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人教编版语文高二上选择性必修《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
翻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 颂乐各自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学习任务一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 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主要是“观”人们的道 德精神心理状态。
《论语》之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感情。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观其风俗,则 知其所以教。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礼记·经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雍也》)
思无邪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论语》中关于“诗”的章句,进而理解儒家的“诗教” 传统。
2.理解孔子对《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从而 理解儒家的中庸思想及美学原则,以提升审美能力。
学习任务一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翻译: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先代典籍、道德行事、忠诚、守信。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高二语文(人教版《论语》)教育课件
讨论式教学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曰:“礼后乎?”子曰:“起 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倩,笑得好看。盼:眼睛黑白分明。素以为绚 兮——以素为绚兮,宾语前置;素:白色的底子;绚,有文采。 ②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绘事后于素。即绘事于素后倒装 ③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伯鱼:孔子的儿子鲤的字。 叨陪鲤对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容”的“言论”, 说说对孔子教学内容的评价。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学而》) 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3.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4.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以德治民 先富后教 民食、民兵、民信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
无论出身的贵贱,都能接受教育 无论品行的善恶,都能进行教育
1.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冉雍“父,贱人”(司 马迁《史记》),家“无置锥之地”(梁启雄《荀子简释》)。 曾参“缊yùn袍无表,颜色肿哙kuài,手足胼胝pián zhī,三日不举火,十 年不制衣”;子思家贫,其居处“蓬户不完”,“上漏下湿”(王先谦 《庄子集解》)。 2.孔子曾评价宰予“予之不仁也”(《阳货》);子路“性鄙,好勇力”, 在成为孔子学生之前曾经“陵暴孔子”(司马迁《史记》);子张秉性邪 辟,公冶长坐过牢(《公冶长》)。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部语录体散⽂集,主要记载孔⼦及其弟⼦的⾔⾏,是由孔⼦弟⼦及再传弟⼦记录编纂⽽成。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课⽂原⽂ 1、⼦⽈:“君⼦⾷⽆求饱,居⽆求安。
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 2、⼦⽈:“⼈⽽不仁,如礼何!⼈⽽不仁,如乐何!”《⼋佾》 3、⼦⽈:“朝闻道,⼣死可矣。
”《⾥仁》 4、⼦⽈:“君⼦喻于义,⼩⼈喻于利。
”《⾥仁》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仁》 6、⼦⽈:“质胜⽂则野,⽂胜质则史,⽂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7、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譬如为⼭,未成⼀篑,⽌,吾⽌也。
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
”《⼦罕》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罕》 10、颜渊问仁。
⼦⽈:“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
”⼦⽈:“⾮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1、⼦贡问⽈:“有⼀⾔⽽可以终⾝⾏之者乎?”⼦⽈:“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
”《卫灵公》 12、⼦⽈:“⼩⼦,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之名。
”《阳货》2.部编版⾼⼆上册语⽂第四课《⼗⼆章》教案 【学习⽬标】 ⼀、了解作者孔⼦及《论语》,全⾯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翻译⽂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标⼆ 难点:⽬标三、⽬标⼀的了解孔⼦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 ⼆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论语》是⼀部涉及⼈类⽣活诸多⽅⾯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的⾔⾏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论不⼀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三)知识精讲新人教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三)知识精讲新人教高二语文《论语》选读(三)知识精讲新人教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孔子其人。
2。
能力目标:简单理解儒家思想.3. 情感目标: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
二、重点、难点:文句解读三、考情分析:阅读与写作四、重点解读分析:1. 关于孔子四十而不惑2。
文本解读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 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7 6〕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12 3〕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3 27)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 28〕五、课外拓展: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
文学:子游,子夏。
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
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高二《论语》
高二《论语》
高二《论语》可能指的是高二语文教材中的《论语》选读内容。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高二语文教材中的《论语》选读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2. 学习态度: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3. 道德修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
4. 为人处世: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二 第六课 君子之风 Word版含答案
第六课君子之风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参,又传授给孟子。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
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着君子应有的风度。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君子依义而行,因而“坦荡荡”,小人唯利是图,则“长戚戚”。
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德行的修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得体合礼。
君子之风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是“诗、书、礼、乐”,孔子把自己治世治国的理念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起来。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15.1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志.于道,据.于德志:________据:________游.于艺游:________(2)君子义以为质.质:___________________(3)礼以行.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4)孙.以出之孙: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追求执守广泛涉猎(2)根本,基础(3)实践(4)通“逊”,谦逊[要义探究]2.孔子认为,君子实践“义”的条件有哪些?点拨:(1)符合礼仪;(2)态度谦逊;(3)有诚信。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
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第二十九》
二:仁之本:孝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 而》
三:仁之纲:忠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四:仁之体: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颜渊》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1)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雍也》 (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注释] 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指志向远大。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负担沉 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 休,不也遥远吗?”
一、为政以德课件-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4
为何要学《论语》?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 海尔老板案头常备着两本书, ❖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孙子兵法》。 ❖ 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读《论语》,那是不可思
议的。读《论语》是大丈夫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 《论语》在古代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今天我们要
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要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 化,要了解儒家思想,《论语》也是必读书。
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有若高论体现了藏富于民的理念,也是儒家的民 本思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把一切问题都转化为道德问 题,并试图以道德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又是不 大现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 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结,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 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通过对照,孔子认为统治者应使自身端正,言教身教,以
身作则。
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
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洁,行为的中正等。)就是
高考链接
(2011年浙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 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 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四) 新人教版(高二)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四〕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孔子其人。
2. 能力目标:简单理解儒家思想。
3. 情感目标: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
二、重点、难点:文句解读三、考情分析:阅读与写作四、重点内容解读分析:1. 关于孔子五十而知天命2. 文本解读叔孙武孙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 19.2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9.11 子曰:“假设圣与仁,那么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那么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7.3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17.24 五、课外拓展: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二〕孔子的大学孔子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专家,但六艺只是当时人的必修课,不可能仅因精通了六艺,孔子就被后人尊奉为圣人,那学有所成的孔子又做了什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呢?孔子在没成为圣人前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的童年也和所有孩子一样是好玩的,?史记?上也确实记载了孔子的一个玩具,那孔子小时候的玩具究竟是什么,又凭什么说通过这样一个玩具就能看出孔子智商极高呢?上讲讲到孔子经过刻苦的努力学习终于成了六艺专家,礼乐射御书数,这实际上就是说当时要进入政府、进入政界,进入体制,要为社会效劳,你就必须要学这六方面的专业技能。
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在他很小时就表现出对礼乐文化非常浓厚的兴趣。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二语文论语选读(精选2篇)高二语文论语选读篇1【教学目标】1.把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2 .能依据文言特别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精确翻译。
3.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见。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教育思想中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原则、教者素养五方面内容;2、重点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政治倾向,深化分析“述而不作”的思想及其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
【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5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简单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教育作用(第1、2章)教育对象(第3章)教育内容(第4、7章)教学方法与原则(第5、8、9、11章)老师素养(第6、10、13、14、15章)重点研读:教学方法与原则、老师素养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学问梳理。
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
例:(1)对比章节文字,概括孔子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启发式教学法,争论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2)你最观赏或最有感受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争论沟通)。
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
例: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4、拓展提升,深化理解文化内涵。
例:“有教无类”的熟悉。
1.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冉雍“父,贱人”(司马迁《史记》),家“无置锥之地”(梁启雄《荀子简释》)。
5.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答案】A【解析】《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当堂检测
3.理解性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纭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克已复礼:束缚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目:条目,细则。事:名作动,实践、从事。
判断句
走进文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作者介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部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情势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套课件第二单元第5课《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章解】 这句话是成语“朝闻夕死”的出处,孔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表
达了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 位。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对“君子”来讲,这都是为学必需的功课。从中也可看出,儒家的学习 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注释】①而:如果。 ②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意 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 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 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 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 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 “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 《论语》十二章
【章解】 本章包含三层因果关系:首先,“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
而道远”;其次,为什么“任重”,是因为以“仁”为己任;第三,为 什么“道远”,是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后已。后 两层因果关系合起来是对“任重而道远”的解说,而“任重而道远”又 是对“士不可以不弘毅”这一中心句的解说,这种抽丝剥茧的论说方式 强调和凸显了“弘毅”,反问语气又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 力,又有感染力。
高中语文《论语》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孔子其人。
2. 能力目标:简单理解儒家思想。
3. 情感目标: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
二、重点、难点:文句解读三、考情分析:阅读与写作四、重点解读分析:1. 关于孔子六十耳顺2. 文本解读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6.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那么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那么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那么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26五、课外拓展: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三〕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对于千千万万奋斗中的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今天我们都认为30岁的人应该能独立承当起自己应承当的责任,并且已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开展方向。
第5.1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整体感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敏捷,勤快 而:表并列 慎:小心,谨慎 正:修正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 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 是好学了。
贰
(一)字音检测
整体感知
八佾(yì) 迩之事父(ěr) 子罕(hǎn)
文质彬彬(bīn) 譬如(pì) 未成一篑(kuì)
整体感知
诵读指导 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例如: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整体感知
主题分析: 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 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 人。 说理特点: 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然。
整体感知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同“智” 者:……的人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 的人不会畏惧。”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体式基本知识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 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 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整体感知
主题分析: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编稿:程彦芳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从不同的选文中,认识不同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初步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他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与其最为卓越的继承者孟子被后人合称为“孔孟”。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出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
“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字词汇总通假字(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2)长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4)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通尔;辟,通避)(5)植其杖而芸(芸,通耘)(6)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7)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 知之为知之……是知也(第一、二、五个“知”,通智)(8)道之斯行(道,通导)(9)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厌,通餍)(10)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 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11)夫子矢之曰(矢,通誓)(12)毋吾以也(以,通已)(1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14)鼓瑟希(希,通稀)(15)由,诲女知之乎 /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1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17)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18)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通纹)(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20)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知,通智)(21)举直错诸枉(错,通措)(22)富而可求也(而,通如)(2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24)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亡,通无)(2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第二个“弟”,通悌)一词多义(1)见仪封人请见(引见)吾未尝不得见也(会见,谒见)子见夫子乎(看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见得)(2)与是鲁孔丘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丘不与易也(参与)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吾与点也(赞同)(3)易而谁以易之(动词,改变)丘不与易也(名词,变革)(4)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作为)夫执舆者为谁(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治理)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因为)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做)(5)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是知也(通“智”)(6)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像)(7)过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路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第一个“过”,名词动用,犯错误;第二个“过”,名词,过错)古今异义词(1)遇丈人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2)子见夫子乎夫子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3)君子之至于斯也至于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导致(某种结果)(多用于否定或反问);引出另一话题(4)子路从而后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5)明日,子路行以告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6)君子学道则爱人爱人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7)君子一言以为知以为古义:以,可以;为,表现出来今义:认为(8)足食,足兵兵古义:武器今义:士兵(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古义:贫困今义:大约(10)造次必于是造次古义:慌忙、仓促今义:轻率,莽撞于是古义: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1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人发育成熟,也用来指成年的人(12)中人以上中人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13)至于他邦至于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14)古之学者为己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子古义:年轻人今义:学生(16)其蔽也贼贼古义:害,害人害己今义:小偷(17)其蔽也绞绞古义:急切,不容忍而伤人今义:缠在一起(18)则民不偷偷古义:浇薄,不厚道今义:盗窃词类活用(1)耰而不辍(耰,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耰耕地)(2)子路从而后(后,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食,名词使动用法,使……吃饭)(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5)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名词动用,登上台阶)(6)所谓立之斯立(第一个“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7)动之斯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8)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9)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 事父母,能竭其力(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尽)(10)噫!天丧予(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1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大、光大)(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离)(1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14)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1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后“直”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正直。
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16)不仁者远矣(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18)不可以长处乐(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19)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利用)(20)尧舜其犹病诸(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2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枕,名词活用为动词,吃、枕着;曲,形容词使动,使……弯曲)(2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进、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使……退)(23)贤贤易色(前“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崇尚;后“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有德的人)(24)就有道而正焉(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匡正)(25)不贰过(贰,数词活用为动词,重复出现)(26)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远离。
这里指不偏爱)(27)其蔽也贼(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害人害己)重点语句判断句子路曰:“为孔丘。
”子曰:“隐者也。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偃之言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克己复礼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生而知之者,上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省略句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遇丈人,以杖荷蓧至,则行矣以告者过也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绘事后素礼后乎宾语前置句而谁以易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奚自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不吾知也求,尔何如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其何以行之哉于斯三者何先何谓也何如?可谓仁乎君子义以为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斯之谓与介宾短语后置句子路宿于石门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其何伤于日月乎仲尼岂贤于子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吾无隐乎尔当仁,不让于师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舜有天下,选于众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文之以礼乐君子笃于亲敏于事而慎于言陈亢问于伯鱼曰被动句不仁者远矣定语后置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谓语前置句富哉言乎贤哉,回也课文精要理解主旨《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本课5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
《当仁,不让于师》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教无类》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
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
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写作特色语录体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