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案例及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案例及案例分析
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教学案例
案例1:光大银行商务智能系统的实施一、案例内容
成立于1992年8月的光大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众多客户群,几百个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外;同时光大银行以领先的理念为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服务。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机构,如此繁多的金融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近年来,通过综合柜台业务系统、阳光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基础建设,光大银行率先实现了业务系统全国联网和总行数据大集中。
在成功实现业务系统全国联网和总行数据大集中后,经营管理分析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极待解决的新问题,如:统计数据不够及时准确、对决策分析缺乏专业化系统化支持、报表处理效率低、数据共享差、难以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业绩考核没有理想的IT系统为支撑等等。众多新问题的出现是银行管理层始料未及的。
为了尽快突破海量数据的“封锁”,挖掘其中蕴涵的知识和信息,光大银行决策层于2002年初开始立项商业智能及数据仓库系统。光大银行根据自身情况,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对各家方案的优劣进行仔细分析、反复考察、综合考虑。最终,菲奈特软件公司的高端商务智能产品BI.Office以其领先的技术和简便的操
作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光大银行决策层的一致青睐。
经过商议,双方在国际结算业务统计分析、对公业务统计分析、信贷风险管理、客户经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签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为了降低实施风险,将从国际结算业务统计分析系统开始,各个项目逐步实施。成功的选型是光大银行商业智能应用系统成功实施的开始。国际业务部商业智能的应用证明,光大银行所采取的“以部门为基础实施数据处理”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务实的。
从2002年12月开始,菲奈特BI.Office商业智能应用平台相继应用于光大银行其他几个业务部门,形成相应部门的商业智能系统。这些商业智能系统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把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加载到数据仓库;再采用OLAP和Data Mining等技术,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强大、灵活的日常查询和决策支持。
一个应用实例:有一段时间存款余额持续不断的增长,但是同期的流失客户数也在不断增长,这个问题引起了业务部分析人员的高度重视。该分析人员通过系统进行自助分析,最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揽存目标,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成本开拓新行业、新客户,而忽略了对老客户的关系管理,才出现了存款余额和流失客户数同时增长的怪想象。于是马上向
主管领导反映,当天就在全行下达了整改通知,及时阻止了不良趋势的蔓延。”
目前,光大银行的商业智能系统已经成为管理层进行战略实施、绩效考核不可或缺的工具;各级业务人员的日常经营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该系统的支持。BI.Office在光大银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案例点评
通过案例,我们了解到光大银行选择了BI(商业智能)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其实,不难发现银行业的业务数据已经或者正在实现“大集中”,数据大集中为提高BI系统的成功率、缩短项目周期、降低系统实施成本、提高项目投资回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内银行与境外银行竞争的加剧,应用BI系统进行风险分析、业务决策将是国
1
内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流选择。BI系统能够解决目前银行存在的几大问题,如统计滞后、数据共享差、报表处理效率低、对决策分析缺乏系统化支持等,这也是银行选择BI系统的重要原因。
三、案例思考
1.光大银行为什么会选择商务智能系统?
2.光大银行使用商务智能系统后,解决了哪些问题?
案例2:大亚湾核电站备件库存控制与采购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一、案例内容
1、电站背景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改革开放特区深圳市的大亚湾核电基地,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由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建设和经营(从2003年3月起,电站委托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电站的运营管理),年发电能力近150亿千瓦时,70%销往香港,30%销往广东。按照“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方针,主体工程于1987年8月开工,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拥有两台装机容量为98.4万千瓦的法国成熟第二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大亚湾核电站投产以来已连续安全运行16年,在国际上衡量核电站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9项关键指标中,大亚湾核电站有8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截止2021年12月,累计发电2051.98亿千瓦时,其中供香港1401.50亿千瓦时。 2、电站备件库存控制管理中的问题
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开始商业运行,仓库于1993年开始接收现场安装剩余物资和备件,此后又有一些补充采购的备件验收入库,库存量增加很快,1995年达到验收的高峰期,仅这一年验收入库的物资达4千4百万美元。1997年后,仓库验收的金额
和使用的金额基本持平,库存金额持续保持在1亿美元左右的高位。
由于大亚湾核电站备件供应商大多在欧洲,为了防范缺货风险,需要库存大量备件,而核电站的维修特点也决定了这些备件的使用率不高,很难把握备件的需求规律。库存多了,造成浪费;库存少了,影响生产,据估算,一台机组非计划停堆一天的损失在100万美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库存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早期,主要依靠维修技术人员的经验来决定各类备件的库存水平。后来随着数据的积累,以及掌握到基本的一些库存控制知识后,生产准备人员开始根据相关一些数据,例如过去的使用情况、维修手册的要求、备件的价格等等,来估计备件的库存量,但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判断,随意性较大。
1999年大亚湾核电站开始引入美国ISI公司开发的RUSL库存控制模型。据了解,RUSL已在美国及欧洲几百个仓库中得到应用。由于大亚湾核电站前期的库存管理比较粗犷,采用RUSL进行计算后,迅速纠正了大量原先不合理的库存设置,使得大亚湾核电站的库存控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RUSL是通过INTER把历史使用数量、价格、采购周期等数据上传到ISI公司的服务器,经过美国技术人员的操作运行,2~3天后再把结果传回来。这种操作方式,要求电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