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四要素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又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产物。
文学活动不孤立于社会.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并且作用于社会。
在人类社会中自成一个系统.即作者一作品一读者。
这三者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
作者创造出作品,作品为读者说认知,接受。
研究后反馈给作者,作者再进行新的文学创作。
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纽带相互作用.呈循环之势。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一)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1. 文学活动有什么要素?关系如何?析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2. 论述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
(复旦大学2003)3. 怎样认识文学的本质?(四川大学2000)答: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艺术学家爱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不论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他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最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者的对象,是史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4)读者,他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就不只是阅读作品的人,而是与作者共同生活与世界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通过作品而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只有经过作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5)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2.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与价值取向。
3.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文论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5.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坚持中国特色,富有当代性。
6.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7.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9.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成的,到1747年,由查理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音乐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中。
10.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主导性和层次性。
11.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是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
12.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13.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
15.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这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
16.文学在历史上大致有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17.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也是功利;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也是理性;从态度看,文学既是情感也是认识。
18.精神生产是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文学活动四要素
文学活动四要素
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 作品,即艺术作品本身
- 生产者,即艺术家
- 世界,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和本质所构成
- 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
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
文学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活动,不仅是在文学四要素和三过程的意义上说的,更重要的是在文学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上来理解的。
文学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就是因为人在文学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把自然当作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了活动的机制。
我们说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就在于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中,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确认,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过程。
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
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文学活动是指以文学作品为核心的各类艺术活动,其中包含四种要素,分别是主题、情感、艺术形式和观众反馈。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文学活动的基本元素。
一、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主题可以是人生哲理、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等各种思想内容。
主题的选择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主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二、情感情感是文学作品中的情绪体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状态。
情感可以是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等各种内心感受。
通过情感的表达,作品能够更加真实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细腻温情的,也可以是激情澎湃的,取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风格。
三、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艺术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对于作品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四、观众反馈观众反馈是指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反馈。
读者的反馈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
观众的反馈可以是赞扬、批评、思考等各种形式。
通过观众的反馈,作者可以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主题、情感、艺术形式和观众反馈是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在文学活动中,我们需要注重主题的选择,通过情感的表达和艺术形式的运用,以期获得观众的积极反馈。
只有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文学活动更具深度和广度,也才能使文学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文学理论一、填空题。
1、文艺学包含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相处论。
5、文学作为话语,包含5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文学缔造的主体就是:作家、诗人。
(一种观点指出就是“模仿者”、“创造者”,另一种观点指出就是“旁观者”、“移情者”,除了一种观点指出就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7、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8、联想有三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9、文学创造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10、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意境、典型、意象。
11、文本由表及里的四个层面:字音及其低一级语音女团(基本层面)、意义单元(核心层面)、多重图式化面貌、重现客体。
1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利害天道、韵味无穷。
14、王国维把意境分成:存有我之境、并无我之境。
15、意象主要有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
16、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
17、故事情节的形成:描述内容、描述话语、描述动作。
18、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抒情内容、抒情话语。
19、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20、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核心主要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
21、文学风格的类型:“刚”、“弓”。
二、简答题。
(一)简述叙事的构成要素。
请问:故事情节由描述内容,描述动作、描述话语三个要素形成。
1、描述内容:指形成一段描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为被讲诉的故事,包含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
举例试论述文学四要素
举例试论述文学活动四要素怎样使抽象的文学理论术语变成有趣吸引人的普通家常,我觉得一个适宜的例子很重要。
通过一个可以引起共鸣的例子来进行论述,效果会事半功倍。
在文学理论中很重要的文学活动包括四个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单就从文字看来的确很抽象,看起来很难懂,觉得就只是一堆文字而已,对我们来说没多大的用处。
如果我想通过我的语言让大家懂,这是需要一定的证据支撑的。
所以,我想要举一个特别通俗的例子,广大女生都特别喜欢的例子来帮助大家了解。
犹记得2014年前红的一塌糊涂的韩剧《继承者们》,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寝室一边吐槽一边追剧,那阵势快赶上春晚了。
就这样一部被无数追剧党深深大骂编剧脑残的韩剧,创下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在这部剧中,金牌编剧金恩淑用她一贯擅长的语言与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我们每个人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它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的种种现实:职场、家庭、爱情、亲情、朋友···当然也有反应主观世界我们自己会遇到的种种,例如:在年龄面前爱情的选择,在秘密面前友情的选择,在金钱面前亲情的选择···这都是我们简单日常中所会面临的问题,是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出发,所以我们在观剧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共鸣。
在《继承者们》这个世界中的处处都是我们真实世界的一个缩影,所以引用别林斯基的观点: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这也说明了世界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文学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之源,文学无法脱离世界单独存在。
而从作者即编剧金恩淑的角度和立场来说,她写这个剧本时肯定融入了她自己的感受和感情,并且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
我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金恩淑的每部作品都是她所一直期望或幻想的事,是她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遇到或不可能实现的事。
她写过很多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那些爱情都是那么让人羡慕,而现实中,她已是一个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了。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
文学概论(gàilùn)形考作业1 1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 40 分)1.试论文学(wénxué)风格的特征。
答:(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风格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它是与作家(zuòjiā)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自觉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
(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一个作家的风格形成后,往往在很长时间里保持(b ǎochí)不变,这与作家创作个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关,但风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这是作家创作个性各不相同的反映(fǎnyìng)。
表现对象的广阔无垠,受众审美的各异其趣,也是风格多样化的原因。
风格多样化也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
2. 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动的产物。
3.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答: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
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
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
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
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
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
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2020年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2020年电⼤《⽂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填空:1、⽂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学理论遗产⼗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就有诗⾔志的说法。
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部⽂学理论论⽂,它是魏⽂帝的《典论·论⽂》。
第⼀部⽂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雕龙》。
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四诗品》。
到清代则有的⾦⼈瑞《六才⼦书》。
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系统》是开⽂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
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
集西⽅⽂学理论思想之⼤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格尔。
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学⽂本、⽂学媒介、⽂学语⾔、⽂学载体、⽂学形象和⽂学写作等⼏个部分。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题后扩号内)1、关于⽂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A:现实世界是⽂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学活动的⽬的。
B:现实世界是⽂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学活动的⽬的。
D:现实世界是⽂学活动的⽬的,作家和读者是⽂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学活动的产物。
2、“诗⾔志”体现了古⼈对⽂学作⽤的基本认识,它出⾃于(B )A:两汉时期的《诗⼤序》B:《尚书·尧典》C:曹丕的《典论·论⽂》D:钟嵘的《诗品》3、我国历史上第⼀部⽂学理论专著是(D )A:曹丕的《典论·论⽂》B:陆机的《⽂赋》C:严⽻的《沧浪诗话》D:刘勰的《⽂⼼雕龙》4、西⽅⽂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A:柏拉图的《⽂艺对话录》B:贺拉斯的《诗艺》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D:康德《判断⼒批判》5、西⽅⽂学理论思想的集⼤成者是(C )A:亚⾥⼠多德B:贺拉斯C:⿊格尔D:别林斯基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许多⽂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学作品,这说明⽂学理论不能指导⽂学创作。
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复习文艺学: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关系: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提供观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指导;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文学理论提供具体的文学现象的研究成果,密切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关系;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文学理论:以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文学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状况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研究评论对象的实践性学科。
文学理论分为五个阶段: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轮、发展论文学活动的三原则: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审美升华历史理性:不被生活中的一时假象所迷惑,以艺术家的勇气,把生活假象转化为艺术真实;作家不盲目地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左右,与社会思潮保持一段距离,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方面。
人文关怀:既是指文学的一种历史传统,也是指文学的现代主题。
文学作为人学,自古以来作家诗人们便以他们博大的仁爱情怀关心人的生活处境,提倡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中心构筑他们的艺术世界,表达人性的呼声和要求。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鲁迅“救救孩子”的呐喊。
现代社会商品经济贬低人的价值)审美升华:作家对社会的反映是一种审美反映,即使是否定性、揭露性的描写也应该是“诗意的裁判”。
生活真实不同于艺术真实,文学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现象作审美升华。
(三方面意义:给人以审美享受,给人以愉快和休息,满足人的审美精神需求,这是文学艺术直接给人带来的精神价值;通过审美素质的培养,全面改善人的人性建构和生存质量;文学的最终价值将体现在“人也按美的规则来建造”这一实践方式上)文学活动四要素(艾布拉姆斯):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文学本质论的过去几种理论:再现论、表现说、象征说、反本质主义。
(他们的特点及评价见笔记)文学的初级本质:是言理、言情、言史三个互补性的侧面,包括文学的哲理本质观、情感本质观、历史本质观。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二、文学活动的构成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使上述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四者是相互依存、无法分割的,因此,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和把握中,才能准确地认识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一世界和作者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这是摹仿论、再现论的立论依据;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反映活动;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这是表现说、抒情说的理论依据;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作者的心灵、情感表现活动;二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是语言形式本体论的立论基础;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造活动;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这是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的理论基础;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1、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2、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但经济、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往往存在着不平衡关系;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2、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或外部规律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传统——纵向本民族文学传统,横向吸收他民族文学传统;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创造,推陈出新,既超越本民族文学传统,又超越他民族文学传统,促使文学的健康发展;考核要求:实记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起源的四种学说、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学生产发展不平衡的含义;领会文学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基本层次构成;其中,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文学是属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特征;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他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文学的无功利性:文学并不寻求直接实际利益的满足,具有审美超越性; 文学的功利性:文学间接地或内在地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认识并反映现实;文学的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无功利性总实现着间接的功利性;2、形象与理性文学是形象的,是指它总以审美形象的特有方式存在着,只能通过直觉的方式去把握;文学是理性的,是指在文学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中都存在在理性思考;文学的形象性是直接的、外在的,理性是间接的、内在的;3、情感与认识文学是情感的,它总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审美情感;文学是认识的,它总包含着作家或读者的理性认识;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深处总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五、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1、文学与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2、文学与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地表现为话语蕴藉;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依靠话语而存在,是显示在话语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话语具有蕴藉性;有蕴藉性是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3、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话语蕴藉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型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一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考核要求:识记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等概念;解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容及话语特征;六、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七、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客观过程的分析,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人类为了满足自身这两种生活的需要,必须要从事物质的和精神的生产,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1、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和关系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2、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八、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1、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文学创造的课题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二文学创造的主体1、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九、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造中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动形式;这也是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的特殊性;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关系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单项运动,而是主客体之间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型、能动性、创造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是指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考核要求:识记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概念;理解和掌握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双向运动;十、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再谋职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1、回忆与沉思回忆: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沉思: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2、想象与联想想像imagination: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联想association: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3、灵感与直觉灵感inspiration: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直觉intuition: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作用;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4、理智与感情理智: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5、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二构思方式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和陌生化;1、综合2、突出和简化3、变形与陌生化十一、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艺术概括是要求作家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艺术概括的特点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个别性、偶然性去表现普遍性、必然性;艺术概括的规律是:在观照、描述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在主体与客体的能动介入把握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十二、形式创造形式创造是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性以艺术形式,它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技巧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形式创造的规律是: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重视形式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一文学与艺术形式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三形式美问题考核要求:理解并记忆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把握、形式创造的含义、特征或规律;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含义;十三、学作品的类型根据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和文学反映现实方式的不同,可将文学作品划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一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逼真性;二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虚幻性;三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朦胧性;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在古代的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文学类型初步形成; 在近代的文学活动中,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象征主义分别成为其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理想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在现代的文学活动中,文学类型出现了多向演变的态势;十四、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根据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可将文学作品分为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一诗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与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二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于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于以人物台词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四散文与报告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情感与境遇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考核要求:理解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和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十五、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典型进行把握和观照;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这是指性格描写的“特出的东西”’;它包括两曾含义:其一,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它们源自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籍性;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就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人物是在典型中形成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典型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对典型环境发生反作用;二者互相依存;十六、意境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二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中国古典问论提供了意境的两种分类;第一种是清朝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即明丽鲜艳的美;热烈崇高的美;悲凉凄清的美;和平静穆的美四种意境;第二种则是王国维提出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类;十七、文学意向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意象是“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美的感性形象显现”;它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哲理性荒诞性;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审美意象的形象是荒诞性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三审美意象的分类作品本文审美意象可以从表意的方式着眼将其分为两类: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三大层次的概念,意境、意象的类型;考核要求:解释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意境、意象的含义;领会作品本文各层次的特征,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意境、意象的特征;十八、叙事性作品第一节叙事界定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效果;二是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四叙事的构成“叙事”一般包括三方面的涵义:叙事内容;这是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叙事内容包括故事、结构、行动;叙事话语;这是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句本身;它包括叙事的本文时间、故事时间、和叙事视角;叙事动作;这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事话语的“叙述”本身,包括叙述者和接受者两个基本因素;第二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任务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根据实践在股市中德关系和作用可以将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事件;另一类是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还有的事件同时兼具几种作用;2、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要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3、人物:人物在叙述故事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行为元”和“角色”者二重特性并不总是吻合的;4、场景:是人物行为与环境的组合,故事通过场景而显现为具体生动的形象;二结构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方面;表层结构是由叙述顺序构成的,即在叙述的前后顺序中形成的句子和句子、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深层结构是超出具体叙述内容的内在意义关系,即具体的叙述话语与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的深层意义关系;三行动行动主要分析的是故事中行动的一般逻辑形式,即由“可能性—变为现实—产生结果”这样的三段式组成的行动序列以及若干序列复合的形成;第三节叙述话语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事件状态,而“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二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的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决定的;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较晚进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叙述的多了起来;第二人称叙述是较为罕见的特殊现象;第四节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动,显然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一叙述者与作者二叙述者与声音三叙述者与接受者考核要求:识记叙事学、事件、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行动源于角色、行动逻辑、视角、感念的含义;理解叙事的特征;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分析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第一节抒情界定抒情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抒情性话语的修辞方式以及不同的抒情角色等问题;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抒情性作品主要是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中国戏曲文学作品也具有抒情性;四抒情与现实五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六抒情与宣泄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内容和抒情话语是抒情性作品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抒情内容是指本文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抒情话语则不同于普通话语,突出了话语的表现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抒情性作品还有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三个结构要素;1、声与情2、景与情第三节抒情方式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抒情方式包括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和抒情角色两个方面的内容;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抒情作者在抒情写意时的用语方法;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等;二抒情角色抒情角色则是指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常用的有两种类型:第一人称抒情方式;代言的抒情方式;考核要求:解释叙事视角、叙述者、抒情角色的概念;领会叙事、抒情的构成问题;二十、文学风格第一节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向契合时呈现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在现实生活中,风格一般只认得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第三节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中外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风格进行分类;黑格尔按照审美理想区分出严峻、理想和愉快的风格;威克纳格则从文体的角度区分出智力、想象和情感的风格;我国古代的风格理论十分丰富;有简、繁两法;。
辽宁大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概论辅导班笔记
大学《文学理论教程》笔记第一章(略)第二章第一节(重点)一、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都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人的生活活动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完全不同的。
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无意识的对自然的被动的适应过程。
认得生活活动是以“自由自觉”为基本特性。
“自由”指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
“自觉”是说的人的活动室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人都生活活动的上述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人的生活活动是人都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接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都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课题的认识与反应。
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被运用于对文学活动性质的解说,产生了列宁的镜子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不但强调文艺反应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应不是刻板的,文艺也反作用于生活。
毛泽东源泉说,文学作品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比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认识,这是有根据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基石。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复习要点名词解释:(2010)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文学活动:由文学的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活动的总称。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做理性分析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以历时的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述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是指作品形式。
陌生化:改变语言的习惯用法,使之变得时曾相识而同时又感陌生,因而增大感知语言的难度,延长感知的时间,也就是语言具有阻拒性,也就产生了特殊的意味。
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一指艺术内部的不平衡,不同的艺术类型,艺术的不同形式之间的不平衡。
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成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
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艺术形态。
文学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体。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1.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 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阐述并强调的问题。
即艺术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伴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艺术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生产成反方向的发展。
两种体现: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比如18世纪德国和19世纪俄国。
说明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3. 含蓄和含混:文学的话语蕴籍性表现在这两种修辞形态。
含蓄是表达上的小中见大,含混是阐述上的一中生多。
4. 艺术生产: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
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5.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6.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艺术体验7. 艺术发现: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8.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
易感点/刺激/行动力量9.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简答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精神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这几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答复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文学做为活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四种理论视角〕:作者〔主体〕、世界〔基础〕、作品〔中介〕、读者〔最终完成〕关系:对话性结构,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交往结构,不是彼此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文学概论简答题
文学概论简答题备注:照复习笔记上的简答题少几道,大家自己对照一下吧1.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的系统研究、论说。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规律、特点、属性等,包括三大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和任务看:对象是文学,文学是以作品为核心的整个活动,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任务:1)性质论2)关乎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3)关乎创作的规律和探讨4)文学理论是对作品的研究5)关于文学接受规律的探讨③从品格看: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1)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现象的归纳总结概括2)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文学理论具有较鲜明的价值取向:褒贬、扬抑、肯否.价值取向秉持的原则:1)民主性:对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利益2)科学性:严谨地论说、摆事实、讲道理、有逻辑性、学理性、体系性3)现代性:把古代的进行现代的转型,将西方的进行融化。
2。
文学理论的形态为什么是多样的,试举一例说明其研究文学的角度、思路依据:①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②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是多样的.举例:P8—103.阐述文学作为活动的属性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反映得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是文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读者具有再创造性质。
(各要素都有关于自己内容的常识,可以添加到答案中P30—35)4.试述文学的发展规律有两种情况:①从宏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正比;②从微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反比,表现在:1)经济落后,某一文学类型繁荣,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或答: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
)2)18世纪法国不如德国,但文学与哲学上更有成就(或答: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文学四要素
文学四要素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提出的,他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其中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
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典型:1、定义: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出的具有显出特征的富有审美能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一般具有以下三点: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三方面:具有独特饱满鲜明的个性;具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统一性。
3、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典型的概念基本上由西方文论创立,其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代表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鲁迅《孔乙己》《阿Q正传》马克思主义典型论〔高度的个性化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和揭示社会发展潮流〕〔时代背景下共同群体的特征〕〔历史过程中本质的真实〕马克思主义典型论要求:1、充分表现人物的真实个性〔细节的真实〕2、要求个人的典型与他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整个社会的现实和精神状态作家不仅要写出主人公“怎么样”,而且要写出“为什么”,不仅要告诉读者主人公的思想和行动,而且也要写出是什么社会环境驱使主人公如此思想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典型论不是永恒人性的代表,而是现实世界的矛盾的突出反映,属于特定的历史状态。
例如:《红与黑》1830年历史纪实,仅仅属于资产阶级。
浅谈文学活动的交往结构 -完整获奖版
浅谈文学活动的交往结构摘要:文学活动要促成,必须要有世界,作者,作品以及读者这四大要素构成,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形成了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系。
关键词:文学,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它就不可能独立静止地存在,而要以一定的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
文学活动主要有四个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
四个要素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四个要素中,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者处于文学活动的中心;作品是直接将作者与读者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而读者又在自己世界观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理解作品的一个再创造过程反作用于作者,从而使四要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说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是因为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必须是生活在世界中。
作者要完成一部作品,首先要对自己所存在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再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创造,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像莫怀戚在1985年创作的《散步》这一篇散文,当时的时代和大背景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家从劫难中得以解脱出来,稳步向前,文学家们的心情慢慢趋于平静,世界处于祥和状态。
一家三代人和睦轻松地出走散步的浓浓亲情让人感动,青年人的责任感也顿时重大起来。
这样,作品也只是在反映客观的世界和主观的世界。
而读者对作者创作出的作品进行阅读,理解的再创作过程,也必须是建立在读者自己先对所处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世界观去进行的。
例如,钱钟书写《围城》,是带着他对当时社会(也就是他所处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创作,作品也是反映出社会世界存在的一种状况:“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而我们今天去阅读《围城》,当然也不会满脑子空白就去读,而是以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基础去读。
作者是文学活动的中心,是因为客观世界存在了,如果没有作者,也就不会有作品和读者,文学活动当然不可能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面对新时代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对文学活动的影响日益彰显。
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三部分:读者、作者和社会环境。
其中,读者为这一活动的活力之源,有了读者的支持,文学活动如何有质的改变、丰富作品内容和加强文学活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读者。
另一方面,作者则是文学活动的灵魂,有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创作出符合当下读者需求的文学作品,使文学活动更有活力和质量。
另外,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文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和文化價值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把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读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不同的文学信息、流传更多的文学素材和思想。
然而,这一新型的社交网络也有自己的负面作用。
由于网络上聚集着大量不同背景的读者,有些信任、有些紧张,会影响读者的正当思想。
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发表自己的作品,从而可以很快的被众多的读者知道,简化传统的出版和传播过程,大力提高了文学作品传播的效率。
此外,互联网也可以帮助作者与社会进行更频繁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有助于他们更新思想及创作技巧,从而使作品更能够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新变化。
总之,互联网为文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三个主要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推动文学活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文学活动既需要读者的参与与支持,也需要作者的创作能力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只有当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文学活动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