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对于四则称之“周全”,亦有称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体、四艺、四书等等。
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不三不四”。
4.佛家弟子为什么都姓释?释姓是汉人姓氏之一,一般为汉传佛教出家人统一使用之姓氏,并未收录于《百家姓》中。
中国出家人以释为姓,始于道安禅师。
佛教初期魏晋沙门,以师为姓,故姓各不同。
道安以为,根本道师乃释迦世尊,故“以释命氏”,后来他译《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称释氏”之语。
5.李耳为什么叫老子不叫李子?第一种说法,老子生下来就是白胡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又叫老子又叫李耳。
显然这种说法很科幻、很胡扯。
第二种说法更贴切一些,李耳本来就姓老,名老聃,即李姓源于老姓。
而且李姓渊于老虎图腾,苦县一带虎被称为“狸儿”,所以李耳只是“狸儿”的误传罢了。
6.二百五的来历其一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
厕所里的小秘密
厕所里的小秘密厕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方。
它是一个私密的空间,我们在那里解决身体的需求,休息身心,消除疲惫。
除了常见的用途之外,厕所还有一些令人惊讶的小秘密。
本文将介绍厕所中的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实和传统。
让我们来看看厕所的历史。
在古代,厕所是一种奢侈品。
只有高贵的人和皇室成员才能享受这种设施。
在古希腊,人们使用一种称为“恩多罗斯托斯”的陶制坐厕。
在古罗马,公共厕所是一种社交场所。
人们聚集在那里交流新闻和八卦。
而在中国,古代皇宫的厕所也是非常豪华的,里面通常有花园、鱼池和雕刻精美的墙壁。
而在现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厕所的形态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
如今,公共厕所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它们可以在街头巷尾、商场、公园和交通枢纽等地方找到。
这些厕所通常被配置成男女分开的型号,以满足不同性别的需求。
一些高级厕所甚至配备了空调、音乐和自动冲洗的座圈。
除了常规设施之外,厕所还有一些藏在其中的小秘密。
在日本,一些高级餐馆和酒店的厕所里配备有加热马桶座圈。
这种座圈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给用户提供舒适的体验。
而在中国,一些高级商场和写字楼的厕所里还常见到母婴专用厕所。
这些厕所配置了尿布台、喂养室和儿童小便器,方便父母照顾婴儿。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许多厕所还设置了急救按钮。
这样一来,当有人在使用厕所时突然感到不适或遇到危险时,他们可以通过按下按钮向工作人员发送求救信号。
这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机场和公园等地方尤为常见。
这种设施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除了现代的厕所设施之外,厕所还有一些传统的功能和用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厕所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场所。
人们相信,厕所是与阴间相通的地方。
他们经常在厕所门上贴上符号或武士,以驱赶邪灵和鬼魂。
人们还相信厕所里的镜子可以反射邪恶的力量,因此他们通常不会在厕所里放置镜子。
在印度,厕所在传统上被认为是不洁的地方。
人们在进入厕所之前通常要脱鞋,并进行念经和祷告,以净化自己。
古代厕所什么样-居然有皇帝掉粪坑里摔死了
古代厕所什么样?居然有皇帝掉粪坑里摔死了本文导读:而以前却叫便所、毛司、灰圈、茅厕、茅坑、粪坑、沃头、期)、西间、西阁(古人认为厕所应设於西方或南方)、舍后(民间厕所多设於屋后)、更衣室(唐代已有)、雪隐(宋)、溷厕、厕溷、厕屋、厕轩等等,厕所在一个朝代都有很多很多的名称。
为什么说厕所是更衣室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上完厕所是要换衣服的。
而一般进厕所也是要脱衣服的,厕所外面10多个侍女伺候着,等着里面的大人出来将新衣服给他穿上。
可是这毕竟是富贵人家的专利,穷人是做不来的。
那时候整个北京城公共厕所寥寥无几。
而且要求收费。
所以那个朝代,如果不是碍与面子或者什么是不会进去的。
而他们选择的地方大家就知道了。
就如同现在在一些大街上还可以看见一些孩子的粪便。
而那时的北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粪便池。
而厕所的历史不光是像上诉所说那么难堪的。
其实还有可惜的,因为公元前581年,有一名君主不幸掉进粪坑里摔死了。
他就是晋景公姬獳。
他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上厕所而摔死的皇帝。
所以那个朝代,如果不是碍与面子或者什么是不会进去的。
而他们选择的地方大家就知道了。
就如同现在在一些大街上还可以看见一些孩子的粪便。
而那时的北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粪便池。
关于皇家厕所的不同寻常之处,《世说新语》有所透露。
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新婚之夕,头一回使用公主的厕所。
初见时,觉得富丽堂皇,比之民间住宅都强得多,进去,才发现原来也是有臭气的,心下稍微平和了些。
慈禧太后的“出恭”在一些史料中有零星记载。
太后说要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去分头准备,一个去叫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
厕所往事
提起“厕所”这个藏污纳垢的领域,人们的生理心里反应都很是不舒服。
以前的厕所,仅仅是挖一个深坑,上面横上两块木板,外面用玉米桔方方正正的圈起来,如此简陋,如此而已,所以农村叫茅房,便池叫茅坑儿,冬天粪便堆积山丘蔚起,屁屁大人没准会成为"御史大人";夏天雨水积留,臭气冲天,苍蝇横飞,蛆虫满池,很是担心木板枯朽,坠入其中,闹一个翻江倒海,这个担心很有必要,并非创意联翩。
诸侯晋景公就是难逃此劫,作为一国之君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更没有风流倜傥精尽人亡,而是淹死在茅坑之中,倒是应了噩梦所兆,更是应了神巫所言,没有吃到来年的新麦。
本来手捧着麦粥已到嘴边,可腹痛内急,去厕出恭,造化弄人,没有吃到香喷喷的麦粥,肚子里到灌满了臭烘烘的大便,原来皇帝掉在茅坑里淹死了,看来皇家贵为天子,不仅宫殿富丽堂皇,连厕所也是奢华无比,不高,不大,不深,晋景公怎么会在入厕时永垂不朽,不过厕所也成就了他,想在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占只言片字难之又难,晋景公能够"命"垂千“屎”,记入“屎”册,连他的老祖宗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都会始料不及。
那时修葺茅房连玉米秸都不富裕。
农家每家只有一个厕所,坐落在院里园外的一角,男女混用,听外面脚步声临近,便咳嗽一声区别示警。
我几岁的时候,也使劲的咳嗽了,不济于事,姑姑仍旧迈着小脚坦然走进,你呀,没事……我都好几岁了,在姑姑眼里还是胎毛未退乳臭未干,那时候不知道尴尬,只是很自卑,在长辈面前我和小鸡小兔没有啥区别,一点也不受重视。
生产队财大气粗垒了两个厕所,常常就看见大人刚刚从男厕里出来,就转身抓一把几把的灰土,反手洒向了女厕,立即招来了一场排山倒海的骂声。
男女厕所之战无止无休,一墙之隔上,打洞钻眼,拆砖推墙,暗窥偷拍,防不胜防。
时代进步了上学的时候,住了楼房,享受了几天抽水马桶的待遇,可好景不长,男同胞没有几个是绅士,剩菜剩饭,剩馒头,倒得那那都是,经常是堵塞下水道,脏水返涌,在楼道里肆意横流,结果是校方把男士赶出了楼房,最难以忍受的是去集体厕所,一流光溜溜的大臀部,齐刷刷的礼炮隆隆,黄龙出宫,那叫一个气派壮观,几千人的学校,才上百个蹲位,一点也不讲究科学精算,上厕所比餐厅还要拥挤,有时赶上气血旺盛,上火拉硬球的朋友,那叫一个小心翼翼,摒神凝息,生怕一时仓促,没准“噗通”一声,浪花四溅,春浪吻脸,你在旁着急也没有办法,很是佩服有的哥们,往往一蹲就是持久战,后来抢占了有利地形,占其位才洞晓其蹲位很是微妙,一墙之隔,涧声潺潺,溪流暗涌,我靠,此哥们不是便秘,占着茅坑不拉屎原来雅兴非凡。
中国传统厕所研究
中国传统厕所研究王其钧【摘要】厕所是人们生活的必备设施,厕所的设计与建造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传统删所的地域形式丰富、建造的材料多样、设计的造型各异,充分显示了我们先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筑技术的优秀结晶.本文作者从20多年前的民居调查资料中选取素材,从厕所历史、蹲式厕所、坐式厕所、厕所在民居或村落中的位置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厕所进行了研究.【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厕所;厕所历史;坐式便器;蹲式便器【作者】王其钧【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一、厕所的历史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设施,但在旧时民俗文化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人们对厕所都相当不重视。
我国古代称厕所为“溷(hùn)”,溷也是猪圈。
《释名》卷五中有:“溷,浊也” 1)的记载。
在古文献中,溷秽,指肮脏污浊;溷汁,指污水;粪汁;溷浊,指肮脏。
厕所还叫做“圊(qīng)”,圊也是粪槽。
《广雅》卷七记载:“圊,厕也” 2)。
厕所也还叫做溷轩、圊溷等,但在古籍中很少提到。
“厕”这一名称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出现,但以后也是厕圈不分,《前汉书》卷六十三上有“厕中豕群出” 3)的记载,说明厕也是猪圈。
这种厕圈不分的情况在许多地区一直保存到今天。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河北乡间,很多地方都保留一种连茅圈,也就是人在前面大便,大便顺一槽流下,猪在后面吃屎。
这种厕所在汉代的出土明器中常常可以看到,可见这种厕所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图1)。
古籍上对于厕所很少有详细的描述,但从一些古代建筑的遗址中,我们可以知道,厕所多设于房屋的侧室。
目前笔者所知最早的实际尺度的厕所实例是江苏徐州市九里区的龟山汉墓中的厕所。
这座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工匠的聪明才智是从设计的细部中体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厕所的历史中国旅游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北京的旅游公厕满意度全国排名第三位。
有历史学家认为,人类文明并非从发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
厕所在现今人们追求的精致生活中所占地位之重要,从近来国人赴日抢购马桶盖的火爆场面便可窥一斑。
厕所历经几千年的演化进程,记录着人类从蛮荒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的足迹。
室外“坑厕”掀开文明首页人类先民很早就开始注意如厕卫生了。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厕所出现在5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当时的厕所只是一个设于房舍外的土坑,因古时农家厕所常用茅草遮蔽,故也称“茅坑”或“茅厕”。
我国最早的厕所记载,出现在西周的《仪礼·既夕礼》中:“隶人涅厕。
”说的就是古人掘地为厕,待坑满后,就命令奴隶把坑填上,再挖个新坑。
“坑厕”可以说是中式厕所的始祖。
从史料看,周代的宫廷厕所已设有漏井,秽物可自然落入池内。
《周礼·天官》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
”“井匽”就是厕所的古称,又称“偃”。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姬孺“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精短的八个字传神地记述了晋景公离奇的境遇。
清代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说:“今山西各处之厕,皆下掘坎深约六七尺,广如之,而横两板于坎上,履之以溲溺……下望黝然,深可没顶,疑晋时遗制。
”由此可见,晋景公的悲剧,缘于先秦时厕所的过于简陋。
西方早期的厕所,出现在公元前3000多年两河流域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也是相当简单的设施:地面上的一个孔洞,通向地下放置的可移动的罐子。
相对野外随地解决,这种简易设施迈出了人类如厕文明的第一步——将排泄物置于可操作的范围,防其四溢漫流,改善了定居点的环境。
“猪厕合一”突出综合利用据考证,厕所在秦汉时期称为厕、溷、囿。
“溷”在先秦时代一般专指猪圈,后来则指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的纯农业定居者,我国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成熟的粪肥技术。
至少在战国末期,人们发现猪粪尿和人粪尿等在猪圈中充分混合发酵后形成的肥料是最好的农家肥。
于是,秦汉时期出现了带猪圈的厕所——“溷”。
即建造时把厕所架高,有梯子坡道供人上下,让粪便由此落入其下的猪圈,供猪食用。
在我国辽阳三道壕西汉晚期村落遗址中发现,牲口圈与厕所靠近,圈里有粪肥的痕迹。
猪圈与厕所合一的生活习惯,使得两个污秽处集中于一处,减少了污染源,清理起来更方便,有效利用了生活空间,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
和先秦时期的“坑厕”相比,秦时的厕所已出现了隔墙和独立的尿槽,专家推测隔墙是男女厕所出现区分的标志。
从汉代开始,厕所设计得更小巧、更安全。
上流阶层比较讲究的厕所,通常是在家宅院外的猪圈之上建一所隐蔽小房子。
西汉末期,厕所有了更具隐私性的围墙,上厕所的陡峭木梯,被宽阔平缓的台阶或斜坡所取代;一些厕坑两侧还建有高出地表的脚踏;有的厕所中已经出现了两个坑位,厕壁上设有窗户或开有天窗来通风。
到了六朝时期,厕所还设置了排污圆洞,在内部结构和样式上更加美观,生活气息更浓。
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汉代古墓中发现的陶制厕所,就是采用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屋檐悬在山墙以外,这种设计能使厕所内的污秽之气迅速排出。
在商丘市芒砀出土的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后陵墓中,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坐便冥器。
这个建造于2000多年前的石质坐便器,不仅有靠背等装饰,在其上方的墙上,还凿有一个冲水的管道,其构造和原理与今天的水冲厕所极为类似。
抽水马桶象征西方现代文明古代西方最早的水冲坐式厕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米诺斯王国,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宫殿里,人们将木制厕所座位修在排水渠之上,由仆人担水倒入沟渠。
由于设施在当时相当昂贵,仅仅是王室能够享用。
在抽水马桶发明前,室外茅房、夜壶及封闭马桶是古代西方人的三大排泄场所。
直到中世纪,夜壶或者简易的土罐,仍是普通人首选的卫生设备。
即使是在法国宫殿,也只有国王与王后有便桶,其他人包括大臣以楼梯间当厕所。
后来亨利四世下令必须到宫殿特定的阳台上厕所。
美国作家朱莉·霍兰在《厕神》一书中描述:19世纪前,巴黎从窗户直接泼出粪便的现象久治不绝,早期欧洲人直接把夜壶里的东西倒向窗外;伦敦桥最初是公共厕所,污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让低处行人和船只饱受“天女散花”之苦;路易十四有坐在马桶上接待客人的癖好;启蒙时代的欧洲城市还是污秽遍地……这种情况直至1596年才逐渐发生改变。
当时的英国人约翰·哈林顿爵士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抽水马桶。
拉一下这种东西上面的扳手,急水蹿出来把排泄物通通卷走,把马桶冲洗干净,涌上来的干净水还可以把臭气盖住。
和米诺斯宫殿的冲水设施一样,抽水马桶最初也是贵族玩物。
由于没有水阀和阻隔下水气味的设计,也没有配套的管线,最早的抽水马桶没能得到推广,从王室贵族到普通百姓,仍钟情于传统的便盆和封闭式马桶。
1775年,第一项具有现代意义的抽水马桶专利由亚历山大·卡明斯发明。
经过其后杰宁斯、克拉普尔、杜爱福等人的不断改进,抽水马桶变得方便而便宜。
这时,经历了大规模黑死病、霍乱等疾病的伦敦人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
1845年,在英国召开的第一届世博会上,约有80万人耐心排队领略了坐抽水马桶的经历。
从此,抽水马桶风靡英国,没几年,仅伦敦就有了20万个抽水马桶在运转。
抽水马桶很快替代了便壶和便坑,走入平常市民家中。
但当时人们用更新的技术将脏物清出室内,却不加处理全部排到了泰晤士河中,而泰晤士河是市民饮用水源,这反而促进了霍乱的流行。
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意识到病菌与饮用水之间的联系。
英国人开始将排污管线布置在饮用水管线下游,抽水马桶被这些看不见的管线连接起来。
正是有了城市一体化的排污系统工程,才使得抽水马桶有了革命性的意义,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
到了1910年以后,抽水马桶无论外观还是构造原理,都开始与当今意义上的马桶相差无几。
此时,西方的抽水马桶传入中国,最早接受它的是华洋杂处的上海富商,而住在中国旧式住宅里的人们,还是坚持使用茅厕。
移动马桶演绎奢华如厕中国的移动厕所,有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名字——“马桶”。
南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载了临安城的都市风貌:“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这是中国史料中第一次出现“马桶”这一称呼。
由此可见,“马桶”一词并非舶来品。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射死一只猛虎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自此,夜壶有了“虎子”之名。
唐朝时,因皇家有先人叫“李虎”,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
以“马”代“虎”,标志着“虎子”具有了大便和坐便的功能,恰如骑马。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桶渐成如厕主角,而历代王室权贵的马桶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
《西京杂记》记载,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
到了汉末,帝王们所用的封闭式马桶,其形制和礼仪不断登峰造极,如厕时不仅要更衣、焚香,旁边还要有多人陪侍。
马桶底下多铺设香木制成的炭灰,为除臭、消声穷尽了想象力。
据《世说新语》记载,西晋王室成员如厕时用干枣塞鼻子防臭气,用相当于近世的肥皂——“澡豆”来清洁。
西晋首富石崇家的厕所建成高楼,厕所下面是填满鹅毛的木格栅,粪便一落下,鹅毛就覆盖上去。
排泄完后,一旁侍立的童子立刻把木格栅换掉以防臭味。
明代皇宫由宫内最下层宦官组成的净军之流,每日推着净车,打扫坑厕,清洗马桶。
宫中净车5年修造一次,当时不少于195辆,嘉靖初年仅此开支即用银约2750两。
清代皇帝寝宫中有了用于化妆、解手的“净房”,可谓是皇宫中最早的“洗手间”。
清宫的马桶称为“官房”,都用木、锡或瓷的材料制成,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衬上软垫,口上有盖,下面的便盆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木质便盆都装有锡质内胆,以防渗漏,内铺干松香木细末,使粪便没有散味的机会,动静也不大,用完随即由太监倒掉、洗净。
中国历史上马桶最讲究的当属后蜀亡国之君孟昶,他的便盆是用镶满七彩宝石的黄金制成,宋太祖赵匡胤缴获孟昶的黄金马桶后,曾感慨这种皇帝如何不亡国。
无独有偶,西方古代最考究的坐便盆,当属英王亨利八世的钟爱之物,是用黑色天鹅绒、缎带及精美流苏装饰起来的艺术品,并特别镶嵌了2000枚镀金饰钉。
公厕改写城市卫生面貌西方最早的公厕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当时建在城市道路旁的公厕,由一排排悬挂在水槽上的十个以上座位所组成。
罗马公厕是社交场所,它没有隔间,不分男女,市民们在座位上相互交谈。
人们在木棒顶端绑上海绵用来“善后”,海绵被浸泡在盐水里,一位用后冲刷一下再供下一位使用。
我国古代城市早在夏商时代就开始建有公厕。
中国古代最早提到公厕的文献是《周礼》,称建于道路旁边的公厕为“路厕”。
汉代城市公厕名叫“都厕”,那时公厕已开始有专人管理。
《墨子·旗帜》就曾记述汉代公厕:“在道外设屏,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
”我国南阳东汉墓中出土的公厕,男女两个厕坑左右并列,其中一个便坑前有尿槽,另一个没有,形制与现代已无区别。
宋朝时期,汴梁等大都市的公厕采取由专人管理、专人收集、专倒一处的方式,已具有了行业的性质。
当时专门收集粪便的人力车或牛车,定时沿着街巷挨家挨户收集,再转卖给需要粪肥的农民。
这类公厕很多是收费的,粪肥的收入加上厕所门票,使得投资建城市公厕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而这种由专人管理的公厕,几百年后才在欧洲出现。
在工业革命前,人口稠密的东亚地区的大城市,因为粪便被收集用于施肥的缘故,虽没有下水系统,但大城市依然能管好旱厕,在欧洲易通过粪便大规模传播的疾病,很少在东亚的大城市出现。
到了明末清初,不但城市公厕较多,乡村厕所也非常规范。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收费公厕就出现在清嘉庆年间。
据《燕京杂记》记载,当时“北京的公共厕所,入厕者必须交钱”。
“入者必酬一钱”,并可拿到两片手纸。
为了揽生意,厕主往往在厕外张贴大幅吸引人的布画,竖广告牌,上书“洁净毛(茅)房”字样。
厕所里还会摆上小说等书籍,供如厕者阅读,争取“回头客”。
但厕所收费也带来了一个弊端。
比如在缺水且人口规模巨大的北京等城市,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习惯了随地便溺,粪便问题逐渐变成灾难。
官方虽有整风运动,但事实上城市还是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厕所。
这种现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极大改观。
18世纪时的欧洲城市曾出现“斗篷卫生间”。
在大街小巷有一类专业人士,一手提着木桶,另一手举着件斗篷,内急之辈讨价还价后,便匆忙钻进围起来的“密室”中畅快淋漓。
工业革命后,大批人口涌进城市,人畜粪便开始成为环境灾难。
于是,英国伦敦于1852年修建了世界第一座抽水马桶公厕。
1870年后,抽水马桶迅速在美国流行起来。
之后的一个世纪,随着欧洲国家和美国在全球的强势地位,抽水马桶与下水系统作为现代公共卫生的标准设施,扩展到全球的城市中,而东亚地区农耕式的“自然肥”处理法也因为化肥的出现、农业发展的变革而萎缩,最终统一于欧洲的如厕卫生习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