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合集下载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反思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反思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反思中学生是一种特殊的人群,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完全不同于成年人,更不用说成人的自我意识发展。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此时正是探索自我、发展自我认知的时期。

子女在学校内外、家庭中外,各方面的文化、社会等不同社会结构的信息让学生充实着,进而影响着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

中学生具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首先,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中,具有较高的活跃性。

这一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主体在不断尝试、磨练中探索自我,期望最终达到具有自我认知和自我规范的局面。

学生通过自我观察、社会观察及自我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定义自己,以达到具有自我认知和自我规范能力的局面。

其次,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模糊性,寻求他人审核和认可。

他们在学校和家庭内外,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较,接受社会认可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定位。

他们会经常对自己有些完善的要求,想要从他人的认可中得到自己的认可,形成一个完美的“我”的愿望。

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也具有时限性,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长期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由于他们还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他们在发展自我认知方面也较为脆弱,会有一些不足和不成熟的地方。

培养中学生自我意识,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反思。

首先,家庭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恰当的关爱和及时的帮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尊心。

其次,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定位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帮助他们接触外部世界,拓宽知识面,丰富他们的阅历,进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能力。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反思,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环境,以及相关帮助和指导,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自我,以达到更好的自我发展。

中学生自我意识研究报告

中学生自我意识研究报告

中学生自我意识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正确认识和培养中学生自我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报告旨在研究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以期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发展阶段特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开始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自我认知:中学生开始关注自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3.自尊心的形成:中学生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

他们追求自尊心的满足,渴望被认可和接受。

4.自我掌控:中学生逐渐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开始主动参与决策和规划,具备一定的自我掌控能力。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2.同伴压力:中学生处于同伴关系的密集交往阶段,同伴的评价和看法对他们的自我意识产生深刻影响。

3.社会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容易受到社交媒体的引导和冲击,产生自我批评和不安感。

4.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教育引导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1.家庭建设:家庭环境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起点,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注重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的认可和鼓励。

2.教育引导: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们自身的发展与价值。

3.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4.社交技巧培养:中学生需要适当地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学习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水平。

如何帮助中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如何帮助中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如何帮助中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是中学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并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清晰的认知。

在帮助中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方面,教育者和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支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发展。

一、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反馈机制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是帮助中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应确保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和学习进展。

及时地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优点和成就,并引导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二、促进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是中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适当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例如,在写作课上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反思和感受,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从中获取有关自己的更多信息。

三、鼓励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的活动。

通过积极参与,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和情境,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此外,参与团队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四、提供自我探索的资源和支持为中学生提供自我探索的资源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应提供与个人发展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视频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推荐一些启发性的读物,并与学生讨论有关主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或工作坊,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目标设定。

提供这些资源和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发展。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从教育上说,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心;二是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为此,应努力做到:.1.坚持正面教育,培养自我接受能力所谓自我接受能力,是指能正视自己的现状并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能力。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别人的评价和态度。

一个人若经常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就会充满自己;反之,则会丧失信心,悲观失望。

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负有重大责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知道他自己的可贵可取之处。

喜欢和接纳自己意味着承认自身的价值,一个人要能自信其本身有可贵可取之处,才能自尊自爱,不断努力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一些青少年行为恶劣,屡教不改,这常常与社会、成人对他们的厌恶、嫌弃态度有关。

他们从他们的态度中感受不到自身价值,因而自暴自弃。

所以,“最需要爱的孩子,正是那些不讨人爱的孩子”。

教师要喜欢学生,肯定学生,才能使学生接受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自我认识能力所谓自我认识能力,指的是既知道自己长处,也知道自己短处的能力。

知道自己长处,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使之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知道自己短处,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克服或扬长避短,时之变劣势为优势。

因此,认识自己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方面。

各种生活实践是认识自我的做好课堂,学习、工作、社交等活动为我们检验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提供了条件。

在每一种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弊、得失感受和体验,我们可以借此对自己各方面情况作一番冷静、认真的回顾和总结:看看以前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有没有夸大或缩小自己的优点,有没有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等等。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会有许多长处和短处,只有认识它们,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获取成功,建立自信。

良好的自我意识只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在学习中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主要的社会活动也是学习,教师可以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方案

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方案

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方案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几项教育方案,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提高自我意识。

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的训练,提供安全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在校园中建立亲密、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二、个性发展课程开设个性发展课程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

这种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我身份、兴趣爱好和个人价值观念。

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选修科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职业规划和生涯导向的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道路做好准备。

三、社交技能培训社交技能培训是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另一有效方法。

通过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

学校可以开设社交技能培训班,教授学生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和团队项目,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和实践社交技巧。

四、自我评价和反思自我评价和反思是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五、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支持是提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一环。

家长可以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学校协商制定合理的学业和兴趣培养计划,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的感受、价值观、动机和目标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制定合适的目标并实现自我潜能的挖掘。

本文将探讨培养中学生自我意识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为什么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十分重要自我意识是个体认识自己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培养自我意识能力,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其次,自我意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学生建立自信心,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尊心和自我接纳能力。

此外,自我意识能力还能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二、有效的方法来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1. 自我反思与记录:鼓励中学生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可以要求他们记录下来,通过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还能加深对自己的思考和观察。

2. 开展个体辅导活动:组织中学生参与个体辅导活动,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个体辅导可以帮助中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情感需求和发展潜力,同时也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3. 发展兴趣爱好: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兴趣爱好和社团活动,通过兴趣爱好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个人目标和规划。

4. 加强情绪管理培训:针对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开展情绪管理培训。

通过训练,中学生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背后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

5. 提供角色扮演机会:为中学生提供各种角色扮演的机会,让他们以不同的角色体验生活,增加对自身的认知、理解和接纳。

这种体验可以促使中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

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

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尤其对中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并且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为了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学校和家庭应给予他们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中学生也需要接触艺术、音乐、体育以及社会实践等领域,从而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学校可以举办文化艺术比赛、科技创新大赛和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知。

2. 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培养自我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学生通常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需要有时间和机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偏好和价值观。

学校和家庭可以鼓励中学生建立个人日记或思维导图,记录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班会或座谈会,让他们能够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和对自己的认识。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中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培养自我意识。

3. 提供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机会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堂角色扮演、话剧演出和学生社团活动等,鼓励中学生主动参与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此外,团队合作也是培养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团队项目,中学生能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贡献。

4. 提供个人成长导师或辅导员支持中学生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有成长导师或辅导员的指导和支持。

他们可以帮助中学生规划个人目标,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建议,同时也能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成长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位导师,从中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跟踪指导他们的个人发展。

5.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合作,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参观企业、做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等。

略论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略论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略论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一、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独立自主:学生自我意识及早快乐,较早形成自我意识,他们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有利于他们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独立自主。

2、责任感强: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有责任感,有勇气付出,有勇气负责,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3、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会经常去探究问题,他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自我挑战为乐趣。

二、教育对策
1、培养家长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教育学生的家长要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在孩子心目中植入虚假颠倒的知识,要指导孩子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引导孩子去塑造自己的未来。

2、培养自信: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获取正确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将自信心转化为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

3、积极导引:老师需要积极导引学生,不仅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各种需
求,并在理解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科学发展各种内心的情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意识的水平。

4、适当反馈:学习中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包括肯定表扬等。

对学生表现出色的,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作业及课堂活动中的问题,也及时给予指正,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至强自我意识。

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辅导的基本内容

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辅导的基本内容

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辅导的基本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学生作为处于成长期的群体,自我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建议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建议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建议【摘‎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涨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主要是:进入了自‎我分化阶段;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自尊心‎发展突出;自我评价水平逐渐提高,趋于成熟‎。

根据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的教育对策‎是:家长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子女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了解中学生,引导他们正确成长;家长和‎教师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完善自我,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自我自我意识自我分化‎自我评价发展心理学将中学生所处的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年龄阶段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儿童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社会化的‎一个关键期。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生理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而心理成熟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使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不同于童年期的心理特点‎,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核心内容。

一、‎相关概念1.自我自我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的认识。

自我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行为的客体‎,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作为客体,别人对我做‎出各种评价;作为主体能够分析别人的评价,‎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并对环境施加‎影响。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人对自已以及自已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

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是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中学生在进入青春‎发育期后,由于身体迅速成熟,而心理还未成‎熟。

增强中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

增强中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

增强中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重要。

在这个阶段,增强中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而自我意识则是指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和意义的认识。

有一个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增强中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呢?首先,家庭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是中学生最早的社会环境,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氛围以及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

其次,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中学生的第二个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也为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

通过社交网络,中学生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然而,中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过度依赖网络和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积极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交网络,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课外培训来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例如,中学生可以参加体育活动、艺术培训、社会实践等,通过实际体验和实践,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增强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了解和评价,以及对自我在社会中地位和角色的认知。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以下将从认知自我、关注情感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认知自我1. 探索个人价值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个人探索活动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主见,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2. 引导积极思考中学生常常被学习压力和各种挑战所困扰,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中。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不完美并不代表失败,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从失利中获得成长。

二、关注情感1.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塑造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课程和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

比如,在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困惑,并提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运动、绘画和音乐等。

同时,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2. 发展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对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人际交往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沟通和交往技巧,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解决冲突等。

此外,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三、发展能力1. 引导兴趣培养中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发展个人能力和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提供多元化的兴趣培养方案。

比如,设立音乐、美术、体育等俱乐部,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与,并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个人潜力。

2. 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应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对自身学习和成长的认知。

心理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控力

心理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控力

心理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自我意识与自控力,心理教育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理教育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控力,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心理教育策略。

一、认识自我,建立自我意识要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个人表达活动,比如写日记、做自我介绍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目标。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个人成长的课程,如情绪管理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二、情绪管理,培养自控力情绪管理是提高中学生自控力的重要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学会管理情绪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情绪管理的课程,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比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提供充足的情绪支持和关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控情绪,增强自我控制力。

三、目标设定,培养自我驱动力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需要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期目标,并设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

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增强他们的自我驱动力和决心,提高自控力。

四、社交训练,培养自我表达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技巧的培训活动,如模拟面试、团队合作等,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的机会。

五、建立支持体系,增强自我保护力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扰,因此,建立一个支持体系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或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服务,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提升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提升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提升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和提升自我意识能力对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自我认知、鼓励自我表达和激发自我潜能等方面,探讨提升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一、培养自我认知中学生正在进入自我认知的关键阶段,了解和认识自己是提升自我意识能力的基础。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认知:1. 提供反思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反思。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班会或家长会,让学生向同学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成长经历和困惑感受,从中不断反思和认知自己。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帮助他们制定改进计划。

学校可以设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从而加深对自我认知的理解。

二、鼓励自我表达鼓励中学生进行自我表达是提升他们自我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 提供情感宣泄渠道: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倾诉和宣泄情感的场所。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班级活动、文艺表演等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2.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形式,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并培养自信心。

3. 参与社会实践:鼓励中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身经历社会问题和挑战,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三、激发自我潜能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潜能等待发掘和激发,以下是一些措施以提升中学生的自我潜能: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学习机会。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文学写作、艺术表演等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2. 培养领导才能:通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培养中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让他们有机会担任负责人,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浅谈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途径

浅谈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途径

浅谈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途径
自我意识是人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一种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自我意识意
义重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并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下面将从父母
的引导、学校的培养和社交经验的积累三个方面浅谈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途径。

父母的引导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影响深远。

父母是初中生最亲密的人,他们对孩
子的引导和教育十分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帮助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他们
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在孩子犯错时,
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父母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
式帮助孩子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学校的培养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学校是孩子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培养初中生的自我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自信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
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辩论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交流和交流意见,从
而促进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社交经验的积累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也至关重要。

社交经验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
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潜力。

通过与同学、朋友和其他人的交往,初中生可以不断反
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观。

社交经验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
己在不同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和交往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主讲人:张守银一、“自我”概述所谓“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生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简单的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

二、认识“自我”中学生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肯定”或“错误的否定”。

由于他们不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因此往往目标超越现实,对粽子的期望过高却又达不到,为此自卑、自责、自怨。

从而陷入悲观的心理危机;或者狂妄自大,诿过于人,用嘲笑讽刺甚至攻击的手段来消除自己的紧张感。

中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及教师的评价。

作为学生心目最重要的他人——教师必须做到恰如其分的表扬或批评学生,以免使其走向自我评价的极端,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同时,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一些标准或要求。

第一、辩证地评价自我。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自己的天平,问题是如何放置砝码,使心理自我与现实自我保持平衡,这平衡就意味着适应,意味着心理健康。

自我评价要坚持辩证的观点。

学生只有学会一分为二地评及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我他关系,才能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成为逐步趋于社会化的人。

第二、通过别人评价认识自我。

人需要自己评价自己,即所谓的“镜像自我”,但也要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的学生经常能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被人就好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当自己做的对时,别人就会给与肯定的评价,当自己的行为不当时,就会受到指责或反对。

这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就能虚心地、客观的接受被别人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

第三、客观地认识自我。

一个人只有客观地了解自我、评价自我,才能接纳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一个人没有自知力,其行为就会与社会发生偏差,产生问题行为。

三、体验“自我”从自我概念引发的两个最主要自我体验成分是自尊和自信。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的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感。

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意识是人们对自我存在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我特征、价值观、情绪状态以及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等方面的认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自我认知、关注情绪体验和塑造积极自我形象三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一、培养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和价值观对于树立自信心和发展个人潜力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认知: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鼓励中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如社团、志愿者服务和实践项目,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他们能够不断尝试、探索和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2. 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待提高的地方,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制定个人成长的目标。

3. 鼓励中学生与他人交流。

与他人的交流能够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他们能够获得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反馈,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二、关注情绪体验情绪是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情绪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

以下是一些帮助中学生关注情绪体验的方法:1. 建立情绪管理的意识。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中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表达情感。

同时,教授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2. 鼓励中学生倾诉和分享。

让中学生感受到他们可以在信任的环境中倾诉情感,家长和教师要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扰,给予理解和支持。

3. 提供情绪管理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可以设定特定的活动或讨论,让中学生分享他们的情绪体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情绪问题。

三、塑造积极自我形象积极的自我形象有助于中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一些建立积极自我形象的方法:1. 树立正面的自我评价。

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特点、能力、愿望等内在感知的认知和了解。

对学生来说,培养和发展自我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外俱乐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提供个性化辅导和支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和家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演讲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独特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水平。

四、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培养自我意识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方案,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学习日记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加深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中学生的意识五个培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意识五个培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意识五个培养方法培养中学生的意识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意识的培养涉及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

在中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教育者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以下是五个培养中学生意识的方法:1.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指他们对自己的了解、自尊和自信的程度。

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个人反思的活动,如写日记、分享个人成长经历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个人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学生的社会意识是指他们对社会问题、他人需求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关注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教育者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和需要改善的问题。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当前的社会话题和案例,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在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者可以开设一些创新科技课程,如编程、3D打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比赛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指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和行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者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如参观生态公园、做环保手工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

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习俗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育者可以开设一些跨文化交流的课程或活动,如国际交流项目、文化节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自我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了解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评价、自我标签等方面,是个体理解和分析自己的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身潜力,以及更有利于未来的个人发展和决策。

一、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需要为他们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适当的班会或座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情绪、态度等方面,以及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进行积极的调整和改进。

二、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中学生需要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即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分析。

学校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的过程,培养他们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认识和评估能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自我评价体系。

三、拓宽自我了解的渠道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需要通过拓宽自我了解的渠道来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学习和社交环境,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心理辅导活动,借助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他们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管和调控。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课程,帮助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五、注重情绪管理和情绪认知情绪是中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情绪管理和情绪认知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开展情绪管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情绪表达方式,培养他们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论文浅议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培养涟源市龙塘镇珠梅中学吴理萍内容摘要:本文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探讨,并且就此提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状培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或“自我发现期”等等。

其原因是这个时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过渡时期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儿童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即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两个方面的发展。

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青春期的心理逐渐成熟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产生了与童年期截然不同的心理特点 ,而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应该说是青春期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

最近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张卿华、王文英等人的调查表明,目前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指标的强度是较低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或自暴自弃倾向。

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知难而退,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等等。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因此,自我意识及其培养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认识我们知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它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括自身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复杂关系。

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self-concept)又称自我概念 ,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 ,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

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学生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学生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1]。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能使学生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监视、调控、监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再认识。

因此,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优学,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中学生正处在少年期与青年初期 ,是从儿童期 (幼稚期 )向青年期 (成熟期 )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也正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他们身处过渡阶段 ,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 ,属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因而自我意识也呈现出两重性倾向 ,其主要表现一是独立性与幼稚性相联。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交往的扩大 ,中学生自我意识迅猛觉醒 ,渐渐产生“成熟感” ,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了。

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大人”,喜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 ,以显示“不凡”与“成熟”,其实这正是青少年“独立意识”觉醒的表现。

这种独立性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不断强化 ,是促进其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

但这种独立性却带有与生俱来的“毛病”——幼稚性、片面性。

由于他们自以为已长大成人 ,自我感觉良好 ,因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家长和老师善意的忠告和必要的提醒常常拒之门外。

看问题比较偏激 ,好走极端 ,有简单化、绝对化倾向。

这就是他们独立性增强的同时 ,所表现出的幼稚性的一面。

二是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

现在中学生生理发育的提前 ,加速了心理发展的进程。

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 ,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客观性程度还不高 ,往往不能对自己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即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 ,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实事求是的估计 ,没有“自知之明” ,甚至狂妄自大 ,其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心理上的不成熟 ,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完善 ,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的倾向。

三是闭锁性与开放性共存。

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 ,使他们渴望从成年人那里得到平等地位 ,乐于同成年人交流思想。

但由于思维能力、生活阅历无法与成年人相比 ,客观上与成年人有很大差距 ,形成“代沟” ,因而其“独立要求”“平等意识”都无法得到满足 ,这就会严重挫伤他们那敏感脆弱的自尊 ,形成了交往中的“闭锁性”。

相反 ,他们在同龄人那里却可以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 ,交流“成熟”体验 ,从而表现出与同龄人交往的“开放性”。

这表明 ,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中“闭锁性”和“开放性”是同在的。

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差。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处于发展中 ,水平不高。

我国有关初中生自我控制发展的几个研究都足以证明了自我控制能力在少年期处于低谷状态[2]。

二、培养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1.注意师生的情感交融从认知角度入手,改进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智能潜力,一直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主线,它是对只从知识角度入手,改进教学方法的传统模式的一种否定,并已取得成效。

但教学实践表明,仅关注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的智能潜力的发掘也将是有限的,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最近调查发现,有不少学生有厌学情绪,只要一提到学习,他们就不高兴,产生一种冷漠乃至抵触情绪。

由于教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只重视优等生,而冷落差生,甚至讽刺、挖苦差生,使得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成功的体验,并且不能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

这些交流回路并不是彼此孤立、平行不悖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3]。

上海青浦县曾对情感与认知的互相作用进行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把学生作业的批改分成面批鼓励、面批以及既无面批又无鼓励三组,结果表明,面批措施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面批与鼓励相结合则效果更加显著。

罗森塔尔(R.Rosenthal)对教师期望的研究也表明,教师期望对学生自我意识以及学业成绩的影响都是显著的[4]。

这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优化教学效果。

2.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是学生的自我认识的一种表现。

只有学生获得了自我效能感,他才会真正选择和实施某一学习活动,并且在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这一学习活动会逐渐延续下去,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那么他的学习行为可能就会中断。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否面对困难并勇于去克服它,自我效能感是决定因素,只有当他坚信自己有能力独立或在别人帮助下克服困难,他才会实施解决困难的措施。

如果他缺乏解决困难的自我效能感,即使解决困难时他有极大的诱感,他也不会付诸行动。

如果学生对某一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强烈,且最终会取得成功,那么这一学习行为及其成功结果将给他留下较深的印象,以后这一学习行为将会更频繁地出现并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进一步强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情绪,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增强学习成功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是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学生某一学习行为的首次出现引起的满意成绩,会增强下次同一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

相反,某一学习行为多次带来的不明显效果或失败结果会不断降低学生同一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直至学生对这一学习行为完全丧失自我效能感。

二是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依据维纳的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归因可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

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运气好、难度较低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如个人努力不够),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三是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待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当学生观察到其他与自己条件基本一致的同学在某一学习行为中容易获得成功时,他会获得相应的自我效能感;相反,若别人很难成功或屡屡失败,他的自我效能感则不能增强,甚至还会降低。

四是言语劝说。

学生某一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常常因为同学或教师的言语劝说而增强或减弱,有说服力的语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是不巩固的。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好自我效能感理论。

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组织交流、讨论,树立成功榜样;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觉地自我强化等手段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以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

3.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本质来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并使自身得到发展的特殊实践形式。

教学关系的本质是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的关系,教为主导、学要主动,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而教为主导的着眼点是学要主动。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全过程,使传授的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获得的结果,才是学生真正获得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关键是看他是否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同学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学习的策略,不会对学习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不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自我意识水平较低。

如果提高其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培养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型的学习风格,他们的学习状况是能够改变的。

因此,笔者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学习活动的特点,尽可能地让他们掌握较多的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策略的能力。

(2)让学习有活动的机会。

人们学习的认识规律以及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活动应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把教学设计成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