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的偏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光的偏振物理教案

关于光的偏振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偏振现象,理解偏振光的特点和性质。
2. 掌握偏振片的原理和作用,学会使用偏振片观察和分析光的偏振现象。
3. 了解光波的振动方向和偏振面的概念,能够绘制和解释光波的偏振图。
4.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偏振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偏振现象,知道偏振光的特点和性质。
2. 偏振片的原理和作用:讲解偏振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偏振片的作用和应用。
3. 光波的振动方向和偏振面: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光波的振动方向和偏振面的概念,能够绘制和解释光波的偏振图。
4. 偏振光的产生和应用:讲解偏振光的产生方法,介绍偏振光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偏振现象、偏振片的原理和作用、光波的振动方向和偏振面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光波的振动方向和偏振面的理解,偏振图的绘制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光的偏振现象。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偏振光的特点和性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如偏振片、光源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等,确保有足够的光线和实验空间。
3.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光的偏振现象,了解偏振片的作用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偏振现象,如液晶显示屏、偏光太阳镜等,引发学生对光的偏振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光的偏振现象:介绍光的偏振概念,解释偏振光的特点和性质。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偏振实验,如通过偏振片观察光的偏振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偏振光的特点。
4. 偏振片的原理和作用:讲解偏振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偏振片的作用和应用。
5. 光波的振动方向和偏振面: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光波的振动方向和偏振面的概念。
光的偏振教学设计

光的偏振教学设计第一篇:光的偏振教学设计“光的偏振”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温树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2.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道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二.能力目标:1.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发展的严密性。
2.培养学生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验来验证理论.2.知道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做好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了解偏振现象及运用光的偏振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2.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知道光有偏振现象所以光是一种横波难点:通过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接受光有偏振现象,因为偏振是学生接触的一个新概念,所以做好两个演示实验并通过设疑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类比,推理,判断得到结论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教学方法: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学生有一定了解。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光的偏振现象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而又抽象的,而机械波的偏振现象相对形象些。
故要本着由浅入深,新旧联系,全面系统的原则去讲课,先做好机械波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机械波的偏振,进而认识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作为知识铺垫后然后再做光的偏振实验,在分析光的偏振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且与机械波实验相类比。
由于光的偏振现象的抽象性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具:激光源、偏振片、powerpoint课件、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我们知道了光能够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而这正好说明了光应该是一种波。
而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由此,我们必然会想到光究竟是横波还是纵波?我们又该如何去判断和验证?一条竹竿横着进教室进不了,给学生设下悬念(学生演示)二、新课教学: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横波和纵波。
光的偏振 教学设计

《光的偏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的偏振》这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的第四章的第 6 节,光的偏振的知识基础是在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衍射和干涉、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节课通过介绍横波的偏振现象,使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证实了光的偏振现象---光是横波。
利用光的偏振现象的原理,讲述了光的偏振现象在现实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主体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衍射和干涉、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础知识,知道光是一种波。
处于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类比和分析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见到过光的偏振现象,但对于光的偏振现象是比较抽象的。
本节教学内容既有物理基础知识,又联系实际生活。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动手实践及实验探究过程可以体会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2.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发展的严密性;培养学生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科学素养.三、重点难点:重点:本节课重点在横波的特点以及对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难点:光的偏振现象的实验研究,以及如何运用光的偏振现象。
四、实验内容设计实验1 细绳、弹簧圈穿狭缝图1图2分别演示图一、图二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2 偏振片旋转实验图3实验3 3D电影模拟实验找两个同学,分别发放两张偏振片。
让每位同学将两张偏振片的方向成90度叫遮挡在两只眼睛前方。
现象:每位同学的每只眼睛只能看见对方的其中一只眼睛。
闭上一只眼睛只能看清对方的一只眼睛。
实验4 小制作“远光灯偏振”实验猜想:夜间开车的时候,对面汽车的远光灯非常的刺眼,我们应该借助什么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使用硬纸板制作简易汽车模型。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实验与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实验与应用》教案高中物理《光的偏振实验与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什么是光的偏振及其实验方法;
2.掌握偏振器的使用和调节方法;
3.了解光的偏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偏振器的使用和调节方法;
2.光的偏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进行光的偏振实验;
2.如何应用光的偏振。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光的偏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应用场景。
2.知识讲解
(1)什么是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是指在特定方向上振动的光线,这种光线的电场矢量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光,自然光中电场矢量在所有方向上都有振动。
(2)光的偏振实验方法
将自然光通过偏振器,使得只有特定方向上的光线通过。
常见的偏振器有偏光镜和偏振片两种。
在实验中需要掌握偏振器的使用和调节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3)光的偏振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偏振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偏振太阳镜、液晶显示器等。
3.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梳理思路。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光的偏振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波动模型及光的偏振现象;2. 掌握光的偏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能够运用偏振理论解释光的各种现象。
二、教学重点:1. 光的波动模型及光的偏振现象;2. 光的偏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偏振理论在解释光的现象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光的波动模型及光的偏振现象的涵义;2. 对光的偏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深入理解;3. 运用偏振理论解释实际中的光现象。
四、教学方法:1. 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的偏振现象;2. 对比法:将光的波动模型和光的偏振现象与传统的几何光学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深化对光的偏振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光的波动模型;2. 光的偏振现象;3. 偏振器的原理和分类;4. 光的偏振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光的偏振现象,让学生了解偏振的重要性;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偏振现象,测量光的偏振角度;3. 讲解:介绍光的波动模型和光的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偏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教学目标。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偏振器、偏振片等;2. 教学课件:介绍光的偏振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八、课后作业: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写一篇小结;3.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光的偏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祝大家学习进步!。
20xx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案

20xx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案干涉和衍射是各种波动都具有的现象,无论是纵波还是横波,都会产生干涉和衍射。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20xx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案,希望大家喜欢!20xx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案一一、偏振现象1.偏振现象如图13-6-1所示,机械波是横波时,当质点的振动方向与狭缝平行时,机械波能透过狭缝传播(图甲),反之,则不能传播(图乙).对纵波而言,不管什么情况,纵波总能透过狭缝而传播(图丙).图13-6-1学法一得横波只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而纵波没有偏振现象.所以,光是一种横波.2.自然光和偏振光(1)自然光从一般光源直接发出的天然光是无数偏振光的无规则集合,所以直接观察时不能发现光强偏于哪一个方向,这种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的光叫自然光.如图13-6-2所示,一般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偏振片时,后面的光屏是明亮的,说明光透过了偏振片;若转动偏振片,光屏上亮度不变,说明透过光的强度不变,由此可知,自然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图13-6-2联想发散偏振片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其“狭缝”用肉眼不能看见,它只允许振动方向与“狭缝”平行的光波通过.深化升华通过偏振片后,自然光就变成了偏振光.(2)偏振光只有一个振动方向的光叫偏振光.如经过偏振片后的自然光.若偏振光再经过一个偏振片后,情况会怎样呢?如图13-6-3所示,当两偏振片的“狭缝”平行时,光屏上仍有亮光.当两偏振片的“狭缝”相互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几乎为零,光屏上是暗的,如图13-6-4所示.图13-6-3图13-6-4深化升华光的偏振现象并不罕见.除了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3)偏振光的另一种产生方式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如图13-6-5).图13-6-5二、偏振现象的应用1.光的偏振现象有很多应用.如在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池中的游鱼、玻璃橱窗里陈列物的照片时,由于水面或玻璃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扰,常使景象不清楚,如果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让它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减弱反射光而使景象清晰.2.夜晚行车时,对方照射过来的光很强,若加一个偏振片,可减弱对眼睛的照射.3.立体电影也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典题·热题知识点一偏振和偏振光例1 有关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只有电磁波才能发生偏振,机械波不能发生偏振B.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C.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20xx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案二《光的偏振》教学设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13.6 光的偏振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13.6光的偏振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2.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道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二.能力目标:1.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发展的严密性。
2.培养学生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验来验证理论.2.知道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做好实验的重要性.2、教学重点了解偏振现象及运用光的偏振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教学难点了解偏振现象及运用光的偏振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我们知道了光能够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而这正好说明了光应该是一种波。
而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由此,我们必然会想到光究竟是横波还是纵波?我们又该如何去判断和验证?一条竹竿横着进教室进不了,给学生设下悬念(学生演示)2)重点讲解一、偏振现象1.偏振现象如图所示,机械波是横波时,当质点的振动方向与狭缝平行时,机械波能透过狭缝传播(图甲),反之,则不能传播(图乙).对纵波而言,不管什么情况,纵波总能透过狭缝而传播(图丙).结论:横波只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而纵波没有偏振现象.所以,光是一种横波.2.自然光和偏振光(1)自然光从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天然光是无数偏振光的无规则集合,所以直接观察时不能发现光强偏于哪一个方向,这种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的光叫自然光.如图所示,普通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偏振片时,后面的光屏是明亮的,说明光透过了偏振片;若转动偏振片,光屏上亮度不变,说明透过光的强度不变,由此可知,自然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偏振片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其“狭缝”用肉眼不能看见,它只允许振动方向与“狭缝”平行的光波通过.通过偏振片后,自然光就变成了偏振光.(2)偏振光只有一个振动方向的光叫偏振光.如经过偏振片后的自然光.若偏振光再经过一个偏振片后,情况会怎样呢?如图所示,当两偏振片的“狭缝”平行时,光屏上仍有亮光.当两偏振片的“狭缝”相互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几乎为零,光屏上是暗的,如图所示.光的偏振现象并不罕见.除了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3)偏振光的另一种产生方式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如图).二、偏振现象的应用1.光的偏振现象有很多应用.如在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池中的游鱼、玻璃橱窗里陈列物的照片时,由于水面或玻璃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扰,常使景象不清楚,如果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让它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减弱反射光而使景象清晰.2.夜晚行车时,对方照射过来的光很强,若加一个偏振片,可减弱对眼睛的照射.3.立体电影也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3)问题探究探究问题光是不是横波?探究过程:1.让太阳光或灯光通过偏振片,旋转偏振片,是否可以从偏振片的另一侧观察到光?如果可以,则光的振动方向可能如何?当太阳光或灯光通过偏振片时,旋转偏振片可以从偏振片的另一侧观察到光.光的振动方向在光屏面的各个方向上.2.在偏振片的后面再放置第二块偏振片,保持第一块偏振片位置不动,旋转第二块偏振片,从第二块偏振片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当第二块和第一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时,在光屏上得到的光最强.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探究结论:光是横波.4)难点剖析知识点一偏振和偏振光例1 有关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只有电磁波才能发生偏振,机械波不能发生偏振B.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C.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D.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答案】BD【解析】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而机械能中也有横波,当然能发生偏振,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自然光不一定非要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例2通过一块偏振片去观察电灯、蜡烛、月亮、反光的黑板,当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偏振片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答案】见解析.【解析】通过一块偏振片去观察电灯、蜡烛时,透射光的强弱不随偏振片的旋转而变化,因为灯光、烛光都是自然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因此当偏振片旋转时,透射出来的光波的振动方向虽然改变了但肉眼察觉不到.月亮和黑板反射的光已经是偏振光,它们通过偏振片透射过来的光线的强弱会随偏振片的旋转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方法归纳正确地区分自然光和偏振光是回答此题的关键.知识点二偏振的应用例3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将它们放在一盏灯的前面以致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的一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下述的哪一种现象( )A.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又减弱到零B.透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减弱到非零的最小值C.透过的光强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D.透过的光强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答案】A【解析】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垂直时,没有光通过;偏振方向平行时,光强度达到最大.当其中一个偏振片转动180°的过程中,两偏振片的方向由垂直到平行再到垂直,所以通过的光先增强,又减小到零.方法归纳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时,第二块偏振片叫做检偏器,第一块偏振片叫做起偏器,检偏器与起偏器平行时,透过的光最强,而检偏器与起偏器互相垂直时,透过的光最弱.5)训练提升1.如图所示,A、B为两偏振片,一束自然光沿OO′方向射向A,此时在光屏C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A、B的透振方向平行B.只有将B绕OO′轴顺时针旋转90°,屏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C.不论将A或B绕OO′轴旋转90°,屏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D.将A沿顺时针旋转180°,屏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答案】AC【解析】当A、B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光屏上的光强度最大;当二者透振方向垂直时,光屏上的光强度最小,几乎为零,由此可知A、C选项正确.2.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 °角振动的光【答案】ABD【解析】太阳光是自然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都有,所以在偏振片另一侧可看到透射光;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与P的透振方向相同,能透过偏振光;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有部分能透过偏振片P,故A、B、D正确.3.在拍摄日落时分水面下的景物时,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其目的是() A.减弱反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B.增强反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C.增强透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D.减弱透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答案】A【解析】让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减弱反射光进入镜头,使水下景物的像清晰.4.市场上有一种太阳镜,它的镜片是偏振片.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不用普通的带色玻璃而用偏振片?安装镜片时它的透振方向应该沿什么方向?利用偏振眼镜可以做哪些实验、哪些检测?【答案】见解析【解析】两者的目的都是减少通光量,但普通带色玻璃改变了物体的颜色,而偏振片却没有,并且看景物的色彩柔和浓重.利用偏振片眼镜可以检验镜面反射光的偏振现象,可检测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方向.方法总结在分析有关偏振现象应用的问题时,一般考查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的关系: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相同时,通过偏振片的光最强,当垂直时最弱.板书设计:一、偏振现象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偏振光的获得:偏振片法、反射和折射法二、偏振现象的应用照相、立体电影、汽车车灯、液晶显示、生物视觉等等6、教学反思:1.本堂课教学设计很好的体现了的教学目标:①观察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高三物理-光的偏振教案

高三物理-光的偏振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光的偏振现象的概念;2.理解线偏振器的作用原理;3.了解自然光、偏振光和光的偏振方向的概念;4.掌握偏振光的旋光现象及相关定律;5.理解波片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6.能够解决偏振器组合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光的偏振现象和线偏振器的作用原理;2.掌握偏振光的旋光现象及相关定律;3.了解波片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自然光、偏振光和光的偏振方向的概念;2.能够解决偏振器组合问题。
【教学方法】1. 归纳法、演示法;2. 示范法、讲解法和实验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展示一张水面上反射出的光的照片或者CD上的光现象,让学生感受一下光的波动特性;2.引入光的偏振现象,并通过示意图介绍电磁波的可振方向。
二、概念讲解1.自然光与偏振光:自然光是光的振动方向在各个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光,而偏振光是只在某一方向上振动的光;2.光的偏振方向:光的偏振方向表示光在一个特定平面内的振动方向,它与这个平面的垂直方向构成的角度,被称为光的偏振方向角;3.线偏振器的作用原理:偏振片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吸收、折射和干涉等现象制成的,它可以使光中一个特定方向的振动被完全吸收,而在另一个振动方向上的振动则能通过;4.偏振光的旋光现象及洛伦茨公式:当光线穿过含有手性分子的物质时,光线的偏振面方向总是会发生旋转,这种现象被称为旋光现象。
根据洛伦茨公式可以计算出旋光物质的旋光度。
三、实验演示1.利用偏振片、反射板和灰片等仪器演示光的偏振现象及线偏振器原理;2.演示旋光仪的使用。
四、探究1.分析不同偏振片组合后对光的传播的影响;2.通过实验探究波片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归纳总结1.梳理光的偏振方向及偏振器的作用原理;2.理解旋光现象及计算旋光度的方法;3.总结波片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光的偏振现象以及掌握线偏振器、波片的作用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六节光的偏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光的偏振》这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的第十三章的第6 节,光的偏振的知识基
础是在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衍射和干涉、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节课通过介绍横波
的偏振现象,使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证实了光的偏振现象---光是横波。
利用光的偏振现象的
原理,讲述了光的偏振现象在现实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主体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衍射和干涉、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础知识,知道光是一种波。
处于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类比和分析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见到过光的偏振现象,但对于光的偏振现象是比较抽象的。
本节教学内容既有物理基础知识,又联系实际生活。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动手实践及实验探究过程可以体会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