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主战坦克性能对比列表
再看99式坦克
再看99式坦克——穿甲弹初速1940米/秒世界第一前不久,我军99式新型坦克在“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中闪亮登场。
这种主战坦克在直升机火力掩护下快速向前突击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拳头力量”的深刻印象。
99式坦克是我国陆军新一代主战坦克,是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
自1999年服役以来,它代表着中国主战坦克的最高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99式坦克已衍生出多种改进型。
99式系列坦克都具有优异的防护外型,大量采用了复合装甲,融合了我国最新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先进坦克。
为追赶世界坦克潮流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德制“豹-2”坦克、美国M1A2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坦克开始引领世界主战坦克的潮流。
此时,中国坦克的整体性能却仍处于第二代的水平,其防护力、机动力、电子系统性能等与世界先进坦克存在很大差距。
1989年,我国决定在借鉴苏联T-72坦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吸纳西方更先进的技术,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1研究所为主研制新型坦克。
1992年,北方工业公司617厂推出了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
随后,原型车分别进行了湿热环境适应性验证、寒带地区操作测试、可靠性与渡河测试等多项试验。
1996年5月,617厂展开了第三代坦克改进型原型车的总装工作,随后,移交给军方进行试验,并将该坦克命名为ZTZ-99式主战坦克。
从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并投入生产。
六大特点引人注目99式坦克整体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外型突出“低矮生存”。
99式坦克在设计上参考了俄罗斯的T-72,其底盘酷似一辆放大的T-72,显得低矮,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坦克驾驶席设置于车头中央,驾驶舱盖为单片式,舱盖设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一具可换成双目星光夜视镜。
炮手席则位于炮身左侧。
置顶的车长夜视仪,可使坦克具备较强的猎-歼能力,炮手可以直接攻击车长锁定并追踪的目标。
二是采用双层装甲结构。
99式坦克炮塔正面采用了箭簇型装甲套件,包括外部装甲板与内部结构本体装甲两层,形成了双层主动反应保护层。
坦克的发展历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设计思想 英国:受“步兵”和“骑兵”传统概念的影 响,提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设 计思想。
法国: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侧重重 型坦克的研制。
德国:独立作战的兵种。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I战时期
英 “邱吉尔” 步兵坦克,“克伦威尔” 巡洋坦克
美
德 俄 日
M3“格兰特”/“李” 中型坦克, M4“谢尔曼” 中型坦克
I战时期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 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 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 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 度6~13km/h,最大行程35~6 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90年代~现在 坦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2. 操纵自动化; 3. 综合电子信息一体化; 4. 防御主动化及隐身化。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轮式装甲车
• 产生 1902年~1903年,法国的“沙隆”和奥 地利的“戴姆勒”装甲汽车问世,标志着轮 式装甲车辆开始成为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 一。
俄
KC轻型步兵坦克(基于FT17), Б Т -7快速坦克(基于T3,轮-履互换), T-26轻型坦克,T-28中型坦克(多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
Pzkpfw2D最先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
“T3”克里斯蒂中型坦 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坦克特点 • 坦克专用汽油机/高速柴油机,二级行星转 向机和双差速器转向机构出现,采用弹性 悬挂技术; • 火力以机枪为主,火炮口径37~45mm;或 75~76mm短身管榴弹炮; • 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板,按各部位命中 概率合理布置装甲厚度,提高抗弹能力; • 轻型、超轻型坦克盛行。
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
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图文来源于:互联网这个评级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最好的作战坦克。
虽然完成列表我们考虑等因素火力,装甲保护,机动的能力,简单的生产方法只对敌人坦克和潜意识影响外观。
1。
的T-34原产国:苏联速度(最大):55公里/小时预订:65毫米主炮:76.2毫米排名的第一名被苏联设备。
T-34是最好的战斗力、机动性和装甲保护。
此外,这种坦克并不是那么难。
机器的外观吸引敌人。
也许最著名的特征T-34放在首位。
2。
M1 Abrams 坦克原产国:美国速度(最大):75公里/小时主炮:120毫米3。
坦克“老虎”原产地:德国速度(最大):37公里/小时甲:100毫米主炮:88毫米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
当时88毫米口径视为无可比拟的力量。
保护坦克也是伟大的。
老虎非常沉重,但足够快,以保持适当的可操作性。
恐吓从这个柜发生即使没有接触它,这足以提到大声对其权力。
但是德国战斗机的生产成本相当一笔数目可观的钱。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原产国:英国速度(Max):6.5公里/小时甲:6 - 12毫米主炮:一双6英寸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二十世纪初首次出现在英国。
看着特点,首先的是极薄的护甲。
12毫米…今天真的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在其时代这个只有坦克装甲车,和一个厘米的盔甲就足够了。
一战很笨拙,没有可操作性。
但胁迫因素是巨大的。
尽管如此,在上个世纪20年的士兵还没见过这样的。
5。
坦克“百夫长”原产国:英国速度(最大):35公里/小时甲:17 - 152毫米主炮:105毫米这个英国的战争机器的力量是难以形容的,但它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甲的质量是令人钦佩的。
英国现有的生产成本很便宜,坦克是快速和大速度。
6。
坦克Pz四世原产地:德国速度(最大):40公里/小时甲:50毫米主炮:75毫米拥有一个良好的机动性,这军事机器袭击敌人的力量和优秀的盔甲。
高技术的基础形式的创建这个槽,所以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德国财政部根本无法承受。
战后各国坦克歼击车评析
战后各国歼击坦克评析二战期间,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突飞猛进,坦克的重量从二战前的10吨左右迅速提高到了30吨,一些重型坦克还达到40吨、50吨甚至是60吨以上;火炮口径也从二战前主流的37毫米迅速升格为75毫米、76毫米、85毫米、88毫米、122毫米……坦克的防护和火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这样一来,一个尖锐的问题就产生了:要对付越来越难以穿透的敌坦克装甲,就需要更大威力的火炮,敌坦克的装甲厚度也会水涨船高变得更厚,又对火炮的威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此“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坦克的全重迅速上升,几乎超过了动力系统能承受的极限,从而影响到了坦克的机动性能。
许多国家的装甲部队都在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难题: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手,如何使装甲车辆在火力上尽快压倒对手,而又不因为火力的提升造成装甲车辆超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设计人员都绞尽脑汁。
有一些设计者虽然知道这是个技术瓶颈,但是仍然试图硬闯蛮干,一味提高装甲厚度和火炮威力,结果设计出了类似“虎王”这样火力、防护超群但机动能力极其薄弱的重型坦克,这条蛮干道路的极端便是疯狂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这个180吨的大家伙如何送上前线都是个头痛的难题(不过也不必太担心,因为前线会自动朝它靠拢的)。
实践证明,在技术水平没有大的突破之前,硬闯蛮干决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另一些设计者就比较灵活,他们的思路是尽一切可能(包括降低防护性能、采用无炮塔设计等)把大口径火炮安装在可移动的底盘上,在己方更强大坦克问世之前先担负起摧毁敌方先进坦克的任务。
于是,一种新的战车问世了,这就是坦克歼击车。
在二战中,各国的坦克歼击车大多利用现成坦克底盘改装,多采用无炮塔设计以安装更强大的火炮,专门用于猎杀敌方坦克。
这种剑走偏锋的“奇兵”思路一度非常流行。
但是随着战后主战坦克的出现和发展,装甲战斗车辆设计的主流又重新回到了追求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平衡发展的路子上,坦克歼击车的发展与如火如荼发展中的主战坦克相比,就好像是个被晾在一边的丑小鸭,以至于长期被人们淡忘和忽视。
大胆的尝试:苏联260工程IS-7重型坦克
简介1945年末,苏联科京设计局就开始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制计划。
总设计师虽然仍由科京担任,但实际的项目设计IS师则由IS-2主任设计师,在苏联有着“天才坦克设计师”之美誉的尼古拉·沙什穆林担任。
在研制-7的过程中,他一直将KV系列的失败作为反面教材,旨在生产一种集重装甲、重火力、高机动等特点于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以超越以往的重型坦克。
据现有的资料显示,他在IS-7开发期间,在莫斯科红军装甲兵军事学院进行了装甲钢板和装甲防御相关的研究,并提交了以此为题的博士论文。
在论文中,他对以往单纯的“厚装甲=装甲防御力“的传统设计构想进行了尝试性的挑战。
他认为,通过增加坦克装甲板硬度导致坦克重量大增,从而大大降低了机动能力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1946年,沙什穆林回到列宁格勒。
凭借着超人的大脑和该市海军研究所的各项资源,他开发出全新的“260工程”。
同年9月8日进行了成功的样车测试,12月25日,第2号样车顺利通过45公里行驶测试,它拥有倾斜外形的车体和由怪异曲面组成的炮塔,另在炮塔上带有小型机枪塔。
1947年,他对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弹性能。
样车最终于1948年初完成,不久,苏军将其正式命名为IS-7。
性能数据技术数据战斗全重68吨乘员5人前苏联的IS-7坦克全长(炮向前)10000毫米车体长7380毫米宽3400毫米高2480毫米车底距地高450毫米主武器1门С-70 53.7倍径130毫米加农炮,130毫米穿甲弹丸重30.7千克,初速100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8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弹药基数第一次设计26发最终30发辅助武器2挺14.5毫米КПВТ机枪备弹1000发6挺7.62毫米СГМТ机枪备弹6000发装甲防护车首前上装甲192毫米倾角60度车体侧面182毫米倾角45度炮塔正面305毫米倾角30度发动机M - 50T 12缸V型水冷4冲程柴油机功率1050马力(772千瓦)最大公路时速59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300千米过垂直墙高1.5米最大爬坡度30度单位压力0.9千克力/平方厘米电台10-РК-26基本构造IS-7的基本构造与苏联传统重型坦克的相差甚远,沙什穆林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能设计完成这种近70吨重,集“高机动,重火力和重装甲”于一体的重型坦克,其高昂的斗志和充沛的精力令人感到惊讶。
二战十大最强坦克排名
二战十大最强坦克排名第十名:KV-1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一型,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委员—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命名。
KV坦克系列以它们的厚重装甲为名;德国进攻苏联时,KV 坦克是少数同时能抵挡37和5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坦克。
第九名:M4谢尔曼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坦克。
通称谢尔曼,又译雪曼或薛曼(Sherman),这个名字是英军起的,来源是美国南北战争北军的将军威廉·特库赛·谢尔曼。
第八名:四号坦克,二战德国生产的一款中型坦克。
它原本设计目的是支援步兵,并且与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
四号坦克除了由德国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国家,甚至二战结束后仍有国家将其投入战争。
第七名:T-34坦克,是一款苏联于二战前研发的中型坦克。
早期T-34坦克出现时纳粹几乎没有能够有效对付这种坦克的武器,而它的76毫米火炮却能够轻松地击穿德军的所有坦克。
它的出现一度对二战德国造成很强冲击,迫使二战德国加快豹式坦克的研发。
第六名:六号坦克B型,二战德国研发的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是虎I坦克的继任者,它沿袭了虎I坦克的重装甲风格,还有着豹式坦克那样的倾斜装甲。
虎王坦克重达70公吨,前装甲有100到180毫米厚,装配一门88毫米 KwK 43 L/71式坦克炮。
第五名:M26潘兴坦克,是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时期的中型坦克,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将约翰·潘兴而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总共生产了1436辆。
第四名:黑豹坦克,是二战德国生产的中型坦克,从1943年开始服役以来,一直被评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
时至今日,亦成为近代战斗车辆战斗力的评价标准。
第三名:车型T-34-85坦克,1944年由苏联制造,其重量达到32吨,这是一种中型坦克,共生产17680辆。
T-34-85是苏联为了对抗德国的黑豹坦克而专门研制的。
主战坦克发展现状与趋势
!" 轻型化。#$ 世 纪 %$ 年 代 以
来,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各国根据 快速反应作战的需要,对坦克的机 动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役主战坦 克往往偏重, 行动笨拙, 己越来越不 适于现代作战的需要。 因此, 各国纷 纷采取措施, 给坦克 “减肥” 。 如美国 陆军计划给 “转型” 后部队装备的坦 克即是 &’ 轻型坦克。 为便于空运, 体现轻便、 灵巧、 机动性强的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研制小型坦 克, 甚至是微型无人驾驶坦克。
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代坦克。战后第一代坦
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 中型坦克为主。 战后第一代坦克, 一 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 类。一般来讲, 中型坦克在 (" 吨至 重型坦克在 )" 吨以上, )" 吨之间, 轻型坦克在 !" 吨以下。 中型坦克具 有较强的火力、 机动性和防护性, 成 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另外, 这 一时期的重型和轻型坦克也都有了 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几个坦克大国 都研制和装备了重型坦克。重型坦
!"#"$"%"&"’"!"(")"*" +
挥和信息系统。 坦克 #(隐身化。在现代战争中, 的防护 首 要 的 已 不 是 其 抗 毁 能 力 , 而是如何不易被发现, 即隐身性。 坦 克要想达到理想的隐身效果,需要 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技术进行全方 位、 多功能的隐身。 首先是构造隐身 设计。法国 ’!/01$ 隐身坦克即采 用先进的隐身外形设计,降低被传 感器发现和跟踪 的 概 率 。 ’!/01$ 的车身还涂有特别设计的雷达波吸 收材料,炮塔及外壳都没有外部堆 装物,炮塔和底盘在形状设计上也 力求将雷达信号反射降至最低。此 外,外部材料和内部夹层中都注入 了冷空气, 以减少热能信号。 其次是 通信信息隐身。法国 “勒克莱尔” 坦 克使用的第 - 代数字电台具有转换 频率、自动寻找空白频道和自动译 成密码的功能,这使敌方难以截获 它的通信内容。 三是使用隐身材料。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影响青少年的益智百科_主战坦克为何比普通坦克厉害
战后第二代坦克指的是20世纪60~70年代期间研制的坦克。
由于它既能完成过去中型和重型坦克所承担的任务,又具有中型坦克的机动能力,同时在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达到或超过了重型坦克的水平,形成了一代新型坦克,叫第一代主战坦克。
进入80年代后,世界各国对第一代主战坦克不断地进行现代化改进,第二代主战坦克陆续问世。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比较先进的主战坦克有美国的M1A2、M1,俄罗斯的T-80、T-90,德国的“豹”Ⅱ,英国的“挑战者”等坦克。
其共同特点是:坦克炮口径大、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采用复合装甲、反应装甲或其它特种装甲,防护能力比其他任何坦克都强;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完善的夜视夜瞄设备,可全天候作战;可在核、化学、生物战争条件下使用;发动机功率大、机动能力强、行驶速度快等。
主要性能是:越野时速达30~55千米,最大行程为300~650千米,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毫米,过垂直墙0.9~1.2米,涉水深1~1.4米,潜水深4~5.5米。
这些特点都是普通坦克无法比拟的。
二战十大坦克排名
二战十大坦克排名NO.1: T—34 <国别,苏联>T-3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和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也是至今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坦克。
T-34有T-34/76和T-34/85两种主要型号。
后面的76和85表示坦克火炮的口径76MM和85MM的意思。
T-34/76重30吨,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60-100MM,装甲设计故意设计出倾斜度,被击中时能产生滑弹效应,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此以前没有任何坦克采取了这种斜面式装甲。
乘员为4人。
装备一门76.2MM Gun F-34火炮和两挺7.62MM DT机枪,弹药基数100发。
V-2-34型号的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最大速度53米/小时。
评价: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综合价性比为优良。
缺点:没有足够的通讯设备,坦克间联络靠旗语,这种情况到1943年才改善。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这就是著名的“T-34危机”。
T-34/85,重量达到32吨,但仍属中型坦克。
成员5人。
装备一门85MM gun ZiS-S-53火炮和两挺 7.62MM DTM MG 机枪,备弹56发。
5个前进档1个倒退档,跨越0.8米垂直的障碍只要4‘1",2.5米的沟壑。
V-2-34M型号的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为55千米/小时。
评价:克服了T-34/76的通讯缺点,T-34/85的火力、防护力得到提升,机动性灵活,达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
为了对付德国新出现的豹式坦克,1943年秋T-34坦克开始改装85mm火炮,并且针对苏联坦克协同作战能力差的弱点,增加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并因此增加了一名机电员。
T-34/85的炮塔随装甲和火力的提升,变的更大,被德国坦克兵称为“大脑袋T-34”。
T-34/85虽在防护力上仍不及德军的豹式战车,但籍其优异的机动力与数量上的优势,却也祢补了装甲较弱的缺点。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中流砥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战前,希特勒曾在观看装甲车辆混合编队演习后,大声叫嚷:“着就是我 索要的东西!”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先后研制出Ⅰ、Ⅱ、Ⅲ、Ⅳ型坦 克。在战争初期,这些德国坦克创造了“闪电战”的奇迹。
德国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集群进攻
战争导致了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抗敌方的坦克,交战双方又不断推出火 力、装甲性能更强的坦克车辆。德国推出了Ⅴ型“黑豹”中型坦克、Ⅵ型“虎”式 重型坦克,苏联随即将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投入战场。 在战争中,坦克的火力、机动、防护能力三大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1944年, 德国又将新型的“虎王”坦克投入战场,其正面装甲达到了180mm,71倍口 径的88mm炮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盟国也不甘示弱,苏联的斯大林- 3型和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最后阶段也投入使用。
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康布 雷战役中将多达476辆的坦克集中部 署在12千米宽正面,发起了空前规模 的进攻作战,一举突破了德军三道防线, 获得了巨大胜利。
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法 国还相继研制出多种坦克。 如英国的塞犬,法国的施纳 德、圣沙蒙、雷诺,德国的 A7V等。其中法国的雷诺 FT-17坦克首开旋转炮 塔的先河,成为坦克发展史 上重要里程碑。
苏联T—55坦克
苏联T-55坦 克
美国M—45坦克
英国“百人队长”坦克
5
战后第二代 进入60年代,冷战双方在第一代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 开发出了第二代主战坦克。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是苏联的T- 62、美国的M-60、英国的“酋长”(奇伏坦)式、法国 的AMX-30、德国的“豹1”型
苏联T—62坦克
战后第一、第二代主战坦克在世 界各地局部战场曾展开无数次的撕杀。尤其是在多 次中东战争中,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几乎成为战场 最重要的主角。几次中东战争过程虽短,但动辄就 是数千辆坦克投入战场,反坦克导弹等新式武器也 相继投入使用。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在印巴战争、 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也均 频频出场。至今,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代 主战坦克仍旧是装甲部队的主力。
世界现役主战坦克排行榜2010
NO.1 美国M1A2 SEP艾布拉姆斯火力:采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最新的L55RH-120mm滑膛炮,火炮性能非常出色。
M1A2尤为精良的火控系统为其赢得高分。
防护:恶名于世的贫铀装甲使其获得优秀的正面防护力。
机动:M1A2采用了“欧洲动力包”,获得了强劲动力和良好可靠性,从而甩掉了海湾战争中“油老虎”的帽子。
其战术和战略机动能力优秀,但由于车载设备太过娇贵,后勤保障及维护工作复杂繁琐、费用惊人,一般国家即便买的起也用不起,给其综合机动能力带来不小的扣分。
信息化:比较来看,M1A2 SEP最大优势在于遥遥领先的信息化程度。
该坦克配备了最新的战场管理系统(BMS) ,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
采用了大量电子设备,能自动检测故障情况;电子传感系统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及与友邻坦克的信息传递能力;全新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提高了坦克的作战效能。
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
这使其视听触角四通八达,灵敏迅捷,犹如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这得益于美国独有的网络化战场信息共享能力。
NO.2 德国豹IIA6火力:著名的莱因金属公司最新的55倍口径Rh120-L55120mm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1750m/s,使用钨合金弹,在常温状态下穿深达900mm,而且精度相当高。
射程5000m,为目前射程最远的坦克火炮。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反应时间6秒。
作为北约战车标杆来说,豹IIA6的火力标准过高,以至于极少有出其右者。
防护:从北约内部进行的坦克射击对比试验数据来看,豹IIA6的装甲防护水平与M1A2几乎相当,尤其对地雷的防护能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对于豹I I来说极为不易。
德国设计师的天赋令人折服。
机动: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4冲程12缸V型90°夹角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发动机之一。
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1500马力),传动系统非常出色。
世界主战坦克发展与趋势
世界主战坦克发展与趋势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已发展了三代。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二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三代。
实际上,在第三代坦克列装部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就已经开始了第四代坦克的研究。
按照以往主战坦克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第四代坦克大都应该于20 世纪90年代装备部队。
不过,随世界战略环境的变化,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降低,各国明显推迟了其第四代坦克的研制。
然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一些国家加快了新型坦克的发展步伐,先后完成了或即将完成研制,不久将交付部队使用。
这是当前世界装甲装备发展中呈现出的一个新动向。
关键字:主战坦克,发展趋势,T-95,K2正文:第一代坦克。
战后第一代坦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中型坦克为主。
战后第一代坦克,一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类。
一般来讲,中型坦克在30吨至40吨之间,重型坦克在40吨以上,轻型坦克在30吨以下。
中型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成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第二代坦克。
20世纪60年代是坦克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美苏两国的战术核武器和反坦克导弹的大量装备部队,对坦克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要求更高了。
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全面提高坦克的三大性能创造了条件。
主战坦克集以往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特征与任务于一身。
第三代坦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反坦克武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主战坦克的飞跃发展。
主战坦克发展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主战坦克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火力、机动性、防护力)大幅度提高,重量普遍增大,研制周期和费用增加。
②普遍重视加强坦克的防护力。
③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如装备大口径高膛压滑膛炮或线膛炮、新型脱壳穿甲弹、高密度材料弹芯、可燃药筒等,以提高坦克火力,增强对目标的破坏威力;装用自动装弹机,提高射击速度,减轻劳动强度;采用复合装甲、间隙装甲以及反应式装甲,提高装甲防护的效能。
二战坦克简介分解
BT轻型坦克
• BT轻型坦克是30年代苏 联著名坦克,具有优异 的机动能力和不错的火 力。在1941年苏德战争 爆发时,苏联拥有有 6000辆以上BT坦克,多 数是BT-7型,数量超过 了德军1941年投入战场 的坦克总数。但战争初 期BT-7损失惨重,大部 分未能在1941年冬天后 幸存。图为1941年11月 第5坦克旅的BT-7和T-26 坦克。
38T型轻型坦克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西欧,击败法国,重创英国, 从此德军“闪电战”闻名世界。如果比较一下交战双方坦克的数量和 质量,我们会看到德军创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德军在西线总共投入 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 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德军坦 克是过时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即使是3型和4型主战坦克,在战斗效能 上也跟英法装备的主战坦克差距明显。
T-26是最早大量装备 苏联军队的坦克。于1931 年正式定型,1932年装备 苏联红军。是苏联红军坦 克部队早期的主力装备之 一。T-26坦克和德国的Ⅰ 号坦克都是以英国“维克 斯”坦克为基础设计的, 但T-26的火力大大高于Ⅰ 号,而且超过了Ⅱ号,达 到甚至超过了38t和早期 Ⅲ号的水平。早期T-26A 采用了并列双炮塔设计, 主炮为37mm口径,T-26B 口径加大为45mm。不过T26轻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差, 没有足够能力抵抗步兵的 火力。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产了两辆样车,还有9辆正在生产过程中。 原计划生产150辆,但是由于二战的进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没有发 挥什么作用。
德国坦克英雄
奥托.卡里欧斯 战车击破王,世界上战绩最高的坦 克手。奥托.卡里欧斯曾先后效力于德国国防军第20 装甲师 502重装甲营和512重装甲营,总战果为170 辆战车和130门战防炮,绝大部分战果为东线取得。
争先恐后的战后第三代坦克
争先恐后的战后第三代坦克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赫鲁晓夫的不少战略思想被否定,苏军开始重新强调常规武器的重要性。
在陆军方面,勃列日涅夫认为,“坦克应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
”于是,加快第三代坦克的研制,成了陆军上下共同的信念,从而使苏联在第三代坦克的角逐中,走到了美国的前列。
苏联之所以加快第三代坦克的研制步伐,是因为T62 坦克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不敌美国M60 坦克,而且,当时德国研制的“豹”I 坦克性能也较优异,T —62坦克已显得落伍了。
设计第三代坦克的任务落到总设计师尼古拉·肖明的肩上。
经过几年努力,肖明领导的设计局研制出新型坦克,这种坦克被命名为T64 坦克。
它在结构设计、装备配置方面有许多创新,突破了从T —34到T —62坦克的传统结构,第一次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在车体前部安装了新的装甲材料,采用了小负重轮带托带轮的新结构改善越野机动性能,车内有防原子、防化学、防生化武器系统,有自动灭火装置,火控系统以模拟式计算机为核心,配用3 种分装式炮弹,特别是其首次装备的125 毫米口径滑膛炮,其口径之大、威力之猛使其成为作战能力最大的坦克。
据披露,在一次试验中,T —64坦克发射的炮弹曾轻而易举地击穿了千米之外的M60A1 坦克的装甲。
T —6 坦克一问世,就赢得军内外广泛的好评,苏联陆军最高装备部门立即批准T —64坦克投入批量生产,并从1970年秘密装备苏军装甲部队。
然而,尽管T —64性能优异,但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就连一向不计成本的苏联军界也感到负担太重,仅仅生产了几千辆就停止了生产,远远不能满足苏联装甲部队全面更新换代和出口的需要,所以,苏联军方又向肖明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制一种技术性能与T -64相当,但又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坦克。
经过肖明领导的设计局设计人员的全体努力,苏联于1972年完成了命名为T —72的坦克的定型和批量生产,这种坦克1975年装备部队,之后还大量装备了华约诸国、古巴、印度、伊朗、利比亚等,总产量达2 万辆。
二战苏德坦克大比拼
虎 式 坦 克 发 动 机
德军普遍使用的汽油发动机
虎式黑豹的宽履带设计
目录
观瞄系统
观瞄系统在二战时期主要是靠炮长瞄准镜性能的好 坏比较。德国优秀的光学工业使得自己在整个战争期间 一直在观瞄系统方面占据决定性的优势。德国坦克的炮 长镜设计的非常先进和有效,除了三角形的准心外,其 准心外延是可以做为提前射击参照的坐标,而且最厉害 的是其还有放大目标的功能,就像望远镜一样可以调整 焦距和视角,这样就使得德国坦克具备了很精确有效的 远程射击能力。而苏联坦克的炮长镜只不过是简单的分 划线指示,没有放大功能,除非炮长视力很好,而且很 有战场经验(可以比较精确的判断目标距离),否则是 很难进行比较精确的远程射击的。这也是德国在东西两 线都制造过一些3~4千米距离上击毁盟军动机是坦克的心脏,行驶系统是坦克的双脚。苏联在发动机 方面一直占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无论是战争初期的T34-76坦克和KV 重型坦克到战争后期的T34-85坦克和IS-2重型坦克都使用B-2柴油 发动机和它的改良型号。结果使得苏联坦克的发动机在正个战争中性 能一直比较稳定。德国在战争初期大量使用汽油发动机做为坦克心脏, 结果在战斗因为汽油的易燃易爆特性,常常因为中弹而起火报废坦克! 以至在“黑豹”坦克投入战场初期的战役中,不少坦克因为发动机自 燃而报废。尽管后期德国也采用了柴油发动机做为坦克动力,可是其 可靠性一直不如苏联的B-2系列柴油发动机。在行驶系统上,苏联的 T-34坦克单排负重轮宽履带设计,越野性能非常好!在雪地和泥泞 的地方依然可以快速行动。不过乘坐的舒适性不是太好!德国在战争 初期的3号和4号坦克采用比较窄的履带设计,结果在苏联比较差的道 路和自然环境下,其越野行驶的性能很差。后期的德国“虎”式和 “黑豹”坦克采用了双排交错的负重轮和宽履带设计,无论是越野性 能还是乘坐的舒适性都比苏联双排交错的负重轮红军的坦克要好!可 是因为结构复杂给战场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麻烦。而且因为苏联 严寒的天气,还出现过晚上德国坦克的双排交错的负重轮被冻住,导 致无法行驶的情况发生。
二战期间的14种著名中型坦克
⼆战期间的14种著名中型坦克坦克是⼈类战争史上最重要的发明,坦克⾸次亮相在第⼀次世界⼤战的英国,虽然体型笨重,移动缓慢,但在当年却是敌⼈步兵的噩梦,是友军步兵的保护神,⽽且由于坦克在战争中的影响,后期世界各国都开始研发⾃⼰的坦克,到⼆战期间,坦克被⼴泛使⽤,并有着轻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三种区分,对于重型坦克只有⼀些西⽅⼯业强⼤的国家才能⼤规模⽣产,所以在当时只有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居多。
那么本期就来为⼤家介绍⼀下,⼆战期间的那些著名中型坦克。
89式 中战车(⽇本)它是⼆战期间,⽇本⾃⾏研制的第⼀种中型坦克,但是当时的技术有限,装甲、⽕炮和机动三个⽅⾯都较弱,不过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采⽤风冷式柴油发动机的坦克,虽然对⽐西⽅同等的中型坦克,89式显得很落后,但当年仍在东南亚战场是巨⼤的威胁。
89式中战车的战⽃全重为12.7吨,成员为4⼈,分为驾驶员、机枪⼿、车长和炮长,最⼤⾏进速度每⼩时仅有25公⾥。
车⾝长度为5.7公⾥,车⾝宽度为2.18⽶,车⾝⾼度为2.56⽶。
武器⽅⾯,主武器是⼀门37毫⽶战车炮,后期被改为90式57毫⽶短管战车炮,它是根据英国57毫⽶战舰炮所改进⽽来。
副武器为两挺91式6.5毫⽶车载机枪,使⽤30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备弹量为2745发,主武器⽕炮备弹量为100发。
97式 中战车(⽇本)⼆战⽇军最成功的中型坦克,曾在太平战场和东南亚战场⼤量使⽤,装甲防护、⽕⼒以及机动能⼒都要⽐之前的89式中战车更强。
在1936年研制,之后在1937年正式列装,从正式装备使⽤到战争结束,97式中战车仅⽣产了1500辆。
97式中战车的战⽃全重只有15吨,对⽐西⽅坦克,97式只能算的是轻型坦克。
它的动⼒⽅⾯搭载⼀台功率为125千⽡的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快⾏驶速度每⼩时38公⾥,并采⽤了全新的承重轮和悬挂系统,车⾝采⽤钢制装甲和铆接结构,装甲最⼤厚度仅有25毫⽶,车⾝长度为5.55⽶,宽度为2.33⽶,⾼度为2.24⽶。
帮我写一篇中国99a型坦克与德国豹27坦克参数介绍和对比的文章2000字左右
帮我写一篇中国99a型坦克与德国豹27坦克参数介绍和对比的文章2000字左右摘要:一、引言1.简要介绍99A型坦克和豹2A7+坦克的背景2.阐述文章目的和结构二、99A型坦克简介1.发展历程2.主要性能参数3.特点和优势三、豹2A7+坦克简介1.发展历程2.主要性能参数3.特点和优势四、99A型坦克与豹2A7+坦克的对比1.火力对比2.防护能力对比3.机动性对比4.信息化程度对比5.综合性能对比五、我国99A型坦克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2.缺点六、德国豹2A7+坦克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2.缺点七、总结与展望1.99A型坦克和豹2A7+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2.我国坦克工业的发展方向3.未来坦克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坦克作为陆地作战的主力装备,其性能和技术水平日益受到各国军事强国的关注。
我国99A型坦克和德国豹2A7+坦克作为当今世界先进主战坦克的代表,其性能和特点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主要性能参数、特点和优势等方面对这两款坦克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比分析其在火力、防护能力、机动性、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99A型坦克简介1.发展历程99A型坦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始于20世纪90年代。
经过多次改进和升级,现已成为我国陆军装甲兵的主战装备。
2.主要性能参数99A型坦克全长(炮向前)9.8米,车身长6.48米,宽3.5米,高2.37米,全重48吨。
搭载一门125毫米滑膛炮,配备自动装弹机,射速8发/分钟。
车上还配备了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3.特点和优势99A型坦克采用了复合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具备较强的防护能力。
此外,该型坦克还具备较高的机动性、信息化程度和火控系统性能。
在我国坦克家族中,99A型坦克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豹2A7+坦克简介1.发展历程豹2A7+坦克是德国豹2系列坦克的最新改进型,始于20世纪70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5 6 6 5 5 7 6 6.5 7 8 5 5 9 底盘防护性 2 2 2 3 2 2 2 2 2 3 2 3 3.5
WZ1224
2
3
3
88式(80式)
3
2
3
88B、A
3
2
3.5
85式
3
2.5
3
85-2M
3
3
3.5
88C
3
4
4
96式
4
4
4
96A
4
5
5
90式、VT-1A
4
4.5
5
MBT-3000、VT-4
8 信息化程度
1 2 2 3 4 3 2 3 3 4 4 5 3 4 4 4 5 5 6 9 5 6 5 6 6 信息化程度
3 4 4 4 火炮杀伤力 4 4 火炮杀伤力 2 2 火炮杀伤力 3 火炮杀伤力 4 4 4 火炮杀伤力 2 5 5 5 5 5 4 5 火炮杀伤力 3 3
2.5 3 4 5
6
中国
HP
59式坦克
1
59-1式
1.5
59-2式
2
59-2A式
2
59D1式(120C)
2
59D式(120D)
2
69式坦克
1
69-1、2式
1.5
69-3(79式)
2
美洲虎坦克
2
59-120
2
VT-3
2.5
59G
3
4.5 5 6 6 5.5 6 6.5 7 7 5 4 5 5 3 炮塔防护性 2 2 2 2 2 2 2 2 2 3 2 3 4.5
4 3 5 3 3 5 5 6 6 7 6 6 8 火控 2 4.5 6 9 火控 5 6 8 火控 3 4 5 4 3
3 3 3 2 2 4 4 4 4 4 4 4 4 射速 3 3 4 4 射速 3 3 4 射速 3 3 3 2 3
2 3 4 3 3 4 4 5 4 8 5 6 9 信息化程度 2 3 6 9 信息化程度 5 6 9 信息化程度 2 3 4 3 3
3
酋长Mk11
3
FV4211“铝酋长”
3
维克斯Mk4“勇士”
4
酋长800、900
4
挑战者1/伊朗狮
5
MBT-80-ATR-1
5
MBT-80-ATR-2
5
维克斯Mk7
6
挑战者2
7
5 6 6 7 7 炮塔防护性 2 4 6 炮塔防护性 1.5 1.5 2 2 1.5 0.5 2.5 2 3.5 4 4.5 5 5 5.5 6 2 6 7
炮塔防护性
底盘防护性
天马虎3
2
2.5
2
天马虎5
2.5
3.5
2.5
暴风虎/先军虎
4
4
3
暴风虎/先军虎2
4
4
3
火炮杀伤力 2 2 2 3 3 4 4 4 4 3 4 4 4 4 3 4 4
火炮穿透力 1 2
1.5 1.5
2 2 2 1 3 2 2 3 2 2 1.5 2 2
火控 1.5 3 1.5 1.5 2 2 1.5 2 2 2 3 4 3 3 3 3 3
火炮穿透力 3 4
火炮穿透力 2 3
火炮穿透力 2.5
火炮穿透力 2 4 4
火炮穿透力 2 4 4 4 5 5 5 5
火炮穿透力 2
2.5
4 5 6 6 火控 5 6 火控 3 4 火控 2 火控 3 5 4 火控 3 5.5 5 5.5 6 6.5 6.5 6.5 火控 2 4
3 3 3 3 射速 4 4 射速 3 4 射速 3 射速 4 4 4 射速 3 4 4 4 4 4 4 4 射速 3 3
马加奇3、5
2
马加奇6、6A
2
1.5 4 5 5.5 炮塔防护性 4 4 炮塔防护性 2.5 3 炮塔防护性 1.5 炮塔防护性 4 4.5 5 炮塔防护性 2 5 5 6 6 6.5 6.5 6.5 炮塔防护性 2 2.5
1.5 2 4.5 5 底盘防护性 4 4 底盘防护性 2 2.5 底盘防护性 1.5 底盘防护性 4 4 4 底盘防护性 4 5 5 6.5 6.5 6.5 6.5 6.5 底盘防护性 2 2.5
2.5 2.5
3 4 0 2 2.5 2.5 4 5 5 火炮穿透力 2.5 2.5 3 火炮穿透力 2.5 2.5 4 火炮穿透力 2.5 火炮穿透力 2.5 火炮穿透力 4 4 4 火炮穿透力
5 5 6 6.5 6 2 4 4.5 5 6 8 火控 4 5 6 火控 3 4 5 火控 4 火控 3 火控 6 6 7 火控
T-55AM
2
T-62A
2
T-62
2
T-62M
2
167M工程
2
T-10M
3
279工程(核战坦克)
4
775工程
2
T-64(432工程)
2
T-64A
3
T-64B
4
T-72第一批次
4
T-72量产批次
3
T-72M
3
T-72M1
4
T-72A
4
炮塔防护性 2 3 2.5 2.5 3.5 4.5 2.5 4 2 4 4 5 4 3 3 4 4
5 6 6 6 6 底盘防护性 2 3 6 底盘防护性 1.5 1.5 2 2 1.5 1.5 2.5 1 3 3 4 5 4 5 5 5 5 6
挑战者2E
7
6
5
美国
HP
炮塔防护性
底盘防护性
M48巴顿Ⅱ
1
2
2
M48A3
2
2
2
M48A4
2
2
2
M48A5
2
2
2
M48 Super
2
3
2
M103A2
3
2.5
HP
TR-85-800
3
TR-85M1“野牛”
3
瑞士
HP
Pz.68
2
南斯拉夫
HP
M-84
3
M-84AS
4
M-95“堕落者”
4
乌克兰
HP
T-55-64
3
T-64U/T-64BM
4.5
T-64BM2
4.5
T-84
6
T-84U
6
T-84“堡垒”
6
T-84-120“弯刀”
6
T-84“堡垒”M
6.5
以色列
HP
4
4
4
豹2PT-19原型车
4
3
3
豹2A3
4
豹2A4
5
豹2-140
5
豹2A6
6
豹2A7+
7
法国
HP
AMX-30B
2
AMX-40
3
AMX-56勒克莱尔
5
英国
HP
百夫长Mk3
1
百夫长Mk5/2
1
百夫长Mk13
2
百夫长AVRE (FV4003)
2
FV4004
1
FV4005
1
征服者
3
维克斯Mk1
2
酋长Mk5
4 3 3 4 4 4 4 5 4 5 4 5 5 火炮杀伤力 2 3 4 5 火炮杀伤力 3 4 5 火炮杀伤力 3 3 3 6 4
2.5 2.5
3 2 2.5 4 4 5 4 5 5 6 6 火炮穿透力 1 2.5 4 5.5 火炮穿透力 3 5 6 火炮穿透力 2.5 2.5 2.5 3 3
3
M60大巴顿
2
2
2
M60A1
2
2.5
2.5
M60A2星际战舰
2.5
3
2.5
M60A3
2.5
2.5
2.5
M60 Super
3
4
3
M60-2000
4
5
4
MBT-70
4
4.5
4
通用动力XM803
4
4.5
4
克莱斯勒XM803
4
4.5
4.5
M1艾布拉姆斯
4
5
5
M1A1
5
5.5
5
M1A1HA
5
6
5
M1A2
6
7
4 4 6 5 5 火炮杀伤力 3 4 5 火炮杀伤力 1.5 3 3 8 4 7 4 3 4 4 4 3 4 4 4 3 4 5
4 5 6 6 6 火炮穿透力 2.5 3 6 火炮穿透力 1 2 2.5 4 2 3 2 2 2.5 3 3 3 3 4 4 3 4.5 6
5 6 6 7 8 火控 3 3 9 火控 1 1 3 1 1 1 2 2 3 4 3 4 5 6 5 5 5 8
3 3 3 3 0 3 3 3 3 3 3 射速 3 3 3 射速 3 3 3 射速 5 射速 3 射速 3 3 3 射速
5 5 6 6.5 6 2 4 5 5 6 6 信息化程度 4 5 6 信息化程度 3 4 5 信息化程度 4 信息化程度 3 信息化程度 6 6 7 信息化程度
4 火炮杀伤力
6
M1A2SEPv2
7
7.5
6.5
M1A1SA
5
5.5
5
M1A2S
6
5.5
5
M1TTB
5
2
7
M1-block3-CATTB
6
7
5
M1“Thum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