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是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和发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至今的历程来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三大主要问题,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三次里程碑式的历史性飞跃。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梳理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比较分析三次飞跃的历史背景、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阐述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启示和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摒弃了其学说中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找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找到了实现这一历史必然的阶级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16世纪初期,其创始人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

他于巧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这一思潮的诞生。

后来,经过了阂采尔、康帕内拉、温斯特莱、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优秀思想家的不断丰富和补充,使这一思潮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形态,但它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

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经历了300多年,期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空想家们的思想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越来越深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实际。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及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不论在批判现存制度或者在设计未来社会的过程中,都表现出思想上的独创性和建设性的特征。

他们对现存制度的弊病充满了机智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批判力。

科学社会主义的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的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

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第二次飞跃:1917年,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注意: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期间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但二者都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2)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根源: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3.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意义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提纲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提纲

1.简述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次飞越是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俄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抗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随后的建设中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这种模式在当时苏联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渐渐显露,如不能进行很好的改革,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无法体现。

第三次飞越,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一种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只的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

主要肯定苏联模式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同时纠正其对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和背离性歪曲,结合当今时代的变化和各国国情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2.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是起点与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没有终结则起点和中介就会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另外,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更直接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3.为什么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要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属于高校研究生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社会的精英,是祖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研究生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重要途径。

研究生的成才,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研究生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一90年代实现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期间发生过欧洲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实现飞跃的标志是:
第一,唯物史观(必要条件)第二,剩余价值(充分条件)
这二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基石。

1871年的《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取得指导性的地位。

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现实和实践
⏹20世纪初,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席卷俄国。

⏹从1905年至1917年,俄国爆发了三次革命。

1905年民主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
为社会主义打开了通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
程。

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列宁将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变成现实
马恩关于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
马恩的基本观点:马恩在研究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马恩的依据:(1)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2)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

第三次飞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体制的改革
★改革从南斯拉夫实行自治社会主义就开始了;到了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苏东的改革走上了多党制、议会制和私有化的道路上。

★中国和越南的改革都有重大突破。

当今资本国家工人及其政党的探索也属于第三次飞跃。

社会主义的4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的4次历史性飞跃

二,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人类进入 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 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 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 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成功原因

第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由于在思想上搞个人崇拜、在政治上大搞阶级斗争、 在经济上实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 严重偏离科学社会 主义轨道。

第二, 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
组员: 胡永 阳, 马强, 郭家 祥, 马国 庆, 刘智 超
社 会 主 义 经 历 的 四 次 历 史 性 飞 跃
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飞跃:理论到实践 第三次飞跃:革命到建设、 一国到多国 第四次飞跃:旧体制到新 体制





一、从空想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四、从旧体制到新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体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 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第一次飞跃: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课参考资料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P15-18答: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答:(1)经济条件: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危机则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的经济危机。

危机使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运动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理论基础:1)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来源,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的劳动量,这是伟大的发现。

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性飞跃

1. 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性飞跃?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看,社会主义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2.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理论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这时人民群众对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特别是财产平等的要求。

从17世纪英国革命时代温斯坦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里的《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19世纪初,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摆脱了平均主义、禁欲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暂时性,看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是改造社会制度的依据,就未来社会必须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

这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3.《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社会主义理论四次飞跃

社会主义理论四次飞跃

社会主义理论四次飞跃一、空想到科学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C.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二、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后来有被斯大林发展成为新阶段,苏联模式。

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加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威望高涨,二战后在东欧,亚洲出现了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第一次飞跃,空想社会主义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字数262)答: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思想本身却是深刻的(3)空想社会主义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2.空想主义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有空想的因素和成分,为什么?(字数100)(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第二次飞跃3.跨越卡夫丁峡谷(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提出和检验(答案字数242)答:(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3)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一,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限定——西欧资本主义第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三,东方社会存在两种进化的可能第四,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1)俄国革命的发生,集中一切力量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2)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3)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另一种简洁的答案:(185)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想是“共同发生论”,即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晚年,马克思对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做了修订和界定:他认为社会发展是多样的,不应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在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的胜利结合 2)生产力充分发展,即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3)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4.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认识问题(字数130)答:(1)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艰巨性的认识(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3)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强调党内民主,集体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一、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空想——科学,科学——实践,一国——多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苏联、中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本国实际出发,用实际行动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总结1、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1)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内容: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3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哪两大挑战?答:在当代世界,科学社会主义面临两个严峻的挑战,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其二是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4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答:(1)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2)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工人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身权力不断和资产阶级斗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力图规避风险。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四次飞跃_兼论中_省略_理论和实践是社会主义史上的新飞跃_李晓燕 (1)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四次飞跃_兼论中_省略_理论和实践是社会主义史上的新飞跃_李晓燕 (1)

—44—评价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飞跃问题。

所谓社会主义发展的飞跃,我们认为它应包含三个条件:一是其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并回答了时代的基本问题;二是在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论;三是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质的变化和发展。

依此来看,社会主义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一、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此后300年间,社会主义学说一直处于空想阶段。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第一,这次飞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19世纪4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较成熟阶段,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出现了两极分化、道德的堕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并引发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维护型理论为资本主义歌功颂德。

代表早期无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创立了批判型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无情揭露和痛斥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有许多天才的预见,但存在着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根本缺陷。

科学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预见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就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这一时代需要,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基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早年就为自己提出了创立革命理论的任务,所以,在参加工人运动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一理论始终贯串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这一理论分析并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

再次,科学社会主义围绕着资本主义怎样发展到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全面系统地论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理论等。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1.教学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理论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3.学时数:3学时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内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19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作为人类解放的一种思想、一种运动和一种社会制度设计,社会主义以资本主义对立物的身份出现,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最初形态。

从16世纪产生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发轫于资本主义简单协作最初发展阶段的16-17世纪。

莫尔、闵采尔和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大发展时期,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将闪烁着微光的共产主义思想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进入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到19世纪前半叶,英、法两国已基本完成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社会变革过程,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纷纷继之而起。

在这一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趋激烈。

与此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也发展到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最重要的阶段。

以三大空想家的理论为最高成就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天才的预测和积极的结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 文档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摘要: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角度来看,中共九十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21年至1949年,马列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中国;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49年至1956年底,马列主义与中国建国初期的实际相结合,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57年以后,特别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历史 ; 伟大飞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九十年前的1921年7月,中国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党成立后,开始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三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马列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建新中国1、历史提出的新课题——如何对待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司令部,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从而确立了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地位。

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也不同于列宁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俄国。

要在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是不行的,但靠背诵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

也是不行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这是“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

“这些任务的解决方法,你们无论在哪一个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找不到,……你们应当提出这个任务,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这个任务。

”①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遇到了如何对待马列主义的新课题。

在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中国革命要不要马列主义指导;其二是如何用马列主义来指导,即是照搬马列主义条文还是学习其精神实质并结合中国实际。

改革开放40年实现的3次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40年实现的3次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40年实现的3次伟大飞跃
1978年,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次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40年来,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了许多伟大的飞跃。

以下是三次伟大的飞跃:
一、经济飞跃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包括农村包产到户、国有企业改革、
引进外资等。

这些改革逐渐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
向开放转变。

198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为3062亿元人民币,而2018年则达到了90.03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增长了29倍。

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各国与地
区的重要经济伙伴。

二、科技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中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2018年,中国的太空探索取得了新突破,探月、发射卫星等成就受到国际认可。

此外,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也是举世瞩目的。

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

三、人民生活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教育、卫生、住房、社
会保障等方面,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40年来,中国实现了三次伟大的飞跃:经济飞跃、科技飞跃和人民生活飞跃。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跨越。

未来,中国将继续
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2
3
• • • •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 义。 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原则,是与马列主义和毛 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 系。表现在四方面的一样: ⑴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 ⑵基本原理(发展生产力). ⑶思想方法(实事求是). ⑷前进方向(实现共产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和阶段
从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身发展脉络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 时期: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的十 二大,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观点从酝酿到提出。表现在: 一是1977年5月,邓小平明确提出反对“两个凡是”的口号; 二是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准备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三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思想开始形成; 四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史党建教研部 张景宽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848年)。 第二次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科学理想变成了现实。并诞生了列宁主义 (1917年)。 第三次飞跃是由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成为中国的市场经济的社 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 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 平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 发展和创新,并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 的阶段,是发展了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高中政治三大飞跃教案模板

高中政治三大飞跃教案模板

课程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三大飞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三大飞跃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大飞跃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三大飞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案例分析。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思考三大飞跃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2. 提问:同学们,回顾我们国家的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三大飞跃的历史背景。

- 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第三次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教师讲解三大飞跃的过程。

- 第一次飞跃: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第二次飞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第三次飞跃: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教师讲解三大飞跃的意义。

- 第一次飞跃: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 第二次飞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了制度保障。

- 第三次飞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择与三大飞跃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事件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三大飞跃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飞跃简介:
第一次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第二次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三次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