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病理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课件
![《上皮组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a52a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e.png)
上皮组织的层次结构
基底层: 由基底细 胞和基底 膜组成, 具有保护、 支持和营 养作用
棘层:由 棘细胞组 成,具有 吸收、分 泌和免疫 功能
颗粒层: 由颗粒细 胞组成, 具有保护、 润滑和免 疫功能
透明层: 由透明细 胞组成, 具有保护、 润滑和免 疫功能
角质层: 由角质细 胞组成, 具有保护、 润滑和免 疫功能
立方上皮细胞:分布在肾小 管、膀胱等部位,具有过滤 和吸收功能
柱状上皮细胞:分布在呼吸 道、消化道等部位,具有分 泌和吸收功能
鳞状上皮细胞:覆盖在皮肤 和口腔等部位,具有保护作 用
腺上皮细胞:分布在各种腺 体中,具有分泌功能
内皮细胞:分布在血管和淋 巴管内,具有保护血管和淋
巴管的作用
间皮细胞:分布在胸膜、腹 膜等部位,具有保护作用
上皮组织的生理功能
保护作用
屏障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刺激和损伤 吸收功能: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分泌功能:分泌黏液、汗液等,保持皮肤湿润 排泄功能:排泄废物和毒素 免疫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
吸收功能
吸收营养物质:上 皮组织能够吸收营 养物质,如糖、脂 肪、蛋白质等,为 机体提供能量和营 养。
细胞间质: 由细胞间 质组成, 具有支持 和营养作 用
上皮组织的连接和排列方式
连接方式: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等方式连接 排列方式:上皮细胞通常呈单层排列,也有多层排列的情况 细胞类型:上皮细胞包括鳞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等 功能:上皮细胞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功能
上皮组织与疾病的关系
上皮组织相关疾病的类型和特点
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 等,表现为皮肤红肿、瘙 痒、脱屑等症状
上皮组织教材教学课件
![上皮组织教材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7149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6.png)
在某些情况下,上皮细胞可以通过去分化或转分化等方式获得再生能力,重新生 成受损或缺失的组织器官。这种再生能力对于机体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04 常见上皮组织疾病及临床 表现
炎症性疾病
01
02
03
皮炎
包括湿疹、银屑病等,表 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脱 屑等症状。
鼻炎
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等,表现为鼻塞、流涕、 打喷嚏等症状。
病理学诊断方法和标准
组织学检查
01
通过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和间质变化,
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免疫组化检查
02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上皮组织中的抗原结合,通过显色反应定位
并鉴定特定的细胞或分子标记物。
分子病理学检查
03
检测上皮组织中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表观遗传改变等,
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紧密连接与屏障作用
紧密连接构成
紧密连接与疾病关系
由相邻上皮细胞间的细胞膜紧密贴合 形成,封闭细胞间隙。
紧密连接破坏可导致炎症、感染等疾 病发生。
屏障作用
阻止物质通过细胞间隙,维持组织内 环境稳定,保护深层组织。
粘附连接与细胞通讯
粘附连接类型
包括带状连接、点状连接等,介导细胞间粘附。
细胞通讯
通过粘附分子传递信息,协调细胞间行为,维持组织稳态。
上皮组织教材教学课件
目 录
• 上皮组织基本概念与分类 • 上皮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 • 上皮组织生理过程与调节机制 • 常见上皮组织疾病及临床表现 • 实验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选择 • 预防措施、康复护理和营养支持
01 上皮组织基本概念与分类
上皮组织定义及功能
皮肤病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皮肤病实验室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689f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3.png)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真菌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真菌病
o (四)免疫诊断方法: ①特异性抗原的检测:乳胶凝集试验 (LA)、酶联免疫试验(EIA)、荧 光免疫测定法(FA)。 ②特异性抗体检测:由于受检者都为 免疫低下患者,因其致阳性率低,故 现已少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真菌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真菌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o (四)脓液 无菌采集,注意颗粒,用无菌蒸 馏水稀释后寻找。可作G染色或抗酸染色。 常规的KOH涂片及SDA接种培养也是必要的 。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真菌病
o (五)CSF 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即送 检。置冰箱不宜超过1h。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 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和培养( SDA)25℃或37℃4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024版病理学ppt课件
![2024版病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3bb4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1.png)
病理学ppt课件目录CONTENCT •病理学概述•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01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与任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尸检、活检、细胞学检查等,对疾病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1020304形态学观察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运用PCR 、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
运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
通过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基础医学的关系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与预防医学的关系与法医学的关系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基础医学学科提供疾病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通过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
病理学在法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尸检和活检等技术手段,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02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细胞体积增大,常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如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肥大和高血压时心肌细胞肥大。
肥大细胞数量增多,通过细胞分裂实现,如再生和肿瘤性增生。
增生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如老年性脑萎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
萎缩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如上皮化生和间叶组织化生。
化生细胞适应的表现形式01 02 03 04 05缺氧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应,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ATP 生成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损伤。
物理因子包括机械力、高温、低温、电流、激光等,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细胞代谢。
皮肤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皮肤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f534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1.png)
斑的形成:
科学证明人体有1300多种酶; 酶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作用. 人体内分泌中有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黄体酮素。
(体内化学反应) 黄体酮素 酪胺酸 酶 晒太阳 氧 化 酪胺酸酶 多巴 多巴醌 色素颗粒→沉积→斑
8.吸收的功能 皮肤的吸收功能与胃肠相比微乎其微,几乎不会主动,积极吸收;如我们在洗脸,泡澡,和游泳的时候,身体与水接触,却不可能出现全身的皮肤吸收很多水份的现象。其实只有死人的皮肤才会主动的去吸收。 皮肤为什么不能主动的吸收呢?
因为在表皮层的角质层,颗粒层之间有一层电子阻碍层。 人体也是带电体,每个细胞象一个电池,能产生0.07伏的电压。 正是因为电子阻碍层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皮肤不能主动地去吸收许多物质。 皮肤的吸收称为经皮吸收 它只能吸收一些物质或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物质。
三角关系
新陈代谢 (不畅通) (慢) 微小循环 (少) 细胞间脂质
新陈代谢 (畅通) (快) 微小循环 (多) 细胞间脂质
3.体温调节的功能 人体是恒温的,始终保持37℃的体温。夏天天气热,人体表面血管扩张,出汗增加,散发热量;冬天天气冷,出汗少,血管收缩,皮肤缩紧,以保持体温。 4.分泌和排泄的功能 包括:皮肤中皮脂腺的分泌功能,汗腺有水份排泄功能。
5.表情的功能 利用皮肤血管的扩张,收缩,脸部表情肌肉的牵动来表达喜,怒,乐的感情变化。 6.免疫的功能 皮肤有抵御外界各种微生物侵入,皮肤外伤后能自然恢复,愈合。 7.呼吸的功能 皮肤也具有吐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功能。皮肤的呼吸占肺活量的1%。
角质层 颗粒层 有棘层 基底膜 基底层
感谢,喜悦,高兴,安心,开朗,率真,和睦,幸福感,友善等
男性激素活化(分泌) 促进皮脂的分泌 皮肤组织荒芜 皮肤表面粗糙 肤色转为黯淡
常规病理检查重点PPT课件
![常规病理检查重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a613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b.png)
Ⅲ类:蛋白变性类:甲醇,乙醇,醋酸等 Ⅳ类:其他:氯化汞,苦味酸等 。
2、按照成分分类:
单一固定液:如甲醛,酒精,醋酸,锇酸,丙酮等 混合固定液:中性甲醛,AF液等
组织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
蒸汽固定法:甲醛或锇酸可产生蒸汽。用于保存可溶性 成分;小而薄的组织,冷冻干燥组织
脱水剂的种类和效果
--非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乙醇和丙酮等,其组
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能浸蜡。 --脱水兼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正丁醇等组织在脱 水后即可直接浸蜡,不经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 的试剂。
组织处理
2、透明: 用化学试剂,通常为二甲苯将组织内的脱水剂置换出
来的过程称透明。 透明发挥了一个桥梁作用,透明剂可以与包埋剂和脱
片 3-氨丙基三已氧基硅烷(APES) 带电荷玻片或阳玻片
冰冻切片
常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组织不经脱水,透明等步骤,对蛋白,脂肪,各种
酶保存好,合适做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染色,尤 其对不合适石蜡组织的抗体 组织会膨胀,细胞变大,出现与常规切片的一些差 异
常规HE染色
染色的意义和目的: 用染液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
B5固定液
配制:储备液:氯化汞12g+醋酸钠2.5g+蒸馏水 200ml。使用前加2ml甲醛到20ml储备液中 常用于骨髓,淋巴结,脾和其他造血组织的固定。
组织固定注意事项
组织离体后尽早放入固定液中 固定液体的体积应大于标本的4~5倍,甚至20倍 固定的容器口要方便组织固定后取出 组织固定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72小时,固定
Zenker氏液固定后,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较为 清晰,特别显示骨骼肌的横纹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课件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f430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f.png)
头癣
总结词
头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通常 表现为头皮上的鳞屑和瘙痒。
详细描述
头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主要在头 皮出现。症状包括头皮上的鳞屑和瘙痒,有 时会有脓疱和脱发。治疗头癣的方法包括使 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氟康唑等。同时 ,保持头皮干燥、清洁也有助于预防头癣的 发生。
04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公众对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 防措施。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媒体 、宣传册、海报等形式向公众 传递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性皮 肤病的信息。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35岁,因足部瘙 痒、脱屑就诊,诊断为脚 气病。
脚气病
总结词
脚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脚部皮肤的水泡、糜烂和鳞屑。
详细描述
脚气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主要在脚部出现。症状包括脚部皮肤的水泡、糜烂和鳞屑,有时 会有瘙痒感。治疗脚气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克霉唑等。同时,保持脚部干燥、 清洁也有助于预防脚气病的发生。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01
02
03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接触可疑污染 物后。
保持个人物品清洁
定期清洗和更换衣物、床 上用品、毛巾等个人物品 ,并保持干燥。
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如剃须刀、牙刷等,以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居住和工作场所
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卫生间等, 保持环境整洁。《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Nhomakorabeappt课件
病理科课件ppt课件
![病理科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dd2e1349649b6649d7471e.png)
必要时可建议科室间直接会诊讨论。临床
医师对病理报告的质疑和病理医师就质疑
进行复检及认真回答(包括修正报告), 是完整意义的病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
27
冰冻、快速石蜡切片诊断 有关事项
▪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一项特殊的 临床病理急会诊工作。其目的主要是:(1 )检查送检标本是否有病变;(2)检查病 变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或交界性);(3) 检查淋巴结有无转移或临近器官有无浸润 ,以便制定手术方案;(4)了解手术边缘 有无癌瘤残留,以决定手术范围。
▪ 送检标本肉眼检查所见; ▪ 光镜下组织学或细胞学改变的描述; ▪ 病理诊断; ▪ 附注。
-
18
病理诊断
▪ 明确的或基本明确的疾病诊断
▪ 不能完全肯定或有所保留的诊断 :“考 虑为……”、“倾向于……”、“符合 ……”、“疑似……”或“……可能性大”
▪ 描述性诊断 :如全为血块、坏死或仅有 正常组织等 。送检部位有误者
-
37
-
5
病理现状
▪ 国内:责任大,面积小;样本多,设备少 ;风险高,地位低;收入少,环境差
——来自北京44家三级医院的统计结论
▪ 院内:责任大,风险高;战战兢兢,如履 薄冰
-
6
病理工作流程
▪ 标本采集 ▪ 临床填写相关申请单,送检标本 ▪ 病理科收取标本并取材,制片 ▪ 显微镜下观察切片 ▪ 如有必要,加做相应辅助检查 ▪ 得出病理检查结果
▪ 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0—30岁;
▪ 脂肪肉瘤多见于老年人。
-
13
▪ 2.性别:
▪ (1)同种疾病发生于不同性别,会出现完 全不同的病理诊断结果与意义;如:腹膜 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几乎均发生于女性;
病理学讲义-PPT课件
![病理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89235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医学
10
病变特点
肝脏:重量↑,体积↑,色黄、有油腻感 镜下:细胞肿大,细胞内出现脂滴空泡, 核被挤压到一侧 苏丹III染色(红色)
心脏:心内膜下及乳头肌呈虎皮斑纹——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
3)红色血栓
局部血流停止,凝固
血栓的尾部
2、动脉及心腔内血栓
白色血栓
附壁血栓、疣状血栓
3、毛细血管内血栓
纤维素构成透明血医栓学
27
3、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激活纤溶系统,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解酶 2、机化、再通 3、钙化 静脉石
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医学
3.玻璃样变性中,玻璃样物质由免疫球蛋白构成的是(A)
A.浆细胞胞浆内Rusell小体
B.肝细胞胞浆内Mall0orr小体
C.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玻璃样小滴
D.小动脉管壁内玻璃样物医质学
19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机体对损伤组织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类型: 1)完全性再生
由损伤部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完全恢复原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性再生(纤维性修复) 缺损的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斑痕修复
30
(2)脂肪栓塞
来源:骨折,骨科手术,脂肪组织挫伤
后果:
肺:栓子随静脉→肺A栓塞于肺→左心→大循环→全身脏器
脑:出血、梗死、水肿
(3)气体栓塞
来源:
(1)颈、胸部外伤、手术
(2)减压病(潜水病、沉箱病)
后果:
当进入血循环气体量达到100ml时形成泡沫血→
《鳞状上皮增生活跃》课件
![《鳞状上皮增生活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1cca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0.png)
临床观察研究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观察研 究,收集鳞状上皮增生活 跃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 疾病特点和预后因素。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02
03
04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进一步揭示鳞状上皮增生活跃 的发病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个
性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创新治疗策略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加强国际合作
生活跃。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健康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女性对鳞状上皮 增生活的认识和重视,增强自我保健 意识。
减轻心理压力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 抑郁等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05
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础研究进展
1 2
细胞生物学研究
深入探讨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的分子机制,包 括基因表达、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的 研究。
预后评估的指标包括病灶大小、细胞 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这些 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发展趋势 。
04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通过定期的妇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鳞状上皮增生活跃等 问题,预防其进一步发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提高身 体免疫力,预防鳞状上皮增生活跃。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局部病灶切除、 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可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 查,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避免感染和炎症。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包括光动力疗法、放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用于特殊情况或辅助手术治疗 。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1709a10722192e4536f682.png)
表皮结构示意图:
(一)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 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 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 5层
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及营养不同而异。
皮沟 Skin groove
7、皮纹、指纹
皮嵴 Skin ridge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长毛(头发、腋毛阴毛): 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 止期(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 100根 头发生长速度约0.27~0.4 mm/日,50 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
2、毛囊(hair follicle):位于真皮和皮 下组织内。
①由
组 成
内毛根鞘:分鞘小皮、赫胥黎层、享勒层, 其中鞘小皮和毛小皮结构相同, 即角化细胞。
2、表皮真皮的相连接: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 而成,由基底膜带连接。
3、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 m2
4、皮肤的厚度:表皮真皮0.5~4 mm
表皮0.04~1.6 mm,平均0.1 mm
真皮1~3 mm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五、皮肤附属器 (一)毛发与毛囊(hair and hair follicle):
皮肤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皮肤科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61e8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8.png)
适合所有皮肤类型,质地轻盈,使用方便。
3
卸妆油/卸妆乳
适合化妆人群,能彻底清除彩妆和防晒霜。
保湿类护肤品选择
化妆水/爽肤水
适合所有皮肤类型,能瞬间补水,平衡皮肤酸碱 度。
乳液/面霜
适合中性和干性皮肤,能长时间锁住水分,滋润 皮肤。
精华素/精华液
适合成熟皮肤和干燥皮肤,能提供高浓度的营养 成分。
牌。
痘痘肌肤
选择含有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护 肤品,有助于疏通毛孔,去除角质
。
色斑肌肤
选择含有维生素C、熊果苷等美白成 分的护肤品,有助于淡化色斑,提 亮肤色。
抗衰老
选择含有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抗 氧化剂等成分的护肤品,有助于延 缓皮肤衰老。
06
预防保健措施及生活习惯 改善建议
保持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
位于表皮层下方,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 和基质组成,为皮肤提供弹性和韧性。真 皮层内还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 组织。
位于真皮层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疏松 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温、缓冲和储存能 量的作用。
表皮层与真皮层关系
结构关系
表皮层和真皮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 皮肤的主体部分。表皮层位于真皮层 上方,两者之间通过基底膜带相互连 接。
治疗
防晒、使用美白产品、激 光治疗等。
敏感肌肤与红血丝
原因
皮肤屏障受损、神经血管 反应异常等。
症状
皮肤薄、容易发红、发热 、刺痛等。
治疗
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 、避免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激光治疗等。
03
诊断方法与技巧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 现时间、部位、性质、诱因、家 族史等。
皮肤 〖医学精品课件〗PPT课件
![皮肤 〖医学精品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07bd38ad02de80d4d840b0.png)
图 14 头 皮 光 镜 图
图15 毛根、毛囊、毛球、毛乳头光镜图
•毛球 :毛根和毛囊下端合为一体、膨大形成; 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内有毛母质细胞(干细 胞)和黑素细胞
•毛乳头:结缔组织在毛球底面突入形成,富含 毛细血管;对毛生长起营养作用
•立毛肌:与皮肤表面成钝角的一束平滑肌 , 连接毛囊和真皮 ; 收缩使毛发竖立
皮肤 〖医学精品课 件〗
皮肤
牡丹江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有毛发、汗腺、 皮脂腺、指甲等附属器;阻挡外界异物和病 原体入侵,防止体液丢失,感受外界刺激,调 节体温
图1 皮肤(手掌皮肤)光镜图
一、表皮(epidermis)
•为皮肤浅层,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分为5 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 层
图 超7 微黑 结素 构细 模胞 式和 图角
质 形 成 细 胞
2. 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散在于棘细胞浅层 •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 •胞质内含伯贝克颗粒 •为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 视癌变细胞和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图8 郎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光镜图 (ATP酶组化染色)
•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深层有环层小体
真皮下方为皮下组织(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
图12 真皮网织层光镜图
三、皮肤的附属器
1. 毛 毛干和毛根:为角化的上皮,细胞内充 满角蛋白并含黑素颗粒 毛囊:内层为上皮性鞘,与表皮相连; 外层为结缔组织性鞘,由致密结缔组 织构成
图 13 皮 肤 附 属 器 示 意 图
G 分泌颗粒,BM 基膜,A 轴突,NP 神经板)
二、真皮(dermis) 1. 乳头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乳头, 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 等部位含较多触觉小体
皮肤组织病理学ppt课件
![皮肤组织病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90fe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3.png)
表皮病变
4.颗粒层增厚:因细胞增生或肥大所致。见 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等。
8
表皮病变
5.棘层肥厚:常伴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 由细胞数增多所致。可见于银屑病、慢性 皮炎等。
9
表皮病变
6.疣状增生: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 肥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乳头瘤样增生同时存在、见于寻常 疣、疣状痣等。
10
表皮病变
18
表皮病变
14.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淋巴 样细胞聚集,见于原发性皮肤T淋巴瘤。
19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位于真皮下方, 与真皮无明显 界限。由脂肪 小叶及结缔组 织间隔构成。
2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结缔组织变性: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结构 和着色性的改变:纤维蛋白样变性、嗜碱 性变 、黏液变性、弹力纤维变性 炎症性皮肤病时,真皮内可有各种炎症细 胞浸润(浅层血管周围炎/浅层及深层血管 周围炎/结节性(肉芽肿)或弥漫性炎症/毛囊 及毛囊周围炎/血管炎/脂膜炎等) 渐进性坏死
27
7.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 表皮呈不规则波浪状。见于黑棘皮病、皮 脂腺痣等。
11
表皮病变
8.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 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 见于寻常狼疮等。
12
表皮病变
9.细胞内水肿: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 体积增大,胞质变淡。可呈气球样变性和 网状变性。见于病毒性疾病等。
13
表皮病变
10.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间隙增 宽、细胞间桥拉长,似海绵状,又称海绵 形成。见于皮炎湿疹等。
14
表皮病变
11.棘层松解: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 态,致细胞内裂隙或水疱。见于天疱疮等。
皮肤PPT课件
![皮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11ccd1524de518964b7dfa.png)
3.调节体温: 温度高: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高-→散热增多 温度高: 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温度低: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散热减少 温度低: 汗液分泌减少-→散热减少
4.感受外界刺激: 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神经感觉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 、痛、触和压等刺激,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皮肤附属物: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的下面
死细胞 毛发
皮肤组织病理学
![皮肤组织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5f3d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4.png)
表皮病变
角化过度(10×10)
角化不全(20×10)
表皮病变
角化不良 A:良性,40×10;B:恶性,20×10
表皮病变
颗粒层增厚(20×10)
棘层肥厚(10×10)
表皮病变
疣状增生 (4×10)
乳头瘤样增生 (10×10)
表皮病变
假上皮瘤样增生(10×10)
细胞间水肿(10×10)
表皮病变
细胞内水肿 A:细胞内水肿,20×10;B:网状变性,10×10
表皮病变
棘层松解 (10×10)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20×10)
表皮病变
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 A:Kogoj微脓肿,20×10;B:Munro微脓肿,20×10
表皮病变
Pautrier微脓肿(40×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纤维蛋白样变性(20×10)
嗜碱性变性(4×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黏液变性 (4×10)
弹力纤维变性(10×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肉芽肿 (10×10)
渐进性坏死 (4×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脂膜炎 A:组织病理学检查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检查目的 1.确定诊断 皮肤肿瘤; 感染性皮肤病;代谢性疾病。 2.鉴别诊断 大疱性皮肤病、肉芽肿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角化性皮肤 病、某些红斑性皮肤病等。 3.指导治疗 皮肤恶性肿瘤;缺乏临床特征或诊断不能明确的皮肤病。
一、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目的及基本要求
第一节
皮肤组织病理学
皮肤组织病理学
皮肤组织病理学(dermatopathology)是皮肤病诊断最重要的辅助 检查方法之一。
➢ 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 ➢ 对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 是制订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皮肤组织病理学常用实验诊断技术
![皮肤组织病理学常用实验诊断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8475323c281e53a5802ff50.png)
(2)间接免疫荧光:如结缔组织病中抗核抗体的类型可 分为周边型、均质型、斑点型及核仁型,不同型各有其 特殊意义。红斑狼疮中的抗dsDNA抗体、天疱疮中的抗 棘细胞抗体等对疾病活动情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滤过紫外线检查:滤过紫外线(Wood灯)是高压汞灯 发射出的波长为320~400nm的光波,可用于色素异常
第四章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诊断技术
性病检查
性病检查: (一)淋球菌检查; (二)衣原体(沙眼)检查; (三)支原体(解脲)检查;
(四)梅毒螺旋体检查;暗视野显微镜,快速血浆反应素 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重点)
(五)杜克雷嗜血杆菌;镜下鱼群状排列; (六)醋酸白试验:HPV感染上皮细胞产生角蛋白; (七)疥螨的检查:刮取物镜检; (八)阴虱的检查:剪下阴毛用75%酒精固定镜检。
皮肤组织病理学、 常用实验诊断技术 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温
州
医
科
大
学
附属温州第三临床院
皮肤性病学教研组
潘毅
皮肤组织病理学
皮肤组织病理是皮肤病诊疗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一)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其适 应证包括:
1.皮肤肿瘤、癌前期病变、角化性皮肤病、某些红斑 性皮肤病等有高度诊断价值者。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 片后直接镜检。
3)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变应原检测用于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致敏物质。(重点)
(一)斑贴试验(patch test)
1.适应证 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 品皮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位于真皮下方, 与真皮无明显 界限。由脂肪 小叶及结缔组 织间隔构成。
2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结缔组织变性: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结构 和着色性的改变:纤维蛋白样变性、嗜碱 性变 、黏液变性、弹力纤维变性
皮肤组织病理学
1
表皮病变
真皮病变
皮下组织病变
2
表皮病变
1.角化过度:病理性改变造成的角质层增厚, 可见于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
3
4
表皮病变
2.角化不全:角质层残留细胞核,常伴颗粒 层变薄或消失。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等。
5
表皮病变
3.角化不良: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 即显示过早角化。可见于毛囊角化病、病 毒感染、鳞癌等。
13
表皮病变
10.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间隙增 宽、细胞间桥拉长,似海绵状,又称海绵 形成。见于皮炎湿疹等。
14
表皮病变
11.棘层松解: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 态,致细胞内裂隙或水疱。见于天疱疮等。
15
表皮病变
1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和 崩解、消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
7.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 表皮呈不规则波浪状。见于黑棘皮病、皮 脂腺痣等。
11
表皮病变
8.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 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 见于寻常狼疮等。
12
表皮病变
9.细胞内水肿: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 体积增大,胞质变淡。可呈气球样变性和 网状变性。见于病毒性疾病等。
24
粘液变性:黏多糖增多,粘液物 质沉积,见于胫前粘液性水肿。
弹力纤维变性:纤维断 裂、破碎,量减少或消失, 见于弹性纤维假黄瘤。
25
真皮内粘液变性 mucinous degeneration
26
肉芽肿:形成以组织细胞为主的结节状 病灶,可含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 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见于 结核、麻风等
6
表皮病变
4.颗粒层增厚:因细胞增生或肥大所致。见 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等。
8
表皮病变
5.棘层肥厚:常伴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 由细胞数增多所致。可见于银屑病、慢性 皮炎等。
9
表皮病变
6.疣状增生: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 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同时存在、见于寻常 疣、疣状痣等。
10
表皮病变
渐进性坏死:某些肉芽组织病中 真皮结缔组织、纤维失去着色能 力,但仍可见轮廓,无明显炎症。 见于环状肉芽肿等。
27
炎症性皮肤病时,真皮内可有各种炎症细 胞浸润(浅层血管周围炎/浅层及深层血管 周围炎/结节性(肉芽肿)或弥漫性炎症/毛囊 及毛囊周围炎/血管炎/脂膜炎等) 渐进性坏死
21
皮下组织常见病理变化: 脂膜炎(小叶性 间隔性)
皮下脂肪细胞炎症浸润、水肿、 液化或坏死
22
23
纤维蛋白样变性:结缔组织均质性变, 嗜碱性变:无结构、颗粒状或小片状 可见于红斑狼疮等。 嗜碱性变,可见于日光性角化。
基底细胞空泡化或崩解、破坏,表皮与真皮交界模糊
16
Incontinence
基底细胞破坏,界面不清
of pigment
17
表皮病变
13.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颗粒层或 棘层上部海绵形成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 成多房脓疱称Kogoj微脓肿;角质层内聚集 中性粒细胞称Munro微脓肿。见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