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军用涡喷发动机发展1
2024年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环境分析概述小型涡喷发动机是一种高效、低噪音、低排放的航空发动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个人飞行器的普及,对小型涡喷发动机的需求不断增长。
全球范围内,航空发动机市场正在快速扩大,小型涡喷发动机作为一种高效、低噪音的选择,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几年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竞争态势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家知名企业涉足小型涡喷发动机领域,如普惠、罗尔斯·罗伊斯等。
这些企业凭借其丰富的经验、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
此外,新兴企业也纷纷进入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低成本优势争夺市场份额。
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发展趋势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1.节能环保: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市场对低排放、低噪音的小型涡喷发动机需求不断增加。
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特性的提升。
2.技术创新: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新技术的应用,如材料创新、燃烧技术改进等,将进一步提升小型涡喷发动机的性能。
3.市场细分: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化。
不同领域的需求将导致不同规格和性能的发动机产品出现。
4.全球化竞争: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国际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技术实力等将在全球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但也面临激烈的竞争。
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市场细分等方面。
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性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军工行业航空发动机专题报告:航空发动机的演变及国内产业格局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核心部件,约占飞机整机价值量的20%~30%,其设计研发水平、制造工艺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当前航空发动机主要包括涡喷、涡扇、涡桨、涡轴发动机,其中涡扇发动机凭借高效率低油耗,成为当前大多数客机及军机的主要动力类型。
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主要经历研发、制造、维护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已具备航空发动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原材料配套主要以大型钢厂、研究院所等传统国企为主;零部件制造主要以航发集团为主,部分民参军企业共同参与;军民用航发整机生产由航发集团主导。
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器核心部件。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核心部件,约占飞机整机价值量的20%~30%。
作为飞机动力的直接来源,其设计、研发、制造、工艺等均需要精尖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其发展水平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
按照工作原理不同,航空发动机可以分为活塞式和喷气式,早期飞机几乎全部使用活塞式,但由于功率限制,只适用于低速飞行,20 世纪40 年代以来,喷气式开始成为飞机的主要动力。
喷气式按有无压气机又主要分为涡轮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涡轮发动机是目前最核心的航空发动机。
涡扇发动机高效率低油耗,是当前主流应用类型。
航空用燃气涡轮发动机主要包括涡喷、涡扇、涡桨、涡轴发动机,不同的设计速度与油耗特性差异决定了各自应用场景:涡喷发动机高速度高油耗,已逐步被涡扇发动机替代,主要用于部分尚未退役的军用二代战机;涡扇发动机由于其高速度、中等油耗的特点,是现在大多数客机及军机的主要动力类型;涡桨发动机油耗低、推力较大,但飞行速度受限,多用于低速运输机、轻型飞机及加油机等;涡轴发动机功率大、易于起动,主要用作直升机的动力。
我国已具备完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
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主要经历研发、制造、维护三个阶段,三者的价值量比例分别为10%、40%、50%。
制造环节中,按部件价值拆分,涡轮部分占比最高,约30%,其次为压气机,约20%-30%;按制造成本拆分,原材料占比最高,约50%,用材主要以高温合金和钛合金为主,人工成本占25%。
新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
新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0----2000)1952年9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在南京创办航空专科学校,在北京、汉口(后迁南昌)、哈尔滨创办航空工业学校。
后又增办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2月1日,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开学,1978年4月升格为沈阳航空学院。
1954年7月25日,南昌飞机厂试制雅克-18(初教-5)教练机成功,通过国家鉴定。
8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了嘉勉信。
8月26日,初教-5被批准投入批生产。
8月18日,株洲发动机厂的爱姆-M-11发动机试制成功。
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也亲自签署了嘉奖信。
1956年5月28日,国产第一种喷气发动机后改称涡喷-5型,在沈阳发动机制造厂试制成功。
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F型(歼-5),并获准批量生产。
1957年9月8日,沈阳发动机厂试制的涡喷-5甲(轰-5轻型轰炸机的动力装置)经国家鉴定验收,转入批生产。
12月10日,南昌飞机厂试制的运-5飞机,由试飞员陈达礼试飞成功。
1958年3月27 日,由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并投入批生产。
1958年7月26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在沈阳首飞成功。
8月27日,新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架初级教练机初教-6,在南昌首次试飞成功,后经多次改进,于1962年1月5日投入批生产。
9月18日,新中国第一座超音速风洞在沈阳兴建。
1960年2月2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12月14日,哈尔滨飞机厂和航空发动机厂仿制的苏联米-4型直升机(后定名为直-5型)试飞成功。
1960年2月25日投入批生产。
1959年4月26日,米格-19B型(歼-6甲)全天候喷气歼击机及其发动机涡喷-6试制成功,并于1963投入批生产。
9月30日,沈阳飞机厂制造的米格-19S型(歼-6)歼击机首飞成功。
于1963年底经批准定型投产。
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宣布撤回在华工作的全部专家,中断合同。
2024年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发展现状
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微型涡喷发动机是一种小型、高效的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小型飞机和其他微型机器人中。
本文将对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应用领域、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市场规模近年来,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方面,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型涡喷发动机的需求增长。
无人机在军事、民用、航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需要小型、轻量化、高效的动力系统支持。
微型涡喷发动机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因其具有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低燃料消耗等优势,成为无人机动力系统的首选。
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小型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
微型涡喷发动机在这些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小型机器人提供动力支持,有效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应用领域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应用领域相对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人机市场:微型涡喷发动机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包括军用和民用领域。
无人机在军事侦察、便携式通讯、航拍摄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微型涡喷发动机具有出色的性能和适应性,满足了无人机高强度、长时间飞行的需求。
2.小型飞机市场:微型涡喷发动机在小型飞机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随着私人飞机市场的发展,对小型、经济、可靠的动力系统的需求也在增加。
微型涡喷发动机具有高功率密度和低燃料消耗的特点,成为小型飞机的理想选择。
3.机器人市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小型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微型涡喷发动机作为小型机器人的主要动力源,具有功率大、重量轻、高效稳定的特点,可以满足机器人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竞争格局目前,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一些知名厂商和初创公司。
国外主要厂商包括美国的AeroVironment、Lockheed Martin等,英国的Rolls-Royce等,他们在无人机和小型飞机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优势。
2024年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分析现状
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涡喷发动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航空器、直升机、水上飞机和无人机等领域的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高和燃油效率高的特点。
本文将对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随着小型航空器和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发展,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根据行业数据和市场研究报告,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较高的复合年增长率。
市场驱动因素小型涡喷发动机在航空器和无人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进而推动了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的扩大。
2.航空器行业对于体积小、重量轻、高性能发动机的需求不断增加,小型涡喷发动机成为了理想的选择。
3.燃油效率高和环保型特点使得小型涡喷发动机在航空器和无人机等应用中更具竞争力。
市场竞争格局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目前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格局。
几家领先的发动机制造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品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良好的信誉。
此外,较低的产品进入壁垒和技术门槛也对市场竞争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成长机会与挑战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成长机会。
然而,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例如:1.技术创新与升级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2.法规与监管环境对于发动机的设计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3.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需要企业具备灵活的市场应对能力。
市场前景展望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航空器和无人机市场的不断扩大,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相关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实现持续的发展。
结论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受到航空器和无人机行业的强劲需求的推动。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展望未来,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的前景仍然非常乐观,但企业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并持续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
国产航空发动机简介2016【最新资料】
国产航空发动机简介2012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英、法、俄等少数几个国家,技术门槛之高可见一斑。
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最初的仿制、改进到可以独立设计制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发展道路。
一、涡轮喷气发动机自1956年第一台涡喷-5发动机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仿制成功以来,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一直以仿制和改进为主,虽然也曾自行研制过几种发动机,但都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
2002年定型的“昆仑”发动机是中国第一个走完自行研制全过程的航空发动机,也使中国一跃成为继美、俄、英、法后第五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国。
开山之作涡喷-5产量之最涡喷-6性能最佳涡喷-141.中国首台国产涡喷发动机:涡喷-5涡喷-5是沈阳航空发动机厂根据苏联BK-1φ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仿制的第一种国产涡喷发动机。
涡喷-5是一种离心式、单转子、带加力式航空发动机,属于第一代喷气发动机。
首批涡喷-5发动机在1956年6月通过鉴定,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截至1985年涡喷-5系列发动机停产,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和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共生产9658台,主要用于米格-15系列和国产歼-5系列战斗机。
涡喷-5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已从制造活塞式发动机时代发展到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时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批量生产喷气式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2.生产数量最多的国产涡喷发动机:涡喷-6涡喷-6是沈阳发动机厂在苏制Pд-9Б喷气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并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发动机系列型号。
涡喷-6于1959年7月定型,是中国首型超音速航空发动机,属于轴流式单转子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1984年沈航首次将中国独创的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北航高歌发明)成功应用于涡喷-6的改进型,彻底解决了Pд-9Б所固有的振荡燃烧现象。
涡喷-6系列发动机是产量最大国产航空发动机,总产量高达29316台,主要用于歼-6系列和强-5系列国产战机,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在役。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涡轮发动机开发刚刚起步,国家行政院委托航空工业科研机构向苏联求购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但是由于苏联技术保密,我国无法获得技术资料,因此开始自主研发。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开展涡喷发动机研究。
首先,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在莎车建成,开始涡喷发动机理论研究工作。
次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立了涡喷发动机试制第一分厂。
1964年,我国自主生产了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WS-5牵引发动机。
此后,涡喷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中。
19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一些欧美国家的涡喷发动机技术,加快了涡喷发动机研制速度。
1974年,我国研制出了第一台涡扇涡喷发动机,同时启动了涡喷发动机大型化研究。
1980年代,我国开始在涡喷发动机研制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1981年,我国与意大利Leyat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开始生产涡扇涡喷发动机。
1985年,我国与美国普惠公司签订了涡扇涡喷发动机生产的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涡喷发动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1世纪初,我国涡喷发动机不断升级,推动了自主创新和自主建设。
200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WS-20涡扇发动机开始试飞。
该发动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涡扇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和多种先进材料。
2018年,我国涡扇发动机WS-15成功试飞,展示了我国涡喷发动机研制实力的提升。
总之,我国涡喷发动机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已经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军事航空、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我国涡喷发动机还将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和信心。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我国发动机研制现状:涡喷谱系完整,涡轴趋于成熟,涡扇仍有差距。
我国涡喷发动机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技术不断提高,能够满足各型作战飞机装备需求。
涡喷14推重比全球领先,成为二代机主要动力。
涡喷-14于2001年定型,推重比为8.05,寿命由不到900h提升至1500h。
我国涡轴发动机技术日趋成熟,高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主力直升机发动力实现国产化。
目前我国能够自主生产WZ-6、WZ-8、WZ-9、WZ-10等发动机,满足2-13吨级通用直升机需求。
高原能力存在差距。
高空空气稀薄,燃料不充分,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因此,增强直升机高空性能是未来涡轴发动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国内涡轴发动机的高原能力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国产军用涡喷发动机发展揭秘(组图)
来源:现代兵器已经交付巴基斯坦空军的JF-17枭龙战机国产涡喷-7发动机与当时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相比还是落后很多国产飞豹战机已经装备了国产化涡扇9发动机国产新型昆仑涡喷航空发动机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人民空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歼6早已不能满足新一代主战装备的要求,而歼7也在缓慢改进之中,即使是当时国内引以自傲的歼8战斗机也远远不是F一16和F一15的对手。
而就此时国内的军用航空动力装置来看,也是两手空空。
面对巴基斯坦提出的歼7大改要求,中国有什么发动机可以满足需要呢?当家花旦——涡喷7该型发动机的仿制原型是前苏联的P—11F一300。
P一11是前苏联图曼斯基设计局50年代前期研制的双转子加力涡喷发动机,也是前苏联第一种采用双转子结构的发动机。
该型发动机从1953年开始研制,1956年投入生产,压气机平均级压比达1.438,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也是目前同类发动机最高的。
为满足前线超音速歼击机要求发动机推重比高的特点,设计时采用了中等流量、低总压比、高涡轮进口温度和加力温度。
为减轻重量,所有机匣均为钢制薄壁构件,并大量采用了焊接工艺。
P一11主要型别有P一11-300、P一11F、P一11s。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米格一21,为其配套的P一11F一300发动机也一并引进,国内编号涡喷7。
但由于材料原因,中国仿制的涡喷7一直无法达到前苏联原装P—11F一300的性能水平。
60年代中后期,歼8计划已经启动,提高P一11F一300的推力以作为新机动力成为横亘在中国航空动力人面前的一道难关。
当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专家容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增大发动机推力必须提高涡轮前温度,而提高涡轮前温度的关键在解决涡轮叶片的耐高温问题,其最佳途径就是将当时的涡轮实心叶片改为空心叶片,用强制冷却提高叶片耐高温性能。
随后,容科会同沈阳发动机厂总工程华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所长李熏和设计室主任师昌绪一起制定了设计方案,并在一年内研制成功9孔成型精确的高温铸造合金空心叶片。
涡扇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涡扇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涡扇发动机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航空发动机。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
涡扇发动机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法国工程师René Leduc使用涡轮压气机原理进行了实验。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直到二战后期,涡轮叶片的材料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为涡扇发动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时,英国的弗兰克·惠特尔发明了一种旋流压气机,其原理是通过涡轮将空气压缩,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这一发明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涡扇发动机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英国与美国开始在涡扇发动机的研究上展开合作。
1950年代,美国的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推出了JT3涡轮风扇发动机,成为第一款商用涡扇发动机。
这个里程碑标志着涡扇发动机的商用化进程。
在1960年代,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涡扇发动机迅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效率,研究人员不断创新。
提高涡轮压气机的效率,采用双旋流压气机,优化涡轮叶片的设计,都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及,涡扇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更加精确和高效。
研究人员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燃烧过程和气流流动,优化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当前,涡扇发动机已经成为商用航空和军用航空领域的主流发动机。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涡扇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
研究人员正努力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效率,并寻求新的材料和技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涡扇发动机作为现代航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飞机性能、安全和舒适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究,涡扇发动机将继续发展,并为全球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核心机之路---浅谈第四代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展
本明资料整理小文:核心机之路---浅谈第四代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展警告:此文甚为枯燥冗长……自上世纪40年代涡轮喷气发动机诞生以来,大大促进了飞机飞行速度、高度航程的增加,获得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世界上的航空发达国家执行了一系列航空发动机技术基础研究计划,推出一代又一代先进军民用发动机,跨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新台阶。
在短短不到60年的时间内,表征涡轮发动机综合性能水平指标的推重比已由当初的2提高到10一级,军、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提高。
航空发动机行业已成为世界航空强国的军事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航空发动机不仅仅是性能与结构的堆砌,更反应出一个国家航空动力产业的科研基础和工业实力,期中涉及到研制思想的转变,工艺材料的进步,设计方法和设计平台的改进以及航空发动机型谱体系构建方法等等并没有在航空发动机单个型号上直接体现出来的潜在因素才是决定一个国家航空发动机产业扬帆驶向何方的灯塔。
笔者在业余关注航空发动机,尤其是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科研论文,慢慢了解到了航空发动机研制背后的故事。
本文就是对大量涉及到第四代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展专业资料的重新整理,归纳和总结,并加入了笔者一点点浅薄的观点,为了不使个人的观点影响到论述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展的客观性,笔者尽量只是对科研资料进行重新归纳和整理,保持了科研资料在客观事实和观点上的完整性。
特此代表业余关注,热爱祖国航空动力事业的朋友们,向这些科研资料的作者,整理者,收集者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在现代战斗机设计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发动机的推力级别、推力曲线特性和推重比,因为发动机的性能决定了战斗机的设计概念和性能用途。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装备和性能指标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没有合适的发动机型号通常都会对战斗机设计和装备产生致命性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个空军的战术体系不完整和效能低下,而一款性能先进可靠性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也可以让战斗机性能“化腐朽为神奇”。
2024年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微型涡喷发动机是一种小型化、高效率的发动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规模的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市场概述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是指具有爆发力强、重量轻、体积小、能效高等特点的微型涡喷发动机所涉及的相关产业链。
目前,该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以下几个主要驱动因素:1. 技术进步微型涡喷发动机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动力输出和燃料效率上有了显著提高,在环境友好性和可靠性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技术进步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 应用需求增加微型涡喷发动机在航空、无人机、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小型、高效的动力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为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3.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传统燃烧发动机的限制也日益严格。
微型涡喷发动机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动力源,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这为市场的增长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预测模型的分析,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规模的预测结果如下:1. 市场规模概述截至目前,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2. 市场分布情况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市场份额最大。
3. 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存在着一些知名厂商,如公司A、公司B、公司C等,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市场前景展望微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兴应用领域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包括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些新兴领域对于微型涡喷发动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涡喷发动机是一种高效、低噪音、低排放的发动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国在涡喷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涡喷发动机主要应用于民用航空、无人机和导弹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中国商飞公司的ARJ21和C919客机采用的是国产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已经通过了欧洲联合航空安全机构的认证。
此外,我国还能生产一些中小型涡喷发动机,如WS-13和WS-20等。
然而,我国在大型涡喷发动机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
目前,我国的大型涡喷发动机还需要借鉴国外技术,无法完全自主研发。
此外,我国在涡喷发动机的材料、制造工艺、测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创新。
综合来看,我国的涡喷发动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未来,我国应该加强涡喷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涡喷发动机的产业化进程。
同时,要加强对涡喷发动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拓展涡喷发动机的应用领域,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涡喷发动机系列[权威资料]
涡喷发动机系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认识到航空工业之于一国的重要性,立即着手建立中国的航空工业。
1951年4月17日,当时的政府下发《关于航空工业建立的决定》,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正式成立。
与此同时,诸如哈尔滨发动机修理厂、南昌飞机修理厂、沈阳发动机修理厂、沈阳飞机修理厂和株洲发动机修理厂先后成立。
中国航空工业从一穷二白的阶段进入了修理阶段。
这些一系列工厂的建立正式拉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大幕。
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加速中国与苏联航空工业的联系进程。
在此期间,中国也正式开启国产航发之路。
一如中国众多工业发展轨迹,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也采用了仿制苏联同时代航发开始的。
这一仿制就是四个型号,分别是苏联的BK-1F、PⅡ-9B、P-11φ-300、PⅡ-3M四型发动机。
相对应的国产型号为:涡喷-5、涡喷-6、涡喷-7、涡喷-8四型发动机。
因此,后人戏称这四个仿制型号为“照葫芦画了四个瓢”。
第一个“瓢”――涡喷-5发动机新中国刚成立之际,战火逼近中国东北。
在苏联帮助下,中国在得到米格-15、米格-17战机之时便正式着手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仿制。
其发动机BK-1F更是重中之重,是“一五”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航空项目,也是中国仿制的第一种涡喷发动机,国内代号涡喷-5。
研制单位是由原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改建而来的沈阳航空发动机厂。
计划在1957年国庆前进入批量生产状态。
BK-1F发动机虽为第一代喷气式发动机,但大量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合金。
这让基础薄弱的中国材料加工业颇费周折才研制出合格的材料。
而加力燃烧室薄壁焊接、复杂的喷管加工等多项先进加工工艺对中国当时的制造加工能力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经过多方面的通力合作,首批涡喷-5发动机在1956年9月通过鉴定,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
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
为国产歼5战机的顺利诞生,迈出了十分关键的一步。
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已从仿制活塞式发动机发展到喷气式发动机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批量生产喷气式发动机国家之一。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史_概述说明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史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史是中国航天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步实现了从导弹技术向航天器发动机技术的转变。
本文将对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探讨其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将回顾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早期阶段,包括导弹技术转化和第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推广,包括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可靠可重复使用系统构建以及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成果与挑战。
第四部分将讨论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的应用前景、绿色环保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创新以及液氧煤油组合推进剂在中国液体火箭中的应用前景。
最后一部分将进行结论及展望,总结文章内容,探讨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史,介绍其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也可为国际航天领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航天进展的窗口,促进交流与合作。
2. 发动机发展早期阶段2.1 导弹技术转化在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早期阶段,主要受到了导弹技术的影响和推动。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导弹技术的研究,并成功研制出DF-1、DF-2等第一代导弹。
此时,中国的火箭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推进器件逐渐引起重视。
2.2 第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在此阶段,中国集中力量进行了第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195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国产化的液体火箭发动机“W-1”。
一目了然:国产和国外航空发动机性能对比表!(精彩组图)-HYPERLINK
/bbs/viewthread.php?tid=40195一目了然:国产和国外航空发动机性能对比表!(精彩组图)中国国产涡扇发动机与国外涡扇发动机对比表黑马乐园% @; J4 c3 }4 u0 N- a+ G 黑马乐园/ G/ l# P5 f- J [) x3 [发动机AL-31F AL-31FN M53-P2 M88-2 EJ200 F404-GE-400 F100-PW-229 F101-GE-102 F110-GE-129 F119-PW-100 WS10 WS10改WS13天山黑马乐园8 B( d; C/ {7 x( e, O. S- N(仿RD33) WS9秦岭黑马乐园' G# ~: d6 A& _6 h2 A! ^, @(仿斯贝MK202) WS9改进型(秦岭MK220)黑马乐园& R& U, W' ?; N9 |1 s国家俄罗斯俄罗斯法国法国英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装机对象苏27系列歼10 幻影系列阵风系列EF2000 F/A-18E/F F15/16早期B-1B F15/16后期F22/35系列歼-10/11 歼-14* 枭龙飞豹飞豹改进型加力推力(daN) 12850 12255 9500 7500 9000 7120 12890 13681 12899 15568 13240 15500 8637 9118.9 9800黑马乐园" k* a$ a8 a9 O+ O3 S7 S1 U2 b中间推力(daN) 7620 7620 6330 4871 6000 4800 7918 7561 7562 9790 7900 5675 5445.9 6370黑马乐园0 U+ l0 ]/ Q7 d: J巡航推力(daN) 5120 4598.16加力耗油率(kg/daN•h) 1.98 1.98 2.12 1.8 1.765 1.65 2 2.24 2.05 2.4 2.02 2.02 2中间耗油率(kg/daN•h) 0.795 0.907 0.898 0.827 0.76 0.66 0.56 0.7 0.622 0.73 0.67 0.65巡航耗油率(kg/daN•h) 0.683 0.695 0.65 黑马乐园4 [6 e, f$ Q8 q6 Z7 l推重比7.14 6.56 9 9.2 7.24 7.9 7.69 7.28 11.7 7.5 9.5 7.8 5.05 6.55空气流量(kg/s) 112 112 94 65 75 64.4 112.4 159 118 126 80 92.5 96.9总增压比23.8 23 9.8 24.5 26 25 32 26.5 32 26 32 23 20 21.5黑马乐园: { F! d q- d/ w- z涡轮前温度(K或℃) 1665K 1665K 1260℃1577℃1850K 1316℃1399℃1371℃1728K 1853K 1747K 1800K 1650K 1167℃1550K黑马乐园1 R7 ]4 F3 a r# E涵道比0.6 0.6 0.36 0.5 0.4 0.34 0.4 2.01 0.76 0.3 0.78 0.57 0.62 0.62黑马乐园, Z+ a1 V( P8 ]$ \. n发动机寿命(h) 1500 4000* 2200大修间隔(h) 500* 1000* 810 黑马乐园$ D1 {$ l5 X# s' Q2 |长×宽(m) 4.99×1.28 4.85×1.14 5.07×1.055 3.538×1.0033.556×0.8634.033×0.884 4.856×1.181 4.6×1.3974.626×1.181 4.826×1.143 4.14×1.025.205×1.0935.211×1.095黑马乐园% X# x s0 [+ m# A7 A重量(kg) 1800 1478 850 900 983 1656 1814 1809 1360 1795 1665* 1135 1842 1527黑马乐园. L0 n4 ^: E. T) X, a+ L" `" n# Q注:带*号为推测。
ws-18
ws-18WS-18发动机简介引言:WS-18(Woshi-18)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它是为了满足中国空军战斗机的需求而设计的,以提供更高的推力和更优异的性能。
本文将对WS-18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特点1. 高推力:WS-18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涡扇燃烧室和高压涡轮叶片技术,以提供更高的推力。
其推力较之前的发动机型号提高了约25%,使战斗机在起飞、爬升和加速阶段拥有更出色的性能。
2. 燃烧效率高:WS-18采用了新的燃烧室设计和先进的燃烧技术,使燃料的燃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比之前的发动机型号,WS-18在同等工况下能够实现更低的燃料消耗,延长飞机的航程,降低运营成本。
3. 多用途应用:WS-18发动机在设计上考虑了多种应用需求。
其推力适中,可以应用于多种战斗机和攻击机型号,为中国空军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WS-18还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战斗机型号进行定制。
二、发展历程WS-18发动机的研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空军提出了对于更高性能发动机的迫切需求。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WS-18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首次试飞,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WS-18发动机在测试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逐渐获得了中国空军的认可。
在20世纪初,WS-18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并应用于中国空军的主要战斗机型号上,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
三、应用前景WS-18发动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发动机,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空军对于战斗机数量的增加和现有机队的更新换代,WS-18发动机需求量必然会增加。
另外,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WS-18发动机有望成为中国军事装备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国家对于WS-18的性能表现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表达了潜在的购买意向。
总结:WS-18发动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先进航空发动机,具备高推力、高燃烧效率和多用途应用等技术特点。
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参数
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是我国军工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和战斗力。
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在飞行速度、航程、载荷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我国几款主要的军用飞机发动机参数。
首先我们来介绍国产舰载机歼-15的发动机-涡扇-15。
该发动机由西安航空发动机院自主研发,是我国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舰载机发动机。
它采用了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先进性能。
涡扇-15采用了双转子、双轴布局,具有高涵道比和高推重比,整机性能优越。
涡扇-15的参数为最大输出功率为125kN,燃油消耗率为0.785kg/(kgf·h),最大飞行速度为超音速,最大航程为2000km,最大升限为18000m。
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在技术水平和性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
未来,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将继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飞机的性能和战斗力,为我国军事实力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1999】第二篇示例:我国军用飞机发动机是当今国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
我国近年来在军用飞机发动机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推出性能先进的发动机,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来介绍一下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军用飞机发动机。
目前我国军用飞机主要使用的发动机包括涡扇发动机、涡喷发动机和喷气发动机。
涡扇发动机是目前主要使用的军用飞机发动机之一,具有推力大、节能、供油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一些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上。
涡扇发动机被广泛认为是军用飞机发动机的最新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涡喷发动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军用飞机的一种发动机,具有推力大、燃油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一些大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涡喷发动机在我国的军用航空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的军事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威廉姆斯公司小型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
威廉姆斯公司小型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3年第10期廖忠权摘要:军民融合发展是世界领先航空企业的成功策略之一。
以世界领先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威廉姆斯公司为例,公司的发展在很长时间里都主要依靠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民用航空发动机则是借助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而公司的成功极大地归功于军转民、军民融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小型发动机:涡扇发动机:军转民:军民融合威廉姆斯公司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主营业务是军民用涡喷、涡扇发动机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产品不但大量用在多种巡航导弹、无人机和靶机上,还大量用于超轻型和轻型公务机上。
公司创建于1955年,创始人为萨姆·威廉姆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公司的生存发展都依靠其军用小型涡喷/涡扇发动机产品。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威廉姆斯公司与罗罗公司合作,开发出FJ44系列民用涡扇发动机,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推力较小的FJ33系列涡扇发动机,凭借FJ3 3/FJ44系列,公司才最终在民用航空领域打开局面,并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民用小型航空发动机制造商。
下面主要讲述公司的涡喷和涡扇发动机发展历程。
一、涡喷发动机威廉姆斯公司的涡喷发动机主要用于导弹、无人机和靶机。
公司的第一台发动机是自主研制的WR1回热式自由涡轮发动机,功率为52kW。
1957年.WR1被改为推力23.3daN的涡喷发动机,后来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得以发展成熟。
20世纪60年代初,公司在WR1的基础上开发WR2,1962年开始首次运转,随之成为加拿大、英国和前联邦德国合作研制的ANf USD-501靶机的动力装置。
20世纪中期,在美国海军的资金支持下,公司对WR2进行了改进,研制出WR24,成为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靶机AQM/BQM-74的动力装置。
之后,随着用途的不断增多,WR2/WR24的推力不断增大,如今最大推力已达到1.067kN( 2401b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底在高空大马赫数试飞中,“昆仑”发动机出现喘振停车故障。总部机关成立以发动机总师严成忠为组长的联合攻关组。严成忠仔细查阅分析数以千计的试飞数据,从纷繁复杂的数百条曲线和壁面静压分布中,找出了末激波的位置,确定进气道的工作状态,计算出进气道与发动机的调整量。在联合攻关组会上,他详细分析了故障现象、物理本质和原因,并提出了具体排故措施,但部分同志有疑虑。为了尽快统一认识,决定首先对“昆仑”进行喷水逼喘试验,进一步验证发动机的喘振裕度。1998年新年前夕,严成忠飞回沈阳。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力量日夜赶班设计和制造喷水逼喘试验设备,从设计、加工到安装调试结束,原来说需要3个月,结果只用了18天。
当时能够研制空心铸造叶片的只有美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后来英国用了8年的时间才研制成功。就当时中国的科研能力而言,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壮举,以至若干年后英国罗·罗公司的总师胡克看到我国自行研制的空心叶片时,不无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成就,我就没白来中国一趟。”1966 年9月,第一台份铸造空心叶片研制成功,随后用此叶片装配出第一台涡喷7甲发动机并试车成功。该发动机加力推力相比原有型号提高11%,耗油率降低 14%。1968年6月,涡喷7甲通过50d,时长期试车,获准飞行。1969年7月,涡喷7甲配装歼8通过首飞考核。1970年,涡喷7甲转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继续研制。从1969年至1979年,总计完成零部件试验12000小时,地面和高空占整机试验2500d~时,飞行试验1000多架次,发动机累计运转2200小时。涡喷7甲的01批由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于1979年设计定型后投入小批生产,首翻期为50d,时;03批由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于1981年12月设计定型,首翻期100小时;05批在03批基础上继续延寿改进,1989年设计定型,首翻期200小时。
涡喷14“昆仑”发动机选用了涡喷13发动机的3级低压压气机和缩小的“斯贝”发动机前7级高压压气机的叶片造型。另外,根据涡扇6以及涡喷15等发动机的经验,设计出燃烧室、高低压涡轮和加力燃烧室等部件。研制初期,高低压压气机的不匹配成为最大的一道难关,最后设计出新的第四级低压压气机才解决了这个问题。研制过程中,高压涡轮叶片根部断裂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1987底至1998年初的试车中,就出现了类似问题。由于“昆仑”发动机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冷却涡轮叶片技术以及气膜冷却技术,之前虽然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但还没有工程应用经验。断裂故障的发生就是由于叶片根部壁厚超差、气膜孔再铸层微裂纹及孔边锐角形成疲劳源等综合因素造成。原因找到后,运用改进创新工艺、严格控制操作规程和无损检测等措施,使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得到圆满解决。经过5000多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叶片完好无损。此后通过大量考核,证明故障原因分析正确、排故措施有效,终于摘下这颗“王冠上的明珠”。
技术突破--涡喷13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从埃及获得了米格一21MF和配套发动机P-13,并打算加以仿制。但由于材料与工艺上的原因,最后结合涡喷7系列的特点参照研制成功了涡喷13系列发动机。当时涡喷13主要是为了配装参照米格一21MF仿制的歼7Ⅲ战机,其次才考虑到歼8的大改需要,作为其后续改进型号的动力装置。涡喷13的设计研制工作1978年开始,1987年结束,历经10年。研制过程中共制造19台发动机,总运转2500小时以上。1984年 12月至1985年1月通过了150小时设计定型国家鉴定试车,1987年8月在跨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完成了设计定型试飞,1988年2月国家批准设计定型。首翻期150小时。
跨越颠峰--涡喷14
1984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为了满足歼7和歼8系列战机改进型号对发动机推力增长的要求,开始研制涡喷14发动机,这是中国人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开始。1986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完成验证机阶段工作,转入型号研制。在研制过程中,作为中国第一款贯彻国军标的发动机,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为涡喷14发动机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劳作。该型发动机1993年开始装机试飞,并于2002年定型,代号“昆仑”。“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航空动力来说是一次跨越,正是因为有了它,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发动机生产大国的五强之一。可以说“昆仑”发动机是中国航空动力一块坚实的地基。
为满足歼7改型的需要,1965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黎明机械公司联合在涡喷7甲的基础上改型发展涡喷7乙,该型号01批的性能与涡喷7甲相同。 1969年,涡喷7乙转至黎阳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第二设计所继续研制,并加以改进。涡喷7乙于1979年8月正式定型,首翻期100小时,总寿命 300小时。此后,又陆续研制出延寿改型涡喷7乙B和涡喷7乙Ⅲ,分别于1981年和1992年通过技术鉴定,首翻期为200小时和300小时,总寿命为 600小时和900小时。
与此同时,研制人员还按国军标的要求作了几百项试验,如滑油中断试验、电源故障试验、超温试验、输油管路着火试验、吞入大气中液态水试验等,都比实际飞行使用的条件苛刻。不少试验在我国是首次进行,甚至连试验设备都没有,只能先从设计试验设备入手,接着制造、调试,有的仅设备调试工作就要花好几年时间。设备调试完成后,要进行试验,但国内尚没有掌握试验技术,国外则严格保密,在资料上不可能查到,还要进行试验技术的研究。有的试验开始前就要经过2~3年的先期准备,所以原型机研制时间就比较长。就拿滑油中断试验来说,国军标的要求是最高转速时滑油中断30秒,发动机不出现任何损坏,而实际要做到这点是相当难的。俄罗斯AL一31F发动机也只能做到中断17秒,最终我国的研制人员还是成功了。
之后,黎阳公司又在涡喷13的基础上改进研制了涡喷13B系列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研制始于1991年,1995年进行性能摸底试车,当时达到的加力推力为68.65千牛(7吨),不加力推力达到47.56千牛(4.859吨),整机重量为1.28吨。1996年春节过后,涡喷13B发动机在高空台用了2 个月的时间进行10次高空模拟试验,4月12日返回黎阳进行150小时长期试车的考验,1999年被军方列为重点型号,2002年6月16日进行全寿命考核长期试车,2003年定型涡喷13B已经发展出数个改进型号:涡喷13BⅡ属于增推型号,推力约为7300公斤.涡喷13FⅡ为适应性单发改型,1997年8月顺利通过地面试车, 1998年6月8日配装歼7FS首飞。从性能来看,该型发动机最大状态推力提高了14.3%,加力推力提高了8_3%,推重比提高了8.3%,发动机最大耗油率保持或低于原型发动机,加力l状态耗油率与原型发动机相比降低4.5%。应该说涡喷13B的推力指标还是不错的,但问题在于推比还是过低,实际推比也就在6左右,油耗也难以满足超7对大航程的需求。
当家花旦--涡喷7
该型发动机的仿制原型是前苏联的P-11F一300。P一11是前苏联图曼斯基设计局50年代前期研制的双转子加力涡喷发动机,也是前苏联第一种采用双转子结构的发动机。该型发动机从1953年开始研制,1956年投入生产,压气机平均级压比达1.438,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也是目前同类发动机最高的。为满足前线超音速歼击机要求发动机推重比高的特点,设计时采用了中等流量、低总压比、高涡轮进口温度和加力温度。为减轻重量,所有机匣均为钢制薄壁构件,并大量采用了焊接工艺。
虽然“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最终胜利完成,但18年的研制过程太长了。就80年代的超7战斗机而言,选用“昆仑”发动机显然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时至今日,考虑到涡喷发动机的耗油率问题,“昆仑”发动机还是无法满足要求。对发动机的急迫需求,
P一11主要型别有P一11-300、P一11F、P一11s。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米格一21,为其配套的P一11F一300发动机也一并引进,国内编号涡喷7。但由于材料原因,中国仿制的涡喷7一直无法达到前苏联原装P-11F一300的性能水平。60年代中后期,歼8计划已经启动,提高P一11F一300的推力以作为新机动力成为横亘在中国航空动力人面前的一道难关。当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专家容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增大发动机推力必须提高涡轮前温度,而提高涡轮前温度的关键在解决涡轮叶片的耐高温问题,其最佳途径就是将当时的涡轮实心叶片改为空心叶片,用强制冷却提高叶片耐高温性能。随后,容科会同沈阳发动机厂总工程华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所长李熏和设计室主任师昌绪一起制定了设计方案,并在一年内研制成功9孔成型精确的高温铸造合金空心叶片。
进入空中试飞后,随着试验环境的改变、试验项目的增加和试验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对发动机研制规律认识方面的不足,发动机先后出现了管路渗漏油、空中滑油消பைடு நூலகம்量大、舱温高等问题。以后随着飞行包线范围的扩大,又出现了部分加力脉动、加力点火成功率低、高空大速度飞行喘振停车、高空小速度切断加力停车等十几项重大技术问题。
涡喷13主要在涡喷7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压气机,增大了空气流量、扩大了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裕度。而且在压气机部件上应用了钛合金,减轻发动机重量;各部件、系统的结构也有所改进,使发动机的使用可靠性、耐久性和操纵灵活性大为改善。
从结构上看,相比涡喷7系列,涡喷13的高压压气机增加2级,压比也增加到9;依然采用环管形燃烧室,相比当时流行的环形燃烧室落后不少;在涡轮叶片上采用比较先进的无余量精铸工艺,材料为定向凝固合金;加力燃烧室的火焰稳定器采用高歌教授提出的沙丘驻涡技术。可以说涡喷13代表了当时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最高技术,但相比美俄采用的单晶涡轮叶片、粉末冶金涡轮盘等技术而言还是落后不少。
揭秘中国战机“心脏”:国产军用涡喷发动机发展(1)
小大打印 2013-10-11 09:16:49 《现代兵器》 参与评论(213)条
上一张国产涡喷-7发动机与当时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相比还是落后很多下一张
国产涡喷-7发动机与当时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相比还是落后很多
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人民空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歼6早已不能满足新一代主战装备的要求,而歼7也在缓慢改进之中,即使是当时国内引以自傲的歼8战斗机也远远不是F一16和F一15的对手。而就此时国内的军用航空动力装置来看,也是两手空空。面对巴基斯坦提出的歼7大改要求,中国有什么发动机可以满足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