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学、美的含义和美的本质的问题 - 美学 - 文艺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_pkucn_com 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中
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
![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b203e9998fcc22bcd10d96.png)
就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广告0602班潘蔚 12号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作出了多种多样有关美的本质的学说如:“美在形式”说、“美在主观”说、“美在统一”说等等,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以下是三种中外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代表性学说,以及我的粗浅看法。
一、“美在形式”说: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史中,美在形式即形式美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美学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早在18世纪,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的时候,就在感性学的意义上关注美的问题。
此后,形式与感性的关系就一直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自费希特以来,在审美与艺术研究中,“自下而上”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审美经验受到了重视。
康德把美与崇高相区分,认为与美基于形式不同,崇高是无形式的,因为它是混乱的、不规则的与无秩序的。
在康德那里,真、善、美之间有了明晰的分界,艺术也不等同于真理。
康德为西方形式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而在现代,西方形式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等的产生。
贝尔的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见解,是一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既不同于纯形式,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形式,然而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而“格式塔”概念更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
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主义艺术既强调形式感,也看重色彩感。
现代美学倾向于把美看成是情感的形式,但这种观点也有自身的问题,难免被超越。
我的看法:“美在形式”这一学说观点是从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
我认为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就如一幅画并不意味着什么,它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形式美或不美完全是人类主观的产物。
论美、美感与美的本质
![论美、美感与美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16bc09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1.png)
论美、美感与美的本质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人类内心最为向往的情感之一。
在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美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但是,美的本质是什么?美感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索和思考的焦点。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美、美感与美的本质。
一、美的概念与内涵美,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感觉和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审美评价。
美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感受,但是它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自然、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到美。
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象,听到美妙的音乐,欣赏美丽的艺术品,品尝美味的食物,感受美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美。
美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美的本质。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超验的理念,是一种完美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认知,是一种对自身本质的反映。
康德认为,美是一种自由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对于自由的感知和体验。
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美的内涵十分复杂,不同的哲学家对于美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
二、美感的概念与内涵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美感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对于美的直觉感受。
人们在欣赏艺术品、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时,会产生美感。
美感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它不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只需要直接感受和体验。
美感的内涵也是十分复杂的。
美感包含了对于色彩、形状、音乐、文字、情感等方面的感受。
美感是一种多元化的体验,不同的人对于美的感受也会因为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性格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
美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三、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对于美的本质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这里,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美的本质:美的客观性、美的主观性和美的功能性。
1、美的客观性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认识】浅谈对美学的几点认识
![【认识】浅谈对美学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e77d0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2.png)
浅谈对美学的几点认识美学是一门关于美的研究,是以理解美最高境界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科学和艺术等跨学科范畴探讨美的学科。
它认为美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作品及欣赏过程中都有它的出现。
美也是艺术的核心,艺术家以美为创作的出发点,围绕美的最终境界、内涵,创作出真知灼见的作品。
美的概念的产生,是人们在探究和追求审美的愉悦和意义中,从一般现实中寻求精神净化、文化完善、伦理气质和最理想观念的过程。
从一种关于视觉取向体验美的特质,到普遍性意义上诠释美,其发展历史犹如一场思想的探讨、沉浸、穿越而成。
下面,跟大家一起浅谈对美学的几点认识。
首先,美的最终意义是精神智慧的体验。
它是一种由物质、情感和精神相结合的统一体,也是对德兼备的理想。
一幅画,一首歌,一段话,都可以表达出不同层次、不同度量衡的美,但它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状态。
换言之,美并不仅仅是眼睛和耳朵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美,而是心灵和思考力在比较、理解引导下体验到的美。
第二,美的本质内涵是连接宇宙与人类的精神密码。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首次可以用双眼看到世界的宏伟风光,感受到自然的惊奇万物。
被赋予了观察、认知和欣赏的力量,他们把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深刻的真理,编织成醉人的美丽和动人的曲调,发展出人类文学、艺术和精神凝聚力的表达形态。
它与人类之间深厚的相互依赖,以及与宇宙本身内在精神密码间的联系,也是对美的理解部分。
第三,美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手段。
虽然美的最终意义是精神智慧的体验,但它只有在作品及设计正确使用符号才能得以实现。
艺术家要有意识的使用技术,借助技术手段、颜料色泽、形态结构的配合,表现出美的内涵和张力——技术,它是实现美的根基工具。
古典主义承袭和发扬传统技法,将美融入实用目标中;而现代艺术家以革新性思考和新技术为基础,创作出更加多样性的艺术形式。
第四,美是众人共同分享的。
它是受众群体的共同感受和追求。
它要关心艺术的消费潮流,知道团体的志同道合。
美学论文-美的本质探讨
![美学论文-美的本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919a2d9f61fb7360a4c650e.png)
悲剧和喜剧的产生,同样与人类精神心理相反相成的辩证指向有关。人类的精神心理,既有端重仁慈怜惜同情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肃然内敛式的庄敬深沉肃穆悲悯的内心情感的需求指向;又有恣意放荡嘲弄调侃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轻松开怀式的幽默戏谑忘忧相悦的内心情感的需求指向。事物的特性吻合前一种需求指向,形成悲剧之美;事物的特性吻合后一种指向,形成喜剧之美。由此可以推知:人类可以按自身认可为好的意向去构建戏剧乃至所有的精神产品,使其形成艺术之美;人类也可以将意愿正方向指向物化“凝固”在产品中,使其形成劳动产品之美。马克思说:人可以按美的规律建造。从美的本质的角度去分析,这可理解为:人可以按照人自己认可为好的意念指向去建造。由此看来,戏剧、建筑、音乐、文学以及产品之美,其美的本质无一不是事物的关系属性。
关系属性,是笔者新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既不等同于“关系”,也不是源自于洛克的“第二性质”,更不是关系双方的“中介物”,而是与内部属性相区别相对举的概念。本文认为,事物常见的直接属性(第一层面属性),有两大类:一类是事物不与他事物相关即能独自具备的属性,如金质、圆状等等,可称之为内部属性;一类是事物与他事物相关形成的属性,如大、合、甜、典型等等,可称之为关系属性。美同大、合、甜、典型及前面所列举的丑、恶、善等等一样,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学术论文 - 美学论文:浅析美的本质
![学术论文 - 美学论文:浅析美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e5ea3ac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53.png)
而你研究的就不是花的美,而是花的自然或者社会属性 。
【 欢迎 阅读 】
( 欢迎阅 读 】
事实上“美”不是实体 , 也不是实体的属性。如果把 “ 美”
当作客观的实体或实体的属性 , 那么 它便是可以实证的。
但 “ 美”是不能实证的 , 无论用什么仪器和自然科学的方
法都不能检验出 “ 美”是什么;无论用什么实验和社会学的
来的,它不 具有超越性 。 经验的世界和知性的世界都不是 本真的世界,因为它没有呈现出存在的 意义。审美的世界 或美 则 是本真的世界 , 因为它呈现出存在的意义。当我们 发现美时,就已经以超越的方式领悟了世界的意义。我们 之所以欣赏美,就是因为它把超越的意义呈现给我们。由 于已经把审美界定为超越的体验方式,我们可以在这个 基 础上把美定义为超越性的体验所呈现的意义世界。这就是 说 , 所谓美,不是实体或实体的属性,而是一种意义、超 越的意义,也就是存在意义的显现。
与 美的本质问题紧密相关的问题是美的 主 客观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长期困扰 着 美学界而无法解决。在 2 0 世纪 60 年 代,中国还发生过关千美的 主 客观性问题的大讨论,结果 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80 年代以来,美学界试图解决这个 间题 , 但仍然没有公认的解决。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解 答往往陷入一种悖论 : 如果说美是客观的 , 那么为什么还因 人而异?如果说美是 主 观的,那么为什么还 需 要对象的 某 种条件?对此,我们可以以审美活动的超现实性来加以解决。 前面已经说明 , 审美不同千现实活动 , 它创造了一 个 自由 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在现实生存 方式和体验方 式中,存在着主 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这是 主 体与 客体对 立的体现,是异化的、非本真的存在造成的。所谓客观性,
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
![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1492ce58fb770bf68a5541.png)
就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广告0602班潘蔚12号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作出了多种多样有关美的本质的学说如:“美在形式”说、“美在主观”说、“美在统一”说等等,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以下是三种中外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代表性学说,以及我的粗浅看法。
一、“美在形式”说: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史中,美在形式即形式美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美学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早在18世纪,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的时候,就在感性学的意义上关注美的问题。
此后,形式与感性的关系就一直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自费希特以来,在审美与艺术研究中,“自下而上”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审美经验受到了重视。
康德把美与崇高相区分,认为与美基于形式不同,崇高是无形式的,因为它是混乱的、不规则的与无秩序的。
在康德那里,真、善、美之间有了明晰的分界,艺术也不等同于真理。
康德为西方形式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而在现代,西方形式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等的产生。
贝尔的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见解,是一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既不同于纯形式,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形式,然而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而“格式塔”概念更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
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主义艺术既强调形式感,也看重色彩感。
现代美学倾向于把美看成是情感的形式,但这种观点也有自身的问题,难免被超越。
我的看法:“美在形式”这一学说观点是从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
我认为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就如一幅画并不意味着什么,它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形式美或不美完全是人类主观的产物。
美学论坛发言稿格式范文
![美学论坛发言稿格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da31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7.png)
美学论坛发言稿格式范文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学的思考。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涉及到审美、艺术、美感、美的起源和本质等诸多方面。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美学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以及建筑景观等各个方面。
美学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情感,更是一种对美的思考和探索。
它帮助我们理解美的概念和内涵,引导我们欣赏和创造美。
在当下,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得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美学也随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美学不仅仅存在于高雅的艺术作品中,它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无论是一朵绽放的花朵、一片绚丽的晚霞,还是一首动人的歌曲、一副优美的风景画,都蕴含着美学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能够用美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美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追求,更是一种精神的寻求。
它让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因此,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用美学的眼光去欣赏世界,积极地追求美好的生活。
谢谢大家。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8685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a.png)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美是个主观的概念,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被广泛认可的是,美是指给人以愉悦感、赏心悦目、崇高、精神上充满力量的东西。
美可以体现在自然风光、艺术作品、人的外貌和气质、行为、思想和信仰上。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美是人们受到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与人类的心灵甚至灵魂有着密切联系。
美的本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美是可以被量化的,比如可以用黄金分割比例和对称性来解释艺术的美学价值。
也有一些人认为美是一种自由的感受,无法被解释或定义。
无论如何,美学不仅是在美术、音乐、文学等创作中起作用,它还解释了我们为何喜欢听一段音乐,为什么喜欢欣赏特定类型的电影,甚至也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被某些特定的人所吸引。
从人学层面来看,美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人们追求美,是因为它可以给予人类愉悦的感受。
在自然景观中,美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它也可以给予人心灵上的平静和丰富。
例如,站在大海面前,人们会感觉到无限的宽广和壮阔,这种美的感受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宁的感觉,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渺小的存在。
在艺术作品中,美往往能够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创作者的心灵表达。
另一方面,美也可以促进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人类通过欣赏和追求美,彰显了自己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美不仅仅是靠欣赏和欣赏得到的,也需要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来表现。
艺术家、作家和科学家等创作者可以在美的启发下,创作出更加优秀、富有创意性的作品,从而促进人类的文化与科学的发展进步。
总之,美是一种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和追求。
无论是在个体还是在社会层面上,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的本质是复杂的,是一种自由的、主观的感受,随着时间、环境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地被定义、重塑。
而这种美的本质的探究和创造,正是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结合中外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结合中外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b5e236eefdc8d376ee3296.png)
结合中外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2009-5-16 2009-5-16 0:05:37 心情:幸福天气:晴温度:℃一、美的本质美学范畴内关于美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审美对象,即什么是美;二是指美的本质,即美是什么;三是指与丑相对立的美学基本范畴,即狭义的美。
其中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关注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
(一)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的本质在于探索审美对象为什么是美的,即美的根源何在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探索。
按照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大致可分为四种观点:第一种是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
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
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第二种是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
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
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
对于美学的概念
![对于美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6bc2f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b.png)
对于美学的概念美学是关于美的研究和理解的学科,它涵盖了对艺术、审美经验和美感的探讨。
美学的概念源自古希腊哲学,最早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
它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总的来说,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美的本质、美的价值、美的感知和美的创造。
首先,美学关注美的本质。
美的概念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同。
然而,美学试图探讨美的普遍特征和本质属性。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是一种具有永恒真理和完美之美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对称、和谐和秩序的表现,是对自然规律的追求。
这些观点表明美学试图寻找美的普遍本质,并将其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
其次,美学关注美的价值。
美不仅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还具有道德、精神和文化的价值。
美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美学研究美对人类意义和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美的不同价值取向。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美与道德和仁爱紧密相连,强调内涵和情感的美。
而在西方文化中,美更多与自由和个性的表达相关。
第三,美学关注美的感知。
美学试图研究人类对美的感知过程和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一种通过感官和心理过程来感受和欣赏美的活动。
美学关注人们对不同艺术形式和作品的感知和评价,以及感知过程中的主观、客观因素。
美学研究美的感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认知方式。
最后,美学关注美的创造。
美学试图研究艺术的产生和创造过程,包括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技巧和风格。
美学还研究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结构和意义等。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人们能够体验和沉浸于美的世界中。
美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塑造自己的审美品味和价值观。
美学的研究可以促进艺术创作的创新和进步,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美的存在。
总之,美学是关于美的研究和理解,涵盖了美的本质、美的价值、美的感知和美的创造。
美学中美的定义
![美学中美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6ec46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d.png)
美学中美的定义
美的内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但它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
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的形态。
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艺术美包含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几个基本范畴。
喜剧有讽刺、揶揄、滑稽、机智、幽默、怪诞、荒诞等子范畴。
虽然人们都能感受到美,并且能够识别美,但是在回答“究竟什么是美”的问题时,答案却千差万别。
总结前人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下列几种:美是形式的和谐(古典主义);美是上帝的属性(新柏拉图派);美是完善(理性主义);美是愉快(经验主义);美是关系(启蒙主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德国古典美学);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等。
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
(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四)超自然说。
认为美是上帝、神或某种超越主、客观的“第三力量”创造的。
(五)社会实践说。
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是自由的形式。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b1669f84868762caaed5e5.png)
《美学》学习资料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他写了一本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
我国理论界把它翻译为“美学”。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第四,审美关系。
第五,审美活动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哲学思辨法(自上而下)、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
从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通过理论思辩和逻辑推演的形式,在客观上把握美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象的表层结构把握对象的深层本质。
十九世纪德国的费希纳(1801-1887)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
所谓“上”,是指哲学体系与基本命题而言,所谓“下”是指具体的审美经验。
自此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1、侧重于对审美经验作各种心理学、生理学的解释。
美学对心理学的依赖加重了。
著名的格式塔(完型)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美学的结合。
2、强调美学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具体运用,反感传统美学的诸如“美的本质的抽象思变。
3、派别纷呈,符号美学、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完型心理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等。
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层中与主体内眦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所以也可称之为科学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分析日益细密深入,但同时又远离美学基础理论而是综合的力量削弱。
早期英国经验派开始的从审美对象研究向审美意识的转移,至此已以审美经验为中心。
美学技术化、实证化了,相当多的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实质上已降格为艺术学,甚至成为艺术鉴赏学。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8a1f09c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b.png)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美可以被定义为引起观者愉悦和赞赏的属性或特质。
然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一直存在,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流行的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1.客观美学
传统上,客观美学认为美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被客观地评判或判断。
这种观点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其存在于物体或作品本身,而不是在观者的感受或心理状态中。
这种观点主张,美是一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类意识或感觉的属性,可以被个体或文化共同分享。
3.反美学
反美学主张,美本身并不存在。
这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人类认知的产物,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属性。
美只是人类文化中的概念和语言,并没有真正存在的本质。
因此,反美学主张艺术家应该摆脱美的束缚,重视作品的反思和创新,而不是受惯常的审美标准的影响。
4.多元审美学
多元审美学主张美是多元存在的,它包括人类文化中的各种审美标准和形式,例如西方的透视画、非洲雕塑、亚洲诗歌等。
这种观点认为,美是由各种文化和历史背景共同构成的。
因此,多元审美学主张,我们应该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和审美标准的存在,并探索它们的本质和意义。
总之,在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每个观点的差异都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感知的多样性。
正如多元审美主义所表达的一样,我们应该尊重和接受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形式的存在,并努力理解和欣赏它们。
美的定义 美学
![美的定义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49e9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f.png)
美的定义美学美学,即研究美的学问。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以及美的产生和创造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美学具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而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美学通过对美的研究,旨在揭示美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美的产生和创造的过程。
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主体性和客体性。
主体性指的是从主体的角度来研究美,关注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主体性方法主要包括主观感受和情感的研究,探究美的感知和体验的过程。
客体性指的是从客体的角度来研究美,关注美的客观存在和规律性。
客体性方法主要包括美的定义和分类、美的规律和原则的研究,探究美的本质和规律。
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美的定义和分类。
美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美进行定义和分类。
美的定义是指对美的本质和特点进行界定和描述。
美的分类是指将美按照不同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划分和分类。
美的定义和分类是美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美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的规律和原则。
美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美的规律和原则。
美的规律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美的原则是指影响和决定美的因素和条件。
美的规律和原则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美的产生和创造的过程,为美的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美的感知和体验。
美学还研究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
美的感知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感知过程。
美的体验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情感和体验状态。
美的感知和体验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人类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四、美的创造和表现。
美学还研究美的创造和表现。
美的创造是指人们创造美的过程和方法。
美的表现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来表现美的结果。
美的创造和表现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艺术领域,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艺术创作和审美教育,也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美学的理解
![对于美学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5abbaf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0.png)
对于美学的理解题目一:美学的定义和起源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旨在探讨美的本质、价值和体验。
美学起源于古希腊,最初被用于描述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审美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学逐渐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范围,包括自然景观、人类行为、科学和技术等领域。
美学不仅研究美的概念,还涉及到审美评判、美的标准和美的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题目二:美学与主观感受美学不仅涉及到客观事物的美,还牵涉到个体主观感受的影响。
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的审美观念受到了个人背景、文化习俗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导致同一件事物或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美学研究试图理解和解释这种个体差异,并探讨美的体验与个人情感、认知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题目三:美学与艺术创作美学和艺术创作是紧密相连的。
艺术家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创作出令人愉悦、引人入胜的艺术作品。
美学原理包括对于色彩、形状、纹理和比例等因素的把握,以及对于情感、意境和表现力的追求。
艺术创作既是对于内在美的发现,也是对于外在美的再现。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能够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也为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和思考。
题目四:美学与自然景观美学不仅局限于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还包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审美体验。
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其美妙与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美学将帮助我们理解自然景观的美,探索大自然中的规律和秩序,并尊重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
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不仅能够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增强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题目五:美学教育的重要性美学教育是培养人们的美的能力和品味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以及对美学原理和历史的理解,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美学教育还能够提高我们对于美的敏感度,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美学教育不仅培养了我们对美的欣赏,也对我们的心灵和情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美学是一门深入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探索美的本质和体验,涵盖了艺术创作、自然景观和个体主观感受等方面。
美学原理美的本质问题
![美学原理美的本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669e0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0.png)
美学原理美的本质问题第⼆讲美的本质问题(1):美的普遍性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注意:“美是什么”“什么是美”是两个问题“美是什么”——给“美”下定义——普遍性“什么是美”——给具有“美”特征找到案例——经验性⼀问题:给“美”下定义是很难的“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XX美吗?”“什么是美?”美的感受VS美的定义(前者偏重个体感觉经验;后者偏重普遍经验)——问题:美是什么?美是因⼈⽽异的?如果美是因⼈⽽异的——没有讨论的必要。
⼝味⽆争辩——美不具有普遍性——美学就不是学科⼀、美的普遍性问题1、美是否具有普遍性?三个判断:——这个杯⼦是红的——事实判断——证明——这个杯⼦是热的——感官判断——⽆法证明——不要求⼤家普遍同意——这个杯⼦是美的——审美判断——⽆法证明——要求⼤家普遍同意审美判断、趣味背后是⼀个⼈⼀⽣见到的全部东西的总和审美意味着选择,选择的本质是做判断——判断的基础是见识Ps:客厅墙壁上挂⼀幅画,挂什么?问题:审美判断与事实判断、感官判断区别是什么?——是个⼈的主观感觉的判断,但⼜要求普遍同意——有特殊性的同时,⼜寻求普遍性——美学为什么能成为⼀门学科?蕴含着⼀种普遍性——美的普遍性——美不为个⼈意志所转移——美的客观性——美的规律性——学科2、中西⽅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普遍性认识历程(1)、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开⼭⿐祖)哲学美学思想核⼼:“数是万物的本源”——数是⼀切事物的本质,也是美的本质——美是和谐的数黄⾦分割——0.618应⽤:五⾓星斐波拉契数列:第三个数宇开始,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1、1、2、3、5、8、13、21前⼀项和后⼀项作⽐之后形成数列:1/1、1/2、2/3、3/5、8/13、13/21(2)、苏格拉底观点:⼀个东西美不美,不在于它合不合规律,⽽在于它合不合⽬的。
结论:美就是有⽤。
(3)、柏拉图:理念A.洞⽳之喻——光明世界:理念世界VS影⼦世界:现实世界B.床之喻——现实事物都是对理念事物的分有和模仿。
论美、美感与美的本质
![论美、美感与美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50318af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e.png)
论美、美感与美的本质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它既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价值。
美感则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美的本质则是指美感的客观实在,即美的本体。
本文将从哲学、心理学和艺术等多个角度探讨美、美感与美的本质的关系。
一、美的哲学探讨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意义。
在美学中,美被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实在,是一种超越主观感受的存在。
美学家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和事物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艺术品中。
美不是主观的感受,而是客观的实在,是一种普遍的价值。
美学家海德格尔则认为,美是一种存在方式,它是人类对存在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美是一种揭示存在本质的方式,是人类对存在的一种回应。
美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和外观,而在于它所揭示的内在本质。
例如,一张画作的美不在于它的外观,而在于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美感的心理学解释美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美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和情感两个方面。
感知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感知的过程包括感觉、注意、记忆和思考等多个阶段。
感觉是人们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例如,人们对颜色、形状、纹理等视觉刺激的反应。
注意是人们对某个刺激的关注和集中,是感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记忆是人们对已经经历过的美的经验的保留和再现。
思考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过程,是感知过程的最终阶段。
情感是指人们对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情感是美感的核心,是人们对美的主观体验。
情感涉及到人们的喜好、情感、情绪等多个方面。
情感的产生和表达与人们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美的本质的艺术解释艺术是一种表达美的方式,是人类对美的创造和表达。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表达。
艺术作品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在形式和表现手法,更在于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家们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各不相同。
美学人生问答互动
![美学人生问答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66e5d3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8.png)
美学人生问答互动
1.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探讨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旨在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产生和美的效应等问题。
2.美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美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3.什么是美的标准?
美的标准是指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所遵循的一些规范和准则。
这些标准可以是文化、社会、历史、个人等方面的因素所影响,而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美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4.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表现和传达情感、思想、理念等的方式和形式。
艺术不仅可以在情感上独立于现实,而且可以在形式上独立于现实。
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的内心世界。
5.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地接触和欣赏艺术作品,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电影等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美学理论和标准,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看详细资料TOP
wwl98765
黄金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29 04:30 只看该作者
本体:哲学名词。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常与“现象”相对)
本质:哲学名词。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
那美的“本体”不就成了所谓“客观的审美对象”,这不就引发了“主观客观论”的争论
我看论坛里争论的最激烈的就是“美的主观客观论,主客混合论”的这些争论
美的本质在当代就是审美对象啊
关于美的本质本体问题,最后转化为审美对象的问题。我说了审美本质是什么了啊,就是审美对象。“美的含义或美的本质变成了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不用任何概念来观看时,事物所呈现的本然样子。”“审美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或者说审美意象。”审美对象不同于美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也可能不被当作审美对象来看待。当然,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有些事物更容易唤起我们的审美经验,从而呈现为审美对象;有些事物则总是抵制我们的审美经验,从而不容易呈现为审美对象。比如,自然和艺术作品就更容易被视为审美对象。”这里说了审美本质就是审美对象,说了审美对象的内涵“事物的本来样子”审美对象的外延“任何事物都可以,最有可能是天才的艺术品和自然”,说了审美对象的中国美学表述是意象。说了审美对象和美的事物的区别。
对于美的本质,从柏拉图提出“美本身”,开创美的本质的追寻之路始一直到18世纪,哲学家们,美学家们及思想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是有共识的,即美就是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和效用或合适。这样的美的理解是18世纪之前所普遍接受的观念,尽管在之后,这观念被瓦解了,但从这说,对于一个在长达几千年里有着确定的认识的问题,美怎么也不是千古之谜。
而美的“本质”在“任意的审美对象”中,似乎不存在什么事物间的区别
即便提出了“自然物与人工物”,但看楼主所描述的也并非很绝对,没有很清晰的界限
所以“美的基本特质”又要讨论“艺术品”到底属于“自然物”还是“人工物”
在我看来“本质本体”的讨论依然还是没有结论,只不过换了个马甲在继续讨论
而历史段落,毕竟不是立体,所以论坛有讨论千古之谜的
我盯了半天,关于美的本质本体问题,最后转化为审美对象的问题了
似乎的确是没得到回答,什么是美的本质本体?按楼主所说,原来历史早就遗弃了
既然美学默认了概念的分歧,楼主还是少混乱一点吧,捡自己爱看的,爱评的,就不会觉得自己混乱了
最后登录2010-11-13 查看详细资料TOP
wer200910
中级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29 09:12 只看该作者
关于美学、美的含义和美的本质的问题的解释
18世纪古典的美的本质受到了当时经验主义的美学家们的批判而走向瓦解,开始美向审美的转变。随着19世纪中期审美心理学的崛起,美学的核心问题由美的本质问题转变为审美经验的问题,能够引起我们审美经验的东西,随着人类审美视野的扩大,具有崇高、悲、滑稽、荒诞等特征的事物都加入了进来。所以美的本质研究实际上指的是对所有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的本质研究。美是指代审美价值获得了共识。
在所有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问题上,20世纪的美学家多半持否定态度。特别是20世纪中期盛行分析哲学的时候,西方美学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几乎销声匿迹,因为分析哲学家普遍认为,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假问题。
但在现代和当代的现象学美学那里,美的含义或美的本质变成了审美对象。并且现象学美学也认为美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混淆,即美的事物和审美对象之间的混淆。美的事物是符合美的概念的事物,比如古典的美的含义的事物,如艺术品等;而审美对象是不用任何概念来观看时,事物所呈现的本然样子。
从上边的论述,其实是有三种美的含义。传统美学中美的含义:形式美的规则。比例和谐、多样统一、适用等等——美。现代美学中美的含义:审美价值(优美、崇高和丑)和审美对象(意象)——审美。日常生活中美的含义:好看的、好听的、令人满意的东西,或是美好的事物等等——好。美到底是什么?如果说美学真的就只研究感性的了,确实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因为传统美学理论和日常生活的美的含义的影响根深蒂固。一种做法是,美学默认了概念的分歧,以便它能够同时包括古代美学所讲的形式美规律、现当代美学所讲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对象,以及在日常语言中美所蕴涵的意思。
由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向审美的研究。在一些西方美学家看来,这一转变符合“美学”这个词的希腊文原意,即感性认识。这里我把审美再说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审美可能被误解为“是一种行为,是判断、辨别、评价事物是否为美的行为。从日常语言想审美的含义可能是这个含义。但是在美学里的”审美“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其实审美和美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审美不是动宾结构的词。它本身统一在一起有着美学的含义。这从它们的英文的意义就可以很明显的区分,美是”beauty“而审美是”aesthetic",审美最初在鲍姆加登那里是感性认识的含义,在康德那里的是鉴赏力的含义,我们中国的美学里是感兴的含义,与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美学由美的到审美的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审美是一种体验活动,也是我们在生活里存在的一种生命活动。
UID219609 帖子900 精华6 积分1048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1203 小时 注册时间2007-5-13
最后登录2010-11-13 查看详细资料TOP
wer200910
中级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28 19:29 只看该作者
在现象学美学那里,任何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方式去关照。比如朱光潜所说的一颗古松可以从木材商人(功利的角度)、植物学家(认识的角度)和画家(审美的角度)的三个不同的立场去关照,会表现为不同的样子,如木材用途(木材商人)、植物分科(植物学家)和一个虬劲有力的古松(画家)。用审美的角度,就是用非功利、非认识的角度去关照事物事物所呈现出的那个自己本来的样子,就是审美对象。这个审美对象也不要从主体和对象的角度来理解,其实当代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审美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或者说审美意象。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47 1234››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关于美学、美的含义和美的本质的问题
wer200910
中级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28 16:25 只看该作者
关于美学、美的含义和美的本质的问题
关于美学和美的问题,从论坛的讨论看,似乎是一个混乱的问题,众说纷纭的问题,美是什么被当成了千古之谜,也就有了所谓了破解千古之谜或所谓的最终答案,也有着关于美的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理解,什么文化、文明的集中体现,科学派的美学观,美学的新革命,还有就美总大声的疾呼,什么我有没有本体什么的。
关于美学、美的含义和美的本质的问题 - 美学 - 文艺学 - 北大中文论坛 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中文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分栏模式
注册 登录 会员 帮助 北大中文论坛 » 文艺学 » 美学 » 关于美学、美的含义和美的本质的问题
所以我说被历史遗弃了的,是“老马甲”
依楼主看,这种提法什么时候能有一个最终结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 本帖最后由 wwl98765 于 2008-10-29 04:49 编辑 ]
UID219609 帖子900 精华6 积分1048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1203 小时 注册时间2007-5-13
美学历史段落讲的不错
楼主之所以觉得论坛里把美的问题搞的很混乱,是出于你自己的眼睛把历史段落看的很清晰(所以很单一)
而历史段落,毕竟不是细节,所以论坛有讨论细节的
而历史段落,毕竟不是终结,所以论坛有讨论新的混合想法的
而历史段落,毕竟不是界限,所以论坛有讨论曾经的历史名词的
其实美学和美的问题,在专业的美学工作者那里,并不神秘和复杂,是很明确的,当然,有关美学和美有着很多探讨方式,专业美学保留了这些分歧。比如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美的学问。但是,如果仅仅将美学理解为研究美的学问,会给人一种根据汉语望文生义的嫌疑。因为美学之父鲍姆加通给美学命名是Aesthetica,它的字面意思是感性或感性认识,所以也有所谓的研究感性和感性认识的美学。不过,鲍姆加通之后美学是将研究对象限定在艺术领域,美学于是成了一门艺术哲学。那么,美学是什么?结合了美学史和研究的现状,美学就是关于美、审美和艺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集合。
根据现象学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也可能不被当作审美对象来看待。当然,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有些事物更容易唤起我们的审美经验,从而呈现为审美对象;有些事物则总是抵制我们的审美经验,从而不容易呈现为审美对象。比如,自然和艺术作品就更容易被视为审美对象,而一般的人工制品则总是抵制我们的审美经验,不容易成为审美对象。因此,杜夫海纳说:“真正的对立在于自然物和人工物之间,丝毫不在于自然与艺术之间。”
审美对象的辨证
审美对象不是客观的“个审美对象也不要从主体和对象的角度来理解,其实当代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审美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这个审美对象是从西方的现象学的Aesthetical
UID261100 帖子384 精华4 积分465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343 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7 最后登录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