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篇二《戊戌变法研究述评》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
近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集中研究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对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评价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将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可以和学者继续思考研究。
关键词:戊戌变法;性质;人物;失败1898年,在维新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后,正式开展了戊戌维新运动,进行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政治改革,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可以实现资产阶级的专制。
然而这场爱国主义的改革在短短103天后宣布失败。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到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学者的热议。
早些年,社会支持赞成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是被统治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和变革”。
蒋达勇指出:“对当时清王朝腐朽制度是承认、维护、改良,还是从根本上否定、改变它,是鉴别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社会改良运动还是一场革命的首要问题。
”从运动主体对现存腐朽制度的态度的角度来讲,戊戌变法运动应是一场社会革命而非社会改良运动。
余明侠提出:“不能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等量齐观。
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之间实存在着密切的递嬗传承的关系。
”因此判定戊戌变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要从洋务运动谈起。
余明侠认为:“有些论著往往将洋务运动视为与维新变法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进程,这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洋务运动毋庸置疑是一场社会改革,而戊戌变法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篇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姓名:黄永超班级:2010020901 学号:105020940026 指导老师:刘晓研【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条约体系,不仅夺占了大量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使其侵略势力逐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与此同时,中国缓慢地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促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救国救民【正文】一、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廉价工业品的大量倾销,又促使了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走向解体,同时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首先,中国从此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国人民面临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的同时,还必须遭受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受洋鬼子的种种欺压。
其次,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主权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是灾难,而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则是进步。
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进行综述。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可以分为多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史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中国政治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清朝的垮台、民国的建立、国共内战等。
研究者们通过对政治家、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等的研究,揭示了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的演变和变革。
其次是经济史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战争时期的经济调整等。
研究者们通过对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经济事件等的研究,揭示了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演变和变革。
再次是文化史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艺复兴等。
研究者们通过对文化人物、文化思潮、文化事件等的研究,揭示了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变革。
最后是社会史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妇女解放等。
研究者们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事件、社会思潮等的研究,揭示了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演变和
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近代史论文
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
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对近代乡村社会的研究,完全立足于社会控制体系方面。
这是一项有关清朝统治者在19世纪实施于整个乡村社会控制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和其运行功能的研究。
其主要思路是:(1)中国封建帝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居乡村居民的绝对多数。
(2)19世纪既是中华帝国的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是整个社会政治的转轨(或过渡期),因而,这一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总体框架是:第一部分,乡村的区位状况。
第二部分,乡村控制,即警防的保甲体系、赋税的里甲体系、救助的社仓和其他救治组织和意识形态控制体系。
第三部分,控制的功能,包括控制乡村的作用、宗族与乡村控制、乡村对控制体系和反作用等。
对清朝控制体制的全面研究认为:这一制度对于一个范围广阔在历史上又长期相对稳定的清朝政体,它无疑是有作用的,但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完全满意的证据可谓从未有过。
十九世纪时,整个乡村控制制度不可避免地蜕化为例行公事,甚至演变为准行政腐败。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是学术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半个世纪以前,中国近代史研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是不被看重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史研究成为显学,不仅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对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1摘要: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
然而,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关键字:爱国;救世;危机;新潮;出路正文: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中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一、林则徐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林则徐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的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波澜的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
从清朝末期到建国初期,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本土,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封建制度的崩溃、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这些问题使得清朝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变。
然而,新的政权面临着许多内外问题,国内的军阀混战、外国列强的干涉以及经济发展的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青年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外来压迫的决心。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的序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它最终导致了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建立。
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共内战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政权的和平转移,这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起伏和曲折,但中国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中前行。
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另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史是研究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历史,涵盖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包括外来侵略、内部动乱和政治改革等。
这篇综述将介绍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主题: 1. 政治变革:从清末的百日维新到民国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再到国共内战和新中国成立,中国政治经历了剧烈的变化。
研究者们探讨了这些变革的原因、影响和后果,以及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变化。
2. 社会变革: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中国经历了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变革。
研究者们考察了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人民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3. 外交和国际关系: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外交和国际关系变化的时期。
从列强的侵略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研究者们探讨了这些事件的历史和背景,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和互动。
4. 思想文化变迁: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思想文化变迁的时期。
研究者们考察了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冲突与融合、文学艺术的演变、文化教育的改革以及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等问题。
综述最后,简要论述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 1 -。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时期,涵盖了清末民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
战争结果极为不利,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失去了主权和领土。
这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混乱和危机。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
其中最著名的是辛亥革命,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次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还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想。
然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陷入了内战和混乱的时期。
直到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发动了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红军长征和延安整风运动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持续了8年。
尽管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具有了自主的发展道路,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开放,并引入了市场经济,这使得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国际事务中日益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贸易国。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更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见证。
近代史研究论文范文
近代史研究论文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不断提升,对于历史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近代史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时期之一,其研究价值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例,展示一篇近代史研究论文的范文,以供参考。
一、选题选题是一篇论文的关键环节。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定位出一个研究课题。
此处我们以“中法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为例,进行范文展示。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研究所选课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例如,在研究中法战争淮海战役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查阅关于中法战争、淮海战役等相关文献。
文献综述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定位研究方向。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论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研究时,我们需要根据选题和现实情况,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在研究中法战争淮海战役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时,我们可以采用历史比较法、综合研究法等,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通过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我们能够得到更准确、科学的结论和结论支撑。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论文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找到相关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研究结论。
例如,在研究中法战争淮海战役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时,我们可以收集军事典籍、军事史书、军事专家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并将结论陈述清晰明了。
五、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是一篇研究论文的最终目标。
在分析和归纳所有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得出一个结论,并对该课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例如,在研究中法战争淮海战役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淮海战役的胜利对于中法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并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如加强军事教育、加强兵员训练等。
六、结尾论文结尾是论文的结束点,也是结论的呼应点。
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简要回顾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结论,再总结全文,再提出一些未来研究方向等。
近代史通用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近代史通用小论文范文怎么写中国近代史研究经过二十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学领域里一门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小论文范文篇一《近代史小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鸦片战争开始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和国土的大门,是中国历史性的变化,也是中国觉醒的时候,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泱泱大国,曾几繁荣,却敌不过洋炮的轰击!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由于内部斗争,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失败了。
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
10月下旬,清政府又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
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不平等条约。
至此,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日、意、奥等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
辛亥革命的胜利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研究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曲折、艰辛与变革的历史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逐渐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这段历史既铸就了民族的辉煌,也铭刻了国人的悲痛。
本篇论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中国近代史的方方面面,以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二、中国近代史的背景政治方面,清朝统治逐渐衰落,封建社会面临严重危机。
封建专制、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经济方面,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中国近代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1.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对中国主权造成严重侵害。
2.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迫使中国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 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造成中国巨大损失和民族耻辱,同时也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5.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篇章。
四、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意义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和现代化史,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段历史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觉醒。
其次,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最后,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经验教训。
五、结论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苦难和辉煌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精品文档】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近代史论文篇一:中国近代史论文论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现如今中国也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发展中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要想了解中国社会性质的发展历程,我们就要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这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有过的变化,就是由最初的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多么大的变化。
而我今天所想要写的也只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发展历程。
一、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鸦片战争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的动摇不定;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军事武器装备的落后;英国综合能力的强大......这些都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政治上,虽然清政府依旧进行着统治,但已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控制,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大量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推销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近代史论文1000字范文(13篇)
近代史论文1000字范文(13篇)写作思路:以近代史作为框架,选择其中比较知名的事件进行书写,最后总结中国人,绝不允许“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菊面出现!正文:1840年,_战争爆发,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束,中国的屈辱历史也随之开始,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布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面对一堆悲惨的数据愤怒的大声嚷嚷几声就算了,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冷静的分析这段历史,然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中国近代史可以简单的以1919作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众所周知,_战争以后,英国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Y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甚至连关税都要同英国商量,曾经的天朝上国此时不得不对船坚炮利的英国言听计从。
即便如此,英国,美G等资本主义国家仍是贪得无厌,它们又通过南京条约副约,虎门条约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以方便它们更好的在中国进行搜刮和侵略。
美G无耻的将所谓“扩大各_益”的功劳归功于自己,而法国则用《黄埔条约》将传教士的坟地都搬到了中国,更可悲的是,为他们守墓的,居然还是我们中国人。
和平的日子没过几年,资本主义列强又开始蠢蠢欲动。
英法急欲通过“修约”来扩大他们在华的侵略范围,而不巧的是,他们的无理要求被中国的皇帝拒绝了。
而他们,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_战争。
_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绝不仅仅是烧毁了一座圆明园那么简单。
天津条约使的他们的魔爪伸向中国内地,而北京条约则使大批中国人被当作“猪仔”贩卖出国。
与此同时,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俄国也趁火打劫,强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每每想到俄国的版图,笔者的心都不禁一颤,那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可是,那些数字,本来有很多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在资本主义列强无耻侵略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有所觉醒,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打击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促进作用仍不可磨灭!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倭国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G。
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一直是历史学者和社会科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方向,因此,中国近代史论文也成为这些人士不断深入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近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文化、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本质,还能提供我们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的走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将对中国近代史论文进行一些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近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在近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方面,论文研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清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变革。
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一直受到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未来走向。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显存在于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关系,地方藩镇的独立性和清政府的弱势是这个时期的突出问题。
在政治形势趋于严峻之际,清政府的政策出现了深刻的裂痕。
因此,中国近代史论文也与此相关,特别是对清政府改革前后影响的探讨。
此外,还有太平天国、义和团、白莲教、庚子(八国联军)等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和变革也是热门话题。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论文在这方面的关注也非常突出。
随着时代变迁,江湖侠客、革命斗士、文化人士不断涌现,中国近代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尤其是1900年以后,“百废待兴,农业益发,工业尚需计划,才艺开发,社会教育亦需大力改革”,与此同时,“传统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等等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的社会制度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
作为一个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论文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和各社会阶层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思维和文化因素等,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三、近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中国近代文化和思想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领域之一,可以看出这也是中国历史学者和社会科学家的热门话题之一。
近代史研究论文
近代史研究论文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上自政府下至国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约、废约运动,以改变中国国际地位、求与列强处于平等的国际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研究论文篇一《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摘要]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侧重于外交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的研究,以为现实政治服务;同时中国近代史学科经历了从开创到完善的过程;这证明关注现实生活是史学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救亡图存;中国近代史;外交史历史研究的目的为何?中国传统史家司马迁、班固、范晔、杜佑等均提出这一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杜佑给出的答案最直接:“将施有政”,即历史研究在于“经世”、“致治”,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据学者统计,在1949年前,以中国近代史、近世史、近百年史命名的著作约34种,其中1940年前出版物约21种;数量不菲的专题问题研究;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国难史、痛史、外祸史、侵略史、国耻史、失败史、租借地等命名的近代史的相关著作约83种;中外关系通史54种。
(1)这显示史学界在研究方向上将研究重点从传统史学转向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近代史研究、对现实具体问题的思考,这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史学现象。
一、中国近代史研究兴起的现实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
中国逐渐丧失了领土、海关主权及治外法权。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日益凸显。
清末民初的中外关系中,中国处于完全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
现实政治情势,促使部分史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为与时代主题、现实走向密切相关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于是,中国近代历史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其中尤以中外关系为研究的重心。
二、中国近代史研究关注的问题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上自政府下至国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约、废约运动,以改变中国国际地位、求与列强处于平等的国际地位。
近代史2000字论文
近代史2000字论文第一篇:近代史2000字论文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简单地把它的发生归于某些个人的因素,尤其是企图从个人品质上找原因,都无助于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经验。
文化大革命是党和毛泽东在探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走入歧途的结果。
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他们尖锐的形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方面从在的缺陷。
从政治、法律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必须把党和国家的的工作重心转到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不受干扰,必须对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的阶级现状和阶级斗争作出合乎客观实际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3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任务,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5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变化。
2经济政策的正确必须要用思想理论的正确作保证。
3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进行急于求成。
4现代化的生产,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制度,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5加速增加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6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采取闭关政策,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二继承发扬抗战民族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
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文章回顾了中国近代史,包括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以及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改革。
接着,文章分析了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
然后,文章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最后,文章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展望了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
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和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一、中国近代史的回顾1. 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与外国进行接触和贸易,但同时也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控制。
洋务运动的兴起带来了一些现代化的变革,但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更加削弱了中国政府的权威。
2. 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改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终结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尽管政治改革开创了新的时代,但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贫困、民族问题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革。
中国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权力争夺,以及不同思想和派别之间的斗争。
经济上,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企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中华民国推翻北洋政府。
国共合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联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篇一《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历史论文论文》提要: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
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关键词: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一、近代史上的两种文化保守主义近代以降,面对飘洋东来、以新型工业资本社会形态为背景的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挑战,中国本土文化能否继续延展其几千年来不绝的生命,曾是思想界长期纷纭不决的一大公案。
文化保守主义便是在这场争论中对此始终持肯定态度,并身体力行地为重塑传统文化的现代精魂而呐喊的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流派。
说到保守主义,人们总不免将落后、守旧的贬义与之联系在一起。
这种看法,固然有其一定的依据,但是决不全面。
因为它还常常用来指对于社会事物的变迁更倾向于保持其延续性和渐进性,以力求稳健的某种观念或意识。
本文所讨论的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主要便是依据这一含义界定的。
在关于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讨论中,有人认为这一思潮在我国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建立孔教之说,[1]也有的将其上溯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2]甚至还有把近代早期的封建正统派直到“五四”以后的新儒家同作为“文化传统主义”思想脉络在各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加以综论的。
[3]这些不同的说法,表明各家对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界定标准尚存在着分歧。
因此,在讨论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之前,自应先对其略作说明。
我们认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近代”两字,按照我国学术界的通常用法,一般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时段概念,即指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或1949年建国的这一历史阶段;一是社会形态概念,即指封建社会结构遭破坏而进人资本主义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论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论文3000字
论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论文3000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篇一《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摘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的儿女们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在这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总结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
关键字: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出路历史必然性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而艰苦的斗志,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各条路线的主力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到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艰辛历史进程及其简略的发展规律。
越是了解国史、国情,我们越是深刻体会到历史和人民是在怎么是困境下经过怎么样的波折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
鸦片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改变。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史研究
1、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和方法问题的讨论》,载《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
2、代祥等:《2000年以来太平天国史研究》,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龚书铎等:《百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载《东南学术》2000年第3期。
4、任放:《近三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以乡村史研究为中心》,载《史学月刊》2011年第4期。
5、春涛:《近二十年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述评》,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5期。
6、谢维:《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载《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7、马克锋:《近五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载《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
8、王建朗:《2009—201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载《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3期。
太平天国史研究
1、檀江林:《十年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综述》,载《史学月刊》2001年第5期。
2、庄福铭:《太平天国若干问题研究综述》,载《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年第2—3期。
3、方之光:《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新进展》,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洋务运动研究
1、郑刚:《近十年来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载《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
2、成赛军:《三十年来曾国藩与洋务运动研究述要》,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戊戌变法研究
1、曲洪波:《近十年来戊戌变法若干问题研究综述》,载《北京社会科学》
2008年第6期。
2、邱涛:《近十年来戊戌变法研究的新进展》,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
教案、义和团运动研究
1、赵树好:《建国以来反教会斗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编:《义和团运动研究100年》,齐鲁书社2000年版。
2、苏全有等:《对近代中国教案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载《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2013年6月)
3、程歗、赵树好:《义和团百年研究回眸》,载《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4、马光霞:《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生讨论会综述》,载《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国际学生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张阳福:《试谈西方学者眼中的义和团运动及其研究方法》,载《湖南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辛亥革命史研究
1、章开沅等:《新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2、朱英:《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学术交流》,载《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3、黄广友:《政治、语境与历史:20世纪后半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变迁》,载《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北洋军阀史研究
来新夏:《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