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1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精神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100字
摘要:本文对精神激励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精神激励的类型,强调精神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对精神激励的使用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精神激励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随着国家鼓励各类企业的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要发展,需要自身有强大的竞争力,产品质量的提升,依靠员工的努力工作和创造力。因此,企业的竞争终归是人的竞争,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员工的潜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核心的是对员工的激励,激励措施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职工的创造力和组织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高绩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还存在将激励视同于奖励,只与最终结果或成绩挂勾,忽视在工作过程中对精神奖励的运用,激励方式片面、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制度依据等较明显的问题。
一、精神激励的内涵和类型
激励的定义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激发、引导和维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通过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调动个体提供高水平的努力以实现目标。激励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外在刺激来引发人的内在动机,达到激发潜能、发挥能力、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激励的心理过程就是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
精神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内在的无形激励,促使员工精神欲求得到满足,并表现出符合企业组织需要的行为基本心理影响过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定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低水平的基础需求,物质激励一般是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则无法由物质激励能够完全体现。精神激励的实质就是指采用有效的非经济手段,满足人的尊重、社交、自我实现等高水平的需要。这种激励形式的特点是可主导、持久性的,具有持续的内在影响作用。通过精神激励,在内部或外部一定刺激和影响下,可使员工始终维持在某种兴奋状态中,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这一概念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精神激励针对人的高层次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它可带来个人得到承认和受到尊重的满足和愉悦,产生的激励效果更为持久、稳定。而物质激励针对人较低层次的需要,空间较为有限,只能调动一时的积极性。
精神激励按过程划分可分为事前激励、事中激励和事后激励。事前激励是指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精神激励。组织在重大事件前一般会采用这样的激励形式,例如召开动员大会等。事后激励是指在工作完成之后的激励,组织中一般采用会议表扬等方法。事中激励是指在工作进行中进行精神激励,这对工作中的员工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需要长期进行的或难度较大的工作中,员工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组织的关怀、鼓励会使员工的反面情绪大大减低,减少对工作效率的不良影响。事中激励可以及时地调整工作中员工的情绪偏差,使员工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按照激励方法可以分为信任激励、职务激励、奖励激励、情感激励、批评激励等。信任激励是组织使用的最基本的激励方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体现在对员工价值的认可,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超越自我,产生高绩效。
职务激励是对员工职务的提拔和委任,把员工放在更高的层次上,同时给予更多相应的压力,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员工自我竞争意识,提升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奖励激励是对荣誉欲望的激励,一般有荣誉称号、奖状、证书等,这是对工作表现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进行精神鼓舞的重要组成形式。情感激励是指对员工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关怀,及时疏导员工的工作挫折、生活困难、矛盾的人际关系等,使员工回归于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团结、融洽、富有人情味的组织环境当中。批评激励是一种反向的激励方式,通过指出被批评者的不足,明确其努力方向,起到更快进步的目的,这种激励方式在使用中特别需要注重批评的形式,因此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二、精神激励的重要性
精神激励对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影响非常大,不可忽视,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动机激发程度越高,工作取得成绩越高。精神激励对人的最大作用是能够调动积极性,充分开发挥人的内在潜能。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需要精神激励。
1.导向作用。这是激励机制在组织管理中的第一要用,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作用。运用激励机制引导职工按照组织计划目标去努力,保证组织内各类各项工作进行顺畅,通过激励机制可使职工明确工作方向和内容,制定激励措施,有助于有方向性地引导组织员工的行为,使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趋向于一致,从而使员工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2.凝聚作用。正确运用激励机制,能够培养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精神激励可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要,通过激励的方法,能够为员工提供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定位,使他们找到超越的对象,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使职工以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组织里为荣,以为组织做出贡献为傲。
3.动力作用。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教授的实验表明:一般员工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激励机制是产生力量的重要源泉之一。职工都有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励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员工得到有效的激励,产生需要、动机、坚定信念,推动实现正确目标。同时,还可以激发创新能力、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精神激励的建议
1.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者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求都是不相同的。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要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只有满足了员工实际需求,才会使其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使用的激励方法不合需求,势必会降低激励的效果。
2.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管理形式,应当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组织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在组织中,员工是个体,具有独立、全面的特性,但与组织、团队之中与各方面都相互关联。因此在激励过程中,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进行激励,要把激励与其他管理行为联合起来,才会达到提高绩效的目标。
3.公平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员工工作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经意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只有觉得比较结果公平的时候才会有满足感,激励机制才会保证激励有效。
4.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类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强调物质激励或只强调精神激励都是片面和错误的。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讲觉悟不讲利益,要防止片面可能性的发生,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
参考文献
[1]王朝晖.精神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