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1]](https://img.taocdn.com/s3/m/b7d6141da8114431b90dd8e7.png)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全面的基础建设,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我院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特制订本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和评审学院各项课程建设的质量达标工作。
一、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订而成。
2.院级课程建设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以教材、教学文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为内容进行,力求达到“七个一”的标准要求。
即:一个符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标的课程体系;一个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大纲;一套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一套灵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适用的考核形式;一套科学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一系列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体现应用为目的的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
3.院级精品课程是指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本评价指标体系涵盖院级精品课程和院级课程标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按A等级指标进行评审,院级课程建设按B等级指标进行评审。
5.评审为合格、不合格两类,不合格的项目给予院内黄牌警告,一般可给予1年时间的整改期,整改期内院里不再拨给建设经费,所需经费由系二级管理经费中列支,并重新进行评审。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1.课程建设1-1 课程建设总体规划*1-2 措施与保障 *2.教学队伍2-1 主讲教师*2-2 教学梯队2-3 队伍建设2-4 教师风范.教学内容3-1 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33-2 课程改革 *3-3 课程内容 *3-4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条件4-1 教材建设与选用*44-2 实践教学条件4-3 网络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5-1 教学方法55-2 教学手段 *5-3 考试改革.教学效果6-1 同行评价*66-2 学生评价* 7. 课程特色1二、课程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一级二级指标指标观测点标准A C说明1-11.课程建设院(系)总体规划 *课程1-2建措施与保障 * 设思路、规划经费投入制定了科学的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定位准确,思路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有与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相配套的措施,有经费投入,执行情况好,成效显著。
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以上,担任主讲教有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思路较为明确,有实施计划。
有措施,执行情况较好。
担任主讲教师的副教授、教授总体规划包括全面建设规划,校级精品课程、合格课程建设规划(含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建设规划)。
1.结构指教师的规模、年龄、2.2-1主讲教师 *2-2职称、学术与教学水平队伍结构师的副教授、教授≥60%,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有市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授课有特色。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校际交流活跃;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占该课程教师人数 50%以上,课程组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普遍反映水平高,教≥40%,学术水平较高,有校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水平较高,授课有一定特色。
结构合理,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数占该课程教师人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及知识结构情况。
2.发展趋势良好指有学科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
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表

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表一)
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表二)
评估等级说明:
评估结果用等级状态表达式表示,即V=aA+bB+Cc+Dd,其中A、B、C、D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a为A级状态分值和,b为B级状态分值和,c为C级状态分值和,d为D级状态分值和,a+b+c+d=100。
通过状态分值确定评价等级。
优秀的标准是:a≥80,d<10;
合格的标准是:a+b+c≥80。
[注1]在评估标准中,只给出A级和C级标准,介于A级、C级之间即为B级,低于C级标准即为D级。
[注2]论文篇数折算方法如下:一篇论文,公开发行刊物为1篇,核心期刊或报刊转载为2篇。
[注3]课堂教学质量评估80分以上为良好。
校系领导对教务处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可按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种程度设计调查表。
教师、学生评价可按同样方法操作。
[注4]在校生对课程建设质量满意程度的调查,可按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种程度设计调查表。
[注5]抽测由评价组组织命题、阅卷。
[注6]设置特色项目旨在鼓励和促进评估对象在工作中创造特色,多出经验,提高质量。
特色项目应为:本指标体系未包含,或已包含但优秀特别明显,在校、省、国家获奖、推广,或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特色项目由评估对象申报,专家审定。
在评估工作中,其状态分值为校级1—2A,省级3—4A,国家级5—6A;特色项目数不受限制,分值可以累加。
特色项目分值不计入总分值,供确定等级时参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建设评估总表
评估时间:年月日专家组长签字:。
优质课程建设评估指标

优质课程建设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使用说明:
1.评估等级按A、B、C、D(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分;
2.指标体系只给出A、C级评估标准,使用中,若达不到A,但又比C的标准高,则给出B等级,若达不到C,则给出D等级;
3.总分计算:M=ZKimj,其中Ki为评分系数,A、B、C、D的系数分别是1.0、0.8、0.6、0.4,时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4.优质课程的认定标准为:
(1)总分在90分以上,且教学效果好,没有D项;
(2)没有实践环节的课程,评估项目中扣除实践教学项,总分必须在80分以上。
5.评定总分大于80(含80)分,小于90分者为良好;评定总分大于60(含60)分,小于80分者为合格;评定总分小于60分者为不合格。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评价等级(K i)A级C级A B C D1.0 0.8 0.6 0.41. 教学队伍(20分)*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8分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责任心强,教学能力符合教学要求,教学经验丰富。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4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教授、副教授≥5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0%。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教授、副教授≥3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0%。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8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3项。
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2项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近五年获校级以上教学奖≥2项。
2. 教学内容(25分)*2.1课程内容10分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应用性强,把应用性知识和技术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突出基础性与应用性。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前设课程与后续课程安排合理,教学内容衔接自然。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7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2.3实践教学8分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实践环节安排合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达到与理论课程教学相互促进的效果。
3. 教学条件(15分)*3.1教材及相关资料5分自编有反映本校特色的教材,建立完善的动态性、立体化教材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指导书完备。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概述随着各个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各企业和组织必须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评估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就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和。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多个评估指标的综合性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建设评估的关键基础,也是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能够指导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评估结果。
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程建设评估的重点,也是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
教学过程应该包含教师教学的方法、课程内容、学生反馈等多方面内容,能够全面反映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3. 教师能力教师能力是课程建设评估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多个方面。
4. 学生学习成果学生学习成果是课程建设评估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多个方面来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包括:1. 明确评估目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评估方法,以便筛选出合适的评估指标,并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统一标准和方法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并要求评估人员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3. 重视反馈和改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在评估结果反馈和改进方面进行重视,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改进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包括:1. 考虑课程特点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考虑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估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2. 改进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并不断改进课程建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湖南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doc

附件2:湖南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说明:1、本指标体系是为了评选校级精品课程,结合我校本科课程建设现状制定而成的。
2、精品课程是课程中的精品,应当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和一流的教学效果。
这是指标体系中A级标准和特色的确定原则。
3、考虑到课程建设中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指标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增加评审中特色分数的科学性,将特色的20分按照大致比例分到上述五个部分。
该五个部分的评审分数未变,待五项评审审定,将五项得分之和乘以0.8,与此五项的各项特色分相加即得到评审总分。
没有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2-3和3-2两项不评审,总分按84分计算,再按百分比折算。
4、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课程组骨干成员(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3~5人(公共课5人,专业基础课4人,专业课3人),其余教师为课程组一般成员,相关统计数据要与此对应。
5、评审时主要参阅自评报告及相应的佐证材料,对少部分内容进行实证考察。
6、二级指标分A、B、C、D四个等级,介于A、C之间的为B,达不到C级标准的为D;A、B、C、D的权重依次为1.0、0.8、0.6、0.4。
湖南科技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情况表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项目序号主要观测点评估标准(K i)评估方式满分值(M i)评价结果(A、B、C、D)A(1.0)C(0.6)教学队伍20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5分)1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主讲(指导)教师具有相应中级及以上职称。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能为人师表、从严执教,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调查相关教师、学生,查看有关信息资料。
5第1 页分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6分)2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合理,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所占比例≥60%;老、中、青教师呈合理的梯队;根据课程需要合理配备辅导教师与教辅人员。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能够团结协作;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所占比例≥40%;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能基本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
查看教学人员配置情况及人员信息资料。
4 3中青年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明显的实际效果。
有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具体措施,实际效果不明显。
查看培训计划与实施效果。
2第2 页1-3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4教研教改活动能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近三年课程组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或校级重点教改立项数≥1项。
能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近三年课程组获得校级及以上教改立项数≥1项。
查看实物、活动记录、总结等。
4第3 页(9分)5教改成果与教学成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成果显著。
近三年课程组完成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或校级重点项目≥1项;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或校级一等奖)、教学表彰≥1项;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1篇/5人。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课程组完成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项;或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或教学表彰≥1项;或公开发表教改教研论文≥1篇/5人。
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

特色
及政
策支
持
专家依据《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
80分
课程特色是在教学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长期积淀形成的,体现本课程的优质风貌,可体现在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不同层面,对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4分
1、教学团队结构指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情况及实验教师比例)。
2、高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比例≥70%。还要考察双师结构(即专业教师和职业界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
3、A级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应达100%,高级职称比例30-50%。
5-2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
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新增课程根据申报表4-5中所列材料,评估课程根据自评报告第7项材料)。
6分
评价材料包括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5-3
录像
资料
评价
课堂实录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6分
整体素质
教师敬业爱岗、责任感强、团队协作精神好;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教师培养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1-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究
教研和教改活动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了;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8分
全体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并能提供教学团队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的佐证材料。
盐城师范学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选用优秀教材。使用效果好。
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或采用自编教材,使用效果较好。
优秀教材是指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对自编教材,要提供两位(至少有一位是校外同行专家的)评定意见及校外使用者的反映意见。
3.1.2
教学参考资料及教学文件
教学有一定启发性,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教学手段*
4.2.1
多媒体教学条件
1.0
有使用多功能、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教学资料(课件、录音、录像等)。能配合教学需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20%以上。
有相应的教学媒体,以及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教学资料(课件、录音、录像等)。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青年教师(≤35周岁)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60%。
结构合理,青年教师(≤35周岁)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40%-50%。
结构指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等情况。
1.2.2
师资培养情况
0.4
有符合课程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有中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和具体措施,执行情况较好。
1.3
教师风范
1.4.1
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1.0
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从严执教,教书育人;遵守教学纪律,无教学事故;团结协作好。
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无严重教学事故;
团结协作较好。
2.教学内容
2.1
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
2.1.1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优质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及申报书

附件2A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优质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指标 二级指标指标 主要观测点 分值 评 估估 标标 准准得 分 A (1.01.0))C (0.60.6))教学队伍队伍 1414分分 *1-1课程负责人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4分 课程负责人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授该课程两轮以上,发表过关于该课程的教改论文,出版了相关教材,主持课程建设的能力强。
程建设的能力强。
课程负责人能为人师表、从严执教,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能力主持课程建设。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与人员配置 4分 全体任课教师师德好、全体任课教师师德好、责任感强、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3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7070%%(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青年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例达到上比例达到353535%。
%。
%。
全体任课教师能够团结协作;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0202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5050%(专%(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青年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例达到1515%。
%。
%。
1-3教学研究与改革教研教改活动活动3分 能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近三年课程组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改立项数≥1项。
项。
能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近三年课程组获得校区级以上教改立项数≥改立项数≥11项。
项。
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3分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成效显著,近三年课程组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上教改项目≥11项,或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或发表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人均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人均11篇以上。
上。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课程组完成校区级以上教改项目≥级以上教改项目≥11项,或受过校区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或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人均文人均0.50.50.5篇以上。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 1 -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一、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课程评估包括以下基本要点: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
3.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4.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5.教师队伍。
二、课程评估计分方法及标准 课程评估计分公式为1
i i
i M m k ==
∑ ,满分100。
其中i m 为第i 项指标的评分系数,其取值为(1.0,0.0)i m ∈, 1.0i m = 时说明该项得满分;i k 为该指标的分值,其值指定。
课程评估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85M ≥ ,且所有的0.4i m > ,不存在mi ≤0.2的情况;
良好:70≤M<85,且mi=0.4的个数不超过3个,mi ≤0.3的不超过1个; 合格:60≤M<70; 不合格:M<60
- 2 -
- 3 -
- 4 -
- 5 -
- 6 -。
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理解,DOC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一、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及原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评估坚持目标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目标导向性,其过程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和达成度,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改进与达成。
主体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旨在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多样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引导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
发展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实证性原则。
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作引导、以事实来证明。
二、审核评估范围及条件1.审核评估范围。
审核评估的范围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含2011年前合格评估调研)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2.审核评估条件。
参加审核评估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应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相关标准;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须达到《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规定的相应标准。
本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为2013年至2015年。
三、审核评估内容及重点审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项目,涵盖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投入,教学经费、课程资源及其他教学条件,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的开展,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设情况,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医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1.课程建设 1-1 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措施与保障*
2.教学队伍 2-1 主讲教师*
2-2 教学梯队
2-3 队伍建设
2-4 教师风范
3.教学内容 3-1 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
3-2 课程改革*
3-3 课程内容*
3-4 实践教学环节
4.教学条件 4-1 教材建设与选用*
4-2 实践教学条件
4-3 网络教学环境
5.教学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方法
5-2 教学手段*
5-3 考试改革
6.教学效果 6-1 同行评价*
6-2 学生评价*
7. 课程特色
1
二、课程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
2
3
4
5
6
一、总则
㈠课程是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
课程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课程评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贯彻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方针。
㈡本课程评估的指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以下6项:(1)课程建设;(2)教师队伍;(3)教学内容;(4)教材;(5)教学方法与手段;(6)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有18项,其中核心指标为10项(带*号)。
㈢本指标的评估分为4个等级: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
本指标体系只给出A、C两级标准,介于A、C之间为B级,达不到C级为D级。
对二级指标评判,有2个观测点的必须2个达到A方可评为A;3个观测点的必须2A、1B方可评为A。
4个观测点的必须3A、1B方可评为A。
7
㈣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为校级优质课程的必要条件:
1、18项二级指标中,D级为零,并有特色项目;
2、18项二级指标中,A≥13项;
3、10项二级核心指标,A级≥8项。
㈤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为校级合格课程的必要条件:
1、18项二级指标中,D级≤1项;
2、18项二级指标中,A+B≥10项;
㈥本评估方案中的有关数据,除特殊说明外,一般填报、统计最近3年的数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