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

合集下载

血流变临床意义

血流变临床意义

血流变临床意义供稿:校医院 2021-5-6 阅读人次:452-------------------------------------------------------------------------------------------------------------------血流变临床意义一、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

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开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详细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1、全血粘度检测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根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以下疾病的发生:〔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堵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前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浅析血液的非牛顿性及其粘度的影响因素

浅析血液的非牛顿性及其粘度的影响因素

企业导报2015年第19期作者简介:杜新满,女,湖北新洲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医学物理学教学。

浅析血液的非牛顿性及其粘度的影响因素杜新满1陈志明2(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438002,2.黄冈广播电视大学,438000)摘要:目的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方法分析血液的流动曲线,血液表观粘度与切变率的关系,血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粘度的影响。

结果血液是非牛顿性流体,血液粘度与其各成分状态及切变率有关。

结论血液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血液粘度主要由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细细胞聚集和变形性等内在因素决定。

关键词:血液;粘度;切变率;非牛顿性液体的粘度η,是表示液体粘滞性大小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称为液体的粘滞系数。

通常情况下,液体的粘度与液体性质和液体温度有关。

测定液体的粘度是检验药品质量的方法之一,临床上常常需要检验患者血液的的粘度,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由泊肃叶定律(Q=△P R ,R=8ηL πr 4,v=r 2·△P 8ηL )可知,血液粘度η对循环阻力R 、血流速度v 以及循环流量Q 都有影响,从而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产生疾病。

本文仅就血液的非牛顿性及其粘度的影响因素作简要分析。

一、血液的非牛顿性在流体力学中,凡是遵循牛顿粘滞定律(τ=ηγ,其中τ表示切应力,γ表示切变率,η表示流体的粘度)的流体称为牛顿液体,即:在一定温度下,粘度η在不同切变率下保持不变,如水、血浆等都是牛顿流体。

而不遵循牛顿粘滞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在一定温度下不是常量,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

(一)血液流动曲线的非线性。

对于牛顿液体,其流动曲线(即τ~γ关系曲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

如图(1)直线b 所示。

直线b 的斜率即为该液体的粘度η,η在一定温度时是一恒量。

血液不同于一般均匀粘性液体,血液中悬浮大量的血细胞,其流动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如图(1)曲线a 所示。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浆或血清之所以具有比水大得多的粘度,尤其是它们对血液粘度所以能给予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高分子化合物。

据观察血浆或血清粘度随纤维蛋白原、IgA、IgG、血清中各种蛋白成分,血脂(β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增加而增加。

但这种依赖关系较少,而白蛋白以外的这些成分产生粘度的能力较大。

若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球蛋白等成分显著地增加时,则可使血浆或血清粘度相应增加,血浆粘度的增加,也是招致全血比粘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各种生物大分子成份在相同毫克%浓度下产生比粘度的能力大小,按其由大至小的顺序为:胆固醇→纤维蛋白→甘油三酯→β脂蛋白→IgG和IgA→白蛋白。

从这一顺序可推测产生粘度能力大小与有关生物大分子的构型、大小、亲水性还是疏水性等性质有关。

如纤维蛋白原分子呈纤维状,容易弯曲和引起分子间的相互牵连,故产生粘度能力较大,相当于白蛋白的139倍,列于第二位;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由于它们是非亲水性物质,在血浆或血清中往往以与其他物质结合的乳糜颗粒而存在,故产生粘度能力较大,分别为白蛋白的278和121倍,列于第一位和第三位;另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顺序为β脂蛋白、Lg、白蛋白(6.9×10),其中β脂蛋白亲水性较差,分子量比Ig、或白蛋白高3.2倍,Ig的亲水性较脂蛋白好,分子量较脂蛋白低故产生粘度能力居中,即白蛋白的2.7倍,白蛋白因分子量最小,亲水性最强,产生粘度能力较弱,故在生理条件下白蛋白对粘度的影响可能较小。

临床意义增高最典型疾病有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血症、球蛋白增多症、高血压等。

而在测出血浆粘度高的同时,测定血浆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又可从血浆粘度增高中进一步区分出巨球蛋白增多型(以巨球蛋白IgM增多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以及球蛋白IgG 或IgA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多型(如中风、心肌梗塞、糖尿病等);血脂增多型(如高血脂等);球蛋白增多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肺心病等)以及核酸增多型(急性白血病等)临床血浆粘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影响血液黏度主要因素分析(麻醉学五组)

影响血液黏度主要因素分析(麻醉学五组)

3实验器材,药品
注射器,试管,离心机,生理盐水,电子压力传感式 粘度仪,戊二醛,11%白蛋白任氏液,肝素,试管 架,移液管等。
4实验步骤
1、血液样本的采集:家兔耳中央动脉取血15ml,肝素抗凝, 抗凝血样在室温(15-25°)下存放,并在4h内完成指标测试。
2、血液样本的处理:去抗凝血3ml以3000r/min离心30min, 使红细胞紧压于管底备用。离心后取管底红细胞1ml,用戊二 醛固化备用。
3、⑴观察不同剪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取三支试管,A、B、C
各加入抗凝血样1ml。在剪变率位200s-1,50s-1,1s-1下,于 电子压力传感式粘度仪测其粘度。
4实验步骤
⑵观察红细胞聚集与变形对粘度的影响:分别取三支试管1,
2,3。在1号试管中加入0.5ml离心红细胞与1ml含11%白蛋 白的任氏液;2号试管加入正常血液0.5ml和1ml正常任氏液; 3号试管加入1.5ml血样和戊二醛,分别在1s-1和200s-1的剪 变率下测其粘度并记录。
2实验原理,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的实验原理是血液的粘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和在血 浆中的分布状态以及血浆的粘度。当某些疾病使微循环处的血流 速度显著减慢时,红细胞可发生叠连和聚集,从而血液粘度会升 高。红细胞的剪变率较低时,它向中轴集中的趋势被红细胞相互 间的碰撞所对抗。血液粘度则较高。
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家兔
影响血液粘度主要 因素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介绍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实验对象
3实验器材,药品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6讨论分析
1实验目的
通过血液的组成成分分析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除水之 外,红细胞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一切事物的一切组成 因素多多少少都会对其有影响,故猜测红细胞对血液粘度产 生主要影响。

血粘度和血粘度偏高

血粘度和血粘度偏高

血粘度和血粘度偏高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态,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等。

建议①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

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

②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③合理的饮食搭配: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

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④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

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⑤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⑥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高切全血粘度:是指血液在高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

高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1)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浓度增加;(2)血浆粘度增加;(3)红细胞刚性增加(即变形能力降低)。

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总的来说,检验表明血液的粘稠度有偏高的情况,要警惕冠心病,缺血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建议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即可戒烟,戒酒,合理安排工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适当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回答者:。

哪种情况会使血液粘度增高

哪种情况会使血液粘度增高

哪种情况会使血液粘度增高当人体内血液粘度增高时,血液流动速度也会随之减慢,初期只会引发一些异常症状,但若血液长时间处于粘稠状态,则很容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增加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要对血液粘度加以重视,一旦出现粘度增高,则需立即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快使血液粘度恢复正常,以避免发生相关疾病。

1.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原因1.1. 细胞浓度增高随着细胞浓度的不断升高,血液中的细胞含量也会随之增加。

如,老年人会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衰退,而导致体内水分不断减少,血液中所含的水分比率也会大幅降低,血细胞比例却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血液中的固体成分明显高于液体成分[1]。

再加上部分人群的日常饮水量过低,未能及时补充充足的水分,或者出现腹泻症状、服用利尿药物、过度运动大量出汗等,均会造成机体与血液中的水分子大量流失,最终导致血液粘度的增高。

1.2血浆粘度增高血液中不仅包含了一定数量的血细胞,还含有纤维蛋白、球蛋白等血浆蛋白,一旦这些血浆蛋白的数量增加,也会导致血液流动的阻力加大,从而造成血液粘度的增高。

1.3血液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所含的细胞正常情况下不会集聚到一起,但若红血球与血小板的结构发生异常,则就会对血液流动形成阻力,从而加大血栓形成的可能。

1.4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人体内除了主要的大血管以外,还包括许许多多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通常很细,最为细小的毛细血管甚至只能通过一个血细胞,且这个血细胞在通过时,还需改变形状[2]。

因此,随着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其通过毛细血管的难度也会增加,进而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血粘度增高。

2. 血液粘度增高的主要症状通过长时间以来的临床实践发现,血粘度增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下列症状:2.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血粘度较高的人群,在清晨起床后就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而非睡醒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的感觉。

一般会在吃完早饭后,头脑才会逐渐清醒,且越到晚上,精神状态越好[3]。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在血液的有形成分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是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成分。

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比例小,只占血细胞总体积的1/600-1/800,在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左右血液的粘度。

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血细胞总体积,实际上是指红细胞的总体积,通常用红细胞压积表示之。

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红细胞压积是血液的重要决定因素。

血液粘度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增高,在低切变率下,这种变化更为显著。

白细胞在正常计数范围内对全血粘度几无影响。

血小板具有粘着、聚集、收缩、释放等反应。

这些特性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相关。

生理状态下,与红细胞相比,血小板数量少,体积小,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小,但是对血液粘度产生影响,是低切换率下血液粘度的影响之一。

血液流变学对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真慢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因此。

当有血液粘度升高时,应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但不能单用数据作出疾病判断。

高血粘综合症目前的常用治疗方法1、影响和调整血小板的聚集性,如去hhp脂降粘疗法、心得安、酚妥拉明等。

2、影响和调整血浆粘度,如hhp去脂降粘疗法、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3、影响和调整rbc的数量,如hhp去脂降粘疗法、放血疗法,血浆离心后再输入法。

4、影响和调整rbc分散性和聚集性,如强心甙、潘生丁、蛇毒、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5、影响和调整rbc变形能力,如atp、高压氧、扩血管药、钙离子拮抗剂(脑益嗪)β一阻滞剂。

高血粘综合征很难找到一个能针各种原因的降低血液粘度的药,但hhp去脂降粘疗法能很好的降低血液粘,他通过从降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等多方位降低血粘度,从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高血粘症的防治一、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血浆粘度参考范围

血浆粘度参考范围

血浆粘度参考范围血浆粘度是指血浆在流动时所表现出的阻力大小,它是血液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浆粘度的正常范围是保持血液正常流动的基础,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血浆粘度的参考范围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血浆粘度的参考范围血浆粘度的正常参考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实验结果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成年人的血浆粘度应在1.4-1.8 mPa·s之间。

这个范围可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并保证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二、血浆粘度的影响因素血浆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成分:血浆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都会影响血浆粘度。

例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增加血浆粘度,而红细胞比例过高也会使血浆粘度升高。

2. 温度:血液的温度对血浆粘度有一定影响。

通常来说,温度越高,血浆粘度越低,血液的流动性越好。

3. 血液循环状态:血液的流速和流动状态也会影响血浆粘度。

当血液流速过快或过慢时,都会导致血浆粘度的改变。

4.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也会影响血浆粘度。

例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会导致血浆粘度升高。

三、血浆粘度的意义正常的血浆粘度可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顺畅流动,维持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如果血浆粘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血液流动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1. 血浆粘度过高:当血浆粘度过高时,血液的流动性变差,容易造成血液在血管中的阻力增加,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长期高血浆粘度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

2. 血浆粘度过低:血浆粘度过低可能意味着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这可能与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低血浆粘度还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

四、如何保持正常血浆粘度为了保持正常的血浆粘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血浆粘度的正常范围。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并限制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饮食的摄入。

血液流变学复习题

血液流变学复习题

渗透压公式:
R=8.314J.mol-1.K-1
cRT
溶液的摩尔浓度 单位为mol.L-1
绝对温度,单位为K
π的单位为kPa
注意:
温度一定,渗透压的大小仅由摩 尔浓度决定,并与它成正比,而与微 粒的大小和化学性质无关。
➢简答题:
➢维持血液渗透压恒定的意义:
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 正常体积;
➢微循环的基本结构: 营养通路 直捷通路 动-静脉短路
➢微循环功能:
1.微循环有几条通路?每条通路的 作用是什么?
三条通路及功能: 1.营养通路: ——物质交换 2.直捷通路: ——输送血液 3.动-静脉短路: ——调节体温
➢血液在微血管中的血流效应:
1.血浆层和红细胞向轴集中 2.Sigma效应 3.法氏效应 4.法-林效应 5.法-林效应的逆转 6.管壁效应
• 血液是非牛顿流体,其表观粘度一定随剪变率增
大而减小。(B )
• 白细胞和红细胞完成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中有趋边
流动、粘附、聚集等流变性质。( B )
Hemorheology
血液流变学复习思考题
血液流变学
3. 卡森粘度就是血液的表观粘度。( B ) 4. 牛顿流体的应变随应力升高而增大,非牛顿流体 的应变随应力升高而降低。( B ) 5. 红细胞十分柔软,其凹形圆盘的形状都十分有 利于红细胞的变形。( A ) 6. 流动曲线是直线的流体一定是牛顿流体。( B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关于人血流变学分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剪变率大于50S-1时,血液可看着是牛顿流体。 B、剪变率在10S-1 ~50S-1时,血液是触变流体。 C、剪变率在10-1S-1 ~10S-1时,血液是假塑性流 D、剪变率小于10-1S-1时,血液是粘弹性体,没有

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切变率范围

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切变率范围

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切变率范围全血粘度,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血液流动的“滑溜程度”。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血液像河水一样流淌,那流动的快慢、顺畅与否,就和这个全血粘度有关啦。

你有没有想过,咱们的血液在不同情况下流动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像高切切变率的时候,血液就特别流畅,像是一条欢快的小溪,急速奔流。

而在低切切变率时,哎呀,那就像是小溪干涸了,水流变得缓慢,甚至有点粘稠。

这时候血液就像被什么东西粘住了一样,不太好走。

说到粘度,咱们得提提那些影响因素。

咱们的血液里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想想看,这些小家伙们就像是一群不同性格的小朋友。

有的活泼好动,流动起来毫不费劲;有的呢,性格沉稳,走起来就是慢半拍。

所以,当这些细胞数量或者种类变化时,血液的流动性也会受到影响。

就像朋友们一起去逛街,走得快的带着慢的,结果就得慢慢来,大家都得协调。

此外,咱们的身体状态也会影响血液的粘度。

比如,运动后,血液流动就会变得更加畅快,这是因为你身体里释放了更多的氧气,细胞们都在欢呼雀跃,纷纷出来活动。

而当你躺在沙发上追剧时,血液就有点懒洋洋的,流动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粘稠感上升。

想想看,没动的时候就像是趴在沙发上的胖猫,想动却懒得起身。

再说说饮食,吃得好可真是大事!如果你天天吃油腻的东西,血液可就受不了,粘稠度直线上升。

想象一下,像是把甜腻的糖浆倒进了水里,结果水就变得不那么清澈了。

而如果你吃一些蔬菜水果,血液的流动性就能改善不少,像是清水流过,滋润又顺畅。

饮食这件事,真是影响血液粘度的一把好手。

年纪大了,身体也会有所变化,血液的流动性也会受到影响。

像是岁月在这些细胞上刻下的印记,让它们不再那么活泼。

就像老奶奶的动作,总是慢一些,得耐心点。

这时候咱们更需要关注健康,保持适当的锻炼和饮食,给自己一个年轻的血液状态。

你会发现,血液粘度可不仅仅是个冷冰冰的医学术语,它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健康的血液流动就像是生活的节奏,一旦慢下来,生活也容易变得沉闷。

水能调节血粘度的原理

水能调节血粘度的原理

水能调节血粘度的原理水能够调节血液的流动性和血粘度是因为它对血液流变学性质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血液的粘度是指血液在流动时的阻力,也就是血液的粘性和黏滞性。

血液的粘度与血液的浓度、红细胞形态和变形能力、血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水对这些因素都有影响,因此能够调节血粘度。

首先,水对血液的浓度有直接影响。

水是生物体内主要的溶剂,可以使溶解在血液中的物质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降低血液的浓度。

当血液的浓度降低时,血液的粘度也会相应降低。

这是因为溶解在血液中的物质会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水的加入可以稀释这些物质,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从而减轻了血液的黏稠度。

其次,水还可以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变形能力。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在血液的流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可以通过细小的血管和毛细血管。

然而,当血液黏稠度增加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导致红细胞在血管中的通过变得困难,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性。

水能够改善红细胞的形态和变形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变形性,从而改善血液的流动性,降低血液的粘度。

此外,水还可以影响血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当血液黏稠度增加时,这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强,导致血液流动受阻。

而水的加入会稀释血液,减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血液的流动性,降低血液的粘度。

总结起来,水能够调节血粘度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稀释血液中溶解的物质,减轻黏滞性;改善红细胞的形态和变形能力,增强它们通过血管的能力;减轻血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综上所述,水对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使其能够调节血液的流动性和血粘度。

这也是为什么保持人体足够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健康的血液循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血液粘度过高指标

血液粘度过高指标

血液粘度过高指标血液粘度是指血液流动阻力的大小,是衡量血液黏稠度的指标之一。

血液粘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身体的健康。

本文将从血液粘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健康问题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液粘度的定义血液粘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内血液流动的阻力大小。

正常情况下,血液具有一定的黏稠度,以保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然而,当血液黏稠度过高时,会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二、血液粘度的影响因素1. 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对血液粘度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红细胞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血液粘度的增加。

2. 血液流速:血液流速越慢,血液粘度越高。

长期坐姿、久站等生活习惯都会使血液流速减慢,进而增加血液黏稠度。

3. 血液温度:血液温度的升高会使血液黏稠度降低,而血液温度的降低则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4. 血液pH值:酸性血液黏稠度较高,而碱性血液黏稠度较低。

5. 血液中的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蛋白浓度过高会导致血液粘度升高,而血浆蛋白浓度过低则会使血液黏稠度降低。

三、血液粘度过高的健康问题血液粘度过高会增加血液循环的阻力,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首先,血液粘度过高会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缓慢,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易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其次,血液粘度过高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易导致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塞的发生。

此外,血液粘度过高还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四、预防血液粘度过高的措施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心情愉快,远离烟酒等不良习惯。

2. 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3. 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4. 注意保持良好的血压和血糖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状态会增加血液粘度,因此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血粘度高的原因包括什么?

血粘度高的原因包括什么?

血粘度高的原因包括什么?
关于《血粘度高的原因包括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大家出現血液粘稠度高的问题之后,大部分的原因還是由于体细胞的浓度值太高或是是人体的人体脂肪营养成分成分非常丰富,这类状况下都是有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度高的问题出現,此外便是身体的毛细管很细,也是导致血液粘稠度高的原因。

血压体细胞浓度值过高:血液中的体细胞总数相对性增加。

比如老人身体水份相对性降低,血液中的水成分也降低,那麼红细胞的占比便会相对性扩大,因为血液中的液體成份降低,固态成份增加,血液中的黏度就当然上升了。

血液血液黏度提高:血液中除开血细胞之外,也有很多血浆蛋白,如血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这种生物大分子蛋白增加时常与血细胞黏合成网格图,提升了血液流动性的摩擦阻力,造成血液黏度提高。

补充红细胞的集聚性提高:血液中的体细胞应该是单独执行功能,而不是堆积在一起的。

当血细胞或血小板的构造出現某类出现异常时,血细胞和血小板便会堆积到一起,便会堵塞血管,产生静脉血栓。

负重红细胞的形变性变弱:人体内的毛细管是细细的的,最少
的血管只有容许一个红细胞根据,并且红细胞在根据小血管时也要改变样子,便于根据,当红细胞的形变工作能力变弱时,根据小血管时很艰难,影响血液速率,因此使血液粘稠度提高。

足月血脂异常:因为血液是全身循环系统的,因此血液中脂类成分过高时,能够使血液的本身黏度改变。

此外,提高的血糖能抑制游离脂肪酸融解,使血液黏度砂浆稠度更为提高。

血液粘稠度的提高,有益于冠心病的产生,乃至引起亚急性心肌梗死。

血粘度检测项目

血粘度检测项目

血粘度检测项目血液粘度检测项目引言:血液粘度是指血液在流动时所表现出的阻力,是衡量血液黏稠程度的指标。

过高的血液粘度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血液粘度检测项目对于预防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液粘度检测项目的原理、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一、血液粘度检测原理血液粘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血细胞数量、血液流态、血浆电解质成分等。

正常情况下,血液粘度处于一定的平衡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血液黏稠度增加,流态异常等,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血液粘度检测主要通过旋转试验仪来测量,其原理是利用试验仪旋转时血液的黏附和摩擦力来计算血液粘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毛细管法、液体法等方法来测量血液粘度。

二、血液粘度检测方法1. 旋转试验法:该方法是最常用的血液粘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旋转试验仪来模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状态。

通过测量旋转试验仪的转速和转阻力,可以间接计算出血液粘度的数值。

2. 毛细管法:该方法是通过血液在毛细管内的流动速度和持续时间来计算血液粘度。

其原理是将血液置于玻璃毛细管内,然后测量血液的流动时间和长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液粘度。

3. 液体法:该方法是利用比较血液和液体在管道内流畅程度来判断血液的粘度。

常见的液体有聚合物溶液、高分子溶液等。

通过观察血液与液体的流动情况,可以评估血液黏稠度。

三、血液粘度检测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诊断:血液粘度检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粘度,可以及早发现血黏度过高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血液病的辅助诊断:一些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会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因此,通过血液粘度检测,可以辅助诊断这些疾病,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 体检项目:血液粘度测定也可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对于一些亚健康人群,通过检测血液粘度,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脑血管病变。

四、血液粘度检测项目的意义与价值血液粘度检测项目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浅析血液粘度测定的质量控制

浅析血液粘度测定的质量控制

浅析血液粘度测定的质量控制血液粘度对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有重要意义。

依我科室血流变仪的操作程序和经验,现提出有关血液粘度测定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1、仪器的选择与标准血液是含有各种微粒的液体,是非牛顿流体,它的表观粘度与切变率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血液的粘度计应有较宽的切变率范围,可以选择旋转式粘度计或切变率可凋的毛细管粘度计。

旋转式粘度计可以给出确定的切变率,而切变率可调的毛细管式粘度计反映的是平均切变率。

选择粘度计要进行仪器灵敏度稳定性实验。

合格的粘度计在低切变率下,能够反映出同一血样的二份压积差为1%的血液的表观粘度差异。

在高切变率条件下,则能够反映出压积差2%的血液的表观粘度差异。

血浆、血清可以看作是牛顿流体,一般采用毛细血管粘度计测定其粘度。

毛细管粘度计中的毛细管部分应由玻璃制成,内径匀直光滑。

检测全血粘度的毛细管内径不能大于0. 5 mm,管长管径之比大于20002、受检者的准备和血样的采集由于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在采集血样之前,要求受检者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运动、药物等。

一般宜早晨空腹采血。

采血部位一般选前肘静脉,采血时应尽可能缩短静脉阻滞时间。

采血一般用一次性封闭式真空定量采血管(含肝素)采血,采血后轻轻颠倒混匀5一8次,让血样充分抗凝,检测前不要打开试管盖(塞),以防止血液中PO2,PCO2,HC飞和PH等的变化而影响血液的流变性。

3、抗凝剂和盛血容器内壁处理血液非常容易凝固,所以采血时须加人适量、适当的抗凝剂,一般用肝素,肝素用量为10一20IU/ml血,以免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变化。

优质的血液标本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首要保证,一次性封闭式真空采血管内壁已作防粘防静电处理,管内无菌,因此,最好用真空采血管。

4、血样的放置时间采血后,血样保存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到血液粘度的测试结果。

而保存的时间又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血样一般不能在0℃以下冰冻保存,在冰冻条件下,红细胞会发生破裂和溶血。

血液流变学教案

血液流变学教案

血液的流变性
人血红细胞在低渗状态
人血红细胞在高渗状态
Hemorheology
学习材料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15
血液的流变性
血浆渗透压恒定的意 义
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内外渗透压是相等的。 渗透压恒定对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 常体积;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 浆容量。以及为维持血液的有形成分,特别是红 细胞的形态、理化性质及正常生理活动都有重要 意义。
cRT (Pa)
溶液的摩尔浓度 8.314J·mol-1·K-1 绝对温度(K) (mol·L-1)
Hemorheology
学习材料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12
血液的流变性
注意:
cRT (Pa)
温度肯定,渗透压的大小仅由摩尔浓度决定, 并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微粒的大 小和化学性质无关。
Hemorheology
学习材料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1
血液的流变性
• 血液的组成
• 理化性质
学习要求:
1.了解血液的组成。 2.掌握红细胞压积、比容概念。 3.理解渗透压概念。 4.了解血液的电特性。
Hemorheology
学习材料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2 一、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其他物质 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晶体物质1%-3%
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无机盐
Hemorheology
学习材料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4
血液的流变性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总血量中的容积百分比≈红细胞比容。
血细胞体积 血样总体积 ×100%
Hemorheolo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观察红细胞聚三支试管
1,2,3在1号试管中加入 0.5ml离心红细胞与1ml 含11%白蛋白的任氏液。 2号试管加入正常血液1。 0.5ml细胞和1ml正常任 氏液。红3号试管加入 1.5ml血样和戊二醛, 分别在1s-1和200s-1的
剪变率下测其粘度并记
(2)并注意血样的保存温度,严格按照采血 步骤进行。
(3)在取血过程中量应准确,检测指标前 要混合均匀。
注:剪变率是指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率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7号针头,试管, 自动离心机,生理盐水,电子压力传感 式粘度仪,戊二醛,11%白蛋白的任氏 液,肝素,试管架和移液管等。
血液标本的采集:家兔耳中央动脉取血 15ml, 肝素抗凝。抗凝血样在室温 (15~25度)下存放,并在4h内完成指 标测定。
如果有特殊情况,将血液放入4度的冰 箱中,保存不超过24h。测量指标时, 将血液样本放置于37度恒温水浴箱中, 测定前将其充分混匀,
血液样本的处理:取抗凝血3ml以 3000r/min离心30min,使红细胞紧压 于管底备用 。离心后取管底红细胞
1ml用戊二醛固化备用。
实验项目:
(1)观察不同剪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取 三支试管A.B.C各加入抗凝血样1ml。在 剪变率为200s-1,50s-1,1s-1下,于电子 压力传感式粘度仪测其粘度。
录。
2
3
(4)观察红细胞压积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取两只试管分别编号为a,b在a中加入 0.5ml离心后的红细胞和1ml抗凝血样, 在b中加入0.5ml抗凝血样和1ml生理盐水。 混匀,分别在1s-1剪变率下测其粘度
注意事项
(1)家兔耳中央动脉易发生痉挛收缩因此抽 血前必须让家兔耳充分充血,不要在近耳根 处取血。不宜反复穿刺,否则会引起血小板 聚集。
影响血液粘度的 主要因素
实验目的:观察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因 素。
实验原理:血液流变性异常可由许多原 因引起,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生,但最 终往往是通过血液粘度反应出来。
剪变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因素,这是 因为它对粘度的影响是红细胞的变形性和 聚集性来实现的。
红细胞聚集使血液粘度显著增高,红细胞 的变形性越好,粘度越小。在任意剪变率 下红细胞压集越大,血液的粘度也越大。 血浆中多种物质中纤维蛋白对粘度影响最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