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物之坡塘306号墓

合集下载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群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漓渚镇境内,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古墓群遗址。

该墓群包括11处越国贵族墓葬,其中水竹庵桥头越国贵族墓、陶山越国贵族墓、小馒头墩越国贵族墓、面前山越国贵族墓、下平地越国贵族墓、宋家山越国贵族墓、庙前山越国贵族墓、乌龟山越国贵族墓、前山越国贵族墓、将台山越国贵族墓等10处墓葬位于平水镇境内;倒骑垅越国贵族墓位于漓渚镇境内。

这些越国贵族墓葬的形状和结构各不相同,其中“中”字形墓有6座,“甲”字形墓有13座,刀把形墓有5座。

这些不同类型的墓葬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越国历史和文化的宝贵信息。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群于2002~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原绍兴县文保所(柯桥区文保所)多次对绍兴越国贵族墓群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勘探,掌握了绍兴越国贵族墓的分布、形态及保存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墓葬对于研究越国史、越国都城史、越国的国情国力、越国的葬制和葬俗,乃至越国时期的多角度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国家文物局关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绍海塘局部异地迁移保护项目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绍海塘局部异地迁移保护项目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绍海塘局部异地迁移保护项目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2.03.22•【文号】文物保函〔2022〕208号•【施行日期】2022.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绍海塘局部异地迁移保护项目的批复文物保函〔2022〕208号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再次上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绍海塘局部异地迁移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浙文物〔2021〕22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绍海塘局部异地迁移保护项目。

一、对所报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补充开展考古工作,全面核实拟迁移段海塘本体的形制及保存情况,记录环境信息,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翔实依据。

(二)深化异地迁移方案。

深化航道与海塘交汇处相关设计与施工方案,减少工程开挖对海塘本体的损坏。

进一步完善土塘套箱提取方案,尽可能保留完整的海塘截面。

细化迁移工程技术路径及相关要求。

对异地迁移保护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记录,制定专项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深化展示利用设计。

进一步深化航道与海塘交汇处的截面设计,采用恰当手段对海塘走向和截面进行现场展示、标识。

细化完善迁移新址场地、保护设施及景观设计内容。

二、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以上意见对所报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后实施。

三、施工前请你局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工地现场布置管理、岗前培训、围挡和支护等各项准备工作。

施工中请加强协调和项目监管,及时开展项目检查,督促项目管理单位和方案设计单位加强施工全过程指导,督促项目施工单位严格遵守文物保护项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组织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

四、项目竣工后,由你局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严格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群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是绍兴地区保存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群之一。

这座陵墓群见证了越国王朝的辉煌历史,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葬礼习俗的重要史料。

越国王陵和贵族墓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

据史书记载,越国是越族的一个分支,据说建国于公元前2世纪早期。

越国的国王都是越族的首领,在当时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越国王陵即为越国的君主陵墓,主要分布在现在的绍兴市越城区一带。

越国王陵和贵族墓群在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特点。

这些陵墓一般都是由陡岭、溪流和湖泊所环抱,形成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墓群的核心区域主要有越城昭陵、西湖武陵、黄鹄、丘幕和屈麪陂等,其中越城昭陵是最为重要的一处。

越城昭陵是越国第一代国王肆凤的陵墓,坐落在绍兴市区越城镇办事处北阁村。

这座陵墓建于公元前493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越城昭陵的总面积达到了300多亩,是一座庞大的陵墓群,包括了国王、王后和贵族等的陪葬墓。

陵墓的建筑风格与周代帝王陵墓相似,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墓道、墓门和墓室。

越城昭陵的墓道是由多条长廊组成的,长达数百米,道路两旁装饰有石栏杆和石柱。

墓道的顶部覆盖着石板,保护了墓道不受风吹雨淋。

墓道的一侧有一座出水井,用来为陵墓提供灌溉水源。

墓门是越城昭陵的主要入口,通常高大庄严,由巨石组成。

墓门的后方是一座宽阔的墓室,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间墓室可能是越国国王的内室。

除越城昭陵外,越国王陵和贵族墓群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陵墓,如昭陵附近的武陵和黄鹄陵。

武陵是越城昭陵的侧陵,是越国的第二代国王武庚的陵墓。

黄鹄陵是越国的第三代国王黄鹄的陵墓,位于越城昭陵的西侧。

这些陵墓或者是与越国王家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或者是与过去的越国国王有着密切的政治联系。

越国王陵和贵族墓群的保存状态相当完好,但经过多年的淤积和植被覆盖,部分陵墓已经被掩埋。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绍兴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中国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绍兴市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代表着绍兴市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人们了解绍兴市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介绍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重要性,以便更好地了解绍兴市的历史和文化。

一、中兴宫中兴宫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市心南部,是福昌禅寺的重要建筑,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宫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为福昌禅寺的讲堂,后经多次重修扩建,成为一座华丽而巍峨的建筑。

中兴宫的主体建筑面积达到2600平方米,整座建筑共有五进,建筑风格典雅高贵,是古代建筑中的精品之一。

中兴宫附近有许多历史名胜,如兰亭文化景区、绍兴市博物馆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

二、东湖古建筑群东湖古建筑群位于越城区东北部,是绍兴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许多历史名胜,如蕉庵、大清雅堂、天下名刹、地下宫殿等,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东湖古建筑群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绍兴市的重要文化遗产。

这里环境优美,古木参天,让人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三、古越砚文化博物馆古越砚文化博物馆位于越城区兰亭文化景区内,是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砚。

古越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也是浙江省的特产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古越砚文化博物馆集砚之美、砚之历史、砚之文化于一体,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良好平台。

四、胜利桥胜利桥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南部,是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绍兴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胜利桥是诸暨溪上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胜利桥的拱石造型独特,为绍兴市古代桥梁中的佼佼者。

桥头有五根石柱,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为明清文化艺术的珍品。

胜利桥自然美景独具,沿岸垂柳依依,蒹葭摇曳,及其优美的建筑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和拍照留念。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导语: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市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作为中国古代越国的首都,绍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保存着许多历代王陵及贵族墓,这些古老的陵墓见证了越国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全面评估和探讨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的价值,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的历史和背景1. 越国的兴起和发展越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古代的一个小国家。

相传越国始于夏朝末年,兴起于春秋时期,发展于战国时期。

越国曾经多次与邻国吴国、楚国等进行战争和外交斗争,同时也吸收了周边文化的影响。

2. 绍兴作为越国的首都在越国的历史中,绍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史书记载,绍兴是越国的首都,并且是越国君主的住宅区域。

在绍兴,越国的君王和贵族们建造了许多宏伟的王陵和墓地,这些王陵及贵族墓见证了越国的繁荣和地位。

二、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的价值评估1. 历史价值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作为越国历史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些陵墓记录了越国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对于研究古代越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 文化价值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展示了古代越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陵墓中的墓志铭、雕塑和墓室内的文物等,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和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 艺术价值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的建筑和装饰艺术,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与创新。

建筑中的石雕、彩绘、瓦片等,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4. 教育和研究意义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宝贵资源。

通过研究这些古墓,可以深入了解越国历史、古代文化和艺术,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的探秘之旅1. 参观越国王陵及贵族墓对于喜欢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参观越国王陵及贵族墓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在绍兴,游客可以亲身感受越国的历史底蕴,欣赏古代文物和艺术品,了解越国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吴越地区的东周墓(新)

吴越地区的东周墓(新)

第三节 吴越地区的东周墓长江下游一带,在两周时期属吴、越两国所辖。

吴国自商末周初建国,至春秋末年(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所灭,约历700年左右的时间。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大体以太湖一带为界,吴国位于越国西北方。

吴国在春秋中晚期国力最强盛时,曾据有今江苏大部,上海、安徽和浙江的一部分。

越国在灭吴后,曾一度北上称霸,疆土有今浙江北部、江西东部、安徽南部、江苏大部及山东南部。

进入战国后,越国国势渐衰,约在公元前306年灭于楚。

由于吴文化和越文化地域分布与文化面貌近同,相互关系密切,因而两者常被并称为吴越文化。

这种文化上的近同在墓葬制度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例如,盛行以平地掩埋、堆土成墩为特征的土墩墓和土墩石室墓,就是为吴越文化所共有的一种特殊葬俗。

但自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晚期以来,在与中原文化和楚文化日趋频繁的交流中,这种富有特色的传统葬俗开始衰落,土墩墓或土墩石室墓逐渐为竖穴土坑木椁墓所取代,随葬制度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最突出地表现于等级较高的大型墓葬中,而中小型墓的形制结构与随葬习俗则变化不大,基本上固守着“平地起封”、以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随葬的文化传统。

我们从大型墓葬形制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东周时期吴越文化的埋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又受到中原与楚文化葬制的强烈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感的新的地域特色。

本节对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埋葬制度的综述与分析,即拟以此区的大型墓葬为重点来展开。

吴越地区东周时期的大型墓葬,大多葬于山脊或高地上,仍保留了西周以来墓室上堆筑封土的传统。

封土墓的封土底径一般在20~30余米之间,大者可达60~70米;高3~6米,个别的高达8米以上;皆一墓一墩。

无论有无封土,墓葬都下挖有或深或浅的墓坑而以深坑居多,墓坑一般长4~15米余,最长的达40余米;墓向多为东西向;有的有墓道、漆木质葬具或人祭人殉;一般随葬青铜礼乐器、车马器和兵器。

这些墓葬的周围一般都分布有成群的中小型墓葬,形成规模不等的墓葬群。

春秋徐器与徐人活动地域初探

春秋徐器与徐人活动地域初探

历史地理第十辑春秋徐器与徐人活动地域初探李家和徐国是春秋时期一个较为强盛的国家。

关于古代徐国的历史情况,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语焉不详,给后人对此一问题的探求,带来诸多不便。

除了徐旭生先生所著《中国古代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有专门章节论述徐偃王问题外,其他多只是一鳞半爪,而材料又多局限在文献资料方面。

清代以来,春秋徐国铜器在各地陆续发现,使我们今天有可能运用这些考古资料,结合古文献资料,综合性研究春秋徐国的有关问题。

本文将在列举春秋徐国铜器发现的基础上,对春秋时期徐人活动地域作初步探讨,误漏之处定会不少,切望历史地理和考古学界同仁指正。

一、春秋徐国铜器的分期春秋时期,文献上岀现徐国的记载,是始于《左传》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8年儿 “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这时正值春秋中叶之际。

由于无春秋初年徐国铜器出土,加之文献缺乏,故这一阶段徐国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春秋中叶以后,文献中有关徐国的记载渐多,一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末,这在《春秋》、《左传》中反映得比较清楚。

简言之,在公元前七世纪后半期前后,是徐国国势最为鼎盛的时期,它与齐通婚修好,南收江、黄、道、柏、弦、六、蓼、英等诸小盲,公元前657年取舒,几乎囊括了今安徽的淮南、江北的广大刘诗中地域,势力达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的边境上,在安徽北部、河南东南部与楚相争,直到前七世纪末,楚庄王十三年(前601年)“楚为群舒叛故,伐舒蓼,灭之。

楚子環之,及滑泅。

盟吴、越而还”(《左传》宣公八年)。

终于把徐人势力赶出了群舒之地,迫其南下,然徐国仍存在,且一直延续到前六世纪之末。

春秋中晩期铜器大多在东南地区发现,现将部分该时期徐器予以辑录,以补史载不足。

春秋中期(约前七世纪)△安徽舒城徐器群:总计21件。

1959年9月出于城郊龙舒乡凤凰咀一墓葬中,可分食器、酒器、杂器三类。

器形有兽首鼎、铉鼎、鬲、盂、蜡、小鎗、盖形器、盘形器.浅盘、角状器、曲尺形器、笔架状器、扁平条状器等,其中的铉鼎形制,颇与齐侯鼎相似$纹饰有波纹、窃曲纹、蟠虺纹、蟠龙纹、斜角对称云纹和云雷纹等,具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铜器花纹特征,和新郑铜器的纹饰相类似。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5.12.26
•【字号】绍政发〔2005〕90号
•【施行日期】2005.12.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绍政发〔2005〕9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政府同意市文物局、市规划局重新划定的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现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文物保护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违反规定的建设。

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说明及图纸由市规划局、市文物局另行印发。

附件: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附件
范文澜故居等三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徐夷迁徙考

徐夷迁徙考
涂山一带有不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其中涂山之南数公里的禹会村 (禹墟) 有 一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的遗址, 尽管破坏严重, 但从出土器物仍可看出其既有自身特色, 又受龙山文化影响的痕迹, 与涂山氏的地望、 时代都是吻合的。 在离此不远的固镇县 马楼南城孜更发现面积达 20 万平方米的同类遗址①, 很可能就是涂山氏居民活动的遗 存。
伯益的后裔除了留居淮北者外, 其中一支北迁和西迁, 秦人及赵人即其后裔。 其 迁徙路线大体是可考的。
商代时, 河南温县一带有徐人定居。甲骨文有“于 亡灾”③ 的记载。吴泽先生说: “温县北数里有徐堡, 即徐, 即徐堡。”④ 按: 如前所述, 徐之本字“余”即为“构 木为巢”的干栏式建筑之象形, 故从古文字演变规律来看, “余”字加义符“木”变为 “ ”, 与其加义符“水”、“彳”、“邑”演变为“涂”、“徐”、“ ”等道理是一样的, 并 未改变它的本义。所以这里的“ ”确实就是“徐”。这一带属商王田猎区, 故田猎卜 辞有不少关于 (徐) 地的记载。 例如:
所以, 涂山氏不仅为夏代以前的徐夷, 不仅为舒夷之祖先, 而且也是淮夷的祖先, 并且涂山氏的首领就是皋陶。 这从皋陶所活动的地域与涂山氏地望相合, 也可以说明 这个问题。
《路史·后记七》说皋陶是少 氏曾孙 (少 氏为嬴姓) , 被舜封于皋。《史记·夏 本纪》之《集解》引《帝王世纪》云: “皋陶生于曲阜。”皋陶所封之皋当即其生地, 少
·6·
徐夷迁徙考
腾的材料分析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徐人的图腾当为鸠。1981 年在浙江绍兴市坡塘狮子山出土一批徐人铜器中, 最珍
贵的是一座小铜屋模型, 屋顶上立一柱, 柱头有一只鸠鸟①。徐人之祖伯益之父皋陶之 “皋”字, 正是鸠鸟之义。 郝懿行《尔雅义疏》之《释鸟第十七》云: “《方言》云: ‘鸠, 自关而东谓之 ; 其 鸠, 谓之 。’《说文》: ‘ , 祝鸠也。’《左传》昭公 十七年: ‘祝鸠氏, 司徒也。’……陆玑《诗义疏》云: ‘ , 今小鸠也, 一名 鸠。幽 州人谓之皋 , 梁宋之间谓之隹, 扬州人亦然。’”皋陶之 “皋”即来源于其族图腾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时名“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其前身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组,1962年与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合署办公。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工作职责本所主要承担浙江省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负责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任务。

在配合基本建设的前提下,坚持以科研为主,紧紧围绕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瓷窑址考古、吴越文化研究等优势课题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尤其是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方面,其成绩更为学术界所瞩目。

先后开展了余姚河姆渡遗址,余杭反山墓地、瑶山祭坛、汇观山祭台、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湖州钱山漾遗址,桐乡罗家角遗址,嘉兴马家浜遗址、南河浜遗址,遂昌好川墓地,萧山跨湖桥遗址,绍兴印山越国王陵、坡塘306号墓,长兴便山土墩墓群,杭州雷峰塔遗址,以及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的重要考古发掘。

其中多项发掘工作被评为各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或获得国家文物局的田野考古奖。

特别是“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南宋龙泉窑遗址的勘探与发掘”,更获得“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殊荣。

此外,在地上文物的保护和古建筑的维修设计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如湖州飞英塔、武义延福寺、海宁海神庙、绍兴古纤道、杭州胡雪岩故居的维修工程设计,以及苍南蒲壮所城、良渚遗址群六处展示点的保护规划设计等,均获得专家好评。

主要荣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出版学刊(不定期)四期,主编的《河姆渡文化研究》、《良渚文化研究》、《浙江考古精华》、《世纪雷峰》、《好川墓地》、《印山越王陵》等也已出版。

尚有多部考古发掘报告即将问世。

该所1985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进事迹简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现有编制70人,在编人员58人(专业技术人员54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37人。

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初步研究

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国古文学与天文考古学。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

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初步研究冯 时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遗址新近出土红陶人像,其体形完整,姿态生动,不同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的静默偶像,而呈现出动态的灵动形象,无论对艺术史抑或早期文明史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陶人像高55厘米,头上盘发,额顶似着横置的发饰,面容哀肃,口部圆张作呼叫状,跽坐,躯干微前倾,双乳微凸,双手交于前,右手握住左腕(图1)〔1〕。

其整体造型特征鲜明,对了解人像的性别与身份具有直接的帮助。

以下就这两个问题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 人像的性别敖汉红陶人像的性别当为女性。

或许有学者认为,人像的乳房未被特别强调,尤其与红山文化已经发现的女像相比,其女性特征似乎并不明显,这的确是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女性性别标准的确定,古人的观念与今日不同,他们并不以强调乳房的丰满作为女性唯一的性别特征,因为乳房是男女两性共有的器官,而且何谓丰满,其程度也不易判定。

所以古人仅对怀孕之中或生育之后的女性适当夸张地表现其乳房,而具有这一特征的女性其实只代表着女性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形象,这便是中国传统“母”的概念的缘起。

甲骨文、金文的“母”字作“”形(图2-5~8),以两点标示女性的乳房,即充分反映了这一事实。

《说文·女部》:“母,牧也。

从女,象怀子形。

一曰象乳子也。

”很明显,“母”字表现乳房其实正体现了女性孕育阶段乳房渐丰的生理变化。

因此,红山文化以往发现图1 敖汉陶人像 图2 甲骨文、金文“女”、“母”字 1~4.女(《甲》2356、《后上》6.7、 女帚卣、者女甗) 5~8.母(《燕》 579、《簠帝》236、母辛卣、 母 辛簋)12345678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4期51的孕育女像,如果准确地判定其性质,其实都应属于母性的形象(图3),而并不宜泛指为女像,而牛河梁遗址发现的乳房残件〔2〕,其所表现的女像性质也应属于母之形象。

新见相州韩氏韩肖胄家族墓志考释

新见相州韩氏韩肖胄家族墓志考释

宋故通仕郎韩公之柩 公讳 卿,字 裕 道,相 州 安 阳 人。曾 祖 治,故 中 大 夫,赠 太 师;祖 肖 胄,故 资 政 殿 学 士,左太中大夫,赠太师;父!,故右承议郎、 两浙路转运司办公事。公于淳熙八年岁次 辛丑五月丙子朔初九日甲申,卒于会稽之私 第,享年三十有五。公娶吴氏,先公 八 月 而 亡。男二人:"、#,女一人,皆幼。以是年八 月乙巳朔十六日庚申葬于会稽县净胜山昌源 之原,同吴氏之穴也。
宋沿海制韩公之墓 公讳隽卿,字敏道,相州安阳人,魏郡忠 献王五世孙也。曾祖治,少师;祖肖胄,资政 殿学 士、左 太 中 大 夫,赠 太 师;父 参,朝 请 大 夫。嫡母张氏,宜人;所生母陈氏。绍兴二十 一年闰四月廿七日生,以祖任至通直郎,赐五 品服。绍熙二年三月十七日,卒于制司官所。 六月初七日,葬会稽县五云乡之原。娶梁氏。 女二人,长适朱中藏,次尚幼。
韩琦的幼子是韩嘉彦曾尚神宗第三女齐国公主官拜驸马都尉韩嘉彦的幼子是韩诚而韩26殷都学刊2018年秦元穆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上德恭淑韩皇后条作吴元穆王
新见相州韩氏韩肖胄家族墓志考释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相州韩氏是在宋代政治生活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家族,而韩肖胄家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支派。由于 传世文献的不足,后人对韩肖胄家族的内部情况及其在南宋政坛上的作用知之不详。文章通过新发现的韩肖 胄家族的五方墓志。深入剖析了韩肖胄家族的子嗣情况。纠正了前人的不少错误。补充了前人忽略的不少细 节。同时。对韩肖胄家族的墓葬地和居住地作了合理的推测,对韩肖胄家族的婚姻状况及其对韩肖胄家族的 政治影响也作了揭示。
府司录”,“徽 宗 问 其 家 世,赐 同 上 舍 出 身 ”,后 又 “诏除直 秘 阁、知 相 州,代 其 父 任 ”②。 南 渡 后,韩 肖胄从 事 的 主 要 是 宋 金 和 谈 事 宜。绍 兴 三 年 (1133年),高宗特命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为端明 殿学 士、同 签 书 枢 密 院 事、充 大 金 军 前 奉 表 通 问 使,以执政身份出使金国。这次出使的成果未能 令高宗满意。此后几年韩肖胄即外任地方官和闲 差。绍兴八年(1138年),又复任签书枢密院事, 充大金奉表报谢使。回国后,“除资政殿学士、知 绍兴府。寻奉祠,与其弟膺胄寓居于越几十年”, 卒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年七十六”③。这一 点也可从第 四 方 《有 宋 支 盐 修 武 韩 公 圹 志 》中 得 到证明:“父肖胄,太师秦元穆王,繇西府帅越,因 家焉。”“西府”指枢密院,韩肖胄曾任签书枢密院 事,故称西 府。 “帅 越 ”实 指 出 知 绍 兴 府,因 绍 兴 知府 例 兼 浙 东 安 抚 使,而 安 抚 司 又 称 帅 司,因 此 “繇西府帅越”实际上只 是 表 明 出 知 绍 兴 而 已。 从《宋史》韩肖胄本传看来,似乎移居越中的只有 韩肖胄、韩膺胄两人,但是相州韩氏移居越中的实 际上远不止此两人。据《羊山韩氏宗谱》(民国 20 年昼锦堂铅 印 本 ),韩 肖 胄 出 知 绍 兴④,与 其 弟 韩 肯胄、韩肤胄、韩膺胄始居于越[2]。这可从第 5方 墓志《宋监岳迪功韩公之墓》的“曾祖肯胄”一句 得到证明。或许韩肤胄移居越中比韩肖胄更早, 据宝庆《会稽续志》卷二《提刑题名》,韩肤胄建炎 四年(1130年)三月以朝散郎出任浙东提刑,七月 致仕,或许此时韩肤胄就已经移居越中。其实相 州韩氏移居越中的还不止这些,在传世文献中至 少还可以找到一则韩仙胄 “家 于 会 稽”的 记 载。 不过,这 个 韩 仙 胄 到 底 属 哪 一 支,目 前 尚 不 能 确 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五戊集《黄胖诗》: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绍兴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绍兴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绍兴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1.23
•【字号】绍政发[2011]5号
•【施行日期】2011.01.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绍兴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通知
(绍政发〔201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对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在遴选和评估的基础上,市政府同意市文物局提出的绍兴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予公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

关于绍兴印山大墓墓主问题的探讨--兼说绍兴306号墓的国属问题

关于绍兴印山大墓墓主问题的探讨--兼说绍兴306号墓的国属问题

关于绍兴印山大墓墓主问题的探讨--兼说绍兴306号墓的国
属问题
董楚平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绍兴印山大墓出土遗物的年代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之间.在目前已知的同时代的南方墓葬中,印山大墓的体量最大,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奇特与复杂.结合越国历史,它绝对不可能是春秋时期的允常之墓,而只能是战国时期某位越王之墓,具体王名尚难确定.若参考诸位越王的传世铜器情况,以者旨于赐之墓的可能性较大.绍兴306号墓形制与印山大墓迥异,应该是徐墓,不是越墓.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董楚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杭州,31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1.41
【相关文献】
1.绍兴306号墓国属问题研究——兼及浙江除偃王传说 [J], 董楚平
2.印山大墓应是越王勾践自治冢--绍兴印山越国王陵陵主新考 [J], 葛国庆
3.试论徐州狮子山汉墓墓外设施与墓主问题 [J], 刘尊志
4.绍兴印山大墓的若干问题——读《印山越王陵》札记 [J], 孙华
5.浙江绍兴印山大墓墓主考证 [J], 田正标;黎毓馨;彭云;陈元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青铜器铭文的装饰功能

浅谈青铜器铭文的装饰功能

浅谈青铜器铭文的装饰功能杨远(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摘要:商周青铜器的铭文具有重要的书史性质,从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组成元素看,它也是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装饰功能。

而青铜器铭文的这种装饰功能,也有连续的发展过程:其滥觞于史前的刻画符号,在商、西周时期得到初步的发展,到东周时期达于繁盛,东周以后逐渐装饰于玉器、铜镜、瓷器等其它器物上,成为我国古代装饰艺术的一道独特风景。

关键词:青铜器;图形文字;铭文;装饰中图分类号:K8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62(2011)02-0036-04青铜器在过去,最为学术界关注的内容就是其上的铭文,因为它有重要的“书史”性质,为古文字学者、考古学者、历史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信息,学者们也大多热衷于对这些特殊文字的考释,毋庸置疑,这些文字确实为我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并且取得了重要成绩。

但谈到青铜器装饰艺术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些文字,尤其是一些器物表面的铭文,除了它本身的纪念“书史”性质外,它也是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青铜器铭文的装饰性,学者们也早有认识,如郭沫若先生在谈及栾书缶铭文时指出:“凡此均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

”[1]唐兰先生也曾提出:“把铭刻作为图案或夹在图案中间,或写成带图案意味的鸟虫书及其它形体,以及嵌金银,嵌绿松石,也都为的是美观的目的。

”[2]但均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研究有待深入,下面就青铜器铭文装饰的滥觞和在商周时期的发展概况做以简要的系统分析,权作抛砖引玉。

一、铭文装饰功能的滥觞———史前的刻划符号这种铭文(或刻符)性装饰,是在继承史前陶器的刻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杨晓能先生近年也提出:“(商周青铜器上的)有些图像既可作为图形文字又可作为铜器装饰,继承了史前传统。

”[3]过去学者多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史前陶器的刻符做了系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史前陶器刻符同样具有美化陶器的作用,也就是具有装饰性。

国家文物局关于绍兴越国贵族墓群—将台山越国贵族墓山体边坡抢险加固工程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绍兴越国贵族墓群—将台山越国贵族墓山体边坡抢险加固工程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绍兴越国贵族墓群—将台山越国贵族墓山体边坡抢险加固工程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6.09.21•【文号】文物保函〔2016〕1605号•【施行日期】2016.09.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绍兴越国贵族墓群—将台山越国贵族墓山体边坡抢险加固工程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6〕1605号浙江省文物局:你局《关于上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越国贵族墓群之将台山越国贵族墓山体边坡抢险加固设计方案的请示》(浙文物发〔2016〕16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绍兴越国贵族墓群—将台山越国贵族墓山体边坡抢险加固工程方案。

二、所报工程方案应做以下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一)进一步细化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边坡对文物本体的影响程度分析,补充详细的加固工程设计依据。

(二)进一步校核加固结构的安全性,应对回填土进行夯实,防止较松散的土体固结下沉使加固结构失效。

同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考虑经济合理性,适当控制锚杆长度。

(三)边坡较陡部位坡面绿化建议种植根系较深、覆盖率较大的植被。

(四)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减小机械振动,避免局部超挖,防止引起边坡失稳对墓葬造成损害。

同时,应加强施工期和施工后的监测,以确保文物本体安全。

(五)进一步校核工程预算,科学编制预算,应严格控制成本,并充分考虑后续维护成本。

三、请你局指导方案设计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制定科学详细的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经你局核准并完成相应的审批手续后实施。

施工中,请你局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安全。

国家文物局2016年9月21日。

论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的越文化与楚文化

论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的越文化与楚文化

第23卷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3N o.22006年5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f Suzhou (S ocial Science )May.2006论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的越文化与楚文化Ξ叶文宪(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苏州215009)摘 要:“吴文化”和“越文化”是指吴人和越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所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

春秋末年吴国灭亡以后吴地的吴文化就被越文化取代了,战国中期越国被楚国灭亡以后吴越地区的越文化又被楚文化覆盖了,所以在战国时期我们在吴越地区只能见到越文化和楚文化的遗存了。

通过对战国时期吴越地区越文化和楚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到一个地区的文化是怎样随着人群的流动而变迁的,因此用一个固定的词例如“吴文化”或“越文化”来称呼这个地区前后更替变化的文化是不合适的。

关键词:战国;吴地;越地;越文化;楚文化中图分类号:K 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6)02-0091-06一、文化与区域文化的界定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这个词包含着三层意思:所谓“文化水平高”或“文化水平低”的“文化”是指“识文断字”,实际上应该叫做“受教育程度高”或“受教育程度低”;所谓“有文化”或“没文化”的“文化”是指“知书达礼”,实际上应该叫做“有教养”或“没教养”;只有文化学和考古学所说的“文化”才具有其真正的含义———是指社会上和历史上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所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

根据“文化”的定义,“吴文化”和“越文化”当然应该是指吴人和越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所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

因为吴人和越人曾经生活在今天苏南和浙江一带,所以后来的人们就把那里叫做“吴”和“越”,于是“吴”、“越”就又成了地名。

春秋末年吴国被越国灭亡以后,小部分吴人被征服而融入越人之中,大部分吴人逃往各地并融入华夏之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以“吴”为氏,吴姓后来发展成为人口总数占中国第十位的大姓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文物之坡塘306号墓
绍兴文物之坡塘306号墓
编号为绍M306墓位于绍兴市坡塘公社狮子山西北坡,1982年3月发掘。

该墓为浙江省内首次发现的一座较大型的先秦墓葬,形制为阶梯墓道带壁龛的土坑墓,年代为战国初期。

该墓清理处随葬品有铜器、金器、玉器等,总计1244件。

其中如乐伎铜屋、镇墓兽座、四龙纹小阳燧和玉耳金舟等,都是等级较高也较为罕见的文物,这些国宝,大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发几张我拍的照片,与各位分享。

1· 乐伎铜屋此墓出土的最为珍贵之文物,通高17厘米,平面作长方形,面宽13、进深11.5厘米,三面有墙,阔、深均为三开间;四角尖顶,中有八面形立柱,柱顶立一大尾鸠;柱面为S形勾连云纹,屋顶、后墙及四阶均饰方形结构勾连回纹;室内跪6人,分别作敲鼓、吹笙、抚琴状。

此铜屋不仅造型从未见于世,更令人叫绝的是其通体碧绿,宛如玉雕,2500年的绍兴水土竟将它外表养育成如此品质,真乃鬼斧神工!
乐伎铜屋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可惜光线太暗,看不到里面的乐伎
2·铜镇墓兽座方形,盝顶,上有插孔柱,椭方形,中空,四周饰蟠螭纹;座体铜质外壳每面饰有镂空凤纹六组,原镶嵌绿松石,现已脱落;铜壳内灌铅,与插孔柱相接;座体四角有跪人做足,跪人身饰云雷纹,双手双膝着地,引颈昂首,目视前方,以榫卯结构与座体相连。

此“镇墓兽座”其实就是镇墓兽,只不过上面插的东西已腐烂,我们无从知道其形状而已。

但是,战国时代的镇墓兽湖北、河南均有出土,只不过其“座”的部分均为木质,而上面插的鹿角保存完好,我们可以据此想象绍兴的铜镇墓兽的“上层建筑”部分。

铜镇墓兽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3·玉耳金舟椭圆形,敛口,卷沿,鼓腹,平底;两耳为玉质,呈圆环形,外饰卷云纹;高6、径11.2-14.2厘米,连耳重285克。

罕见,金光闪闪。

玉耳金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4·四龙纹阳燧径3.6厘米,桥钮,细密的碎点纹之上,环布着四龙,作昂首舞爪状,
燧面内凹,光可鉴人,黑漆古。

据我所知,考古出土的带有精美纹饰的阳燧,好象不多。

1972年,陕西宝鸡就出土过阳燧;1995年在对一个西周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又出土了一面阳燧,但因为锈大,无法证实其能否取火;罗西章先生按这面阳燧的曲率半径复制了一面,结果这个复制品居然点着了棉絮、纸屑和香烟等!当即引起轰动,媒体争相报道《周原挖出了太阳》,1995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孟西安的文章《周原挖出个“太阳”——西周阳燧发现纪实》称:“阳燧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西周和战国阳燧,表明我们的祖先在两三千年前就知道用太阳能,这是智慧的结晶,在能源匮乏,污染严重的今天,如何效法先民,更加有效和广泛的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的能源,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有鉴于此,我认为这面阳燧很重要。

这面阳燧现藏于绍兴市博物馆,只能拍摄到凹面,黑糊糊的啥也看不清
这是发掘简报上面该阳燧纹饰的拓片
下面这几件都是M306出土的:

鐎盉造型繁复各类兽纹,各种蟠螭纹遍布
小铜炉
小铜豆和小铜壶
下面是湖北出土的镇墓兽,可与M306的比较,上面是真的鹿角。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墓兽
荆州市博物馆的镇墓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