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辽宁省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路径研究

辽宁省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路径研究

2016年15期总第822期务平台。

三是建立完善且畅通的组织架构。

应该组建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区领导和部分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分别担任主任和委员,共同指导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的建设,引导整体的建设路径。

2.结合地区创新条件以强化地区创新实力一是加速构造大连技术创新的支撑架构。

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创办海外研发机构,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展创新战略合作,建立创新战略联盟。

引导区域内外特别是国际顶尖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二是创立丰富的大连自主创新支撑体系。

实行多层次、梯度化的基层科技成长战略、中心带动周边战略和科技要素集聚战略,以把大连建设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战略高精尖研究的重要聚集地为目标,优化并增强科技聚集地的科技能力,努力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创新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与全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以及在产业共享技术开发研发、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战略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示范区。

三是理解国家战略内涵,把握方向。

在先行先试的试点范围内,结合大连自身特色及优势等各方面要素,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整体设计新方案,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改革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政府采购、股权激励和财税政策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使之包含独具自身特色的试点内容。

3.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以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共享一是健全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

以大连、沈阳为中心,建设辽宁省技术交易中心,结合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构建成果交易转化服务平台,实现“发现需求、筛选成果、撮合两者、转化成果”。

二是设立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设立大学科技园、软件产业园、科技创业服务园等孵化器,结合大连、沈阳各地区的创新优势和资源特色,建造一系列省市级别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相关企业孵化器或加速器。

三是建立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贷款风险补偿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科技金融协调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研发新型信贷服务手段、新型融资模式和抵质押方案。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究企业创新能力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的日益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人才储备及激励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必须注重人才的储备和激励。

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参与项目研发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企业还应该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政策,旨在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和创造力,加强企业内部创新氛围的建设。

二、技术储备在技术储备方面,企业需要注重技术研究和人才引进。

企业可以通过吸纳高端人才来提高技术研究和开发水平,做好技术创新,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企业还可以积极与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加强技术研究和转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探索,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还需要开展勇于创新的营销活动,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企业变革发展的有效方式。

企业需要从组织架构、流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建立灵活的组织机构和流程管理,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并推广创新文化,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互动,实现协同创新。

五、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

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调研行业趋势,了解市场竞争形势,寻找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确定战略方向,明确目标,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

总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企业需要注重人才储备和激励、技术储备、市场营销、组织变革和战略规划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未来发展。

只有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中,企业才能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赢得市场的成功。

全球价值链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国际领先 企业 控制 的全 球 价值 链 中 . 是 由于我 国企业 技 但 术 能力丰 对较 低 . H 目前 主要 还足 以低廉 的劳动 力成 本作 为 自己嵌入 全球 价值 链 的资本 。 种嵌 入 虽能 够提 高我 国 的 这 就 业水平 和增 加 国 民收入 . 只能 获取 全 球价 值链 很 小份 但
应链 的垂直 分 工体 系 采 购者 驱动 . 指拥 有强 大 品牌优 势
加 值环 节攀 升 . 这需 要 发展 中 国家 企业 提 升其 技术 能 力才
能 完成 。
和 国 内销售 渠道 的 经济 体 通过 全球 采 购商 和 O M 等 生产 E 组 织起 来 的跨 国商 品 流通 网络 .形成 强大 的市 场需 求 . 拉 动 那些 奉行 出 口导 向战 略的发 展 中地 区的 工业化 国际领
制度 环境 共 同影响 着企 业技术 能力 的提 升 。 全球 价值 链 上知识 的转移 对发 展 中国家企 业 经常是 外生 的 , 具有 更 高技 术基 础 的企业 更容 易吸 收复 杂的 、 隐性 的技 术 知识 。全球 价值 链 中发 展 中国家企 业除 了技 术模 仿提 高技 术 能力 外 , 可 以打 还 破 已有的技 术 范式 , 超越 既有 技 术 范式下 技术 资 源和 市场的 竞争 , 建立 新 的技术 优 势。 关键 词 : 全球价 值链 ; 技术 能 力; 战略 创业精 神 ; 收 能力 吸
额 的 利 润 。要 改 变 这 种 状 况 . 国 企 业 需 向 价 值 链 的 高 附 我
1 .全球 价 值链 中知识 转 移 与 发展 中 国家 企业 技 术 能 力 全 球价 值链 的 驱动 力基 本来 自生 产者 和采 购者 生 产
者 驱动指 由生产 者 投资 来 推动 市场 需求 . 形成 全球 生产 供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华为为例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华为为例

经营战略MODERNENTERPRISE CULTURE1332019.12MEC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

由于高新技术具备知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产品迭代快、能源消耗少等特点,高新技术企业是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实体,其创新性、高效性、融合性一方面有利于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以劳动力为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学习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企业现代化发展起步。

在此阶段,因为缺乏技术,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中国企业需探索出一条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路径。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摆到优先位置,加速科技进步,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这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截止2016年,我国高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798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3796亿元,并诞生了华为、阿里巴巴、中兴等国际知名企业。

然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如何应对也是所有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中,华为从一家小型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子通信设备公司,其成绩令人瞩目,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因此,本文将以华为为例,探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到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从2000年的9385家增长至30798家,年均增速达到21%;从业人数由392万人增加至1342万人,有效带动就业及人才培养;主营业务收入由1005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53796亿元,金额扩大了15倍;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交货值由3396亿元增长至52444亿元,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果。

企业管理灵活性的强化与提升研究

企业管理灵活性的强化与提升研究

企业管理灵活性的强化与提升研究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管理灵活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

如何强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灵活性,已成为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强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灵活性。

一、理论研究1.灵活性的定义及构成要素灵活性是指企业自适应、快速响应和迅速调整的能力。

它包括外部环境适应、内部结构、流程、文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灵活性。

外部灵活性主要包括市场灵活性、技术灵活性和资源灵活性;内部灵活性包括组织灵活性、流程灵活性和人力资源灵活性。

2.灵活性的作用和意义灵活性的作用和意义在于:(1)充分发挥企业前瞻性、反应迅速的能力,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

(4)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3.构建灵活性管理模式构建灵活性管理模式,是达到企业管理灵活性的关键。

灵活性管理模式包括组织架构灵活性、流程灵活性、文化灵活性等方面。

其中,组织架构灵活性是灵活性管理模式中的基础。

二、实践研究1.组织架构的灵活性组织架构灵活性是灵活性管理的基础,它包括了组织的结构、流程和制度方面的灵活性。

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流程制度都应该有弹性,能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2.流程的灵活性流程的灵活性是企业管理灵活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企业内部流程和活动的灵活性。

企业应该采用从顾客需求开始,以价值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梳理一条完整的价值流,实现从产品需求、研发设计到销售售后的全方位价值链管理。

3.文化的灵活性文化的灵活性是企业文化的灵活性,它反映企业的文化内涵和风格。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传播灵活的创新文化,培养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三、实现路径分析1.整合资源,实现内外部协调企业要实现内外部协调,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内外部联动机制。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1. 企业创新驱动策略研究:如何激发员工创造力?2.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与破解路径探讨3. 企业家领导风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4. 企业品牌形象塑造与消费者忠诚度关系研究5. 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如何有效融合多元文化?6.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公众形象塑造研究7.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8.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实施效果分析9. 企业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研究10. 企业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研究11. 企业组织结构与效率关系研究12.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满意度关联性分析13.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研究14. 企业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15.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16.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1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18. 企业兼并重组后的文化整合策略研究19. 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20.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这些题目覆盖了工商企业管理的核心领域,从战略规划到日常运营,从人力资源到市场营销,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探索平台。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相信你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21. 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22. 企业家精神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与挑战分析23. 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24. 企业知识管理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25. 企业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利弊分析及建议26. 企业环境适应性研究:如何应对市场变化?27.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建与优化28. 企业内部沟通机制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29. 企业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30.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关系的实证研究31. 企业家领导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32. 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研究33. 企业品牌定位策略与市场竞争力分析34. 企业绿色营销策略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35. 企业生产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研究36.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37. 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估38. 企业决策过程中的群体动力研究39. 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系研究40. 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41.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策略研究42.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43. 企业家决策风格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研究44. 企业品牌延伸策略及其对市场扩张的影响45.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路径探索46. 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平衡研究47. 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策略及其效果分析48. 企业领导力发展与员工追随行为研究49. 企业组织学习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50. 企业人力资源流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51. 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创新52. 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53. 企业服务创新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分析54. 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55.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对管理效率的影响56.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研究57. 企业家精神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的作用研究58.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59. 企业环境适应性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研究60.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

双循环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探究

双循环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探究

双循环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探究摘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各类企业经营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一新变化,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误区。

基于这种现状,企业应顺应双循环时代背景,结合自身经营现状,适度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抓住机遇,利用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兼顾国外市场,在新背景新实践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添企业创新活力。

基于此,对双循环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循环背景;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引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展现出了积极作用。

尤其是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管理要求,还转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在不断创新中,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目标。

从本质上讲,企业管理创新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1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创新和发展适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工作方法,还可以更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创新发展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着手,这将更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创新后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更加适应新形势,并且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率。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企业应该加强对经济管理的创新,掌握弹性制度制定原则,从而使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尤其是传统经济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企业管理需求,传统经济管理方法使日常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出现严重脱节的状况,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双循环背景下企业管理发展面临困境2.1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在“双循环”格局中,国内大市场为企业的关键主战场,然而我国一些地区市场营商环境有待改进,在数据、土地、技术及劳动力等要素配置方面欠缺完善机制。

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研究

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研究

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研究一、概述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技术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迅速响应并抓住机遇。

技术进步路径则决定了企业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技术创新。

而创新绩效则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

我们将对技术能力进行界定,分析其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技术进步的不同路径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包括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

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1. 技术能力与创新绩效的重要性技术能力与创新绩效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技术能力不仅反映了企业在技术研发、创新实践中的实力与水平,更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绩效则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能力是创新的基石。

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意味着企业能够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在市场中占据先机。

技术能力还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吸收、转化外部技术资源,实现技术升级和转型。

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新绩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绩效的提升意味着企业能够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创新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创新绩效还能够带来社会效益,如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等。

《2024年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范文

《2024年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范文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还能为区域内的企业和产业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因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以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等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知识转化为核心,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的网络化创新体系。

其特点包括多元化主体参与、知识流动与共享、开放性与互动性等。

三、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应涵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创新效益等多个方面。

具体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同时,还需考虑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基础设施、人才资源等影响因素。

2. 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四、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1. 增强创新投入政府应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同时,应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研发。

2. 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政策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内的硬件环境。

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区域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3. 促进知识流动与共享加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在区域内的流动与共享。

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4.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评价,发现该地区在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优势,但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
第2 6 卷第 3 期 2 0 1 3 年3 月
长 春 理 工 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a n g c h u n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了创新 成本 和风 险, 被世 界各 国的企业所广泛采用。 “ 开放式创新 ” 的主要模式包括产学研合作 、 企业技术联 盟、 技术 并购 、 技术 购买与技 术外包 、 技术 转让 等。长期 以 来, 大学 、 科研机构 及 国有大 型企业在我 国 自主创新 中有着 得天独 厚的知识 、 技术 、 人才优 势 , 而大多数企业 , 特别 是 中 小企业 、 民营企业则处 于相对弱势 的地 位 , 决定 了我 国的大 多数企业没有能力单独完成技术创新 , 通过产学研合作和企 业技 术联盟来进行 自主创新 是较为现实 的选择 。同时 , “ 开 放式创 新” 建立在对 内外部创新 资源的有效整合 , 以及对环 境条件 的主动适应 的基础 上 , 其过程不仅受到 内部条件 的约 束 ,而且与 区域创新环境 因素 密切 相关 , 再加上 由于技术创 新 的复杂性和 风险性都很 高 , 单靠 企业 自身是很难完成 , 导
V0 l _ 2 6 No. 3
Mar . 2 0l 3
企 业 自主创 新 能 力提 升 路径 研 究
以广东省江 门市为例
卫 中旗 , 熊 薇 ,黎 彩 眉
( 江门市行政学 院,广东江 门,5 2 9 0 0 0 ) [ 摘 要] 我国经济 已经发展 到 了必须形成 以创新驱动的 阶段,而企 业的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形成创新驱动 的关键。企业 的 自主创 新能力提升 应 以技 术创 新为主 ,通 过强化产 学研合作和 企业技术联 盟,建立 以企 业为核心 的 区域创新体 系来实 现。 以广东省江 门市 为例 ,在对其企 业 自主创 新能力现 状及 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 出了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的

企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企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企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作者:陈灿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8期摘要: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发展,是一个大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企业管理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其需要在制度、文化、学习、管理等要素设计下对标新时代背景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企业管理者思想、智慧、经验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路径的建设,使企业管理在更具生命力和竞争优势的背景下取得长足发展。

做好了“人、财、物”和人力资源建设,企业管理便会在正确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路径的突破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企业管理,指的是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和制度建设设计,是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建设和创新路径。

文章从制度建设、学习构建、创新发展等方面,对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做了研究,旨在通过文化背景,对企业相关内涵进行研究构建,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对相关行业和从事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达到相关借鉴学习目的。

制度建设企业管理创新路径背景下的制度建设,指的是在制度层面和方面,对企业管理创新路径提出制度性建设要求。

那么,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发展的制度建设需要做好哪方面的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思想政治、业务培训等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建设和约束,使企业在人员招聘进出方面实现优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的文化属性,通过业务学习和培训,建构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其为一种制度性科学规范的不断建设过程。

如果说制度建设是一座大厦,那么,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发展的人力资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培训建设就好比是这座“大厦”的基石,需要付出相关的努力和耕耘。

比如人力资源建设,要设置成常年招聘模式,开启人才能进能出,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的打开方式,将真正适合企业,真正能对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精英和奇才吸引进来,在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不断优化的运行模式下进行,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实现人才核心竞争力构建。

企业文化层面,需要在企业文化长廊等外部建设、企业文化氛围等内部建设、学习型企业等方面进行设计建设,使企业具有文化属性和文化生命力。

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

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与实施策略,为业界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1.1 物业服务企业创新意识的缺乏现阶段的物业服务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更多地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日常工作,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无法及时应对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1.2 创新能力人才的缺失物业服务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很难吸引到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

1.3 创新投入不足物业服务企业在研发、技术和设备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创新能力的提升受阻。

二、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2.1 建立创新文化物业服务企业应优化企业文化,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传播,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同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2.2 加强技术创新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建立健全的技术研发体系。

通过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2.3 开展合作创新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与外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发活动,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

通过合作创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2.4 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鼓励他们参与创新活动,并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机会。

同时,物业服务企业还应注重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提高员工的创新动力。

2.5 完善创新管理体系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创新目标和路线图,加强对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估,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成果转化。

三、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3.1 制定创新发展规划物业服务企业应制定长期的创新发展规划,明确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并将其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探索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探索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探索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

因此,探索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应用、组织架构的优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获取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研发计划。

同时,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方式。

通过数字化的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网络,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决策过程。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情况,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客户服务和售后支持等领域,提供更个性化和高效的服务。

二、组织架构的优化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需要重新思考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传统的层级式管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信息流动的速度。

因此,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团队协作的管理方式。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减少层级,提高信息传递和决策的效率。

同时,团队协作的管理方式可以促进创新和知识共享。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团队和项目组,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此外,企业还可以引入敏捷管理方法,通过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来应对市场变化。

三、人才培养数字化时代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企业需要拥有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术能力的管理人才。

因此,人才培养成为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计划来提升员工的数字化思维和技术能力。

通过培养员工的数据分析、编程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其次,企业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合作创新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研究共3篇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研究共3篇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研究共3篇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研究1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然而,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企业如何选择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才能更好地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呢?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企业自主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

这种模式具有独立性强、创新周期短等优点,但在技术实力上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

因此,这种模式适合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且有能力承担高研发成本的大型企业。

2.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合作、联合或共享技术资源等形式进行技术创新,利用各自技术和资源的优势,实现技术转移和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这种模式适合中小企业和一些新兴企业,可以在技术上快速跨足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也可以分散研发投入,降低成本风险。

3.引进创新模式引进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以此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这种模式可以较快地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但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和风险,并且对技术的掌握度较低,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路径1.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技术创新是企业向上发展和向新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动产品升级的关键。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功能和性能的提升,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也可以帮助企业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市场拓展和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涌现,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领域市场,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3.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进行模式创新,推动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升级。

通过建立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企业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差异化,建立独特的市场地位,并在市场上取得更高的回报。

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内容和方法

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内容和方法

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内容和方法
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内容和方法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
- 企业业务模式创新:研究如何创新企业的业务模式,以适应
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 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研究如何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提高组织效能和创造竞争优势。

- 创新技术应用:研究如何应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来创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过程。

- 企业文化创新:研究如何创新企业的组织文化,以激发员工
创新和激情。

2. 方法:
-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分析已有研究成果,
总结创新路径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向企业员工、管理者或相关专家
进行调查,了解现有的工商管理创新情况和需求。

- 深度访谈: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者或创新领域专家进行深入
访谈,收集关于创新路径的经验和见解。

- 实证研究: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创
新路径的成功或失败经验,总结创新路径的规律。

- 模型建立:基于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建立适当的模
型或框架,用于指导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的实践。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是一个相对复杂
的课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寻找最适合企业的创新路径。

我国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及路径研究——基于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统计分析

我国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及路径研究——基于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统计分析

在组织 内部加 以扩大 ,促成创新 。企业 通过建立高效 的
创 新组织机 构 ,将知识 要素 同经 济社会有机 地结合起来 ,
最 终 完 成 企 业创 新 的复 杂 过 程 ,实 现 创 新 目标 。按 照
D uk r rc e 的创新观 点 ,企业管理创新 的基本 目标 ,在于 以顾
客需求 为导 向来 规范企业 和员工 的创新思想 和创新行为 , 最终实 现激 发企业 内部职工参 与创 新活动的积极性 。
中图分类号 :F 7 . 2 6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 3 82 1 )6 0 0 — 6 0 1 7 4 (0 00 — 0 8 0
1 企业管理创 新基础理 论
11 西方学者有关企业管理创新理论 的研 究 . 在 西方理论 界 ,对 “ 新” 的理解 至今没有形 成一致 创
是宝贵 的财 富 ,知识 工作者必 须被视 为资 产而不是成本 , 管理的重要 任务就是 保存这种 资产并发挥其 作用 ”。将 知
识 员 工 看 成 企 业 资 本 的 西 方 学 者 还 有 辛 考 茨 基
( ik wsi Dz o k) ,他 认为企业的智力 资本 主要体现在知识 n 员工 的身上 ,智 力资本 主要通过知 识员工 的劳动成果来实 现其 资本形式 ,主要包括 知识员工 的版权 、研究成 果 、运 作 良好 的数据库 、品牌忠 诚等 。加拿 大著名 学者 Fac s rn e
所能达到 。因此 , uk r 将 知识和知识员工 视为企业宝 Drc e 贵 的优质 资源 ,他认 为企业 应该用新 的视角来思考 知识 员 工 的本质 。他指 出 “ 知识是一 种高 品位 资源 ,知识工作 者
新 ,即用 知识生产新知 识 ,不是美 国那么多 民间传说所 断 言的 ‘ 灵感 ’,也不是孤单 的个体在其 车库 里干得最 出色 。 创 新需要 系统的努力和 高度的组织 ” 。他还提 出 , “ 创新 是 企业 的一项基 本职能 ,其 主要 目标 在于满足 、引导和创 造顾 客需求 ,企业 必须 以此规 范企业 和员 工的创新 思想和 行为 ,激发员工 的创新热情 ;创新是一个 复杂 的过 程 ,需

技术创新、效率改进与企业高质量增长的技术路径

技术创新、效率改进与企业高质量增长的技术路径

技术创新、效率改进与企业高质量增长的技术路径1. 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增长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技术创新、效率改进和高质量增长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种技术路径,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方法或理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增长。

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被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效率改进是指企业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进管理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员工素质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效率改进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实现高质量增长。

效率改进还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要明确技术创新和效率改进的目标,确保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其次,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再次,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流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企业要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战略和技术路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技术创新、效率改进与企业高质量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和效率改进,制定科学的技术路径,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1.1 技术创新的概念和意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方法或者理念,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等为目标的创新活动。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研究

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研究
小型企业的 自主创新 能力 ,应 当严格 的遵循生产技术创新 的根本规律 , 并且有效 的结合 中小型企业发展 的综合特点 , 从而有效 的采取各种有效 措施来提升 中小型企业的 自主创新能力 , 除此之外 , 企业进行 自主创新
应 当做 到如下几点 :1 . 加大政府对企业 自主创新 的资金投入 。2 . 建立健
资源的投入的多少以及能力 ,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了中小型企业 的创新 资 源的投入的数量以及质量所决定的的 , 并且 , 在 同等条件下 , 中小 型企 业在进行 自主创新方 面的研究 中数量 以及质量的较高 , 这样一定程 度上
导致创新的生产有一定程度 的增长 。同样 , 进行 自主创新资源的投入主 要 由研究开发投入以及非研究 开发投入所组成的 , 而所谓的研究投入主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是关 键
在针对中小 型企业技术进步路径研究之前 , 应当首先有效 的培养企
业 自身的 自主创新能力 , 而所谓 的企业创新能力大致包括资源投入能力
最 为吸引人才的因素之一是提升人才 的薪酬待遇 , 当今 , 企业留不住人 才的最为 主要的原因是人才的待 遇水平不高 , 这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 才外流 , 因此 , 中小型企业应 当制定符合 自身企业特点 的薪酬制度 , 来 提升人才 的归属感 , 当然 , 一般的薪酬制度一般是 以底薪加奖金为主的
在进行中小型企业技术进步研究分析中 , 应当注重对 中小型企业的
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1 . 中小企业应 当转变传统 的经营模式 在进行 中小型企业改革中应 当注重转变传统的经 营观念 , 从根本上
随着改革开放 3 0 年至今 ,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有着极高的发展 速度 ,
同时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 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及 意义 ,同

产学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产学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02
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突破,可以带动
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创新,推动新兴产
03
业的发展和壮大,引领产业转型和升级。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 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 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
现了产业化,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案例三
总结词
某地区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成功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详细描述
该地区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 合作。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合作项 目,并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方便各方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在这些措施的支持下,当地企业与高校和研究 机构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推动了当地产业的 升级和转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 企业可以获得最新的技术、信 息和知识支持,及时调整战略 和业务模式,保持领先地位。
产学研合作可以提升企业的品 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增强企业 的社会影响力,为企业长远发
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CHAPTER 02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联合研发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联合研发有助于集中双方的研发力量,共同 攻克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03
合作资金不足
产学研合作资金往往由企业或高校单 方面提供,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如政府补贴、社会资本投入等。
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
01
技术成熟度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度景观理论主要是通过对系统中要素的 数量( N) 、每个要素的可能状态( A) 、要素之间的 联系( K) 等参数的变化和关系的模拟,来探索系 统发展的规律[25]。根据 McCarthy( 2003) 的研究, 技术管理能力要素能与 NK 模型的参数进行很好 的适配,因而适合度景观理论和方法对研究技术 管理能力 提 升 路 径 选 择 具 有 很 好 的 适 用 性[24]。 技术管理能力包括资源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和质量管理能力三个要素,即 N = 3; 每个要素可 以设置两种状态: 适合( 1) 和不适合( 0) ,即 A = 2; 三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每个要素都会和其他 两个要素发生作用,即 K = 2。这样,技术管理能 力状态的可能性组合空间 δ 有 AN = 23 = 8 种,即:
黎永明 ( 2002)
三代 变迁
①重视 R&D; ②采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一系列做法; ③目标管理。
吴贵生等 四种 ( 2002) 模式
①行业平台基础之上的企业设计、生产; ②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并组织实施; ③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 ④进行自主技术开发。
许庆瑞等 五个 ( 2004) 阶段
和技术保护[3]。Beatriz 等 ( 2001 ) 认为提升技术 管理能力的关键过程是清查技术能力、评价技术、 优化组织、丰富技术来源、增强吸收能力、保护知 识产权和监视技术状态[4]。SPRU( 2004) 认为技 术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根据扫描、聚焦、资源、执 行和学习这五项活动组成的网络按顺序开展或同 时开展[5]。我国学 者 对 于 技术管理 能力提 升 的 研究目前主要着眼于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领 域[6],并以时间为序进行研究。代表性的观点包 括黎永明( 2002) 的科技管理三代变迁[7]、吴贵生 等( 2002 ) 的 技 术 管 理 四 种 模 式[8] 和 许 庆 瑞 等 ( 2004) 的技术管理发展五个阶段[9]( 见表 1) 。
δ = {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企业绩效反映了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的 作用效果,可以将其作为技术管理能力适合度值 的表征。只有适宜的要素配置才能产生最优的适 合度。根据 NK 模型,可以用布尔立方体来描述 技术管理的适合度景观。技术管理能力要素的各 种配置组合位于立方体的各个顶点,拥有高适合 度值的组合就是景观中的高峰。多个高峰出现表
H1: 高成熟度水平上要素状态均衡的技术管
理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 2. 2 技术管理能力与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生命周期揭示了技术从开发到退出市场 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不仅支配了技术的发展, 也决定 技 术 管 理 模 式 的 变 化[14,15]。 将 技 术 生 命 周期作为权变因素,技术管理的情境可以归纳为 三种: 技术成长期、技术成熟期和技术衰退期[16]。 不同情境下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在技 术成长期,要完成技术由产生到商业化的过程,技 术管理应当以保证高质量的技术开发为主要任 务[17]。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了使技术性能持 续不断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需要保证各种技术 过程以及 产 品 过 程 有 良 好 的 执 行 情 况[18]。 技 术 进入衰退期后,企业为保持利润,应开发新的技术 以替代旧 技 术[19]。 技 术 管 理 任 务 在 技 术 生 命 周 期过程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技术管理能力要素 重点的变化。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技术管理能 力应注重技术研发质量管理能力; 在技术成熟阶 段,技术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管理和控制资源的 能力; 而在技术衰退期,组织管理能力则成为首要 的考虑因素。因此,在不同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 技术管理能力各要素的关系会有不同的表现,所 体现出来的,就是不同阶段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 路径会有不同。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 技术生命周期会影响技术管理能力的提 升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及研究假设,构建以提升企业 绩效为导向且考虑技术生命周期影响的技术管理 能力提升的研究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框架 Fig. 1 Analysis Framework of Promotion of TMC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管理能力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基于适合度景观理论研究了企业 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与其要素的成熟度及配置相关; 技术生命周期对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不同。本 文对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及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企业应在考虑不同 情境的条件下采取适合的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 技术管理; 适合度景观; 技术生命周期
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由 专家对内容范围与指标进行符合性判断。专家的 意见表明,所设置的指标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目 标,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对所设置的指标 进行因子分析,公因子数量与问卷设计时的假设 相符; 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 70% 以上,每 个指标都在其中一个公因子上有较高负荷值( 大 于 0. 4) ,而对其它公因子的负荷值较低。这些都 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问卷的信度通过 测量 Cronbach’s α 系数进行检验。经计算,各量 表的 Cronbach’s α 值均大于 0. 7,表明问卷具有 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第3 期
吴伟伟,于 渤等: 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61 ·
3 研究设计
3. 1 研究工具 适合度景观理论( Fitness landscape theory) 是
用来研究复杂系统内部因素变化对系统整体状态 影响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系统要素的不同组合 使得系统具有不同的适合度,每个变量的贡献可 以通过 NK 模型进行有效测度[20]。适合度景观 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演化行为的有效工具,得 到了组 织 和 管 理 学 家 的 认 可[21,22]。 企 业 技 术 管 理是一个复 杂 系 统[23],在 这 一 系 统 中,资 源 管 理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的不同配置 状态决定了技术管理能力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 程度的高低。因而应用适合度景观理论研究不同 要素配置状态对技术管理能力适合度的影响,并 据此判断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是一种合理的 方法[24]。
调查采用 Likert 五点量表,请中高层管理者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按照 “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程度,设置 1 - 5 个等级。取平均值可得各要素能力的成熟度值。
问卷调查共涉及 151 家企业,其中小型企业 占 23. 4% ,中 型 企 业 占 42. 9% ,大 型 企 业 占 33. 7% 。被调查企业分布于航天、生物制药、汽车 制造、石油化工、钢铁、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寻呼、 装备制造、软件、新材料等 10 个产业。这些产业 都是处于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的代表性产业。 如航天产业是典型的快速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石 化、冶炼产业是典型的应用成熟技术的产业; 寻呼 产业即将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在所调查的企业 中,处于技术成长期的企业 67 家; 处于技术成熟 期的企业 61 家; 处于技术衰退期的企业 23 家。 3. 3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3. 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知识 经 济 时 代,技 术 管 理 能 力 (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TMC) 成为决定企业竞争 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1]。在我国,面对激烈的市 场竞争,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 战略,使得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不能形成良 性循环,进而影响了竞争优势的获取[2]。研究如 何提升企业技术管理能力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 践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学者大多从技术过程视角研究技术管 理能力的提升,很少从更深层次的内部要素角度进 行探讨,同时忽视了对不同技术管理情境的考虑。 本文构建了基于要素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 究框架,并以技术生命周期为情境变量,通过调查
收稿日期: 2009 - 09 - 21; 修回日期: 2010 - 09 - 0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972098,起止时间: 2010 - 2012; 71002061,起止时间: 2011 - 2013)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学者认识到: “技术本身 不 是 竞 争 力,管 理 才 是 竞 争 力 ”,但 是 目前专门针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的研究还十 分有限。Gregory ( 1995) 提出了技术管理五过程 模型,认为技术管理能力提升应该着眼于技术鉴 定、技术选择、技术的获取和消化、技术开发应用
①质量控制; ②质量管理; ③R&D 与技术创新管理; ④技术战略管理; ⑤全面创新管理。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 1 技术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 技术管理能力是通过对企业技术资源、技术
组织和技术质量的管理,有效地把技术能力转化 为生产 力 并 促 使 企 业 绩 效 最 大 化 的 能 力[10,11]。 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是资源管理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三个要素组合 效果的反映,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要素的能力成 熟度状态以及要素的配置关系。要素的能力成熟 度状态直接决定了技术管理能力的成熟度( Technology Management Maturity,TMM) 。资源管理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的成熟度越高, 技术管理能力成熟度越高,表明技术管理能力越 大,就越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12]。资源管理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相互依赖、相互 影响,一种要素能力的提升,必然以其他两种要素 适宜的能力状态为基础。因而技术管理能力作用 的发挥是 三 种 要 素 整 体 性 配 置 的 结 果[13]。 均 衡 的配置意味着要素能力状态差异较小,更有利于 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提升。由此, 提出以下假设:
明要素之间有上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整 体适应性的积聚和均衡。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的路 径分析,就是找出可能性空间中的每一种状态及 其适合度,根据能力提升原则,识别技术管理能力 提升的方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设置了资源管理能 力( TRM) 、组织管理能力( TOM) 和质量管理能力 ( TQM) 三 大 要 素 共 58 个 指 标[27]; 对 企 业 绩 效 ( EP) 设置了管理绩效、市场绩效、研发绩效三个 要素共 14 个指标[28]( 见表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