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传播学名词解释135个

传播学名词解释135个

传播学概论1、传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具有“公共”、“社区”的意思,经过约定俗成演变成今天的“传播”、“传递”、“沟通”的意思。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是一种行为(人为主体),一种过程(动态),一种系统(综合性)。

他主要包括: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研究方法、文化传播学、传播学研究专题、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广告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影视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总结: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2、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有以下三种说法:共享说:(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劝服说:(传播是有目的的影响别人的一种行为)、反应说:(传播是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3、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信源)、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方式或渠道(信道)、传播接受者(信宿)4、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涉及1)自然科学-研究传播媒介的技术性支持。

2)社会科学-揭示社会信息和传播的规律。

3)人文科学-思考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价值性问题。

传播学的一般理论包括:信息理论、符号理论、意义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反馈理论、模式理论等,是关于一般传播规律的总结。

传播学的分支理论包括: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内向传播学。

5、“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3.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进行沟通。

5.人际传播: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信息交流,亦称为亲身传播,它还包括,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的层次。

6.群体传播:及团体传播,有时也称做小团体传播。

是指人们在“群体”X围内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个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7.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既有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9.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比表述,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10.模式: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1.编码:即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这个过程也叫“符号化”。

12.译码:可称作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也叫符号解读过程。

13.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

在传播过程研究中,指传播过程中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粗反应。

14.奥斯古—施拉姆模式:提出,意味着与传统模式的决然决裂。

这个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功绩是引申了“传播单位”的思想。

他们认为,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

都兼有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即2+4定律。

这样,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被细分为六个,即发信,符号化,受信,符号解读,讯息和媒介。

15.传播学研究的“综合化”: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他的研究视野是相当广泛的。

对象的多样性传播学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111个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是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的学科。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30、40年代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诞生于美国。

当时的传播学具备了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大学派:以美国为中心的经验学派(传统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

基本含义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

由于传播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精神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

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的本质和概念;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与地位;传播制度、结构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

传播学还要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所以,人们称它为交叉学科,意思是处在多种学科的十字路口。

各种社会学科的理论又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一部分。

但是,传播又有它自身的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3,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会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为信任的态度。
14,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15,下行传播:有关组织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
23,传媒接近权: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24说服性传播: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
25,传播流: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26,电视人:伴随着电视普及而诞生成长的一代,在TV的画面音响刺激中长大,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行为上跟着感觉走。
36,上限效果: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
27,容器人:大众传播特别是以TV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孤立自闭。
28,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过段时间,等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效果才能表现出来。
29,一面提示: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
9,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0,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1,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2,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30,免疫效果:两提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像事先接种疫苗一样,能使人们在遇到对立观点的时候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行为的总称。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3.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见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之为亲身传播,它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6.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简历起来的集群结构。

7.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8.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未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9.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10.拉斯韦尔,美国政治雪茄,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未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传播的5 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时间“内容分析法”,其代表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11.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学科化、系统化的对传播学进行研究。

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12.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哥哥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概论_名词解释

传播学概论_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邵培仁《传播学》名词解释

邵培仁《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邵培仁)名词解释绪论1.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3.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4.传播本质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5.传播规律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1.奥古斯特·孔德奥古斯特·孔德(Augusta Comte,1798一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大力倡导的实证主义的研究对美国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曾产生过影响。

2.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1843一1904)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犯罪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从许多创新扩散的研究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塔尔德的身影和学术渗透力。

3.爱弥尔·涂尔干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在研究中观察、解释的方法和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的示范,对后来传播理论中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和结构功能论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乔格·齐穆尔乔格·齐穆尔(George Simmel,1858—1918)是一位富有灵感的教师和多产的学者。

虽然他并未建立起一个社会学的“学派”,但他的学术成就确立了他在德国社会学界的权威地位,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追随者,对于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学(包括传播社会学和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53.选择性接触: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鸸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的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54.意见领袖:在人们作出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4.“电子乌托邦”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1。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知识层次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知识层次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知识层次传播学的名词解释: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1]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播过程、手段、媒介;传递速度与效度,目的与控制,也包括如何凭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的知识层次:1、传播学与社会学在西方,人们曾将传播学看作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我们知道: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

社会学诞生于前,而传播学产生在后。

传播学在形成中吸取、借用了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如调查方法、统计方法),但也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中吸取养料。

如今,社会学和其他学科也开始用传播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

这种研究范围的部分重叠、交叉和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它们终究是具有各自特性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2、传播学与心理学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心理学曾经助一臂之力。

作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是通过挖掘传播现象发生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来充实和丰富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的,从而使偏重于宏观研究和过程研究的传播学能够从微观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取长补短,显得更具活力。

传播作为一种最富有人性和人情的社会活动,也为心理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和话语空间,而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守门人、中介者和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也是人们想了解的,这也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实用性。

这两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传播心理。

3、传播学与人类学传播学与人类学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目的都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这一特殊的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但是,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传播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和文化世代流传的基本媒介。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5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7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8组织传播:是——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9可读性:原意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10施拉姆: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他先后在伊利诺大学、斯坦福大学、衣阿华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建立了四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作,约500万字,其中的《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为前人经典性成果的荟萃。

他自己的代表作有《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从70年代末起施拉姆曾多次访华,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

11问卷: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

12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13实用语义分析:这一分析方法是对文字符号进行系统分析,椎究特定信息出现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14控制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教程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的名词解释一、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与意义传播的学科。

广义上,传播学可以包括传媒学、传播理论、传播技术等多个分支领域。

狭义上的传播学则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机制和影响。

二、传播传播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信息、观点、观点或意义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

传播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视广播传播等。

三、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用来传递信息、观点和意义的工具或平台。

传统的传播媒介包括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而现代传播媒介则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四、受众受众是指接收并对传播信息做出反应的个体或群体。

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承担着接受、解码、理解和回应等行为。

五、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效果可以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多个维度。

六、传播意义传播意义是指传播信息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不同的信息传递的意义可以是不同的,传播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反应。

七、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用来解释和理解传播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框架。

传播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传播机制、预测传播效果和指导传播实践。

八、传播行为传播行为是指人们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活动。

传播行为可以包括信息创造、传播媒介选择、信息获取和传递等方面。

九、传播伦理传播伦理是指在传播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传播伦理主要关注信息的真实性、隐私的保护、道德宣传等问题。

十、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是用来收集、分析和解释传播现象和过程的方法和工具。

传播研究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

十一、媒介效应媒介效应是指传播媒介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媒介效应可以包括认知媒介效应、态度媒介效应和行为媒介效应等。

十二、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对传播学研究和传播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等。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2.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4.媒介技术:所谓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5.“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属于“热媒介”;
9.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考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10.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1.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22.数字鸿沟: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23.媒介素养: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24.文化帝国主义:在某个社会步入现代世界系统过程中,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接受该世界系统中的核心势力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系统相适应的过程。
12.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架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人建构主观真实的重要途径。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名词解释1.传播:信息流动的过程。

它涉及信息的发送、接收和共享,是社会互动的基础。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指的是个人内部的思维、情感、认知等活动的传递和交流。

3.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它可以是直接的口头交流,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

4.群体传播: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群体传播通常涉及多人之间的互动,并受到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信息交流活动,通常发生在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旨在实现组织目标。

6.把关人: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这个概念由卢因提出,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些人或机构会根据自己的立场、视角或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控制信息的流向和内容。

7.新闻时新性:新闻事实在被及时传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鲜特征。

它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颖性。

8.新闻时宜性: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

即为了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

9.独家新闻:那些新的、独自占有的,及时播发之后能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

它可以分为相对独家新闻(时间差新闻)和绝对独家新闻(非时间差新闻)。

10.瞬态新闻:在快速传播中产生的新闻,具有时宜性强、时效性突出的特点。

它所蕴含的“报道时机”稍纵即逝。

11.新闻自由: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采访、编辑、传送、评论和收受等方面的自由。

它是新闻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保障新闻的公正、客观和真实。

以上只是传播学专业考研中常见的部分名词解释,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术语需要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复习,以全面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以及传播效果的学科,它以解释和分析我们如何吸收、处理和传递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

下面是一些关于传播学的重要概念的解释:1. 传播:传播是指信息或意义在人群之间传递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信息的生成、编码、传输、解码,以及反馈回路。

2. 媒介:媒介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手段或工具,可以是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电子媒介(如电视、广播),还可以是新兴的数字媒介(如互联网)。

3.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指广播、电视、报纸等集中传播信息的媒介。

大众传媒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可以影响大量的受众。

4.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使用户能够创建、共享和交流信息的平台。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用户参与程度高,信息传播更快、更广泛。

5. 媒体效应:媒体效应是指媒体对于受众和社会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可以是社会化影响、认知影响、态度影响、行为影响等多种影响方式。

6. 观众/受众:观众或受众是指接收和处理传播信息的人群。

观众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组群,根据不同的属性和特征,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

7. 市场营销传播:市场营销传播是通过传播手段和媒介来推销和宣传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这种传播方式涉及到广告制作、媒体购买、公关活动等手段。

8. 传播策略:传播策略是指在特定的传播背景下,根据目标和目的制定的传播方案。

传播策略包括传播目标的设定、受众分析、信息设计以及传播渠道选择等。

9. 互动传播:互动传播是指双方或多方参与的传播过程。

与传统的单向传播不同,互动传播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和参与,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和传播目的的实现。

10. 传播伦理:传播伦理是指关于传播活动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研究。

传播伦理研究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保护受众利益,维护公众利益,遵守道德准则。

这些概念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研究传播现象,提高传播活动的效果和规范性。

考研 传播学—名词解释

考研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一)重要概念1、传播(05考)——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架子花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3、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4、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是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5、传播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6、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8、内省式思考——是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9、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0、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1、组织传播——是指围绕相应的组织目标,在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达到组织关系协调的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组织外传播。

12、大众传播(06考)——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3、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4、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5、传播制度——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16、大众传媒——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因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顾把它们成为大众传播者或大众传媒。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传播学是研究和分析信息传播、沟通、交流以及影响大众意识和行为的学科。

在传播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及拓展:1.传播:传播指的是信息、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内容在社会群体中广泛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各种媒介途径进行,包括口头、书面、视觉、数字等。

2.媒介: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或平台,它可以是印刷媒体(如报纸、杂志)、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数字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3.公众:公众通常指的是受传播影响的广大人群,他们可能具有共同的兴趣、需求或特定背景,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受众。

4.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传递信息给大量的受众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它们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能够对公众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5.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构建的交流平台,它可以让用户自由地创建、分享和交流信息,如微博、微信、脸书等。

它们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得个体可以更直接地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6.信息扩散:信息扩散是指信息在社交网络上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传播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更加迅速和广泛,形成了信息病毒效应,一条信息可以迅速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大量人群中。

7.媒介效果:指传媒对受众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效果。

媒介效果可以分为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等不同层次的影响。

8.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指的是通过媒介和其他载体传递和传播的文化元素,如价值观、观念、艺术作品等。

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承和转化的重要方式,能够影响个体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认知结构。

以上仅是一些传播学中的重要名词解释,传播学领域涉及广泛,还包括传播理论、传播策略、传播研究方法等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和概念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传播的过程和影响。

传播学100个专业名词解释(可编辑)

传播学100个专业名词解释(可编辑)

传播学 100 个专业名词解释传播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播播是一个信息共享过程即把一个或少数人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化条件下进行的传播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得以实现的另一前提条件是双方要有共同的语义空间即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第三传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受传者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传播即通过讯息而进行的社会互动第四传播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信息或态度感情的流动过程2.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或内在传播即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既有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系统语言动作表情内向传播是个人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人体内进行是一个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活动从不受外部势力干涉而言它是一种最自由的传播活动 3.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意见感情的交流与沟通行为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人际传播有两个特点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传受双方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多种手段传递信息方法灵活2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强反馈及时它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双方可随时根据双方的反应来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对传播内容进行修正补充或改换传播方法因而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尤其在说服或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互动形态对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也起着中介和过滤作用 4.组织传播组织指的是具有明确目标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分工合作关系的有机整体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内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与沟通组织传播的功能在于维持组织的秩序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形成组织内共识收集处理外部信息以适应环境变化组织传播的最大目的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5.群体传播群体指的是由共同的利益观念目标关心等因素相互联结存在着相互影响作用关系的个人的社会集合体群体传播即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在社会活动中群体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1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2群体是个人实现其价值目标的场所与手段3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对个人的态度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4群体传播是大众传播效果形成的重要中介和制约因素之一 6.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由专业化的传播机构运用复杂的技术手段面向不定量多数的受众进行的大面积传播活动同其他传播活动相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由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这些机构包括报社电台电视台等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受众3采用现代化的机器大量复制信息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 1 下和内部的传播活动5传播过程的单向强反馈迟延大众传播的上述特点使得它拥有其他形态的传播活动所不可比拟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个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7.传播过程传播者选择加工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反应的过程船舶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过著名的5W过程模式即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5 个要素和环节组成此外还有数学家香农和韦弗提出过的电子信号传输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学家施拉姆和奥斯古德提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等 8.单向传播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项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来说人类给中传播活动都是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 9.双向传播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来说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10.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这两个方面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11.受众指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者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以及广播电视的听众和观众受众的特点是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3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受众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2传播效果 2 效果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传播效果具有下述两种含义 1 在狭义上它指具有宣传或说服目的的传播行为在传播对象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动的变化通常意指传播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的传播者的意图2在广义上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不管这些影响和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现在的还是潜在的上述两种含义又构成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对个人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其二是对社会效果产生的宏观过程分析 13.传播技法传播技法指的是唤起传播对象的注目引起他们特定的心理和行动反应从而实现说服或宣传之预期目的策略方法传播技法包括内容提示法如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说理法如明示结论与不明示结论诉求法如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等等传播技法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14.前馈受传者事前对传播媒介的希望与要求如要求报纸刊登某些方面的内容希望电视台看板某类节目等近年听众点歌预约电视等等也都是在获得受众前馈的基础上开办的节目获得受众前馈可以提高传播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对改进传播效果提高媒介企业的效益有重要意义 15.反馈传播学中的反馈指的是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的反应受传者回传给传播者的信息成为反馈获得反馈信息是传播者改进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人际传播中反馈是直接及时灵活的而大众传播的反馈则是具有间接性迟延性和制度性等特点因此改进反馈渠道对大众传播媒介来说尤为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16.信源指信息的提供者或新闻发布者和报道者传播过程第一个环节由于人们一般是根据信源的可信性来判断信息价值的所以心愿的可行性如何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信源的可信性包括两个条件一是信誉条件即是否城市客观和公正二是资格条件即是否了解详情是否具备合理合法的发言权等 17.噪音原为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用语指电波载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理干扰噪音的存在会使传播的信息发生衰减或失真现象如电视节目信号播出后发生图像扭曲声音段续等现象社会传播的过程中也有噪音干扰现象如虚假捏造歪曲的信息等社会传播中消除噪音干扰的主要做法有加大正面信息的传播量和传播次数揭露虚假信息等等 18.信宿信息抵达的终端目的地或对象在大众传播学中信宿和受众是同义语 3 19.说服又称劝服指的是传播者试图通过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和改变受传者态度观念价值和行为的传播活动个人之间的劝说企业的广告公关大众传播俄宣传等都属于典型的说服性传播活动说服性传播活动具有意图性和目的性说服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源的可信性传播内容传播方法和技巧受传者的个人和社会属性是影响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20.两极传播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 40 年代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理论假说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母鸡在于揭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强调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人际传播的制约 21.N 级传播对两级传播观点的修改和补充也称多级传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两级传播假说之际只注意到了一层意见领袖的存在后来拉氏和卡兹在人际影响中对此做了补充提出意见领袖事多层次的社会学家罗杰斯在考察农村革新事物的普及过程时把大众传播区分委信息流和影响流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而影响的传播则是N 级多级的其间经过大大小小的意见领袖的中介这样两级传播假说便发展成N 级传播假说22.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不同于舆论领袖意见领袖的一般特点是1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2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3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4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对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性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传播媒介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重视意见领袖的存在.23.社会雷达对传播的环境监控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在40年代政治传播学家施拉姆最早概括了传播的三种基本社会功能即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传播的环境监控功能指的是传播在帮助人类察知内外环境变化并及时调节环境适应行为方面所起的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是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执行着重要的社会雷达功能.24.编码和释码信息内容是通过一定的符码文字图像音声等表现出来的.传播者将特定的内容以一定的符码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即编码活动亦即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和制作活动.另一方面受传者在接收到传来的符码以后必须经过对符码的阐释和理解才能从中得到意义因此受传者对符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即释码活动英国批判学派中文化研究流派的 4 代表学者 S霍尔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媒介的信息采集加工筛选和制作活动是一种最普遍的编码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本质是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文化和利益服务的而释码活动则是更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因为受众有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属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他们的释码活动必然受到其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受众对大众传媒信息的释码活动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同向性释码二是妥协性释码三是对抗性释码.这种状况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与各种亚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25.选择性接触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加以接触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媒介或内容.这种倾向成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受众既有立场和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们的改变.这个概念是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26.选择性认知受众在处理信息之际的一种选择性倾向它的含义是在大众传播的大量信息中受众所感知到得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习惯需求等一致或接近的部分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这种选择性认知倾向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27.选择性记忆受众在处理信息之际的选择性倾向之一即受众在接触信息后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需求立场态度或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在实验心理学中也得到了证明.它与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28.大众报纸也称廉价报纸.近代报刊出现后经历了政党报刊和黄色报刊时代.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人人都看的报纸――大众报纸大众报纸的特点是1内容以报道新闻社会事件和提供娱乐为主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几十万份3读者不限于特定的社会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受众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4大众报纸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大众传播时代.29.社会共识也称社会合意即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看法.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下去需要该社会成员对社会有一种共识即对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正确与错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事物等等要有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判断和行动才会有共通的基础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传统社会这一功能是由教育和宗教来承担的而在现代社会则成了大众传播的一项主要任务.大众传播通过象征性事物选择记录和传播向社会成员提供关于外部世界的信息以作为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动的基础.传统社会中的教育和宗教传播活动是在有限的规模和范围内进行的而现代大众传播则把同样的信 5 息内容和价值信念传达到社会的任何阶层和任何角落.因此大众传播形成的社会共识更具有普遍性.30.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内容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大众传播内容的定量定性研究来分析某一时期传播活动的重点传播媒介对特定问题的态度立场或倾向或者传播内容在某个时期的变化等等.内容分析既是一个领域也是一个研究方法.按照贝雷尔森的观点内容分析即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方法.它包括三个原则一是客观性要求分析人员坚持科学态度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严格执行一定的调查分析程序二是系统性即把相关因素尽可能多地考虑进来进行全面分析三是定量性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尽可能用数据说明问题.31.地球村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代表性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得概念麦克卢汉把媒介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区分社会形态的标志.他认为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近距离的部落群体中互相保持密切联系.文字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能够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现代大众传播尤其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感觉上大大缩短人类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部落化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跨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在跨文化交流领域地球村已经成了形容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的概念.32.传播流传播流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和影响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传播流可以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后者是多级的即媒介的影响需要经过各种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对一般受众发生作用.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33.假寐效果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人提出的概念霍夫兰等人在进行信源与说服效果的实验之际发现信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信源的可信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但是由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霍夫兰根据艾宾斯的忘却曲线原理对这一现象作出了解释在大脑忘却机制的作用下人们对信息的记忆量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而忘却总是从信息的次要属性开始.不同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他们的信任或不信其说服效果最初可能大于或小于内容本身的说服力而随着人们记忆的淡漠信源可信性的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来.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说服力不能马上得以发挥处于休 6 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后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假寐效果.假寐效果的存在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作用的依然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34.先有倾向先有倾向指人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已有的立场和态度倾向这个概念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1948中提出的他们在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为止所持的政治态度.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先有倾向的作用不仅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时尚生活方式以及娱乐等领域人们对大众传播信息的态度都受到既有的关心兴趣信念价值等先有倾向的制约.先有倾向作用的发现对大众传播万能论是一种否定.35.IPP 指数政治先有倾向指数在对1999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拉扎斯菲尔德以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居住区域为变量设计了一个显示调查对象的先有倾向的综和指标即 IPP 指数.这个指数是根据当时美国政治势力的分布状况以给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者较低得分给具有支持民主党倾向者较高得分的方法计算的.IPP 指数分析的结果证明人们的选举投票行动并不取决于大众传播和竞选宣传而是基本上取决于迄今为止所持的政治态度. IPP 指数分别还导致了选择性接触补强效果等一系列理论假说的诞生.36.传播和社会化传播的影响与效果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社会化指的是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角度而言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技能行为准则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社会规范从而使社会秩序和社会连续性得到维持的过程.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基本群体中的传播与父母伙伴老师同学等的接触与交流接触大众传播媒介等等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影响问题尤其受到重视.37.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从他人的态度中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库利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际传播与个人的社会化问题并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是基本群体认为基本群体中的传播是社会化的基础二是镜中我这个概念说明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传播现象的学科,它研究传播的各种规律、原理和机制,以及传播对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1. 传播:指信息或思想在社会中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传播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听传播和数字传播等。

2. 传播媒介:指传播信息的渠道和工具,包括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

3. 传播效果:指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传播效果可以分为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通过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评估和改进传播活动。

4. 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其中包括经典理论如传播模型、社会学习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还有现代理论如隐喻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交媒体理论等。

5. 传播行为:指在传播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和态度。

传播行为可以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评价和参与传播活动等。

6. 受众:指接受和接触传播信息的个体或群体。

受众的特征和需求可以影响传播活动的设计和传播策略的制定。

7. 传播策略: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传播方法或手段。

传播策略可以包括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和政治宣传等。

8. 传媒监测:通过对媒体内容和受众反馈的收集和分析,了解传播活动的影响和效果。

传媒监测可以帮助评估传播的效果,优化传播策略。

9. 媒介素养:指个体对媒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之一,它包括对媒体信息的解码、对媒体评价的判断和对媒体使用的能力。

10. 新闻价值:新闻报道中判断新闻事件重要性和新闻故事可传播性的标准。

新闻价值包括时效性、近距离度、冲突性、稀有性、相关性、人情味等。

总之,传播学涉及众多的概念和术语,这些名词解释提供了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理解和入门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传播学可以用于广告和营销、公共关系、政治宣传和社会运动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播进行社会交流和信息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二战期间,霍夫兰把试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进行了有关军事教育影片对军人影响的研究
3.二战后,继续进行态度与说服的研究,集结出版了关于态度问题的耶鲁丛书,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威尔伯·施拉姆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研究。
1.卢因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最早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这是他对心理学的最重要贡献,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
2.他在二战期间首次使用实验法进行传播研究,将自己的群体动力应用到具体研究中
3.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先后创建过四个传播学研究结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人才,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4.周游世界,推广美国的传播学,也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总之,施拉姆自己有关传播学的理论、观点、开拓和革新对传播学的贡献很大,而他最大的成就在于熔前人和他人有关传播的研究和相关学科的成果于一炉,提炼、整合,最终创立传播学。
某某家
学科研究、方法论、理论、
综述
4.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5.在研究中,提出“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的概念,对否定早期的枪弹论具有重要意义,此后,传播学研究可以说进入到了“有限效果论”年代
卡尔·霍夫兰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霍夫兰的学术成就集中在用试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
1.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
2.他和卡兹所进行的伊里调查及其研究成果《人民的选择》一书,是传播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方法论的创新: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引入了异常情况的分析;三角测量法的一个早期提倡者
3.对于大众传播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大众传播的基本过程,即著名的5W模式,成为传播学中经典的传播过程模式;
4.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总之,拉斯韦尔一生著述众多,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同时,他在对传播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影响深远。
哈罗德·拉斯韦尔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一生致力于用心理学和方法学去探讨政治学,试图用一系列自然科学理论建立政治学体系;
他对传播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1.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宣传学的经典之作;
2.开创了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
3.他对传播学的贡献还有提出了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新闻研究领域,成为揭示新闻和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总之,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及“把关”概念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在社会学特别是应用社会学领域的影响相当深远,对早期的传播学的形成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贡献有以下方面
1.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其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2.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一生共有三十多部传播学论著,包括理论性著作和应用性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