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教师版)课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衰.(shuāi)亡憎.恨(zēnɡ) 骇.(hài)人听闻用之不竭.(jié)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盛.(shèng)气凌. (línɡ)人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
重蹈覆辄(辙) 决无仅有(绝) 高竦入云(耸) 彩取(采) 气慨(概) 缈小(渺)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重蹈覆辙)(2)极其少有。
(绝无仅有)(3)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
(言过其实)(4)地位最高,没有更高的。
(至高无上)(5)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气势汹汹)(6)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骇人听闻)(7)以傲慢的气势压人。
(提示:)二、课文探究导引(一)找关键词句,概括每节大意提示: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4.说明两类人观点的错误。
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8.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9.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二)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提示: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关系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三)问题探究:(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提示:“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2〖必修三〗〖原创〗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作者/会员名〗jsgylr〖Email〗jsgylr@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的关系;2. 学会写内容提要;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乔治.萨顿在其一系列的科学史的著作至中华,以确凿的材料论证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本文是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二、作者简介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著有《科学史导论》。
整体感知与研习1、作者认为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间的关系如何?a、极端对立 b、种子来自东方,今日西方仍需东方。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
这些种子是指实验科学和数学。
史学史告诉我们,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炼金术(炼丹术)和其他应用科学方面都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告诫西方人不要忘本。
再指出“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强调东方一旦改变了他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接受了实验主义的精神,也就是接受了现代的科学文化。
再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而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最后表示了对于东西方文化协调前景的期待。
2、作者分析批评了怎样的偏见?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态度,对西方文明言过其实,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本段从发达的美国文化的未来命运谈起,一层层地深入下去。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1【课前导学】一、介绍作者、解题。
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
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
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
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
二、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课堂讲学】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的情况。
二、师生讨论归纳如下: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4、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对比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重点: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和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1.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东方科学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重点:东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东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东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分析东方科学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西方科学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重点: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西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西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分析西方科学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四、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对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比并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重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4.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5.2 教学重点:总结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思考和展望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未来。
5.3 教学难点:深入思考和展望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未来。
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东方科学的代表人物和成就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科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培养学生对东方科学成就的认知和尊重。
6.2 教学重点:东方科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比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科学素养。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比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和差异。
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1. 中国古代科学: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及其对世界科学的影响。
2. 印度古代科学:介绍印度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阿拉伯数字、零的概念等。
3. 阿拉伯科学:介绍阿拉伯时期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贡献,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星盘等。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1. 希腊古代科学:介绍希腊古代的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
2. 欧洲中世纪科学:介绍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如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进步。
3.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
四、东方和西方科学的比较1. 科学观念的差异:分析东方和西方在科学观念上的不同,如东方注重实用主义,西方注重理性主义。
2. 科学方法的区别:探讨东方和西方在科学方法上的差异,如东方注重经验总结,西方注重实验验证。
3. 科学传播的影响: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如东方的科学传播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西方的科学传播则更加开放和广泛。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差异。
2.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科学的影响和启示。
六、东方科学的现代发展1. 中国现代科学: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载人航天工程等。
2. 印度现代科学:探讨印度独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如核能、航天、信息技术等。
3. 阿拉伯国家的科学现状:分析阿拉伯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现状,以及他们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分析其差异和影响,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视角。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历程,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2.1 古代东方的科学2.1.1 中国古代科学2.1.2 印度古代科学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2.2 近现代东方科学2.2.1 日本近现代科学2.2.2 苏联近现代科学2.2.3 我国近现代科学三、西方科学的发展3.1 古代西方科学3.1.1 古希腊科学3.1.2 罗马科学3.1.3 中世纪欧洲科学3.2 近现代西方科学3.2.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3.2.2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3.2.3 20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发展四、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比较4.1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4.1.1 文化背景的差异4.1.2 科学发展历程的差异4.1.3 科学发展思想的差异4.2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联系4.2.1 相互借鉴与影响4.2.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方与西方科学4.2.3 未来发展趋势五、总结与展望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5.2 课程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东方和西方科学将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和影响,共同推动世界科学的发展。
学生应关注这一趋势,以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
六、东方科学思想与方法6.1 儒家与科学6.1.1 儒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1.2 儒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2 道家与科学6.2.1 道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2.2 道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3 佛家与科学6.3.1 佛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3.2 佛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七、西方科学思想与方法7.1 希腊哲学与科学7.1.1 希腊哲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1.2 希腊哲学中的科学观念7.2 基督教与科学7.2.1 基督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2.2 基督教中的科学观念7.3 启蒙运动与科学7.3.1 启蒙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3.2 启蒙运动中的科学观念八、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 东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 西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九、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 东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 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1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9.2.2 近现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3 当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十、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 东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1 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2 印度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 西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与社会互动10.3.1 科学与技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10.3.2 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挑战10.3.3 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十一、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11.1 东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 西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 全球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2 环境问题对科学技术的挑战11.3.3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十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12.1 东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 西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 全球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2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2.3.3 科技泡沫与经济稳定的关系十三、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改变13.1 东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 西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 全球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2 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3.3.3 科技革新与未来人类生活的展望十四、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 东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 西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 全球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2 科技霸权与国际政治的冲突14.3.3 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十五、展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5.1 东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1 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2 印度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3 阿拉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 西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2.1 欧洲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2 美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3 其他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 全球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3.1 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2 科技革命与全球挑战15.3.3 人类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思想与方法、科学与宗教、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变、国际政治的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表格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表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在科学领域的差异;(2)培养学生通过表格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2)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及其特点。
难点:如何通过表格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资料;2. 学生准备: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强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关于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对比表格;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东方或西方科学家进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东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2)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3)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主要差异。
2.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主要差异;(3)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东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如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等;2. 第二步:介绍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如古希腊的科学思想、欧洲中世纪的科技成就等;3. 第三步: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主要差异,如研究方法、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对比;4. 第四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5. 第五步: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科学和西 方科学是互补 的 (怎么办)
待发 科展 学方 法 , 以 谦 虚 的 态 度 对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 子来自东方.
西方文明有弊端
分论点一
科学方法的弊端
科学本身的应用 的弊端
然今 需日 要 的 分论点二 东西 方方 仍
(为什么)
要 尊 重 东 方 科 学
(是什么)
(为什么)
本篇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东方科学为西方科学提供基础 数 学 应 用 科 学 伊斯兰装饰图案暗藏 领先西方500年数学玄机 《九章算术》 "算经 之首"
科学史告诉我们,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 炼金术以及其它应用科学方面都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 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伊斯兰装饰图案暗藏领先西方500年数学玄机
美国哈佛大学日前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伊斯兰 世界对数学有过重要贡献。研究人员认为,中世 纪伊斯兰世界的外墙砖设计图案说明它们的设计 者掌握了西方世界500年后才掌握的数学概念。 声明说,到15世纪,砖的图案已经变得非常 复杂,其中一些图案就是今日数学家所说的“准 晶体”设计。这些图案由十边形、五边形、菱形 、六边形和三角形5种多边形组成,每一种都代表 一个独特的装饰基调。西方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 由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首先提出这个数学概 念的。
波斯文明
除了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 外,独立起源的文明就要数古波斯文明了。波斯人 在公元前550年,一举征服西亚中近东各国,建立了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时至今日,曾经辉 煌的波斯文明在世界上仅留下这惟一的大型宫殿遗 址。它保存了古波斯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精 华,是伊朗首屈一指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到伊朗游 览的外国游客必定要去的地方。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学设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一、根底目标掌握理解文中词语:骇人听闻、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等二、开展目标1.了解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包容并承受西方文化一、预习1.识记字形至高无上—礼尚往来绝无仅有—决不盛气凌人—陵园2.识记词义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3.预习过程中感到不理解的问题:二、学习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是什么关系?东方科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应以怎样态度对待东方科学?三、质疑1.思考:“光明从东方来,法那么从西方来”这句格言包含了哪些真理?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思考,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四、训练(一)知识识记1.根据汉字写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覆辙()盛气凌()人骇()人听闻(jué)无仅有2.解释成语骇人听闻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二)佳句品读文句:理由:(三)文段理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安康的因素,如果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铲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开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要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新的鼓舞,而且确确实实仍然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宏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成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十分清楚,科学精神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01 02
东西方科学观念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科学观念上存在 显著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它对现 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这篇文章涉及到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 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解释和阐述。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 点。
互动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
THANK YOU
互动教学软件
提供在线互动功能,方便学生进行讨 论、交流和合作学习。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相结合
01
02
03
讲解
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 学生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 的特点和差异。
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 程、影响和未来趋势。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 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思 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03
文章中涉及到的科学史实
文章中涉及到的科学史实较多,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背景介绍,以便学
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
东西方科学观念的交流与融合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东西方科学观念的交流与融合,这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 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这篇文章通过探讨东西方科学观念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的本质与价值,这是学 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27
目 录
• 课程导入 • 东方科学概览 • 西方科学概览 • 东西方科学的融合与创新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到现代,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东西方科学的交流与融合
阐述历史上东西方科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现代科学发展的趋 势。
东方科学概览
东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东方科学的历史
起源于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等 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 程。
东方科学的发展
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取得重要突 破和进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东方科学的特色与贡献
东方科学的特色
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等思想,注重实践和应用 。
西方科学的应用广泛, 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西方科学与东方科学的比较
01
02
03
思维方式
西方科学注重逻辑推理和 实证分析,东方科学强调 整体思维和辩证思考。
研究方法
西方科学采用实验方法, 东方科学则注重实践和经 验总结。
应用领域
西方科学在技术领域应用 广泛,东方科学在医学、 农业等领域有显著贡献。
03
西方科学概览
西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古代西方科学
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以自然哲 学和数学为基础,探索宇宙、
自然和生命的本质。
中世纪西方科学
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兴起,西方 科学逐渐与宗教融合,形成了
独特的自然神学体系。
近代西方科学
16-18世纪,西方科学进入飞 速发展阶段,以实验为基础的 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突破。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也越来越频繁地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此背景下,如何教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已经成为苏教版高一必修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有更深入了解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分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3.学会用科学方法和思想分析、评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成果。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介绍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通过选取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经典案例,展示东方和西方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课内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方或西方科学成果,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和探究。
2.阅读文献或从网上获取资料。
学生从所学相关专业书籍或者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尤其是一些教育性互联网站上的资源。
3.教师讲授。
教师根据精心设计的课件板书及多媒体信息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文化差异、史实真相等。
4.现场实验。
做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评价指标/方法:1.作业/小组讨论。
2.平时测验。
3.期末考试。
三种评估方式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互为依据,以全面评估学生考核成绩。
发现学生在个别方面的盲点,鼓励并指导学生发扬好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反思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程反复强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区别及联系,以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
过程中教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不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对其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及多维度的同步深度总结和反思。
教师和学生要在课上形成文化和学科的整合,以达到学科和文化的融合,更加全面的认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情况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旨在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的课程。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学案设计方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学案设计方案学案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本关于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比较研究的教材。
本教材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起源、发展、方法论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教材内容广泛,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科学领域。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本教材可以对东方和西方科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并能够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了解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了解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内容中,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探究式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科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科学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东方和西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1.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比较研究2. 东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3. 西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1. 科学方法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流程3. 科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课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 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和挑战3. 科学的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六、教学评价方法1.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的理解和应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案标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差异。
2. 探索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优势和挑战。
3. 培养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展示,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历史和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差异和共同点。
主体: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差异,并列举例子。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5. 学习案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或科学实验,介绍他们在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中的贡献和影响。
6.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总结:7. 总结比较:总结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它们的优势和挑战。
8. 反思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优点,提升自己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
评估:9.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比较文章,包括他们对两种教育方式的理解和看法。
10. 小组实验报告:每个小组准备并呈现他们进行的科学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展示- 选定的科学家和科学实验案例- 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项目研究,深入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应用。
-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和科学展览,展示他们的科学成果和创新思维。
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资源和实验活动的安全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设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课设计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一些详细案例。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重点。
写作构造,领悟精练语言、严实逻辑的表现力。
4.学习谈论文的论证技巧,提升谈论文鉴赏能力和谈论文写作水平。
5.学习作者的自我鼓励、自我否认、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教课重点】掌握谈论文基本写作构造,领悟精练语言、严实逻辑的表现力.【教课难点】学习谈论文的论证技巧,提升谈论文鉴赏能力和谈论文写作水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故事导入有一次,一位西方老外夸赞一位中国女子“美丽”,那位女子害羞地说:“哪里啊。
”老外认为要他说出详细美丽在“哪里”,就说:“在你弯弯的眉上,在你两层眼皮上,在庄重的鼻子上,在嫩嫩的嘴巴上……”在场的中国同胞一个个不由哈哈大笑。
老外的话为何引人大笑。
因为老外受西方实证科学的影响,不懂得东方女子的谦逊语言,形成误解,认为对方要他详细说出美在“哪里”。
这个小故事反应出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不行调解的吗?二、作者介绍,基础累积(步步高):乔治·萨顿,科学史家,能够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定者之一。
在萨顿以前,科学史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广泛接受,而萨顿经过一世的努力,以其业绩确立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立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成立了以科学史学科为基础的学会;并成立起科学史的教课系统。
总之,人们常把萨顿看作是今世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定者之一。
衰.(shuāi)亡仇恨..(zēnɡ) 骇.(hài)人听闻用之不断(jié)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盛.(shèng)气凌. (línɡ)人(1)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汲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重蹈覆辙)(2)极其罕有。
(绝无仅有)(3)说话过分,不切合本质。
(名过其实)(4)地位最高,没有更高的。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优秀教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巩固案(教师版)课题:《东学》时间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不同的民族对智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所代表的东方智慧观念,与洋人的西方智慧观念有很大差距。
西洋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无非是亚里士多德、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理论家、发明家、创造家之流。
中国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是谁?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诸葛亮。
”诸葛亮有什么发明?没有;有什么创造?也没有;提出过什么理论?更没有。
那么中国人把诸葛亮视为最高智慧代表人物的理由在哪里?因为诸葛亮玩计谋、搞诈术的水平中国古今第一。
按照东方的智慧标准,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不过几个书呆子而已。
牛顿遇到诸葛亮,肯定被诸葛亮玩得像如来佛手心里的软糖一样,谁敢在诸葛面前谈天才?而按西方的智慧标准,诸葛亮不过是一个擅长计谋的政治人物而已,连一个高等数学方程式都解答不了,谁敢在牛顿面前谈智慧?西方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宇宙自然的理解,智慧的高低是“与自然斗争”能力的大小,把天才的美称授予那些揭示自然法则的理论家、巧妙利用自然力量的发明家。
东方则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人”的理解控制,智慧的高低是“与人斗争”能力的大小。
中国的聪明人标准是:精于为人处世,老谋深算,随机应变,讨好上级,拉拢平级,利用下级。
西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抽象思想上。
与孟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创研究无生命物质世界的构造、运动和原因的《物理学》,并提出自然科学中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运动”。
后世的牛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这标志着宏观力学的基本成熟,而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微观力学又开辟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可以说没有“力”的抽象概念,就没有今天的自然科学。
而东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感性思维上。
东方哲人虽不擅长提出抽象概念和创立法则定律,但却善于讲故事,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浅显的文学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哲学都寓于名人的教诲和故事般的寓言中。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比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1. 中国古代科学:(1)天文学:古代中国的历法、天文观测等。
(2)数学:勾股定理、代数学、几何学等。
(3)医学:中医理论、草药学、针灸等。
(4)农学:农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培育等。
2. 印度古代科学:(1)天文学:印度历法、天文观测等。
(2)数学:阿拉伯数字、零的概念、代数学等。
(3)医学:阿育吠陀、草药学等。
(4)建筑学:印度教庙宇建筑。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1. 古希腊科学:(1)哲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等。
(2)数学:几何学、算术等。
(3)天文学:托勒密的地心说。
(4)医学: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理论。
2. 中世纪欧洲科学:(1)阿拉伯科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2)基督教科学:神学与科学的结合。
四、东方科学的传承与影响1. 中国古代科学的传承与影响: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等。
2. 印度古代科学的传承与影响:印度数学、医学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五、西方科学的崛起与全球影响1.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地理大发现、科学实验方法等。
2.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量子力学等。
3. 西方科学对全球的影响:科技革命、全球化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六、东方科学的近现代发展1. 中国近现代科学:(1)洋务运动与科学技术的引进: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如铁路、电报等。
(2)民国时期的科学发展:民国时期,中国科学家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新中国成立后的科学技术发展:核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乔治·萨顿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内描写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让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谛,并处处留意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作者的观点,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教学进程:一.导入这是一篇科学随笔,选自《科学的生命:文明史论集》。
题目应当看成一个偏正短语还是一个并列短语?即是“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还是“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从文章内容看,应当知道为并列短语。
二.作者简介:乔治。
萨顿:美国科学史学家。
生于比利时。
著有《科学史导论》等。
他将科学史视为沟通科学与人文最好的桥梁,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
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
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负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
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奉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为创建科学史学科做出了奠基性的奉献,因此被人们称为“科学史学之父”。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控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
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字词积存】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衰(shuài)亡盛(shèng)气凌人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动。
气势汹汹:盛怒凶恶貌。
不可一世: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狂妄自大,气势逼人。
四、学习课文摸索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是什么关系? 东方科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2.作者认为应以怎样态度对待东方科学?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摸索,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换。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东方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印度古代科学、阿拉伯科学。
2. 西方科学的发展:古希腊科学、欧洲中世纪科学、近现代西方科学。
3. 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
4.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及影响。
5. 学生实践活动:比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差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2. 教学难点: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事件。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比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差异。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2. 课件: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3. 资料: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事件。
4. 实践活动材料:比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差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
2. 讲解:详细讲解东方科学的发展,包括中国古代科学、印度古代科学、阿拉伯科学。
3. 案例分析:分析古希腊科学、欧洲中世纪科学、近现代西方科学的发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事件,如丝绸之路、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
5. 总结:概括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及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认识。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二、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三、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
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
在大学期间学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
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
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一生著作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在萨顿身后,科学史已经成为一个得到公认的学科。
萨顿则被公认为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
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萨顿奖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
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
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说明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
事实胜于雄辩。
(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讨论以下问题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也可分出“三段论”来。
本论第4段,直截了当:态度粗暴、“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观点鲜明。
接着5、6、7段反复论述“必须谦虚”“不应傲慢”,第8、9段小结:要“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科学工作)”。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用了美国的历史记载短暂来强调必须谦虚,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例证对照。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骇人听闻”,除了二战时美国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外,还能指什么呢?这不正是“科学方法”“被错误地应用”吗?第7段的比喻其实也是暗指这一点。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
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
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5、试举事实例子说明“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①西方的科技至上,生物克隆陷入伦理悖论;②经济高速发展,大量消费有限的能源,时时爆发能源危机;③经济上每隔一定时间就爆发危机,陷入瘫痪。
天人合一齐生死、等万物
6.指出下列各句的论证方法。
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
②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
()
③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
()
④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
①对比论证;②比喻(不是拟人,所谓“拟人”,必须写出人的特性)论证;③演绎论证;④比喻论证。
七、主题分析
本文阐述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主要是指出东方对于西方科学的重要性,指出西方文明和科学的缺陷,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来帮助,东方和西方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日两个方面,西方应该采取谦虚的、正确的态度来学习。
八、艺术鉴赏
1.运用比较的说理方法
文章第5节拿美国文明有理由骄傲同只有300年历史记载的渺小作比较,观点鲜明。
2.善用修辞,词语生动
本文虽是一篇学术论文,但语言很生动,形象。
九、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用书》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