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百家争鸣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第8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

第8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
守城,世人谓之“墨守”。他提倡( ) A.“非攻”“节俭” B.“仁政”“礼治” C.树立君主权威 D.“无为而治”
考点突破
3.(2023春•庐江县月考)老子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A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下列观点与老子这一思想相似的
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2023•太康县二模)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论语·雍也》
个人层面: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什么是 “仁”?
国家和社会层面: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
素养探究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3.政治主张
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百家争鸣
百家指什么? 鸣(鸣叫,声音,引申为 发言)什么?
①“百家”主要指哪几家? ③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素养探究三
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为了争霸和生存,各国纷纷变革,招 贤纳士,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孔子像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素养探究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2.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仁 (有爱心、有同情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

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道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2.研读史料,理解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典籍的能力;展开问题探究,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探讨的学术传统,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新知探究一、老子和《道德经》(一)老子生平【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老子(生卒年不详)》和表格,简单介绍老子。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了解老子生平。

知道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一书中。

这部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

(二)老子的道家思想【教师活动】出示《道德经》原文选段,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老子的哲学、政治思想。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材料和教师的引导,知道老子在哲学上主张“道法自然”、朴素的辩证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教师活动】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

【学生活动】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知道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一)孔子生平【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和表格,简单介绍孔子。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了解孔子生平。

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8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8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知识方面,学生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解答,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各家思想的精髓。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照预习内容,思考老师讲解的细节。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比较不同学派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见解。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深入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5.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在线视频、学术论文、历史论坛等,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材料。
6. 教师准备:教师应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掌握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深入的讲解。
7.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派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设计趣味性的标语或口号,如“仁爱之心,和谐社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 利用色彩和字体变化,突出重点知识点,增加视觉冲击力。
3. 板书布局:
- 将板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思想。
- 在每个部分的开头,使用简短的词或句子概括该学派的主要思想。
- 在每个部分中,列出具体的核心知识点,用不同颜色或字体进行区分。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百家争鸣》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章,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本章内容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古代文化、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理论概念、古文经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文字、动画等多媒体的课件,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引发学生对“百家争鸣”的好奇心。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百家争鸣-1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百家争鸣-1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导入
回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引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社会现象。
4分钟
一、老子和道家
1. 了解老子生平
2.依据《道德经》原文选段,了解老子哲学思想、政治主张。
8分钟
二、孔子和儒家
1. 了解孔子生平、地位
1.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2.百家争鸣的含义
3.学生翻开教材40-41页,找一找儒、墨、道、法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
提问从这些主张中,你看出各学派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哪些方学生回忆各学派主张,知识再认再现,进一步分析、阐释,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2.依据《论语》原文选段(问仁),了解孔子核心思想——仁
3.依据“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了解孔子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4.依据《论语》原文选段(问仁),了解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依据孔子弟子状况整理表格,了解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5. 简要介绍孔子在文化典籍整理上的贡献
10分钟
三、百家争鸣
5.百家争鸣的影响
2分
小结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升华本课主题,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期

课题
百家争鸣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的方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历史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01

历史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01

第7课百家争鸣老子《道德经》孔子名字:名丘,字仲尼时期:春秋后期国别:鲁国人经历:从小学习礼乐。

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中年在鲁国从政,后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著作:《论语》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2.孔子的思想主张任务二:研读《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哪些主张?有何积极意义?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其之。

”主张:(1)核心思想:“仁”。

(2)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3)反对苛政,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实行德政。

积极意义: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士阶层崛起;③文化大繁荣: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

教师讲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学术思想领城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学派的思想家们提出自己的主张,相互争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2.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百家争鸣的影响教师讲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民族脊梁,儒家思想对个人品行的塑造发挥重要作用。

2.8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8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5.百家争鸣的意义
-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学术繁荣
-形成多元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影响至今
重点题型整理
1.分析比较题型
-题目:比较儒家与法家在社会治理理念上的异同。
-答案:儒家主张仁政、礼治,强调道德教化和君子以身作则,追求社会和谐;法家则主张法治、权术,强调严格的法律和制度,通过奖惩来维持社会秩序。
4.及时反馈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观摩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讨论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测试题目。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百家争鸣”的思考题和论述题,巩固课堂所学。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网站,鼓励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对“百家争鸣”进行更广泛的了解。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了解各流派的基本观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形成初步的个人见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或问题通过平台提交,以便教师了解预习效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流派的思想。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

第7课《百家争鸣》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的产生。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三个子目即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史料实证)2.通过分析史料和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树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百家争鸣》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视频当中你能够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是怎样的一个时代?生机勃勃,群星荟萃,繁荣璀璨。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看来大家都感受到了,这一时期虽然动荡,但也孕育出了一批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学者以及众多异彩纷呈的思想,很多思想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

那么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学派?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百家争鸣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和社会影响?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第7课《百家争鸣》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1.老子和《道德经》【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老子的资料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林立,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的代表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中国古代历史,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难点:各家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3.案例材料:收集与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社会背景。

提问:“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思想学派?”2.呈现(10分钟)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学派,分析该学派的思想观点,并找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该案例如何体现该学派的思想观点。

第8课 百家争鸣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老子1.地位:春秋时期楚国人,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1)思想:人们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主张“”。

3.学说:他的学说集中在《》一书。

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生活时期:后期鲁国人。

2.思想主张(1)学派: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3)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教育成就(1)兴办教育:创办,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理论总结: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和方法。

(3)文献整理: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2.概况(1)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

(2)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3)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4)法家代表人物,强调以法治国。

3.影响: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七节“百家争鸣”,围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进行展开。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掌握了基础的文言文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各家思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借鉴古代先贤的智慧。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百家争鸣”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各学派的基本思想、案例分析等。
强调“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代哲学思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2.论述题: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答案: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主张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避免战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这一思想体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思想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应用题:以法家思想分析现代社会治理,举例说明。
简短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百家争鸣”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和思想内容。
过程:
讲解“百家争鸣”的定义,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7课、百家争鸣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交相辉映的局面,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切体会中传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核心素养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坚持唯物史观。

教学目标(1)了解各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分析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历史原因,认识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难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突破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体会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变革;通过组搜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并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想首先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使本课内容逻辑性更强,便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主搜集并整理关于诸子百家的资料(包括他们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具体主张等)。

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化身古代哲学家,通过模拟辩论、情景再现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并阐述各自学派的核心观点与思想精髓。

通过分析史料探讨百家争鸣发生的背景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d. 《中国古代思想家传记》 - 这本书收录了诸子百家代表人物传记,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各位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贡献。
2.拓展建议:
a. 让学生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和《诸子百家思想鉴赏》,加深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进行课堂分享。
b. 组织学生进行诸子百家思想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深入理解各家思想的差异和特点。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我意识到,问题的设置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我过于强调了理论介绍,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的解析。这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我应该更加注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的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各家思想进行简要评述,锻炼历史解释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多元解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但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我意识到,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需要更加有趣和有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缺乏引导和启发。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但学生们的反馈并不积极。我意识到,总结回顾需要更加生动和有趣,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c. 让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中国古代思想家传记》,分析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精美实用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精美实用课件(部编版)

第8课 百家争鸣(精美实用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精美实用课件(部编版)

贰·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孔子
1.人物简介
孔子像
阅读教材P38-P39,完成以下关于孔子的简介
姓名 生活年代
国籍
地位
职业 著作
人物简介 孔丘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官吏、学者、教师 《论语》(弟子整理)
二、孔子
2.思想核心
从以下孔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 强调仁是需要考虑什么。
意孔见子,在三教思学而中行,。”发现和总结出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
教学原则和方法。比如在《论语》中,我们学到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孔子
5.文化贡献
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思想由其弟 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 想作出巨大贡献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 和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
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 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 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学习目标:
1.通过教材梳理和史料解读,能说出 老子和孔子的生平、思想和代表作。 2.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能回忆说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 期思想文化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3.通过表格归纳,能说出战国时期不 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理解百家 争鸣的意义。
孔子学院全球分 布图
叁·百家争鸣
回顾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领域
主要变化
政治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各国纷纷掀起变法 运动
经济

2.8百家争鸣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8百家争鸣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庄子·逍遥游》、《孟子·告子下》、《墨子·兼爱》、《韩非子·五蠹》。这些经典著作分别代表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主要思想,深入阅读这些著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内涵。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深入研究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同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家学派在后世的影响和发展。此外,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2.结构清晰:板书应按照逻辑顺序呈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使学生能够条理分明地掌握知识。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地概括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避免冗长的解释。
4.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可以采用图表、图标、颜色标注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3.课堂互动(10分钟)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那么,你们认为这些学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思想观念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掌握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政治、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包容多样性,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情怀的人。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同学们,请你们课后阅读教材,深入研究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了解各家学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课堂讨论,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①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

(史料实证)②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③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大家的座右铭都是什么?你知道座右铭的由来么?最早的座右铭并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件文物“欹器”。

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参观鲁桓公庙,看到欹器。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

”孔子让弟子子路取水来试,果然如此,由此孔子借器寓意,告诉弟子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概念解析:百家争鸣答案提示:“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

教师指导:“百家争鸣”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实质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本质上争的是国家的治理方略。

2、先导阅读:阅读教材,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答案提示:思想家:老子和孔子;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老子和《道德经》1、自主学习:老子个人简介答案提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教师指导:①问题:【史料实证】从《道德经》看老子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墨子》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 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贰·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儒家 代表人物 孟子
思想主张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 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 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
《孟子》书影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主要代表之一。
孙武
贰·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墨家
代表人物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 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 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书影
主张 “兼爱”“非攻”要求 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 伐兼并、残害生命。选贤能 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 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法家:强调依法依规,调出班规来,看一看小明违反了第几条, 应该如何处罚。是首次违规还是多次违规,多次违规要加重处 罚。教育的时候,当语气严厉,绝不含糊。(刚正不阿)
道家:强调顺其自然,小明就自己慢慢去想错误在哪里,想明 白也好,想不明白也好,读书是你自己的事情。(潇洒自由)
贰·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论语》
诚实求学、虚心请教 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壹·乱而思治,思想迸发——老子与孔子 2.孔子: 文化成就:
精心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孔子曾整理的《诗》《书》《礼》《易》 《乐》《春秋》六种被后世称为“六经”。
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
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
贰·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的含义: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让你认识到不同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培养你尊重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意识,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时空观念:使你能够将百家争鸣置于春秋战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中,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明确思想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环境。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诸子百家的言论、著作等史料,提取关键信息,论证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历史影响,提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家国情怀:感受先哲们为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激发你关心国家命运、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山东嘉祥的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

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

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二)讲授新课:一、老子和《道德经》:1、老子简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材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现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为周朝“守藏室之史”。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其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便离开周都。

到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他著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后离去,无人知其下落。

材料: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

——《史记》自主阅读P39教材,梳理老子的简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课《百家争鸣》教学
一、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1、指导思想: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切实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有效地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课标规定内容。

2、教学理念:为体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 要以人为本,和学生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积极构建快乐、自信、和谐、高效的课堂,努力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3、教材分析:
本课的来源为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背景下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的知识。

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

本课属于思想领域的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

当时,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思想较为解放,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但是,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科学引导,重点培养。

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小学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语文课上学习了《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战国时期
的社会变化”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已有一定的认识。

利用技术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心理和知识基础,便于接受新知。

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人文底蕴、培育合作学习品质和实践创新精神。

二、课程标准: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在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特征。

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PPT出示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谈对自己最欣赏的学派思想的认识和理由。

联系本班的班级管理,初步利用各学派思想主张,学习、借鉴和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加深理解和应用各派学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2、难点:
①、归纳各学派的政治主张(主要思想);
②、认识“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五、教学方法:
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是PPT技术展示史料——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六、教学准备阶段
1、让学生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通俗读物并印发有关儒、道、法三家学派的有关资料给学生。

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类。

2、将学生分成儒、道、法三个辩论小组,熟悉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辩论准备。

3、PPT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①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②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七、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家争鸣的变革时代。

(板书课题)
㈡、明确目标,学习新知:
1、自主阅读课文第一板块,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说出其代表作。

2、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板块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然后探究问题。

(1)PPT出示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论语》
材料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

——《论语》
多媒体播放动画故事: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虽然这样,他们仍不愿
返回故乡。

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教师设问:孔子提出什么思想?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的阐述?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
学生甲:提出“仁”的学说
学生乙:主张“爱人”, 爱惜民力。

学生丙: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

学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基本思想),主张“爱人”, 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继续利用PPT出示材料,学生探究问题
材料一:《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教师: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回答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
学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弟子三千,成名七十二。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

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教师:该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小结: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自主学习第三板块《百家争鸣》,PPT展示下列表格: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操作其内容动画飞入。

4、学生分组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人物,对各种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这一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5、检测提升,借助PPT展开小竞赛: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
A.孔子“仁”的学说 B.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
C.孟子“民贵”“君轻”D.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3)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各国的变革B.士人的四处游说C.阶级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的
飞速发展
(4)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
八、布置作业:完成本课同步训练。

PPT出示板书设计:
↗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思路以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教材地位和学生学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确定了重点难点,课前安排和准备充分。

教学过程按照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融合技术上课,教师为主导,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每个教学环节围绕课标及目标开展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成果明显,教学效果较好,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欠缺,在合作探究与归纳提升环节中思维不够活跃,概括归纳能力不尽人意,探究环节学生不大胆,放不开,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展开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上的这些缺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开展小辩论等
活动,锻炼学生展示胆量。

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重视落实检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尝试,去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