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流程

合集下载

甘油法制作谷氨酸棒杆菌感受态

甘油法制作谷氨酸棒杆菌感受态

1,培养基LBG培养基(g/l):酵母膏5,蛋白胨10,氯化钠10,ph7.0,用于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制备感受态的种子液。

EPO培养基(g/l):酵母膏5,蛋白胨10,氯化钠10,甘氨酸30,Tween80 1。

用于谷氨酸棒状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LBHIS培养基(g/l):酵母膏2.5,蛋白胨5,氯化钠5,脑心浸液18.5,山梨醇91,用于谷氨酸棒状杆菌转化子的培养。

谷氨酸棒杆菌的培养条件:30℃,200rpm,需要卡那霉素时,加入的终浓度为30ug/ml,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

2 ,谷氨酸棒状杆菌感受态的制备:(1)将一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种子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00rpm,30℃过夜培养。

(2)以10%的比例转接于100ml培养基中,使初始细胞OD达到0.3,200rpm 30℃培养3-5h至OD达到0.6-0.9。

(3)将所有菌液放入50ml离心管中冰浴15min,4000rpm,4℃离心10min。

(4)取预冷的10%甘油约30ml,充分悬浮菌体,4000rpm,4℃离心10min。

(5)再次取预冷的10%甘油重复洗涤两次。

(6)用400ul预冷的10%甘油重悬细胞,1.5ml离心管分装,每管80ul,-70℃保存或者点击转化。

3 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电转化法:(1)将新鲜制备(或者冰箱取出)感受态细胞和连接产物置于冰上,轻弹管壁使其混匀。

(2)吸取5ul冰上预冷的质粒加入感受态细胞中,轻弹管壁使其混匀,然后冰浴5-10min。

(3)加入预冷的0.1cm电击杯中,1.8kv,5ms电击。

加入恢复用培养基LBHISml,混匀46℃水浴6min。

(4)30℃,100rpm培养1h。

(5)涂布含有抗生素的平板,30℃过夜培养观察。

甘油法制作谷氨酸棒杆菌感受态

甘油法制作谷氨酸棒杆菌感受态

甘油法制作谷氨酸棒杆菌感受态1,培养基LBG培养基(g/l):酵母膏5,蛋白胨10,氯化钠10,ph7.0,用于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制备感受态的种子液。

EPO培养基(g/l):酵母膏5,蛋白胨10,氯化钠10,甘氨酸30,Tween80 1。

用于谷氨酸棒状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LBHIS培养基(g/l):酵母膏2.5,蛋白胨5,氯化钠5,脑心浸液18.5,山梨醇91,用于谷氨酸棒状杆菌转化子的培养。

谷氨酸棒杆菌的培养条件:30℃,200rpm,需要卡那霉素时,加入的终浓度为30ug/ml,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

2 ,谷氨酸棒状杆菌感受态的制备:(1)将一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种子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00rpm,30℃过夜培养。

(2)以10%的比例转接于100ml培养基中,使初始细胞OD达到0.3,200rpm 30℃培养3-5h至OD达到0.6-0.9。

(3)将所有菌液放入50ml离心管中冰浴15min,4000rpm,4℃离心10min。

(4)取预冷的10%甘油约30ml,充分悬浮菌体,4000rpm,4℃离心10min。

(5)再次取预冷的10%甘油重复洗涤两次。

(6)用400ul预冷的10%甘油重悬细胞,1.5ml离心管分装,每管80ul,-70℃保存或者点击转化。

3 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电转化法:(1)将新鲜制备(或者冰箱取出)感受态细胞和连接产物置于冰上,轻弹管壁使其混匀。

(2)吸取5ul冰上预冷的质粒加入感受态细胞中,轻弹管壁使其混匀,然后冰浴5-10min。

(3)加入预冷的0.1cm电击杯中,1.8kv,5ms电击。

加入恢复用培养基LBHISml,混匀46℃水浴6min。

(4)30℃,100rpm培养1h。

(5)涂布含有抗生素的平板,30℃过夜培养观察。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三角瓶液体培养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三角瓶液体培养

2、培养条件 ①温度 种子培养应选择最适温度。 ②通气量 足够的通气量可以提高种子质量。
3、接种量 接种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生长繁
殖的速度。接种量过大会引起溶氧不足,影响产物合 成;接种量过小会延长培养时间,降低发酵罐的生产 率。
通 常 接 种 量 : 细 菌 1-5% , 酵 母 菌 5-10% , 霉 菌 715%,有时20-25%。
请阅读引导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由斜面接种至液体培养基,采用什么接种工具? 2、无菌操作接种应该在什么环境下进行? 3、谷氨酸棒杆菌摇瓶种子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 由斜面接种至液体培养基,采用的接种工具:接种环。 ❖ 接种环境:必须在一个无杂菌污染的环境中进行严格的
无菌操作。
摇瓶培养条件和时间: 培养时间12h; 设置摇床转速100rpm; 培养温度33-34℃。
谷氨酸发酵条件控制-谷氨酸棒杆菌三角瓶液体培养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级种子扩大培养
摇瓶培养(三角瓶培养)的目的:
产生大量繁殖活力强的菌体,培养基组分应以少含 糖分,多含有机氮为主,培养条件有利于长菌。
1、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要满足以下要求: (1)营养成分适合种子培养的需要; (2)选择有利于孢子发芽和菌体生长的培养基; (3)营养上要易于被菌体直接吸收和利用; (4)营养成分要适当丰富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 含量要高; (5)营养成分要尽可能与发酵培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料准备。

谷氨酸的生产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常用的菌株有谷氨酸棒状杆菌、曲霉等。

菌种的培养需要合适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淀粉类和脂肪类,常用的氮源有尿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等。

其次是发酵过程。

将培养基加热灭菌后,转入发酵罐中,控制好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条件,接种适量的菌种,并进行
培养。

在发酵过程中,菌株利用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和代谢,并分泌出谷氨酸。

通常发酵时间为30-48小时。

然后是分离提取。

发酵结束后,需要将发酵液中的谷氨酸进行分离提取。

一般采用酸碱法进行提取,即先用酸调整发酵液的pH值使其酸化,然后用碱调整pH值使其碱化,谷氨酸因为
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变小,从而通过溶液的酸碱调节将谷氨酸分离出来。

最后是纯化和结晶。

将提取的谷氨酸溶液进行纯化和结晶工艺,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晶体形态。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酸沉淀、蒸发结晶和逆流结晶等。

纯化后的谷氨酸产品可以用于进一步加工和应用。

以上就是一种常见的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当然,不同厂家和
规模的生产工艺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谷氨酸生产方法。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发酵工艺是生产谷氨酸的主要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1. 选择菌株:选择适合发酵生产的菌株是谷氨酸发酵工艺的第一步。

通常采用属于放线菌属或棒状杆菌属的菌株进行发酵。

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谷氨酸产量和较好的耐受性。

2.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发酵培养基是支撑谷氨酸发酵的重要基础。

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组成成分。

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氮源包括氨基酸、尿素等。

3.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都会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通常采用恒温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28-32摄氏度。

同时控制好培养基的pH值,通常在6.5-7.5之间。

氧气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4. 发酵过程监测: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生长、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进行持续监测。

通过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和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浓度变化来掌握发酵情况,及时调整发酵条件以提高产量。

5.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产物进行
提取和精制。

通常采用离心、过滤等方法将微生物分离,然后通过酸碱调节、浓缩、结晶等工艺步骤来得到纯净的谷氨酸产物。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谷氨酸发酵生产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产量,并且能够得到高纯度的产物,满足市场需求。

氨基酸类药物的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发酵生产

氨基酸类药物的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发酵生产

生物素的来源:氨基酸生产上可以作为生物素来源的原料 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及酵母水解液等,通常选取 几种混合使用。例如,许多工厂选择纯生物素、玉米浆、 糖蜜这三种物质来配制培养基。各种原料来源及加工工艺 不同,所含生物素的量不同。玉米浆含生物素500μg/kg, 麸皮含生物素300μg/kg,甘蔗糖蜜含生物素1500μg/kg。
操作简单 周期长,占地面积大。
直接常温等电点法工艺流程
发酵液
起晶中和点(pH4-4.5) 育晶(2h)
盐酸
菌体及细小的 谷氨酸晶体
等电点搅拌pH3-3.22 静置沉降4-6h 离心分离
成品
母液
干燥
湿谷氨酸晶体
2、离子交换法
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来提取吸附在树脂上的谷氨 酸阳离子,并可用热碱液洗脱下来,收集谷氨酸 洗脱流分,经冷却、加盐酸调pH 3.0~3.2进行结 晶,之后再用离心机分离即可得谷呈棒形或短杆形; 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 需氧性的微生物; 生物素缺陷型; 脲酶强阳性; 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明胶等;
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改变; 二氧化碳固定反应酶系强;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
有机氮丰富有利于长菌,因此谷氨酸发酵前期要 求一定量的有机氮,通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适 量的有机氮,在发酵过程中流加尿素、液氨或氨 水来补充无机氮。
(3)无机盐
磷酸盐 :工业生产上可用K2HPO4·3H2O、KH2PO4、 Na2HPO4·12H2O、NaH2PO4·2H2O等磷酸盐,也可用磷酸。 过高:代谢转向合成缬氨酸。 过低:菌体生长缓慢。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调节控制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调节控制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调节控制1 菌种的选育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

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等。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以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发酵中原料要消耗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供菌体增殖,生成足够量的菌体,使其干重占到发酵液的1.0%1.5%,这是产酸前提与基础。

第二、生成谷氨酸。

第三、由于菌体代谢多支路及发酵条件控制不当而产生的一些其他副产物如乳酸、酮酸、其他氨基酸等等及一些原料被分解而随空气逸出。

【1】2 糖液质量是发酵的基础糖液质量是发酵成功的基础" 这是氨基酸发酵业界同仁的共识。

氨基酸发酵所需的糖液不同于麦芽糖、结晶糖。

有它自身特点,其糖液DX、DE、透光率高而且经糖谱分析,糖(及以上的)值要低,防止发生复合反应。

为达到上述要求,作出符合发酵所需要的优质糖液,可按以下条件实施生产调控:2.1一次喷射双酶法%2.2选用高效优质酶和喷射器-水热器);2.3 液化:调浆ph5.8~6.0 液化维持温度100~95%;液化维持时间100~120min2.4糖化:ph4.1~4.3 糖化温度60% 糖化时间32~36h2.5过滤:高液位压差法3 接种量和种子培养扩大级数为提高发酵罐中菌的增殖速度,菌体数尽快达到高峰,使产物的合成时间提前,力争采用较大种量。

大种量可使发酵时间缩短,但种量过大,也使菌体生长过快,料液粘度增加,导致DO不足,影响产物合成。

同时要消耗过量的糖和营养,致使糖酸转化率下降。

一般常用接种量,谷氨酸发酵为5%~10%赖氨酸为10~15%更高者达20%代谢产物的合成是靠菌来完成,菌体量越多自然产量越大,但菌体的活力必须保持在最佳状态。

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原理

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原理

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原理
谷氨酸棒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是一种常见的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酒类、啤酒、面包等食品的发酵过程中。

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制品味醇香、口感丰富、均衡度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原理主要包括产酸、产乳酸、产二氧化碳和发酵剖分四个方面。

一、产酸
谷氨酸棒杆菌是一种嗜酸性乳酸菌,能够在低pH值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它通过代谢糖类和蛋白质来产生有机酸,主要酸种为乳酸。

乳酸可以降低食品的pH值,增强口感和保鲜效果。

谷氨酸棒杆菌通过乳酸发酵过程,将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乳酸。

这个过程分为两步:
(1)糖类分解:谷氨酸棒杆菌分泌酶类,将多糖和双糖分解为简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等)。

(2)乳酸代谢:简单糖被代谢成乳酸,同时产生能量。

乳酸的产生使pH值下降,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三、产二氧化碳
谷氨酸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使食品膨胀并形成气孔。

这个过程称为二氧化碳发酵。

二氧化碳的产生也使食品柔软松散,口感更佳。

四、发酵剖分
发酵剖分指发酵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涉及到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消耗。

谷氨酸棒杆菌引起的发酵剖分过程如下:
(1)生长期:菌量增长,主要代谢糖分。

(2)发酵期:菌量稳定,糖分代谢增加,有机酸和二氧化碳产生。

谷氨酸发酵及提取

谷氨酸发酵及提取
谷氨酸发酵及提 取工艺
谷氨酸菌种的制备 谷氨酸的发酵及控制 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及精制

一 谷氨酸菌种的制备
实验目的: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 实验原理:谷氨酸棒杆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 在合适的培养基上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 可得到大量健壮的种子。处于旺盛生长的对 数期的菌体适合作为种子。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三角瓶,抽滤瓶, 高压灭菌锅,摇床,培养箱,显微镜等
三 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及精制
实验目的:由谷氨酸制备谷氨酸钠 实验原理:谷氨酸的分离提纯通常应用它的 两性电解质的性质。通过谷氨酸的溶解度、 分子大小、吸附剂的作用以及谷氨酸的成盐 作用等,可以把发酵液中的谷氨酸提取分离 出来。 实验器材:磁力搅拌器,旋转蒸发仪,恒温 水浴锅,水环式真空泵,pH试纸,盐酸。
三 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及精制
(二) 谷氨酸钠的精制 1.流程: 谷氨酸——加水,活性炭,碳酸钠——中和——脱色——过 滤——二次脱色——滤液——三次脱色——过滤——浓缩结 晶——干燥 2.操作 ⑴工艺条件:湿谷氨酸:水=1:2;湿谷氨酸:碳酸钠 =1:0.3~0.34;湿谷氨酸:活性炭=1:0.01;T=60摄氏度, pH=6.4(用试纸测) ⑵在不锈钢桶内加入清水及活性炭升温至65摄氏度,开始搅拌 (60r/min)。投入谷氨酸,缓慢逐步加入碳酸钠中和到 pH6.4(试纸),加热至65摄氏度,继续搅拌约30min。

谷氨酸的发酵及控制
⑶发酵过程中参数的记录和分析: pH:2小时1次( pH 计) 还原糖:3小时1次(菲林试剂滴定法) 谷氨酸: 3小时1次(标准曲线法) 菌体生长量: 2小时1次(分光光度计OD620) 温度: 2小时1次(温度计) 风量: 2小时1次(气体流量计) 5.放罐 残糖5g/L以下,耗糖速率缓慢时放罐。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

但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味精是如何制成的,其中的发酵过程是怎样的。

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菌种培养和主发酵。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出一种能够产生谷氨酸的微生物,这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一般来说,人们会选择一种叫做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菌种。

菌种培养是味精发酵过程的第一步。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培养基。

培养基是一种营养液,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制作味精时,培养基一般是由玉米或大豆等植物材料制成的。

将培养基装入发酵罐中,然后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接下来,将谷氨酸棒状杆菌接种入发酵罐中。

接种后,发酵罐内的菌种需要进行一定的搅拌,以保证菌种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中。

同时,为了提供氧气给菌种,还需要在发酵罐中加入一些空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菌种便能够繁殖起来。

这时,我们需要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菌种,用来进行主发酵。

主发酵是味精发酵过程的第二步。

将菌种和适量的培养基一同装入主发酵罐中,然后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同时,为了保持发酵罐中的温度恒定,一般会将发酵罐放在恒温的环境中。

在主发酵过程中,谷氨酸棒状杆菌会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出乳酸和谷氨酸。

乳酸是呈酸味的物质,而谷氨酸则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通过不断地调节发酵罐中的温度和风速,可以控制发酵的速度和质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味精。

主发酵一般需要持续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这期间需要不断地监测发酵罐中的各项指标,确保味精的质量。

一旦发酵结束,我们需要对发酵液进行过滤、浓缩和结晶等处理,最终得到味精的成品。

味精的发酵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操作并不简单。

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参数,如温度、风速、发酵时间等,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味精。

同时,发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以避免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对于提升食物的鲜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味精的发酵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味精的制作过程,也能够更好地使用和享受味精的美味。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请阅读引导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谷氨酸棒杆菌种子培养基(一级扩大培养)的配方? 2、配制200ml液体种子培养液,计算各营养成分的添加量? 3、根据现有条件,怎样调节培养基pH? 4、5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是多少? 5、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什么?
谷氨酸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方:
葡萄糖 2.5%,尿素 0.5%,硫酸镁 0.04%,磷酸氢二 钾 0.1%,玉米浆 2.5%,pH7.0。
种子的扩大培养
2、一级种子培养(摇瓶培养) 一级种子培养的目的在于产生大量繁殖活力强的菌体 ,培养基组成应以少含糖分,多含有机氮为主,培养 条件从而有利于长菌。
种子的扩大培养
3、二级种子培养 为了获得发酵所需要的足够数量的菌体,在一级种子 培养的基础上进而扩大到种子罐的二级种子培养。种 子罐容积大小取决于发酵罐大小和种量比例。
谷氨酸发酵条件控制谷氨酸棒杆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级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 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 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 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种子的扩大培养
装液量:在一定大小体积的三角瓶中装入一定量的培养 基(一般为瓶体积的10%-20%)。 那么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100ml。
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121℃,15min。
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
工业生产规模的增大→需要种子就增多→种子的扩 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不但要得到纯而壮的培养物, 还要获得活力旺盛、性能稳定、接种数量足够的、纯 的培养物。
种子的扩大培养

谷氨酸的菌株选育及发酵生产

谷氨酸的菌株选育及发酵生产

谷氨酸的菌种选育及发酵生产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是一种酸性氨基酸。

它是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物质。

L-谷氨酸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D-谷氨酸则参与多种细菌细胞壁和某些细菌杆菌肽的组成。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这样的: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其进一步转换为丙酮酸,丙酮酸经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丙酮酸也固定二氧化碳产生草酰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菌种的选育: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

因此,磷脂的合成量也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

由于谷氨酸的分泌受细胞膜控制,而影响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主要是细胞膜的磷脂含量。

因此,提高细胞膜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含量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伤。

磷脂由不饱和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侧链组成,因此,可通过选育这几种物质的缺陷型。

1.选育耐高渗透压菌株耐高糖(20-30%)、耐高谷氨酸(15-20%)、耐高糖、高谷氨酸(20%+15%)2.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菌株以谷氨酸为唯一碳源菌体不能生长或生长微弱3.选育细胞膜渗透性好的菌株(1)生物素缺陷型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该酶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

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蛋白原理

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蛋白原理

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蛋白原理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它具有很强的表达蛋白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于重组蛋白的生产。

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蛋白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表达载体是将目标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的载体,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表达载体一般包含启动子、选择标记、多克隆位点等功能元件。

启动子能够促使目标基因的转录,选择标记能够筛选出表达目标蛋白的细菌克隆,多克隆位点则方便将目标基因插入载体中。

2. 构建重组质粒:将目标基因插入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通过酶切和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将目标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

3. 转化宿主细胞: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宿主细胞中。

转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热激、化学法或电击法等方式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内。

4. 诱导表达:经过转化后的细菌细胞会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繁殖,并通过添加适当的诱导剂来诱导目标基因的表达。

常用的诱导剂包括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等。

5. 收获表达蛋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诱导后,细菌细胞内会产生大量的目标蛋白。

通过离心、超声破碎等方法,将细菌细胞打破,释放出目标蛋白。

随后,通过柱层析、电泳等分离纯化技术,将目标蛋白纯化出来。

总结起来,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蛋白的原理主要包括构建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诱导表达和收获表达蛋白这几个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高效地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表达目标蛋白,并获得纯化的蛋白产物。

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表达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易于培养和繁殖,生长速度较快。

其次,谷氨酸棒状杆菌具有很高的表达蛋白能力,可以产生大量的目标蛋白。

此外,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表达系统还具有高度可调控性,通过调整诱导剂的浓度和时间,可以灵活地控制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然而,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表达系统对一些复杂蛋白的表达效果较差。

产L-苏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选育及工程菌的构建

产L-苏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选育及工程菌的构建
讲解人:XXX
目录Contents
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
菌种获得——从土壤分 离:产L苏氨酸野生菌
菌种诱变——ARTP诱变方式筛(le/MetT)营养缺陷型高 产菌株
01
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
01.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
20%
YOUR TLITLE
15%
YOUR TLITLE
48%
YOUR TLITLE
03
菌种诱变
ARTP诱变方式筛(le/MetT)营养缺陷型高产菌株
03.菌种诱变——ARTP诱变方式筛(le/MetT)营养缺陷型高产菌株
YOUR TLITLE
54%
76%
YOUR TLITLE
YOUR TLITLE
01.实验方
YOUR TLITLE
03.突变株的筛
05.结果分析


YOUR
TLITLE
02.培养方法及发酵相关
参数测定
04.遗传稳定性的验

03.菌种诱变——ARTP诱变方式筛(le/MetT)营养缺陷型高产菌株
实验方法
培养
发酵相关测 定
谷氨酸棒杆 菌 ARTP 诱

突变株的筛 选
突变株的初 筛复筛
遗传稳定性 的验证
03.菌种诱变——培养方法及发酵相关参数测定
斜面液化培养
28%
发酵培养
01 样品采集
按照土样采集标准方法
取样溶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法稀释,稀释后涂布于含 有苏氨酸结构类似物(苏氨酸结构类似物 α-氨基-β-羟基戍 酸)的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形态,从平板上 挑取菌落周围变为黄色的菌株,进行平板菌落划线分离纯 化,转入斜面保藏和进行初筛分析。

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

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

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

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等。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 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

因此,磷脂的合成量也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

在发酵过程中,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的调节和控制如下:①氧。

谷氨酸产生菌是好氧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菌种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量。

尤其是在发酵后期,加大通气量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

②温度。

菌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 ℃。

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产酸,因此,在发酵后期,可将温度提高到34~37 ℃。

③pH。

谷氨酸产生菌发酵的最适pH在7.0~8.0。

但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会不断变化。

如随着氮源的利用,放出氨,pH会上升;当糖被利用生成有机酸时,pH会下降。

④磷酸盐。

它是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需的,但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转向缬氨酸发酵。

发酵结束后,常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等进行提取。

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工艺流程

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工艺流程

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工艺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在进行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棒杆菌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6、检定
每批培养基制成后须经检定方可使用,检定时将 培养基放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后,证明无菌,同时 用已知菌种检查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及生化反应情 况,符合要求者方可使用。
一、培养基主要包括哪些成分? 二、培养基的分类? 二、怎样配制培养基?
培养基的定义
❖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 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 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 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用 于单种微生物培养和鉴定。
➢按培养基处方准确称取各种成分,先在三角烧 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各种成分,以防蛋 白胨等粘附于瓶底,然后再以剩余的水冲洗瓶壁。
2、加热溶解
将各种成分混匀于水中,最好以流通蒸气溶化半小 时,如在电炉上溶化应随时搅拌,如有琼脂成分时更 应注意防止外溢。溶化完毕,补足失去的水分。
3、过滤澄清
如系琼脂培养基,于加热融化后需趁热以绒布或 两层纱布中夹脱脂棉过滤;亦可用
培养基的定义
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1.液
体培养基:不加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左右的凝固剂的
固体状态的培养基或农副产品培养基。
3.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5%凝固剂
而成的半固体状培养基。
谷氨酸棒杆菌固体培养基的配方
葡萄糖 0.1% 蛋白陈 1.0% 牛肉膏 1.0% 氯化钠 0.5% 琼脂 2.0% pH 7.0~7.2
培养基的分类
按组成成分可分为: 1.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2.半合成培养基:有一部分纯化学物质和另一部分天然 物质配制而成。 3.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
按用途可分为 1.基础培养基:能满足各种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加富培养基:加入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使其快速生长,便于分离 3.选择培养基:加入某种物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使 目标微生物得到富集,便于分离 4.鉴别培养基:用来检测微生物的某些代谢特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流程
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菌株,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药品和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产流程。

一、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培养基制备
1.选择适宜的碳源和氮源: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淀粉和甘油等,常用的氮源包括硝酸盐、尿素和天然蛋白质等。

2.加入必需元素:谷氨酸棒状杆菌需要大量的镁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等元素进行生长,因此在培养基中需要加入适量的这些元素。

3.调节pH值:谷氨酸棒状杆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7.0-7.5,因此在培养基中需要调节pH值。

4.灭菌处理:为了避免其它微生物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二、谷氨酸棒状杆菌的预培养
1.选取合适的菌种:选择活力强、生长快、产量高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进行预培养。

2.制备接种液:将选取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接种到含有适宜碳源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待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制备接种液。

3.调节接种液浓度:通过测定细胞密度来调节接种液浓度,一般要求接种液的细胞密度为10^7-10^8 CFU/mL。

三、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发酵过程
1.接种:将调节好浓度的接种液加入到含有适宜碳源和氮源、必需元素和pH值调节好的发酵罐中进行接种。

2.控制温度:谷氨酸棒状杆菌适宜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罐内温度。

3.控制pH值: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会导致pH值下降,因此需要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测量pH值并进行调节。

4.控制通气量:谷氨酸棒状杆菌需要充足的氧气进行生长,因此需要在发酵过程中控制通气量。

5.添加发酵助剂:为了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适当的发酵助剂,如L-丙氨酸、亚油酸等。

四、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将发酵液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通过滤纸或膜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然后进行分离。

2.提纯: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透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提纯。

五、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1.检测:对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菌落计数、生长曲线分析、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检测。

2.质量控制: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产量、纯度和活性等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应用
1.食品添加剂: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产生谷氨酸和赖氨酸等味增成分,广泛应用于味增、豆腐乳等食品添加剂中。

2.药品: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原料,如头孢菌素C和丙硫氧嘧啶等。

3.化工: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丙二酸和乳酸等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结语:
以上就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产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并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药品和化工等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