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
在政治学习中,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三大逻辑”,这是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的基础。
这三大逻辑包括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只有正确运用这三大逻辑,才能有效分
析和解答政治主观题,取得较高的分数。
历史逻辑,是指理解和把握政治问题或政治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
在解答政治
主观题时,要根据历史逻辑,分析政治问题的发展脉络,了解政治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过程,认识历史的得失和经验教训,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政治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准
确把握和解答政治主观题。
在提高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掌握“三大逻辑”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要点:
1.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基本知识,要牢固掌握政治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重要观点,提高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平时多练笔,多做练习题,注重分析和解答政治主观题的方法,积累解答政治主
观题的经验和技巧。
3. 注重实践对接,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事热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对政治
问题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4. 增强政治理论素养,注重培养政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学科
认同感。
5. 注重思辨能力培养,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富有创造性地思考政治问题,提高
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三大逻辑”是解答政治主观题的基本要点,只有正确把握和运用这三大逻辑,才能
有效分析和解答政治主观题。
提高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
能力,注重积累经验,培养思辨能力,不断提高解答政治主观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摘要】在政治主观题答案确定中,三大逻辑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是因果逻辑,要求考生能理清政治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严密的逻辑推理。
其次是类比逻辑,通过将政治理论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展示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最后是辩证逻辑,要求考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考虑到不同政治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考生需要灵活运用这三大逻辑,确保答案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结合这些要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回答政治主观题,展现出对政治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三大逻辑、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政治主观题答案的解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三大逻辑”这一概念。
这三大逻辑分别是实证逻辑、评价逻辑和命题逻辑。
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我们必须合理运用这三种逻辑来确定答案,确保答案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
实证逻辑要求我们以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为支撑,评价逻辑要求我们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命题逻辑要求我们运用逻辑推理来构建合乎逻辑的论证框架。
只有在这三大逻辑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做出准确、严谨的政治主观题答案。
了解和运用这三大逻辑是解答政治主观题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大逻辑”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逻辑原理,我们能够提高在政治学习和考试中的表现,为自己的政治素养增添新的思维工具。
2. 正文2.1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三大逻辑指的是辩证、历史、实践三个方面的逻辑关系。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 辩证逻辑:政治主观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矛盾,需要进行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并且在研究中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矛盾,实现矛盾的统一。
2. 历史逻辑:历史是政治的最好教科书,政治主观题的回答要考虑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规律,从历史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可以准确把握问题的根源和发展趋势。
3. 实践逻辑:政治主观题不是空泛的理论探讨,更多地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逻辑与思维政治知识点总结

逻辑与思维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逻辑与政治1. 逻辑与政治推理在政治领域中,逻辑推理的应用极为重要。
政治事件常常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权力斗争,需要我们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问题、判断事件。
对于政治事件的分析,只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逻辑推理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到政府决策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评判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 逻辑与政治辩证政治事件往往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
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辩证地分析政治问题,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
政治辩证思维要求我们不断反思问题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找出问题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政治事件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的趋势。
3. 逻辑与政治决策政治决策是政治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决策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利益。
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政治决策中做出合理、科学的选择。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问题、准确地分析情况、科学地确定方向,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4. 逻辑与政治伦理逻辑思维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政治伦理的重要性。
在政治领域中,遵循逻辑思维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政治伦理观,从而规范政治行为,加强政治道德建设。
二、思维方法与政治1. 思维方法与政治分析政治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我们通过思维方法来分析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发展趋势。
在政治分析中,应用系统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理解政治事件的内在联系,为政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思维方法与政治决策政治决策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我们通过合理的思维方法来进行决策。
在政治决策中,我们不能只通过感性直觉来进行决策,而是要通过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合理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决策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政治逻辑知识点总结

政治逻辑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思维的特点1. 政治思维的目的性。
政治思维是为了解决政治问题和达成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思考活动。
政治思维的目的性体现在政治行为的目标导向和政治决策的目标导向上。
2. 政治思维的整体性。
政治思维不仅包括对个别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包括对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等整体性问题的思考。
3. 政治思维的复杂性。
政治思维面对的问题复杂多样,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利益、政治制度等多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4. 政治思维的相对性。
政治思维是相对于其他思维而言的,它与科学思维、伦理思维、美学思维等不同,具有独特性。
5. 政治思维的动态性。
政治思维是随着社会政治变革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历史性的、具有时代性的。
6. 政治思维的实践性。
政治思维是在实际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政治决策的过程和方法1. 政治决策的过程。
政治决策是指制定政治措施和政治策略的过程,它包括政治问题的提出、政治信息的收集、政治方案的研究、政治方案的选择、政治方案的实施等阶段。
2. 政治决策的方法。
政治决策的方法包括宏观政治决策的方法和微观政治决策的方法。
宏观政治决策的方法包括政治分析方法、政治比较方法、政治预测方法等;微观政治决策的方法包括政治谈判方法、政治决策分析方法、政治风险评估方法等。
三、政治逻辑方法1. 政治逻辑的基本概念。
政治逻辑是指研究政治思维和政治决策的逻辑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2. 政治逻辑的基本要素。
政治逻辑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思维的逻辑性、政治决策的逻辑性、政治逻辑方法等。
3. 政治逻辑方法的特点。
政治逻辑方法是以逻辑规律和方法为基础,运用于政治思维和政治决策实践中的方法。
4. 政治逻辑方法的分类。
政治逻辑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概括法、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5. 政治逻辑方法的应用。
政治逻辑方法应用于政治思维和政治决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中,有助于提高政治思维的科学性和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四、政治逻辑和政治决策的关系政治逻辑与政治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政治逻辑大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逻辑大题知识点总结一、政治逻辑概述1.政治逻辑的含义和特点(1)政治逻辑的概念政治逻辑是指研究政治思维和政治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政治论证和政治辩证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政治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思维活动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政治推理、论证和辩证的规律。
(2)政治逻辑的特点政治逻辑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政治价值观念,它研究的是政治领域的思维和辩证规律,以政治论证和推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政治逻辑的研究范围涉及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逻辑思维过程,以及政治言论和政治辩论的逻辑结构。
2.政治逻辑的研究意义政治逻辑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政治思维和政治辩证的质量,提高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政治逻辑的研究对于加强政治论证和政治辩论的规范性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逻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政治学和逻辑学理论的融合,拓宽政治学研究领域,促进政治学研究的发展。
二、政治逻辑的基本概念1.政治逻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1)政治逻辑的基本内容政治逻辑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思维、政治推理、政治论证和政治辩证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逻辑过程。
(2)政治逻辑的基本概念政治逻辑的基本概念包括:政治思维、政治推理、政治论证、政治辩证、政治决策、政治行为等。
2.政治逻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1)政治逻辑的基本规律政治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思维规律、论证规律、推理规律、辩证规律等。
(2)政治逻辑的基本方法政治逻辑的基本方法包括:逻辑分析、逻辑推理、逻辑论证、逻辑辩证、逻辑演绎等。
三、政治逻辑的基本原理1.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2.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研究事物质量变化的规律,认为事物的质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3.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研究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否定和对立冲突,最终实现对原有状况的否定,形成新的状态和发展。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三大逻辑是指论证问题时需要遵循的三种推理逻辑,包括形式逻辑、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时,也需要运用这三大逻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观点。
下面将从三大逻辑的角度来确定政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
一、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一种推理方式,它强调推理的形式和结构,而不关注内容的真假。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的要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概念的明晰和定义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涉及的概念,搞清楚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确定答案要点时,需要确保概念的定义明晰,避免概念的混淆和歧义。
2. 命题的分析和验证对于题目中提出的命题,需要进行分析和验证,确定命题的真假。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时,需要根据事实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证明命题的真实性。
3. 排除干扰和误导在答题过程中,需要排除干扰和误导,集中注意力分析问题的本质。
形式逻辑要求清晰地思考,避免受到无关因素的影响。
二、归纳逻辑1. 从实例中找出规律题目中通常会陈述一些具体的情况或事件,需要从这些实例中找出一般性的规律或结论。
在确定答案要点时,可以通过分析实例,总结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2. 建立因果关系在归纳推理时,需要建立起因果关系,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3. 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在归纳推理中,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因个别事实的偏差而导致结论的错误。
在确定答案要点时,需要通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确保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三、演绎逻辑1. 确立前提和结论在演绎推理中,需要明确所依据的前提和推导出的结论。
在确定答案要点时,要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原理进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 检验逻辑关系在演绎推理时,要检验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确保推理过程严密和正确。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时,需要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保证推理的有效性。
在演绎推理中,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成立,前提条件成立则结论一定成立。
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

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李路曲内容提要: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是在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中探索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使那些在非比较研究中无法排除或认为由于相互抵消而不起实际作用的变化成为解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操作逻辑是指贯串于具体而直接的运用和操作的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这表现在从个案方法、集中比较、真伪对照到统计分析有着一脉相承和相互补充的逻辑关系,由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政治现象或个案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和理解,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大量的相关变项进行量化分析,由此体现着比较分析的系统性。
关键词:比较政治分析;基本逻辑;因果关系;归纳;操作逻辑一、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非比较性的政治分析就是探索政治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其最核心的意义或特点上来说,它并不是比较性的,或者说直接进行单一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通常不被看作是比较性的。
例如,如果一个农民参加了村长的选举,而其动因就是因为候选人是自己的亲戚。
如果仅就这一因果关系进行调查,那么这很难说是比较性的。
进一步来说,政治学中一些试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做出解释的方法并不是比较性的,而主要是使用自己建立的概念或范畴寻找政治现象间的联系。
例如,在研究英国的选举情况时发现处于社会底层的印度移民有投票给工党的行为趋向,就可以根据这个案例进行演绎,把它解释为受到压迫的少数民族或一个民族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成员倾向于把票投给左翼政党。
这就成了一般性的命题,即少数受压迫者倾向于把票投给左翼政党。
要应用这个命题或理论,就要从这个一般性命题的逻辑中寻找相关的个案,即这一理论为预测其他个案提供了分析的基础。
例如,基于这个命题的普遍性和现实性,可以逻辑地推断美国的拉美裔和黑人中的下层阶级倾向于投票给民主党。
这是按照因果律来推导的命题,它从直接观察的现象中推导出结论,推理表现为“受压迫的少数人”中存在着“投票给左翼政党”的行为倾向。
①这两种变项关系中都带有此种因果关系的属性,前者的属性促成了后者的属性。
用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在建构假设和理论时,从直接观察所得出的有限因素里推导出既定环境中无限的后果。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

“三大逻辑”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在政治考试中,确定政治主观题的答案是非常重要的,而确定答案的过程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大逻辑”就是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的重要逻辑之一。
在本文中,将会详细介绍“三大逻辑”是如何帮助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的,以及答案要点包括哪些内容。
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大逻辑”的概念。
在政治学习中,“三大逻辑”指的是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辩证逻辑。
这三种逻辑相互交织,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时,我们需要运用这三种逻辑,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并找出最合理、准确的结论。
历史逻辑是指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规律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时,我们需要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从而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症结。
历史逻辑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分析能力,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问题,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
现实逻辑是指根据现实的基本状况和特征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时,我们需要关注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情况,掌握问题发生的实际背景和现实条件,从而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现实逻辑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站在现实的角度看待问题,客观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辩证逻辑是指根据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时,我们需要善于抓住问题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破解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性,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辩证逻辑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站在相互对立的事物中,认识和处理矛盾,找出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
在确定政治主观题答案的要点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辩证逻辑,切实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全面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出真正的答案。
具体来说,答案要点应包括以下内容:1. 问题的历史背景:要对问题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了解问题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阐明问题的历史逻辑。
中国政策逻辑分析方法(简单逻辑分析)

中国政策逻辑分析方法是什么逻辑呢?——就是高层所有的政策、决策,基于一个三层递进结构。
最高级别:政治稳定中间级别:主权稳定最下级别:社会民生所以,如果一个事情只影响社会民生,大概率,可以容忍。
上升到影响主权稳定,就视情况而定,但被容忍的概率就大大下降了。
但如果一件事影响政治稳定,放心,一定不会被容忍。
所以,对于我们分析很多事情,理清了这个思路,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比如,股市大跌,为什么不救呢?影响政治稳定吗?没有影响主权稳定吗?没有影响社会民生吗?有一些下面,我们再举两个大家关心的案例来分析一下1、房价是的,前几天的政治局会议,又一次提到: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口吻不可谓不严厉。
这一次,是真的要让房价下跌了吧。
我们不妨拭想一下。
如果房价下跌20-30%,会发生什么?首付一共才20-30%,房价跌掉首付之后,购房者就会断供,及时止损,包袱就扔给了银行。
银行拿到后通常也不能原价拍卖,一般都要打个8折左右,银行就会出现20%的亏损,或至少10%的亏损,也就是不良率。
此时的开发商呢,因为房价下跌,市场上也都在观望,没有人购房,开发商的负债率都是接近100%的,失去了流动性,基本上倒下50%是极其轻松的,开发商借的钱都是通过银行、券商、信托、投资公司融过来的,没钱还,这些房子就成了不良资产,开发商破产之后,就是券商、投资公司的倒闭。
整个中国社会融资184万亿,60%以上的锚定物都是房地产,此时,社融杠杆就真的断了,这就是中国版的次贷危机。
中国版的次贷危机发生,影响的是什么?只是社会民生吗?影响的一定是政治稳定!这是断然不会被允许出现的,所以,房价大跌这事,在中国不会发生,因为涉及的是政治稳定!。
政治逻辑知识点总结归纳

政治逻辑知识点总结归纳政治逻辑是指研究政治思想和政治言论的学科,探讨政治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
它强调逻辑思维和辩证推理在政治研究和政治决策中的重要性,是政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逻辑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观点、政治决策、政治辩论等,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言论分析、政治论证、政治推理、政治辩证等。
政治逻辑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政治观点之间的一致性和矛盾性、政治论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
政治逻辑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一、政治观点的逻辑关系1. 直接逻辑关系:即一个政治观点可以直接推导出另一个政治观点,或者两个政治观点之间存在直接的逻辑联系。
2. 间接逻辑关系:即两个政治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直接,需要经过一系列推理和论证才能建立起逻辑关系。
3. 矛盾和一致:政治观点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也可能存在一致。
政治逻辑的研究需要分析政治观点之间的矛盾和一致关系,找出其中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二、政治论证的逻辑规范1. 合理性:政治论证应当具有合理性,即论证过程符合逻辑规律,推理过程清晰严密,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2. 有效性:政治论证应当具有有效性,即论证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引导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行动。
3. 客观性:政治论证应当具有客观性,即提出论证的前提和论证的结论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断和主观偏见。
4. 存在性:政治论证应当具有存在性,即提出论证的前提和论证的结论应当是具体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或者抽象的概念。
5. 全面性:政治论证应当具有全面性,即论证过程应当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可能性,而不是片面或者局部的。
三、政治决策的逻辑分析1. 决策的前提:政治决策的前提是指政府、政党、政策制定者等在做决策时所依据的具体条件和规律。
政治逻辑的研究需要从决策的前提入手,分析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决策的过程:政治决策的过程是指政治行为者在做决策时经历的一系列步骤和环节。
逻辑知识点总结政治思想

逻辑知识点总结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人们对政治体系、政府治理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和观念。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组织和权力关系的研究,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治思想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说,他们对政治的本质、目的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思考。
本文将就逻辑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通过经典政治思想的例子进行阐述。
逻辑作为一门哲学科学,研究的是人类思维和推理的规律。
在政治思想中,逻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各种思想观点的合理性和内在关系。
以下是关于逻辑在政治思想中的三个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首先,概念的定义和运用是逻辑的基础。
在政治思想中,概念的准确定义对于领会思想家的观点和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创始人约翰·洛克将自由定义为个体享有平等权利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通过对概念的明确定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并与其他思想进行比较和对话。
其次,逻辑还包括论证和推理的规则。
在政治思想中,思想家常常根据一定的论证结构和推理方式来证明他们的观点的合理性。
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他通过采用“理论王者”和“哲人统治者”的论证方式来证明哲人应该统治国家。
这种论证方式涉及到假设和推理关系,并追求逻辑上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最后,逻辑还帮助我们分析和评估不同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
政治思想家和学者的观点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逻辑帮助我们辨别不同观点之间的逻辑错误和矛盾之处。
例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政治思想在社会制度和财富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通过逻辑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理论内在矛盾,进而形成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总结起来,逻辑知识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概念定义、论证推理和思想相互关系的分析都离不开逻辑的指导。
通过运用逻辑知识,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评价不同政治思想家的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不仅如此,逻辑思维也是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我们的个人思考和社会参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三政治逻辑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政治逻辑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三政治学习中,逻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政治逻辑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高三政治逻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复习和记忆。
一、认识政治逻辑政治逻辑是研究政治思维和推理的规律,分为形式逻辑和实证逻辑。
其中,形式逻辑研究一般规律,实证逻辑研究具体规律。
形式逻辑包括三种基本推理形式:假言推理、类比推理和推理概率。
假言推理是以假设为前提进行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推理,推理概率是通过概率计算进行推理。
实证逻辑则包括政治学中的三种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因果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到现象的推理;归纳推理则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推理;因果推理则是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
二、政治逻辑的运用高三政治中的政治逻辑知识点主要应用于政治思维、分析问题和论证问题等方面。
1. 政治思维政治思维是指政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政治抽象思维、政治概念思维、政治判断思维和政治辩证思维。
通过政治逻辑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政治思维方式,提高政治学科学习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在政治学习中,经常需要对一些复杂的政治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运用政治逻辑的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通过引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3. 论证问题在写作政治学科的论文或作文时,我们经常需要对观点进行论证。
政治逻辑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论证的过程。
通过正确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可以增强我们的论证力度,并使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三、高三政治逻辑的习题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高三政治逻辑知识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习题的练习。
1. 假言推理习题假设“如果政府能够加强对教育投入的监管,那么教育质量将得到提升。
”根据这个假设,判断以下论述的正确性:论述一:“教育部门的腐败行为是造成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论述二:“增加教育经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比较政治学复习提纲

比较政治学一、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1、比较分析概述(1)比较分析:共通性与差异性(2)比较分析的单位:国家或其他(3)比较分析中的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4)比较分析中的层次体系层次(维持和适应功能)过程层次(利益的表达与综合)政策层次(反馈功能)2、比较政治分析的类型(1)诸多国家大样本量化研究确立相关性(相关性Vs机制性)推演一般性诸多国家研究:李普塞特-《政治人》-民主条件论;李普塞特-《民主的模式》-共识民主论(2)若干国家求同法(设计变量-控制变量)与求异法(有效论证)若干国家研究: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3)单一国家单一国家研究是比较研究吗?单一国家研究的功能深化(呈现机制);反证(提出命题)单一国家研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普特南-《让民主运转起来》利普哈特的比较研究历程:荷兰→协和民主→共识民主3、作为政治科学的比较政治学(1)描述(进入情境)(2)分类(拟定概念)(3)验证(确立机制)(4)预测(推广结论)4、比较政治分析的局限(去年考过)(1)变量多而案例少(2)概念的非一致性(3)案例选取偏差(4)结论归谬不当(5)分析层次混淆(6)研究者价值偏差二、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2、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1)法规主义,关注法规和法规在治理中的中心地位(2)结构主义,声明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决定行为(3)整体主义,重视正式法规分析促使其对整个政治系统进行比较(4)历史维度,关注政治系统是如何嵌入在历史发展和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现实中(5)规范分析,将有关政治的描述与对“好政府”的关注联系在一起三、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1、行为主义兴起的原因(1)行为主义的兴起源自旧制度主义解释力的贫乏(2)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受益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
2、行为主义的方法论特征(考过)(1)政治分析以个体或团体为单位,而不是以政治制度作为观察的焦点(2)严格区分价值问题和事实问题,确保分析和结论的客观准确(3)承认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之间存在一致性,汲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4)发挥政治理论的解释和预测功能四、理性选择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1、理性选择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理性选择理论和行为主义都兴起于二战后,但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接受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影响不同,理性选择政治学深受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影响理性选择理论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是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
政治逻辑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逻辑知识点高中总结一、政治逻辑的基本概念政治逻辑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逻辑关系,并对政治事件、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政治思维、政治推理、政治证明等内容,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政治逻辑是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学科,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包括政治思维、政治推理、政治论证等内容。
通过政治逻辑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分析政治事件,判断政治问题,加深对政治学理论的理解。
政治逻辑知识的掌握对政治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逻辑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思维政治思维是指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过程。
它包括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判断。
政治思维是掌握政治逻辑知识的基础,也是进行政治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2.政治推理政治推理是指基于逻辑思维方法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进行推理和论证。
它包括对政治事件的因果关系、政治问题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以及对不同政治观点的辩证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和观点。
3.政治论证政治论证是指基于逻辑思维方法对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进行论证和证明。
它包括对政治观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政治理论的逻辑基础和实践价值进行论证和分析,从而得出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判断。
以上是政治逻辑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分析政治事件,判断政治问题,加深对政治学理论的理解。
二、政治逻辑的基本原理政治逻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自身的基本原理。
熟悉这些原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政治逻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政治逻辑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
1.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政治逻辑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和判断。
辩证思维的核心是辩证法,它包括对政治现象的对立统一、主次关系和否定之否定、以及对政治问题的矛盾分析和解决。
辩证思维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又要看到其主次关系和否定之否定,从而深入分析政治现象,提出对策和建议。
逻辑政治知识点总结

逻辑政治知识点总结逻辑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导言政治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研究中,逻辑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工具,它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本文将总结一些逻辑在政治领域中的常见应用和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分析政治问题。
二、命题逻辑在政治中的运用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方法。
在政治中,命题逻辑常常用来分析和推理政治命题,如判断政治命题的真假、推理政治命题之间的演绎关系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命题逻辑知识点在政治中的应用。
1. 概念的定义在政治分析中,准确定义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命题逻辑中的定义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界定政治概念的范围和内涵。
例如,在研究民主制度时,我们可以应用定义法则来澄清民主的含义,明确其基本特征和原则。
2. 命题的简化政治问题常常很复杂,需要通过简化来进行分析。
命题逻辑中的简化法则可以帮助我们从复杂的政治问题中抽象出核心命题,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比如,在研究选民投票行为时,我们可以通过简化命题,将其归纳为"选民会选择对自身利益最有利的候选人"这一核心命题进行分析。
3. 命题之间的关系在政治中,常常需要分析和推断命题之间的关系。
命题逻辑的合取关系、析取关系和蕴涵关系等法则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
例如,在分析政治联盟时,我们可以利用命题逻辑中的合取关系来描述不同政党之间的联盟形式和战略。
4. 推理与论证推理和论证是政治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
命题逻辑的假言推理和拒取推理法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例如,在分析政府政策的效果时,我们可以使用假言推理法则来推断如果某个政策实施,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三、辩证逻辑在政治中的运用辩证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研究事物的矛盾、发展和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中,辩证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政治的矛盾和变化规律,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当代中国法制的政治逻辑

当代中国法制的政治逻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而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一定的政治逻辑。
本文将从政治角度探讨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政治逻辑。
一、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首先,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政治逻辑是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家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成为当务之急。
具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体系可以稳定国家大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使党的领导更明确、更有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稳定性。
二、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其次,中国法制建设的政治逻辑还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上。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民生各方面问题都十分复杂。
法制建设不仅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维护社会公正,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此外,中国法制建设的政治逻辑还体现在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上。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需要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
一个有较为完善法治体系的国家,能够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法制建设成果,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度和信任感。
通过强调法治建设,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四、加强国家治理的需要最后,中国法制建设的政治逻辑还体现在加强国家治理的需要上。
在信息化、全球化等多重挑战面前,各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家治理问题。
法制建设既是一种国家治理手段,也是一种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通过法制建设,可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当然,中国法制建设的政治逻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会受到时代和现实问题的影响。
随着世界的变化和中国国内情况的变化,中国法制建设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政治逻辑可以归纳为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和加强国家治理的需要。
政治的逻辑pdf

政治的逻辑pdf
政治的逻辑指的是使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对政治相关的问题进
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政策措施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政治的逻辑可以
从四个不同的层面来概括:基本思维模式、问题表达、观点发现和证
据驱动。
首先,在基本思维模式层面,政治的逻辑涉及思考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式,旨在建立合理的政策模型,运用以
上模式以求解决政治问题。
其次,在问题表达层面,政治逻辑需要正确表达出政治问题,了
解其背景和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以及与其他问题的联系,才能再细
分为具体问题,以便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再次,在观点发现层面,政治的逻辑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从中着重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从行动的视角考量相关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发现观点,为政治决策指明方向。
最后,在证据驱动层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评估和确定观点的
合理性,还需针对政治问题引入合理的、系统性的证据,从而判断观
点的价值,以指导决策实施,发挥政治的逻辑效果。
逻辑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逻辑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逻辑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政治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它涉及到国家、政府、权力、决策和治理等方面,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建立思维的框架,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政治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逻辑来分析政治问题。
二、逻辑的基本概念1. 概念和定义: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研究思维的规律和原则,帮助人们正确地推理和判断。
概念是逻辑的基石,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2. 命题和判断:命题是陈述句,可以是真或假的陈述。
判断是根据证据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对命题的评价。
3. 推理和论证: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规则得出新的结论。
论证是用推理和证据支持一个观点或结论。
三、政治的基本概念1. 国家和政府: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领土、人口和主权。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行使机构。
2.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方式,包括民主、专制、议会制度等。
3.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对社会行为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能力,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
四、逻辑与政治的关系1. 逻辑与政治哲学:逻辑帮助我们分析政治哲学的观点和理论,例如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保守主义等。
2. 逻辑与政治决策:逻辑帮助我们分析政治决策中的利弊和后果,帮助政府做出明智的决策。
3. 逻辑与政治沟通:逻辑帮助人们在政治沟通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避免语义混淆和歧义。
五、逻辑政治知识点1.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出发得出具体结论的一种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所有国会议员都是公民,那么张先生作为国会议员必然是公民。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具体事实出发得出一般结论的一种推理方式。
例如,从过去的选举结果中可以推断下一次选举的可能结果。
3. 演绎论证:演绎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事实和规则得出一个结论的一种论证方式。
例如,“所有政府官员都应当遵守法律,张先生是政府官员,所以他应当遵守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李路曲内容提要: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是在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中探索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使那些在非比较研究中无法排除或认为由于相互抵消而不起实际作用的变化成为解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操作逻辑是指贯串于具体而直接的运用和操作的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这表现在从个案方法、集中比较、真伪对照到统计分析有着一脉相承和相互补充的逻辑关系,由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政治现象或个案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和理解,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大量的相关变项进行量化分析,由此体现着比较分析的系统性。
关键词:比较政治分析;基本逻辑;因果关系;归纳;操作逻辑一、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非比较性的政治分析就是探索政治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其最核心的意义或特点上来说,它并不是比较性的,或者说直接进行单一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通常不被看作是比较性的。
例如,如果一个农民参加了村长的选举,而其动因就是因为候选人是自己的亲戚。
如果仅就这一因果关系进行调查,那么这很难说是比较性的。
进一步来说,政治学中一些试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做出解释的方法并不是比较性的,而主要是使用自己建立的概念或范畴寻找政治现象间的联系。
例如,在研究英国的选举情况时发现处于社会底层的印度移民有投票给工党的行为趋向,就可以根据这个案例进行演绎,把它解释为受到压迫的少数民族或一个民族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成员倾向于把票投给左翼政党。
这就成了一般性的命题,即少数受压迫者倾向于把票投给左翼政党。
要应用这个命题或理论,就要从这个一般性命题的逻辑中寻找相关的个案,即这一理论为预测其他个案提供了分析的基础。
例如,基于这个命题的普遍性和现实性,可以逻辑地推断美国的拉美裔和黑人中的下层阶级倾向于投票给民主党。
这是按照因果律来推导的命题,它从直接观察的现象中推导出结论,推理表现为“受压迫的少数人”中存在着“投票给左翼政党”的行为倾向。
①这两种变项关系中都带有此种因果关系的属性,前者的属性促成了后者的属性。
用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在建构假设和理论时,从直接观察所得出的有限因素里推导出既定环境中无限的后果。
这种方法和逻辑之所以不是比较的,不但是因为从印度移民投票给工党的行为中推导出“社会底层成员有投票给左翼政党的倾向”这一假设是从单一因果关系或变项间关系中分析推导出来的,而且它在应用这一假设时也没有进行多个案例的验证。
政治学研究 2009年第4期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把比较政治分析的方法界定的很宽泛,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方法,在他们看来,个体研究或个案研究无不是比较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尽管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尤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比较政治学的视野和研究范围的扩大以及全球化趋势使孤立的研究越来越少了,但这仍然有所偏颇。
一些专门从事比较政治学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是在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表述这一方法,从而把宽泛意义上的“比较”排除在了比较政治分析的方法之外。
这样,狭义的个体研究或国别研究就不被看成是比较政治分析的一部分,而这在传统的政治研究中是常见的情况。
理论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或解释功效的强弱,是衡量其科学性的重要标准,也是它与错误的或者不是以因果律为核心的方法相区别的标准。
进而,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是可以检验的,因为它要为人们所接受,只有在从它的逻辑中推导出的假设或普遍性与现实情况相一致时才有可能,否则就缺乏适用性和科学性。
当然,严格说来我们从来也不能证明一个假设或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科学理论的指向是无尽的未来,而我们不可能找到所有相关的证据。
如果说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中“正确的理论”存在着相对完整性的话,那么在政治科学中这种相对完整性要小的多。
例如,对重要的社会革命或社会改革动因的探讨是相对的,不仅某一特定国家的动因充满着复杂性,我们很难穷尽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或变项的影响,而且对不同国家的探讨会因为各自环境的不同而更加难以检测。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设立某种标准,通过从某种理论中可以证明或不可以逻辑地导出某种现象来对相关假设或理论进行论证和检验。
由此看来,任何关于政治现象非比较性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只能分析出它们之间的一些主要的因果关系,并且一定要认定所有其他相关而未被分析的因素的作用会相互抵消,否则就不能认定那些原因是主要原因。
而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真实的反映现实政治世界的情况,因为政治现象或因果关系间的联系很少是单一的或简单的,而是复杂的。
因此,一般政治分析所能提供的对复杂政治现象的解释总是不完整的,而从这样的解释中所产生的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或然性的”,这也意味着它假设的是在一定环境中可能而不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这种理论解释的基本逻辑仍然与传统模式中的逻辑一样,是从一般的假设来对事物进行推理和预测性解释,这就使它在预测的准确性和解释的完整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这正是比较政治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问题,尽管它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最终看到,一般的政治分析与比较政治分析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基本逻辑是一致的,只是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范围和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的特点是它的多重性和比较性。
比较政治分析的起点和作用是,当受到非直接的或多重自变项的影响而难以导出因果关系时,或者说出现未被分析的变项的影响以及“伪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使某些个案与理论推导出的假设或规则不相符合时,就需要我们从这些特殊的个案中进一步去寻找相关变项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因果关系,这就是比较政治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任务。
举例来说,在受教育程度与政治态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宽容度也越高。
但是有些人却与此相反,尽管他们受教育程度很高,却不能容忍任何异议。
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宗教信仰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对某一宗教的信仰会使某些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人不能容忍异议的存在。
由此看来,只有在非宗教影响的情况下高教育程度才能产生宽容。
①这样,通过对宗教因素的分析,我们会使对这一命题的解释变得更为丰满和准确。
这里的教育程度与宽容是一对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宗教因素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另一相关因素,实际也成为了另一个自变项,比较分析则是把它的影响纳入研究过程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
这就是说,要检验和发展这个命题或理论的正确与否或适用程度,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相关的案例来进行检测,这本身就是比较性的了。
二、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比较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社会现象都不能仅靠单一分析、而是要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来取得正确的结论。
①如果要对一些社会在现代化飞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暴力事件的增多这一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就不仅要对这些事件中每个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分析,还要对这些社会的社会环境甚至历史传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做出解释,而这只能通过比较政治分析来寻找结论。
因此,比较研究的特点或合理性是分析和评估各种变项间的关系或解释,以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我们大致可以用三种不同但最终相关的路径和目标来表述比较政治分析的这一过程:一种是为寻找因果关系而系统地考察各相关变项中发生的相似变化,例如亨廷顿对20世纪后期数十个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的研究就是如此,通过比较而找到了发生这类政治转型的普遍原因和各国的特殊原因。
②二是以某一特定的理论或概念来解释某些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并为检验某些理论或概念来考察一定数量的案例。
这种比较方法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案例中解释变项间的因果关系或理论的适用性而完善和发展理论,至少也可以扩展理论的适用范围。
例如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是从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和欧洲19世纪的革命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研究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以及其他国家的革命。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这一理论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和解释各国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性质,包括导致革命爆发的相关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以及阶级关系等;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对这些重大案例的考察和研究可以进一步检验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以及欧洲的革命经验,找到它与后发展国家革命的联结点,并根据本国的情况扩展或减少它的某些适用性,进而发展和丰富这种理论。
三是为了弄清相关发展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从中找出政治现象间的联系,通常至少要考察两个案例,尤其是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比较框架,以解释政治现象在相关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在各自的背景中以不同的或相似的方式发展的,或者说由于受到相同或不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似或有所不同的。
③例如,我们要弄清中国和新加坡政治发展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甚至要弄清其中一国的特点,都要对这两个案例进行考察,而不能只考察其中的一个,同时建构什么样的分析框架或以什么方式和如何进行考察也是重要的,它决定着考察的质量和结果。
④从以上看来,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就在于通过在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中探索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使那些在非比较研究中无法排除或认为由于相互抵消而不起实际作用的变化成为解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无论是系统地考察各种变项的影响、应用相关的理论范式进行分析或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①②③有些学者坚持比较政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几乎所有的政治分析都可以包括在比较分析之内,例如马克・利希巴赫等,可参见马克・利希巴赫和阿兰・S・朱克曼:《比较政治:理性、文化和结构》,第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进程》,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Skocpol,Theda,and Margaret Somers(1980):“The U ses of Comparative H ist ory in Macr os ocial I nquiry.”Co m parative S tud2 ies in Society and H istory22:174~97.政治学研究 2009年第4期通过案例来进行检验还是建立相似性或差异性的比较框架,都在于它是通过处理复杂关系或建立比较框架来分析政治现象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较政治分析不仅是一种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还是一种对理论或概念进行建构的方法,其中所包含的归纳逻辑可以对处于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中的同类现象进行归纳,使解释和概念具有普遍性。
当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原以为既不是自变项也不是因变项或处于某一因果关系链条之外的相关变项时,就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来确定或排除它的影响。
由于比较政治是将政治或社会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分析和归纳,所以它可以顾及到政治现象发生前后各种情境因素的作用和横向的相关性,这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等。
这些因素对具体的变项、变化或体制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不同的经历或所受的任何特定的刺激或挑战都会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致使在不同的国家和处于不同的时期人民对权力有着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