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育才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4df9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7.png)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挚友研学组的同学正在准备研学会的开幕式主持稿,下面是主持人小嘉写的一段开场白,请根据要求帮助他完善内容。
1.开场白有两处“□”,请你根据拼音写出对应汉字。
①zhù蓄②人迹hǎn至2.给开场白两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①霎.时(A.shà B.chà) ②着.落(A.zhuó B.zháo)3.下列成语中的“胜”与“美不胜收”中“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名胜古迹B.不可胜数C.出奇制胜D.人定胜天4.请仿照A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补写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
朋友是,。
5.小嘉觉得C处画横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6.上文D处画横线句子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7.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整理搜集了一些有关交友的故事和诗句,请你参与讨论,将空白处内容填写完整。
小嘉:搜集交友故事,我找到了管鲍之交;收集诗句,我想到了小学时学过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懿:管鲍之交的确感人,我还搜集到了①的交友故事,也很受启发。
进入初中后,我们也学过不少能体现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夜发清溪向三峡,②”(《峨眉山月歌》)和“③,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还有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④”。
小嘉:除了故事和诗句之外,我还查了“朋”和“友”字的甲骨文字形,但有些不理解。
小懿:追本溯源,你真会学习!你们看,“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同等数量的贝壳,贝壳是古代的钱币;“友”字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在共同做事情。
所以我觉得古人可能认为真朋友应该是:⑤。
小嘉:很有道理,今天我学到了新方法:通过古字形理解汉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呢!小懿:是的,就像《论语》中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42287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5.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fd66b3ed630b1c59eeb5b0.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 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 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3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527b888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8.png)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积累(20分)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几幢5层楼高的建筑物耸立在我眼前。
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 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她使人飞奔驰骋,充满着诱惑。
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在别人的领空而不思进取。
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1.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ù lín2.小雨的语段中划横线句用了、的修辞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写得很不错。
3.画波浪线句有一个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4.想到开学初的踌躇满志,小杭同学想出一副对联,可是只想出了上联,请你帮助他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指点江山秋光满目A.纵观山川江河秀丽B.激扬文字春意盎然C.书载千秋宏图伟志D.博学笃志彩笔生花5.初中学习了两个月,同学们感到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多样,于是有了以下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请你选出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古代人在交流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
敬辞如尊君、贵姓、惠存、高见等,谦辞有舍弟、拙著、寒舍、薄礼等。
B.《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引导下,走出了迷茫绝望,获得了新知和幸福。
C.《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繁星》、《春水》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b72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7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7](https://img.taocdn.com/s3/m/d4e7b4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8.png)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积累•运用(24分)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和给加线的汉字注音。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精彩的语文世界。
莫怀戚用一个散步的温xīn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史铁生用包含深情的回忆,让我们领略到母亲的爱深入骨suǐ;刘湛秋用细腻的文笔,让我们欣赏到雨的娇媚,雨的粗犷。
一霎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央行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收入总额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贮蓄总额却连年减少。
B.由波音公司研发的航天飞机在历经七百多天的太空漫游后,终于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落。
C.由于意见无法统一,这两个暑假实践小队只能各得其所,完成各自拟定的计划。
D.露天市场里人声鼎沸,大家忙着挑选年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①然而,这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④③⑤①②4.在整理文化常识时,小语发现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有:A、名;B、谥号;C、字;D、号;E、籍贯;F、官名;等等。
下列句子中的称谓语属于哪一种?请选择。
“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是()“青莲居士”是李白的()“文”是朱熹的()“元方”是他的()5.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1721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e.png)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28分)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方案活动板块挚友之义、故友之情、迎友之喜、交友之道、朋友之思开场白请你一起参与开场白的修改,根据语境完成下面问题。
提起“朋友”这个词语,我们内心会涌起一股暖流。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____,____。
朋友是伤心时,为你遮bì▲风雨的人;是疲倦不堪.▲时,抚平你心xù▲的人;是在你迷茫时,不吝.▲赐教真诚待你的人。
不管历经多少风雨,只要有朋友的陪伴,你的世界就会一路晴空,鸟语花香。
欢迎大家来到“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畅谈交友之道。
邀请函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遮bì②疲倦不堪.③心xù④不吝.赐教2.根据语境,仿写划线的句子,完善主持稿。
3.此次活动计划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中有两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改为②改为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探寻“挚友”的含义,请你帮忙补全表格。
角材料解释备注度字形溯源朋:凡言朋者,非惟人为其党,性行相同,亦为其党。
字形像平行并列的两串贝壳,古人认为朋友间需①▲。
友:同志为友。
从二又。
相交友也。
字形像两手相交,以手相助,表示握手,表示朋友间需要②▲。
成语溯源③成语:____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④成语:____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
称谓溯源⑤____之交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⑥____之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⑦____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朋友。
4.根据字形推断,在①②空填入合适的内容。
杭州市育才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杭州市育才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dfb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7.png)
杭州市育才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横线上)。
最近几个月,我忙于参加钢琴考级,学习有所(dān ge)_____,致使语文半期考试才考了75分,我感到十分(chén yù)____。
老师看见了,(kuān wèi)____我说:“不要(yōu shāng)_____,只要你今后处理好练习钢琴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更加努力地学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手腕.(wǎn)锲.(qì)而不舍重荷.(hé)粗犷.(kuàng)B.殷.红(yīn)鲜.(xiān)为人知宰.(zǎi)割逮.捕(dài)C.磐.(pán)石怏怏.不乐(yāng)模.样(mú)踮.脚(diàn)D.埋.怨(mái)气冲斗.(dòu)牛赫.(shè)然蓦.然(mò)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家具蜂拥合盘托出轻歌曼舞B.安洋讴歌和颜悦色首屈一指C.伎俩凋敝计日程功墨守陈规D.照像经典直截了当忧柔寡断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体型恭敬,不苟言笑,装束平整”的字体B.“横笔不波,内外皆收,神采沉密”的字体C.“上下牵引,偏旁互借,流转多姿”的字体D.“清泉穿石,流云出岙,竹摇藤飘”的字体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
B.我差不多要哭出来了。
C.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D.他们的热情,使我热泪盈眶。
对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表述准确的一项是()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讲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C.表示引用。
D.表示讽刺和否定。
请选出全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的一项()A.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B.煮酒论英雄挥泪斩马谡C.温酒斩华雄刮骨疗伤D.大闹五台山拳打镇关西句子重组,选择正确一项()①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育才中学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育才中学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225c9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d.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翱翔翱遨B. 悲切悲怆C. 摇曳摇缀D. 瞒骗谩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学校决定对教学楼进行彻底的修缮,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B.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他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3.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下列词语中,与“道义”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道德B. 道路C. 道行D. 道歉5.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勇敢、不畏艰难的一项是()A. 稳如泰山B. 神采飞扬C. 勇往直前D. 专心致志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笑,鸟儿叫,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B. 蜜蜂采蜜,蝴蝶飞舞,大自然充满生机。
C. 红花绿叶,白花黑叶,春天的大地一片生机。
D. 河水清澈,天空湛蓝,春天的大自然多么美丽。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山峰耸立,犹如巨人。
B. 河水奔腾,仿佛猛兽。
C. 雨水滋润,万物复苏。
D. 风儿轻拂,柳枝舞蹈。
8. 下列词语中,与“谦逊”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谦卑B. 谦虚C. 谦让D. 谦和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这本书厚得像字典。
C. 她笑得像花一样美丽。
D. 他的声音大得像雷鸣。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手法的一项是()A.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
B. 山高水长,风景如画。
C. 花开富贵,草长莺飞。
D. 雨打芭蕉,风吹荷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观书有感》中,“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78b3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5.png)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共1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碧云天,黄叶地。
苏堤就如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蒙的湖心,轻柔而至的微风在天地间酝酿.(①A.niàng B.liàng)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这诗中的主角,在澄.清(②A.dèng B.chéng)的水面上飘浮着;远处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轻绡,(③xiāng)嵌在逶迤起伏的远山上,与辽阔的云(④xiāo)应和.(⑤A.hèB.huo)着,让人心生怜意。
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⑥A.guǎng B.kuǎng),不是冬的憔悴,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⑦mì)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
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奥(⑧mì)。
二、选择题(共3小题)2.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
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
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
天是晴的。
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____(摘自季羡林《登黄山记》)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①④③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等皆出自《论语》。
B.古人在元宵节有闹花灯、猜灯谜等习俗,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等习俗。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6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6](https://img.taocdn.com/s3/m/0cf15b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8.png)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书写1.抄写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积累与运用(25分)2.请根据语境,填上恰当的字或拼音。
杭州是个美不(shèng)收的城市。
春日苏堤桃红柳绿,花团锦簇;夏日西湖十里荷香,人声(dǐng)沸;中秋佳节三潭印月,黄晕微漾;冬日雪落断桥,飘然莅临。
3.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班主任老师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什么事都做得具体而微。
B.经过我的一再请求,叔叔终于把他那支生花妙笔送给我了。
C.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中国人更要团结一心,这样才能战胜困难。
D.小红看到小明滑稽的表情,忍不住扑哧一声匿笑起来。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A.近一个月来,杭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B.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
C.《中国好声音》作为浙江卫视精心打造的一档王牌音乐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怀。
D.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屠呦呦标志着一个石破天惊的开始。
5.古诗文积累(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曹操的《观沧海》中,描写诗人登临地点和目的的诗句是:,。
(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的名句是:,。
(5)《观沧海》中的“,;,”,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6)朱自清在《春》中表现春“力”的句子是:。
6.请根据下面的描述,推测人物。
【人物一】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为人孤傲,正直倔强,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一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一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6da7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4.png)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一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蜷伏炫耀慷概淋漓锋芒必露B. 镶嵌吞噬警报迭起目不窥园C. 祈祷斑斓人声鼎沸荒草凄凄D. 懊悔震悚鞠躬尽萃家喻户晓答案:B解析:A项,“慷概淋漓”的“概”应为“慨”,“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B项,书写完全正确;C项,“荒草凄凄”的“凄凄”应为“萋萋”;D项,“鞠躬尽萃”的“萃”应为“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父亲老了,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B.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C.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再也全无往昔那披荆斩棘的闯劲。
D. 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答案:D。
解析:A项,“蹒跚”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用在这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身体状况,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B项,“热情澎湃”指热烈的感情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用在这里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革命事业的热爱;C项,“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用在这里表现了人们刚拥有名利时勇往直前的闯劲;D项,“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是褒义词,用在这里褒贬失当。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吝啬(sè)亵渎(dú)矜持(jīn)拮据(jū)B. 胚芽(pēi)恪守(kè)襁褓(qiǎng)缄默(jiān)C. 旁骛(wù)怂恿(sǒng)亵玩(xiè)骈进(bìng)D. 吞噬(shì)栈桥(zhàn)恪尽职守(kè)矫揉造作(jiǎo)答案:A解析:•A项: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3d9a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2.png)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活动一:探究意象享诗意(21分)下面是小语对诗歌“意象”的导学,请完成后面的任务。
在梳理古诗词中的“意象”时,我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某种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遨游..于诗海,品味一个个别具一格的意象,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如鸟雀翱翔于云(xiāo)____;我们可以仰望烂漫的星空,感受那浩瀚(chéng)____澈的天宇。
温习知识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真是应.(A.yīng B.yìng)了孔子的那句话:“____,____”1.根据词语的解释,填入文中第一行“□”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赋有:具有某一样东西。
B.富有:大量拥有。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注明该词的词性。
云(xiāo),词性为(chéng)澈,词性为3.加点字“应”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yīng B.yìng4.根据语境,选择语段结尾应该填入的句子()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下面是小语同学整理的有关“月”的诗句,请一起完成表格。
意象诗句出处情感月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峨眉山月歌》(李白)借“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②,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回乐烽前沙似雪,③《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我的发现:古诗词中的某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整理古诗词字词时可以用“意象辨析法”。
如下面这句诗的意象根据“意象辨析法”可以选出应填入正确的意象是:乡书何处达?归④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A.燕(主要表示春天的美好)B.雁(主要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6.小语发现,有时同一个意象也有不同的意义,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88532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9.png)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2377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b.png)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乙)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
”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日:“然。
”乃酬①千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
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风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金直⑤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
②宿:一夜。
③遑:忧虑。
④帐:遗鴨。
⑤直:同“值”,价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国人道之 ________②得一人之使 ________③咸以为真凤而贵 ________④遂闻于楚王 ________(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ad36b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5.png)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2.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
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
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①,督善水者绳以俟。
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
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②道士。
跃而攫③之,仆地。
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①水浒:水边。
②眡:看,观察。
③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之B.督善水者绳以俟/择其善者而从之C.人至,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道士得不死/一狼得骨止(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00c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6.png)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
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杭州市育才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杭州市育才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aeece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8.png)
杭州市育才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亦笃学如此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育才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下画线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
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B.场主积薪其中C.一狼洞其中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至少说出三点。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元方时年七岁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动。
D.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①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①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螳螂方欲食蝉/饭疏食,饮水B.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C.不知前有深坑/狼不敢前D.而不顾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顾(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3)请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课文《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①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④,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②尊盛位高势盛。
③畏同“威”,威严。
④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⑤由奉行,遵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亡其身者________(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A.①成王封伯禽于鲁/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B.①守之以恭者/②子无以鲁国骄士C.①犹恐失天下之士/②守之以浅者D.①亡其身者/②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 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 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狼》)D. 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 久之,目似瞑(《狼》)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