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尔滨水事件看政府危机公关

合集下载

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

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

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摘要关键词前言一、沟通的概念及其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一)沟通的概念(二)政府危机公关概述(三)沟通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作用1、有助于政府在危机时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危机公关目标。

2、有助于在危机时期维护政府形象,树立政府权威。

3、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二、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的障碍(一)政府主体缺乏沟通意识(二)忽视公民知情权(三)信息传播沟通障碍三、改善政府危机公关沟通障碍的对策(一)增强政府主体的沟通意识(二)尊重公民意识,鼓励公民参与(三)保持有效信息传播沟通1、完善现有的新闻发布人制度2、选择恰当的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沟通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力量注释参考文献总结学年论文(课程论文、课程设计)题目: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作者:伍佳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年级:行管10-1班指导教师:顾光海职称:副教授2012 年 11 月 3 日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摘要沟通作为政府危机公关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政府危机公关目标、提升政府形象,树立政府权威、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面临着政府主体内部缺陷,沟通对象多样性、差异性的制约,信息传播沟通实际效果的限制等障碍。

本文试从政府危机公关主体、对象、沟通途径三个方面浅析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

关键词:政府;危机公关;沟通;障碍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和变革,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各种矛盾和危机频繁出现,对社会的秩序和安宁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沟通作为政府危机公关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政府危机公关目标、提升政府形象,树立政府权威、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公共危机事件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能否与社会公众实现良好的沟通。

目前,中国的政府危机公关在沟通中存在着政府组织内部缺陷,公关对象多样性、差异性的制约,沟通途径运用实际效果的限制等障碍。

从哈尔滨停水看政府危机管理

从哈尔滨停水看政府危机管理

编者按2005年11月24日19:00,中国地质大学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罗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主题为从哈尔滨停水看城市危机处理。

访谈全文【罗云】:很高兴跟各位网友交流“城市危机管理”,这样一个沉重而又重要的论题。

[北方牧羊]:嘉宾,请问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公开是不是很重要?【罗云】: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信息公开是很重要的。

但是,公开的透明程度应该是有它的科学性,要讲究技巧的,比如说公开的时机,还有公开的程度,对不同的对象,比如在政府内部,在相关的专业机构,以及对老百姓都应该有公开的针对性。

比如说这次吉化发生事故造成松花江的污染以后,在涉及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的方面,显然及时地公开,后来市民的理解支持,甚至参与到有效的应对中来,这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西安以西]:请你评价一下这次哈尔滨停水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表现如何?【罗云】:有位网友提到这次哈尔滨停水,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否得当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次黑龙江、哈尔滨市政府省政府,包括今天我们国务院都非常重视这样一个危机事件,我认为表现的还是比较及时、得当的,有这么几点。

首先,有效的组织对污染源的控制,现在对吉林石化的一些污染源都做了有效的控制,另外通报了松花江流域将要经过的区域等等,甚至时间这方面做了准确,公开的公告。

再一个就是有效地组织了应对的措施。

比如说生活用水的供应,还有相关的专业机构,比如环保、卫生等等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因为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从现在的一些政府的表现措施来看,我觉得还是很及时地,至少现实让我们感觉到,尽管生活秩序打乱了,受到了影响,比如说学校停学,人们正常的生活也受到影响,表现出来一些危机的特征,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造成新的危害,比如造成饮用水的中毒、造成其他新的危害或者损失的后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应对还是得当的,包括据今天的报道,政府也在准备着,一旦发生了饮用水中毒的事件,卫生部门也会有相应的应急的准备。

水污染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水污染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 4 )地方 政府要合 理控制本 地区信贷 规模 ,控制 和 郑 州:郑 州 大学 ,2 0 1 1
避 免风 险 。 目前, 以地 方融 资平 台为主 要形式 的地方 政 [ 4 ] 尹希果 , 桑守田. 地方政府财政干预、金融发展与区域
府 信用 扩张 过快且 透支严 重 ,这对 于金 融资源 的配置 和 资本配置效率 [ J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 0 1 0 , ( 0 1 ) 地 方经 济 的发展产 生 了不利 的影 响,因此 ,地 方政府 有 [ 5 ] 董彦岭 . 我国金融地方化趋势与地方金融发展战略 【 J ] . 必 要对 政府信 用进 行合理 控制 ,将 风 险控 制在 安全可 控 河南金 融 ,2 0 0 7 , ( 0 4 )
息真实度 的选择 中,6 2 . 9 %的选择发布 部分真实 的信息 ,
1 .基本情况:被调研者 的性别 、年龄 、学历、职称 、
职 务 、职 业 等 。
选择发布全部真实信息 的仅有 1 8 . 9 % 。 5 .在告知方式的选择 中,媒体平均每人选择 4 . 4 7个
选 项, ( 另一方面 辅助说 明他们获 得信息 的渠道较 为多 选 择概率最 高 的前 两种渠道均 为 电视 与互联 网;选 择概
能产生的 问题。
中央相关 金融监 管机构 ,保证 中央政策在 地方 、在 基层
( 3 )加快 地方融 资结构 的多元化建 设。 目前我 国地 能够得到很好 的实施 。 方 政府 通常 是依托 银行来 建立 融资平 台,这种 做法 虽然
可 以较 快 的完成融 资任 务,但是 也加大 了银行 系统 的风 参考文献 : 1 ] 徐杰 . 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金融中的角色 [ J ] . 中国经 险,不利 于整 个金 融市场 功 能的发挥 。地方政 府在建 立 [ 0 1 0 , ( 1 1 ) 融资平 台 的过程 中也可 以通过 其他途 径进行 融 资,推 动 济时报,2

公共关系学期末案例学习_5个

公共关系学期末案例学习_5个

之一:开启“本土化”之门——联合利华双总裁访华联合利华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该公司成立于1930年,由荷兰的尤尼麦格林公司与英国利华兄弟公司组成。

目前,联合利华公司在全世界拥有500多家分公司,1997年全球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在世界大型跨国工业企业中列第20位左右。

与大多数跨国公司不同,联合利华公司拥有两位总裁,截至1998年6月,两位总裁从来没有同时出访一个国家的先例。

当时,联合利华的两位总裁分别是英国总部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裴聚禄(Nai Fita Gerad)和荷兰总部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戴培乐(Morris Tabaksbat)。

早在1932年,联合利华在上活开办了第一家工厂——上海制皂厂,生产“日光牌”香皂。

1986年,联合利华重新回到中国投资建厂。

截至1997年,联合利华在华总投资超过6.4亿美元,投资行业为日前消费品和食品。

1997年前,联合利华每年向中国政府交纳税收5亿元人民币。

“本土化”是联合利华在中国发展的最终目标。

联合利华在全球执行同样的准则,即成为一个“本土化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在中国同样遵循这一准则。

1998年,当联合利华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2个年头来临的时候,“本土化”问题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联合利华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

为“本土化”进程铺平道路,成为联合利华1998年乃至今后公共关系工作当中不可回避,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1998年初与联合利华方面进行了接触,进而接受联合利公司的委托,策划执行以推进“本土化”为目的的系列公关活动。

由联合利华控股的公司在中国上市是联合利华完成本土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但针对外资或合资企业在华上市的问题,当时中国没有明确的政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联合利华首先要进行政府游说工作,获得政策的支持。

在这个问题上,政策的支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中国政府公开表示允许外资控股公司上市;第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允许联合利华作为第一批外资公司上市。

公关案例

公关案例

2005中国十大公关大胜局之六——黑龙江哈尔滨市水污染危机处理(背景)事件主角: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事件介绍: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车间发生爆炸,使松花江水遭受污染。

21日上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哈政法字[2005]25号”文件《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宣布自2005年11月22日上午12时起,对哈尔滨市区市政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其时间为4天。

这一决定由于对公众的知情权重视不够,未向公众如实说明真相,立刻引起公众的恐慌。

于是有关地震、投毒、污染等传言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四处蔓延,极大的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面对危机,市政府当机立断,在21日下午,又紧急发布了“哈政法字[2005]27号”文件《关于正式停止市区自来水供水的公告》,说明停水的真实原因和为保证全市供水安全二采取紧急停水的措施,提醒民众不要轻信传言。

同时,为解决停水后市民的生活用水,市政府还连夜采取许多应急措施,如紧急开采地下水,调集郊县水源、饮用水,向兄弟城市请求迅速调拨瓶装饮用水等,有效地保证了市场和生活用水。

了解真相并看到市政府的各种举措后,市民心态趋于平稳,一场社会危机逐渐平静下来。

污染危机公关决策者:政府领导实施者:政府新闻发言人、各类媒体接受者:国内外民众公关类型:危机公关(政府公关)(分析)谈谈“断水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此次“断水事件”危机公关,哈尔滨市政府的公关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危机发生时,忽视了公众的知情权,初期处置失当。

政府决策和行为越是透明的,越是值得信赖的。

政府的行为如果遮遮掩掩的话,公众必然会产生合理怀疑,导致社会心理危机,进而将引发社会秩序的紊乱。

21日当天上午哈市政府公告产生误导之后,数小时后,哈市政府就纠正了先前的“不透明”行为,将停水的真实原因告之于众。

二、充分利用媒体的正面宣传功能,进行整合公关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媒体与政府实现了良性互动,发挥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成为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

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冲突与协调——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例

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冲突与协调——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例

关键词:新闻发布知情权话语权松花江污染事件内容提要:本文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案例,分析政府新闻发布在危机公关方面暴露出的某些问题,诸如以类似“善意谎言”、“社会稳定”等借口屏蔽事实真相,既损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也销蚀政府的公信力。

文章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政府新闻发布活动及其相关制度,并且从尊重民意、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协调。

尽管已经进入电子网络时代,但我们无法否认,从宪法赋予的权利角度考察,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目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知情权缺失,二是话语表达渠道不畅通造成意见偏差。

从大众传播的实践运作来看,民众的知情权是他们有效运用话语权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民众知情权缺失,将导致话语表达权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意见市场出现失误、偏差甚至混乱,干扰政府决策及政策实施,影响社会稳定。

本文所论述的政府新闻发布主要指我国各级政府通过主流媒体,采取新闻公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来向公众传达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与民众利益休戚相关的各类危机、灾难、疫情等事件。

最近我国发生的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再次凸显政府新闻发布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及满足民众知情权、话语权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危机公关能力亟待提高。

一、政府新闻发布的认识误区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东北网刊登一则后来全国几乎所有主要媒介都转载过的新闻稿,其中,哈尔滨市政府以哈政发法字【2005】25号字样发布了《关于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的公告》[1] 。

我们注意到关于停水的主要信息是:“自2005年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检修并停止供水”。

但就在同一天数小时之后,又有哈尔滨市政府的第26号公告,其中公布:“2005 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

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未发现异常,但预测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突发环境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摘 要 : 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 出 完善突发 事件应 急管理体制 , 府 高效率 的危 机 管理 , 党 要 政 不仅 能够保护环境 , 还 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比分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辛牛河污粢事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亡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危 机 管理仍存在一定 问题 。为加强我 国突发环境事件政府危机 管理 , 应做 到修 正环境行 政执 法体 制、 强 突发 环境事 加


( 事件概况 一)
及松花江沿岸的用水安全。相关政府部 门接到报告后, 立
检 确定 了污染 物 、 染源 和 污 松花江水 污染 事件 。松花 江水 污染 事件是 一起 由特大 即组 织 当地 环保 部 门调 查 、 测 ,
并及时上报 。吉林市政府立即启动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20 污染地点等相关信息 , 05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8月 2 2日凌晨在距人 年 l月 1 1 3日1 时 3 分 , 3 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 了《 污染 林石化分公 司双苯厂 ( 以下简称“ 中石油吉林石化 分公 江口8公里处筑起一道拦截坝和两道活性炭吸附坝, 使污染物得到了有效的 司” 发生爆炸事故。爆炸致使部分原料、 ) 产品和循环水泄 水流经吸附坝吸附后进入松花江 ,

1 5・ 2
1部分 企业环境 安全意 识淡 薄 . 能力 至关 重要 。中石油吉林 石化 分公 司爆 炸事 故发 生后 ,
石油集团公司、 吉林省环保局和吉林市环保局的相关责任 行政责任。!牛河水污染事件中, } 亡 由于此次污染在牛 牛河 亡
使相关责任人承担 了一定 的环境 企业处在环境污染防控的最前沿 , 其现场处置及防范 人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 ,
没有对松花江水质造成影响 , 相关政府部 企 业相关 负责人 并 未及 时 意识 到爆 炸 产 生 的废 弃 物 可能 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公选考试真题资料深度分析与答题技巧和内容总结3

中国公选考试真题资料深度分析与答题技巧和内容总结3
为开辟新水源,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启动,并加速开凿新井。为防止部分锅炉房临时供水不足,由市政府指定水源,调剂车辆运水解决,打井81眼,用于补充锅炉用水,从外地和市内调剂了140多台补水车辆。同时要求各大企业降低车间温度,先保居民,后保生产。在这些努力之下,4天来,尽管室内暖气温度略低于往常,哈尔滨仍不失为一个温暖的城市。
对于公共突发事件,我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说明政府危机处理机制正在日渐法制化;对于公共突发事件,我国不仅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实践中政府也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一切都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不再茫然无措。这样的政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政府;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
当日午夜,省、市政府决定向媒体公布真相。22日凌晨,第二份公告发出,证实了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水污染的消息。为了方便居民储水,市政府在同日又发出了一个公告。针对一件事,两天发布三个市政府公告,哈尔滨史无前例。
市民心里有了底,慌乱局面很快缓和下来。当地领导对此深有感触:“为了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4日起,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停水后的重要信息,让百姓在第一时间了解实情。省环保局也以每天两次的频率,通过媒体通报污染变化情况。
在这个夜间最低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的北方城市,供热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保命”。哈尔滨供热面积有1.2亿平方米,停了水,如何保证供热不断档,不冻伤人,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自来水一断,有人就会从暖气管里放水去冲洗厕所。21日一个晚上,全市的锅炉就比平时多流失了3万吨水。必须设法补充水源。 停水前,市政府要求各供热单位做好停水期间需要补水量的统计,将居民小区生活水箱、供热补水箱、软化水箱、消防水池等容器注满水,作为应急备水。停水后,各家国有大型供热企业利用自有水源解决供热补水,供热面积较小的社会供热单位,在所在区政府帮助下解决水源。

浅谈整合传播在政府公关中的运用

浅谈整合传播在政府公关中的运用
中国科技信息 20 年第 2 期 一 C IA S I C N E H OO Y I O M TO e . 0 o8 4 HN CE EA D TCN L G N R A I De2 8 N F N 0
三 、整 合 传 播在 政 府 公 关 中 的价
1 直分 析 日前 ,在政府公关诸功能 中,最突出 的 征 干协 调 好 其 与 国 内 外 各类 公 众 之 间 的 关系。 而在种种公众关 系中 , 满足国内普通 民众意愿、激发 民众同政府的认同感就 显 得尤为重要 。面对民众群体的信息传播 往 往比较 零散 ,且有容易产生传播学上所谓 的 “ 噪音” 。因此 ,这时的整合传播就尤其 容 易体 现 其 对 于政 府 公 关 的价 值 。 l 、有 利 于 对 多个 传 播 层 次 的 有效 整 合 ,使传播资源有序化 政 府 公关 相 比 之 企 业 、 NGO 乃 至 个 人, 其传播层次较为多样 , 所管理的事务和 面 对 的 个 人 都是 来 自社 会 的 各 种领 域 和 多 个层次。 旨先 , 政府本身往往有 自身官方的 传播途径, 包括直接的官方传播 , 比如政府 部门 自身的网站、政府新 闻发言人和政府 官员等 , 还包括 间接的官方传播手段 , 比如 受到政府直接管理的有关媒体、政府雇 员 等。 其次 , 是不属于该级政府直接管理的其 他大众传播途径 , 如一些有影响的报刊 、 网 站等等 , f {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它f是 土 】 也 是 民众 获 得 信 息 从而 确 定 态 度 的主 要 资 源。 最后 , 人际传播也 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 个传播层次 ,这一层次 中的传播往往最容 易影响 民众的态度 ,却也是最难以控制的 个 层次。 当前两个传播层次不能奏效时 , 公众 舆论 就 容 易通过 大 量 的人 际 传播 网络 , 被扭 曲为谣言、流言, e 道消息等 。 ul , 由此 可 见 ,整 合 传播 所提 倡 的 对不 同 传播层次的系统整合 , 使其有序化排列, 是 十分 有 效 的政 府 公关 措施 。 例如 , 自从 20 03 年的 “ 非典 ”危机 之 后 , 国家 不仅 强 化 了 国 务院 新 闻办 公 室 的 统 一政 府 公 关职 能 ,而 且在所有 L央丰要部门和 各省 、市都配备 { J 了新 闻发言人 ,并着重建立和完善新闻发 布制 度。这样做的 目的正是强调将政府机 构 的 各种 向社 会 传播 的信 息整 合 到 一个 发 布系统之 中,从而避免信息传递的资源浪 费和 前 后 矛 盾 。 2 有利于政府对其相关公众集 中性说 、 服 ,达到首要传播 目标 整合传播 在对某个 目标群体进行集 中 性说服上 , 作用也十分显著。 所隋的集中性 说服 , 指 政 府 机 构在 某 一 段时 间内 , 对 是 针 某一 目标人群 ,采用其所能调 度的各种资 源, 使其接受 自身的政策、 观点和行 为的传 播过 程 。 政治性 的说服传播 由来已久 ,在我国

运用媒体危机公关澄清一起水质事件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媒体危机公关澄清一起水质事件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媒体危机公关澄清一起水质事件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供水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城市供水企业在处理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避免各种危机的出现。

本文以某供水企业与媒体联动进行危机公关,并成功澄清一起市民反映水质污染的误解性公共事件为案例,对其媒体公关策略和社会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供水企业在类似情形下如何组织运用媒体危机公关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水质事件;媒体策略一、事件还原7月上旬,某市晚报‚民生新闻‛专栏刊发了题为‚自来水流出虫子‛的新闻报道,报道称城区某单位宿舍住户在6月下旬用水时发现水中有红色小虫,当地水司未能判明其来源,亦未进行及时处臵。

该市市长在该报道见报当日即作了批示,要求水司迅速查明水质污染的原因,并向市民作出说明。

事实上,这起水质‚事件‛完全是市民误解引发的。

这起‚事件‛的真相是:事发的6月下旬,当地水司已将住户水样送省水质监测中心寻求第三方权威验证,并查明水中出现的虫子系蚊子的幼虫――孑孓,且通过对周边水样的采样检定,判定‚事件‛为个案;其原因是由于该宿舍区自建自管的用水设施老化、日常管理缺位,导致孑孓滋生,引起住户恐慌,故向媒体反映了情况。

而且当地水司已于6月底对其内部用水系统作了消毒处理,其后再未出现类似问题,住户的误解已经消除。

也就是说,水质‚事件‛已在该报道见报之前处臵完毕,但由于撰写该文的记者以及晚报编辑部均未对该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使得这一原本失去了时效性的新闻,在未全面调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在不恰当的时候见报,导致部分市民出现恐慌情绪,纷纷致电媒体咨询水质情况。

该水司在充分掌握事件前后的完整信息后,迅速与晚报编辑部进行了交涉和沟通,晚报亦本着有错即改的态度,分别于7月上、中旬先后刊发了‚专家释疑‘红虫’‛等3篇相关的后续报道,旨在澄清事件真相,消除市民误解。

但相关信息见报后,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该事件还是对水司当月的抄收等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浅谈政府危机公关

浅谈政府危机公关

浅谈政府危机公关广东药学院 510006李桂蓉摘要:本文以政府危机公关为话题,通过分析当前政府危机公关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原因,列举典型危机公关案例,探讨政府危机公关的对策。

文章旨在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的意识,增强政府对危机事件处理方式的关注,树立良好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美誉度。

关键词:政府危机公关沟通“危机公关”指的是“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即“任何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共策略与措施,也就是组织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采取或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其内容主要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

一、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究1、打官腔、说套话,促使危机升级。

危机事件中,政府的声音尤为被关注。

如在某新闻发布会上,一政府宣传部长向媒体公布因超载造成的交通纠纷事故,当一记者问这辆车“是否超载”。

和往常一样,这位宣传部长照本宣科地表示:“是不是超载要有关交通部门认定才能认可,我不知道。

”结果,一张配有这条语录的图片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图片中的事故车辆上清楚地标明“限载6人”,网友们纷纷留言骂这位宣传部长是“脑残部长”。

这样的新闻事件,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形象,加深了公众对政府机构办事能力的质疑,使矛盾升级。

2、与大众媒体沟通方式失当,激化矛盾。

伴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媒体的声音不容忽视。

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甚偏颇地认为,媒体非友既是敌人,有人甚至编出了打油诗说,“记者就是一条狗,饿了你就喂他,不听话了你就揍他,如果碰见想成名的你就拿名利诱惑他”,忽视媒体的作用,轻视公众要求信息公开的素求,盲目掩盖事件真相,使政府陷入危机的旋涡,无法自救。

二、政府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的回顾1、四川会理县“悬浮照片事件”。

一场四两拨千斤的危机公关,让地处中国西南一隅的会理县一时成为这个国家最受关注的地方之一。

今年6月26日晚,一位网民在天涯论坛发帖称,登录四川省会理县政府网站时,看到一张领导视察的新闻图片,里面的三位当地官员好像是悬浮在一条新修马路的上方。

案例“哈尔滨塌桥事件”的分析

案例“哈尔滨塌桥事件”的分析

案例“哈尔滨塌桥事件”的分析从公共危机管理的功能来看,公共危机管理是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来防范和化解危机的,其功能是防范、化解危机,把可能的公共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而在“哈尔滨塌桥事件”中,面对公众的强烈呼声,相关机构部门没能够防范和化解这场公共危机,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最终导致了社会上对“哈尔滨塌桥事件”的质疑和不满,可以说“哈尔滨塌桥事件”的危机公关是失败的。

从公共危机的特点来看,对于“哈尔滨塌桥事件”而言,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公共危机。

这个公共危机是非常突发的而且不确定的,造成了极其不好的恶劣影响,对过去稳定状况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不仅有财产损失,而且有人员伤亡,不可避免地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经济上、精神上的损失,也冲击社会的某些核心价值观念,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为当地政府缺乏危机意识,未建立完备的应急体系,导致政府主体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时缺乏统一指导,从而影响了危机的可控性。

前期单方面强调超载。

尽管24日中午的新闻发布会相当及时,但单方面强调事故原因“可能是超载”有失妥当,容易造成推卸责任的印象。

24日新闻发布会后,网友纷纷调侃“超载说”对政府处置事故的公信力有影响。

对责任单位遮遮掩掩。

关于事故桥段的设计、施工与监理单位的质疑贯穿3场新闻发布会。

24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后,就有媒体曝出哈尔滨市建委称无法查询到哪家单位负责事故路段。

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仅仅否认了“找不到施工单位的说法”,但仍然没有公布施工单位。

直到27日下午的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事故桥段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才予以公布。

晚通报不如早通报,对责任单位的问题遮遮掩掩是本次舆情应对的又一败笔。

该事件在当时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反响,激起不同的声音,就都在于当地政府部门未能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在虚虚实实中,各种的猜测和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

显然这并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当然,对于政府本身来说,也并不是好事下面我们对“哈尔滨塌桥事件”以危机公关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点评: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阳明滩大桥垮塌事故发生后,面对公众要求公布施工单位的强烈呼声,哈尔滨市建委工作人员表示“工程指挥部已经解散,无法查询到情况”。

政府危机公关

政府危机公关

一、政府危机公关在公共关系学中,有一种公关叫做危机公关,不管是个人、企业或者是国家(政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怎样公开公正并迅速化解危机,便是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危机公关处理不当,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下降;引发民众恐慌,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严重破坏政府形象,而如果处理得当,会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加民众同政府间的凝聚力,美化政府形象,巩固政府的统治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从“哈尔滨水污染”到“汶川大地震”,从“西藏打砸抢事件”到“新疆‘7.5’事件”,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政府职能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而政府危机公关则又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2003年春天,中国大地特别是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市,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对我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3月份,北京地区的疫情已十分严重,但一方面由于“两会”的召开,另一方面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又对严重的疫情进行了消息封锁,基本上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导致社会谣言四起,人人恐慌。

4月20日是一个转折点。

党和政府在这一天就“非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将“非典”疫情如实、客观地公告天下;分别免去张文康、孟学农卫生部部长和北京市市长的职务;对“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进行免费的治疗和隔离。

4月20日前后,政府的态度和行为截然不同,人民对政府的评价也相去甚远。

下图是北京市民对政府4月20日前后表现的打分情况[1]:1、概念危机与公共危机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危机是指组织发生的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给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

公共危机即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

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反思--以“4·11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

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反思--以“4·11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

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反思--以“411兰州水污染”事件
为例
王能高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随着社会管理的日益复杂化,政府管理的对象、层面也日益多样化,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政府的决策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危机。

“4•11兰州水污染”事件,由于政府部门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原因,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讨论。

本文结合“4·11兰州水污染”事件,反思了政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了政府危机公关的对策。

【总页数】1页(P291-291)
【作者】王能高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4·11”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
2.水污染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3.我国供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以兰州4·11供水突发事件为例
4.网络议程设置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以搜狐无锡水污染事件报道为例
5.都市纸媒的危机传播特征——以兰州自来水危机事件中《兰州晨报》的报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政府危机公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浅析政府危机公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上级政府对 危机 信息的获 取 , 来 自于下级 主要
政 府 的报告 , 某些 时候 , 政府 出于部 而在 下级 门利益 , 送危 机信 息时 , 及 时、 确 , 在传 不够 ; 隹 甚 至迟报 、 漏报和 瞒报 , 致使上级 政府 无法及 时、 准确获得信 息并做 出决策 , 影响了时效。 横 向上 , 力部 门化 、 门利益化 等 不良现 象 受权 部
和媒体 广泛 关注 ,而 在此 次危机 事件 的处理 中, 当地政府 不仅没 有未雨绸 缪 , 没有及 时 也 制定 应急 方案 , 导致 了舆论 “ 一边倒 ” 的结 果 , 好像开发商和政 府相互勾结 , 置群 众利 益于不 顾, 政府诚信和公众利 益都 受到威胁 。
二、 获取或发布的信息不准
影响, 政府 各部 门、 各地 区之 间信 息 交流 有 时
评 论权拱手{ ^, 各种 谣言甚嚣尘 上。最 [ 听凭
典型 的例子就 是 2 0 0 3年的 “ 非典 ” 。以往 , 官 方 处置突发事件 有 “ 黄金 2 4小时 ” 之说 , 即在

六、 应对危机的各类人才不足
是危机公 共人 才不足。 目前 , 多地方 许
些领 导干部 的政治众事 件 习
惯 用“ 兵来将 挡 , 土掩 ” 水来 的强势 态度解 决 。 b ̄ , 事件发展 之初 , B o翁安 t 当地政府 本有 机会 顺利 化解 , 事件 消除于 萌芽状 态 , 然采 将 但贸 取 了强硬 措施 , 公安部 门推上 一线 , 使矛 将 致
盾进 一步 激化 , 事态急剧恶 化 , 失去控制 。 最终 石 宗源怒 斥有关 方面用专 政手段 解决人 民 内
水危机事件、 上海“ 钓鱼执法” 事件折射政府及相关部 门在应对危机和突发性事件 时

政府危机公关

政府危机公关

一、政府危机公关在公共关系学中,有一种公关叫做危机公关,不管是个人、企业或者是国家(政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怎样公开公正并迅速化解危机,便是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危机公关处理不当,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下降;引发民众恐慌,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严重破坏政府形象,而如果处理得当,会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加民众同政府间的凝聚力,美化政府形象,巩固政府的统治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从“哈尔滨水污染”到“汶川大地震”,从“西藏打砸抢事件”到“新疆‘7.5’事件”,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政府职能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而政府危机公关则又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2003年春天,中国大地特别是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市,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对我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3月份,北京地区的疫情已十分严重,但一方面由于“两会”的召开,另一方面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又对严重的疫情进行了消息封锁,基本上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导致社会谣言四起,人人恐慌。

4月20日是一个转折点。

党和政府在这一天就“非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将“非典”疫情如实、客观地公告天下;分别免去张文康、孟学农卫生部部长和北京市市长的职务;对“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进行免费的治疗和隔离。

4月20日前后,政府的态度和行为截然不同,人民对政府的评价也相去甚远。

下图是北京市民对政府4月20日前后表现的打分情况[1]:1、概念危机与公共危机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危机是指组织发生的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给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

公共危机即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

政府公关案例分析

政府公关案例分析

案例一从2005 年11月20日中午开始,在社会上和网络中一直有哈尔滨市近期将发生地皮的传言。

此说法被广大市民竞相传播,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21日上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哈政法字〔2005] 25 号”《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宜布自2005 年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对哈尔滨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检修并停水的时间为4天。

公告发布后,反而更加引发了公众的更多疑虑:地震消息始终未经政府证实,为何要突然停水四天?供水管网检修都是一片一片进行,怎会突然全市同时大检?……于是有关地震、投毒、污染等等传言很快不胫而走,在冰城的大街小巷成几何倍数地传播。

一时间,哈尔滨满城人心惶惶,仿佛全城都处在巨大的不知名的威胁之中,极大地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很快,21日当天下午,哈尔滨市政府又发布了“哈政法字【2005] 27 号”《关于正式停止市区自来水供水的公告》.宜布停水是因为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为保证全市供水安全而采取了停水的紧急措施。

市政府还连夜采取许多应急措施,紧急开采地下水,调集郊县水源、饮用水等保障市场供水。

了解真相后,市民心态趋于平稳,大家赶紧囤水备荒,一场社会危机逐渐平静下来。

请结合哈尔滨市“断水事件”谈谈政府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

分析要点:“断水危机”启示我们,政府遭遇危机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化解策略,或者说采取得当的公关活动。

政府危机公关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1)直面现实,不能回避。

对于危机的到来采取鸵鸟政策是非常不明智的,必须勇于正视到来的困难。

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中,无论对于何种公众危机都应当直面而上,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谋策化略,以切实解决间题作为所有工作的核心。

(2)勇于认错,承担责任。

如果先前政府行为有失当之处,切记不能否认,也不可回避。

任何投机取巧的逃避责任的方法都是不明智的,也会被公众认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新闻意识——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反思地方政府的危机公关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新闻意识——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反思地方政府的危机公关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新闻意识——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反思地
方政府的危机公关
罗忆
【期刊名称】《当代传播》
【年(卷),期】2007(0)1
【摘要】地方政府在重大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强化新闻意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通过大众传媒,形成以政府为信息处理中心的危机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新闻意识素养。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新闻意识
【作者】罗忆
【作者单位】新疆职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0
【相关文献】
1.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4·11”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 [J], 寇庆男;武忠远
2.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反思--以“4·11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 [J], 王能高
3.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发的思考 [J], 吴彦
4.“强力公关”背景下的政府危机公关——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思考 [J], 赵元珂
5.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发布梯度——兼评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发布 [J], 左志富;肖滨(审稿老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政府不能通过信息发布中心将危机信息发布给社会公众。 月 14 11 日, 吉化公司环保处副处长等相关人士曾宣布 “苯在燃烧前有较强的 毒性, 但在燃烧、 爆炸后就在瞬间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对人体没有毒 副作用。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 但可惜的是, 吉林省的 相关部门一直沿用这样的说法, 以致延误了问题解决的最好时机。 危机事件性质不明是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 单 个老百姓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他们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判断难免 会出现误差。所以, 政府在面对危机时, 应该而且必须准确辨析危机 事件的性质, 并以最快的速度把结论告诉广大人民群众, 并向他们解 释清楚。这既是做出正确决策、 找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根据, 也有利于 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接受基础, 有效地抵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充分 证明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对于政府和公众而言, 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隐瞒的做法只会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完备负责的信息系 统, 对于整个城市公共危机的防范与救助工作, 是有着多么重大的意 义的。 (二) 预警系统预警不灵 预警系统是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系统的前哨, 如果能够建立 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系统, 通过对危机风险源、 危机征兆进行 不断地监测, 可以在危机来临前及时地发出警报, 将危机消除在无形 之中。 在吉化爆炸发生之后, 哈尔滨水危机本可以有机会消除或者减 少其影响的。 如果预警系统建设的到位的话, 其信息收集中心应该可 以及时的收集到松花江发生水污染的信息, 并且及时将这一情况通知 到信息分析中心, 最后由警报中心发出警报, 这样可以使哈尔滨市有 着充分的时间应对水危机的发生。 遗憾的是, 由于吉化和吉林省的某 些做法, 以及预警系统的不完善, 使这样的预警没有及时地做出, 造成 了后来严重的结果。有环保人士评说, 即使在这次危机中, 发生爆炸 的吉化双苯厂烧光, 也没有给下游哈尔滨市停水造成的损失大。 预警 系统预警不灵, 则其就相当于虚设, 就这个系统分析而言, 更多的是观 念上的问题, 而不主要是硬件方面的不足。 (三) 预案系统形同虚设 这场危机中同样暴露了预案系统建设的薄弱。 当危机发生时, 吉 林省启动了其所制定的 《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中吉化公司 , 立即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 并将厂区内事故产生的污水全部引入 厂内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切断了污染源。 但是该预案还是存在着一 定的漏洞, 造成了仍然有污染物通过其他的渠道流入了松花江。 且该 预案在危机情况通报方面的规定, 或是缺乏相关规定, 或是没有落实 到实处, 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政法论坛
2007.12
从哈尔滨水事件看政府危机公关

摘 要


(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政府危机公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已成为当今政府行使职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哈尔滨市停水事件出发, 政府 危机公关 预警系统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7)-594-02
政法论坛
非常态的, 这就需要公众的理解和配合。而媒体的报道、 解释和引导 是增进彼此了解的导航员, 是促使公众采取一致行动的催化剂。 媒体 协调功能的发挥是平稳渡过危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此次危机 的前两阶段, 媒体此时悄无声息, 结果导致整个城市在停水阶段一片 恐慌, 各种谣言肆虐, 全市一片质疑声音, 市民不信任政府, 导致社会 恐慌加剧。但随着危机的加速, 媒体在沉默后终于爆发, 从第三阶段 起开始逐渐披露事实真相。 但危机时刻市民如果不信任政府, 不信任 主流媒体势必导致谣言四起, 危机恶化。随后, 媒体不断报道政府的 正面事迹, 并在后来的报道中为政府解释, 当时正值哈市旅游旺季, 松 花江水污染会直接导致该市经济下滑, 而且不断追踪报道政府为市民 提供免费纯净水、 食物, 开凿地下井, 派遣人力, 物理治理松花江…… 使市民渐渐消除对政府的敌意和不信任, 开始相信政府在竭力采取措 施应对危机, 开始逐渐配合政府。 在恢复供水后, 市民还是心存疑问, 怀疑自来水是否可以放心饮用, 此时媒体刊登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已亲 自喝下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 以示全市供水可以安全饮用。 此类引 导在危机时期连通政府与公众, 使彼此互相理解、 互相信任, 共度难 关, 充分发挥媒体的协调功能, 平息了社会恐慌。协调功能的充分发 挥使危机时期的紧张气氛得以缓和朝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 政府危机公关对策 危机因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往往令人措手不及。与日常公关 相比, 危机公关具有很大的时间压力和舆论压力, 要求政府调动各种 资源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不断满足公众的知情 权, 以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为此, 争取必须从长远出发并站在全局 的高度建立危机处理的应急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 强化官员的危机管 理意识, 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具体要求政府做到以下几点: (一) 转变公共行政管理理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找准自己的职能定位, 更多 地为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工作。 政府不能再以单纯的管 理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而是要更多地从人民的视角出发, 从市场因 素考虑, 尊重个体权利、 提供社会服务, 告别传统的指挥式的、 命令式 的管理。 (二) 建立危机公关传播机制 完善的危机公关传播机制可以保证公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立负 责危机公关传播工作的专门机构刻不容缓。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经 验教训表明,控制危机的最低成本手段就是制定详尽的危机应对机 制, 这其中就包括了危机传播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的危机应对机构往 往都有一个重要的部门—新闻中心, 专门负责危机信息的对外发布工 作。 (三) 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危机因具有高度的破坏性而天然地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激起 他们的兴奋情绪。对此, 若引导得好, 会向着危机管理的有利方面发 展; 引导不好, 则有害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媒体既是公众情绪的风向 标, 也是公众情绪的催化剂。为此, 政府要充分发挥媒体在危机公关 中的沟通作用。媒体不仅可以及时监视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各种潜 在因素, 而且在危机公关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起到了沟通 信息、 疏导情绪的积极作用。 公开透明的媒体报道既可以缓解民众的 紧张, 也可以使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2007.12
在吉化消防支队领导案头, 有着相当详尽的双苯厂突发灾害应急 预案, 不过实际情况显示, 有着 1300 名职工的双苯厂, 只有南面的一 个出口可以供消防车进出, 而爆炸起火的位置附近最可只能容下 5 辆 消防车。 于是危机发生当天, 看到的场面是前来救援的消防车辆多达 而绝大多数只能排在工厂外的马路上待命。 由此可见, 该预案 60 辆, 实际上并没有通过演习等方式进行过检验, 这样的预案实际上并不能 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系统的一个重要环 节, 如果该系统不能发挥其作用, 则危机发生之时, 就无法迅速的作出 正确的反应, 对于危机救助而言, 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 掌握舆论主导权, 发挥媒体公共职能 危机事件中媒介发挥着信息传递、 引导舆论、 协调功能、 舆论监 督、 危机预警等社会职能, 其功能发挥的好坏直接会影响着危机事件 的进展与最终的解决。 可以说, 危机事件中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此次污染事件中, 媒体的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发挥信息传递职能, 确保传播渠道畅通, 使危机逐步透明化 1. 危机事件中, 民众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发生和政府做了 什么, 大众传播媒介便成为获取这些信息的最有效、 最权威的途径。 真实信息的及时传递应该成为媒介在危机事件中最重要、 最根本的一 项社会职能。这项功能在水危机事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松花江 水危机爆发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媒体对水污染一事普遍沉默, 信 息传递职能缺失导致社会上流传着各种谣一言, 地震谣言随之而来, 人们开始疯狂抢购, 储存粮食, 逃离城市, 不信任媒体, 埋怨政府。但 当危机报道进入第三阶段, 信息逐步公开, 信息传递职能恢复正常。 当地报纸增刊增版, 电视台新闻节目 24 小时滚动报道, 网站随时更 新, 媒体全副武装, 整装上阵。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采取红、 绿 黄、 及时预警的方式告知受众水质近况。 包括在停水期间如何买水, 如何 购买食物, 如何在外用餐, 媒体都在每天的新闻中一一报道。据当地 的百姓说,那段时间无论男女老少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视看新闻 ……在危机时刻, 迅速及时地报道无疑给受众吃下了定心丸。 引导舆论, 帮助受众平稳渡过危机 2. 媒介是传递舆论信息的重要渠道, 是舆论信息的载体。 但是大众 传播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 不是被动、 机械地负载舆论信息, 而是积极 主动地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 积极主动地选择舆论、 引导舆论。公共 危机事件中, 公众的社会心理处于恐慌状态, 极易被一些负面信息和 谣言所左右, 甚至导致非理性的行为, 产生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松花 江水污染事件进入第三阶段后,媒体逐渐开始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作 用, 使混乱不堪的城市逐渐恢复理性, 平稳度过危机。由于市民普遍 处于惶恐当中, 媒体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使受众态度逐层变化, 从最 初的不信任、 将信将疑渐渐变得深信不疑, 紧紧跟随媒体。当人们对 危机感到不安时, 媒体详细报道危机的原由、 进展, 引导受众度过难 关; 当人们对危机过后的生活感到迷茫时, 媒体用正面的讯息加以引 导, 帮助受众平稳的度过危机; 当人们对政府不信任, 开始怨声载道 时, 媒体加大对政府的正面报道, 塑造亲民诚实的领导人形象, 使受众 逐渐理解政府善意谎言下的良苦用心, 渐渐对政府消除敌意, 信靠政 府。 危机中的舆论引导是平稳渡过危机, 维系危机朝良性方向发展所 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发挥协调功能, 积极配合政府平息危机 3. 危机时期是一个非常态的时期, 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可能是体的作用. 并提出政府危机公关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63
一、 事件回放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 “哈政法字[2005 2005 年 11 月 21 日上午, ] 25 号” 《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 告》 宣布自 2005 年 11 月 22 日中午 12 时起, , 对哈尔滨市区市政供水 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 检修并停水的时间为 4 天。 这一原因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因为对一个城市来说, 水是不可缺少的, 一旦停水, 意味着整个城市将停止运行, 是极其严重的城市危机事件。 这样的公告, 显然不利于哈尔滨各级组织和市民充分做好准备, 应对 迫在眉睫的危机。 因此在公告发布后, 民众的恐慌非但没有消除, 反而一时间人心 惶惶:于是有关地震、 投毒、 污染等等传言很快不胫而走, 在哈市的大 街小巷广为传播, 一些市民采购储藏食物甚至带帐篷户外过夜。 面对这种情形,21 日下午,哈尔滨市政府又发布了“哈政法字 [2005 ]27 号” 《关于正式停止市区自来水供水的公告》 宣布停水是因 , 为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 为保证全 市供水安全而采取了停水的紧急措施。 第二次公告终于道出实情, 在 危急时刻道出实情, 可以让人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这显然是正确的 选择。 至此, 市民心态才趋于平稳, 大家赶紧囤水备荒, 一场社会危机 逐渐平息下来。 二、 事件分析 重所周知, 吉林双苯厂爆炸是发生于 2005 年 11 月 13 日, 哈尔滨 的停水公告是在 11 月 22 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出的。在 10 天时间 里, 当地民间已经有哈市水源因此受到污染的流言, 同时也出现了居 民自动停止使用自来水而在市场上抢购净水的风波。 尽管如此, 当地 的环保监测部门并没有能够在短时间内, 及时对水源加以监测并将结 果公之于众, 以致于在这 10 天的时间内, 面对政府部门的沉默, 公众 不得不自发地在恐慌中采取自救措施。 应该说, 这种社会现象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出地方部门在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上存在相当的缺陷。 于此同时, 这又是一次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公共危机。 吉林石化方 面在事件初期斩钉截铁的否认爆炸污染了水源, 由此导致的各种应急 措施和信息公开的滞后带来了更大的公共危机。 由于信息滞后, 一次 安全事故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大规模的公共危机。 在全球化背景下, 每个城市都有可能遇到此类或相关的突发危机 事件, 通过此次哈尔滨市的 “停水事件” 可以透视哈尔滨市政府的危机 公关能力, 其表现有欠缺处, 也有值得褒奖处。现分析如下: (一) 信息系统运转不畅 在这次危机中暴露最大的问题之一, 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