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3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 考试成绩发布了,小明的成绩不理想,他转 念又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会更好,坏事 说不准变成了好事!
• 晚上,小明收看新闻节目,新闻报道了近几 年我国法制建设的诸多成就,令人欣喜!
•新闻也报道了动荡的中东地区,小明发现在和 平为主流的今天,一些国家却仍受到战争的威 胁,让人同情,让人痛心!
感悟历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教育: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论 语
书
•有教无类。
影
—《 论语·卫灵公》
感知历史
哲学:事物都有对立面 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汉
墓 出 土 帛 书 《 老 子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政治: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慧悟历史
有人说百家争鸣的真精神是思想自由与包容,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兼听则明,只有兼收并蓄, 才能百花齐放。学习本课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呢?
慧悟历史海纳百 Nhomakorabea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
有川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家争鸣 容
乃
大
慧悟历史
推荐书目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余英时 三联书店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6时37分16秒06:37:1621.8.12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6时37分21.8.1206:37August 12, 2021
• 晚上,小明收看新闻节目,新闻报道了近几 年我国法制建设的诸多成就,令人欣喜!
•新闻也报道了动荡的中东地区,小明发现在和 平为主流的今天,一些国家却仍受到战争的威 胁,让人同情,让人痛心!
感悟历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教育: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论 语
书
•有教无类。
影
—《 论语·卫灵公》
感知历史
哲学:事物都有对立面 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汉
墓 出 土 帛 书 《 老 子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政治: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慧悟历史
有人说百家争鸣的真精神是思想自由与包容,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兼听则明,只有兼收并蓄, 才能百花齐放。学习本课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呢?
慧悟历史海纳百 Nhomakorabea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
有川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家争鸣 容
乃
大
慧悟历史
推荐书目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余英时 三联书店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6时37分16秒06:37:1621.8.12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6时37分21.8.1206:37August 12, 2021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共30张PPT)
韩非(法家)——
主张法治,建立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
独立自学二
阅读课本P48-49页,完成下列问题,时间4分钟。 完成下列表格。
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会制度逐步形成。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
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至圣先师” 孔子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 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代表作《论语》。
杏坛讲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简介
思想 主张
政治方面 国籍— 春秋鲁国
职业— 小吏;知名学者; 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 和道德规范; 提出“仁者爱仁”, 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墨家——墨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
爱,非攻,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选贤能治理国家,提倡节俭。”,代 表作《墨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儒家——荀子
荀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代表作《荀子》。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代表作《庄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仁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5张PPT)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 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 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诸子百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知识 拓展)
墨子 孟子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韩非子
顺其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孙武
孙子兵法
3、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 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 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
孔子
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 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4、代表作: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 述了孔子言论
孔子讲学图
论语残页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子》书影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 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哪一个学派 的主张对战国时 期的封建统治者 最有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3. 地位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1张PPT)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 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 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 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 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 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 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 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礼记·檀弓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大教育家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1)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 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 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主张“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 启发式教学;
➢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 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结果处处碰壁。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 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大教育家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1)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 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 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主张“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 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 启发式教学;
➢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 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结果处处碰壁。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 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9张PPT)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总结:核心思想“仁”
爱心和同情心 •仁者爱人
人际关系的准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
• 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 察民意
•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教育主张
打破教育垄断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教育的原民则间和发教展育方法
《论语》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 的根本原因。
2.分春型裂秋时的战期国,政时 社局期 会正 变和处 化社于 剧会社 烈会 ,变天转革时代, 造成下未思定想,和学术言氛论围空的前空自前由,自由。
导致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著作 《庄子》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令、权术、威 势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 创始人。
思想主张
1、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 权术和威势;
2、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 义; 3、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著作 《韩非子》
兵家学派代表人
孙子
生平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 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从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体现了辩证思想)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相互转 化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 折断,过刚易折,唯有以柔克刚。
老子的思想主张
1、世间万物运行自有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总结:核心思想“仁”
爱心和同情心 •仁者爱人
人际关系的准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
• 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 察民意
•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教育主张
打破教育垄断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教育的原民则间和发教展育方法
《论语》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 的根本原因。
2.分春型裂秋时的战期国,政时 社局期 会正 变和处 化社于 剧会社 烈会 ,变天转革时代, 造成下未思定想,和学术言氛论围空的前空自前由,自由。
导致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著作 《庄子》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令、权术、威 势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 创始人。
思想主张
1、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 权术和威势;
2、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 义; 3、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著作 《韩非子》
兵家学派代表人
孙子
生平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 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从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体现了辩证思想)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相互转 化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 折断,过刚易折,唯有以柔克刚。
老子的思想主张
1、世间万物运行自有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37张PPT)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讲授新课
结合本班实际,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 育观点,或运用法 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 悟观点,就班风建 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你主张用哪 家学派来管 理班级?
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老子思想: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 面思考问题。
《道德经》 学说记录:
讲授新课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 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 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 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 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 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 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当堂达标
【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 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 B.孟子
A
)
C.庄子
D.韩非
当堂达标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
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D
)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讲授新课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 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 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 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 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 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 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讲授新课
《 道 德 经 》 书 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 革的时代,政治、经济、 思想都在发生着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 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 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 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 《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 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 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 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2、
主 要
儒家
思
兵家
想
派 别
墨家 道家
、 代
法家
表
人
孔子
物 及
老 子
其
思
想
墨子
孙武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派别 代表人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核心思想
政治想
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 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 张将“仁”作为 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主张“以 德治国”; 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 杀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善于 启发学生思考问 题;——教育理念 老老实实、谦虚好 学;——学习态度 温故知新;——学
战国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 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 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 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 《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 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 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 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2、
主 要
儒家
思
兵家
想
派 别
墨家 道家
、 代
法家
表
人
孔子
物 及
老 子
其
思
想
墨子
孙武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派别 代表人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核心思想
政治想
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 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 张将“仁”作为 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主张“以 德治国”; 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 杀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善于 启发学生思考问 题;——教育理念 老老实实、谦虚好 学;——学习态度 温故知新;——学
战国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课件(31页PPT)
(2)在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 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3: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 识和阅 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 流中心。 (3)在文化上,贵族流落民间并传播知识,形成 了一个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 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时期
《孙膑兵法》
一、老子
道家 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
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 转化; (辩证思想)
(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 者侵扰百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课件(31 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课件(31 页PPT)
二、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年代:
姓名:名丘,字仲尼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和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51年~公 元前479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课件(31 页PPT)
教育观点: 文化成就: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 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爱 惜民力,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实行 德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提出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1)整理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 代的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贡献
(2)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
材料3: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 识和阅 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 流中心。 (3)在文化上,贵族流落民间并传播知识,形成 了一个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 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时期
《孙膑兵法》
一、老子
道家 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
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 转化; (辩证思想)
(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 者侵扰百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课件(31 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课件(31 页PPT)
二、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年代:
姓名:名丘,字仲尼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和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51年~公 元前479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课件(31 页PPT)
教育观点: 文化成就: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 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爱 惜民力,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实行 德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提出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1)整理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 代的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贡献
(2)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4张PPT)
学习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学习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1.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有哪 些? 2.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 育成就有哪些? 3.“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 其主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 主张? 4.“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 么?
出生
15岁
前551
悲苦的少年 明志
教学 37—50岁
51岁 从政
周游 55—68岁
68岁 修订
逝世
前479 (73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 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核心思想
仁
何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 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孔子像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 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 借鉴意义。
1.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有哪 些? 2.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 育成就有哪些? 3.“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 其主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 主张? 4.“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 么?
出生
15岁
前551
悲苦的少年 明志
教学 37—50岁
51岁 从政
周游 55—68岁
68岁 修订
逝世
前479 (73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 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核心思想
仁
何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 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孔子像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 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 借鉴意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 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 法家 “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 道家 要求自己——
仁、爱人、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 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
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育成就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
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 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2、“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 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 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主张
第8课 百家争鸣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 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 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 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 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 “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的什么思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3张PPT)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 )
A.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空谈仁义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5】“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 • B)
A.老子
三、百家争鸣
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治国要顺应 自然和民心。追求 精神自由,保持独 立人格。
三、百家争鸣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
主张:反对空谈 仁义,以法治国,树立君主 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
, 各派纷纷著书立说
聚众演讲,
想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相互辩论,取长补短,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无为而 治”
顺应自然和民心
主张“兼爱”、“非攻”等
法家 韩非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
知识巩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B )
能力提升:
现在许多班级都在实行班级自主管 理,但总有个别同学在课上说话或做小 动作,假设你是班长,请你分别用儒、 法、道家的观点就管理课堂说话这一问 题提出你的建议或措施。
分析:儒家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国”;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采取强硬手段;
道家“无为而治”,放任不管。
答案:儒家:通过讲道理的方法,在思想、道 德方面进行教育
第八课 百家争鸣
老子 墨子 孟子
孔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在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位叫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家 养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邻居家的人都为此事来安慰 他。他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好事吗?”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 )
A.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空谈仁义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5】“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 • B)
A.老子
三、百家争鸣
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治国要顺应 自然和民心。追求 精神自由,保持独 立人格。
三、百家争鸣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
主张:反对空谈 仁义,以法治国,树立君主 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
, 各派纷纷著书立说
聚众演讲,
想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相互辩论,取长补短,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无为而 治”
顺应自然和民心
主张“兼爱”、“非攻”等
法家 韩非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
知识巩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B )
能力提升:
现在许多班级都在实行班级自主管 理,但总有个别同学在课上说话或做小 动作,假设你是班长,请你分别用儒、 法、道家的观点就管理课堂说话这一问 题提出你的建议或措施。
分析:儒家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国”;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采取强硬手段;
道家“无为而治”,放任不管。
答案:儒家:通过讲道理的方法,在思想、道 德方面进行教育
第八课 百家争鸣
老子 墨子 孟子
孔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在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位叫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家 养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邻居家的人都为此事来安慰 他。他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好事吗?”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共35张PPT)(优质推荐版)
战国
“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 对一切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 化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 春秋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讲故事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苛政猛于虎” 的故事吗?
•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 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 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 “你哭得那么伤心,确实有很多伤心的事 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 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 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 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 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 “弟子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 可怕!
墨子
《墨子》书影
孟子
《庄子》书影
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孙子兵法》书影
孙武
孙膑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 立,故天下服矣”
儒家、法家、道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怎样?
儒家: “仁”,为政以 德
法家: 以法治国
道家: 无为而治
小结巩固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兵家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 服矣”
当堂训练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百家争鸣》(课件)
宋国
郑国
卫国 陈国 蔡国
鲁国
楚国
孔丘,子路,子贡,颜回, 曾参,子夏,冉求,曾子
子路 夫子,弟子跟随你去研学。
颜回 夫子,弟子誓死追随夫子 周游列国。
子贡 夫子,弟子报名,研学算 我一个。
(1)请你完成孔子的简介。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山东),儒家学派创始人,大 思想家、大教育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百家争鸣的 历史小剧场,并结合课文,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子 兼爱非攻、贤人治国、节俭 《墨子》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反对非正义战争
《孟子》
荀子 庄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 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意 “无为而治”不是
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
(5)反映了老子在处世方面的什么思想主张?
地干预,顺其自然。对今
天保护自然环境有重
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要意义。
朋友圈
孔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 周游列国,以期施展一匡天 下的抱负。
周游列国途中
孔丘,子路,子贡,颜回, 曾参,子夏,冉求,曾子
子路 夫子,郑人说我们累累若 丧家之犬。 颜回 夫子,陈蔡绝粮,师兄弟 们都病倒站不起来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3)孔子周游列国会向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宣传什么政治主张? 1.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 重建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 2.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 服,社会才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1、春秋战国:创立、发展,蔚然大宗 2、秦:遭到打击 3、汉:成为正统 4、魏晋-唐中后期:受佛道冲击,地位受到挑战, 逐渐形成“三教合一”趋势 5、宋明:发展到新阶段-理学 6、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但未从根本上动摇其主导地位。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2)思想核心:礼 含义:指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等级名分制度(周礼);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内容:尊尊(等级君主);亲亲(宗法) ——上 下有别、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进一步提出:正名(名正言顺)按周礼把已经混 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④ 评价
a. 孔子的“仁”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 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 极作用,体现了民本理念。
b. 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 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 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等 级差别的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一)概念阐释
“百家”: 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1)思想核心:仁
含义:“仁者爱人”(有差别的爱:爱自己,爱 他人,为政以德);最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实现: 对己——克己复礼; 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表现——为政以德
“仁”的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 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 努力做到这些话。
统治者 克己复礼、德治
礼
乐
文
仁礼
明
社
会
人人
道德自觉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 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百家争鸣
中
百家 争鸣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国
传 统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儒 汉代成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家
思 想 的
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 宋明发展为理学 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
演
变
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
明清新发展 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
“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拓展:
“三教”:儒、道、佛 “九流”:分别指: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 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儒
法
道
墨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仲 尼,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年轻 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 间都是从事教育,55岁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 执教。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 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2、认政识治::分诸封侯制争、霸宗(法环制境崩自溃由;)王室衰微、
原 因: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社
3、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会
大
4、文化:私 学学术下兴移起:(造“学就在大官批府文”士到)“学在民间” 变 革
孔子重“礼”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礼”的含义是什么呢?
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礼记•檀弓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苛政猛于虎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颜“渊仁请教”如是何内行仁在(的仁修,养人生;正“途礼),”孔是子外说在,能的够规自己 作只走范遵在主要。守人, 能生去够具“正实 自备礼途践 己“”上礼 作。的 主仁;走要 去”遵上求实的守人,践内“生就礼正是的在礼途人要品”是生求德的完正,全途天,规靠。 下才范自不 人能,己论 都自才的任 会,何 肯觉能难时 定地更道候 你还, 是 能好靠地别人践吗行?“颜渊仁说”,的希品望指德点,一二些具者体相做互法制,孔约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