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6-01-20

目录

第一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一节立足南昌发展新起点

第二节抓住南昌发展新机遇

第三节确立南昌发展新理念

第四节实现南昌发展新目标

第五节实施南昌发展新项目

第二章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第一节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南昌崛起更大的空间第二节打好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创新南昌崛起的制度环境第三章集中优化城乡协调的南昌大市域发展布局第一节时序布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布局

第三节功能布局

第四节产业布局

第五节生态布局

第四章基本建成中部地区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第一节实施增强工业实力的“规模企业扩容计划”

第二节实施提高工业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千百十计划”

第三节实施增强工业后劲的“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

第四节实施增进工业集聚力的“园区板块推进计划”

第五节实施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产业升级计划”

第五章大力构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第一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节做强商贸流通业

第三节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

第四节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第五节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

第六章加快建设走向国际的现代花园城市和绿色家园第一节致力于不断强化城乡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建设

第二节致力于继续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节致力于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章突出建设社会主义都市新农村

第一节全面提升农村经济,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相对称

第二节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不断增强的城市实力相对称

第三节全面推进村镇建设,与日新月异的现代花园英雄城市面貌相对称第八章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第一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南昌崛起的持续创新能力

第二节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南昌崛起的领跑动能

第三节积极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集聚南昌崛起的核心资源

第九章全面建设和谐平安南昌

第一节把增加就业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基本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第四节整体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

第五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六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七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第十章有效建立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

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凝聚人心、引导发展要素协调配置的发展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共南昌市委关于制定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南昌继续奋力开拓崛起道路,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立足南昌发展新起点

进入新世纪,面对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城市间竞争态势,面对城市巨变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新的“瓶颈”,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奋力做好“两篇文章”,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创造性地凝聚发展资源,铸造发展合力,争取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在主要发展指标提前1—2年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奋斗目标。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915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多2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9%,比“十五”计划高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万元,年均增长13.2%。三次产业比例中,二次产业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与“十五”计划要求比显示出更为强劲的工业化速度。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消费在“十五”后期呈现启动态势。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是2000年的6.5倍,年均增长45%,高出“十五”计划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7亿元,由“十五”开年的增长11.4%提高到2005年的15.8%,年均增长高出“十五”计划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领先于经济增长。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23.1%,比经济增长实际高出7个百分点,高出“十五”计划近1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年均增长24%,高出“十五”计划13个百分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较大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到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加快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6%提高到25%,城镇就业人数五年累计增加近3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达到20万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400元,均高于“十五”计划要求。

“十五”期间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中长期意义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沿梯队,为南昌新世纪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局。“十五”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65亿元,比“九五”增加15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比“九五”高4个百分点,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南昌崛起的态势日益明显,经济增长速度的排位由“九五”期末的第23位跃进到“十五”期末的前5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进入前30位。

结构调整主线突出,开辟了南昌经济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从2000年到2005年,三次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7%调整为41 %,县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调整为2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5%调整为65%,表明以工业为主导、城乡协调、活力竞现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促进了宏观效益不断改善。2005年,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6万元/人,是2000年的4.5倍,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比2000年提高4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推动南昌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年度利用外资额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进入前10位,共吸引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外商投资企业750家,其中世界“500强”20家;累计引进内资近700亿元,近1800家内资企业落户南昌,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南昌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四最”品牌引起各方关注,南昌经济正在加快由内向型向开放型转变。

城市集聚发展要素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南昌省会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断增强。城市人口近三年机械增长40万人,人才队伍占总人口的比重五年增长4个百分点,人才流出流入比基本平衡,南昌留不住人才的被动局面显著改善。五年间投资率提高了39个百分点,达到历史之最,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300亿元,比“九五”增加1000亿元,占建国以来南昌投资总量的近70%,非国有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32%提高到2005年的60%以上;。2005年,银行信贷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南昌的做强做大促进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在全省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38%,省会中心城市的作用明显增强。

城市面貌发生重大改观,彰显南昌的城市品牌更具时代特色。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累计达到200多亿元,比“九五”增加近100亿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路网改造和对外交通建设,实现了到周边省会城市6-8小时通达,市到县30分钟通达,到行政村道路基本硬化,绕城高速路和市郊公路城市化改造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创建“四城”富有成效,市区连续三年实施百路大会战,人均铺装道路面积提高3.5平方米,“八湖两河”整治和全市的美化、亮化、净化建设不断深入,每年增加绿化面积100公顷,2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退出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进入前10名,集中污水处理实现零的突破,跃升到70%,基本根治了城区积水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的迅速改善使“碧水蓝天”成为南昌发展的突出品牌,南昌天香园“都市候鸟现象”被载入吉尼斯记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不足100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210平方公里,大都市框架全面拉开,“一江两岸”城市格局初步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保障事业、就业再就业工程得到切实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南昌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