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PT课件
合集下载
1.1百家争鸣(课件) (共27张PPT)

趣味百家——连连看
孔子说 我义,民贵君轻
孟子说
墨子说
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
庄子说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我顺其自然
评说诸子
假如你在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努力了就好,要顺其 自然。”
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 A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 家的风范 B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 子的做法
C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 老子真传
D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开学初就制定了学习规则, 并严格执行
(模拟)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在其《孔子传》中指出:
孔子只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去世后10年,苏 格拉底诞生;墨子比苏格拉底小1岁,比德谟克利特 大8岁;孟子比亚里士多德大6岁;庄子比亚里士多德 小15岁;阿基米德比韩非子大7岁。波斯的精神鼻祖 琐罗亚斯德(也就是尼采所说的查拉图斯特拉)的生 卒年份有多种说法,据比较可靠的一种说法,他去世 的那一年正好孔子出生。 ——余秋雨
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韩非的思想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 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 不亡之术也。”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韩非子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 而孔子集其大成。”下列能为钱穆先生这一观点提供佐证 的是( )
第八课 百家争鸣 课件(27张PPT)

学说记录:
《道德经》
难—— 易 长—— 短 高—— 矮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
老子在世界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 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 《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子:对有修养有学问 的人的尊称。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杰出的思想 家,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 墨子、韩非子等,历史上称为诸子。
战国学派 说则为”百家” 学派有儒家、墨 家、兵家等。
学派 儒家
人物 时代 孔子主要思想 Nhomakorabea春秋 战国
1、强调 “仁”。2、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 学,主张“有教无类”。4、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之 的再传弟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 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 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故后世追 “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老子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 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 节俭,选贤任能。
平 民 圣 人 墨 子 ---
战国末期韩国人。师 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 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 后世称“韩子”或“韩非 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
•主张“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 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2、提出“民贵”“君轻”的
《百家争鸣》PPT课件

以德著称、 严于律己
教育思想
孔子像
有教无类
学生 司马耕、孟懿子 颜回、仲弓、子路 公孙龙、任不齐
身份 贵族 平民 楚国人
教育思想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文化贡献
修《诗》《书》《礼》《乐》《易》《春秋》 儒家“五经”
《论语》书影
核心思想: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有爱心、有同情心
政治思想
以德治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注:北极星),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反对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论语·颜渊》
学生情况 求知心切、 学问不高
好高骛远、 忽略眼前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4年2月24日)
初中历史
反对空谈仁义, 以法治国
法 家
韩非
战乱纷争
儒
反对一切
家 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墨
“非攻”,反对 家 各国相互攻伐 墨子
人际关系
道
家 追求精神自由, 庄子 保持独立人格
教育思想
孔子像
有教无类
学生 司马耕、孟懿子 颜回、仲弓、子路 公孙龙、任不齐
身份 贵族 平民 楚国人
教育思想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文化贡献
修《诗》《书》《礼》《乐》《易》《春秋》 儒家“五经”
《论语》书影
核心思想: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有爱心、有同情心
政治思想
以德治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注:北极星),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反对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论语·颜渊》
学生情况 求知心切、 学问不高
好高骛远、 忽略眼前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4年2月24日)
初中历史
反对空谈仁义, 以法治国
法 家
韩非
战乱纷争
儒
反对一切
家 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墨
“非攻”,反对 家 各国相互攻伐 墨子
人际关系
道
家 追求精神自由, 庄子 保持独立人格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仁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第八课百家争鸣 课件(共21张PPT)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一 国之君,你会采纳哪家 的主张?并说明理由。
1.山东曲阜之所以能成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 名城之一,是因为春秋时期,这里诞生过一位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位思想 家是( A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2.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生活年代 创立学派
春秋时期 儒家学派
读故事 观现实 悟思想
马棚失火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外面回家,他看见马棚烧 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苛政猛于虎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 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1、核心思想“仁” 2、反对苛政 为政以德
孔子在教育上提出了 哪些主张?
教育上的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与方法。
子路向孔子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 去做么?” 孔子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孔子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公西华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 三思而行。
《诗经》 《尚书》 《礼经》 《易经》 《乐经》 《春秋》
孔子的言论记录——《论语》
山东曲阜的孔庙
分布各地的文庙
分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
(一)诸子百家
庄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道儒墨法
阴阳
杂
名
兵
纵横
邹衍
七年级上册历史- 8《百家争鸣》课件(共23张PPT)

墨家 墨子
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 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墨子
请思考: 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1.“兼相爱、交相利”(兼爱); 2. 非攻;
墨家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 2、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作 用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株之类也。”
待
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道家 法家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 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儒家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 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 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 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 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 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 之说。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 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 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 会。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 之称。
《百家争鸣》ppt课件(17张PPT)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有教无类”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万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
孟子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
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 忧伤。孔子派子路去问讯那个妇 人。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 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子路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 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 虎还要凶猛可怕。”
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 赞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观点的, 最有可能是谁?为什么?
主要观点:
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学说记录:《老子》(《道德经》)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知人者智
—— 老 子 《 道 德 经
深藏若虚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欲取先予 千里之行 大器晚成
疏而不失
欲擒故纵 始于足下 功成身退
》
孔 子 问 礼 于 老 子 图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1、介绍孔子
2、政治思想 3、教育成就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孔子的教育成就——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三、“百家争鸣”
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 开放,呈现出了一个繁荣的局面。 ——历史学家郭沫若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兼爱”、“非攻”;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其自然和民心。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韩非子 法家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
由的社会环境。
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 思想家。 天下大乱 礼崩乐坏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 4、阶级关系:
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1)“仁”
( 2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3)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许多的思想 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 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孟子(战国)
• 仁政学说 • 民贵君轻
与孔子合称“孔孟”
荀子(战国)
• “制天命而用之”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兵家
孙武 孙膑
春秋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战国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课堂练习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B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写在最后
看书填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道家
老子 庄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战国 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韩非与法家
• 以法治国 • 建立君主专制
集权 • 变法革新
孙武、孙膑与兵家
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第一部兵书) (春秋) 孙膑——《孙膑兵法》 (战国)
» 孔子说:我仁;
• 孟子说:我义; •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 (人们能够掌握 自然规律,利用 自然为人类服 务。)
墨子和墨家
• “兼爱”(人们要互爱互利) • “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 “尚贤”(选举贤能的人
治国) • 节俭
老子、庄子和道家
• 老子(பைடு நூலகம்秋) •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 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庄子(战国)
•痛恨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乐天安命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儒家思想的核 心是“仁”,“仁” 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你知道吗?
孔子[仁]的学说
人 “仁”就是指一切美德。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 二 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
和睦相处。
《论语十则》
知识联系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 11 课
温故而知新
铁农具、牛耕 的使用和推广
经济的大变革
商鞅等地主 阶级的变法 运动
政治的大变革
思想的大变革 (百家争鸣)
第 11 课
何为“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
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 争芳斗艳的局面。
猜一猜 他是谁?
孔子生平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 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 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 深情爱戴。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 文化成就 教育成就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 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 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1尊重他人, 求同存异。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3与同学 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文化成就
1、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 2、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 3、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 《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 财富。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许多的思想 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 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孟子(战国)
• 仁政学说 • 民贵君轻
与孔子合称“孔孟”
荀子(战国)
• “制天命而用之”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兵家
孙武 孙膑
春秋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战国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课堂练习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B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写在最后
看书填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道家
老子 庄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战国 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韩非与法家
• 以法治国 • 建立君主专制
集权 • 变法革新
孙武、孙膑与兵家
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第一部兵书) (春秋) 孙膑——《孙膑兵法》 (战国)
» 孔子说:我仁;
• 孟子说:我义; •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 (人们能够掌握 自然规律,利用 自然为人类服 务。)
墨子和墨家
• “兼爱”(人们要互爱互利) • “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 “尚贤”(选举贤能的人
治国) • 节俭
老子、庄子和道家
• 老子(பைடு நூலகம்秋) •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 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庄子(战国)
•痛恨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乐天安命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儒家思想的核 心是“仁”,“仁” 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你知道吗?
孔子[仁]的学说
人 “仁”就是指一切美德。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 二 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
和睦相处。
《论语十则》
知识联系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 11 课
温故而知新
铁农具、牛耕 的使用和推广
经济的大变革
商鞅等地主 阶级的变法 运动
政治的大变革
思想的大变革 (百家争鸣)
第 11 课
何为“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
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 争芳斗艳的局面。
猜一猜 他是谁?
孔子生平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 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 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 深情爱戴。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 文化成就 教育成就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 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 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1尊重他人, 求同存异。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3与同学 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文化成就
1、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 2、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 3、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 《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