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总体目标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更高质量、民生改善更高水平、生态环境更高质量的目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目标:力争年均GDP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产业结构优化:加大对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4.绿色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开放合作:加强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扩大对外贸易和合作,提高南昌市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民生改善1.就业创业: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2.教育发展: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医疗卫生: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
4.养老服务: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照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5.住房保障: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人民住房问题,提高居民居住条件。
四、生态环境1.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水体质量。
4.垃圾处理: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5.农田耕地保护:加强农田耕地保护和管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建设1.文化传承: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2.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人口与计划生育: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4.信仰宗教: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和谐。
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12.01•【字号】•【施行日期】2011.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3月31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1年12月1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四节其他规定第四章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以及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城市、镇和乡应当依照本条例制定城乡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
在确定区域内的村庄,应当依照本条例制定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区域的村庄制定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提高城乡服务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注重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相结合,现代化建设与保持传统风貌相结合,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年2月23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十五”计划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正确制定“十五”计划对于在新世纪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内容主要是从战略上、宏观上、政策上提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
计划指标属预期性、指导性。
一、发展主题 (一)发展环境 “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依靠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既克服了“九五”前期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抑制了中后期的通货紧缩趋势,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先后战胜了连续两年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预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1170亿元上升至2000亿元,增加800多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按可比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4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多种经营比重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三高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工业经过“三改一加强”,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产品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商贸、电信、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 昌北城:作为城市重点发展新城区,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建设,
• 保证设施配套,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吸引和疏散旧城人口
和产业,发展外向型工业,保护昌北整体环境,突出与“山”、“水”
1
南昌市市域交通规划之
中心城区道路规划
• 中心城城市道路形成“三环十一射”为 骨架、方格网为基本形式的“蛛形”网 络结构。“三环”是由城区内的一环和 二环快速路及环城高速公路构成,形成 不同层次的对内部交通的保护。“十一 射”是城区向东南西北放射,联系外围 城镇组团和城市出入口的11条快速路或 主干路,加强了中心城区对外的辐射功 能,保证了城市中心区的强势中心地位。
1
南昌市交通规划之对外交通
• 1、公路:建立快速、便捷、通畅的城市对外 公路网,打造半小时经济圈。重点建设乐温 高速公路、乐生高速公路以及南安一级公路、 昌进一级7公路、省大一级公路、昌峡公路等 重大公路交通。
• 2、铁路:以京九铁路为龙头,改善与强化向 南、向北的铁路出口。加强建设浙赣铁路快 速客运专线、绕城铁路西环线,新建向莆铁 路、昌九城际铁路。新建南昌西客站,扩建 南昌铁路客站,完善南昌枢纽。迁南昌客车 车辆段至南昌南(青云谱)站,迁昌北牛行 货场至英雄开发区。搞好配套设施包括进出 站广场、道路、铁路基地、为铁路服务的通 讯大楼、指挥中心等的建设,建成全国重要 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
• 5、环卫昌北城麦园双岭 已建一座有效容积1795万 立方米的南昌第一生活垃 圾卫生填埋场,占地120 万平方米。在昌南城城东 规划一处占地50万平方米 的南昌第二生活垃圾卫生 填埋场。
南昌市环境规划
试析南昌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 闫丽梅・ miq t906 1 .r E a:nn96@6C — lii 3O n
学
术 纵
横
试析南 昌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
●王 飞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 与环境 学院) 摘要 : 市旅 游越 来越成 为旅游 的热点。 城 并且越 来越 多
成 了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 的热点 。 1 昌城市旅游 资源 和区位 . 南 11 昌城 市旅游资源 .南 起必须大力发展南 昌的城市旅游 。 32 昌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 .南
根据 南 昌市 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着经 营城市理念 的不断提升 ,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城市 要 , 昌市的生产 总值要实现 2 0 元 , 南 10亿 旅游总收入要 达到
江西的经济发展之所 以缓慢 , 很大程度是 由于缺乏能够
的学者和城 市政府关注它 , 本文通过分析南 昌城市旅游资源 起带 动作用 的增长极 , 没有把城市做 大 , 或者说 没有充分意 和 区位特征 , 结合南 昌城市旅 游发展的现状 , 通过分析发 展 识到做大核心城市的重 要性 。最 近几年 , 江西的领导逐 渐意 南 昌城市旅游 的意义、 南昌城 市旅游的动力机制 、 昌城 市 识 到做 大核心城市 的重要性 , 南 并且 采取 了许 多措 施 , 使南 昌
南 昌紧临长江南岸 , 赣江绕城而过 , 赣粤 、 昌九、 昌樟 、 九 既多又小 , 展览人才水平不高 , 品牌特色欠鲜 明等问题。 昌 南 景、 温厚 、 梨温等高速公路交 汇于南 昌; 形成 6小时通达 沪 、 目前 的会展旅游还未能明显体现南 昌的特有文化 , 能和 突 没 浙、 、 、 、 、 粤 闽 鄂 湘 皖等周边省市 的“ 经济圈” 。京九 、 浙赣 、 皖 出城市形象很好结合 。应 当聘 请高水平 策划机构 , 搞好会 展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太原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6.08.22
•【字号】并政发[2006]25号
•【施行日期】2006.08.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并政发〔2006〕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太原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率先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太原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绿色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
在制定和实施年度计划时,要贯彻落实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并结合各级各部门实际情况,编制和组织实施好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以及县(市、区)规划,搞好与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工作。
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殷实的新型工业基地、文化名城和现代化都市,跨入全国先进省会城市行列而努力奋斗。
二○○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赵涛、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
赵涛、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城乡建设其他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补偿【审理法院】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理法院】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结日期】2020.03.16【案件字号】(2020)赣71行终26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卢启哲刘巍陈榕【审理法官】卢启哲刘巍陈榕【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赵涛;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当事人】赵涛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赵涛【当事人-公司】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罗敏北京德和衡(南昌)律师事务所;董峰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罗敏北京德和衡(南昌)律师事务所董峰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罗敏董峰【代理律所】北京德和衡(南昌)律师事务所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赵涛【被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本院观点】其一,东湖区政府具有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法定职责。
《国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案涉《征补决定书》对房屋面积、补偿金额认定的依据为案涉评估报告,而该评价报告的合法性之前已有阐述,本院不再赘述。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补偿合法违法管辖合法性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东湖区政府答辩称:一、红谷滩管委会于2017年7月18日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洪新征字〔2017〕第01号)虽被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据此产生的各项法律后果依法应当认可。
二、南昌市政府抄告单明确东湖区政府为案涉征收项目的权利义务承继主体。
三、东湖区政府作出的《征补决定书》符合法律规定,依法应当维持。
(一)房屋价格评估程序符合法律规定;(二)分户评估报告送达程序符合法律规定;(三)征收补偿决定送达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四)征收补偿决定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09•【字号】洪府发[2004]4号•【施行日期】2004.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洪府发[2004]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讨论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四年二月九日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一、总则第一条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经济的基础产业。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关法规、《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依据《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市相关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编制《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适用于南昌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条《规划》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南昌市地质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对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做出总体安排和规划。
《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部分。
《规划》是对本行政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与合理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等,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规划期为2001—2005年;展望期到201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0年。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形势第四条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的西南隅。
地理坐标东经115°27′—116°35′、北纬28°10′—28°11′。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11•【字号】赣府厅发〔2021〕44号•【施行日期】2021.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12月11日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第一个五年。
为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提升我省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引领作用,特编制《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依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并与《“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相衔接,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为全面开启交通强省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力支撑了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交通先行作用持续提升。
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干线铁路网、“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一主一次五支”机场格局和“两横一纵”内河高等级航道网。
截至2020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络里程达到22.1万公里,位居全国第9位。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15•【字号】赣府厅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9月15日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加快推动消费升级,有利于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循环的带动牵引,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消费升级的决策部署,对标衔接《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专项规划编制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江西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人民生活迈入全面小康,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消费规模稳步扩大。
“十三五”以来,全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长,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冲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
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15位,比2015年增长4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约51.8%,比2015年提高约1.8个百分点。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1.22•【字号】洪府发〔2023〕1号•【施行日期】2023.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市直各有关单位:《南昌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月22日南昌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和《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格外关心残疾人,格外重视残疾人事业。
“十三五”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残联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持续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权益保障等工作,残疾人全面脱贫、总体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我市25552名残疾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预期目标,865人(次)残疾人接受了托养服务。
11316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166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全部完成改造。
实现全市0~15岁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100%,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100%。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我市2011年政府主导投资推进的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我市2011年政府主导投资推进的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8.26•【字号】洪发改投字[2010]170号•【施行日期】2010.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我市2011年政府主导投资推进的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洪发改投字〔2010〕170号)各县(区)政府,新区、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相关单位: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七城会在我市举办之年,提报好明年政府主导投资推进的重大重点项目对“十二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关系重大,对七城会的成功举办关系重大。
根据市政府洪府厅发[2010]150号通知精神,对明年的政府主导投资重大重点项目要做到早布置、早申报、早论证、早下达。
现将有关项目提报工作布置如下:一、总体要求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举办七城会的总体要求,实施一批完善城市功能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社会亲和力。
二、提报原则1、重要性。
优先安排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或市政府会议纪要、市政府抄告单明确需安排和市领导有明确指示的项目。
2、可行性。
原则上项目前期工作要达到一定深度,即:一般项目必须完成项目立项,重大项目必须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后方可纳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以确保项目在2011年上半年可开工,当年能完成计划投资,当年能形成较多的实物工作量。
对年内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暂列为预备项目。
3、科学性。
项目提报要注重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确保重点项目和续建项目,优先考虑条件成熟的新建项目,充分发挥政府资源的效用;需银行融资项目应根据银行融资的新变化,做好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工作,落实融资渠道。
继往开来迎盛会
江 西省 第 十届 人 民代表 大会 第 四次会 议 祝贺 单位 :
江 西 省武 警 总 队
江 西 省 地质 矿 产勘 查 开发 局 洪 都航 空工 业 集 团 公 司 江 西铜 业集 团 公 司 华 能 国 际股 份 有 限公 司井 冈 山 电厂 江 西 省 自考 办 宜春 市 公路 管理 局 上 饶市 扶 贫 办 丰 城 矿 务局 南方 稀 土 有 限 公 司 江 西耀 升 工 贸发 展有 限公 司 南 昌 福特 隆 实 业 有 限 公 司
政工作等情 况深入市 县察看调研 ; 有的代表去到 自己的选 区 , 深入选 民之中 , 了解 掌握 人 民群众 普遍 关心 的热 点、 难
点 问题 ; 的代 表 在开 会 、 有 工作 之 际 , 忘 关 心 询 问选 民群 众 需 要 解 决 的实 际 问 题 。 一 切 都 为 代 表 参 加 人 大 会 议 , 不 这 认
今年的会 议虽然是一次例会 , 但与往年 有所 不同 , 既要 审议政 府、 划、 计 预算 以及 人大、 法院 、 检察院工作报 告 , 还 要审议 《 江西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 草案) , 》 确定全省 “ 十一五 ” 时期改革 、 发展 、 稳定的大 政方针。会议任务繁重 , 意义深远 , 责任重大 。为认真履行职责 , 审议好大会 的各项议题 , 出席会议 的代表会前做 了认 真准备 : 有的代表积极报名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 的代表集 中视察 , 国民经 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 就 财政 预算执行和财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发布部门】江西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10.31【实施日期】1992.10.3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年10月31日江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均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和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具体负责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参与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查处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
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全省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对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应编制专业规划。
第五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符合城市规划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等编制原则和要求。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参加,根据有关专业的要求,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论证。
规划编制完成后,由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
第七条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制定规定规划纲要。
城市规划纲要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现状情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原则性意见。
城市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
第八条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二十年的期限编制。
旅游项目报告(25篇)
旅游项目报告第1篇(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
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1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南矶湿地),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1家、3A景区6家,2A景区1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3家。
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二)区位优势明显(三)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增长快速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
20xx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预计20xx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旅游项目报告第2篇该园区位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2公里,邻近机场、港口、火车站及丹大、沈丹高速公路起点,三维交通十分便利。
园区距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度假区50公里,能增加丹东沿江旅游的景点,园区内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既有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又有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和寒富苹果;可以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迅猛的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奠定了坚定基础。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虎山长城、鸭绿江,已成为丹东的代名词;燕红桃、寒富苹果已走出国门;×杜鹃花誉满全球;以鸭绿江公鱼为代表的水产品畅销全国。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10•【字号】洪府发〔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市直各有关单位:《南昌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4月10日南昌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南昌市质量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4 4 X”产业体系和“8810”行动计划,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南昌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增强。
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总体稳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食品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以上,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分,建设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06-01-20目录第一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一节立足南昌发展新起点第二节抓住南昌发展新机遇第三节确立南昌发展新理念第四节实现南昌发展新目标第五节实施南昌发展新项目第二章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第一节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南昌崛起更大的空间第二节打好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创新南昌崛起的制度环境第三章集中优化城乡协调的南昌大市域发展布局第一节时序布局第二节区域发展布局第三节功能布局第四节产业布局第五节生态布局第四章基本建成中部地区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第一节实施增强工业实力的“规模企业扩容计划”第二节实施提高工业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千百十计划”第三节实施增强工业后劲的“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第四节实施增进工业集聚力的“园区板块推进计划”第五节实施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产业升级计划”第五章大力构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第一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二节做强商贸流通业第三节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第四节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第五节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第六章加快建设走向国际的现代花园城市和绿色家园第一节致力于不断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建设第二节致力于继续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第三节致力于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七章突出建设社会主义都市新农村第一节全面提升农村经济,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相对称第二节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不断增强的城市实力相对称第三节全面推进村镇建设,与日新月异的现代花园英雄城市面貌相对称第八章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第一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南昌崛起的持续创新能力第二节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南昌崛起的领跑动能第三节积极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集聚南昌崛起的核心资源第九章全面建设和谐平安南昌第一节把增加就业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节基本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第四节整体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第五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六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七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第十章有效建立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凝聚人心、引导发展要素协调配置的发展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根据《中共南昌市委关于制定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南昌继续奋力开拓崛起道路,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一节立足南昌发展新起点进入新世纪,面对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城市间竞争态势,面对城市巨变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新的“瓶颈”,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奋力做好“两篇文章”,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创造性地凝聚发展资源,铸造发展合力,争取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在主要发展指标提前1—2年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奋斗目标。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915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多2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9%,比“十五”计划高6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万元,年均增长13.2%。
三次产业比例中,二次产业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与“十五”计划要求比显示出更为强劲的工业化速度。
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消费在“十五”后期呈现启动态势。
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是2000年的6.5倍,年均增长45%,高出“十五”计划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7亿元,由“十五”开年的增长11.4%提高到2005年的15.8%,年均增长高出“十五”计划7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领先于经济增长。
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23.1%,比经济增长实际高出7个百分点,高出“十五”计划近1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年均增长24%,高出“十五”计划13个百分点。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较大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到城乡居民。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加快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6%提高到25%,城镇就业人数五年累计增加近3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达到20万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400元,均高于“十五”计划要求。
“十五”期间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中长期意义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沿梯队,为南昌新世纪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局。
“十五”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65亿元,比“九五”增加15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比“九五”高4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南昌崛起的态势日益明显,经济增长速度的排位由“九五”期末的第23位跃进到“十五”期末的前5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进入前30位。
结构调整主线突出,开辟了南昌经济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从2000年到2005年,三次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7%调整为41 %,县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调整为2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5%调整为65%,表明以工业为主导、城乡协调、活力竞现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促进了宏观效益不断改善。
2005年,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6万元/人,是2000年的4.5倍,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比2000年提高4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推动南昌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年度利用外资额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进入前10位,共吸引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外商投资企业750家,其中世界“500强”20家;累计引进内资近700亿元,近1800家内资企业落户南昌,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南昌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四最”品牌引起各方关注,南昌经济正在加快由内向型向开放型转变。
城市集聚发展要素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南昌省会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断增强。
城市人口近三年机械增长40万人,人才队伍占总人口的比重五年增长4个百分点,人才流出流入比基本平衡,南昌留不住人才的被动局面显著改善。
五年间投资率提高了39个百分点,达到历史之最,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300亿元,比“九五”增加1000亿元,占建国以来南昌投资总量的近70%,非国有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32%提高到2005年的60%以上;。
2005年,银行信贷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
南昌的做强做大促进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在全省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38%,省会中心城市的作用明显增强。
城市面貌发生重大改观,彰显南昌的城市品牌更具时代特色。
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累计达到200多亿元,比“九五”增加近100亿元。
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路网改造和对外交通建设,实现了到周边省会城市6-8小时通达,市到县30分钟通达,到行政村道路基本硬化,绕城高速路和市郊公路城市化改造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创建“四城”富有成效,市区连续三年实施百路大会战,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提高3.5平方米,“八湖两河”整治和全市的美化、亮化、净化建设不断深入,每年增加绿化面积100公顷,2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退出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进入前10名,集中污水处理实现零的突破,跃升到70%,基本根治了城区积水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的迅速改善使“碧水蓝天”成为南昌发展的突出品牌,南昌天香园“都市候鸟现象”被载入吉尼斯记录。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不足100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210平方公里,大都市框架全面拉开,“一江两岸”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保障事业、就业再就业工程得到切实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南昌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光荣称号。
尤其可贵的是,五年的快速发展,极大地释放了南昌人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激情,极大地振奋了南昌人同心同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极大地强化了南昌人勇立潮头、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南昌人探索出一条符合南昌市情、时代要求、民心所向的清晰的崛起之路。
面向未来,南昌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节抓住南昌发展新机遇“十一五”期间,国际产业战略性调整和沿海产业“退沿进中”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消费结构升级为产业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将创造巨大空间;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更趋完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在全面实施,这为南昌更加有效地发挥最靠近长珠闽的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和6-8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的交通优势,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动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后发优势,走跨越式发展之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工业化、城镇化交互促进,速度加快,使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形成都市圈经济,并发展成为极化作用强劲的城市群、城市带,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江西支持南昌率先做强做大,使南昌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条件更加充分。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落地南昌的上千亿元投资和两三千个企业,形成巨大的发展潜能将持续释放,有利于南昌进一步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长效发展的推动力量,有利于南昌进一步提升都市山水资源品味,拓展城市发展新的空间,有利于南昌快速积累崛起力量,有效增强可持续发展实力和服务全省的能力,实现和谐崛起。
进入“十一五”,南昌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000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总量也将迈上“千亿城市”行列并预期达到2000亿元,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现期并存,机遇不容错过,挑战十分严峻。
突出表现在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结束,新一轮结构调整中“赢者通吃”现象已然显现,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城市之间“不进则退、慢进掉队、停滞就是倒退”的竞争加剧,能源、用地、资金、生态对传统工业化和传统城镇化的制约加大,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
尤其南昌仍然是个欠发达的城市,经济总量小,实力企业少,产业层次低,总体效益不高,“三农”和就业矛盾突出,城市建设欠帐多,群众生活还不宽裕,稳定工作面临复杂情况,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任务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