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术中止血方法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术中止血方法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术中止血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腹腔镜肝切除术最主要的困难是术中的断肝、止血问题 ,只有有效控制术中出血,腹腔镜肝切除术才能顺利完成。本文回顾分析近十年来相关文献 ,对术中止血问题的几个关键点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止血;综述文献

1987年法国philip mouret开展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获得成功,开创了微创外科的新纪元。1991年reich等[1]首次报道对肝脏良性病变 (1 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 成功施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lh), 此后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逐步加大。90年代初,此项技术引入国内并迅速崛起。1994年周伟平等[2]报道了国内首例腹腔镜肝叶切除术。

目前 ,lh应用于肝肿瘤、结石及活体肝移植等治疗中。随着lh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lh开展数量越来越多,手术范围也越来越广,已成功实施了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楔形切除术、单肝段切除术、联合肝段切除术、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扩大左半肝切除术和右半肝切除术[3]。但由于肝脏解剖、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及腔镜医疗器械的不完善,使得腹腔镜肝切除的技术难度大, 发展仍属于起步阶段。

1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为了安全地开展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适当的病例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周伟平等[4]认为适宜lh的病例有(1)位于肝左外叶、左内叶及右下缘的良性肿瘤,该部位肿瘤远离大血管,容易显露和操作;肝脏恶性肿瘤由于难以判断切缘的宽度,且容易将肿瘤弄破而导致医源性种植,应慎重考虑;(2)肿瘤大小不宜超过7~10cm。肿瘤过大则难以操作,且肝切面过大容易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3)患者肝功能正常,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4)上腹部无手术史。kaneko等[5]认为肿瘤的大小、类型和位置十分重要。肿块直径小于5cm、良性、结节状是手术的适应证。肿块位于肝脏的下缘如v、vi段和外侧叶手术时比较容易接近。相反,肿块位于肝上缘的病例由于解剖的关系手术时则不容易接进。但合并肝硬化并不是绝对的禁忌证。

2 选用良好的器械

腹腔镜切肝器械有超声刀、微波刀、水喷刀等,但是因高压水刀产生水雾, 影响腹腔镜下的操作;微波凝固遗留较多坏死组织,微波针插入肝组织较为盲目,有刺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的可能。故一般不常规应用,另外实践证明,以下几种器械对预防术中出血和在术中迅速止血有较大优势。

2l 腹腔镜专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 最早是由彭淑牖教授设计,蔡秀军等[6]在此及积累大量开腹肝叶切除经验的基础上,改造并设计出专供腹腔镜手术使用的pmod,集刮碎、钝切、吸除与电凝四大功能于一体。能解剖出肝内每一根细小的管道结构,予以电凝钳夹,解剖速度快,电凝有的放矢,无大面积烧灼,仅对解剖出来的小血管进行电凝;同步吸引可及时吸除肝组织碎屑、积血、积液及电灼产生的烟雾,保证视野的清晰,并不需要频繁更换其他手术器械,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22 氩气刀能使直径小于2mm的血管凝固,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是目前控制肝脏创面渗血较为有效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肝创面弥漫性渗血的止血[7]。但氩气刀的使用会增加气腹压力,有损伤大静脉产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23 腹腔镜切割吻合器(endogia) 它是腹腔镜手术的一种常规器械,在离断肝组织的同时可以闭合其中的管道结构,尤其是离断大血管时此法安全可靠,现已常规用于较大肝动静脉及胆管的闭合。

24 超声刀在接触肝组织时,薄壁组织被捣碎,肝组织被分离,细胞碎片经灌注的盐水冲洗后再经中空钛管吸去。同时,比较坚韧的结构如血管、胆管不易被振碎而保留下来。应用超声刀切肝有时可不需阻断肝门,且游离血管、胆管更容易,凝血效果好,可以安全凝固<3mm的动、

静脉和胆管,比较适合于无肝硬化的患者,增加了手术安全性[8]。

25 0°、30°和45°镜及全自动连发钛夹钳特别是30°镜不可少,因为它能观察到0°镜肝脏盲区(肝脏的上方、后方和外侧区域),并且肿瘤血液供应的检查通常需要观察到肿瘤的底部,这只能通过30°镜获得。全自动连发钛夹钳可连续钳夹血管和胆管,这样既提高了止血和防止胆漏的效率,又可缩短手术时间。

3 其他

31 间歇肝门阻断法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间歇肝门阻断法来控制出血,有一定效果。cherqui 等[9]认为对于肝硬化患者和一段以上切除时应常规在第一肝门使用止血带,在发生出血时,可间断地阻断肝门(15min夹闭、5min放松交替进行)。

32 手助式lh 术者通过一个能保存气腹的袖套设备把手插入腹腔内帮助操作。用手可以比较自如地牵引肝脏,在获取清晰的手术视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出现紧急情况,如肝内主要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时,能更及时、有效地处理,从而降低手术风险[10]。

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姓名:*** 住院号:*** 姓名***,性别男,年龄65岁,病室[病室],床号[床号]。 手术日期: [手术时间] 至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1. 术中诊断: 1. 手术名称:[手术名称] 手术指导者:[手术指导者] 手术者:[手术者] 助手:[助手] 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麻醉者:[麻醉者]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全身麻醉成功后,常规碘伏消毒、插尿管、铺巾,脐下偏左小切口刺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设定腹内压为14mm Hg,置入1cmTrocar,进镜后探查, 见腹腔内无腹水,胃小肠、网膜、腹壁未见转移结节,肝脏呈结节性肝硬化表现,肿瘤位于 左肝,直径约cm,质地硬。判断肿瘤可切除。右锁骨中线12mmTrocar、右侧腋前线肋下5mmTrocar,左侧锁骨中线及左侧腋前线置入5mmTrocar、10mmTrocar。 (1)游离肝脏。超声刀(ultracision) 将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切断,超声刀切开左冠状韧带、部分右冠状韧带及肝左三角韧带。 (2)解剖第一肝门。肝门处Glisson鞘外进行解剖分离,对门静脉、肝动脉左支用血管夹夹闭,肝动脉左支远端超声刀离断。并自Winslow孔自尾状叶前方至小网膜囊上肝阻断带,由上腹正中切口引出,置入自制肝门阻断装置备用(一次性吸引器管)。 (3)解剖第二肝门。于接近第二肝门处,腹腔镜下解剖分离出肝左静脉的主干,用血管夹夹 闭(或在离断肝实质最后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连带部分肝实质进行离断,若后处理,则该步 骤放于肝实质离断后)。 (4)肝实质离断。沿着肝缺血线拟定肝切除范围,并电凝钩标记,阻断带阻断肝门(每次阻断时间15分钟,切除过程20分钟,阻断2次,间隔5分钟,总阻断时间为20分钟),肝表面1cm

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手术配合

腔镜下边缘肝切除、肝左叶外叶切除术 一、物品准备: 1、仪器:腹腔镜设备(电视腹腔镜监视系统、CO2 人工气腹装置、摄像转换器),放于病人头部左 侧、超声刀设备、电刀、吸引装置。 2、器械:腔镜包、套碗、干缸、进口外科腔镜器 械(10mm 30 o腹腔镜头)、超声刀、氩气刀、腔 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3、敷料及一次性物品:衣服包、敷料包、大孔单、 无菌手套、纱布、可吸收钛夹4包、普通钛夹1 包、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钉仓、3-0薇乔、吸 引器皮条、负极板、电镜套、11#刀片、10*28三 角针、1#线、6*6美敷、8*7美敷、乳胶管(或 负吸球)、导尿管、引流袋、各类止血用物(如 止血纱布、康派特医用胶腔镜型)。 二、体位:患者取平卧位、两腿分开,头高脚低15o, 右侧抬高30o; 三、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 四、手术步骤及配合: 1、消毒铺巾: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 2、连接管路:巡回护士协助安装好吸引器、冷光 源导线、气腹管、电凝线、内窥镜镜头、超声

刀、氩气刀; 3、建立气腹:术者在脐两侧用巾钳提起腹壁,用 7#刀柄、11#刀片沿脐窝下缘作弧形切口长10mm 达皮下,用10mmTrocar经脐部切口垂直旋转穿入腹腔,拔出针芯,将CO2气体导管与该鞘管侧孔连接,腹内CO2气体持续维持在12~14mmHg。 将腹腔镜头经鞘管插入腹腔,直视下于剑突下置入10mmTrocar,再分别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方穿刺,置入5mmTrocar和操作钳,协助探查腹腔,了解有无腹腔内转移及肿块切除的可能性。 4、肝外控制左外叶的Glisson管道(由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三种脉管组成):用超声刀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三角韧带,打开肝胃韧带;抬起左叶和方叶脏面,分离出进入肝左外叶的左肝动脉分支和左外叶的门静脉支;用可吸收钛夹夹闭左肝动脉左外叶支近端,远端距可吸收钛夹约2~3mm处用普通钛夹夹紧,于可吸收夹与普通夹之间用剪刀离断动脉;同法处理左外叶的门静脉支。 5、控制左肝静脉:延镰状韧带后上方的延长线找 到左肝静脉;可用双重可吸收夹夹闭或切割吻合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腹腔镜肝切除术被认为是风险极高的一种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今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在临床上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及笔者的经验,对当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做一阐述。 【关键词】腹腔镜;肝肿瘤;发展现状 1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发展 1.1血流阻断技术 与开腹肝切除术一样,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比开腹状态下更难控制。术中大出血常常是腹腔镜肝切除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如何准确、安全、有效的控制肝脏血流,减少出血是首要问题。在开腹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技术有多种,主要包括入肝血流阻断、全肝血流阻断、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等。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最为常用的为入肝血流阻断法,即Pringle法。由Pringle[1]1908年首先应用,此法无需解剖,方便省时,是目前最常用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其减少切肝出血的有效性为香港大学玛丽医院Man 等[3]所作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所证实。 入肝血流阻断又分为间歇性阻断与连续性阻断,目前国际上多用入肝血流间歇性阻断法。常用的阻断安全时限是15~20 min,特别是对伴有肝硬变的肝切除。若时间不够,可复流5 min后再次阻断,甚至可循环到6次,即可耐受总阻断时间120 min[2],但间歇期出血多是突出问题。近来发展的区域血流阻断技术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可作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一种好的选择[3],该法阻断病变侧入肝血流,对健侧肝脏没有缺血之忧,且阻断后在半肝界面上出现清晰的分界线,无内脏瘀血和血流动力学受影响之弊。但区域性阻断技术需解剖第一肝门,但是临床操作难度比较大不利于推广应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明了捆绑肝叶达到肝脏局部血流阻断的方法,并证实其安全、有效[14],将其应用到腹腔镜肝切除中。本中心已进行数十例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15]。 1.2腹腔镜超声技术 腹腔镜术中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肝脏肿瘤的可切除率,能发现术前影像学无法检查出< 1 cm的肿瘤,帮助确定肿瘤的数目、大小,从而可以保证足够的切缘;还能帮助确定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从而可以预先钳夹血管防止大出血,预防气体栓塞的发生[4,5]。 1.3腹腔镜断肝技术 腹腔镜下断肝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使用普通电刀、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微波刀、超声刀、切割器等进行断肝,每种断肝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可根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研究表明,腹腔镜肝切除相对于开放式肝切除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第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实施以来,腹腔镜肝切除术从治疗良性疾病发展到治疗恶性肿瘤,从部分肝切除术发展到半肝切除或多段切除。但是受到肝脏血运丰富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本文针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患者对医学治疗标准的不断提高,改善原有外科手术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寻找积极有效的临床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临床职责。进入21世纪以来,微创外科手术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开腹手术同样可以治疗疾病,但是其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从而使得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腹部手术切口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最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微创手术相继开展,而腹腔镜肝切除术也得到了发展。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谨慎重视,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高度保障肝脏的基本功能。前期,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一度受到临床质疑,但随着临床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应用不断增多,其临床价值也不断得到人们的肯定。 1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自1993年Wayand等[1]报道的第一例腹腔镜肝癌局部切除术,到2000年全世界报道腹腔镜肝脏切除的数量已超过300余例,而肝癌却仅有100多例,发展极为缓慢。同时,对于实施腹腔将肝癌切除术的病例标准相当严格,在临床治疗中,手术对象仅限于病灶位于肝脏边缘或左外叶边缘患者,并在手术中仅对患者肝脏进行局部切除或左外叶切除[2-3]。在国内,最早是周伟平等[4-5]报道的3例腹腔镜肝切除,随后是李朝龙等[6]的4例报道,直到2002年才增加至10例,虽实施手术病例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数量仍较少,且手术实施也大多为良性肿瘤患者,肝癌切除术的实例并不多,这也暗示着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推广尚不广泛。但虽如此,腹腔镜切除术对于肝脏的切除范围却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并由最初的肝缘浅表延伸至半肝或更大范围[7]。可见,临床上对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应用是高度重视的。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应用限制原因有:①技术的限制。技术限制使得该技术发展极为缓慢,控制血管、切割实质肝及阻断肝门等基本操作对于开腹手术来说极为简便,而在腹腔镜下完成则较为困难。②手术安全性保障不够,手术风险较大,腹腔镜下不易控制出血情况,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渗血情况,危险程度较高;③肿瘤的播散及穿刺口的种植问题[8-10]。 2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腹腔镜下肝切除共识2014

腹腔镜下肝切除专家共识Recommendations for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2014 周雨

国际腹腔镜肝切除共识会议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LLR (ICCLLR) IHPBA: International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 AHPBA: Americas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 E-AHPBA: European-African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 A-PHPBA: Asian-Pacific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

Ann Surg. 2009;250:825–830. Guidelines Louisville 20081st 国际腹腔镜肝切除共识会议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LLR (ICCLLR) Louisville 宣言 国际上指导腹腔镜肝切除的指南

Ann Surg. 2015;261:619–629. Guidelines Morioka 2014 2nd 国际腹腔镜肝切除共识会议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LLR (ICCLLR) Recommendations for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2014 Ann Surg. 2015 Apr;261(4):619-29. ●LLR 的发展与开展情况 ●LLR 技术观念的更新 ●LLR 与开腹肝切除的短期、长期疗效比较

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指南

·指南与共识·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指南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自1991年美国妇产科医师Reich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肝良性肿瘤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技术在肝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国内自1994年周伟平等[2]完成了我国大陆地区首例腹腔镜肝切除后,不断有文献相继报道,手术切除范围和难度不断增加。2008年Louisville宣言指出,对于有着丰富肝胆外科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来说,腹腔镜肝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3]。腹腔镜肝切除范围亦由局部切除、楔形切除逐步扩大至半肝或半肝以上切除,甚至供肝切取等。此外,更多创新术式也见诸多报道,如单孔腹腔镜肝切除、后入路腹腔镜肝切除等[4-8]。目前,全世界有报道的腹腔镜肝切除例数已超过9000例,其中约30%为大范围肝切除和复杂肝切除术[9-10]。 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更小、全身反应更轻、术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发病率更低及美容效果更好等优势[11-13]。国内有学者提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理论体系,报道鞘内解剖法和鞘外解剖法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方法,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的模式化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方式[14-18]。为推进腹腔镜肝切除的广泛开展,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结合国际、国内和专家团队的经验,介绍腹腔镜肝切除术专家共识[19-25]。 一、术前准备与麻醉 1.患者一般状况评估:(1)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2)充分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既往腹部手术的情况。(3)心、肺、肾等重要脏器评估。(4)肝功能评估参照开腹手术。 2.局部病灶评估:(1)CT或MRI增强扫描,明确病变位置及周围重要管道走行。(2)恶性肿瘤,还需明确有无癌栓及肝外转移。(3)半肝切除时术前建议行MRCP检查,明确有无胆管变异。 3.麻醉方式:常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也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二、手术设备与器械 1.手术设备:监视器,30?腹腔镜镜头,图像及视DOI: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6.06.001频存储设备,高流量气腹机,冲洗及吸引装置、腹腔镜超声设备等。腹腔镜超声在确定肿瘤的具体边界及血管的详细解剖方面非常有价值。 2.手术器械:根据各医院的基本条件选择使用。常用器械:(1)电外科器械,双极电凝、电钩、氩气刀、结扎束等。(2)能量外科器械,超声刀、CUSA、射频止血刀、微波刀等。(3)钛夹、外科夹或可吸收夹,用于夹闭较大肝内管道。(4)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用于肝蒂或肝静脉等的离断。(5)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6)一次性取物袋,方便标本取出;对于恶性肿瘤,还可预防肿瘤切口种植和转移。 三、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1.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肝切除包括各类适合腹腔镜下切除的肝良、恶性病变。 2.手术禁忌证:除与开腹肝切除手术禁忌证相同外,还包括不能耐受气腹者。 四、手术体位、气腹压力和操作孔的选取 1.手术体位:(1)一般选取平卧、头高足低位。(2)患者双下肢是否分开,可根据术者的站位、自身经验和习惯决定。(3)对于肝右前下段或右后下段肿瘤,患者可以取左侧卧位。 2.气腹压力:建议维持CO 2 气腹压力为12 14mmHg(1mmHg=0.133kPa),避免较大幅度的气腹压变化。 3.操作孔:(1)一般采用4孔法或5孔法操作。(2)观察孔常见的多位于脐下或脐周。(3)建立气腹后,操作孔位置依拟切除的病灶位置决定。一般情况下病灶与左、右操作孔位置间遵循等腰三角形原则,利于手术操作;镜孔与操作孔间距8cm以上。(4)主操孔应尽可能接近病变部位,病变在右肝者取剑突下,病变在左肝者取左锁骨中线肋缘下。 五、常见术式 (一)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 1.探查及游离肝:先离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然后根据病灶部位游离肝。病灶位于肝第2段,靠近左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者,需离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病灶位于右后叶者,需离断肝肾韧带、右三角韧带及部分右冠状韧带,以充分显露病灶。 2.术中超声:肝局部切除中,术中超声是必要

全腹腔镜下超左半肝切除术

全腹腔镜下超左半肝切除术 作者:郑树国李建伟李剑斌冯晓彬别平王曙光 【关键词】腹腔镜; 超左半肝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专用手术器材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的范围已由肝缘、浅表病变的局部切除扩大到半肝乃至更大范围的肝切除。尤其是腹腔镜技术和肝外科技术的有机整合使全腹腔镜下超半肝切除术的实施成为可能。我们在连续完成包括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在内的一系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基础上[1],对1例左肝肝细胞癌患者成功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超左半肝切除术。现将手术入路和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5 d”入院。有乙型肝炎

病史(HBsAg阳性、抗HBc抗体阳性、抗Hbe阳性)8年,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左肝占位病变。入院后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左肝内叶6.0 cm×4.0 cm×4.5 cm占位,边界欠清,部分左肝外叶及右肝前叶受累,考虑肝细胞癌可能性大(图1)。超声造影发现左肝有一约5.0 cm不均质强回声区,支持肝细胞癌诊断。生化检查:Alb 44.3 g/L,白球比值1.66,TB 10.8 μmol/L,DB 2.5 μmol/L,ALT 23 IU/L,AST 4 IU/L;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阳性,抗HBC阳性,抗HBe 阳性;AFP 171.90 μg/L。肝脏储备功能吲哚氰绿15 min排泄率4.6%。术前WBC 5.80×109/L,中性粒细胞50.54%,RBC 4.91×1012/L,Hb 154 g/L,PLT 151×109/L;凝血功能正常。术前诊断:(1)左肝、右肝前叶肝细胞癌;(2)慢性乙型肝炎。经术前充分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超左半肝切除。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体位及操作孔位置:全身麻醉,患者仰卧分腿位,头高脚底呈30°。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于脐左下缘、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及右腋前线肋缘下戳孔。脐左下缘为观察孔,经该孔30°置入腹腔镜,首先观察肝脏及腹腔,初步了解肿瘤位置、大小,肝脏形态改变,腹腔粘连情况,有无腹水及腹腔播散转移。游离肝脏、解剖肝门时,术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左锁骨中线肋缘下戳孔为主操作

全腹腔镜下超左半肝切除术

作者:郑树国,李建伟,李剑斌,冯晓彬,别平作者单位: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肝胆外科医院 【关键词】腹腔镜; 超左半肝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专用手术器材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的范围已由肝缘、浅表病变的局部切除扩大到半肝乃至更大范围的肝切除。尤其是腹腔镜技术和肝外科技术的有机整合使全腹腔镜下超半肝切除术的实施成为可能。我们在连续完成包括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在内的一系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基础上[1],对1例左肝肝细胞癌患者成功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超左半肝切除术。现将手术入路和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5 d 入院。有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阳性、抗HBc 抗体阳性、抗Hbe阳性)8年,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左肝占位病变。入院后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左肝内叶6.0 cm 4.0 cm 4.5 cm占位,边界欠清,部分左肝外叶及右肝前叶受累,考虑肝细胞癌可能性大(图1)。超声造影发现左肝有一约5.0 cm不均质强回声区,支持肝细胞癌诊断。生化检查:Alb 44.3 g/L,白球比值1.66,TB 10.8 mol/L,DB 2.5 mol/L, ALT 23 IU/L,AST 4 IU/L;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阳性,抗 HBC阳性,抗 HBe阳性;AFP 171.90 g/L。肝脏储备功能吲哚氰绿15 min排泄率4.6%。术前WBC 5.80 109/L,中性粒细胞50.54%,RBC 4.91 1012/L,Hb 154 g/L,PLT 151 109/L;凝血功能正常。术前诊断:(1)左肝、右肝前叶肝细胞癌;(2)慢性乙型肝炎。经术前充分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超左半肝切除。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体位及操作孔位置:全身麻醉,患者仰卧分腿位,头高脚底呈30 。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于脐左下缘、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及右腋前线肋缘下戳孔。脐左下缘为观察孔,经该孔30 置入腹腔镜,首先观察肝脏及腹腔,初步了解肿瘤位置、大小,肝脏形态改变,腹腔粘连情况,有无腹水及腹腔播散转移。游离肝脏、解剖肝门时,术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左锁骨中线肋缘下戳孔为主操作孔。离断肝实质时术者站立于患者两腿之间,第一助手及第二助手分别站于患者右侧及左侧,剑突下戳孔为主操作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